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频发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小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频发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盐城市大丰区南翔实验小学 石卫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学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来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社会分工、不同经济收入人们的评价和质疑。近年来,学校似乎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论焦点,焦点的内容不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文化,而是收费、有偿家教、变相体罚、同学纠纷、校园伤害等,校长和老师们在家长审视的目光中像被剥去外衣的演员确依然要将演出进行下去,那份悲哀、那份苍凉但又仍然坚持的责任,是否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许多校长的工作重点永远都放在安全上面,但往往事与愿违,校园伤害事故确频频发生,校长有时就在这不断的调查、解释、劝说、协调、出庭中耗费了热情,消弭了梦想。北师大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余雅凤教授在全国的校园伤害事故的调查中发现我国中小学的发生率为5.5%,但她又指出,这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但确已成为当前困扰学校办学的难题,也是产生法律纠纷不可忽视的领域。
分析当前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有这样几种类型: 学校管理不严造成的事故;
学校建筑物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 学校设施陈旧造成的事故; 体育课和运动会上出现的事故; 文化课和实验课时出现的事故; 劳动和卫生扫除时出现的事故;
在自由活动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出现的事故; 食物中毒造成的事故; 校内车辆行驶造成的事故;
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出现的事故等。
这些事故往往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环境多样化(2)大多是由于过失
(3)某些事故中受害者本人往往也有责任(4)侵害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5)案情一般比较复杂(6)处理涉及多方利益
作为学校,即使制定再多的制度,组织再多的演练,进行再多的教育,伤害事故也是防不胜防,许多伤害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先将伤害事故略作分类,一类是不可预测的伤害:
游戏活动:
1、课间同学之间的嬉戏,由于肢体的接触,造成无意的损伤。
2、午间自由活动期间奔跑、追逐导致的碰撞、跌倒造成的伤害。
3、个人自主活动时的玩具、学具由于使用不慎对同学无意间的伤害。
体育运动:
1、体育课上的球类、田径等运动本来就有一定的风险,即使老师有再多的指导和提醒,有时也不可避免发生伤害。
2、学生自由组织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等由于现场无老师的管理,在激烈的比赛中难免发生伤害。
3、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由于竞技性较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会让他奋力拼搏,甚至超出本人的运动极限而导致伤害。
4、学校的运动设施如单双杠、软梯、爬杆、秋千等无老师在场学生玩耍也可能造成伤害。教育活动:
1、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接触社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伤害。
2、在教学中一些“熊”孩子的言行会导致教师情绪失控,发生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伤害。
3、实验课、美术课、电脑课、劳技课等需要用到器材的有时不小心会造成伤害。
4、有些学生由于心理原因不能接受教师的正常教育,会发生自我伤害的现象。
5、整理清洁区和教室的环境过程中因使用工具不小心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
另一类是人为疏忽的伤害。
硬件设施:由于房屋、围墙倒塌、花池失修、树木枯萎、桌凳榫头松动、地面楼梯不平或湿滑、体育设施锈蚀、文化设施的边角、玻璃橱窗摇晃等隐患,学校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安保问题:
1、学生到校后未经老师允许私自离开学校,保安和门卫未尽到职责,致使在校外发生伤害。
2、保安和门卫对外来人员疏于检查,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发生伤害事故。
