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一、课题背景
1、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德育注重自治。所以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自主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是我们传统的保育主义、干涉主义、严格主义的反应,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甚广。学生自治自理究竟应包括哪些范围?学生应该自治自理的事体,究竟有哪几种?规定学生自治自理的范围,又应有何种标准?施行学生自治自理,又应应用何种途径和方法?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要研究的。总起来说,就是学生自治自理问题。
2、学校德育的需要
传统德育过分强调学校、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管学习、管纪律、管生活,时时事事处处对学生能力与自觉自理采取不放心的态度。不容许有丝毫的主见,更不容许学生尝试自己管理自己,学生的一切皆由学校、老师严加看管、包办,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部分政策是以学校和教师为管理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管理,其主要形式是“管”、“卡”、“压”、“整”,有些方法已不再适合现代教育形势,在大力加强普法宣传的情况下,家长、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得由单纯的“人治”向“德治”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的改革中逐步推进学生自治,体现管理的人性化和个体化。
3、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生长发育到这个时期已经日趋成熟,这种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感到自己有足够的潜力可以发挥,因而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独立自主的好强心理,要求自治自理,自己管理自己。他们这种独立自主、自治自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心理特点,首先表现在学习上。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一般来讲,都能比较自觉地来进行学习,对学习更加主动和专心,能自觉地去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和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有计划地安排复习,认真地、独立地去完成各种作业。特别是,尽管自己对某些所学的内容,对某门学科没有直接兴趣,但也能刻苦学习,自觉地去追求知识。其次,表现在他们对人对事不盲从,不轻信。由于他们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就能随心所欲地发挥各种遐想,探索各种新奇的事物,并敢于向那些旧的习俗观念挑战,对那些人们已经习以常的方法方式及价值观点进行审视。
4、实施学生自治是学生们自己的需要。
当今中学生是新时代的青年,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已接近成年人,学生们有思想、有个性、有创新。他们的共同想法是“我长大了”,“我们要独立”“我们知道对错”,“我们不用人管了”,“我们需要自由”等等。大部分学生往往不接受教师的管理而心甘情愿地接受学生自治组织的管理。
二、课题界定
这里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指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的教育思想:“学生自治自理是把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所谓“自治自理”,是指确立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成为教育自身的对象,即学生在自主的、独立的主体性活动中内化认知,获得经验,走向成熟,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在“学会”的同时实现“自育”(自我教育),并引导、带动他人 “他育”。学校和课题研究人员既要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治自理,又要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陶行知自治自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摸索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途径与措施,并将好的建议、方法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更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各类主体性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治自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寻求到更好的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性目标
立足我校实际,研究适合我校的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2、培养性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自理能力、自主能力。
3、工作性目标
(1)、研究人员发展性目标:通过“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自主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有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美国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提倡在实际的生活中,经验中学习,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2、苏霍姆林斯基在《脑力劳动及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中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的工作也包括培养他们学会进行脑力劳动,培养他们随时随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能力,让他们把握聪明才智有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任务。”
3、陶行知在《珍惜自己和锻炼自己》中指出:“所谓锻炼自己,就是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随地地实践,使自己具有经验和能力。”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自治自理是把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4、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时期,心理上有了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各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要求自治自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处理自己的各种事情,不希望家长、老师和班主任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等各项事宜。如果对他们干预过多,将会引起他们很大的反感,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力量的不信任,从而产生与老师疏远,甚至对立的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其操作
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管”,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获得了关于主体的感悟和认知,自治、自理、自控能力逐步增强。通过自治自理,学生关于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的多了,乐于自觉改正缺点的多了,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多了,进而促使学生不再苦闷、闭锁、盲目,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开始有了信心。通过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理解并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并反思自己及其他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发点。
(一)“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1、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为学生自治自理创造条件。
学校管理设立不同的条线,成立学生自治自理自管委员会,对学校、年级组、班级常规工作及团工作、卫生保洁、各班参与学校活动情况、文化宣传、财物保管等进行量化检查、评比。同时,在学生中通过选拔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三级助理,成为学生自治自理自管委员会
