透视广水法院超编

时间:2019-05-15 00:5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透视广水法院超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透视广水法院超编》。

第一篇:透视广水法院超编

 热点概述

2014年12月3日,周三工作日,湖北随州市的县级市广水市人民法院办公楼内,近半办公室锁着无人。这种冷清的办公场面,与广水法院人员规模极不相符。广水市政法系统一名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广水法院超编严重,法院只有146个中央政法编制,但现有在岗人员约267人,超编100多人。

“广水法院,现在是全国基层法院超编第一名!”一名曾在该院工作过的科级官员半开玩笑地说,“那些没有政法编制的人,没有得到省高院认可,也没有审判资格,但有地方财政编制、干部编制,靠地方财政养。”

广水法院长期人员超编的大背景下,法院法官岗位严重人员不足,法官数量和素质堪忧,法院的管理亦呈现多种乱象。广水法院纪检组长蔡水平介绍,这些超编的人大多数是在十多年前进来的。因为超编严重,这十来年法院没怎么进人。目前,有审判资格的只有八十多人。在一些政法系统人士眼里,广水法院怪象也是中西部一些地方基层法院现状的缩影。

 相关评论

长江时评:这些超出编制的人要么是法院领导的子女,要么是县领导的子女,要么是有其他社会关系的人。这些人不干活却吃着“财政饭”,有着“财政编”和“干部编”。实际上,在我国基层县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只要稍有门路和能力的人都千方百计地挤入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千军万马吃“财政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行政改革和公务员法研究专家宋世明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职能就是“权”,编制就是“钱”,机构就是“章”,职数就是“帽”。只要部门权力没有规范,“超编进人”的现象就难以杜绝。有关部门只有严查广水法院发生的超编问题,依法依纪对有关当事人严肃查处,才能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才能举一反三,防止任何形式的不按编制随意通过关系进人以及“吃空饷”等违法违纪行为

华商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眼下很受关注的事情。根据已经公布的司法改革框架意见,法官在审判中的主体地位要被突出,说话更加算话;省级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统一管理。不过,超编如此严重的广水法院难道要一体接受,全部从吃市里的财政转到吃省一级的财政吗?如果不清理超编人员,这个社会供养的司法审判系统将是巨大的,而且冗员比例之大惊人。

与超编相联系,但其实比超编更严重的问题是,法官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社会将得到怎样的司法裁判呢?像广水法院这样的地方,法官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如何,我们还只能保持公民的怀疑,但其职业水平至少可以肯定有很多人不足以履行职务。虽说有监督、公开、错案追究终身制等措施,但我们能架得住普遍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 模拟题

广水法院只有146个中央政法编制,但现有在岗人员约267人,超编1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关系户,对此你怎么看?

 参考解析

广水法院超编现象存在一定的历史因素,并且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公平发展的障碍,而随着我国逐渐步入改革的深水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上层不断发力,对于切实解决这类顽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关系户进行政单位是一种有失社会公平的用人腐败现象,其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超编人员的工资都是财政支出,这就造成了财政的浪费,无异于“吸”取纳税人的钱,将本该造福人民的财政支出挪入私人的钱袋。若对于此类有失民心的问题不着力解决,政府形象必将一点点的被破坏,政府公信力必将一点点的被瓦解。另一方面,超编人员挤占了正常的编制,导致广水法院常年不能引入新鲜的血液,而超编人员往往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必将影响到法院的办公效率。

仔细分析超编问题会发现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当前的用人体系依然不健全,是否招人全由主要领导说了算,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这就极易造成找关系,走后门之风。

第二,由于是系统内部招人,直接造成了外部监督难以介入的客观事实,若在内部监督失效的前提下极易形成监管的真空地带,无人知,无人管。

第三,部分主要领导原则性不强,不能清除的认识到走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用人腐败,更有甚者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到体制内,领导尚且如此,下属们上行下效最终刮起了不正之风。

第四,客观的说超编关系户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前任没有将问题及时堵住新上任的领导又不愿意得罪人就只能默默的忍受,最终默许了此类畸形现象的存在。

超编关系户问题是老大难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必须要从上层发力,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方式才能彻底解决。

第一,广水法院仅仅是行政单位超编关系户问题的一个缩影,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上至下,全面的对当前已经存在的超编现象予以彻查,对于存在吃空饷的人员不仅要追回所发工资福利,同时更要对违规操作的责任人员予以追责。第二,完善用人考评体系。一方面做到逢录必考,通过考试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优秀的人才,杜绝暗箱操作的可能。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退出机制,让能者上,慵者下,在改善政府团队素质的同时激发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三,继续完善监督机制,对外让行政单位的人事事务暴露在阳光下晒一晒,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留监督死角,同时配置相应的举报渠道,让监督政策落到实处。主动将政务公开也将势必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对内,继续探索改进内部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用制度制约权力,让权力行使到正确的位置。

第四,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式下党员干部务必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自身素养,让党员干部思想不松懈,切实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广水超编关系户现象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他是当前社会仍然存在不公现象的一个缩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聚焦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齐心协力着力解决,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社会问题逐个被击破,改革的深水区逐渐清澈,中国梦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第二篇:公务员面试热点:透视广水法院超编的背后

hb.huatu.com

透视广水法院超编的背后

 热点概述

2014年12月3日,周三工作日,湖北随州市的县级市广水市人民法院办公楼内,近半办公室锁着无人。这种冷清的办公场面,与广水法院人员规模极不相符。广水市政法系统一名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广水法院超编严重,法院只有146个中央政法编制,但现有在岗人员约267人,超编100多人。

“广水法院,现在是全国基层法院超编第一名!”一名曾在该院工作过的科级官员半开玩笑地说,“那些没有政法编制的人,没有得到省高院认可,也没有审判资格,但有地方财政编制、干部编制,靠地方财政养。”

广水法院长期人员超编的大背景下,法院法官岗位严重人员不足,法官数量和素质堪忧,法院的管理亦呈现多种乱象。广水法院纪检组长蔡水平介绍,这些超编的人大多数是在十多年前进来的。因为超编严重,这十来年法院没怎么进人。目前,有审判资格的只有八十多人。在一些政法系统人士眼里,广水法院怪象也是中西部一些地方基层法院现状的缩影。

 相关评论

长江时评:这些超出编制的人要么是法院领导的子女,要么是县领导的子女,要么是有其他社会关系的人。这些人不干活却吃着“财政饭”,有着“财政编”和“干部编”。实际上,在我国基层县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只要稍有门路和能力的人都千方百计地挤入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千军万马吃“财政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行政改革和公务员法研究专家宋世明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职能就是“权”,编制就是“钱”,机构就是“章”,职数就是“帽”。只要部门权力没有规范,“超编进人”的现象就难以杜绝。有关部门只有严查广水法院发生的超编问题,依法依纪对有关当事人严肃查处,才能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才能举一反三,防止任何形式的不按编制随意通过关系进人以及“吃空饷”等违法违纪行为

华商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眼下很受关注的事情。根据已经公布的司法改革框架意见,法官在审判中的主体地位要被突出,说话更加算话;省级以下地方法院经费统一管理。不过,超编如此严重的广水法院难道要一体接受,全部从吃市里的财政转到吃省一级的财政吗?如果不清理超编人员,这个社会供养的司法审判系统将是巨大的,而且冗员比例之大惊人。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hb.huatu.com

与超编相联系,但其实比超编更严重的问题是,法官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社会将得到怎样的司法裁判呢?像广水法院这样的地方,法官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如何,我们还只能保持公民的怀疑,但其职业水平至少可以肯定有很多人不足以履行职务。虽说有监督、公开、错案追究终身制等措施,但我们能架得住普遍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 模拟题

广水法院只有146个中央政法编制,但现有在岗人员约267人,超编1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关系户,对此你怎么看?