3、值班教师未在岗或在岗但管理不力造成学生受到意外伤害。
4、学生发生伤害后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二次伤害。
饮食问题:
1、校园商店出售“三无”食品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2、食堂采购了不合格食物致使学生食物中毒造成伤害。
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无论做了怎样的补救措施,都会遭到部分家长的责难,这些家长并不理会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认为只要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就应该学校负责,如果学校解释家长要么到校闹事,要么见诸媒体,再遇不良记者,混淆视听,学校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也给主管部门造成被动,受到上级的拷问。
面对学校遇到的校园伤害事件,作为管理者,必须积极思考对策,防微杜渐,将事故引起的反响降低到最小。
一、依法治校。聘请学校的法律顾问和法制校长,经常性的组织安全法制讲座,对象可以是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并留下相关的影像,这既是对参加人员的教育培训,也是让社会理解学校、尊重教育的渠道。遇到伤害事故第一时间要告知法律顾问并报险,让处理手段符合法律的要求和学校的责任。加强师德建设,杜绝人为的伤害事故,重视课堂安全教育与防范,从一年级就要让学生正确使用文具,爱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并明确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尽到自己的教育责任。
二、完善制度。按照《学校安全指南》要求,完善所有的制度,宁可制度交叉,也不能存在真空,比较容易忽略的制度有《提前到校学生管理制度》、《体育活动器材使用制度》、《玩具、学具使用管理制度》、《学生体检制度》、《家长接送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
三、安全管理。学校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签订安全责任状,确保安全无盲区,所有人的安全责任明确,对于校园安保更应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保安要做好上放学的持械站岗、课间夜间的检查与巡逻、进出校门人员和学生的身份原因甄别、对社会闲杂人员的无理取闹的处理,完整记载专用记录薄。值班老师则要按照分工在岗在位,履行职责,实行“首遇责任制”,课堂巡查、课间监督、活动指导、事故处置、调查记载等应面面俱到,宁可多跑百步,不做甩手掌柜。定期组织人员按分工进行安全检查,校舍、设施、教学器材、地面、食堂、校园商店等一块都不能少,并及时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校长一定要亲自过问,坚决消除隐患。
四、安全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活动、家长会、校园广播、板报橱窗、校讯通等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留下详细的影像和记录。发放关于安全方面的告家长书一定要交到十岁以下的学生家长手中,十岁以上的学生必须让其签字收到告家长书。学校值班人员的职责必须明确,该有的巡查一次都不能少,而且做好详细的记载。正常组织安全演练,包括疏散、消防、交通、急救、食物中毒、恐怖袭击、台风雷电甚至性侵害,一定要留下影像资料。注重科学实验的指导,对电、毒、蚀等有知识介绍和预防提醒。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最大的障碍,同时也是发生校园伤害最不可预测的风险,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专职的老师,无条件的也要安排老师参加上级的培训,已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服务。
五、学习急救技能,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急救知识辅导,这是对学校师生生存风险的关切和生存安全的支撑。
六、风险评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进行风险评估,设定预案,尽可能整合社会资源,让公安、城管、文化、卫生、关工为活动保驾护航。
第二篇:校园暴力频发的社会成因与对策
校园暴力频发的社会成因与对策 | 思享会
思享会皮艺军、郭开元2016-06-14 07:24
[摘要]校园生活本应该是纯洁、快乐的,不应该是暴力、血腥的。是什么让二者结合起来呢?校园暴力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校园暴力的研究,至今为止,还缺乏全国层面的权威、系统的调查成果。
近年来,校园暴力不仅让从事青少年研究的人感到匪夷所思,也让整个社会非常吃惊。甘肃女生6分钟被打38记耳光。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1人被刑拘。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中国校园暴力事件连年上升,70%为报复型犯罪。究竟原因何在?