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自我管理,自治自理。进行目的教育和方法教育使学生从“要我会”转化为“我要学”,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学生参与相关学科的评课活动促进学生对教学环节的了解,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参与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促进学生了解教学的评估体系,促使学生自我管理,增强自治自理能力。
3、建立班集体工作的自治自理创新管理体制
建立以班长为龙头的班级管理委员会,班长由全班学生参与竞选民主选举产生,由班长根据学生意见及学生竞选情况构建班级管理小组,然后明确分工,各自认真完成自己的管理职责。同时设立周班长与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每周、每天的常规工作,并建立健全由学生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能上能下的工作制度,定期对班风学风进行评价,总结不足,发现问题,全班同学全员参与献计献策,确定具体的可行的措施后,作为班级学风制度,全员遵守。
4、建立全方位学生自治自理的学生网络。
学校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自管委员会选拔优秀的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文明督察员”,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实行校内校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需注意的是:“学生自管委员会正式成立之后,学校里面的事体,就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旧是学校主持,另一部分由学生主持。(陶行知语)”
5、建立“自我管理“的保障体系。
陶行知认为:学生自治与学校既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要打破一切障碍,使师生的感情,可以化为一体,使大家用的力量,都有相成的效果。大家一举一动都接洽,有话好商量,有贡献彼此参与。为此我们可以设立校长信箱、政教主任信箱、班级信箱、自管委员会信箱,开通渠道,使下情上达;同时学校建立公示栏,对学校的重大活动,重要工作进行公示,让学生了解学校动态,积极有效地实施管理。
(二)围绕总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开设三个子课题研究。
1、在学习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的研究。
该子课题由教务处会同各教研组从学生学习上,探究适合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可由教务处提出可行的总体规划,由语、数、英、理化生、政历地、艺体等教研组结合自身实际,拿出具体方案实行。
2、在寄宿生管理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研究。
我校属于农村单设初中,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寄宿生多,多的时候将近400人,管理相当的困难。学校经过几年的管理、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功的管理经验,得到县级有关领导的积极肯定和大力推广,期间政教处和学生会、自管委员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子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这一子课题初步设想主要由政教处和我校初一至初三年级共11名班主任共同协作完成。
3、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研究。
班集体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班风、学风、校风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班级、学校的常规管理,学生的习惯养成都离不开班集体建设,而学生恰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摸索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途径与措施优显得成为重要了。我校在黑板报评比、自行车排放、卫生、纪律、午休等班级常规考核上一直由学生自管委员会独立进行,并于每周一对上周工作做出总结,把整改意见送至相关班级班委会,由班委会对照整改完善。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计划两年完成。
1、准备阶段(2009.2——2009.8)
(1)学习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目标、意义。
(2)撰写课题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3)抓好实验人员培训工作。
(4)做好制定实施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09.9——2010.8)
(1)课题组按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成员每学期完成一篇实验总结(论文)或专题教案。
(2)课题组写好阶段研究报告,做好中期汇报工作,开展教学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2010.9——2011.8)
课题负责人写好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研究论文和教案汇编。
七、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各类学生的自治自理个案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2、经验反思法:学生及时总结在学习、寄宿生管理、班集体常规管理等自治自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要认真商讨解决措施,寻求好的有效的措施;成功的经验,要继续推广实行。研究人员深入分析学生在自治自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有力地支持,中肯而行之有效的指导。
3、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指导课题更好更有效的进行。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实际工作者的素质。
5、经验筛选法: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改善方法,由研究人员,对众多的经验进行淘汰,优化或者发展新经验。
八、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管理网络
校长室——课题组——全体教师
校长室督促课题的实施开展,课题组负责具体操作,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
2、建立严格的学习研讨制度
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定期请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课题组成员上汇报课,接受专家指导,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3、经费保证
学校对课题研究有专项经费,供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
九、成果显示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获奖证书等
3、论文集
4、学生在课题开展中的相关活动等
第二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一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及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家长眼里,觉得他们的孩子太小,尽量帮助他们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承包下来,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溺爱、怕出小状况、怕不卫生等,将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揽下来,觉得这样才是爱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实践和锻炼,造成胆量小,自理能力差等。因此,我从孩子入园第一天起,就着手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为自己服务、吃饭、穿衣裤、分饼干、分牛奶、搬自己的凳子等方面进行教育。同时要求家长树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大人也可以帮着一起完成”的理念,组织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越是尽早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的越快,尤其是到中班以后,表现的最为明显。所以我觉得要尽早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二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有自理的意识,才能进行自理能力的学习。那我们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增强孩子的自理意识呢?
