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个全面”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
“四个全面”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和担当精神
中共薛城区委党校 讲师 郑强
内容提要:“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时期作出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于均衡,全面深化改革难点在于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难点在于建制,全面从严治党难点在于约束。没有战略定力,不敢攻坚克难,不能自我革命,“全面”就落不到实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出我们党对面临国际国内风险挑战保持高度忧患,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时期作出的战略布局。它的提出,绝非话语的简单并列与排比,贯穿其中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忧患意识与自觉的责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是必需,非‚全面‛不足以成事,非‚全面‛也不可能成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对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为什么说“四个全面”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
2013年6月1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得出的结论,这句话讲得很深刻,表现出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具有非常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2013年7月11日,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向人民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怎样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个沉甸甸的问题。
今天我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利益格局调整错综复杂、社会转型急剧加快、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国内形势。党和政府领导国家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受到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至理名言告诉人们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要敢于担当。总书记一向强调共产党人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积极倡导和培养领导干部的担当品质,明确指出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面对困难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正是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具体表现,充分突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政治勇气和执政魄力。没有这种担当精神,我们面对问题可能就会绕着走、躲着走,工作中就只会捡好的做,捡容易的做,捡能马上见效的做,就不可能做出这种战略构想,更不会在‚全面‛上大做文章。也正是具有这种担当精神,党中央才能以果敢的政治智慧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以壮士断腕的气概全面深化改革,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全面依法治国,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胆识全面从严治党,务求在各项工作中讲规矩、立规矩、守规矩。
二、怎样认识“四个全面”彰显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于均衡
小康社会如果不‚全面‛,就会出现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问题,就会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我们不能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平均数不难,大多数难。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但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以及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显。基尼系数被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一般认为,当数值超过0.4,则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两极分化较大。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近十年的基尼系数均在0.4之上。中国现有1.2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农村贫困人口有7000多万。
‚全面小康‛必须是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等等。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等等。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如果中国社会还有哪一个民族没有小康,还有哪一个群体没有小康,都不能算是全面小康;如果政治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富裕等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也不能算是货真价实的全面小康。
(二)全面深化改革,难点在于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发展的内容。没有全面深化改革,没有对各种体制机制弊病的破除,没有对利益固化藩篱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达到,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获得更加坚实厚重的基础。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又有公正的内容,比如它强调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要释放社会创造活力,这就是从公正的角度来进一步提升提高每个人成长、成功、创业、创新的机率,提高大家成长、成功、成才的概率,扩大这种范围,充分释放社会各方面的活力,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如果不‚全面‛,某些领域一马当先走出很远,其他领域坐而论道没有动静,不仅会让改革失衡、跛脚、事倍功半,甚至会使得改革发生变异,导致公平正义缺失、社会隔阂与对立加剧。改革是对既存利益格局的调整。啃硬骨头,涉险滩,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动谁的奶酪谁都不高兴。作为当前利益格局的受益者,既得利益集团希望目前的利益体系能够固定下来并长期化、制度化,反对变革。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分为三大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集团、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很显然这三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是相违背的,是被改革的对象。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虽然他们不能公开、堂而皇之的反对改革,但是他们私下里必然会想方设法敷衍、抵触、阻挠改革的进行,或者故意扭曲、变形执行改革政策,使改革措施发生变异,产生与改革本意相左的结果。
官僚体系有官僚主义和懈怠的天然倾向。官僚主义和懈怠的表现程度取决于官僚体系面临的压力大小,这种压力来源有两种:外界压力和上层压力。中国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少,官僚体系的外在压力小;中国的党、政体系属于自上而下压力型体制,官僚体系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上层。上层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领导人的意志和注意力。现在最高层采取了种种措施对整个党、政组织施加了高压,局面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好转。如果当前的种种做法不能转入制度化轨道变成整个组织体系自身的内生压力,社会公众监督途径仍然不顺畅的话,局面可能会反弹到以前。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难点在于建制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一个国家,如果离开法律,国家的各项职能无法实施,如果不靠法律来维系政府、企业、社会的运转,就会出现混乱状态,如果不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就会乱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章立制,把法治改革的成果转化为鲜活的法治运行实践。再完备的法律体系也不会自我施行,没有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协同,法律沦为‚橡皮泥‛‚稻草人‛的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除,法治中国也难成现实。
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方面法律框架已经具备,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8000多件,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依法治国已在一步一步的前行,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打下了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奋斗目标任务艰巨,是一个历史进程,它既需要加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民主制度建设等,更需要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因为法治才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指针,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毋庸臵疑,如果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然会缺少法律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难点在于约束
自我约束,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自我手术,其间的痛苦,外人难以想象。从严治党没有踏石留印转作风、雷霆万钧反腐败,就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没有严纪律、讲规矩、扎紧制度的篱笆,就走不出‚一阵风‛的怪圈;没有崇理想、重信念,永不动摇的信仰,就会得‚软骨病‛、会‚失魂落魄‛。
我们党是一个在大国长期执政的、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些危险和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危险、应对好这些考验,党就会走向衰败,就可能会亡党。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环境,要治理这样一个大党,就必须靠纪律。习近平同志指出:‚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必须执行。毛泽东同志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如果党的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总书记用一些名言来说明从严治党中规矩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游必有方‛,‚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纲一废,何事不生?‛等等。