中国政法大学何兵教授、皮艺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处长杨新娥、律师李霄霖和李金星等人做客“腾讯思享会•蓟门决策”,就校园暴力频发的成因与对策展开对话。以下为皮艺军教授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的发言实录: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暴力基本理念上 有天壤之别
皮艺军 皮艺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今年2月,三名赴美中国留学生因为欺凌同学被美国法院判刑6-13年。这一案件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从中可见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暴力基本理念上有天壤之别。在中国,有多少校园欺凌的孩子会被判刑?那我们对暴力能不能做到零容忍?在美国,一个华人孩子骂黑人孩子,学校会采取非常严厉的方式,把双方家长放在一起进行沟通、协商、赔礼道歉。什么是暴力?不是打到一定程度让警察管了才是暴力。用语言攻击就不算暴力?在《联合国反家暴法》里,一个人长期受到冷漠就是一种暴力,比肉体的暴力更加严重。我们通常对肉体的暴力注意得比较多,但对心理和精神上的暴力却比较忽视。
十几年前,成都都江堰发生过一起案子:十几个女生特别有耐心地折磨一个女生,通宵达旦,想各种办法折磨她,还把有些属于犯罪情节的视频发在了网上。她们这么做有什么动机?——支配权,这种支配权跟现在的官本位有关系,施暴者对别人居高临下施展权力,会让人感到一种满足。再有就是对暴力的崇拜,施暴者往往追求施虐的快感,很多欺凌行为之所以持续七、八个小时,肯定是感到很快乐。每个人都会有比较变态的心理,比如看暴力电影感到身心愉悦,孩子玩杀人游戏感到很放松。校园欺凌一定跟这个有关系。为什么他们不以暴力为耻?因为成人赞同暴力、容忍暴力,而成人社会在暴力问题上的普遍误解,或者扭曲,一定会影响到孩子。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要依法治理,但法律不是万能 不要把少年犯罪治理当做小儿科,少年在这个时代里所作所为标示着人类最基本的冲动、欲望和最基本的诉求。校园欺凌都应该依法治理,但不要陷于“法律万能”之中,比法律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严重缺乏的规则意识,这种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强化才是我们治理、减少校园暴力的基础,依法治理的基础是依规治理。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在校园内部解决。其一,我希望每个学校针对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欺凌有一个明确的行为守则或者行为规范,详细写好哪些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其二,学校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可采取多元化的处置方式。比如所谓的训诫、社区校正、社区服务,在校园内能不能做?反过来,我们的学校能不能对校园暴力做到零容忍,做到依规治理?其三,在制定“反校园暴力”的规则时,让学生参与。中国有多少校园校规是中学生参与制定的?几乎没有。
青春期躁动,不干预比干预更好
但对于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与青春期调皮捣蛋、恶作剧要有所区分。青春期有其特殊性,我们的社会很不愿意承认人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会影响孩子做坏事,他们认为孩子生下来只能是向善的。我曾经写过一本书《青春期危机》,那些脱离儿童期,进入到青春期,接近成年期的学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正处于躁动的时期,还有学生给我说过一句话,叫“人不越轨,枉少年”。青春期理论告诉我们:调皮捣蛋、处于违法边缘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大部分都安静下来了,青春期可以自然治愈,所以我们对孩子在青春期间的行为应该有理性的看法,不应该过度地干预。不干预可能比干预更好,但这对中国家长来说根本不可能,而且不干预的家长很可能被人所指责。中国的校园暴力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
郭开元(右一)在学校做调研
郭开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 校园生活本应该是纯洁、快乐的,不应该是暴力、血腥的。是什么让二者结合起来呢?校园暴力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校园暴力的研究,至今为止,还缺乏全国层面的权威、系统的调查成果,多基于个案。
目前来说,校园暴力的特点非常明显,在行为主体方面,初中生占较大比例,根据法制网舆情检测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1—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75%的校园暴力发生在中学生之间。行为动机简单,多数原因是基于日常琐事,比如叫外号、逞强好斗。暴力行为对象方面,除了学生之间暴力行为多,杀害老师的案件占一定的比例。还有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传播等。
校园暴力的社会成因:犯罪成本低、教育缺陷、网络不良信息影响
从社会因素角度来说,校园暴力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最突出的社会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是校园暴力与法律政策层面的问题,法律对校园暴力的惩罚如何?现阶段,法律对于小暴力的惩罚轻,施暴者犯罪成本低使其产生侥幸心理。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认为未成年人即便是犯罪也会被宽恕或者由父母私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更容易使他们心存侥幸或者暴力升级。第二,在教育保护与成长环境层面,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保护存在着薄弱环节,法制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生命教育欠缺。第三,暴力原因方面,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占较大比例。一个是沉迷网络游戏暴力,未成年人判断力比较弱势、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玩游戏实施的虚拟暴力行为,逐渐会产生暗示心理,在现实世界当中出现冲突情景时就会虚拟游戏当中的攻击行为,用暴力解决问题。另一个是网络玄幻小说。玄幻小说是独狼式的,崇尚孤独、冷酷。12月4日把老师杀掉的孩子,他读了一千多部玄幻小说,他在看守所,我们对他访谈了两个小时,前因后果都知道了:学生在学校的课堂里就看玄幻小说,躲过老师的视线。为什么12月4日那天把老师杀害?是因为一部小说没有读完,4日读完了,就实施了该行为。整个过程中,犯罪动机的产生、实施以及其他方面的策划都与网络小说有关。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
暴力游戏
预防校园暴力:立法、层级化组织建构、技术应对
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与建议上,我有几点思考:第一,法律层面。我们国家目前规制校园暴力的法律规定比较分散,可以借鉴校园暴力防治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外立法模式,比如美国《校园安全法》和韩国《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韩国2004年出台,2008年、2012年进行了修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专门法律当中,可以明确规定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标准,通过校园的专门立法,使校园暴力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这是第一个,法律要完善。第二方面是公共政策层面,应该设立有关预防和规制校园暴力的专门记录,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这种层级化的组织体系的建构有利于政策的形成和追究责任。第三是技术层面,包括技术、情境预防,从犯罪学角度来说,包括犯罪被害预防和犯罪预防,比较成熟的国家有成熟的做法,包括对策、家庭支持、学校生活的适应、校园暴力的预防等方面。
