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市职工失业保险试行办法
【发布单位】82305
【发布文号】市政府令第11号 【发布日期】1993-12-25 【生效日期】1994-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昆明市职工失业保险试行办法
(1993年12月25日市政府令第1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社会失业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安定,根据国务院、云南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昆明市的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昆明市行政辖区内的下列单位,必须参加职工失业保险:
(一)国有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供销社企业;
(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三)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四)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
(五)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
(六)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单位。
上述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
第三条 第三条 按本试行办法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是指:有本市城镇户口、在本试行办法第二条所列单位中连续工作满一年,单位按规定交纳失业保险费,处于社会失业状态的下列人员:
(一)与所在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
(二)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三)企业濒临破产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
(四)单位经国务院、省、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撤并、解散、关闭或停产而被精减的;
(五)单位同意辞职或被单位辞退的;
(六)被单位除名或开除的;
(七)在职期间被劳动教养、判刑,已被解除劳动教养或刑满释放的;
(八)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失业救济金的。
第四条 第四条 失业保险工作与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就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
第二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金的增值收入、滞纳金;
(三)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
(四)失业保险金不敷使用时的财政补贴。
失业保险基金及其管理费、基金增值部份不征收税、费。
第六条 第六条 本试行办法第二条所列单位必须每月按其在职职工人数(三资企业按其中方职工人数,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按其经市、县区劳动人事部门批准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人数)月工资总额百分之一的标准,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七条 第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按以下规定列支:
(一)企业在管理费中列支;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财政全额拨款的,由财政部门在行政费或事业费中安排劳动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专项费用,予以列支。
(三)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业务收入中列支;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在单位的事业收入中列支。
第八条 第八条 单位每月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单位的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并转存入企业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失业保险基金专户”。
因单位原因造成银行不能按期扣缴失业保险费的,从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失业保险费总额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九条 第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县区统筹,市、县区两级管理,市级调剂,各级财政补贴”的管理办法。
(一)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按年度从征收自留的失业保险基金的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一至八,作为管理费。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所提管理费的具体比例,报市劳动人事局审批。
(二)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按年度收缴的失业保险基金,按所收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上交市失业保险机构,由劳动部门调剂使用。
(三)各县区的失业保险基金年度支出大于年度收入时,先动用历年结余;仍不敷使用时,报请市调剂解决;再不够用时,由各级劳动部门报请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分别由财政给予补贴。
第十条 第十条 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收支的预算、决算,按照统筹范围,由市、县区劳动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经市、县区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纳入市、县区级预算、决算,报市县区人民政府审定。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负责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的收支情况实行监督。
第三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主要用于:
(一)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金;
(二)失业人员在享受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失业救济期间的医疗补助费、丧葬补助费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抚恤补贴费;
(三)失业人员转业训练费;
(四)扶持失业人员的生产自救费;
(五)失业人员安置费;
(六)失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
(七)失业保险基金的增值投资;
(八)经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批准,用于企业贷款的贴息;
(九)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用于失业人员的其他费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符合本试行办法规定的失业人员,必须向单位所在地的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后,方可到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领取失业救济金。
参加失业保险单位的职工,其调入新单位时,其应划转的失业保险费,由原单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转入新单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
