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巷移风机电源安全技术措施(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5 00:3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胶带巷移风机电源安全技术措施(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胶带巷移风机电源安全技术措施(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胶带巷移风机电源安全技术措施(xiexiebang推荐)

胶带巷移动风机电源的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胶带巷移动风机电源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时间

2013年___月____ ——____日

二、工作地点

中央变电所、胶带巷

三、施工成员

总负责人: ______ 组 长: ______ 安 全 员:___________________ 瓦 斯 员:___________________ 成 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提前制定、会审,工作前由现场负责人向参与成员贯彻学习,所有作业人员要明白作业任务和安全措施。

2、工作现场通讯设备保持完好畅通,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在施工前需将胶带巷风机专用移动变电站及风机配电开关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4、负责人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安全用具并进行安全检查。

5、工作期间,将对胶带巷供电产生间断性影响,调度室需做好生产上的安排。

6、工作期间,有可能发生主备用局扇停风,瓦斯监控中断等异常情况,需监控、通风、调度等相关部门提前上报异常计划。

7、工作现场,由调度室安排安全员、瓦斯员各一名,负责现场的安全和瓦斯检查工作。

五、工作流程

拆除中变胶带巷风机的II 回电源电缆,移接至胶带巷风机II回专用电源开关负荷侧,接通电源试运行不小于10分钟,运行正常后向胶带巷供风。停运胶带巷主供风机,拆除中变胶带巷风机I回电源电缆,移接至现胶带巷风机I回专用电源开关负荷侧,调试运行正常后,本次施工结束。

拆除过程中,一趟电源供电运行,有可能停风,如遇停风,立即报告调度室执行停风撤人制度,如遇瓦斯积聚,启动排瓦斯措施。

六、安全技术措施

1、________先将胶带巷局扇风机切换为主供运行。

2、工作负责人通知中变值班员________停掉胶带巷局扇风机备用电源的供电开关(中变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馈电开关),检查面板显示在分闸位置,把中变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馈电开关的隔离开关手柄打至停止位置,并机械闭锁、两防锁锁死,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3、由现场瓦斯员检查中央变电所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瓦斯浓度,小于0.5%时告知工作负责人可以开始工作。

4、打开中央变电所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馈电开关接线装置防爆盖,采用符合电压等级的验电笔进行验电,确定无电后,采用1号接地装置进行放电(先挂接地端、后挂导体端)。

5、拆除中变内胶带巷风机的II回电源供电出线电缆。

6、恢复中央变电所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馈电开关的接线装置防爆盖,检查其达到防爆要求。

7、由现场瓦斯员检查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馈电开关20米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小于0.5%时告知工作负责人可以开始工作。

8、打开胶带巷局扇风II回馈电开关接线装置防爆盖,采用符合电压等级的验电笔进行验电,确定无电后,采用2号接地装置进行放电(先挂接地端、后挂导体端)。

9、把中变原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供电电缆接至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馈电开关负荷侧。

10、经工作负责人检查移接无误后,恢复胶带巷局扇风机II回馈电开关的接线装置防爆盖。

11、工作负责人全面检查后恢复胶带巷风机II回供电。再正常运行10分钟无异常的情况下,停运原胶带巷主供风机。

13、工作负责人通知中变值班员________停掉胶带巷局扇风机备用电源的供电开关(中变胶带巷局扇风机I回馈电开关),检查面板显示在分闸位置,把中变胶带巷局扇风机I回馈电开关的隔离开关手柄打至停止位置,并机械闭锁、两防锁锁死,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14、由现场瓦斯员检查中央变电所工作场所范围内的瓦斯浓度,小于0.5%时告知工作负责人可以开始工作。

15、打开中央变电所胶带巷局扇风I回馈电开关接线装置防爆盖,采用符合电压等级的验电笔进行验电,确定无电后,采用1号接地装置进行放电(先挂接地端、后挂导体端)。

16、拆除中变内胶带巷风机的I 回电源供电出线电缆。

17、恢复中央变电所胶带巷局扇风机I回馈电开关的接线装置防爆盖,检查其达到防爆要求。

18、由现场瓦斯员检查胶带巷局扇风机I回馈电开关20米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小于0.5%时告知工作负责人可以开始工作。

