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干部工作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研究
推动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亦与发展紧密相联。党的十七大将十六大提出的“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推进为“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体现了老干部工作发展的实质和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也是党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更需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创新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完善机制落实待遇上有新力度。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抓好老干部工作。一要深入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考核机制。各部门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各种方式把中央领导人和省市委对老干部工作的新精神宣传到家。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把中组部提出的 “党政领导要带头做尊老敬老的模范”的新要求落实到位。二要重点抓好财政支持机制。坚定不移按照“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微从优,并注意很好发挥他们作用”这三句话开展工作,协调财政、劳动保障、相关医疗机构,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并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确保离休干部离休费接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及时据实报销,医疗费统筹金标准与经济社会相适应,并逐年增加。三要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坚持“财政支持、党费援助、社会出资、个人赞助”的办法,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筹措资金的格局,多位一体,多解老干部之困,多办利老之事。由单一走访慰问向构筑救助体系发展。将过去七
一、春节前走访慰问变为节前走访与日常解困相结合,鼓励并宣传企事业单位与个人捐资助老。
(二)坚持学用结合,在维护大局上有新作为。“不谋全局难以谋一域”。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事关大局,牵动中心。老干部工作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实现更大的作为。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头脑,不断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轮训等制度,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自觉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审视自己,摆正位置,以开放的思维、宽广的视野做决策、定目标、制措施,始终做到与经济社会中心合拍,与和谐社会大局一致,与上级的要求、老干部的需求吻合。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离退休干部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建创新型国家、促进新农村建设、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落实上级关于扩大内需、稳定金融、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作出新贡献。坚持用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这把“金钥匙”,发挥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干休所“龙头”带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机关干部“一线服务法”,广泛开展建言献策、“科学发展促发展,共建和谐乐晚年” 等活动,教育引导老干部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成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方针政策落实的积极力量,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有新作为。
(三)坚持与时俱进,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有新突破。离休干部已经进入“双高期”。为此,老干部工作者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树立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境界,做到与党的十七大精神合拍,与科学发展观同步。要超前谋划,积极开展调研,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紧扣发展及时发挥老干部作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以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为契机,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中开展“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支部”创建活动。二是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宣传离退休干部中的老英雄、老模范,宣传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发挥作用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氛围。拟在《潍坊日报·昌乐新闻》创办老干部工作专版。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夕阳红似火 余热再生辉”等系列活动。利用网站“阳光”公开离退休干部相关政策,打造离退干部与社会接轨的“电子窗口”。
(四)积极抓好整改,在破解难题上有新思路。今后,离休干部人数逐年减少、退休干部人数逐年增多,老干部工作面将不断扩大,难度也将不断增大,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也将不断出现。老干部工作者更加需要克服“难”的干扰,增强“干”的意识,提高“为”的能力,适应 “变”的要求,使老干部工作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认真研究深入活动中查摆出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抓好整改落实。把影响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把事关老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把影响老干部队伍稳定的突出矛盾化解好。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工作方法,充分发扬“树立标杆,争创一流”的精神,力争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都能够熟练运用经济、政治、法律、保健和业务知识,开辟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让老干部过一个幸福、安宁、保持尊严的晚年。
(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拓展工作人员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形式,多渠道安排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继续开展“每周一学”和“每月一讲”,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下乡住村等形式,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锻炼。强化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大力宣传离退休干部的历史贡献和优良传统,宣传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工作成就,宣传离退休干部的先进典型。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推进调研成果转化,鼓励基层老干部部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适时开展督查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党的事业是一个宏大的事业,是一代一代人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党的事业像接力赛,要求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很好地完成三个动作:一是接好棒,二是跑好棒,三是交好棒。我们现在做的是跑棒的工作,以后还要做好交棒的工作,同时我们在位者一定不能忘记当初给我们交棒的老同志。我们要把老干部工作做好,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就是对党的接力赛事业理解不深;如果对老干部工作不重视,就是不尊重党的历史。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尊老敬贤,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做好老干部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做好老干部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新形势、新任务赋予老干部工作新的内容。在老干部工作中,要强化“五种意识”。
一、强化政策意识。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坚持高标准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切实解决老干部的后顾之忧,使老干部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特别要进一步完善“两费”保障机制,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和遗属,要多一份关爱,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每一位老同志的待遇都能得到落实,使每一位老干部都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安度晚年。
二、强化尊老意识。尊老爱老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广大老干部。要联系实际,就近就地组织老同志开展参观活动,使老同志进一步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及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发生的喜人变化,不断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二要不断强化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完善老干部党员管理。针对老干部党员居住分散、高龄多病、行动不便等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活动。突出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提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要继续坚持落实政治待遇的各项制度,从政治上更好地关心老干部。继续坚持定期向老干部传达文件,通报情况,重大活动请老同志参加,重要决策征求老同志意见,定期同老同志联系、谈心,组织参观学习和视察工农业生产等制度。发挥老干部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作用。
三、强化服务意识。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对待老干部服务工作,通过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干部心中。努力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把服务管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更有水平。要做好政策服务。认真研读有关老干部政策,熟知老干部政策,认真解答老干部的咨询,当好老干部政策的宣传员、讲解员,做他们了解社会的窗口。要搞好生活服务。关注老干部的身心健康,让老干部老有所安。养老和医疗制度改革,不仅要跟老干部讲清道理,而且要尽量让老干部得到优惠。坚持经常走访慰问制度,了解、关心老干部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特别是对参加工作早、退休早、工资低的老干部,身患重病、子女下岗、生活困难的老干部,要积极给予重点帮助、救济。要搞好文娱服务。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是老干部活动的重要阵地,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适合老干部特点,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强化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老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们希望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真诚愿望,积极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在自愿量力、就近就地的前提下,让老干部继续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积极引导老干部建言献策,参与决策,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对老干部人才进行合理分类,按专业分类组建团队或小组,开发好老干部的第二人才资源。充分利用老干部威信高、经验丰富和人际关系广泛的优势,动员和引导他们积极宣传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鼓励他们为实现闽西经济新跨越出谋献策,进一步发挥老干部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添砖加瓦。