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失业后,失业保险费由原单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将原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转入失业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下列人员不得享受失业救济金:
(一)符合提前退休或退养条件者;
(二)因伤或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
(三)精神病、麻疯病和患绝症等病患者,按规定达到病休条件或患病治疗期尚未终结者;
(四)司法部门立案审查或有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尚未作出结论者。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连续工作年限(不包括上次失业前的工作年限)计算:
(一)失业前连续工作年限不足一年的,不得享受失业救济;
(二)失业前连续工作满一年不满二年的,失业救济期限为三个月;以后每增加一年工作年限的,增发二个月的失业救济金,但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三)失业人员享受失业救济期满后,仍未就业的,可由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出具证明,向民政部门申请救济,经民政部门审查符合民政救济条件的,可享受民政救济。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享受失业救济的失业人员,按下列标准给付失业救济金:
(一)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一)、(二)、(三)、(四)、(五)项规定的,第一至第六个月,每月为九十元;第七至第十二个月,每月为八十五元;第十三至第二十四个月,每月为八十元。
(二)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六)、(七)、(八)项规定的,每月为八十元。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医疗补助费按本人每月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的百分之十发给,实行包干使用;确需住院治疗的,可向失业保险机构申领一次性医疗补助费,申请经审查批准,可以发放医疗补助费,但数额最多不得超过本人六个月的失业救济金。
因违反国家计划生育规定或从事违法活动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给予医疗补助。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死亡的,由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对其家属给付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补助费。
(一)丧葬补助费。按本人月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标准,一次性给付五个月的失业救济金。
(二)抚恤补助费。按本人月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标准,一次性给付八个月的失业救济金;供养人口多、生活确实困难的,最多一次性给付十二个月的失业救济金。
失业人员因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死亡的,以上两项费用不予给付。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享受失业救济:
(一)失业救济期满的;
(二)出国定居的;
(三)重新就业的;
(四)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接受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
(五)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具有本市农村户口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原则上不享受失业救济,如经市劳动人事部门批准和进行过劳动合同鉴证的,合同期满后,返回农村暂无劳动收入,生活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申请补助;经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审核同意后,连续工作年限满二年的,发给一个月的补助费,以后每增加一年工作年限,增发一个月的补助费,但最长不得超过五个月。每月补助费的标准为八十元。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在保证失业救济金发放的前提下,开展失业保险工作所需的下列费用,按以下办法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
(一)转业训练费按上年度筹集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百分之八至十提取;
(二)扶持生产自救费按上年度筹集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百分之十五提取,实行有偿使用;
(三)安置费按单位接纳安置失业人员的实际数核销。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各县区的转业训练费、扶持生产自救费、增值投资、贷款贴息等,必须报市失业保险机构审批;数额巨大的,须经市失业保险基金委员会批准后方能使用。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失业保险基金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并可采取存入银行、购买国家债券、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形式进行保值增值。严禁搞风险性投资和挪作他用。
第四章 失业人员的管理与再就业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县区劳动就业部门负责对失业人员实行社会统筹管理、集中登记、分散安排。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实行先培训、后就业,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有偿安置的办法,妥善指导其多渠道再就业。
各级失业保险机构要积极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搞好职业介绍,及时公布职业供需信息,促进再就业。
失业人员的转业训练,由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组织培训、考核,经考核达到同行业部颁技术等级标准的,由市失业保险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发给“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择优介绍就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转业训练费主要用于组织失业人员开展转业训练。对确需建立就业训练中心而资金不足的,经核批可从转业训练费中适当列支,用于改善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质量。
扶持生产自救费实行有偿使用,主要用于:接收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资金确有困难的;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开办资金确有困难需要扶持的;劳动就业部门自办或联办的失业人员生产自救基地。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工商、公安、税务、城建等部门应在场地、注册登记、办理营业执照等方面给予帮助,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给予扶持。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接受劳动部门介绍安置失业人员的单位,每安置一个失业人员,由失业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拨给五百元安置费。但安置失业人员的单位,必须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无故解除合同的,按未执行时间照比例扣还安置费。
第五章 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失业保险基金委员会,对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指导和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人担任,劳动、财政、计划、审计、银行等部门和同级工会的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就业部门。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市和各县区均应设立失业保险基金监事会,负责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应定期向监事会报告失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情况。
