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创新改进的思考与探索(推荐)

时间:2019-05-15 00: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创新改进的思考与探索(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创新改进的思考与探索(推荐)》。

第一篇: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创新改进的思考与探索(推荐)

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创新改进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社区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及管理手段,依合同对其负责的社区内的居民、房屋建筑及其配套的所涉及的治安、保洁、绿化、维修等方面进行维护及服务的过程。在较长的时间内,社区所采用的物业管理模式大多属于“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在城市化进程中?M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多头管理体制,由物业服务企业作为总管家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以克服过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低效运行的弊端。社区拥有职业化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具有显著的管理与人才优势,能够根据业主的要求提供项目的咨询服务、帮助业主拟定管理计划、接受业主的委托选聘专业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对专业公司进行监督评估等。

关键词: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居住环境;安全问题;平台

物业管理提供的是专业化的服务,物业管理的服务很多需要专业的流程,专业的工具、专业的队伍来完成。近年物业管理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物业服务企业将从“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向“管理型”物业管理模式转变,这种变革既是物业服务企业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多元化物业服务需求,提升物业管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需要。传统社区管理过于笼统和粗化,需要借助物业管理实现管理的具体和细化。社区管理要较好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必须实现社区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和谐幸福的生活理想。

1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社区管理难以了解第一手的居民信息,物业管理了解居民信息却难以解决问题

社区管辖面积较大,居民人数众多,加之社区工作人员比较缺乏,对居民的各种需求和相关信息难以准确采集和获知。物业管理的管辖范围仅限于小区,居民与物业管理的联系最为密切,互动机会较多。但是,由于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渠道,二者的配合总是难以见到成效。社区管理缺乏管理的细化,物业管理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权力又明显不足。

1.2社区管理缺乏内在的动力,物业管理缺乏外在的推力

社区管理的本质应是互动式管理,自上而下的拉动必须与自下而上的推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政府和居民的双赢,这种发自居民内部的推动力才是社区管理的核心和根本,才能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1.3二者之间相互推诿和指责,缺乏深度合作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都要注重居民居住环境及安全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二者分属不同部门,导致对诸多问题的解决不是寻求齐心协力,而是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即使二者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也总是流于形式和表面。

2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优势突出

首先,物业管理公司的招标权应该赋予社区。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一优势,能够相对更好地代表未来业主的权益和开发商、物业管理方对话,在居民入住前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来约束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方。否则,没有社区的集中组织和集中代表,个体居民维权的艰难就是必然。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一优势,便于物业管理方的持续经营管理。目前大多数与开发商签订物业管理合同的公司,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都相继被解聘,引致公司经营投入的短期性和运作的不规范性。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先期投入会占较大比例,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营期,亏损就成为常态表现,这也是前期物业管理方最为头疼之处。由于前期物业管理方是和开发商签约,其管理的出发点和立场都是开发商而绝非后来的业主,这种畸形关系是物业管理公司难以持续经营的罪魁祸首。如果交由社区来和物业管理公司签约,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业主和前期物业管理方的冲突和矛盾,物业管理公司也能清楚地进行管理定位,在最大程度上代表社区和居民的利益来接管开发商提交的房屋,代表社区和居民对开发商实施有效监督和检验,从而有效避免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方合谋欺诈业主的不正当行为。如此,物业管理方也能够获得业主的最大信任,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利关系,为物业管理的持续有效进行取得了良好保障。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二优势,便于社区通过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合作实现对居民的统一化管理。社区管理目前还比较散乱,宏观管理有余,微观管理严重不足。而通过和物业管理方的通力合作,可在极大程度上便于实现社区对居民的动态管理,便于社区的安定和谐稳定。物业管理处可以作为社区的居民联络站,避免在管理上的分散,从而实现统一管理。

社区作为物业管理选聘方的第三优势,便于居民集中维护自身权益。居民作为个体,在购买开发商房屋以后发现问题一般是很难得到有效解决的,而如果交由社区来组织和维权,社区再聘用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监督房屋的建造并严格接收和检验房屋,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开发商恶意欺诈和提供伪劣房屋的状况。

