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0: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1]107号 【发布日期】2001-09-18 【生效日期】2001-09-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1〕107号2001年9月18日)

为了确保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我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做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落实好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按照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认识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重要性。在退耕还林工作中,要正视农村面临的困难,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诚心诚意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努力维护退耕农户的根本利益。

二、二、严肃政策,加强监督,坚决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十不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文件规定:国家给退耕农户每亩退耕还林还草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医疗和教育补助20元,补助年限暂定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国家向退耕农户提供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每亩50元的种苗费补助,用于退耕还林还草农户自行选购种苗。各地一定要认真组织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按照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合格面积,将退耕还林补助钱、粮兑现如数发放到退耕农户手中。在退耕还林补助钱、粮兑现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十不准”:

(一)不准虚报、冒领、骗取国家退耕还林钱、粮补助。退耕还林补助钱、粮必须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后的合格面积兑付,严禁虚报面积,骗取钱、粮补助。

(二)不准用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抵扣税费。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必须如数兑付到退耕农户,兑现过程中不允许用退耕还林补助钱、粮抵扣农业税及“三提五统”等各种税费。

(三)不准用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抵扣种苗费。

(四)不准克扣退耕农户钱、粮补助。

(五)不准给退耕农户兑付陈化、变质的不合格粮食。

(六)不准将退耕还林补助粮食变卖后以现金的形式兑付。

(七)不准按人口平均兑付退耕还林钱、粮补助。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是国家鼓励农民退耕还林的一种补偿政策,给农户兑付钱、粮数量必须依据各户退耕还林合格面积,严禁平均分配。

(八)不准将粮食运费分摊给农民,退耕还林粮食兑付,要充分利用现有粮食购销网点,就近供应给退耕农户,粮食调运费用不得向农民分摊。

(九)不准将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挪作他用。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属国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只能如数兑付给退耕农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挪用。

(十)不准毁林复耕。坡耕地退耕还林后,要与农产及时签订退耕还林承包合同,并核发林权证,明确林木所有权。对退耕还林地要依据《 森林法》予以保护,严禁毁林复耕,对毁林复耕的要依法查处。

三、三、强化措施,积极整改,进一步抓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序复杂、群众参与度高的生态建设工程,各地要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整改,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项目责任人,对退耕还林的数量、质量、效益负全责。各级计委、财政、林业、粮食等有关部门都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在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计划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基建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财政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林业部门作为退耕还林的主管部门,要发挥工程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对退耕还林质量和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的检查监督,搞好种苗服务和技术服务;粮食部门要承担起粮食兑现的责任,并对粮食兑现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各级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处理农民反映的退耕还林质量及政策兑现的有关问题,要加强日常工作的汇总、检查、督办。

(二)全面检查,迅速整改,坚决按照国家规定落实退耕还林各项政策。去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的4个县(区),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退耕农户负责的精神,对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和工程实施的情况,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对查找出来的不按规定兑现政策的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对未按国家政策兑现粮食和补助资金的,要迅速将钱、粮兑现到退耕还林农产手中;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地方,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那些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的不法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省林业局对退耕还林工程县(区)实施和政策兑现的情况要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核查,并在全省通报结果,今年启动的县市,要及早制定兑现方案,为下一步落实和兑现退耕还林政策做好准备。

(三)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各地要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完整整地交给群众。

(四)实行“六公开”制度,增强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透明度。为了将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的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避免暗箱操作,杜绝钱粮兑现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各地要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实行“六公开”制度,即对每个退耕农户的退耕地点、还林面积、栽植模式、造林树种、验收结果和政策兑现情况通过张榜的形式公布出来,增强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和政策兑现情况的监督,使群众掌握和了解政策,消除疑虑,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鄂政发〔2007〕68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7〕68号 【发布日期】2007-10-25 【生效日期】2007-10-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鄂政发〔2007〕6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我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加快了全省国土绿化步伐,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但是,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局部地方稳定性还比较差,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退耕农户大多还缺乏有效的增收门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一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二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三是延长的补助期结束后,确保退耕农户人平达到0?5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和1亩高效经济林。