当然,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上解决和预防校园暴力,有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一个是校园暴力预防当中要界定好权力的边界,比如学校惩戒权与学生的权利问题,学校有没有惩戒的权力,学校的惩戒权力和体罚是什么管理,学校的管理权是否侵犯到学生的权利,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关系要理清楚。此外还有未成年人权力与成年人权力的冲突。比如韩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限制未成年人打游戏的时间,实施零点断网,所有打游戏的网络都上不去了,那成年人不能打游戏怎么办?这就涉及到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权利的冲突问题。
警察应不应该进入校园?
第二个方面,专业性预防力量问题,包括校园警察和青少年的事务社工。现在有人提出警察要进入校园。警察代表的是公权力,公权力进入校园是否合适、理性?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大家是否想过?所以我一直反对该观点。警察进入校园后,校园暴力有可能演变为校园警察暴力。现在是学生之间的,等到警察进入校园后,可能变成校园警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这种情况在国外出现了,校园警察执法时侵犯了学生权利,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一个问题变成另外一个问题。还有一个例子,警察进入校园已有过,工读学校,警察进驻,现在的情况是警察从工读学校撤离。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专业性的预防力量,校园警察不行,谁来做?我们现在正在推青少年的事务社工,用社工理论解决校园的问题。暴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进行解决。有些地方在团组织推动下正在实施,效果良好。并且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早期预防,可以通过一些工作的方法,用发展性的概念预防偏差行为或者越轨行为。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应如何界定?
第三方面是法律责任问题。民事责任没有什么争议,关键是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这是一个焦点问题,有很多不同声音。湖南的抢劫杀老师案,三个孩子把李老师用木棒打死以后,放到女儿的床下。在整个行为过程中,反侦查能力特别强,其中一个孩子还把红墨水洒在地上,掩盖血迹。警察侦查后,认为一定是老手干的,没想到是三个孩子干的。案件被侦破后,由于没有达到年龄,不能追究刑事责任,收容教养又不能用,公安机关就把他们送到工读学校了。在工读学校待多少年?公安没有说。其中被害人李老师的女儿问我:三个孩子有没有放出来?我说没有放出来,还在工读学校里。她听说没有被放出来,非常不安。从始至终,我在访谈时,她一直在哭,从头哭到尾,害得我的同事陪着她一起哭。
我们在对案件进行梳理后,提出几个观点。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法律长达三十多年没有变化。从法治角度、保障人权角度而言,有必要性,在法治社会当中,不可能把刑事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的主要手段。这是我同意的主流观点。但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问题。当时我业提出几方面的观点。第一,当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没有受到法律的应有惩罚,并且在诉讼教养不能用、劳动教养被取消的情况下,如何对这一部分的空间加以弥补?第二,通过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有低龄化倾向,惩处的年龄是否要提前?建议国家和政府进行回应,启动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有关调查,给社会一个答案。即使不能降低,完善刑法替代措施;即使不能降低也可以用例外,比如“恶意补足年龄原则”,这些方面可以做,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做到宽容而不纵容。所以,关于法律责任在校园暴力应对措施当中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系皮艺军和郭开元在蓟门决策活动上的发言节选;编辑:胡子华;文中小标题与图片皆系编者所加;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篇:造船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及对策
造船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及对策——基于江都市造船
企业案例
目前,江都市共有大小造船企业82家,从业人员人员40000余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2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船舶航运业逐年升温,给船舶制造业发展带来空前商机,企业数量也呈上升势头,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作出积极贡献。但由于政策不到位、竞争不正当、管理不规范等诸多因素,江都市的造船企业从规模、管理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50%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或作坊式、家族式管理生产企业。造船企业“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呈高发趋势。近两年连续发生了4起人员伤亡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作肤浅的论述。
一、企业现状
造船修造既有高空作业、闷舱室作业、起重作业、电焊气割作业、交叉作业等方式,同时又使用油漆、乙炔、液化气等有毒、易燃易爆危险品,属于高风险的行业。由于其特殊性,概括起来存在着“低、快、多、少、乱”五大特点。
一是科技含量低。造船企业不仅建造周期长,而且工种多、工艺复杂,生产手段主要以手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运用少。
二是人员流动快。船舶的放样、焊接、组装、合拢、下水等工种绝大部分都是外来施工队承包完成,外包队伍中的特殊工种绝大多数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由于利益驱动,加之船东的变化,加快了人员的流动。
三是电气设备多。造船企业在修造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是设备和气体,使用设备主要有交直流焊机、埋弧焊机、风机、空压机,便携式打磨机、门吊等用电设备。使用气体主要有氧气、乙炔气、液化气、氮气等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设备使用不当,维护检测不到位,气体疏于管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设备伤害,触电、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四是安全投入少。不少企业法人重效益、轻安全现象普遍存在,在安全投入上往往是能减则减,能少则少,能不投入就不投入,安全设施,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和正常培训工作得不到保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陈旧,超期“服役”、“带病”运行,为事故的高发埋下了隐患。