3物业管理是社区管理的窗口和平台

物业管理是细化居民服务的一线管理每一个小区都有物业管理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就是社区管理的窗口和平台,是第一线的、也是微观层面的居民管理与服务。社区则是第二线的,相对来说是宏观层面的管理与服务。物业办公室是社区的居民联络站,也是微型的居民工作站。社区的服务产品都可以借助物业办公室这个平台来提供,居民的各种需求建议也可以通过物业办公室反馈到社区。物业管理成为社区管理的一线管理平台,犹如企业的生产车间,或者犹如学校的班级。社区管理要细化到每一位居民,就必须突破物业管理的限制,将其作为自身的一个有机链接。如此,社区服务链条就不会遭遇瓶颈制约,能够在社区和居民之间通行无阻。

4管理保持营利目的属于社区管理范畴

物业管理的营利性质可以继续保持,纳入社区管理不会改变物业公司的原有属性。社区服务也不只是无偿性质的,其中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低收费以及正常收费也在其中。物业管理收费属于正常收费性质,如果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安居的需求,提升居民的安居水平,那么付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社区服务既有免费服务的供给,也有付费服务的供给,物业管理则属于后者。社区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既要保障居民的权益实现,也要保障物管公司的权益实现。任何折损哪一方都不利于居民长远利益的维护。因此,社区要根据本区实情,合理制定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标准,一方面居民得到了满意的服务愿意继续聘任物管,另一方面物管得到了合理的利润也会有积极性乐于继续供给服务。此外,社区作为宏观管理方,也同时达到了管理的目标。

第二篇: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10/01作者:张文学

开滦集团是特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现有职工8.2万人,党员22711名,下属基层党委33个、党总支107个、党支部985个。如何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开滦集团党组织围绕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从五个方面加强党建工作:

从调整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引导和推动各项改革。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999年,开滦矿务局改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企业集团。面对调整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组织紧紧围绕体现先进生产关系、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改革,发挥保证促进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机制上保证各项改革落实到位。

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具有现代素质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运转的重要组织基础。党组织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研究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设计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既继承党的优良工作传统,又勇于改进创新,使党的活动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为实现科技强企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保证机制。党组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组织发动党员围绕科技进步开展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意吸收科技人才入党,改善党的组织结构,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体现在推动科技进步上。

大力推进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搞好企业的信心;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法制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奋发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努力拓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积极探索新的载体,拓展企业思想文化建设阵地。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出发,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与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的视角研究探索新课题,以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善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党的工作运行机制开滦集团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于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集团党委提出了“开放、融入、转变”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即党的建设要实现民主、开放;要融于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生产管理全过程;党的活动内容、范围和方式要实现转变。

建立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同支持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职权统一起来。集团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体制机制。对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从基本原则、组织体系、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以及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党委在董事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前,对班子成员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大家转变观念,开阔思路,为正确决策打好思想基础;党委在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意见前,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在董事会形成决议后,党委主动拿出保证实施决策的措施,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教育、选拔、培训、考核、监督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很重要的是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搞好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改进原有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人事管理机制上有所

突破和创新。比如,在人事工作的着眼点上,集团在注重干部使用的同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使人才配置适应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资产重组的需要;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既实行组织调配,又扩大民主推荐和公开招聘的范围,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在干部的管理上,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按聘任合同办事,形成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围绕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2008年以来,集团自主研发了党建创新现代管控系统。该系统以党的工作系统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为手段,按照“职责清晰、途径明确、制度健全、考评科学”原则,将党的工作分为工作职责、途径程序、考核评价三大系统,每个大系统下设三个子系统,实现了党的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集团依托覆盖全矿区的局域网,建立党建工作网站,将全集团实施党的工作系统化建设情况,置于一个网络平台之中,集中进行管理和交流,实现了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双向互动、考评科学和操作便捷等效能,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开滦集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力引导和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引领、组织保证和队伍支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推进措施和业绩水平等方面发生可喜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优争先活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各级领导人员转变作风,提高素质,紧紧围绕集团战略目标解放思想、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甘于奉献,形成了各级班子团结一心、拼搏进取、风清气正的创业氛围。广大职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斗中,大家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坚定了信心,增强了斗志,彰显了新时期开滦集团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经过集团上下的努力,百年开滦成功地踏上了调整转型之路,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第三篇: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研究为核心,构建实施了“外部支持+内部自主+考核评价”的三维立体协同整体运行模式,搭建了教师发展的多元化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高位运行,引领了全省各地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01―03