(三)基本原则。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统一政策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

二、政策内容

(一)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我省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省财政将补助资金直接下拨各工程县(市、区),各县(市、区)根据林业部门检查验收结果将补助资金兑现到退耕农户。凡2006年底前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政策已经期满的,要从2007年起发放补助;2007年以后到期的,从次年起发放补助。

(二)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对国家下达我省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恩施州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县(市、区)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和补植补造,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中央财政按照退耕地还林面积核定各省(区、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总量,并从2008年起按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达,包干到省。省财政将比照此办法,包干到县(市、区)。专项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与原有国家各项扶持资金统筹使用。具体使用和管理办法待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三、认真落实配套措施

(一)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建设基本口粮田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要加大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具备条件的退耕农户人均不低于0?5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对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央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给予补助,对我省每亩补助600元。全省退耕还林有关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

(二)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多能互补,加强节柴灶、太阳灶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采取中央和省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搞好退耕还林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

(三)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对居住地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特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对一些经济发展明显落后,生态位置重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贫困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要给予重点支持。省重点扶持十堰、恩施、宜昌等市(州)实行易地搬迁,帮助搬迁退耕农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四)切实抓好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各地要将补植补造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并与低产林改造相结合。在确保补植补造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退耕农户低产低效林改造步伐。要通过阶段验收和县级自查,全面掌握需补植补造的具体地块和面积,做好种苗准备,采用良种壮苗,提高补植补造质量。同时,加强搞好幼林抚育管理,全面完善“三防”(防人畜危害、防治病虫害和防止森林火灾)工作,加大对经济林的抚育力度,搞好嫁接、修剪、施肥等工作,确保尽早见效受益。要对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五)继续扶持退耕还林地区。继续使用好中央和省按原计划安排的有关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惠农财政资金,统筹协调,确保相关资金能够整合使用。鼓励退耕农户和社会力量投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引导退耕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

(六)继续支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要通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后续产业,并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打下良好基础。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推广林草、林药、林果等立体种植模式,增加退耕农户退耕后的经济收入,为退耕农户庭院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同时,依靠自身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林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网络,带动退耕农户增收致富。要加强组织引导,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

(七)调整制订退耕还林规划。各地要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耕地底数和需要继续退耕还林的面积。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局等部门要对各地提出的需要退耕还林的规模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和国家调整的规划,编制全省退耕还林工程规划,为国家再次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作好准备。

(八)加强荒山绿化和生态建设步伐。要加快现有荒山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建设。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各地实际,在明确所有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明确经营主体。要制订优惠政策,加大荒山绿化和生态建设投入。省财政按国家标准对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安排相应资金,用于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工程管理等工作。各地财政也要安排相应经费,确保荒山绿化和生态建设质量。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关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各工程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工作负总责,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原则,层层落实巩固成果的目标和责任,逐乡、逐村、逐户地狠抓落实,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西部开发办、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局、扶贫办等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退耕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农户接续产业发展规划和补植补造规划等。规划要综合考虑还林的经营管理措施和退耕农户近期生计及长远发展配套项目,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并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各县(市、区)规划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西部开发办、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的规划作为安排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前提和依据。

从2008年起,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省财政按省核定的各工程县(市、区)退耕还林面积,每亩每年安排1元省级工作经费,工程县(市、区)每年每亩落实2元工作经费和工程管理经费。各工程县(市、区)工作经费安排方案要随专项规划一并上报省有关部门。