 参考解析

广水法院超编现象存在一定的历史因素,并且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公平发展的障碍,而随着我国逐渐步入改革的深水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上层不断发力,对于切实解决这类顽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关系户进行政单位是一种有失社会公平的用人腐败现象,其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超编人员的工资都是财政支出,这就造成了财政的浪费,无异于“吸”取纳税人的钱,将本该造福人民的财政支出挪入私人的钱袋。若对于此类有失民心的问题不着力解决,政府形象必将一点点的被破坏,政府公信力必将一点点的被瓦解。另一方面,超编人员挤占了正常的编制,导致广水法院常年不能引入新鲜的血液,而超编人员往往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必将影响到法院的办公效率。

仔细分析超编问题会发现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当前的用人体系依然不健全,是否招人全由主要领导说了算,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这就极易造成找关系,走后门之风。

第二,由于是系统内部招人,直接造成了外部监督难以介入的客观事实,若在内部监督失效的前提下极易形成监管的真空地带,无人知,无人管。

第三,部分主要领导原则性不强,不能清除的认识到走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用人腐败,更有甚者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到体制内,领导尚且如此,下属们上行下效最终刮起了不正之风。

第四,客观的说超编关系户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前任没有将问题及时堵住新上任的领导又不愿意得罪人就只能默默的忍受,最终默许了此类畸形现象的存在。

超编关系户问题是老大难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必须要从上层发力,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方式才能彻底解决。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hb.huatu.com

第一,广水法院仅仅是行政单位超编关系户问题的一个缩影,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上至下,全面的对当前已经存在的超编现象予以彻查,对于存在吃空饷的人员不仅要追回所发工资福利,同时更要对违规操作的责任人员予以追责。

第二,完善用人考评体系。一方面做到逢录必考,通过考试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优秀的人才,杜绝暗箱操作的可能。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退出机制,让能者上,慵者下,在改善政府团队素质的同时激发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三,继续完善监督机制,对外让行政单位的人事事务暴露在阳光下晒一晒,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留监督死角,同时配置相应的举报渠道,让监督政策落到实处。主动将政务公开也将势必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对内,继续探索改进内部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用制度制约权力,让权力行使到正确的位置。

第四,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式下党员干部务必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自身素养,让党员干部思想不松懈,切实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广水超编关系户现象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他是当前社会仍然存在不公现象的一个缩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聚焦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齐心协力着力解决,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社会问题逐个被击破,改革的深水区逐渐清澈,中国梦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第三篇:从中国文化的视角透视法院文化建设

从中国文化的视角透视法院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现实社会中谁也不可能回避的话题,也是一个看似处于“上层建筑”的高阁而其实近在身边的基础课题。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是一种“潜规则”,文化是一种“暗物质”,文化是一种“原动力”。人民法院做为国家机器的重点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其文化形态和发展做一些追问和探索,而对法院文化的探索,也可以看作是对法院意识形态和法官职业形象的探索。由于中国法院文化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有必要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对法院文化的发展规律做一些探索。

一、法院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化一般指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按现代作家余秋雨的说法,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是沉淀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也可看作是凝聚了的灵魂。文化确实很难捉摸,文化是无形的,成分是无穷的,但又无处不在。对“文化”下定义很难,因为其内涵太丰富了。我这里只想用中国文化的“透视机”来分析中国法院文化的“性格和脾气”,再根据“性格和脾气”来“对症下药”,促使其健康发展。法院是一个特殊的部门,法官是一个特别的职业,法院文化同样是一个大题目,有必要探索法院“文化界”和“文化人”的规律,再将法院文化沉淀为集体人格,凝聚成集体的灵魂。

中国的法院文化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要了解法院文化,就要从研究中国文化开始,找到法院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些共性问题。这就需要搞清一系列问题:文化到底是什么?法院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什么共同的特性?法院文化的弊端和隐患是什么?法院文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等等。

法院对没有打过官司的人来说是神秘的,他们了解法院往往是从了解法院的文化开始。打一个比喻,法院就像一辆维持国家安全的坦克,人们都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也看到了他惊人的力量,却不知道它的结构和特点,更不知它操作者的“性格和脾气”,于是大家都好奇,有时还很慌恐,加上中国又有“厌讼”的传统,“家中没病人、外面没官司”是中国人的理想境界,进而对法院、医院避而远之,对法院不一定有正确的感官认识。有人在媒体上、尤其是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对法院的评论,他们也就会随声附合,其实他前并不解法院的真实情况,更不了解法院的文化。法院文化有义务、有责任从文化视角来引导法官和民众。发展中国法院文化,法官和工作人员责无旁贷、首当其冲。如果法官对自己文化认识就是错乱的,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对法院文化的阻隔,更不要说臵身其外的民众了,怎么能够企望别人获得对法院文化的正确见解呢?这也就难怪别人误读了。

法院文化做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惩恶扬善”、“宽容忍让”、“厚德载物”等优良特性都应当有所体现。法院文化与中国文化相比,是部分与全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法院文化移植于国外法院文化,融合于中国文化,除具有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共有的东西外,还应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有价值,以充分发挥法院文化凝聚人心、陶冶情操、推进工作的作用。法院文化的内容很多,我认为可以把法院文化概括为政治魂、为民情、法律脑、善良心和发展观。政治魂就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积极向上的风气;为民情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做到以人为本,一心为民;法律脑就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善良心就是要惩恶扬善,提倡法善人和,维护公序良俗,抵制低俗丑恶。发展观就是着眼法院文化的长远发展,积极充实法院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法院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法院文化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法院文化不可能建设在真空之中,必然要受中国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余秋雨先生将中国文化的特性概括为三个“道”:在社会模式上是“礼仪之道”;在人格模式上是“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是“中庸之道”。先说“礼仪之道”的影响。“礼仪”是一种便于固定、便于实行、便于审视、便于继承的生活化了的文化仪式。但法院文化过于注重办案的程序,却很少研究司法礼仪及其效果,更不注重司法礼仪的外在形式和表现细节,因而限制了 法院文化的启蒙和个性表达,更阻碍了对文化内涵的体验和终极思考。再说“君子之道”的影响。古人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法官做为坚守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战士,应当做到德才兼备,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绝对不能让公众看成是君子的对立面——小人,但又不能是谦谦君子。法官不但要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一个能人,更要是一个有维护正义力量的人。法院文化就应找到与中国优秀文化结合的切合点,把法官的政治之梦、礼仪之梦凝缩成了君子之梦、人格之梦,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最后说“中庸之道”的影响。由于受农耕文化四季轮回观念的影响,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反对极端,过于寻求弹性和宽容。可能是受近年来注重调解的影响,法院的调和色彩不断上升,居中裁判、强制执行的“阳刚之气”在下降,也难怪别人说法院是“法儿”院(办法的法),审判是“勾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的公信力,导致在人际关系上的“好人主义”,在做事态度上的“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意识不强烈。