19、打开胶带巷局扇风I回馈电开关接线装置防爆盖,采用符合电压等级的验电笔进行验电,确定无电后,采用2号接地装置进行放电(先挂接地端、后挂导体端)。

20、把中变原胶带巷局扇风机I回供电电缆接至胶带巷局扇风机I回馈电开关负荷侧。

21、经工作负责人检查移接无误后,恢复胶带巷局扇风机I回馈电开关的接线装置防爆盖。

22、工作负责人全面检查后恢复胶带巷风机I回供电。再正常运行2小时无异常的情况下,本次工作结束。

七、安全注意事项

1、所有参加工作的成员必须听从负责人的指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施工负责人要组织开好班前会及本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学习,明确工作任务、明确人员分工,讲明工作程序、强调安全事项及应急现场的处理措施,必须使每位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流程,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

3、施工现场必须有瓦斯员不间断检查检修场所瓦斯的浓度,不准超过0.5%,否则立即停止现场工作。

4、开工前要对安全用具、绝缘用具、施工工具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工具不得投入使用。

5、在拆除风机馈电负荷侧电缆时,电源侧带电部分需做好防触电措施,防止人身触电。(电源侧需加防护盖板)

6、在施工完毕后,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清理,做到文明施工。

7、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停电、验电、放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挂接地线,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严格按计划进行施工。

8、恢复送电前工作负责人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出现设备内遗留工具现象,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试验。

9、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要立即查找故障,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送电试验,做到查明故障并排除后方可再次试送电。

10、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及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准私自降低标准。

11、在电气设备安装期间,主要负责人严格现场联系停、送电,不得约时停、送电。

12、施工人员在工作结束后,要密切观察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在正常运行2个小时后方可离开。

12、工作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时,必须由现场第一负责向调度室请示并通知有关单位。

13、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供电安全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拆除、安装质量标准

1、拆除设备的要求

①按照电气设备的完好标准进行恢复拆除设备,严禁出现失爆现象。

②设备、电缆堆放整齐。

2、安装设备要求

①电动机、电缆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KΩ。

②低压电缆敷设时,应在高压电缆50mm以上,横平竖直,严禁脱钩、叉钩。

③安装电缆必须粘贴电缆标识牌,字迹填写必须清楚。④所有绝缘电阻测量值记录备案,上报机电科。

3、接地系统要求

①主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Ω,接地元件无锈蚀。

②所有接地电阻测量值记录备案,上报机电科。

4、绝缘用具要求

①必须使用合格的绝缘手套、绝缘靴。

②验电笔在使用前,必须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试验正常后,方可使用。

5、停送电要求

①必须由负责人统一指挥。

②必须有明显的断开点,该线路断开的电源开关把手,必须专人看管或加锁,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字样的警示牌。

③停电后必须验电,并挂好接地线。④作业时必须有专人监护。

⑤确认所有作业完毕后,摘除接地线和警示牌,由负责人检查无误后通知恢复送电。

第二篇:20103胶带巷绕道及20103回风巷顶板加强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铺底队2015-03-04 号

山西中煤华晋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

20103胶带巷绕道及20103回风巷顶板加强支

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 工 单位:

铺底队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编 制:

编 制 时间: 2015 年 3月15日

20103胶带巷绕道及20103回风巷顶板加强支护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根据矿方生产组织安排,现对20103胶带巷绕道及20103回风巷顶板加强支护,由铺底队负责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特编制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参数

1、顶板加强支护具体位置为:

①、20103胶带巷停采线以里10米至停采线以外20米;

②、20103胶带巷绕道开口处至绕道弯曲以里6米;

③、20103回风巷停采线以里10米至停采线以外20米;

2、支护方式

①、20103胶带巷及绕道

顶板加强支护采用锚网索+W钢带进行支护,从里向外补打。顶板沿巷道方向竖向布置W钢带,每排布置3条W钢带(W钢带长4米),每条W钢带补打3套锚索,锚杆每排布置5根。

锚杆规格:Φ20×2500mm树脂锚杆,每根锚杆配套使用1块Q235钢板制作的托盘,托盘规格:长×宽×厚=300×300×16mm,每根锚杆使用一根Z2360和一根CK2335树脂锚固剂。

锚索规格:Φ17.8×8250mm,每根锚索使用两根Z2360和一根CK2335树脂锚固剂。

菱形网规格:1.85×4m,自底板上1.3m位置开始铺设。

②、20103回风巷

顶板加强支护采用锚网索+木垛+W钢带进行支护,其中巷中采用木垛井字形接顶+锚网索支护,间距1800mm,巷道两侧采用锚网索+W钢带支护。

锚杆规格:Φ20×2500mm树脂锚杆,每根锚杆配套使用1块Q235钢板制作的托盘,托盘规格:长×宽×厚=300×300×16mm,每根锚杆使用一根Z2360和一根CK2335树脂锚固剂。