家长观念要转变:
要让家长明确孩子虽小,但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简单的衣服等,作为家长要坚持引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切莫代劳。
要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要以鼓励、引导、示范等正面的方式进行,用榜样法、提示法、表扬法、示范法等方法进行教育。
教师工作要积极:
教师积极的语言暗示帮助幼儿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建立在成人对他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对他们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至深。在幼儿行为没有发生时,给予一个正确、积极的暗示,幼儿的行为会向着这一暗示的指向去做。
用积极的评价,强化幼儿的行为。在培养幼儿自理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不断地肯定他们,使其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建立起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实践。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通过集体表扬、物质(小红花)奖励、家庭宣扬等形式进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意识。我想在这样反复培养的过程中,孩子的自理意识会不断的增强,从而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行为。
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 程。也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的指导,积极向上的鼓励,结合家园同心,相信孩子的自理意识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郑闯
一、课题背景
1、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德育注重自治。所以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自主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是我们传统的保育主义、干涉主义、严格主义的反应,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甚广。学生自治自理究竟应包括哪些范围?学生应该自治自理的事体,究竟有哪几种?规定学生自治自理的范围,又应有何种标准?施行学生自治自理,又应应用何种途径和方法?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要研究的。总起来说,就是学生自治自理问题。
2、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要充分培养并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必须尽可能地调动并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
3、学校德育的需要
传统德育过分强调学校、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管学习、管纪律、管生活,时时事事处处对学生能力与自觉自理采取不放心的态度。不容许有丝毫的主见,更不容许学生尝试自己管理自己,学生的一切皆由学校、老师严加看管、包办,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严重削弱。
4、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生长发育到这个时期已经日趋成熟,这种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感到自己有足够的潜力可以发挥,因而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独立自主的好强心理,要求自治自理,自己管理自己。
他们这种独立自主、自治自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心理特点,首先表现在学习上。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一般来讲,都能比较自觉地来进行学习,对学习更加主动和专心,能自觉地去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和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有计划地安排复习,认真地、独立地去完成各种作业。特别是,尽管自己对某些所学的内容,对某门学科没有直接兴趣,但也能刻苦学习,自觉地去追求知识。其次,表现在他们对人对事不盲从,不轻信。由于他们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就能随心所欲地发挥各种遐想,探索各种新奇的事物,并敢于向那些旧的习俗观念挑战,对那些人们已经习以常的方法方式及价值观点进行审视。
二、课题界定
这里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指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的教育思想:“学生自治自理是把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所谓“自治自理”,是指确立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成为教育自身的对象,即学生在自主的、独立的主体性活动中内化认知,获得经验,走向成熟,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在“学会”的同时实现“自育”(自我教育),并引导、带动他人 “他育”。学校和课题研究人员既要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治自理,又要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陶行知自治自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摸索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途径与措施,并将好的建议、方法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更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各类主体性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治自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寻求到更好的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性目标
立足我校实际,研究适合我校的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2、培养性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自理能力、自主能力。
3、工作性目标
(1)、研究人员发展性目标:通过“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自主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有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美国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提倡在实际的生活中,经验中学习,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2、苏霍姆林斯基在《脑力劳动及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中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的工作也包括培养他们学会进行脑力劳动,培养他们随时随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能力,让他们把握聪明才智有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任务。”