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法院工作每件事都能碰到文化,审判工作从起点、经过程到终点始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法院的问题看起来是形象和作风问题,实际上都是文化心态的映射。现在不少人将法院文化建设看作“软任务”,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支重视,必然在实践中产生一些偏差:一是只注意文化建设部门的职能,而不重视法院文化的全员性质。有的法院将文化建设看成政工部门、纪检监察等综合部门的事,与从事审判、执行业务的部门无关,文化舞台总是那几个人,参与面不宽。二是只注意文化的外在方式,而不重视文化的精神价值。一说法院文化就说信息宣传工作上了多少稿件,搞了多少文化活动,成立了多少“协会”,搞了多少文化长廊等物化的东西等,而对这些形式掩盖下的文化内涵却很少研究,这些活动能产生多大效果也很少追问。三是太注意文化的积累层面,而不重视文化的引导作用。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的行为准则,不是做了多少活动、多少节目、多少文章、获多少奖项能反映效果的,关键是这些积累对法官和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影响有多大,能起到多大的正面作用应重点考量。四是只注意文化的作品组成,而不重视文化的人格构成。有些领导将文化建设看作是其政绩的“放大器”,将自己任上的成就通过各种文化形式传达给领导、传达给公众,却不注重通过文化建设培育法官的“集体人格”,过于追求形式化的东西和短期效应。或者说是没有将法院文化形式化的东西系统起来,形成推动法院积极文化发展的合力。五是只注意文化的片断享用,而不重视文化的集体沉淀。有的 法院文化建设没有长远规划,更形不成系统,只是根据上级法院或地方党委的要求来开展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只是作为推动阶段工作“配角”,文化活动的参与群体也缺乏广泛性和深入性,法院文化建设在内部是少数“文化人”的事,从社会上看是法院的“独角戏”。六是法院文化建设呈现被动性,缺乏主动性。许多人认为法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办案,其他都是务虚,忽略法院文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法院文化建设漠不关心,对上级布臵的文化活动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搞好文化建设的思维。可喜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也注意到这些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可以说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及时雨”。

三、制约法院文化发展的隐忧

正因为法院文化建设存在诸多机制性的问题,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必然会留下一些隐患,影响法院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现在不少法院都在讲“科技强院”,很少讲“文化兴院”,更没有听说谁会因文化建设搞不好而丢官。法院文化谈的多是政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在文化建设上存在六根“软肋”:

一是缺乏应有的激励和制约。首先是缺乏培育文化建设人才的机制。就拿写文章来说吧,现在说让一个人去当副院长,没有一个人说干不了的;但要说让他写点东西,就会说这事我干不了。如果这样推导下来,就会得出一个写材料比当副院长更难的荒唐结论。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文字工作就要看出法院文化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如果反向思维,如果他不会写东西就不让当副院长,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理,至今没有听说哪个法院因为文化建设搞得好而受到综合性奖励的,评奖更多的是看审判业绩等“硬件”,很少考虑文化建设的“软件”,这就难免法院文化建设失落了。

二是缺乏创新精神。这些年国学兴起是好事,但国人自大心理也降低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交融的可能。但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在于创新,而在于怀古。这些年谈到法院文化建设,形式上还是开会培训、红色旅游、书画展、摄影展、有奖征文、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传统活动,办事结构也只有读书会、文化协会等“半官方组织”,文化活动仅限于自言自语、自娱自乐、自产自销、自迷自醉。更让人警惕的是,有些人过多研究中国文化 中的阴谋、权术、诡计当成“东方智慧”和“制胜良策”,将精力用于法院内部官位与名利的角逐,对法院文化漠不关心,不但阻断了法院文化新陈代谢的自然选择过程,还产生了误导作用,恶化了法院文化的生态环境。

三是缺乏向公共空间的辐射。法院文化建设不能只限于法院内部,还要将法院文化建设融入全社会的法制建设,法院文化建设不能只顾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放眼法院“窗外”的社会公共空间。我们应将法院文化建设放在全国法制建设的大局去审视、去关注,注意对社会公共空间行为规范的引导,应通过法院文化建设搞好法制宣传,让社会了解法院,弥补法制文化的缺漏,用法制的力量重建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

四是缺乏实证意识。中国文化长期陷于“只讲是非、不讲真假”的泥潭,不具备通过实证发现虚假、抵制伪造、消除谣言的机制。法院文化建设同样缺乏实证意识,缺乏对真相的求证,也就会缺乏了科学意识,导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当今社会的“通病”就是造谣、信谣、传谣的多,驳谣、破谣、辟谣少,往往是网上一个恶意炒作,就能引发一场难以控制的人文灾难。这与法院文化缺乏民意沟通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有关,也有缺乏“数字化管理”和求真务实精神惹的祸,有必要在法院文化中倡导创根问底的精神。

五是缺乏法制观念。中国古代的“江湖”总是远离法律,文化观念上多是颂扬侠客好汉,推崇“法外英雄”,或多将希望寄托于清官,习惯靠法律以外的力量解决问题,人治思维远盛于法治思维。中国文化对法律观念的疏淡,使法院文化过多地离开法制程序表演所谓的“亲民”举动,过多地“跟风”宣传亲民的种种形式性东西,很少去探究这样“亲民”正反两方面的效果,往往是以调解替代审判,以上访代替诉讼,用金钱慰抚非法,结果是非混淆,法律蒙尘,恶者得利,善者受损。更严重的是对活跃在传媒和网络上的 “民间法庭”基本束手无策,缺乏应有的应对机制,难以抵制“民间法庭”等消极因素都对法制文化的破坏。

六是缺乏对民意的正确理解。现代社会应该重视民众的呼声,但这种重视需要通过正确的民主的原则和正当的程序来实现。民粹很像民主,却绝对不是民主,相反还会误导民主。法院文化是需要弘扬主旋律的,也是要尊重民意的。假借民意的民粹主义在法院文化建 设中的表现就是放弃应有的等级和标准,把低层次的现场快感当作第一坐标。法院文化建设固然需要全员的参与,需要集体的愉悦,但也不能做无原则的让步,将人们是否愿意参与、参与后是否愉快做为衡量标准。现在有人一提出文化的主旋律就反感,喜欢用一些低层次、无积极意义的活动博取欢心,这是对法院文化误读和欺骗。毕竟法院不是松散的俱乐部。

四、法院文化建设的机制损耗

由于法院文化存在现实的问题和隐患,尽管我们已尽了很大努力,但法院文化建设损耗机制仍然强于其建设机制。反映上现实中,就会发现一些尖锐的问题:法院文化建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却为何难以得到法院内部社会上的承认?为什么对法院的官方评价与民间评价相去甚远?这就涉及到法院文化的损耗机制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统损耗。传统损耗是一种历史性的观念损耗,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既没有法制传统又没有法制文化的社会。清朝末年从外国引进了法院文化,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个“外来物种”要适应中国的发展环境,必然要走“中国化”的道路,逐渐实现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融合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必要时还要向强大的中国文化群体做出让步,使西方的优秀法院文化受到不同程度地“改良”。

二是“惰性损耗”是一种体制性的心理损耗,懒惰损耗了法院文化的活力,浪费了文化的资源,还会使“恶性损耗”乘虚而入。今天中国文化的“惰性损耗”,主要损耗在官场化、行政化的体制之中,文化建设因此遇了重重障碍、挑战,在挣扎和困惑中艰难生存。法院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本来法院内部对文化建设存在惰性,人们对此关注度很低,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加上院文化建设的精英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把大量资源倾注到了审判、执行一线。政策引导失误更加重了文化建设上的惰性,导致法院文化建设的战场上呈现出风沙扑面、障碍重重、缺少支援的尴尬局面。

三是恶性损耗。“恶性损耗”是一种政策性的人力损耗。中国文化界存在文人相轻、文人投机、文人倾轧的传统,文化发展环境不太安全,文化建设也不受重视,文化只是政治的表现形式而已。这些损耗危及了中国文化的命脉。这些消极影响到到法院内部,文化建设部门远不如业务部门受重视,文化建设成就远比审判成就看得轻,最多是给个荣誉、发个奖 金而已,在提拔任用干部上很少考虑文化建设方面的才干。根据利益取向原则,人们的精力会更多地向利益丰厚的领域倾斜,加上写东西出了问题还要文责自负,组织活动出了问题还要问责,使文化建设者天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让更让人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导致人力的资源的恶性损耗。就也是当前法院文化成果寥落的原因之一。