(三)强化监督,严格检查。工程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核实退耕还林面积,严格资金支出管理,严禁弄虚作假骗取和截留挪用对农户的补助资金及专项资金。对于不认真执行中央和省政策的,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的责任。监察、审计、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农业、移民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利益,把这一项荫及子孙、惠及万民的工程建设好、巩固好、发展好,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要从事关我国生态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7〕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04〕50号),进一步推进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环境,引导企业树立“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为建设“信用湖北”、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保障有力、体系完善、运转规范、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构架,使全省企业信用意识明显增强、企业信用状况明显改善、企业经济行为进一步规范,营造“重信用、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1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保障机制。在贯彻实施《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省政府令第280号)的基础上,配套制定《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制度》、《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出台《湖北省企业信用评级评估管理办法》、《湖北省企业信用产品的认定和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

2建立和完善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是省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综合系统,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并作为其子系统,是省政府电子政务采集企业信用信息的唯一“数据源”。利用省、市(州)政府的电子政务专用网络传输并整合各行政机关和相关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上下互联、横向互通,服务社会的企业信用综合管理体系。通过《湖北企业信用》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发布采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

企业信用体系监管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相应制定企业信用激励和惩戒工作制度和措施。

1建立和推行守信企业信用激励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扶持措施:一是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方面简化程序并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扶持其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三是在评先、评优、评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四是减少或免予检查,减少其产品的周期性检验、检测;五是利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提示功能,督促其自查自纠轻微问题,对及时改正的可免予或减轻处罚。2对失信、缺信企业采取非行政处罚惩戒。重点是对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依法实施取消其评先、评优、评级资格,降低资质等级,依法限制企业投资、贷款、融资以及限制参与有关经济活动等。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将失信、缺信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型,实行差别监管。3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和制裁力度。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有关记录,对失信企业采取惩戒和制裁措施,依法没收其因失信违法所获得的非法收入,并视其违法情节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对失信企业的负责人,依法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责任,并利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的警示功能,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相关的经济活动。

4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利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在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和制裁的同时,对因失信造成公众利益受损的,要责令其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受损者予以经济赔偿。

(三)加快培育和规范企业信用市场。

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培育和发展信用信息市场的力度,在开发应用企业信用产品、支持发展上做好相关工作。

1积极开发和应用信用产品。各级行政机关、行业组织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信用产品使用方案,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资质认定、周期性检验检测、评级评优等工作中,积极利用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引导金融和商业机构在与企业发生信用交易、信用消费、信用担保和租赁等业务时,通过《湖北企业信用》网站,查询当事人的信用状况。政府部门要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特别在政府采购、各类招投标、签订经济合同、开展合资合作经营活动中要鼓励企业主动提供其信用报告。

2大力支持和发展现代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发展以企业信用征信、企业信用评估、企业信用担保、企业信用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的征信公司、评级公司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按照自愿原则,组建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行业协会,开展企业信用信息行业服务、行业自律等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推动全省现代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

(四)大力营造企业诚信外部环境。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服务社会的长期性、经常性任务,有关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要引导企业开展“共铸诚信”等主题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制定并实施信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企业信用领域的课题调研,并将调研成果用于指导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践,不断增强我省企业信用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实施步骤

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采取“自上而下,先省直、后市州,先试点、后运行,先归集、再整合,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由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企业信用办)具体组织实施。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准备阶段(2006年底以前)。

1制定配套文件及相关工作制度。《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06〕20号)已于2006年3月下发。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要求,落实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2在部分省直行政机关启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披露试点工作。省政府于5月召开了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会议,部署在省直15个部门启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省企业信用办编制了省级行政机关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信息归集目录》,其中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的《归集目录》已经省政府法制办确认备案。

3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迁移工作。现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并于10月通过了省电子政务办专家组的阶段性评审。按照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第一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已于12月25日完成了系统迁移和整合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部分省直机关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省级行政机关全面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按照省企业信用办制订的《数据标准》和《系统操作手册》执行。省级行政机关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1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2制定本部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按照省企业信用办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数据标准》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制定本部门的数据标准、归集方式等。4在上传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之前,省级行政机关首先要完成本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集中、部门联网等工作,按照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的统一要求,应用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做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披露、数据上传、更新等工作。