3、陶行知在《珍惜自己和锻炼自己》中指出:“所谓锻炼自己,就是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随地地实践,使自己具有经验和能力。”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自治自理是把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4、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时期,心理上有了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各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要求自治自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处理自己的各种事情,不希望家长、老师和班主任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等各项事宜。如果对他们干预过多,将会引起他们很大的反感,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力量的不信任,从而产生与老师疏远,甚至对立的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其操作
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管”,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获得了关于主体的感悟和认知,自治、自理、自控能力逐步增强。通过自治自理,学生关于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的多了,乐于自觉改正缺点的多了,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多了,进而促使学生不再苦闷、闭锁、盲目,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开始有了信心。通过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理解并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并反思自己及其他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发点。
(一)“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1、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为学生自治自理创造条件。
学校管理设立不同的条线,成立学生自治自理自管委员会,对学校、年级组、班级常规工作及团工作、卫生保洁、各班参与学校活动情况、文化宣传、财物保管等进行量化检查、评比。同时,在学生中通过竞聘选拔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三级助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自我管理,自治自理。
进行目的教育和方法教育使学生从“要我会”转化为“我要学”,从“要我做” 到“我要做”;学生参与相关学科的评课活动促进学生对教学环节的了解,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参与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促进学生了解教学的评估体系,促使学生自我管理,增强自治自理能力。
3、建立班集体工作的自治自理创新管理体制
建立以班长为龙头的班级管理委员会,班长由全班学生参与竞选民主选举产生,由班长根据学生意见及学生竞选情况构建班级管理小组,然后明确分工,各自认真完成自己的管理职责。同时设立周班长与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每周、每天的常规工作,并建立健全由学生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能上能下的工作制度,定期对班风学风进行评价,总结不足,发现问题,全班同学全员参与献计献策,确定具体的可行的措施后,作为班级学风制度,全员遵守。
4、建立全方位学生自治自理管理的学生网络。
学校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自管委员会选拔优秀的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文明督察员”,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实行校内校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需注意的是:“学生自管委员会正式成立之后,学校里面的事体,就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旧是学校主持,另一部分由学生主持。(陶行知语)”
5、建立“自我管理“的保障体系。
陶行知认为:学生自治与学校既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要打破一切障碍,使师生的感情,可以化为一体,使大家用的力量,都有相成的效果。大家一举一动都接洽,有话好商量,有贡献彼此参与。为此我们可以设立校长信箱、政教主任信箱、班级信箱、自管委员会信箱,开通渠道,使下情上达;同时学校建立公示栏,对学校的重大活动,重要工作进行公示,让学生了解学校动态,积极有效地实施管理。
(二)围绕总课题“陶行知思想与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研究”,开设三个子课题研究。
1、在学习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的研究。
该子课题由教务处会同各教研组从学生学习上,探究适合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可由教务处提出可行的总体规划,由语、数、英、理化等教研组结合自身实际,拿出具体方案实行。
2、在寄宿生管理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研究。
我校在西中、元上两校合并后,规模大、寄宿生多,多的时候将近400人,管理的困难。学校经过几年的管理、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功的管理经验,得到市督导室有关领导的积极肯定和大力推广,期间政教处和学生会、自管委员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子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这一子课题初步设想主要由政教处和我校初一至初三年级共20名班主任共同协作完成。
3、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研究。
班集体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班风、学风、校风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班级、学校的常规管理,学生的习惯养成都离不开班集体建设,而学生恰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摸索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途径与措施优显得成为重要了。我校在黑板报评比、自行车排放、卫生、纪律等班级常规考核上一直由学生自管委员会独立进行,并于每周一对上周工作做出总结,把整改意见送至相关班级班委会,由班委会对照整改完善。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计划两年完成。
1、准备阶段(2006.9——2007.10)(1)学习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目标、意义。(2)撰写课题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工作。(3)抓好实验人员培训工作。
(4)做好制定实施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07.11——2009.10)
(1)课题组按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成员每学期完成一篇实验总结(论文)或专题教案。
(2)课题组写好阶段研究报告,做好中期汇报工作,开展教学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2009.11——2010.10)
课题负责人写好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研究论文和教案汇编。
七、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各类学生的自治自理个案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2、经验反思法:学生及时总结在学习、寄宿生管理、班集体常规管理等自治自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要认真商讨解决措施,寻求好的有效的措施;成功的经验,要继续推广实行。研究人员深入分析学生在自治自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有力地支持,中肯而行之有效的指导。
3、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指导课题更好更有效的进行。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实际工作者的素质。
5、经验筛选法: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改善方法,由研究人员,对众多的经验进行淘汰,优化或者发展新经验。
八、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管理网络