四是环境损耗。“恶性损耗”是一种思维性的物质损耗。政治经济学上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设,在文化领域也是如此。在法院审判“大楼”的无形阴暗下,法院文化处于“附庸”地位,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发育环境先天不佳。法院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明显不足,在物质资源分配上肯定先是向审判、执行一线倾斜,再就是向看得到的硬件建设上倾斜,很少考虑文化建设的投入问题。再就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偏差,文化建设首先想到的是搞好宣传工作,中心是为出政绩、树形象,再就是封堵对法院的不良信息,很容易让我们把法院文化建设当成形象工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削弱了在文化建设上物质投入的积极性。

因为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效不能“立竿见影”,因而也就缺少了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氛围。很少有人为法院缺少文化人才而着急,更没有人准备放宽政策,以重奖重赏来多方引进人才。很少有人关心法院的文化建设,只是消极地被动参与,更谈不上积极性。很少有人关心法院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文化建设得到的必然是“残羹冷炙”。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胆阻断一切不当损耗,解决法院文化建设的人才和物质的投入问题,法院的“文化人”才能成批地站起来,才会有人带头守护、开拓法院文化建设的阵地。

五、做法院文化建设的开拓者

通过以上透视,不难发展法院文化建设存在太多的问题、损耗和隐患,这也为法院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该是为法院文化建设争取“身份”和尊严的时候了,因为文化建设一点儿也不比审判、执行简单。法院文化建设博大精深,即使终身耕耘不辍,能做好的事情也不会太多。既然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发展文化需要长远的眼光,法院文化建设就要为培育法官的健康人格服务,当代法官的品行、等级、力量、眼界、气度、心态等人格因素,就代表了中国法院建设文化的未来,也左右着法院的未来。严峻的形势也必然对当代法院文化建设者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一是要做诚实的创业者。法院文化工作者必须是诚恳的、无私的、复合型的法律人才,任何时候也不能找理由掩饰自己能力的欠缺,也不能借口体制或假借“民意”来遮盖自己主动性上的乏力。法院文化建设者应是胆于担当的勇士,既不能屈服职称压力、舆论压力、官位压力,也不能屈服于辛苦、寂寞、误解、嫉妒和围攻;既要要有化解冷落、弊病、隐忧的勇气,还要有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的能力。

二是要宽广的胸怀。法院文化的建设者,既要有“咬定”主旋律不放松,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敢于大胆弘扬正气,勇于向世俗、低俗和歪理邪说挑战。任何时候都要昂扬向上,决不能做挫伤法官队伍士气的事情,还要努力将法院文化建设的视野拓展到法院以外的全社会,担负起为建设法治社会摇旗呐喊的重任。

三是搞好法院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我们法院领导都应当重新审视法院文化建设的作用,法院文化建设的辉煌不要企望在最后一道工序来“总成”,要依靠平时一道道工序的优秀创意和严格管理来积累。要大胆培养和引进法院文化建设的人才,健全法院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做到“求精,不唯大;求优,不唯全;求新,不唯新”,让法院文化建设成为全员踊跃参与并有益于社会的事业。

四是唤起全员参与意识。每名法官和工作人员在法院文化建设中都不能袖手旁观,应争做“意见领袖”,而不做看客;做“喇叭”,而不做哑巴;做正规军,而不做“水军”;做“选手”,而不做推手;做战斗的“潜水艇”,而不做旁观的“潜水”客。对于法院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不清洁“空气”,不但要做到“低碳环保”,还要“碳汇”降碳,共同维护法院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总之,法院文化生存于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中,通过必要的透视“体检”,及时发现“病灶”并加以医治,这更有利于法院文化的长远发展,这要比“恶补式”的歌功颂德更有用。毕竟法院文化早已渗透在每个法院人的心中,每个法官不但是中国文化的受益者,还应是法院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投入文化就是投入创造,投入文化就是投入进步,让我们主动投入法院文化的怀抱吧,共同迎来法院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的春天吧!

法律信仰让公平正义防线更牢固

连续剧《防线》中,法院代院长高维民用“背叛”妻子的做法取得了被执行人的秘密账号,使新任执行局长于抒娅首战告捷,但却深深地伤害了妻子的情感,甚至使家庭面临破碎的边缘;法官魏强在执行案件过程中遭人设计诬陷,在被免去执行局长的情况下能够忍辱负重,装扮成工人潜入被执行人的公司查询线索,在行迹已经暴露、人身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依然请命继续查找线索,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失去了很多,但是被执行人的利益得到了兑现,司法权威得以树立,公平正义得以维护。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用高维民的话说,“因为我相信法律”,对法官来说,这就是法律的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我们身边的优秀法官,因为怀着对法律的崇高信仰,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诺言。宋鱼水、陈燕萍、陈辽敏等先进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和真爱,把对法律的信仰体现在认真审理好每一起案件中,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法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让社会群众在他们身上看见了法律的力量,让公平正义的防线更加牢固。反之,一些不相信法律的人,对法律没有信仰的人,崇尚金钱至上、权力至上,奉行权大于法,始终无法突破公平正义的防线,终究被法律所制裁,被人民所唾弃。

法律信仰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官的天职,是人民法院促进社会和谐的神圣使命。公平正义不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承诺,而是要通过每一项具体的工作来体现的,要把办好每一起案件都作为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体现。法官在每一起案件的审理中,只有坚定法律信仰,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自觉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自觉抵制外来因素的干扰,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律信仰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需要坚定的法律信仰。当前,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官作为法律的维护者和实践者,运用法律正确审理各类案件,是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的重要力量。法官只有坚定对法律的信仰,坚守宪法法律至上,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法院文化建设 全面提升法官综合素质

论文简介:长期以来,青海省湟源县人民法院注重从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司法为民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廉政文化及学习型法院建设等层次全方位打造法院文化,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效显著,2010年湟源法院荣获“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这是该院继2006年获得“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获得“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项由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殊荣。法院文化建设的初步成功,为该院法官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该院文化建设的成功措施,从法院文化的含义、法院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法官综合素质的作用、深化法院文化建设提升法官综合素质及法官队伍建设对法院文化的推动作用四个方面阐述,深化法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法官综合素质。

内容提要:法院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先进的法院文化对培育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现代司法理念和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多么健全的制度,都是静态意义上的被动管理,即硬性的外在管理。要更好地建设法院队伍,还应坚持内在管理与外在管理并重的管理原则。而这种内在的管理即为动态意义的柔性管理,具有管理上的主动性。这种以人为本以“营造法院先进文化氛围,塑造法官高尚职业道德”为内容的柔性管理模式逐渐成为许多法院的共识。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法院文化,同样,良好的法院文化氛围也有利于法官队伍的成长和法官素质的提高。该院法院文化建设的初步成功,为法官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法院文化建设 法官队伍建设 法官素质

一、法院文化的含义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是缘于一定职业并且带有一定地域性的以法官为主体的特定人群的集合,因此必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异于其它群体的文化。法院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它的核心是法院精神,包括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它涵盖了法院的宗旨、方针、目标和体制等方面。司法为民是法院文化的核心政治内容,公正与效率是法院文化的本质追求,与时俱进是法院文化的创新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法院文化的职责要求。法院文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蕴含“权威、公正、平等、清廉、严谨、中立、文明、高效、敬业、关怀”等丰富的内容。