5配合省企业信用办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

(三)全面建设阶段(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

在省级行政机关全面完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各市(州)参照省级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的方法,启动本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指导县(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主,在各级政府信用办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四)巩固完善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

1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省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本级、本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和数据更新、上传工作;各市、州、县和省政府各部门要积极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建立和完善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

2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令第280号的要求,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无偿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

3组织开发信用产品,建立和培育信用市场。省企业信用办及相关部门要在调研基础上,根据有关制度指导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引导企业将企业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经常化。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在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的统一指导下,认真解决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省企业信用办提出的数据标准和要求,保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完整、准确归集到位。省企业信用办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集相关部门协商沟通,督促按时完成有关工作,并及时进行通报。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披露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未按规定上报、录入、更新、披露企业信用信息或漏报、错报、错误披露、提供不真实企业信息的,按照省政府令第280号规定处理。

第四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0]121号 【发布日期】2000-06-21 【生效日期】2000-06-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加强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0〕121号2000年6月21日)

目前,全省各地已进入汛期,部分地区在汛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或险情。为加强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对今年的省级地质灾害监测点(附后),实行严格的责任制,由省地质灾害勘查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所在市(州)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各市、州、县要根据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情况,确定不同级别的重点监测对象,并层层签订责任书。

二、二、做好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对具有突发性且危害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各地应紧密结合气象预报,特别是结合暴雨趋势分析预测做好预警,完善以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防治预案,并对有关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及防治知识培训。对发生的灾害点要登记、建卡,对其危险性作出初步判断,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

三、三、健全有关制度。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要督促当地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努力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防灾能力。对具有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要认真检查,落实责任。省国土资源厅将在汛期组织工作组,对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查。

四、四、各有关地质灾害勘查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专班,固定交通工具,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要服从当地政府的领导,听从指挥,一旦接到命令,迅即赶赴现场,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按规定将调查报告报省国土资源厅。

附件:(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7-08-13 【生效日期】2007-08-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设施是电能生产、输送、供应的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用设施。保护电力设施安全,对于保障供用电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10号)精神,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全省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把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协调处理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重大问题,确保电力设施安全。通过三至五年的综合治理,在全省构建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依法保护、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保护电力设施工作格局,使我省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整体防控水平明显提高,破坏电力设施的案件明显减少,群众自觉维护电力设施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二、明确职责,共同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电力部门要依法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区施工许可工作,对危害电力设施的案件要及时立案处理,对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要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对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植树、违章建房、塔吊碰线等突出问题,要依法清除和整改;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把电力设施保护纳入考核内容,协调司法部门依法打击处理破坏电力设施犯罪行为;林业、国土部门要妥善处理电力设施建设工程中征、占用土地和林木采伐及其补偿等相关事宜;城乡规划部门在依法办理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规划审批时,应依照有关规定征求电力线路管理单位的意见。电力企业要主动配合行政执法工作,对擅自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作业的,供电企业可以不予报装或中止供电;对取得施工许可的建设项目,电力企业要与其签订施工作业安全协议书,做好现场监管,及时制止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确保电力设施安全。

三、惩防并举,依法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机关要结合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电力警务室,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辖区内发生的危害性大、影响恶劣的重大破坏电力设施案件,要成立专班,加大侦破力度,尽快破案;对案件频发地区,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行为,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一定要移交,绝不能以罚代刑。工商、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当地物资回收、废品收购业进行清理整顿,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收购点;对违法收购赃物的,要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收购、销售赃物问题突出的乡镇、市场和废旧物品收购站点聚集的地区,要加强监督管理,彻底清理整顿。

四、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度,提高专业巡线到位率和缺陷消除率。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提高防盗、防破坏能力。要建立群众举报有奖制度,以利积极预防和快速处置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建立健全电力设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完善预警机制,提高抢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确保电力安全和可靠供应。

五、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重要意义,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建立健全维护电力设施安全奖励制度,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巡线护线活动,实施群防群治。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