监事会的工作职责和人员组成办法另定。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市、县区劳动就业部门要成立失业保险专职机构,失业保险专职机构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具体经办失业保险业务。人员编制根据实际需要,报经市编委重新核定,人员经费由市、县区财政拨给。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市失业保险专职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执行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失业保险工作的发展规划与措施方案;
(二)接受省失业保险机构的工作业务指导;
(三)负责对各县区失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发放管理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四)协调和指导各县区失业人员的转业训练、生产自救、重新就业等工作;
(五)负责本市失业保险工作的资料、报表等汇总上报工作;
(六)负责本市失业保险基金的调剂使用,本市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报请省失业保险机构调剂解决;
(七)具体承办市失业保险基金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县区失业保险专职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市政府有关失业保险工作的政策规定;
(二)负责辖区内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工作;
(三)负责对辖区内的失业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建卡、统计和管理;
(四)负责组织失业人员转业训练和扶持、指导失业人员生产自救等工作;
(五)负责失业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工作,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六)自办或联办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生产自救基地;
(七)及时按规定上报失业保险工作的资料、报表;
(八)具体承办县区失业保险基金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以非法手段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费用的,由失业保险机构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失业保险机构违反规定拖欠支付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费用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昆明市劳动人事局制定。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昆明市劳动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试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昆明市关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的实施办法》同时废止。市人民政府以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试行办法不一致的,以本试行办法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昆明市职工失业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发布单位】82305
【发布文号】昆政复[1994]24号 【发布日期】1994-05-08 【生效日期】1994-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昆明市职工失业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1994年5月8日昆政复〔1994〕24号)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市政府第11号令颁布施行的《昆明市职工失业保险试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必须每月预留失业保险费,并按季向失业保险机构交纳。失业保险费的缴费范围和标准为:
(一)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全部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
(二)三资企业按中方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
(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按其经市、县区劳动人事部门批准的全部劳动全同制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
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口经计算。工资总额无法确定的,由失业保险机构核定标准后按标准征收。
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职工,属于本条缴费范围并符合《昆明市职工失业保险试行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
第三条 第三条 单位每季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于每季度次月8日前由企业开户银行代为扣缴,转存入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失业保险基金专户”。具体收缴结算方式按昆劳人就(1994)01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四条 第四条 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按季度收缴的失业保险基金,于每季次月二十日前按所收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上交市失业保险机构,调剂使用。
第五条 第五条 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按征收自留的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百分之一至八提取管理费。
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管理费提取比例的确定,由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提出报告,经县区劳动人事局、财政局签署意见后报市失业保险机构审核,由市劳动人事局、财政局批准。
市失业保险机构管理费比例的确定,由管理部门提出报告,市劳动人事局、财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管理费的使用按昆劳人就(1994)02号文件规定执行。年终结余部分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县区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大于收入时,先动用历年结余(包括已提取尚未使用的管理费、转业训练费)。历年结余仍不敷使用的,报请市失业保险机构调剂解决。市调剂后还不够使用时,按企业税赋关系分别由各级劳动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
第七条 第七条 参加失业保险单位的职工,跨县区调动的,失业保险金按本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年限及该单位缴纳职工的人均数划转。
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失业后,其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应随有关失业材料转入其户口所在地的失业保险机构。
第八条 第八条 符合规定的失业人员必须按以下程序办理登记,方可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