法院文化对法官队伍发挥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先进的法院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法官的非正式规则,从而使法官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而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护整个队伍的形象,提高队伍的素质。

从历史上看,我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法院,法院文化自然无从谈起。现代意义的法院雏形出现在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并未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解放后,由于计划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现代意义上的司法体系终未建立,真正意义的法院也只是虚幻的“空中楼阁”。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主法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已然成为时代的主题,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院才真正回归其独立审判的职能,并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作为根植中国特色文化土壤之中的法院文化才逐渐兴起,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至党的十七大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集中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为人民法院指明了工作和奋斗的具体目标,把人们对文化特别是法院文化的认识和注意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法院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法官综合素质的作用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在国家法制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示范作用和影响力。法院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现代司法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好的法院文化对法官队伍起到一种指引和导向的功能。浓厚的文化氛围、先进的文化方向,对于法官队伍法律知识结构的改善、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法官职业自豪感的培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法院文化又有利于法官队伍形成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法官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更好地服务于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大局。

(二)好的法院文化能约束法官的行为举止,使法官在内心信念的约束下,自警自律,自觉地维护法院的良好形象,为法院的建设奉献力量。在先进文化司法理念的指引下,法官能更好地树立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在行为、形象、纪律、作风等方面,遵循法官职业道德准则,使外在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和理想信念。

(三)好的法院文化能激励法官的干劲和工作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从中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个人发展。这是法院文化的一种激励功能。作为社会成员的一类,法官这个群体同样有人的需求和追求。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才能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制定针对法官队伍的规则,才能使我们地工作少走弯路,才能使我们的队伍少出问题,这也是对法官队伍的爱护和对法官这个群体的尊重。法官群体是社会精英的集合,法官职业对于他们来说,决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更是出于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法院文化所宣扬的司法理念,公平与正义、效率与公平、清正廉洁、秉公办案、司法文明等理念,使法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强烈的热情和信心,从而调动起法官爱岗敬业、谨慎裁判的积极性,在实现审判工作公平与效率的有效统一、司法文明的同时,也使法官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三、深化法院文化建设,提升法官综合素质 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司法体制和法官制度的不完善性,内因主要是法官的素质尚不达到最大限度公正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内因问题,即法官的综合素质提升。那么,法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法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等,法官的各项综合素质又蕴含在法院文化 “权威、公正、平等、清廉、严谨、中立、文明、高效、敬业、关怀” 的丰富内容当中,要全面提升法官综合素质,必须深化文化建设。本文从法官的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素质方面探讨。

(一)提升法官的人文素养。李汉昌先生对人文素养有过论述,他认为人文素养是人们在广泛的读书学习,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融合贯通,品味升华后而形成的一种人的内在品质。这种内在品质外化为: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看问题时不为情绪所左右,能够较理性的对待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冲突;善于跳出自身的利害得失、有较开阔的视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宽厚人道对待他人,摒弃了野蛮粗俗,形成了较好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等等。而这些品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程度。

该院深刻认识到要提升法官人文素养,必须把创建学习型法院作为首要环节来抓。按照十七大要求,该院研究制定了《湟源县法院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对法律人才、管理人才、年轻后备干部三支队伍的培养。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

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该院党组切中要害,将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会小会强调建设学习型法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全体干警认识到学习是人民法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构筑“学习型”法院,通过积极开展审判知识讲座、法律文书评比、案件质量评比,组织干警到先进法院学习交流等,不断提高全体法官驾驭庭审、判断事实、适用法律、平衡利益、调判结合、制作文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领导带头上下功夫。“群雁高飞头雁领”,法院领导班子建设在队伍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动学习型法院创建活动取得成效,该院党组成员始终坚持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和自身的积极参与,引导干警树立 “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的终身学习理 念、确立“学习为本”、“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创新学习”的理念。领导班子成员充当好三个角色:即当好设计师、当好教练员、当好服务员。使全体干警的学习与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努力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目标,不断适应法院工作发展的需要。

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该院以切实的激励机制,激发全体干警的学习热情。出台支持书记员参加司法考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承诺凡本院干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除全额报销报名费、资料费外,还一次性奖励2000元,真正做到工作人员学有压力,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效力。创办了“大家讲法·论坛”,每年安排外出学习的法官或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给全体干警作专题讲座,并组织讨论,交流心得,达到共同提高目的。

(二)提升法官专业素质。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丰富的裁判经验,熟悉法律规范是法官的主要专业素质。法官必须具备这样的专业素质是司法权在社会纠纷中的终局载量性质决定的。

该院着力提升法官专业素质,注重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上下功夫。院党组作出决定:再穷不能穷学习。努力克服经费困难,舍得投入,以足够的教育培训经费,打造名符其实的学习型法院。院里建立起了图书室和文化室,购臵配备图书资料、期刊,均按照图书专业要求进行了分类登记造册,有健全的借阅及归还制度。图书室配书投资3万元,占到经费预算的5%。目前图书室藏书种类30 种,藏书4000余册,报刊种类40种,报刊册数360册,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院里集中为6个部门开通了互联网;三年内选派干部到国家法官学院等院校和省法院、市法院学习、培训、挂职60人次;今年,院长又亲自带领全院法官到省高院、西宁书城给每位法官购买、配备价值4867元的法律业务学习书籍248册,极大方便干警业务学习,得到了干警一致好评。学历教育取得新进展,全院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0.2%,大专以上学历在干警中占90.5%。三年中,全院干警撰写调研文章75篇,被《青海审判》、《西宁宣传》、《西宁法苑》等刊物采用21篇,其中一篇获得国家级优秀奖,一篇获得省级优秀奖。编发信息简报312期,其中被省、市法院及县有关部门采用56条,省、市级报刊、网络采用169条。

四、法官队伍建设对法院文化的推动作用

人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力量,文化与群体紧密相连。具体到法院文化中,法院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法官也是紧密相连的,法官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子。我们在过去往往只注意到法院文化对法院工作乃至法官队伍的促进作用,而经常忽视法官队伍对法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其实,法院文化的形成与法官队伍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先进的群体才能产生先进的文化,因此在法院文化的建设中要大力提高法官素质,这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法院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提升了法官的综合素质,同时,法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会反作用于文化建设的深化,从而为法院的审判执行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根基。

总之,法院文化的主体是法院,而法院的主体则是法官。因此说,法官队伍的状况如何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现有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总体状况亟待提高。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大力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进程,全力打造法官职业共同体,使法官成为法律理念的塑造者、法律传统的信守者、法律秩序的缔造者、法律运行的领航者、法律正义的完善者,以其共有的法律精神、法律理念、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语言,崇高的司法品格和精英化的司法能力来体现现代的法院文化。同时,辅之以相应的制度对法官进行约束、规范,并且用制度将已经形成的一部分先进的法院文化固定下来,力争做到,通过法官素质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法院文化,现有的良好的法院文化又能提升每一个法官的素质,实现法官与法院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

卓有成效的法院文化建设使该院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主旋律,迸发出一种给社会以信任感、给队伍以激励感的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该院决心继续按照“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要求”,对照“公正、高效、务实、创新”的八字院训,继续抓好法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法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全体法官及其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浅谈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内容摘要:法院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子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法院文化是法院的灵魂和血脉,是团结干警的精神纽带。近年来,法院的物质条件极大地改善,各地法院的办公大楼和审判大楼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但法院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法院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进程?存在着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建设更加先进的法院文化?在此,笔者谈一谈对法院文化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法院文化 发展 问题 建议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具体到人民法院工作中,审判工作是核心,化纷止争是基本职能,促进司法公正,真正实现司法为民是根本目标。而要实现法院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以文化软实力引领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司法要求的同时,实现法院长足发展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的文化发生了强烈的碰撞,西方的司法文化对我们司法领域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不可否认,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在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司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与社会进步是一致的。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并没有随着这些进步而明显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这与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望越来越高有关,很多群众认为法院是解决他们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当他们的合理诉求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往往会让他们产生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与法官的综合素质相关。个别法官不能过好权力关、人情关和金钱关,以致于在百姓心中留下很坏的印象。“一个缺少文化积淀的国家是苍白的,一个缺乏了文化根基和浓浓文化氛围熏陶的法院和法官群体也是难以令社会公信的”。①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文化建设便迫在眉睫。