一、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研究为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跨区域、跨学校的教师合作组织,主要发挥着拓展名师自我发展空间、培养和培训优秀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开发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等功能。

(一)成长共同体

“水相荡而成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名师工作室不是名师个体的行为,而是名师和成员之间基于共同的目标和意愿所组成的“合作成长共同体”。在名师工作室中,由于名师和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专长与目标,会使他们对共同体产生高度的认同,能够避免传统教师组织中出现的松散结构和各自为战的局面。对于他们而言,加入了工作室,即标志着彼此之间是“友好的伙伴关系”,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成长。在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名师和成员之间需签订“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明确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双方职责任务以及考核标准,使成员能够在共同目标的感召下快速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共同体。

(二)研究大平台

“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基本属性和第一要务,也是挖掘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专长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开展课题研究。研究问题聚焦课堂、聚焦实践,均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研究意识,促进工作室成员的有效学习,实现成员之间的互动链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活动。”[1]围绕课题,名师和成员贡献自己的知识、思想、智慧,探索“道”之“传”、“业”之“授”、“惑”之“解”的方法,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促进学科教学的理论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学科教学团队。为了避免工作室陷于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要求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至少要完成1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这不仅能使名师和成员不断地总结提炼大量丰富的实践性经验,探索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融合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而且能从整体上大幅提升共同体的研究水平,推动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三)名师孵化器

名师工作室汇集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较为出色的教师,不能说每一位成员都是名师,但至少每一位成员都有成为“名师”的潜质。因此,挖掘成员的“名师”内涵,培养与培训优秀教师成为工作室的又一重要职能。我们要求工作室的基础培养目标是成员应在全省优秀教师成长“五级(县、市、省骨干、省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

在实践中,工作室主持人需紧密围绕“名师”内涵做好文章,挖掘和提炼每一位成员的特质,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最终把他们孵化和培育成新一批的名师。同时,“名师”内涵也可作为工作室的一种学习资源。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自身的个体经验就是一种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既能为己所用,也能为他人所用。”[2]由于每位成员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使其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各具专长和特点,这种专长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成员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资源。

(四)区域辐射场

在新形势下,名师已经不再是其所在学校的独有资源,而是区域内教师共享的“公共财富”。[3]首先,从制度上,名师在对本工作室成员进行选拔时,需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成员不能局限于本校,要面向全省各个地区,且要兼顾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区域内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而且能促使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逐步涌现一批“名师”,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从功能上,工作室一方面要在区域内发挥“共同体、辐射场”的作用,通过讲座、论文、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专题记录片、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定期组织成员去农村送教,或与某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教。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区域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区域协作功能,通过建立工作室的特色网站或专题网页,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

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完善,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实现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经过4年多的探索,我们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外部支持+内部自主+考核评价”的三维立体协同运行模式。其中,“外部支持”是基础,“内部自主”是核心,“考核评价”是保障,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发展。

(一)“外部支持”维度

“外部支持”维度主要是从宏观上为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提供方向与目标,是工作室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1.政策支持。工作室成立之前,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各项专门性文件。一方面针对名师工作室,规定了名师工作室的目标任务、组织管理,明确了名师和成员的职责任务。另一方面针对基层学校,要求名师所在校为名师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并要求成员所在校为成员外出参加工作室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还要求工作室所在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为工作室的发展建设提供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