五是现场管理乱。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作业现场无专职安全员监管;职工劳动防护用品配戴不齐,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书过期现象屡见不鲜,电器设备直接裸露在场地上,电线乱拉乱接,线路老化和破损、无漏电保护装置、有的甚至无配电箱和开关箱,船舱油污不清洗,明火动用不测爆的现象还有存在。
二、原因分析
船舶是一个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修造过程既复杂又多变。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其主要原因有:
1、政策和法律上的原因。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对船舶修造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源头管理的规定不够明确,准入门槛太低,造成船舶修造行业良莠不齐,竞争无序,缺乏行之有效、相互配合的监管措施和行政手段,致使日常管理针对性不强,管理不到位。
2、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船舶修造业大多数是由所属地挂靠管理,而县级以下政府无专门主管机构,综合监督和专项监管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监管职责不清,责权不一致。加之,缺乏统一的船舶修造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恶性竞争有愈演愈烈,也是造成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责任落实和管理上的原因。
(1)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政府部门往往是只看到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规模壮大,总量提高,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和监督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责任主体不明确,职责不落实,尤其是租用场地生产的企业通过层层发包或挂靠,安全生产存在短期行为,一些外包工程队对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在配备上互相推诿,导致管理环节脱节。
(2)资金投入不到位。一些企业以及外包工程队由于资金匮乏,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致使安全生产资金不落实,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安全生产资金专户,更没有按照规定提取足额的安全生产保证金,企业用于安全生产的技改投入、隐患排查与整改、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急救援等只是流于形式,导致抗风险和抗御事故发生能力差,为事故高发埋下了祸根。
(3)电器设备防护不到位。焊机及配电箱直接裸露在场地上,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的日晒雨淋,焊机的防护罩、桩头、龙头线老化、破损,漏电、短路时有发生,还有部分设备“带病”运行,不少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等没有实行严格的检测、保养,安全阀、压力表、消防栓设备配备不齐全、不配套,设备安全性能和能力均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抵御事故发生。
(4)安全距离控制不到位。根据有关规定,在没有遮栏或其他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与带电设备应保持必需的安全距离。电压在10KV及以下,应保持0.35m安全距离;电压在20—35KV,应保持0.60 m安全距离;电压在44KV, 应保持0.90m安全距离;电压
在60—110KV,应保持1.50 m安全距离;电压在154KV, 应保持2.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220KV, 应保持3.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330KV, 应保持4.00 m安全距离,电压在500KV, 应保持5.00 m安全距离。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作业现场既没有明显的标识,也没有严格执行规定,触电事故居发生事故之首。
(5)环境保护不到位。船体拼装后,船体除锈打磨、职工不带口罩和防毒面具,到处可见。后续动火都是闷舱作业,由于各段空间狭小,通风不够,作业环境差,救护措施不落实,进舱作业没有严格执行的制度和动火制度,特别是油漆工和焊工作业,极易发生重大恶性事故。
(6)培训教育不到位。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外来承包队伍中的电焊工、冷作工、吊车工、铲车工、电工等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不了解操作规程,给企业埋下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三、对策措施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和重视。针对船舶修造业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对造船行业政策调整的契机,研究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地方产业政策。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适当提高门槛,依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规范市场准入,实行优胜劣汰,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的支撑,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避免不良竞争,使造船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二要加大行业领导力度。一是政府要强化领导,目前,船舶修造业地(市)级以上由同防科工委主管,而县级以下政府没有专门的船舶管理部门,大部分在经发委内设或带管,并且没有专门行政主管机构。特别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后,不少企业由内河向沿江迁移,企业管理权仍由原乡镇管理,出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空白地”。对此。县级以下政府应设立专门主管部门。二是实行行业管理,通过政府牵头组建行业管理协会实施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三是实行注册安全主任代理制度,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台帐,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三要加大资质审查力度。目前我国船舶修造企业的准入门槛还很低,很多船舶修造项目采用挂靠或使用外包队伍,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对使用的外包企业及外包工程队的法定代表人、安全员和特种作业持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安
全管理台帐以及过去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安全资格和资质审查,抓好源头管理和监控。