校长室——课题组——全体教师
校长室督促课题的实施开展,课题组负责具体操作,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
2、建立严格的学习研讨制度
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定期请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课题组成员上汇报课,接受专家指导,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3、经费保证
学校对课题研究有专项经费,供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
九、成果显示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获奖证书等
3、论文集
4、学生在课题开展中的相关活动台帐等
十、课题组成员
领题人:饶国富 中学高级教师,西渚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领导并监督本课题工作。
组 长:陈光华 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宜兴市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主持本课题实施的工作。
周 勤 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宜兴市学科带头人,主持本课题实施的工作。副组长:褚志伟 政教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负责子课题“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研究”
郑 闯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负责子课题“在学习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研究”。
成 员:张维辉 教务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布置教研组开展课题研讨工作。俞小成 总务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中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研究
冯大海 团支部书记,中学二级教师,负责子课题“在寄宿生管理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研究”
禇国伟 初三年级组长 任财清 初二年级组长 李 萍 初一年级组长
饶红华 宜兴市骨干班主任,获宜兴市“教书育人”奖(执笔:郑闯)宜兴市西渚中学 二00七年十月
第四篇:农村中学寄宿生自理能力培养
农村中学寄宿生自理能力培养
我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校,住校生中包含有中学生、五六年级小学生。随着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现对农村寄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寄宿学生现状。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越来越多, 寄宿生呈现出低龄化倾向。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只能将他们孩子留在家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上学后都选择寄宿制学校,在学校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的变化,没有了父母、长辈的照料,许多事情要独自处理,而他们自理力普遍较差,这严重影响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寄宿生产生的问题。
(一)、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较差。
2、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学生的在校生活让家长担忧。
3、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在一定困难。
4、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5、寄宿生问题还呈现复杂化倾向,如“独生子女综合症”等给集体生活的寄宿制带来许多新问题。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
2、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但相对分散,难以管理。
3、学校宿舍紧张,有的寝室很拥挤。
4、学生放学后的学习辅导,作业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农村中学寄宿生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一)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现在农村也城市一样,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尤其是许多孩子都是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缺乏自理能力。
2.学校原因:学校都重视升学率的提高,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主观原因
1.“惯性心理”: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第二个“断乳期”,是“抱大的一代”,心理上渴望独立,生活上对家长却过分依赖。2.“惰性作怪”:每个人都有惰性,在孩子身上体现尤为突出,养成一个坏习惯远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容易得多。
三、解决思路
作为学生家长,他们肯定不放心自己的子女离开自己到较远的地方学习,从感情说是舍不得,不放心,住校生想家,缺少亲人的教育和关爱,部分学生生活上不能自理行为上不能自律的特点,我想加强住校生的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高度重视对寄宿生的管理
1.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学生住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让学生吃得习惯,住得安心,给学生有家的感觉。要精心挑选耐心、细致、责任感强,有一定经验的人作为寝室管理员。要把寄宿生的事放在心上,要经常过问、及时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2.要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联系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家长探讨教育方法,做到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坚持“以人为本,自主管理,重在培养”的理念和指导方向,以规范学生寝室内务、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切入点,开展样板寝室等创建活动。通过加强对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生宿舍的管理,把寝室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规范学生基本行为,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新世纪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班主任用爱心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
1.爱是教育的基础,老师给学生的爱能慰藉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爱应该是介于家长的本能和导师严厉的爱之间的一种感情。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班主任要对孩子有爱心,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和照顾学生,不要太苛求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因材施教”,学会去发现和利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2.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注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尽量和他们做朋友,给予父母般的关怀,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经常与寝室管理员联系,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对违犯纪律的学生应认真批评教育,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进行训练和加强。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品质、美化心灵、培养良好的心态,使其在愉悦中成长为文明礼貌、勤奋学习、勤于动手的“四好少年”。