锚索规格:Φ17.8×8250mm,每根锚索使用两根Z2360和一根CK2335树脂锚固剂。

菱形网规格:1.85×4m,自底板上1.3m位置开始铺设。

三、施工工艺

1、锚杆施工工艺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钻孔→安装树脂药卷和锚杆→搅拌树脂药卷至规定时间→停止搅拌并等待规定的时间→拧紧螺母达到锚杆设计预紧力。

从中部向外依次安装其他顶板锚杆。帮锚杆的施工步骤与顶锚杆基本相同。

2、锚索施工工艺

锚索施工工艺流程:①、钻孔→安装钢带→安装树脂锚固剂和钢绞线→搅拌树脂锚固剂→3min后撤去钻具,安上锚索托盘、索具→15min涨拉锚索;

②、钻孔→安装树脂锚固剂和钢绞线→搅拌树脂锚固剂→3min后撤去钻具,安上锚索托盘、索具→15min涨拉锚索→木垛井字形接顶。

3、钻孔

钻孔采用MQT-130型气动锚杆机打设,孔内岩渣必须清理干净。

四、煤质保障措施

1、责任区域内清洁卫生无垃圾,不能有塑料袋、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

2、施工所产生的矸石(煤)块必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干净整齐,活完场清。如不能及时清理的,将矸石(煤)块堆成堆,最后统一运走。

3、加强施工器具及支护材料的管理,保证施工器具、支护材料摆放支护。

4、不得将铁丝等铁制品乱扔,防止流入煤流系统。

五、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和措施的学习贯彻,并在班前会上认真传达后方可开工。

2、开工前检查各种劳动工具是否齐全,配备齐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3、施工前必须将风、水管路接到位,在使用风动工具时,先检查连接处是否牢固可靠。使用铁丝代替U型卡,防止压风伤人。

4、所有施工人员每次进入现场一定要认真交接班并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无隐患和安全退路畅通后方可作业。

5、每次进入工作区域施工前,首先用长把工具对施工现场周围的顶

板和煤帮进行敲帮问顶,认真检查作业区域内的顶板及煤帮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认安全后必须安排专门人员站在安全的地方观察监护好作业安全。

6、蹬高作业时,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佩带保险带。

7、对原材料加强验收和保管,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8、严格按照措施规定施工,验收员必须把好关,严格按照规定对当班工程质量验收,不得出现弄虚作假现象。

9、每班安装的锚杆、锚索要在交接班时,由验收员进行验收,凡是抗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当班补打,重新安装。

10、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严禁任何职工违章作业及冒险作业。

11、当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当班必须处理完,如有特殊情况未能处理完的,必须由当班班长交清情况,由下班班长负责组织将隐患处理完。

12、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审批意见及《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篇: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

6号煤层回风上山过空巷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6号煤层回风上山在掘进至距开口处267m-312m区段时,会揭露6号煤层旧巷道,并与该巷道平面交叉,给施工作业会带来一定困难。根据实际情况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对该区段内交叉处前后5m采用锚索支护进行补强,交叉处的空巷砌筑墙密闭。为使巷道顺利通过空巷,确保施工安全,特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工作面过空巷支护技术方案

㈠ 在原规程规定支护形式的基础上,交叉处空巷前后5m采用锚索支护补强(即262m-317m区段内)。锚索间排距:1200×1600mm,每排3根,呈矩形布置,补强7排,共21根锚索。锚索采用φ15.24mm,L=6200~8200mm,视顶板情况可适当调整锚索长度。每根锚索配套使用一支超快CK2335和两支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CK2335朝眼底),锚索支护参数必须符合6号煤层回风上山施工作业规程要求。

㈡ 根据钻孔资料距离空巷位置0.3~0.6m时,采用掘进机截割头沿煤层正面与空巷贯通,严禁截割6号煤层底板坚硬岩层,避免产生火花。

㈢ 先截割煤层小断面(1×0.5m)与空巷贯通,然后进行瓦斯排放,待瓦斯浓度降到0.5%以下时,再进行全断面贯通。

㈣ 进行瓦斯排放时,跟班领导现场统一指挥,由安检员、瓦斯员、队长、班组长共同进行;操作程序按通风部下发《“一通三防”管理制度》中《排放瓦斯管理制度》执行。

㈤ 空巷处理:

1、临时密闭采用戴帽点柱全断面支护,采用喷浆封闭,距巷道口3.5m。

2、交叉处的空巷口采用料石砌墙密闭,外墙体厚度1000mm,里墙厚度1000mm,中间间隔1500mm,里外墙之间用黄土填满捣实,墙面要平整,墙面要用砂浆抹平,严密不漏风。(附图)