(一)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由单位填写《失业人员花名册》、《失业人员登记证明书》一式三份,并携带失业人员的档案等材料,于15天内向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办理移交手续申请,同时通知失业人员本人。除特殊情况外逾期不办移交申请的,失业保险机构不再受理。
(二)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在接到单位移交的失业人员有关材料后,要认真审核。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应出具《档案传递通知书》,并按户籍所在地将接收的档案和《失业人员花名册》转送到有关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同时划转失业人员应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
(三)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县区失业保险机构要逐人按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专长、劳动技能、健康状况、家庭人口和就业要求等进行系统详细的登记,建立台帐、立档和分类建卡,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四)失业人员在单位办理移交手续的一个月内持单位的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户口册、本人身份证及本人照片三张,到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由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发给《昆明市失业人员手册》。
(五)失业人员在办理登记手续后,凭《昆明市失业人员手册》到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指定的地点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
失业人员因患重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领取救济金时,可以委托他人凭《昆明市失业员手册》及失业人员本人《身份证》代为领取救济金。
(六)失业人员无特殊原因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或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不按时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其未领取的救济金视为自动放弃,不予补发。
第九条 第九条 下列人员不得转为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救济金:
(一)符合提前退休或退养条件者;
(二)因伤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者;
(三)精神病、麻疯病和患绝症等病患者;按规定达到病休条件或患病治疗期尚未终结者;
(四)司法部门立案审查或有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尚未作出结论者;
(五)所在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
因单位弄虚作假确定的失业人员,失业保险机构发现后,即退回原单位。已发放的失业救济金、医疗补助费,由原单位负责赔偿。
第十条 第十条 企业宣告破产后,其他企业可以按规定安置破产企业职工。
无接收单位的破产企业职工因伤或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精神病、麻风病和患绝症等病患者,可以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和医疗补助费。此类失业人员享受失业救济期满后,可由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出具证明,向民政部门申请救济。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发放失业保险救济金,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连续工作年限(不包括上次失业前的工作年限)计算。连续工作年限不足一年的,不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连续工龄满一年的,失业保险期限为三个月;连续工龄满二年的,为五个月;连续工龄满三年的,为七个月,以此类推,工龄每增加一年,增发两个月,但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医疗补助费按本人每月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的百分之十发给,实行包干使用。需要住院疗时,经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指定治疗医院的,可向失业保险机构申领一次性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的数额,由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根据医院提供的病情轻重确定,但最多不超过本人六个月的失业救济金。
因违反国家计划生育规定或从事违法活动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给予医疗补助。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死亡的,由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对其家属给付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补助费。
丧葬补助费按本人月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标准,一次性付五个月的失业救济金。
抚恤补助费按本人月享受失业救济金的标准,供养直系亲属1-2人的,一次性给付八个月的失业救济金;供养直系亲属3人(含3人)以上的,一次性给付十二个月的失业救济金。
失业人员因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死亡的,以上两项费用不予给付。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享受失业救济:
(一)失业救济期满的;
(二)出国定居的;
(三)重新就业的;
(四)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接受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
(五)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解除劳教或刑满释放后原享受的失业救济不得再继续享受。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具有本市农村户口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原则上不得享受失业救济。如经劳动人事部门批准招收并进行过劳动合同鉴证,合同期满返回农村暂无劳动收入,又无直系亲属和亲友提供帮助,生活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失业保险机构申请补助。经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审批后,其连续工作年限满二年的,发给一个月八十元标准的补助费,以后每增加一年工作年限,增发一个月的补助费,但最长不得超过五个月,并由失业保险机构一次性给付。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在保证失业救济金发放的前提下,开展失业保险工作所需的下列费用,按以下办法办理:
(一)转业训练费,分别由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按当所筹集的失业保险基金总额自留部分的百分之八至十提取。具体用于转业训练场地、设施建设费或租赁费,教师授课酬金,教材与资料编印费,委托培训费等项目,以提高失业人员技术素质,促进再就业。
对于组织和接纳失业人员参加转业训练的单位,所需委托培训补助费,经单位驻地失业保险机构审核,报市失业保险机构批准后方能拨付。
县区失业保险机构组织的转业训练,其计划应报市失业保险机构批准。参与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转业训练的失业人员,考核合格者,由市失业保险机构统一发给“结业证”。
(二)扶持生产自救费,分别由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按当所筹集的失业保险基金总额自留部分的百分之十五提取,实行有偿有期使用。生产自救费使用必须单独设帐,严格管理,并按规定的程序严格报批。
(1)各级失业保险机构和单位自办或联办生产自救基地,并吸收失业人员、消化单位富余人员的,可向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申请借用扶持生产自救费。生产自救费应收取占用费,占用费按所借金额收取,一年期的为3‰,二年期的为4‰。