一、法院文化的产生和内涵

(一)法院文化的产生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封建文明的国家,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惊叹,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也缺失现代法治的历史渊源和积淀,直到封建制度结束,我国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法院文化便无从谈起。我国现代意义的法院雏形在民国时期初见端倪②,因为战争的影响并未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解放后,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文化上经历了十年浩劫,现代意义上的司法体系终未建立,真正意义的法院也似“空中楼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治的观念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院才真正回归其独立审判的应然职能,并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直至此时,作为根植中国特色文化土壤之中的法院文化方渐显露头角,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乃至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注意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为法院文化建设铺设了快车道,我国的法院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以及当前外来思潮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法院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二)法院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对文化概念的阐释就有160多种,真可谓见仁见智。“文化”一词很早就见诸于中国古籍,但这些典籍中的“文化”一词与我们日常最为前缀或后缀的“文化”之意差之甚远。在我国《辞源》中,对“文化”的解释即为“文治教化”,以与“武功”和“加诛”相对。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源于西方,在中古英语中常有“耕耘”和“掘种土地”的意思,并进而引申为“为增进某种东西的质量所作的广泛的努力”③。我国的《辞海》对“文化”作了精准的定义:“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何谓法院文化,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④ 有的学者把法院文化细分为三个部分: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三者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就其内容而言,法院文化主要包括追求正义的理想信念、严格司法的价值取向、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高效有序的管理规范、威严庄重的物质载体等。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和理论问题,但是理论的宏与大深刻也必须以日常的现象和事物作为附着。以法院的文化为例,法院的庄严与神圣可以通过巍峨挺拔的办公大楼体现出来,而再豪华的宾馆也不可能体现出法院的这种文化神韵。此时,法院的办公大楼便是抽象的法院文化的附着物。法院之所以为法院,不在于大楼,而在于高品质的法官和法院工作者群体,在于赋予法院设施、制度规范等外在事物以内涵、精神,使法院形神兼备、从而堪称为法院的文化积淀。

法院文化与审判业务是法院工作的两翼,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将威胁到法院正常职能的履行。一个文化素养严重缺乏的法院又怎么可能真正实现司法为民的服务目标。法院文化之于法院是灯塔,也是助推器。先进的法院文化能纯净人的欲望、涤荡人的灵魂、增加法律的威严。

二.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法院文化逐步得到重视,各地法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地如火如荼。河南巩义、山东东营、上海等地,尤其是地处边疆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为我们今后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各地法院都处于各自为战的态势,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缺乏统一的规划与领导。文化是一个沉甸甸的词语,但我们在法院文化建设中通常把它简单化和庸俗化,追求立竿见影的表面形式和短期效果。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并且一以贯之。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法院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法院文化产生的土壤是法院,脱离了法院和法官,法院文化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可想而知。在实践中,广大法官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涉及到自己的文化建设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就勉强应付。不少的法官存在着三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办案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搞调研的“无精力论”;二是认为调研文章非我能及,不如不写的“畏难论”;三是认为调研工作是领导和研究室专职人员的事、与己无关的“无关论”。

同时,在领导层中也存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认为法院的主要工作是审判,搞文化建设是“务虚”。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法院文化的重要性,也没有把法院的文化建设放在应有的高度予以重视,缺少实实在在的策划和长远的规划。

(二)忽视干警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

干警是政法工作的执行者,没有干警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司法理念便无从实现。但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干警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实践中,我们的法院文化建设往往出现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文化建设好像只是研究室、办公室的事。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甚至一提到法院文化建设,就简单地认为组织几次书画展、开展几次文娱活动、悬挂几幅所谓文化匾牌或标语就是“文化建设”了,将文化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和“花瓶工程”。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没有调动法院干警的热情。

(三)缺乏具体明确的发展规划

纵观全国的法院文化建设不难发现,近几年法院文化建设发展迅猛,关于文化建设的优秀典型不断见诸报端,表面的热闹不能掩盖其生命的短暂,各地法院的做法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法院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兴盛,之后便没有下文。

实践中,一些法院脱离自身实际,毫无目标地盲目仿效,导致文化建设出现随意和无序。盲目仿效国外法院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法院,忽视了自身的特殊性,硬性嫁造成法院文化建设的畸形与异化。一些法院无视文化建设的规律,盲目下达文化建设的任务和指标,随意规定文化建设的期限,并对文化建设进行所谓的“量化考核”,结果非但没有使法院文化得到理性培育,反而使法院文化建设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

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分析了现状、找到了症结后,我们要探索建设法院文化切实可行的道路,这也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法院管理上的去行政化。

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实行以行政权为核心的行政化管理体制,突出表现在对法官的管理上。在我国上下级法官遴选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的情况下,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如果不担任行政职务,那么直到其退休也只能是一级法官。而直接进入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工作的年轻法官由于所处法院授予的行政职级的不同,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更高的法官等级。在这样的状态下,要试图让基层的每一个法官保持一个超脱、平和的心态来参与法院文化建设和司法精神的塑造必然是困难的。

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上的行政化管理体制,还表现在地方行政掌控了法院的财物核拨等重要权限,法院不能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法院出现时间较晚,司法体制还不尽完善,地方行政对法院工作的干预仍然存在。在我国的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给法院分配招商引资指标、参与拆迁等怪现象,使法院失去了中立性,破坏了法院在公众中的形象。

文化事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靠行政命令进行。解决“去行政化”这一问题之后法院作为独立的司法主体的地位才能得以凸显,在建设先进法院文化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文化是在人民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经过大浪淘沙般的反复锤炼积淀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象征着时间,代表着经典。因此文化建设要放眼长远,制定发展规划,不能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的工作思路应是: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以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司法为民为目标,以实现法官队伍的职业化、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支点,挑起法院文化建设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科学谋划,放眼长远,不断跟进。

总结各地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云南高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从整体上策划一个法院文化建设方案,由高级人民法院牵头,成立云南省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各级法院的文化建设拟定一个实施纲要,指派各级法院由一名院领导具体负责,将法院物质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施法院建设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用外在动力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进行助跑。在短短大半年时间里,取得了《以法律的名义》专题片、《云南高院赋》等一系列成果,掀起了全省范围的文化建设高潮,完成在西部法院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领跑和推进。

(三)、突出法官的主体性地位。

“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从众多学者对法院文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法官是法院文化的主体。因此,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必然要突出法官的主体性地位,增强法官司法为民的职业理念,提高法官依法办案的职业能力。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培育干警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采取多种形式,把法院文化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从而培养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精神气质。

首先,建立上下级法院人员交流制度,畅通法官上下流通的渠道。如上文所述,我国对法官的管理实行行政化管理体制,基层的法官若是不担任行政职务很难晋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法官的积极性。近年来,各地中级、高级人民法院采用选调的方式招考基层优秀的法官,从而使法官队伍充满竞争的活力。