3、密闭墙两帮及顶、底板掏槽(喷浆巷道要破巷后掏槽)掏槽深度为500mm,掏槽眼见硬帮硬底与煤岩接实。(附图)

三、安全技术措施

㈠ 贯通前成立贯通指挥部,总指挥由常务副总担任,总工及其它各副总为副总指挥,成员由生产技术部、通风部、安监部、机电部各部长及调度主任担任。

㈡ 贯通前带班班长、安检员、瓦斯检查员必须先进入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先检测工作面及各钻孔内瓦斯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认瓦斯等有害气体符合要求方可作业。

㈢ 贯通时,指挥部成员要亲临现场,对巷道贯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在现场指挥并解决,确保贯通安全。

㈣ 严格通风瓦斯管理,工作面必须保证正常通风,当班施工负责人、技术、安全负责人必须安排专人检查风筒距工作面距离,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不得大于5m。

㈤ 综掘机内外喷雾:综掘机必须有内外喷雾,喷雾装置必须使用引射器,喷雾能覆盖滚筒,掘进时必须先打开内外喷雾,运转一段时间,湿润截割岩体后方准钻进,严禁干式截割。

㈥ 掘进机组过空巷时,必须缩小循环进度,将循环进度缩短到0.3米,按照循环进度切 割到设计断面后,必须立即停机,对空顶部分按照设计进行补支锚杆、锚索。

㈦ 瓦斯传感器至工作面迎头不大于3m,距顶300mm、帮200mm的回风侧,每次截割前,瓦斯员进行一次瓦斯检测,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方准作业。

㈧ 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瓦斯检查员必须现场交接,交接班不到位,交接瓦斯检查员不得脱岗。

㈨ 进行空巷处理作业时由安检员、瓦斯员现场盯守,发现异常停工撤人。

㈩ 入井人员必须配带矿灯、安全帽和压风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压风自救器型号ZYX45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施工人员经培训,熟练操作使用自救器方可下井作业。

(十一)支护前,班队长对工作面附近的顶板、煤帮、支护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若发现有活矸危岩、片帮等现象必须立即处理,处理隐患和敲帮问顶时必须至少有两人进行,一人监护,人员都必须站在顶板完好的地方,使用长柄工具站在斜上方有支护的安全地点进行,注意退路畅通。在隐患未处理完之前,班队长和安全员不得离开现场,其他人员不得在周围做其它工作。

(十二)当发现顶板有离层现象时,必须先支设戴帽点柱,后进行永久支护,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无支护的空巷内。

(十三)支护时,必须有安全员负责监视顶板变化情况,发现有危险,必须立即发出信号,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待顶板稳定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十四)、密闭前

5m内支护完好,无杂物、积水;并且要设栅栏、警标、说明牌板和检查箱。

(十五)、砌墙时要将料石垂直缝错开,横缝要水平,灰缝要均匀饱满。墙壁后应用黄土将壁后充填密实。料石尾部要垫平支稳。

(十六)砌好墙后要详细勾缝,灰缝不饱满,局部有蜂窝麻面等,应用砂浆勾缝或抹平。

(十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发生火灾、瓦斯爆炸或瓦斯突出等自然灾害时正确使用自救器。使用携带自救器前,观察压力表的指示值不得低于18MPa,使用时随时查看压力值,以掌握用氧情况及撤离的时间。

(十八)不得无故开启、磕碰及坐压自救器,在未达到安全地点时不要摘下自救器。逃生过程中,严禁拿出口具说话,只能用手势进行联络。

(十九)、遇煤尘、瓦斯爆炸避灾路线:

1、工作面→6号煤层运输大巷→行人斜井→地面

2、工作面→6号煤层运输大巷→6号煤层轨道上山→6号煤层轨道大巷→6号煤层甩车场→副斜井→地面

(二十)、遇顶板事故、水灾避灾路线

1、工作面→6号煤层运输大巷→行人斜井→地面

2、工作面→6号煤层运输大巷→6号煤层轨道上山→6号煤层轨道大巷→6号煤层甩车场→副斜井→地面

3、工作面→6号煤层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其它未提事项执行《煤矿安全规程》、《6号煤层回风上山掘进作业规程》及相关措施规定。

第四篇:回风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总回风巷维修

人:

施工负责人:

机电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师:

长:

镇雄县振兴煤矿

2013年2月2日

矿领导

会审意见

参加会审人员签字:

机电副矿长:

机电科:

安全副矿长:

通风科:

生产矿长:

机电科:

工程师:

技术科:

长:

安监科:

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表

贯彻人:

时间:2013年

姓名

岗位

姓名

岗位

备注

总回风巷维修说明

由于我矿总回风巷受原采空区及停产时间过长失修;巷道底鼓变形严重,支护失效。为保证回风巷能正常的运料、通风、畅通安全,需该段巷道(共计100米)进行维修扩大断面、更换工字钢支护。现编制该巷道的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维修范围、工程质量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范围:

从机电硐室往南100米。

二、工程质量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维修巷道前,由当班带班副矿长、安全员、瓦斯检查员人员以及其它矿有关人员,对所维修的巷道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2.对原有变形工字钢彻底更换,工字钢选用25#;

3.该巷道原有断面(中净高×中净宽=2.0m×2.5m=5.0㎡),煤壁片帮、底板底鼓严重、巷道断面窄小,为保证能正常的运料、通风、行人畅通安全,按净高1.8m、上净宽1.9m、下净宽2.6m的巷道断面要求进行拉底、扩帮、挑顶调直;避免突然出现凹凸现象。断面规格详见附后《支护断面图》。

支护断面图:

4.全巷道使用工字钢棚支护棚距800mm,水沟统一挖设在巷道的右帮(净断面:300×300);

5.每架工字钢棚严格按三帮四顶打设撑杆,并对相邻的两架工字钢使用8#铁丝捆紧;

6.工字钢棚顶帮使用网片在用矸石、木背板刹紧背实,严禁空帮露顶,腿窝深度不得少于200并落在实底上;

7.排水沟统一挖设在巷道的左边,浇灌后的净断面为(300mm×300mm)。

8.巷道维修过程中,当班文明生产当班清理完毕。

9.开工前矿材料部门必须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施工队组将施工所需的工器具准备到位。

10.开工前施工队组必须学习该安全技术措施,并签字盖章。

巷修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过程中,安监科派跟班安全员、瓦斯检查员现场跟班,经常检查工作地点及附近20米地点瓦斯浓度情况,严禁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限作业。

一、处理巷道脱层顶板和活矸的措施

1、在处理巷道脱层顶板和活矸过程中,必须两人进行,一人随时观察顶帮及两帮情况,一人处理,防止掉矸石伤人,若出现不安全隐患时,立即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2、处理顶板脱层和活矸时,禁止在施工的下方行走,确保施工地点的安全。

3、处理顶板脱层和活矸时,因巷道高够不着施工时,必须提前焊梯子,但梯子必须架设牢固,保证施工安全。

4、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敲帮问顶,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对原失效的木支护先将工字钢棚架好后再拆除;

二、卧底措施

1、卧底顺序:由外往里逐米进行,不得分段进行。

2、在卧底过程中,随时观察顶帮及支架情况,防止活矸掉落,若出现不安全隐患时,立即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3、进入巷道卧底前,必须先对整段巷道检查一遍,处理好危棚,找掉帮顶活煤(矸)后,方可进行卧底工作;

4、卧底时,严格按要求进行;

5、卧底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采取可行措施,对巷道内的各种设备、设施和管线进行保护;

6、卧底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敲帮问顶,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开帮、刷顶措施

1、开帮刷顶后的巷道断面标准:巷道轨道面以上净高保持2.0米,巷道上净宽保持2.0米,下净宽保持3.0米。

2、开帮刷顶前,必须先设好临时支护,无安全隐患后,人员才能进行开帮刷顶工作;

3、开帮刷顶时,必须设人观山,看好帮顶情况,若有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待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4、开帮刷顶时,施工点下严禁有人,有人需从施工点下通过时,必须与施工人员取得联系,经施工人员同意后,方可通行。

5、刷帮顶时,必须先从顶往帮进行,防止顶部掉碴伤人,并必须由外往里逐架进行;

6、刷帮顶时,必须进行敲帮问顶;

7、刷帮顶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巷道内的各种设备、设施和管路进行保护。

8、在该地点施工人员,必须爱护电缆和电器设备。

(二)架设U形棚的措施:

1、架设U形棚时,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设计图纸(断面图)进行架设。

2、倾斜巷道迎山角为3°---5°,偏差不得超过±1°,且不得向下坡方向倾斜。

3、所架设的棚子,棚腿不得里出外进,梁子不得高低不平,必须使用好防滑垫板。

4、架棚时,必须先量好棚距及高宽尺寸栽好腿子后再上梁,腿窝必须见实底。

5、架棚上梁时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好,且必须站在工作台上操作,工作台必须牢靠。

6、架棚过程中必须设专人观山,负责安全工作。

7、架棚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敲邦问顶及找掉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8、架设的棚子,棚腿不得里出外进,梁子不得高低不平,严禁出现滴水棚子。