(三)学生管理老师要给予学生父般的关爱
1、提升学生管理老师的管理水平
管理老师对住校生的管理不仅仅是行为上的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住校生的心理辅导,要求他们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关心和支持,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参于他们的活动、值日、吃饭、聊天。使他们感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从而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园。对于学生的过失和错误,保育老师不是妄加指责,而是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生活能力锻炼的重要以及集体生活中承担自身责任的必要。同时保育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以便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利益。当然,保育老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在学生中建立一定的威信,以便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2、对学生问寒问暧,真情相至
住校生相对走读生而言,不仅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还要承受心理上压力,以及学会生活自理。所以,很多住校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这一点,要么是不努力学习,要么是不断违纪违规。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和管理者的关心和爱护。直接从事住校生管理的老师、班主任以及认课老师应多同他们谈心、问寒问暧,关心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疏导其思想,引导其行为,使他们感受到住校就如回家,并尽可能地给住校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和生活条件,营造安全舒服的住宿环境。对于那些不断违纪违规的学生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喝斥有加,要面对面的和他们沟通,找出他们违纪违规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同时要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真情,领悟到学习的必要和乐趣,然后安心住校,专心学习,这样管理工作就容易开展了。
3、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现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为独生子女,就算是多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也一直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上自由散慢,行为上放纵,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切不用自己操心。上学后,学生进入了崭新的寄宿制生活环境中,这使他们在养成教育方面的缺点暴露无遗。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弱、自律意识薄弱、自习时间不能自我约束、不适应全天候的集体生活作息制度,常常有违纪违规的现象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我以为要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入手。可以利用住校生会对住校生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和《住校生管理制度》的学习教育,让每个住校进行内务纪律的训练,让他们学会整理床铺、洗衣、集队,学习解放军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自强能力。
4、制定和完善住校生管理制度(1)、制定各种具体管理制度
住校生管理若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会造成无章可循,无本可依的被动局面,对工作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我把住校生的管理作为学生管理的重点。只有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制度才会从纷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住校生管理才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当然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力争全面、完善、周到、宽严结合,切忌粗略、笼统,以给以后执行落实中带来随意性和盲目性。目前,比如:《住校生个人卫生制度》、《住校生返校、离校制度》、《住校生安全制度》、《住校生作息制度》、《文明寝室评分细则》等等。
(2)、建立 “住校生分布情况表” 建立“住校生分布情况表”,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姓名、班级、班主任姓名、学生联系电话等),和学生平时表现记录,并且将分布表贴在寝室门上。极大地方便了老师查寝室和保育员老师对学生的监督管理,这也就能做到随时对住校生进行定位管理。
(3)、成立学生自管小组 成立男女住校生自管小组,方法是从每个寝室选出一名有威信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学生来配合老师的管理工作。学生自管小组24小时均可在校内校外对住校生执行管理,但同时要以身作则,不得滥用权利。具体负责各寝室、餐厅的纪律、卫生的检查,人数的清点,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事及时报告保育老师或值周老师。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达到了学生自我服务育人的目的
(4)、进行“文明寝室”、“优秀寝室长”、“文明住校生”的评比 学校对寝室的卫生、纪
律、出勤、床上内务及物品摆放、文化氛围等做出具体规定。每天保育老师和自管组对每个寝室、餐厅的卫生、纪律、内务及综合进行考评打分,每个星期根据考评纪录进行“文明寝室”的考评,一学期进行一次总评。“文明寝室”的寝室长同时被授予“优秀寝室长”的光荣称号。“文明住校生”主要是从非“文明寝室”中评选,以做到寝室的平衡和扩大优生的带动作用。
(5)、建立严格的请假制度 住校生一般情况下不离开学校,若有事要请假,必须将班主任教师批准的条子报送到保育员处保管,这样以便当天查寝室时用,当然班主任必须严把关口。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
(6)、不定期安全大检查 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有限,所以防范措施就不到位,而且部分学生很多时候贪图便利,不顾安全隐患,私藏有危险的玩具(如小刀;打火机;铁丝等)所以有必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以便规范学生的行为,没收危险物品,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7)、开展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绘画、剪纸、制作、跳棋、橡棋、乒乓球、跳绳、拔河、内务整理等,即促进了住校生的团结合作,又丰富了住校生的课余生活。
(四)学生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
1.学生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孩子寄宿学校,家长不仅不应有孩子在学校管理,无责一身轻的思想,反而更应因孩子寄宿而给予更多关注、重视。在孩子放假在家的日子里,要认真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及时解决问题。2.学生家长也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克服自己身上的许多会影响孩子的缺点或者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做好榜样。在家孩子能做的事,家长不要包办,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应该给孩子机会锻炼锻炼。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孩子只有更多的参与到生活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和谐的育人原则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形成后,就能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住校生一种家的感觉,使住校生热爱校园,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这样住校生的管理就容易多了。