(2)生产经营资金确有困难,并具有偿还能力的以下单位可以借款: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持有正式营业执照,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各类生产自救基地,吸收失业人员和单位富余人员的比例占单位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及其以上的;经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关、停、并、转的单位,兴办第三产业,并吸收失业人员和富余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在百分之二十及其以上的;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已领取营业执照并由有经济实力的单位担保的。
(3)借款期限一般为一年或二年。
(4)单位需借用扶持生产自救费时,借款金额在五万元及其以下(含五万元)的,由县区失业保险机构审批。五万元以上、十万元及其以下的,经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核实后提出具体意见,报市失业保险机构审批。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及以下的,必须有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通过论证经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后,提出用款和还款计划,报市失业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审批。二十万元以上的,报市失业保险基金委员会审批。所有借款到期后,由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负责收回,并及时周转使用。同一个项目不得重复借款。原借款未还清前,不得再审批新借款。借款合同应经公证机关公证和具有经济实力的单位担保后,方能拨付借款。所有借款一律实行借款合同管理,合同由市失业保险机构统一制发。
(三)贷款贴息主要用于安置失业人员。凡安置失业人员占本单位职工总人数百分之
十、确因生产经营需向银行贷款且要求失业保险机构给予贴息的,必须先向失业保险机构提出报告,经失业保险机构批准后,方能到银行申请贷款。
贷款期满后,符合贷款贴息的单位提出具体贴息金额报告,并付银行利息单,属县区失业保险机构贴息的,经县区保险机构核实并提出具体意见报市失业保险机构审批后,方能给予贴息;属市失业保险机构贴息的,报市失业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后,方能贴息。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安置单位与失业人员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经过劳动部门鉴证的,对接受劳动部门介绍安置失业人员的单位,每安置一个失业人员,拨给单位五百元的安置费。在安置的失业人员中,如发现确实不能使用的人员,需要提前解除合同的,经失业保险机构同意后,可另换失业人员。无故解除合同的,由失业保险机构按未执行时间照比例扣还安置费用。
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所需的安置费,每季可按已登记的失业人员预计安置人数先造预算,报市失业保险机构审批,年终按实际安置数予以核销。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企业确属暂时困难,经政府批准停工停产期间,可按职工总数3%以内的标准确定待岗人员,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待岗人员经所在地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核实,报市失业保险机构批准后,方能给予补贴。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单位在招工时,应尽可能地招用失业人员。失业人员只参加考核,不参加文化考试,不受年龄、婚否等限制。单位招收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时,实行双向选择,市、县区职业介绍机构优先办理就业手续。
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时,工商、税务、城建和公安等部门在场地、注册登记、办理执照等方面给予帮助,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给予扶持。各级失业保险机构积极予以协助,出具有关的介绍信、证明等材料,并在《昆明市失业人员手册》中的“其他”栏注明“自谋职业”字样。工商部门核发执照后,失业保险机构须将失业人员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一次性付给本人,作为生产经营扶持资金;同时,收回《昆明市失业人员手册》。
各单位要办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为安置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创造条件。各级失业保险机构也要积极指导、帮助,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失业保险机构要组织、管理、指导失业人员转业训练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经培训考核达到部颁技术等级标准的失业人员,由市失业保险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发给“专业技术等级证”,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失业人员出国定居、参军、升学或重新就业等,其《昆明市失业人员手册》应交回原发证机构。失业保险机构要加强《昆明市失业人员手册》的发放、收回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在大中型企业及有关部门中,实行失业保险工作专管员聘任制。聘任办法另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要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开支,禁止挪作它用。
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每季度向市失业保险机构报送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和使用详细资料。市、县区失业保险机构,每半年向本级失保委和监事会报告工作,每向同级政府报告工作。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县区失业保险机构要认真做好失业人员的登记和有关的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失业人员管理制度,按规定填报各类统计、财务报表,定时定量分析和研究失业人员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级失业保险机构要积极参予劳动力市场建设,搞好职业介绍工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公布职业供求信息,按照失业人员的情况,妥善地指导其再就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昆明市劳动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成都市职工失业保险实施办法
成都市职工失业保险实施办法
www.xiexiebang.com 填报时间: 2009-04-07 责任单位: 彭州市社保局 文
号:成都市人民政府第48号令
签发单位:
成都市人民政府 签发时间:1995-12-21 生效时间:
1995-12-21
第一条 为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四川省企业用于工失业保险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城镇劳动者,适用本办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城镇劳动者,依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 市和区(市)县劳动行政部门是职工失业保险工作的主管机关。同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经办失业保险业务。
第四条 职工失业保险应与职业介绍、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就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为失业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
第二章 失业保险的范围和对象