四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各造船企业要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及使用。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精神由地方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制度,单独列帐,企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障安全生产重大设施、设备、人员培训、隐患整改的资金。一是要建立全市船舶修造业安全生产档案库,把船舶修造业的“四证一照”、业主基本情况干渠设施配备、注册安全主任等情况作为存档内容,促使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针对船舶修造业曾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爆燃等安全隐患,要从发展的眼光,投入一定的资金,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加强对安全生产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三是要加大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投入。对日常检查、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全面检查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督促企业及时纠正安全问题,使“零违章”的关口前移,把“事后惩戒”转变为“事前疏导”,将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预防,把“要我安全”真正变成“我要安全”四要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以先进的科技手段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要加大监管监察力度。作为高危行业,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政府层面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该罚的要罚,该关的要关,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提升企业的安全本质度;企业层面要切实
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确保生产安全的重要一环。企业应制定出具体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制度建立好检查台帐,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网络,把安全生产各项目标落实到车间、班组。船舶修造发包工程都必须有施工作业安全方案,同时要建立安全监管信息联席制度,采取部门检查、企业自查、事故调查分析,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共研究确定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船舶修造业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其他高危行业一样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能就事故抓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监督力度,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潮流。平遥古城自 1997 年 12 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由此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际名片”,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正是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使平遥古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带来了县域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面对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新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对平遥古城保护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不断探索符合平遥实际的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路子,竭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得更好,并传之于后世。
平遥古城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平遥古城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和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保护与管理远远超过了遗产本身,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头绪繁多,欠账较大。尽管平遥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的巨大压力。主要是中小街巷的硬化改造,古城内大街小巷达 200 多条,完成改造的仅 80 余条,受资金制约,尚有 110 余条未进行改造,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四周多为居民建筑所包围,而且多数在古城保护控制范围之内,特别是南城墙外居民和单位达到 1200 余户,建筑面积近110 万平方米,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加上内马道的贯通和环城路、护城河的整治等古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二是人口分流搬迁的巨大压力。古城 2.2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搬迁,但古城内尚有棉织厂、柴油机厂、二针、平遥监狱等单位由于资金困难和方方面面的原因一直迈不出实质性步伐,与古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同时也给古城管理与环境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古城消防安全的巨大压力。古城内多数中小街巷电杆林立,供水管网不配套,居民用电线、路老化,城内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隐患比较突出。城内尚无一处专职消防站,街道布设消火栓仅 27 处,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需求,加上城外消防队离城较远,消防装备比较落后,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古城内民居和文物古迹多为数百年以上建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和自然倒塌的危险。城外多数市县级文保单位防火、防盗设施不配套,文物安全保护存在较大隐患,平遥南城墙突然坍塌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力口强古城消防安全建设已成为古城保护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平遥古城长远保护的对策思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平遥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对人类、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严格遵循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责无旁贷地把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1、要理顺体制,建立一种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组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文物、城建、房管、交警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世界遗产的发掘、监测、协调、科研、教育、宣传与传承等工作。