其次,创建学习型法院,鼓励干警参加学历教育,为干警学习提供条件。知识就是力量,是法官能动司法的智慧之源。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法官具有符合自身职业特性的知识结构。一个仅知道法律条文的法官只能算是一个 法律的工匠,而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官。在具备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后,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如鱼得水,才能真正实现能动司法和司法为民的目标。

再次,全面关心干警生活,增强干警的职业尊荣感。从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不难发现,国税、工商系统等吸引很多人报名,而法院则很少有人问津,一方面是由于司法考试这条硬线,另一方面则是法官的职业风险和收入水平不匹配。进入法院后,仍有很多年轻的法官跳槽做律师,法院留不住年轻的专业人才。法官收入偏低不足以形成法官职业本身的尊荣感,不足以吸引优秀的法律人才到法院工作,也就不足以产生我们期待以久的体现法律、法院、法官精神的优秀法院文化,因此,应在政策准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提高法官的福利待遇。

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环境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法律事业感召人,用法院的情感吸引人,用法院领导的人格魅力感动人,把法院建设成为充满温情、崇德明法之所在。

(四)、创新法院文化的发展方式。

创新法院文化的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单一化、形式化的现象,把法院文化建设和全体干警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法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体现在每一个干警的身上。近年来,在开创发展方式上,很多地方的法院做了有益的尝试:定时组织观看廉政宣传片、拍摄反映法官风采的影视作品等,如反映法官风采的影视作品《真水无香》,反映新中国司法工作者铺路人马锡五的角色的电视连续剧《苍天》等在建设法院文化的同时,树立了司法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法院文化

由于处在同样的国情之下,各地法院的文化建设存在共性,要建设突出的法院文化就要挖掘地方特色,丰富法院文化的内涵,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

把现代司法理念、先进法院文化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点。如闽西一地方法院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身上所具有的团结和谐、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勤政廉洁、与时俱进的精神,增进闽西法官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发扬苏区干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强化闽西法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革命老区客家人民纯朴勤劳、好客礼貌的优良民风,培养闽西法官吃苦耐劳、遵纪守法、遵守礼仪的作风。

(六)、树立法院的先进典型,在司法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法院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具体体现,他们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法院文化的灵魂,彰显法院文化的魅力,是法院文化的具体化和人格化。各地法院应积极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全面展现法院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强大感召力,激发法官群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结语:法院文化具有时代性,因此我们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既要考虑当前的国情,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融合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法院文化,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四篇:广水二中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广水二中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自开学以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以新课改为契机,目标为引领,激励为手段,教研为动力,教学管理重务实,常规管理重服务,呈现出开局平稳,步伐稳健,运行有序的良好态势。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课改工作稳打稳扎。课改一项崭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在新课改的推行中,我们一是更新教师教育新理念,利用暑期组织全体高一教师进行培训,并分派主管教学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分赴全国课改全沿阵地和随州学习,以全新教育理念引导课改。二是注重交流提高。组织教师利用教研例会组织教师进行新教法、新理念的探讨,组织全体高一教师上交流示范课,并请广水市教研室专家,学校高

二、高三教师观摩指导,掀起了学校新课改的热潮。三是不断探索。结合新课改理论要求,学校对新课改课程设置,课堂评价,教学管理进行仔细的研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制度,新方法。

二、教学管理稳中求实。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始终抓住“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质量富校”这一办学思路,将质量看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视作学校管理的根本。要提升质量,我们深知唯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环环落实。一是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在教学上首先实行目标引领,开学之初,学校分年级确定了各自的上线目标,并将上线指标分配到各班。学校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教学效果突出的学科、班级负责人和教师将进行重奖,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其次采用动态管理,在教务处的组织下,不定时间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了检查,紧紧抓住教学常规备、讲、辅、改、测、析各个环节,采取年级交叉,分项评分,明确优劣的方式,评比更客观,更公正,基本真实评价了教师教学常

规落实情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期中考试前,还开展了评教评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由学生打分进行评价,并将学生给各个任课教师的意见综合整理,反馈给教师。另外从严治考,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严格考风考纪,对考试违纪学生及时曝光,并坚决按制度将扣除违纪学生的成绩分数,对端正考风,学风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落实日常教学管理。各年级负责人,教学督导组成员和班主任每天不定期对各班上课、自习、空当时间进行不定期检查,做到“四查五记一反馈”,“四查”查课堂,查自习,查中午一小时,查星期天下午“五记”记载教师上课到岗情况,记学生上课违纪情况,记自习各班纪律,记中午一小时学生到班情况,记星期天下午各班纪律情况,“一反馈”就时当天值班干部和班主任及时将当天巡查情况向相关教师反馈。做到有记载、有反馈、有落实。加强对教师的坐班管理,要求主管领导对本办公室教师的坐班情况要随时掌握,及时管理,对坐班差的教师在每周年级组例会上予以通报。三是落实指导服务职能。要求各年级分管教学的干部全力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并做好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的协调者,协助者。教务处更是在教学指导、教学资源共享、各功能室的使用上,给教师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及时将“全品网”“名师论坛”等各大网站的教学资源及时张贴到各办公室,发布到学校的校园网;及时将一些考试信息提供给各个级组,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了便利。

三、教学研究稳步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探索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学校的教研工作自启动以来,“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定主题”“定流程”的五定教研模式稳步推进,已初具雏形。为推动教研工作,教务处实行定时检查,标杆引导,重点突破的策略。每天及时对各科教研活动进行检查,实行签到制,并要求蹲学科领导进行督导。还召了教研工作研讨会,让教研工作开展有起色的教研组介绍经验,为活动开展有困难的教研组解决困难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教研活动的已初

步显现,高三语文组通力合作,将复习专题分解到人,凝聚集体智慧;数学组全组教师剪刀加浆糊,精选题目,减轻学生负担;物理组由把关教师引领,年轻才教师分块落实,精选教案,精编习题;英语、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都能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注重交流研讨,以老带新,以熟带生,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四、年级管理稳定有序。

1、注重以人为本。各项管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教师们的意见。年级主管领导经常到各办公室与教师交心谈心,关心教师的教学、生活。做到尊重年长教师,体谅家庭负担重的教师,关心青年教师。

2、落实心理疏导。督导教师落实爱心帮扶,落实每周“116次对话”活动,确保学生心理零障碍。

3、加强培优辅差。各班将本班学生按成绩批次,按学生单科成绩强弱,确定培优辅差名单,分发给相应的教师,让培优辅差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落实甲流防控。要求班主任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切实落实落实体温一天两查,和发烧零报告制度。自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很多班主任到学生教室、寝室宣传预防流感的措施的重要性,给学生打药消毒,到校门劝返不服从管理要求出校的学生,对确保学生教学秩序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正潮平,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回顾两个多月来的教学管理工作,略有成绩,但也有缺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面对不断发展的高考的新形式和新内容,面对日益激烈的高中办学竞争与压力,我们将进进一步将教学管理工作抓牢抓实,进一步将学生管理抓紧抓严,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稳健发展,进一步探索教学研究的有效模式,一如既往地充分调动和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直面挑战,不畏艰险,艰苦奋斗,为努力创办一个成绩一流的广水二中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级法院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热点工作透视

级法院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热点工作透视

XX,是一座美丽的文化名城。作为“共和国摇篮”所在地、苏维埃最高法院旧址所在地、人民司法发祥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如今,这片红色的土地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年前,江西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建设现代化法院的五年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全市法院建成全省一

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法院的战略目标。

一年过去了,XX中院现代化建设进展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否实现现代化法院的目标?不久前,笔者踏上了XX寻求答案之路。

思想理念“突围”

“为什么在《纲要》里要提出建设现代化法院?”