现在我们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的不健全和对纪律的突破。习近平同志指出:‚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各项纪律都要严。‛所以,习近平同志提出从严治党就要用制度管党、用纪律建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强调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强调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对从严治党提出了8项要求;在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他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他又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可以看出,所谓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也就是全面加强法律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就是全面立规矩,让规矩无所不在,没有漏洞、死角;就是要让全体党员树立规矩意识,严守国家法律和党内纪律,严格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使党员干部在法律、纪律的框架内行事。
真正做到‚全面‛并不易,没有战略定力,不敢攻坚克难,不能自我革命,‚全面‛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坚‛和‚难‛又往往与我们党员干部有关联。总书记讲,‚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我革命就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昔日的改革者要成为今日的改革对象,意味着要壮士断腕乃至洗心革面,意味着要在自己头上动刀子,非有大觉悟、大担当不能如此也不敢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应运而生的。体现出我们党对面临国际国内风险挑战保持高度忧患,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建立宏图伟业、成就伟大梦想。
第二篇:四个全面精神
四个全面解读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总书记在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专家指出,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
四个全面的本质意义
四个全面的本质意义用四个字来高度根据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的本质意义是: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场合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四个全面”的提出时间背景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总书记首谈“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报道,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者注意到,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而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这还是第一次,意蕴深邃。
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
上个月,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这一次,则在“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如何落实“四个全面”
解读完“四个全面”,那么一切的最终归宿是回到行动上来——如何落实“四个全面”。各级政府要以抓工作落实为落脚点,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具体做到“四个全面落实”:全面落实简政提速。办公室必须从简政提速做起,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办文、办事、办会的程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领导、为基层、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全面落实制度要求。要坚决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定要求,并在日常办文、办会、办事工作中融会贯通,将上级各项规定要求贯彻落实,推动落实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改革部署。市政府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的综合服务机关,必须明确改革方向,并在协助制订和出台政策时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全面落实工作任务。要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倒逼项目狠抓督办落实,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对策,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
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
辛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贯穿其中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忧患意识与自觉的责任担当。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战略要求有清醒认知,对我们面临国际国内风险挑战保持高度忧患,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这是“四个全面”的实践基础,也构成了“四个全面”的实践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是必需,非“全面”不足以成事,非“全面”也不可能成事。“全面小康”必须是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小康社会如果不“全面”,就会出现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问题,就会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深化改革如果不“全面”,某些领域一马当先走出很远,其他领域坐而论道没有动静,不仅会让改革失衡、跛脚、事倍功半,甚至会使得改革发生变异;全面依法治国也是一样,没有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协同,法律沦为“橡皮泥”“稻草人”的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除;从严治党没有踏石留印转作风、雷霆万钧反腐败,就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没有崇理想、重信念,永不动摇的信仰,就会得“软骨病”。
真正做到“全面”并不易,没有战略定力,不敢攻坚克难,不能自我革命,“全面”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兼顾方方面面,统筹各种关系,平衡不同利益,势必意味着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只看“显绩”不要“潜绩”,不能“任内风光无限,哪管离任洪水滔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是不可能挺得住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定要改变“人治”思维与行为模式,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刮骨疗毒烈火焚金,没有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很可能半途而废。
当前,在人民群众还没有整体富裕的时候,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已经成了先富起来的人。在群众还为看病上学住房甚至柴米油盐犯难的时候,一些人已经习惯了“高大上”。在群众越来越遵纪守法的时候,一些人却依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总书记讲,“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我革命就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昔日的改革者要成为今日的改革对象,意味着要壮士断腕乃至洗心革面,意味着要在自己头上动刀子,非有大觉悟、大担当不能如此也不敢如此。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性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学习贯彻。
“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战略保证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综合施策,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法治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迫切性,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实力,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观点和判断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突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党中央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习近平同志结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党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
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力争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以牢固的宗旨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不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以顽强的工作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靠的是优良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注重优良工作作风的养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好的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离不开一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的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把讲党性、讲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过程。
第五篇:0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精神
南阳市八小离退休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精神会议记录
时间: 2015年6月26 日 地点:八小会议室 主持人:胡启富
参会人员:离退休党支部和部分党员
参会内容:学习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精神 记录人:黄袤钦 主要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