建立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古城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解决。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遗产保护顾问团,定期对遗产保护进行论证、研讨和监督咨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古城消防安全建设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根据古城保护形势的变化,积极争取省人大重新修改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对古城保护的管理体制、实施主体、部门职责及处罚措施等进行具体明确,确保世界遗产保护的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要加大投入,全方位加快古城保护进程。按照取之于世界遗产、用之于世界遗产的原则,设立古城保护专项基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国际援助、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筹集保护资金,加快推进古城全面保护。用 1 — 2 年时间全面完成古城内中小街巷硬化改造,三电线路全部地埋,上下水管网全部配套;对古城内民居建筑、文物古迹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分类挂牌,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根据政府投入与居民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维修计划,区别轻重缓急,分、分步骤地付诸实施;加大古城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完成内马道和护城河、环城路的整治,用 3 — 5 年时间逐步,对古城周围绝对保护区内建筑进行拆迁改造,并辟为绿地广场;加快城内企业搬迁和人口分流步伐、,加速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城内单位企业搬迁,使古城人口降低到两万人之内;要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开发利用与遗产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3、要综合施措,有效解决古城消防安全问题。认真汲取城墙坍塌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切实把古城消防安全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倾斜政府投入,组建成立古城消防中队,配备消防设施与专职队伍,全面负责古城消防工作;用两年时间对古城内中小街巷供水管网进行改造,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栓;按照政府统一组织,居民个人出资的办法,结合城市供电管网改造,对居民个人用电线路进行更新规范;对古城内外文物古迹按规定要求全部配备各种防火设施,配设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建立文物保护预警系统,提高遗产保护的科技含量,全方位构筑古城保护的安全屏障,确保平遥古城的绝对安全。
4、要注重发掘,竭力传承与弘扬古城文化。加强古城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是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托现。有文化研究机构,更深层次地对古城文化进行专门研究整理,创作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制作出版不同类型的文化书籍与宣传光盘,建设古城文化艺术活动基地,打造文化产业布展内容,统一规范导游队伍讲解词,用最直接的言语沟通把古城文化内涵传播给中外游客,聘请国内外文化名人策划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加快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剪纸、布鞋等地方特产的深度开发步伐,形成集加工、制作:、销售、展览二条龙服务体系;以古城为题材,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龙头,组织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摄影家、新闻记者、艺术家、文学家创建第二工作室,借他山之石全方位彰显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5、要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积极组织各类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各居民社区、行业协会,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群众和商业网点散发,各种宣传材料,以“保护古城、人人有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主题,开展“古城保护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掀起遗产保护宣传高潮。在各类新闻媒体常年开设遗产保护专题栏目,把遗产保护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集体参观减免门票款、提供免费讲解、深入学校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在青少年中宣传普及遗产保护的理念和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市民综合素质和遗产保护意识、文明市民意识。
6、要强化管理,创设遗产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快遗产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实行持证上岗和资质认证制度,三年内使专业技术人员占到职工队伍总数的一半以上;要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沿街摊点等方面加大古城秩序管理力度,规范广大市民行为,实行经营项目准入制度,有计划地对古城内经营项目进行重新调整与定位,严防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倾向,致力创造古城文明、健康、和谐、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平遥古城这一人类瑰宝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第五篇: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新形势要求,及时研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本人在基层工作多年,对村级经济如何发展进行了走访、座谈。在此基础上,认真剖析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并就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一直以来是农村基层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选拔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型”村干部,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村级收入出现严重滑坡。自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承包金以来,村集体经营收入越来越少,收入的渠道越来越狭窄,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企业年底赞助款和重大项目的补助,纯农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更窄。(二)资不抵债村数逐年攀升。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结累已经化为“乌有”,有些村已经债台高筑,有些村虽然帐面上还有村级集体资产,但实际上也已经是资不抵债,成了“空壳村”。