第五篇:农村中学寄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的管理浅谈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把孩子留在学校,于是,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住进了学校,成了寄宿制学校的一员。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的管理,成了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寄宿生、管理
我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实验学校,住校生中包含有中学生、小学生和幼儿学生。随着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根据我连续多年担任学校的专职学生管理教师的经验,现对农村寄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寄宿学生现状。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越来越多, 寄宿生呈现出低龄化倾向。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只能将他们孩子留在家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上学后都选择寄宿制学校,在学校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的变化,没有了父母、长辈的照料,许多事情要独自处理,而他们自理力普遍较差,这严重影响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寄宿生产生的问题。
(一)、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较差。
2、学生年龄参差不齐,10岁以下的学生占有相当比重,学生的在校生活让家长担忧。
3、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在一定困难。
4、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5、寄宿生问题还呈现复杂化倾向,如“独生子女综合症”等给集体生活的寄宿制带来许多新问题。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
2、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但相对分散,难以管理。
3、学校宿舍紧张,有的寝室很拥挤。
4、学生放学后的学习辅导,作业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
5、孩子了年龄小,教师的管理和照顾任务进一步加重。
二、农村中学寄宿生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现在农村也城市一样,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尤其是许多孩子都是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缺乏自理能力。
2.学校原因:学校都重视升学率的提高,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主观原因 1.“惯性心理”: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第二个“断乳期”,是“抱大的一代”,心理上渴望独立,生活上对家长却过分依赖。
2.“惰性作怪”:每个人都有惰性,在孩子身上体现尤为突出,养成一个坏习惯远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容易得多。
三、解决思路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形式并不是很乐观,给学校布局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学生家长,他们肯定不放心自己的子女离开自己到较远的地方学习,从感情说是舍不得,从家庭角度说是增加了负担。虽然在家里生活也要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费用,但他用交到学校的这部分钱至少可以解决家庭生活费用的一部分,加上众多的安全因素,家长是不很乐意撤并学校的。曾经撤并一些村小学时,大家都遇到不少的尴尬,家长们情绪激动不准让孩子上学,骂校长,骂老师,等等。现在回忆起来都还历历在目。所以,我们如果不做好住校生的管理工作,家长不会答应,社会也不会认可,学校就更不能心安理得了。为此,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的大事,学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要看学生的管理,而学生管理的核心又是住校生的管理。如何让这些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住校生思乡心切,缺少亲人的教育和关爱,部分学生生活上不能自理行为上不能自律的特点,我想加强住校生的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高度重视对寄宿生的管理
1.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学生住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让学生吃得习惯,住得安心,给学生有家的感觉。要精心挑选耐心、细致、责任感强,有一定经验的人作为寝室管理员。要把寄宿生的事放在心上,要经常过问、及时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2.要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联系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家长探讨教育方法,做到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坚持“以人为本,自主管理,重在培养”的理念和指导方向,以规范学生寝室内务、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切入点,开展样板寝室等创建活动。通过加强对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生宿舍的管理,把寝室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规范学生基本行为,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新世纪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班主任用爱心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
1.爱是教育的基础,老师给学生的爱能慰藉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爱应该是介于家长的本能和导师严厉的爱之间的一种感情。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班主任要对孩子有爱心,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和照顾学生,不要太苛求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因材施教”,学会去发现和利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2.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注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尽量和他们做朋友,给予父母般的关怀,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经常与寝室管理员联系,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对违犯纪律的学生应认真批评教育,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进行训练和加强。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品质、美化心灵、培养良好的心态,使其在愉悦中成长为文明礼貌、勤奋学习、勤于动手的“四好少年”。
(三)学生管理老师要给予学生父般的关爱
1、提升学生管理老师的管理水平