第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用人单位必须参加失业保险:
(一)国有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和私营企业;
(二)外商及港澳台同胞投资企业;
(三)经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四)使用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六条 参加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因下列情形之一失业的人员,依照本办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一)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
(二)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
(三)依法被撤销、解散单位的职工;
(四)依法关闭、停产整顿单位被精简的职工;
(五)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
(六)被辞退、除名或开除的职工;
(七)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享受失业保险的职工。第七条 与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列人员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一)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不足十二个月的;
(二)在中等以上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
(三)被劳改、劳教人员;
(四)经单位同意自愿辞职的;
(五)自动离职的。
第八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失业职工。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一)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届满的;
(二)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服兵役、升学和出境定居的;
(三)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的;
(四)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死亡的;
(五)重新就业的;
(六)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不参加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组织的职业指导座谈会和转业训练的;两次不接受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介绍就业的。
第九条 未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其职工失业后,不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已参加失业保险但连续一年以上未全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其职工失业后,暂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但政府批准的停产、半停产、特困企业除外。
第三章 失业保险工作的管理机构
第十条 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指导全市失业保险业务。各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在失业保险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实施本地区失业保险工作规划;
(二)筹集、管理和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三)负责失业职工登记、建档、统计和组织管理;
(四)组织失业职工的转业训练和扶持生产自救;
(五)开展失业职工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六)按规定报送有关资料和报表。
第十一条 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用失业保险工作专职管理人员。
第四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二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滞纳金;
(三)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的利息和其他纯收入;
(四)地方财政补贴。
第十三条 失业保险费缴纳的标准:
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和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全市职工平均货币工资额乘积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外商及港澳台同胞投资企业按全部中方职工年平均人数和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全市职工平均货币工资额乘积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按全部劳动合同制工人年平均人数和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全市职工平均货币工资额乘积的l%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十四条 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有权对参加失业保险单位的职工人数、缴纳情况进行核查。第十五条 调整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或者注销企业营业执照,应定期抄送当地县以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单位按季自行缴纳,或由其开户银行根据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按季出具的“职工失业保险费委托收款书”,代为扣缴,转入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失业保险基金专户”,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后,按照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利率计息,银行对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实行保值贴补时,对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同样的保值措施,所得利息和保值贴补纳入基金。第十八条 失业保险基金由市和区(市)县分别筹集,实行分级管理。地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七区范围内市属以上单位和外商及港澳台同胞投资企业由 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失业保险费的筹集和基金的管理;以上七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本区范围内
区及区属以下单位的失业保险费的筹集和基金的管理。其他县(市)范围内的单位由各县(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失业保险费的筹集和资金的管理,各县(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按季将筹集基金的10%上缴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并入基金专户,用于全市调剂。
市和区(市)县本基金支出大于收入时,可动用上年结余;不敷使用时,由各级地方财政补贴。
第十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由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按规定编制,经同级劳动行政和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本级预、决算,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失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财政收支。各级财政、审计和工会要加强对基金收支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第二十条 单位撤销、解散或破产,清算组织必须通知单位所在地的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其欠缴的失业保险费应在支付清算费用后与工资同一顺序补缴。