五、强化为老意识。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务实创新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一是加强学习,在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功夫。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改革发展的新情况,联系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深入学习,学用结合。二是钻研业务,在强化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以适应新形势,使老干部工作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三是改进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执政为民落实
到服务大局、服务老干部的具体行动上,狠抓落实。确立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的工作指导思想,努力解决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责任到人,形成制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落实。四是积极创新,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上下功夫。只有创新,才能确保老干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从服务大局,服务老干部着手,把老干部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做文章,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环境,创造全社会支持、齐抓共管、促进社会和谐的老干部工作的局面。
第三篇: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和谐社会为环境、条件和保障;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党中央的指引下,率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克服简约化的陋习,按照规划蓝图,一笔笔描绘、一件件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将会欣喜地看到,一个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成的和谐社会呈现在自己的面前。
关键词: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提出了中国社会要求科学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中国发展所要构建的社会是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包 括以下四项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说到底就是坚持党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发展生产、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构建和谐社会
1、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一种协调的状况,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同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等之间的协调。广义的和谐社会就是科学发展观所涵盖的全部内容。狭义的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的社会。而狭义的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指狭义上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中共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对人类文明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有益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发展。(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这六个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特征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治国理想,又是治国实践;既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又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二、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和谐,是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前提下的和谐,是社会持续前进中不断 调适的和谐,是兼顾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关系的和谐,离开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无法构建和谐社会,即使构建了,也是低层次的短暂的不稳固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和谐社会为环境、条件和保障。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要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支柱。当前群众对行业垄断、城乡差别、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较为不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制,又要通过宏观调控,在二次分配中维护社会公平;既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衡和保障作用。
(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保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坚持依法治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坚持正面教育、顺气鼓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四)、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谐”一词的本意就是和睦、无冲突。但是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是通过发展来实现的,即发展是实现稳定和和谐的条件和手段。只有不断发展经济,使人们丰衣足食,生活才能和谐。贫困和不发展是稳定的最大破坏因素,同时也是和谐的最大的干扰因素。可见发展和稳定相互依存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改革则是达到这种状态的手段和途径。为此,我们要努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体地说,要从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落实构建的条件和机制。一要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培养。通过人的社会化机制,把社会成员培养成“四有”新人;通过不断的继续社会化,使社会成员能够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以自己的合法 劳动从社会获取应得的利益,从而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通过社会化的主要手段,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人才,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要;二要通过社会阶层体系这一社会激励机制的建立,在合理的社会差别的基础上,注意激发社会活力,把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尽可能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位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流动机制,使社会成员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较低阶层上升为较高的阶层;三要积极调整社会政策,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构筑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组织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相互协调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60年来,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使国家发展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灿烂的前景。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规划的部署,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方面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实践上有了新的进展,这是最可宝贵的收获。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同时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意义深远
(一)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
1、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当前,要认真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江泽民文选》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的教材,学习《江泽民文选》,要同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邓小平著作结合 起来,同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这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坚持和发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先导。
2、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 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同社会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发挥出来。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创造全社会更加团结和谐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良好氛围。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计增 加就业再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4、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我们党更加有效地完成人民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二)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这就要 求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党中央的指引下,率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克服简约化的陋习,按照规划蓝图,一笔笔描绘、一件件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将会欣喜地看到,一个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成的和谐社会呈现在自己的面前。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0月14日)〔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1日)
〔5〕胡锦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2005年12月15日)〔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8〕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0月11日)〔9〕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2月3日)〔10〕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2月27日)
第四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
灌民委[2011]8号
关于印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支部:
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在民政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现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灌云县民政局委员会
二O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民政系统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开展,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在民政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秉持强劲增势,全面跨越提升,加快转型升级,确保首战必胜”的工作要求,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自查自纠与落实整改、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着力提升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公共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全面推进灌云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二、目标要求