10、架好的棚子邦顶必须刹严背实,不得出现空邦空顶。

11、架设棚子时,必须上尺上线,不合格的必须整改合格。

第五篇:**煤业单风机运行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主扇单风机运转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核:

人:

位:

期:

签字栏

序号

部门及职务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通风助理

安指中心主任

安全副总

机电副总

采煤副总

掘进副总

防治水副总

调度室

通风科

安全培训科

机电供应科

生产技术科

会审纪要

会审时间

记录人

会审意见:

会审人员签字:

主扇单风机运转期间安全技术措施

我矿主风机于2011年5月出厂,至今已运行时间8年多,山西渝煤科技安运风机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来我矿对主扇风机处进行了实际观察,发现风机内部消音装置腐蚀严重,叶轮保护圈铆钉脱落严重,钢制叶片锈蚀磨损严重。为了保证主通风机能够长期可靠运行,需对现有主通风机进行维修,尽早消除安全隐患。为确保检修期间主扇单风机的稳定运行,防止无计划停风造成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涌出或积聚引发事故,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指挥部,指挥部设在调度指挥中心,电话:8000、8001,下设五个工作组。

挥:郭志红

副总指挥:施建达

联络协调人员:

邓补明

张玉刚

郝慧学

王辉

郝向阳

成员:冯广

平伟

秦安乐

王超

崔炜

韩跃庆以及调度室值班人员

1、通风组

长:王辉

副组长:韩跃庆

成员:王佶

王艳飞

耿殿雄及当班各区域瓦斯检查工及通风设施维护工

2、机电组

长:郝慧学

副组长:秦安乐

成员:王伟

王飞

王彦峰、电钳工及35KV变电站值班人员、主扇值班人员

3、安全组

长:邓补明

副组长:平伟

成员:崔炜

李翔宇及各区域安全员

4、通讯组

长:张玉刚

副组长:冯广

成员:王超

张欢欢

郎利君

许正印及监控维护组成员

(二)职责

1、总指挥: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各组工作,在主扇单风机运行期间发生主扇停电停风、运行主扇故障等时指挥各组开展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

3、联络协调人员:负责联络及上传下达指令

4、成员:收集、记录各种信息。

5、通风组: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井下气体监测、通风设施完好,保障井下通风正常。

6、机电组: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停、送电、主扇供电保障、主扇维护、风机参数的记录。

7、通讯组: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井下监测监控及通讯工作。

8、安全组: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安全督查工作。

二、主扇单风机运行时间

1#主扇检修时间2019年*月*日8:00—*月*日18:00,检修期间2#主扇单机运行;2#主扇检修时间2019年*月*日8:00—*月*日18:00,检修期间1#主扇单机运行。

三、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及后果

等级

标准及措施

主扇发生停风,井下长时间无风,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导致缺氧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燃烧或爆炸

重大

1.主扇停止运转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工作人员先撤到进风巷道中,由值班矿领导组织全矿井工作人员全部撤出。

2.主扇发生故障停止运行时,要在10分钟内启动。

3.井下超过10分钟无风时,井下作业人员应立即升井。

4.主扇值班人员发现无法在10分钟内启动主扇时,应及时打开防爆门和安全通道门,形成井下的自然通风。

在主扇单风机期间发生通风设施损坏,使通风系统紊乱,造成井下有害气体超限,瓦斯积聚导致瓦斯燃烧或爆炸

重大

1.通风设施应质量合格、可靠。

2.通风设施严格按照《一通三防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砌筑、安装。

3.在主扇单风机运行前应全面检查一遍井下主要的通风设施,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可靠。

四、安全技术措施

(一)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1、主扇风机在单风机运行期间安排专人值守,单风机运行期间不得随意离开现场或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在主扇单风机运行之前,机电科组织机电机运队对供电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主扇供电稳定可靠。

3、在主扇单风机运行之前,对主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主扇控制功能灵敏有效、保护功能可靠、机械部件紧固有效、供电系统稳定可靠等,保证主扇完好。

4、在主扇单风机运行期间,监控员要随时观察主扇的运转参数变化情况,发现的问题立即汇报调度室,及时处理。

5、在主扇单风机运行期间,调度室值班员必须密切注意主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公司有关领导组织积极抢修。

6、“运行主扇”必须要连续运转24小时,一切均正常后,方可对“备用主扇”进行维修。

7、在用主扇运转期间,若发现下列现象时,应立即汇报调度室及公司领导,并组织人员处理;