第五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
(一)失业职工的失业救济金及代发手续费;
(二)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的门诊医药费和医药补助费、生育补助费、丧葬补助费、其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救济费;
(三)为促进再就业的职业介绍、转业训练、生产自救费用;
(四)失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金;
(五)失业保险管理费;
(六)银行办理失业保险基金的手续费;
(七)国务院、省和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二条 失业保险基金和从基金中提取的促进再就业经费年终结余部分不计征税费,转入下继续使用。
第二十三条 失业救济金和门诊医药费从失业职工办妥失业登记的次月起计发,其领取期限根据失业职工离开企业前的连续工龄计算,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再次失业的职工,按重新就业后的连续工龄计算。
失业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具体划分为:工龄满一年不满二年的发三个月;工龄满二年不满三年的发六个月;工龄满三年不满五年的发十二个月;工龄满五年不满八年的发十八个月;工龄满八年以上的发二十四个月。
第二十四条 失业救济金的标准,按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确定。
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向基层就业服务机构按代发失业救济金总额的3%发给代发手续费。
第二十六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每月的门诊医药费按失业救济金领取额的10%确定,与失业救济金一并发放。第二十七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因病到指定医院住院治疗,负担医药费确有困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报市或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审批,可给予其住院费用一定比例的补助。
第二十八条 失业女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分娩的,发给一次性生育补助费。
第二十九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死亡的,可发给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救济费,根据其具体困难,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三十条 失业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向市或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申请领取生活困难补助金:
(一)夫妻双方均失业的;
(二)有法定赡养责任的;
(三)有其它特殊困难的;
生活困难补助金的发放标准不超过本人领取失业救济金的40%。
第三十一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参加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组织的转业训练并取得结业证的,或经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同意参加社会开办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并取得结业证的,凭财政部门制定的收款凭证报销一定金额的培训费。
第三十二条 失业职工因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致伤或死亡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不得支付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所规定的费用。
第三十三条 促进再就业的费用,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按照当年收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30%提取,专款专用。
(一)转业训练费用于:
1.失业职工和企业在停产整顿、兼并及合并期间的转岗、待岗职工进行转业训练的培训补助费。本项经费由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统筹安排。
2.转业训练必需的设备购置费。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使用本项经费,须经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审批。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使用本项经费,须经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3.修建转业(就业)训练基地所需的补充经费。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使用本项经费,须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报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和市财政部门审批。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使用本项经费,须经市财政部门同意。
(二)生产自救费用于:
1.失业职工进行生产自救和企业在停产整顿及兼并、合并期间组织待岗职工开展生产自救所需扶持费。
2.向安置失业职工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借款,也可为其向银行贷款贴息。上述两项经费由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统筹安排使用,区(市)县级使用时,须报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审批。
(三)职业介绍费用于:
1.为失业职工在享受失业救济期间开展职业指导、就业咨询等项服务所需费用。2.为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到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机构参加求职交流支付中介服务费。为招用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用工单位支付中介服务费。
第三十四条 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可根据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具体情况,按照下列条件发放失业救济金:
(一)失业职工经职业介绍机构推荐而被用人单位录用,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的,可将失业职工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余额拨付给用人单位。
(二)失业职工自谋职业的,可将其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余额一次性发给本人,作为扶持生产、经营的资金。第三十五条 失业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终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失业救济金支付出现缺额时,可动用历年积累的促进再就业费用作为补充。第三十七条 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开展失业保险工作所需经费在失业保险管理费中开支。
市和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根据本级失业保险工作的实际需要,每年编制管理费开支计划,报同级财政审核后执行。
第六章 失业职工的管理
第三十八条 凡属本办法第六条〔一)、(二)、(三)、(四)、(七)项范围内的失业职工,原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向市或所在的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提交有效文件和失业职工名册,经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审核认定后,由原单位或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通知失业职工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第三十九条 凡属本办法第六条