面对笔者的提问,XX中院院长彭光华侃侃而谈:一是外面形势逼人,二是内部确有需要。地处中部的江西和位于赣南的XX,被长江、珠江、闽江所流经的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所包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目标,在这种形势下,XX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XX”的发展战略。

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对此,法院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但从全市两级法院的情况看,却不容乐观:部分司法指导思想的偏差,司法理念的陈旧,审判执行运行机制的低效、法官职业素养的差距、基础设施的落后,远远不能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法院的职责和任务。必须大胆改革,更新司法理念。

在这种思路引导下,XX中院党组组织了中院中层以上干部和全市各基层法院院长,前往与XX比邻的广东省一些先进法院学习考察。

接着结合XX法院的实际,出台了《建设现代化法院五年实施纲要》。《纲要》首先强调:“建设现代化法院是人民法院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全市法院司法指导思想、审判执行工作、法院管理机制、队伍整体素质、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现代化”。彭光华表示:建设现代化法院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也不仅仅靠建了几座豪华办公楼、添置了几件高科技装备。目的就是为了使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不懈地追求,脚踏实地付诸实践。

法院要现代化,首先是人要现代化。XX中院党组的这一共识,体现在《纲要》中,就是把“牢固树立正确的司法指导思想和现代司法理念”放在了首位,突出加以强调,并把一系列“大动作”付诸实施:

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出台36条具体规定细化了司法为民的要求;制定36条工作意见;明确了提高司法能力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选派两批年富力强的法官赴广东、上海等地先进法院跟班学习锻炼;

创办“XX司法论坛”,邀请知名法学家到XX研讨讲学;

建立“专家型法官”制度,在全市法院开展评选专家型法官和杰出法官16名;

规模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在XX举办研究生进修班;

这些措施,使一些法官的司法理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广东法院的一个特点就是思想开放,创新意识强,值得我们学习。2004年1月至11月15日,中山中院刑一庭4名法官共审结一二审案件559件,人均办案近140件,与我们一年只办数十件案件简直天壤之别。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主动自觉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相比较之下,我们没有理由叫苦叫累,相反我们应该学习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敬业爱岗的精神。”赴广东跟班学员邓荣平法官回来后这样说。

思想的升华,观念的进步,为现代化法院建设奠定了基础。

具体目标“领跑”

不仅有宏伟的蓝图,更有操作性强的具体目标,XX中院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5年规划:全市法院整体工作保持全省一流行列,部分单项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市中院和两个以上基层法院进入全国知名法院行列。

XX中院各项工作根据这一规划,针对各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

按照“放权、分权、制约”的改革思路,优化配置司法资源,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执行运行机制;

严格实行立案、审判、执行、监督“四个分立”制度,所有案件归口立案庭审查立案;

全面落实审判执行流程管理机制,运用计算机局域网对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各环节进行动态跟踪,严格进行监管;

按照执行实施权与裁决权、执行款物发放权“三分离”要求,规范执行程序;

建立纪检监察和审判监督联动机制,使之紧密相连、互为促进。对二审和再审改判、立案复查案件建立有效管用的评查机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做到查案与查人相结合、依法纠错与追究责任并重,去年查究责任11人;

改革委托拍卖机制,实行委托拍卖与审判执行业务部门相分离,规范拍卖活动,有效地防止以权谋

私、权钱交易;

加大了“两庭”建设和改造力度,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对“两庭”建设选址、布局、功能、设施等,根据现代化的要求,进行科学的谋划、论证、设计和决策。该院开通局域网和“XX法院网”,建立面向本院和公众服务的内外两个信息平台,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和监督管理力度。

对立案大厅、审判法庭的装备进行改

进,建设“智能法庭”,提升审判工作科技含量,打造数字法院,更是XX中院在当前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亮点”。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也被放在了同步推进的地位。XX中院充分利用和整合XX作为人民司法工作发祥地这一独特资源,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文化建院”活动,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赣南法院文化,为提升全市法院司法能力和品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全市19个基层法院和中院17个部门,也纷纷制订了争创全省法院一流、全国法院先进行列的具体计划。

信丰县大塘埠人民法庭成为“领头羊”。信丰县大塘埠人民法庭辖3镇1乡,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京九铁路、赣粤高速、105国道穿境而过,人口流动性大;赣南近八成小煤窑坐落于此,因乱挖乱采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动辄酿成群体性事件。大塘埠人民法庭的法官们经过认真研究分析,确定了“加强案件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组织”等重要举措。法官们还总结了“望、闻、问、切”的调解方法:“望”即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和言谈举止,把握好调解时机;“闻”即多听当事人陈述案情和意见,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问”即询问当事人有关案情,严肃指出各自责任过错;“切”即根据当地和当事人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几年来,法庭审理案件1100多件,无一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或引发群体性事件,其中通过调解方式结案的就高达82。

为民举措“助推”好范文版权所有

百姓生活往往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那些让百姓得到实惠的事件总是令人难忘。

2004年4月20日《赣南日报》上刊登的司法为民36条实施意见,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在XX中院。与此同时XX中院向社会庄严承诺:确保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确保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确保打赢官司且对方又有履行能力的当事人能够依法及时地实现权益……

熟悉该院工作的人们知道,“36条实施意见”仅仅是个开始!与“36条实施意见”、“三个确保”密切相关、体现司法为民举措的“数字”还有很多:

该院率先在全省制定《关于司法救助若干规定》,让更多经济困难的当事人获得了司法救助。一年来全市法院准予缓交、减交和免交诉讼费案件929件,金额达200多万元;

改进立案方式,实行立案、收费、查询、庭前调解、速裁审理等一站式服务,一般可在1小时内办完立案手续;

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增设了执行局长接待日制度,2004年共处理来信来访3038人(次),做到来访有接谈,来信有回音,申诉有答复;

结合XX市执行案件特点,该院采取灵活多样的执行方式,最大限度地缓解“执行难”。2004年交叉执行204件,委托执行和提级执行92件。

一年来,桩桩件件的改革举措都与维护百姓权益息息相关,桩桩件件都对现代化法院建设产生了有益的“助推”作用。

而这一切,最终落脚在“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司法为民措施,实现司法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的大局上。

下载透视广水法院超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透视广水法院超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领导严重超编

    中小学领导严重超编 教育部《关于贯彻〈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说道,“要严格控制中小学领导职数”,普通中学和完全小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

    级法院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热点工作透视5篇

    级法院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热点工作透视XX,是一座美丽的文化名城。作为“共和国摇篮”所在地、苏维埃最高法院旧址所在地、人民司法发祥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如今,这片红色的土......

    广水二中2010年总务处工作计划

    广水二中2010年总务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制定的2010年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以四个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岗位意识、绩效......

    超标超编车辆情况说明

    *****局超编超标车辆情况说明 经清车办审核,发现我局****台车辆存在超编或超标现象,现对情况进行说明: 经调查我局****台超编车辆均为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购买,不属于我局机关......

    透视腐败

    腐败是危害人类社会的一个痼疾,直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改革和转型过程中,腐败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尤其严重,不仅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健......

    广水发展旅游经济的建议

    广水同城网(880722):广水发展广水旅游业的建议 广水同城网:作为生在广水、长在广水的地道广水人,为家乡的点滴进步骄傲过、自豪过,也为家乡的停滞不前焦虑过。从今天起,作为终生免......

    广水为失地农民打造就业“金刚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广水为失地农民打造就业“金刚钻” 作者: 来源:《职业》2012年第01期 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解放社区失地农民李记成接受了广水市里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广水二中和谐校园建设工作总结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广水第二高级中学和谐校园建设汇报材料2008年5月2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和谐校园校长论坛”上,我校荣获“全国和谐校园创建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