管理老师对住校生的管理不仅仅是行为上的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住校生的心理辅导,要求他们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关心和支持,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参于他们的活动、值日、吃饭、聊天。使他们感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从而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园。对于学生的过失和错误,保育老师不是妄加指责,而是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生活能力锻炼的重要以及集体生活中承担自身责任的必要。同时保育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以便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利益。当然,保育老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在学生中建立一定的威信,以便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2、对学生问寒问暧,真情相至
住校生相对走读生而言,不仅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还要承受心理上压力,以及学会生活自理。所以,很多住校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这一点,要么是不努力学习,要么是不断违纪违规。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和管理者的关心和爱护。直接从事住校生管理的老师、班主任以及认课老师应多同他们谈心、问寒问暧,关心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疏导其思想,引导其行为,使他们感受到住校就如回家,并尽可能地给住校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和生活条件,营造安全舒服的住宿环境。对于那些不断违纪违规的学生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喝斥有加,要面对面的和他们沟通,找出他们违纪违规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同时要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真情,领悟到学习的必要和乐趣,然后安心住校,专心学习,这样管理工作就容易开展了。
3、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现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为独生子女,就算是多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也一直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上自由散慢,行为上放纵,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切不用自己操心。上学后,学生进入了崭新的寄宿制生活环境中,这使他们在养成教育方面的缺点暴露无遗。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弱、自律意识薄弱、自习时间不能自我约束、不适应全天候的集体生活作息制度,常常有违纪违规的现象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我以为要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入手。可以利用住校生会对住校生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和《住校生管理制度》的学习教育,让每个住校进行内务纪律的训练,让他们学会整理床铺、洗衣、集队,学习解放军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自强能力。
4、制定和完善住校生管理制度
(1)、制定各种具体管理制度
住校生管理若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会造成无章可循,无本可依的被动局面,对工作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我把住校生的管理作为学生管理的重点。只有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制度才会从纷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住校生管理才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当然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力争全面、完善、周到、宽严结合,切忌粗略、笼统,以给以后执行落实中带来随意性和盲目性。目前,比如:《住校生个人卫生制度》、《住校生返校、离校制度》、《住校生安全制度》、《住校生作息制度》、《文明寝室评分细则》等等。
(2)、建立 “住校生分布情况表” 建立“住校生分布情况表”,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姓名、班级、班主任姓名、学生联系电话等),和学生平时表现记录,并且将分布表贴在寝室门上。极大地方便了老师查寝室和保育员老师对学生的监督管理,这也就能做到随时对住校生进行定位管理。
(3)、成立学生自管小组 成立男女住校生自管小组,方法是从每个寝室选出一名有威信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学生来配合老师的管理工作。学生自管小组24小时均可在校内校外对住校生执行管理,但同时要以身作则,不得滥用权利。具体负责各寝室、餐厅的纪律、卫生的检查,人数的清点,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事及时报告保育老师或值周老师。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达到了学生自我服务育人的目的
(4)、进行“文明寝室”、“优秀寝室长”、“文明住校生”的评比 学校对寝室的卫生、纪律、出勤、床上内务及物品摆放、文化氛围等做出具体规定。每天保育老师和自管组对每个寝室、餐厅的卫生、纪律、内务及综合进行考评打分,每个星期根据考评纪录进行“文明寝室”的考评,一学期进行一次总评。“文明寝室”的寝室长同时被授予“优秀寝室长”的光荣称号。“文明住校生”主要是从非“文明寝室”中评选,以做到寝室的平衡和扩大优生的带动作用。
(5)、建立严格的请假制度 住校生一般情况下不离开学校,若有事要请假,必须将班主任教师批准的条子报送到保育员处保管,这样以便当天查寝室时用,当然班主任必须严把关口。对于违反制度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
(6)、不定期安全大检查 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有限,所以防范措施就不到位,而且部分学生很多时候贪图便利,不顾安全隐患,私藏有危险的玩具(如小刀;打火机;铁丝等)所以有必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以便规范学生的行为,没收危险物品,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7)、开展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绘画、剪纸、制作、跳棋、橡棋、乒乓球、跳绳、拔河、内务整理------等,即促进了住校生的团结合作,又丰富了住校生的课余生活。
(四)学生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
1.学生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孩子寄宿学校,家长不仅不应有孩子在学校管理,无责一身轻的思想,反而更应因孩子寄宿而给予更多关注、重视。在孩子放假在家的日子里,要认真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及时解决问题。
2.学生家长也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克服自己身上的许多会影响孩子的缺点或者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做好榜样。在家孩子能做的事,家长不要包办,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应该给孩子机会锻炼锻炼。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孩子只有更多的参与到生活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和谐的育人原则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形成后,就能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住校生一种家的感觉,使住校生热爱校园,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这样住校生的管理就容易多了。
参考资料:《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6 《教育教学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