(1)运转时有异声、异常振动和异味。

(2)电机的温度及轴承、控制设备温度偏高或超过规定值。

(3)电机的电压、电流、输入功率不符合要求。

(4)主扇的风量、风压、效率等参数不在合理的工况范围。

(二)主扇单风机运行安全技术措施

1、在主扇单风机运行之前,通风科对井下主要通风设施进行全面排查,瓦斯检查工对全矿井瓦斯气体情况进行排查,调度室监控维修工监测井下所有传感器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2、在主扇单风机运行期间,瓦斯检查工、安全员必须坚守岗位,加强检查,不得脱岗,注意观察井下的风流、风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调度室取得联系。

3、掘进工作面瓦斯检查工要时刻关注工作面、回风流及高冒点的各种气体浓度,一旦出现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0.8%,要立即停止生产,切断电源,将人员撤到全风压进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

5、机电科变电所值班人员时刻关注机电硐室传感器、随身便携仪显示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调度室,并根据调度室命令进行行动;井下流动电钳工、抽水工根据随身携带便携仪显示,一旦发现瓦斯浓度超过0.8%、及时撤离到全风压进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

6、其他队组人员一旦发现瓦斯浓度超过0.8%,及时撤离到全风压进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

7、井下各队组人员严禁破坏通风设施,严禁同时打开隔绝风流的风门,避免造成通风系统紊乱。

8、各作业地点及各队组安排各班人员必须有专人负责接听调度电话,井下安排专人进行待命,一旦停风,要立即组织人员沿辅助运输路线进行避灾,撤到地面。

(三)单风机运行期间突然停止运转时,应急处理措施

1、如果10分钟内无法恢复主扇正常通风,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①由调度室通知通风科负责打开风井防爆门和安全出口小门,利用自然风压通风;

②调度室立即通知井下所有工作人员撤到副井底等候硐室待命;

③抽水工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停掉水泵,将电源开关打到“零”位,迅速撤到指定地点;

④井下电工严格按照调度指令,进行低压停电操作,并做好记录和汇报。当接到撤人通知后,停掉高压电源后,撤到指定地点。

2、当主要通风机停风10分钟以上,仍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矿井通风时,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①由组长或副组长下命令,调度室具体指挥,各部门值班人员协助,将井下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有组织按秩序撤到指定地点,当班班组长,向调度室和各部门值班人员汇报人员升井人数,调度室负责汇总人员撤出情况,及时报告值班领导和总指挥。

②撤离路线:井下各地点作业人员听到升井命令时,分别从待命地点,按照避灾路线撤至地面。

③瓦斯检查员检查所在地点瓦斯情况后,最后与安全员一同离开待命地点按避灾路线撤至地面。

④待人员全部升井后,由安全科负责在井口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任何人员入井。

5、调度室值班人员在主扇停电停风期间利用监测系统随时监测井下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

五、恢复供风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

(一)主扇恢复供风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

若井下停风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瓦斯积聚现象,当井下出现瓦斯积聚时,要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停风区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最高允许值时,执行以下瓦斯排放专项措施:

1、主扇启动时,采用风流短路的方法排放瓦斯,排放瓦斯时要严格控制风硐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否则必须加大风流短路的措施,在主扇出风口瓦斯浓度不超过1.2%时,逐渐将防爆门和安全出口小门关闭;由于我矿主扇为变频风机,控制风量时,可以利用调节主要通风机频率进行风量大小的控制。

2、在恢复矿井通风系统后,当主扇出风口处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8%时,通防科瓦斯检查人员方可入井检查通风瓦斯情况,矿井总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0.6%时,其他人员方可入井。

3、井下中央变电所及井下所有配电点,恢复送电前,应由瓦斯检查工全面检查,只有瓦斯浓度在0.4%以下时,方可由外向里逐级送电。

4、井下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的地点附近20m的巷道内,都必须检查瓦斯,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方可开启。

5、排放瓦斯时必须由专职瓦检员负责现场瓦斯检查工作。

6、排放瓦斯时安全科派专人负责现场监督排放瓦斯措施的执行情况。

7、人员进入井下后,先由瓦斯检查员检查全风压风流中的瓦斯情况,在全风压风流及二氧化碳情况正常,且无局部积聚情况下方可进行工作面瓦斯排放工作。

8、在排放瓦斯前,在受到瓦斯排放影响的巷道口10

m处设置警戒,防止人员进入瓦斯排放区域中。

9、排放瓦斯时按由近到远顺序进行瓦斯排放,一个工作面瓦斯排放没有结束,严禁下一个工作面开始瓦斯排放工作。

10、矿井瓦斯排放顺序为:矿井大巷→15#煤探水措施巷掘进面→153101切眼掘进面→15#煤回风大巷掘进面→15#煤回风大巷1掘进面。

11、瓦斯检查员在巷道口检查瓦斯情况,在瓦斯降到0.8%,二氧化碳降到1.2%以下,稳定30min后,再进行下一个工作面排放,直至排放完成。

(二)局部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

1、排放工作面积聚的瓦斯之前,首先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浓度不超过0.4%时,方可开启局部通风机。