据初步统计,全镇41个村中资不抵债的村已达到6个,个别村集体负债高达100万元以上。(三)入不敷出村数逐年增加。从全镇来看,收不抵支村占到行政村总数的35%左右。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而支出逐年递增,近年来,村级必需的管理费用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招待费问题增长较快。上述情况已经对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些地方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致使村干部经济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据初步分析,全镇有10个村欠村干部 1的报酬,有的已多年没有拿到报酬,由于报酬没有落实,对工作缺乏了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也有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级集体经济这样滑坡下去,工作会越来越难,因而失去了信心和决心,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也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些村主观上也想改变村容村貌,但由于缺乏财力,无能为力。有些村没有村级经济,也就失去了为农服务的功能,农田水利建设也就无法开展,致使农业产业发展缓慢,实现“双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宏观上:国家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实行农业税减免、取消农业土地承包金,对农业发展是一种促动,同时也给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常运作带来了难题。作为一个纯农业的村取消土地承包金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没有了来源。
客观上:一方面,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用地指标的控制,引进资金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受到限制。现有的土地资源因交通、灌溉等条件,很难吸引农业经营人才投资特色农业,使双增目标难以实现。
主观上:有些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弱,缺乏创新,习惯于用老眼光来看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的对政策规定应该收取的费用,因“怕麻烦、得罪人”,不愿收、不敢收,致使农户拖欠款没有及时的收取,不少村还长期为村民垫付了本应由村民负担的合作医疗费、水电费等,使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背负沉重包袱。
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村级集体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结合本镇实际,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形势,把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要围绕村经济组织的功能做文章。一要改变公益事业由村级集体经济包揽的状况。动员村民和社会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筹劳,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二要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取消国家规定的应收费用,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二)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
1、多渠道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1)盘活各种存量资产,通过资产的优化重组,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2)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造厂房、仓储房、专业市场等,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稳定收入。(3)对征用村集体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不得擅自分到户。(4)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配套的合作服务,为村民提供环境、道路交通、统防统治等方面的服务,按照微利、有偿的原则,合理收取
服务费。
2、积极推进村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取消农业各项收费的情况下,特别是上级政府应该在财政上向村级经济组织倾斜,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解决村主要领导的后顾之忧,也解决村集体经济不足的问题,维护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要扶持具有“造血功能”的开发性项目。通过资金的投入,扶持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有助于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从中取得稳定收益。
(三)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1、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年初要制订村级可用收入和支出的预算计划,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年终进行决算通报。加强内部支出 管理,严格开支审批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
2、对村内兴办重大公益事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等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和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事前要明确项目和筹资方式,事中要落实责任和加强监督,事后要公开帐目,取信于民。
3、健全村务公开和定期审计制度。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开,并且要畅通反馈渠道,进一步提高透明。同时,要普遍实行审计、届前审计和离任审计,切实加强监督力度。
(四)建好班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保证
建设一个好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支书,处于首要和关键地位。因此,稳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班子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采取多渠道、多途径,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继续化大力气选拔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同时要切实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干部报酬,消除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切实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制度,保护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2011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