(五)、(六)项范围的失业职工,原单位应在签发《终止、解除合同通知书》、《辞退职工证明书》、《除名、开除决定书》等有效文件的三十日内送达失业职工本人,并通知失业职工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第四十条 原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在签发处理职工的有效文件的三十日内,将失业职工档案,随同《成都市失业职工档案转移通知书》,送达失业职工本人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第四十一条 失业职工应在接到原单位或主管部门签发的有效文件之日起的三十日内到本人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成都市失业职工失业救济金领取证》和《成都市城镇待业人员待业证》,逾期不办理失业登记的,不享受失业救济。
第四十二条 失业职工从办理失业登记的次月起,按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本人按月领取失业救济金和门诊医药费连续两个月未按规定领取的,作自动放弃失业救济待遇处理。
第四十三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需异地转移的,凭迁入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准迁证,到市或区(市)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失业保险转移手续,将本人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和门诊医药费的余额划转迁入地的失业保险机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对逾期缴纳或者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除补足应缴纳数额外.从逾期或者拒缴之日起,每日加收1‰的滞纳金,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通知单位开户银行从其帐户中扣缴。第四十五条 以非法手段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其它失业保险费用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追回其全部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单位对缴纳失业保险费、滞纳金或失业人员对发放救济金及其他失业保险费用有异议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七条 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擅自动用基金或将其挪作他用的,由主管部门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中各项补助费的具体标准由市劳动局另行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局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职工实行保险的通知))(成府发[l992]l86号)同时废止,本办法发布前的规章和行政性文件的内容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杭州职工享受失业保险
杭州职工享受失业保险
根据《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关于简化用人单位申报农民合同制职工申领一次性生活补助、外城镇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有关手续的批复》、《关于统筹地区以外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农民合同制职工申领失业金若干问题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规定。现在对外地城镇户口和农村户籍的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几个要点和时间点作具体说明。
一.失业保险待遇是指职工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在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可享受的相关待遇。
二.享受条件:职工连续缴纳失业保险12个月以上,外地城镇户口的职工必须为(非本人意愿离职)。
三.外地城镇户口职工可选择在杭州享受或回户籍地享受两种。
农村户口职工只可在杭州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四失业保险享受待遇程序:
四.职工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合同的次月13日以后,到杭州江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个人提出申请,江南公司接到职工申报后,提交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审批。审批时间为职工申报之日起15日内。外地城镇户口职工在申报之日满半个月后到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办理失业登记并领取相关材料,凭相关材料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失业保险受理时间为: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45天内,超过45天视同职工自动放弃)。
五.农村户口“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由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委托交通银行(杭州各网点)发放,职工在江南公司办理申请之日满半个月后到交通银行(杭州各网点)领取。(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在职工申请之日起半个月内,将“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转入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在接到“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后3个月内办理职工领取补助金手续。逾期不领,视作放弃。)
六.职工申报需提交江南公司材料:
1.外地城镇户口申报材料:
A、选择在杭州享受须提供材料:暂住证复印件、暂住地社区证明原件、身份证原件。
B、选择在户籍地享受须提供材料:身份证原件。
2、农村户口:身份证原件。
七、外地城镇户籍职工前往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办理失业保险登记和领z取相关材料需提供:
A、选择在杭州享受: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暂住证、1寸照片两张到杭州市劳动局办理失业登记。、B、选择回户籍地享受:本人凭身份证原件到杭州市就业局4楼409室领取转移单。
备注: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地址:中河中路242号杭州市劳动局3楼办事大厅
杭州劳动保障局咨询电话:12333
第五篇:昆明市单位职工失业申请登记证明书
单位职工失业申请登记证明书
存根编号: 姓名因介绍去
工资已发至年月份,离开企业前工资为元。该同志
因(1)(2)(3)(4)(5)(6)(7)(8)项待业。
年月日
签发人:经办人: 单位职工失业申请登记证明书
字()
县(区)失业保险机构 :
兹有本单位职工同志,因(1)与所在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2)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的;(3)企业濒临破产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4)单位经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解散、关闭或停产而被精减的;(5)单位同意辞职或被单位辞退的;(6)被单位除名或开除的;(7)在职期间被劳动教养、判刑,现被解除劳动教养或刑满释放的;(8)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失业保险的。
前往你处申请失业登记。
该同志工资已发至年月份,其离开企业前工资为元
角。工龄年个月。
企业(单位)负责人(盖章)单位(章)
年月日
(请于解除劳动关系后60天内办理失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