2、排放前,必须确保排放瓦斯所流经线路内的机电设备全部断电。

3、在排放前必须设好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排放区域。

4、在排放过程中,通过控制进入工作面的风量来排放瓦斯,并派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局扇前、回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当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0.8%、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2%时,确保安全排放。

5、严禁高瓦斯浓度排放及“一风吹”排放。

6、排放严格执行瓦斯排放的分级管理原则,当工作面瓦斯浓度在1.6%以下,由通防科安排瓦斯检查员就地排放;当工作面瓦斯浓度在2.4%以下,由通风助理提出解决措施,指定通风干部或班组长按照要求进行排放,安全部门现场监督执行;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2.4%时,由矿通防科编制专项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后,由矿山救护队按措施进行排放。

7、排放方法:由进风方向先外后里逐段排放,瓦斯员(携带甲烷检测仪、氧气检测仪)对排放巷道由外向里逐段检查,当到达瓦斯浓度超过0.8%地点时,停止前进拆断风筒,进行该地点的瓦斯排放,只有当排放段内瓦斯浓度下降为0.8%以下时,方可逐节延伸风筒,进行下一段排放瓦斯工作。

8、严禁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如果停风区中最高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4%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巷道完毕。

9、瓦斯排放完毕后,各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8%,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2%,且风流稳定30分钟后,瓦斯浓度没有变化时,方可恢复局部通风机的正常通风。

10、局部通风机恢复通风后,必须由队组机电维护人员对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证实完好后,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各掘进工作面的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

11、瓦斯排放完毕后,瓦斯检查员及时向调度室汇报瓦斯排放情况及各点有害气体的浓度。

五、各作业

地点无计划停风避灾路线1、15#煤探水措施巷掘进工作面→15#煤轨道大巷→副斜井→地面2、153101切眼掘进工作面→15#煤探煤措施巷→15#煤轨道联络巷→15#煤轨道大巷→副斜井→地面3、15#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15#煤第二联络巷→15#煤轨道大巷→副斜井→地面4、15#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15#煤第三联络巷→15#煤轨道大巷→副斜井→地面

六、恢复生产系统及有害气体检查

通防科负责检查系统通风设施及有害气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全部正常即可恢复矿井生产。

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吉祥煤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学习贯彻记录

贯彻时间

学习内容

下载胶带巷移风机电源安全技术措施(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胶带巷移风机电源安全技术措施(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风巷掘进旧巷安全技术措施

    回风巷掘进旧巷安全技术措施一采区3号煤回风巷掘进面在掘进时中,将与矿井旧巷贯通,由于旧巷长时间封闭、闲置,未采取通风措施,易积聚大量的瓦斯、水和有毒有害气体,氧气含量低,为......

    工作面牵移移变列车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牵移移变列车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 措施, 移变列车, 工作面 一、说明 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XXXX面需要进行移变列车的牵移工作,此次牵移是从工作面的最凹点向上牵移,此处......

    通合主斜井胶带技术措施

    主斜井更换胶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 工程概况 主斜井全长280米,为提高运输效率,决定更换主斜井胶带。更换长度330米。为确保更换期间安全,特编制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

    回风巷敷设电缆安全技术措施5篇

    三矿三号南斜井 编 制: 审 核: 总 工: 三矿三号南斜井 2013年12月11日 回风井(总回风巷)敷设电缆安全技术措施 回风井(总回风巷)敷设电缆安全技术措施 三矿三号南斜井有部分电缆敷......

    皮带巷风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皮带巷过回风大巷风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由于****巷已与回风大巷平交贯通,为确保通风运输安全,在此施工风桥。为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完成,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

    西区二级回风巷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西区二级回风巷施工安全措施 技 术 科 2009年8月16日 西区二级回风巷施工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况 1、该掘进为西二级主要回风巷。 2、该巷道从九平西大巷四号石门以东10米......

    主要通风机单电源运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阳沟煤业有限公司 主要通风机单电源运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〇一一年 四阳沟煤业有限公司 主要通风机单电源运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机构 1、成立领导组: 组长:吴春(总工)......

    胶带巷扩帮措施(精选5篇)

    14202工作面胶带巷扩帮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目的 现14202工作面胶带顺槽现采至350m处,由于前后溜上窜,导致前后溜头与转载机距离过小,前后溜头过煤困难。且转载机及端头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