2.团队支持。为推动名师工作室的高质运行,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保障管理团队。一是定期组织各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合作。各个工作室虽然学科门类不同,但在工作形式和成员培养方式上却可相互借鉴;二是根据名师工作室的发展需要,为其订购专业书籍,并聘请专家对工作室运行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把脉,提供专业指导;三是为工作室的网站运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指导,促进工作室研究成果共享。

3.经费支持。名师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及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工作室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省教育厅每年给予定量的经费支持;二是工作室所在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配套的资金支持;三是工作室所在学校根据实际发展状况给予的经费支持。

(二)“内部自主”维度

“内部自主”维度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核心,其实质是对教师合作成长共同体“赋权增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赋权增能”理论认为:“教师具有必要的专业能量,‘赋权’的过程不仅意味着外在的权力授予或增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把每个人身上既有的能力引发出来,能具备掌握资源、运用资源及批判问题的能力,成为独立的问题解决者及做决定者。”[4]

1.自主研究权。名师和成员可自行确定研究主题与形式,这种权力赋予建立在专业能力之上,体现于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之中。在课程研究领域,改变过去将教师边缘化的常态,凸显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课程的执行者和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的直接参与者、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和成员的专业自觉性。在教学领域,教师需将静态的设计转化为动态的演绎,可围绕“怎样呈现有价值的知识”“怎样的传递方式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等问题开展研究和思考,从而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2.自主培养权。每个名师工作室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和成员的发展需要探索有针对性、特色化、创新化的培养模式。

3.自主管理权。名师工作室是一种非行政性组织,名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判断、决定各项工作室事务。一是名师具有决定权,可以自己制定工作室活动方案和发展目标;二是名师具有选拔权,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按照工作室的发展规划自主选拔、录取成员;三是名师具有评价权,可以对成员做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评价不合格者予以调离。这些权力的赋予使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更具“自由度”,更能激发名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考核评价”维度

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正如克龙巴赫所言:“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5]“考核评价”维度亦是如此,它不仅可以避免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出现偏差,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名师工作室的考核分为每年1次的过程性考核和工作周期结束时的终结性考核,主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影响检测等方式,对工作室自身建设发展的情况、工作室在培训和指导教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以为今后工作室的发展建设提供改进依据。

三、名师工作室的运行特色与成效

截至目前,名师工作室已全面覆盖全省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共招收成员1453人,在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名师工作室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制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凸显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名师的自主发展意志是名师工作室的关键,其实质是对教师合作成长共同体“赋权增能”。因为任何名师先进的教育思想都需要一个平台去演绎为实践模型。这个演绎的过程不是行政掌控,而是教师自主。

2.名师工作室搭建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一是搭建网络平台,在吉林省教育社区创建“名师工作室圈子”,4年来累计发表各类教育文章万余篇。二是搭建媒体平台,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开辟名师专题节目,进行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也对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建设做了深度报道。三是编辑出版名师工作室经验成果,扩大名师工作室在全国的影响力。

3.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尤其带动了农村地区教师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明确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名师工作室尊重教育家成长的规律,让名师在基础教育实践中成长、成熟,在一个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一体的合作体中锻造、升华。工作周期内,全省已有百余名主持人和成员在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4.名师工作室打破了原有教师资源的封闭状态,实现了区域间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名师已不再是其所在学校的独有资源,而是打破“围墙”成为区域内的共享财富。名师工作室与基层学校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名师工作室借助“名师效应”带动名师和成员所在校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组织“教学开放日”和“送教下乡”等活动,为基层教师提供了必要的教学示范与指导,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基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5.名师工作室推动了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高位运行,破解了一些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都有1项研究课题。围绕研究课题,名师工作室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仅首批19个名师工作室发表的核心论文就达百余篇,既使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使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深化发展。

6.名师工作室引领了全省各地教师跨区域、跨学校合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名师工作室的三维立体协同运行模式,为全省各地探索教师合作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目前,吉林省内多个实验区仿照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成立了性质趋同的教师合作组织,如吉林永吉县成立的名优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松原长岭县成立的名师工作站、白城洮北区成立的教师联盟体等,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易斌.诺尔茨成人学习理论对中国成人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3]武兴华.“名师工作室”内涵建设三要素[J].教学与管理,2012(02).[4]刘兰英.赋权增能评价:内涵、实施步骤、局限性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4).[5]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四篇:激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 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个性特长都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激励教育模式就是依据激励教育涵义,由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调控系统等组成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

本文阐述了激励教育的涵义;介绍了激励教育模式的构建;论述了激励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思想观念、目标要求、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激励教育模式在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思路;探讨了在当前普及中学教育的条件下,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做法。

激励教育模式是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育人目标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激励教育与激励教育模式

激励从字面上理解为激发鼓励之意。在心理学上,激励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具体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诱发活化其相应的动机,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它所强调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拓展人的内在潜能,从而促使人们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成就。

激励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成才的愿望和需要,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激励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革,建立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品行、学业和个性都获得全面发展。激励教育模式就是依据激励教育涵义,由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调控系统等组成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具体如下:

目标系统中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以激励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中介,建立完善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并努力做到两者协调统一,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和谐发展。主动学习是爱学、勤学、会学;和谐发展是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在这个总目标下,我们还建立了班级教育目标和各科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目标。为了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我们要求在纵向上应具动态性,即目标和要求有一个从学生个体标准到社会标准的变化过程;在横向上应具层次性,目标和要求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只有两者协调统一,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

操作系统我们提出“四优化”。一是课程结构优化,要求健全学科课程,发展活动课程,建设潜在课程;二是课堂教学优化,要求教学方法上采取目标教学,分层递进,及时反馈,教学组织上低起点、小步子、分层次、多反馈;三是班级管理优化,在管理制度上多奖励少惩罚,在教育行为上多鼓励少批评,在教育活动上多主动少强迫;四是学生评价优化,在标准上主要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参照标准,在形式上以模糊评价为主,在方式上主要是鼓励和表扬。

在调控系统中,我们抓住了两个激励机制的建立,一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创设成功的环境和事件,引导学生、教师、家长作积极性的评价,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因果的良性循环,如每年评选学校最佳师表形象、“十佳学生”、“学业进步奖”等;二是协调教育合力,通过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和谐共振状态,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环境,如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社区学校,开展警民共建文明校园活动等。

实践证明,激励教育模式的确立,较好地为我校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选准了突破口,并逐渐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激励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其主要观点是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思想。其次,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终结。第三,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机制。从方法论看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整合重构,形成一个由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等多个方面复合构成的全面和谐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全体性、整体性和主体性。

激励教育突出强调了人的素质结构内容的核心——心理素质,并把教育首先指向教育的主体——人,拓展人的潜能,建立改善人的内部动力系统,确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为导向,形成三个具体结构内容: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扎实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因此,激励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反映和体现。

激励教育强调解决学习的主体机制性问题,它从本校的学生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强调形式和发展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提出要建立合适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激发形成学生积极的成功体验,促使建立完善良好的心理品质,既是激励教育的素质培养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介手段,并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原动力。所以激励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机制和基本要求。

激励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一个教育信念,就是承认每一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这符合素质教育全体性原则。激励教育提出强化和增加与提高学生素质相关的教育、教学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激励教育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征,创设机会,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作用非强迫性,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化,从而内化教育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激励教育实施激励性的评价,采取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环境,教育的个体发展差异性原则。促使学生发现自我、拓展自己,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符合素质教育的个体发展差异性原则。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是一种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实际,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为中介手段,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促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

所以,我们认为激励教育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三、激励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实践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的简要表述。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构建素质教育的实施模式,是我们构建激励教育模式的目的和要求。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分析注意到,一方面由于中学教育普及,招生方法改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怕学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学业不良,中下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未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减低,学习自信心下降,大量学生在选拔过程中成为学习的失败者。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所以,由目标体系、操作体系、调控体系组成的激励教育模式,力图通过强化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激发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系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在目标体系中,激励教育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培养目标、各科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逐步开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动力性机制,让学生主动得到发展,包括在各方面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充分拓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在操作体系中激励教育模式,抓住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强调做好教育教学过程的“四优化”。

首先是针对现行的课程模式单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功能不健全,从而导致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不到合理的、全面的发展;我们提出一是健全学科课程,所有的课程不能因应试的要求随意删除,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二是加强活动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目前每学年全校都开设课外活动小组超过60个,学生参加率为94.3%。学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专项活动。三是建设潜在课程,包括由校容、校貌、绿化、卫生等组成的校园环境;由校纪、校规等组成的制度环境;由校风、校园文化等组成的精神环境。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拨出10万元左右,用于发展潜在课程,使学校处于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之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注重课内反馈、强化、矫正。在教学目标上细要求,把学生学习活动上的要求分解为较小目标,并逐个实现;在教学内容上找准起点,分层渐进;在教学要求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进步,从而使学生不断坚定对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制订的课堂教学要点如下: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做好教学设计,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所要达到结果和规定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意等内容及它们深度和广度。

1.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并组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为每一学生创设教育机会。分层的涵义一是教学内容多设台阶、分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小步前进;二是按照学生个别差异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实施教学要求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激励发展。

2.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注重教学过程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使学生与教师平等地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协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4.制订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让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一套适应学生特点和需要的评价奖励标准和方法。

再次,在班级管理上,我们以中介性素质——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为结合点,专门开设心理常识辅导讲座,加强班级建设中的行为训练和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日常学习、班级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自我发展的目标,制定自我教育的措施,进行自我评价,激励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调动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逐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形成。我们制订的班级教育要点如下:

1.深入了解学生,收集分析信息。关心尊重学生,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向性激励教育。

2.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培养,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形成。

3.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不断进行过程性激励,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4.不断对学生提出积极期望,实施目标激励,逐步内化教育要求。

5.采取激励性评价,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教育机会,逐步提高自信心。

6.认真重视班级集体常规建设和个人进步计划制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总之,激励教育模式在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做好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具体表现为在教育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面向全体学生,切合实际,小步子、多台阶;在教育教学评价上,进行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在素质结构关系上,加强中介性素质——学生心理品质的训练培养;在具体的实践中,制定了系列的实施方案,逐步确立了相应的教学,教育目标和原则。所以激励教育体现着素质教育思想,激励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第五篇:“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数、语、外、物教研组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二)主持人:马雪滨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10.16

一、背景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方面,仍有缺陷。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同学科教师之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独特的授课方式,因此,在一堂课中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协同的方式进行,将学科知识完美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我校班额人数少,利用多媒体两位教师同进一堂课,对学生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的两个教师,一个是我校的老师,一个是多媒体网络老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构想

1、“双师教学”模式将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将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认识、思考、授课方式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一位教师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更多的老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样的情况在“双师教学”模式下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总之,“双师教学”模式探究还只是一个起点,是一种探讨性的思考设计和实践摸索,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合理设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如何使双师课堂模式逐步成形并完善成熟;如何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双师教学”是否会增加教育成本等等。但我们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和革新中,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课堂教育途径。

下载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创新改进的思考与探索(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业管理运行模式创新改进的思考与探索(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探索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 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新的任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政府必须积极地以整体性政府的理念进行协同思考, 创新社会管理路径,应对各种转型问题,更好地提供公共......

    厂务公开创新模式探索

    惠安公司创新厂务公开形式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惠安公司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厂务公开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四种意识”,做到“三个拓......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大全)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主题。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更好地......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

    县信用社创新清收模式实践与探索

    新年伊始,××××县信用社针对联社不良贷款余额高,单笔额度大,新的信贷模式执行后信用社信贷人员偏少的实际情况,为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保全力度,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积......

    县信用社创新清收模式实践与探索

    新年伊始,××××县信用社针对联社不良贷款余额高,单笔额度大,新的信贷模式执行后信用社信贷人员偏少的实际情况,为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保全力度,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积......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 郭海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沐浴着素质教育的春风浸润着课程改革的雨露承载着太多领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