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繁荣秀美幸福新灌云”的目标定位,通过扎实开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充分调动民政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快构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局面,为夺胜十二五首战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通过组织开展进位争先、岗位争先的竞赛活动,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目标意识和争先意识,进一步掀起大干当前的工作热潮,强力推进“三百”工程、大力兴办实事、切实改善民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通过“矛盾化解月,问题整改周,为民办事日”、领导干部下访回访、民情恳谈等一系列载体活动,组织和引导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大力排查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着力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和疏导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理顺干群关系,解决信访积案,维护社会稳定。
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通过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组织和引导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认真落实帮扶责任,积极创新服务机制,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活动安排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从6月份开始,到年底结束,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中旬一6月下旬)。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精心动员部署。党委召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对本单位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2、认真学习讨论。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省市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开展“争当新时期沿海人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责任意识,动员和引导全系统上下抓紧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当前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
3、营造浓烈氛围。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广泛宣传主题教育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和先进典型,营造强大的活动声势。
(二)排查整改阶段(7月上旬至11月下旬)。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深入排查突出问题。各单位要对照“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排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问题;排查创争意识、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排查完成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对照“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认真排查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方面存在的问题;排查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关爱民计民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排查纠纷化解及信访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对照“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认真排查宗旨意识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落实和执行上级政策、依法依规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制订整改落实方案。各单位要结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专题召开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要明确整改项目和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形成后报分管领导审阅,个人整改方案报单位主要领导审阅,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好公开承诺。
3、集中落实整改措施。一是开展“三百工程”百日会战,整合力量,强势推进,确保工作快节奏、进度超序时;二是开展岗位争先赛和结对赛,迅速形成抓落实的竞赛热潮;三是开展“矛盾化解月、问题整改周、为民办事日”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走进基层群众,解决突出问题,力争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一线;四是扎实开展“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动员机关单位和机关干部为基层、为群众兴办实事,真正把主题教育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上旬一年底)。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召开推进会或观摩会。通过召开推进会或观摩会,推广先进单位的创先争优经验,掀起比学赶超热潮,促进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严明问责问效。对目标任务完成不力的单位实行诫勉谈话,落实问责措施;对重点信访积案采取督办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及时跟踪重点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通过销账方式,督促各单位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
3、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围绕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和服务对象代表对机关作风和服务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向联系村、社区、企业发出调查问卷。依据测评和调查结果,表彰先进单位。
4、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向纵深开展。
5、召开总结大会。总结活动开展情况,部署深入推进工作。
四、总体要求
1、落实领导责任。局党委成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周组织一次会办,每月向党委汇报一次活动开展情况。各单位也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机构,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2、周密安排部署。各单位要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标准,细化目标,从严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主题教育。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活动方式和载体,努力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全系统 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深入细致地排查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整改,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推进落实到位。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将采取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了解活动进展,通报活动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对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及时提出批评,要求限期整改。
3、搞好典型宣传。要结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活动,在全系统积极选树一批推动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促进社会和谐的先进典型、服务人民群众的先进典型,采取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争做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服务人民群众的表率,努力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4、坚持统筹兼顾。要把主题教育与扎实推进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确保完成“三百”工程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既要注重查找不足,更要立足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来检验和衡量主题教育的成效。
第五篇:推进党务公开,促进科学发展
推进党务公开
促进科学发展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推进党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和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山区县的**,必须要积极探索,拓宽思路,不断把党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才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幸福、科学地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特色县的发展目标。
一、提高认识,深刻把握党务公开之要
首先,推进党务公开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的,适应国情的一项正确决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要切实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始终成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站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并把实行党务公开作为党的一项组织制度写入党章。这是在深入研判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
其次,推进党务公开是强化党内监督,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加强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广大党员的民意诉求和民主权利,更是党一直努力的方向。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正是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以党务的公开透明来提高党的公信力,以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增强党的凝聚力,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聚合力、战斗力。没有党务公开,党内民主便无从谈起,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是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
再次,推进党务公开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基层党务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制度保证。我们党和政府,获得广大党员的信任和支持、赢得民心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做好权力的规范、透明、阳光运行工作,就是要坚持推进党务公开,就是要让党务公开真正经受得起广大党员、群众的检验。推进党务公开,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利于增强党内监督的效果,有利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而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只有让“党务”沐浴在“公开”的阳光之下,才能让来自党员的意见更中肯,来自群众的建议更科学,来自舆论的监督更有
力,才能让腐败得到强力的遏制,让廉洁奉公更深入人心;才能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真正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最后,推进党务公开是提高基层党员积极性、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和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等事务公之于众,把党的政策主张和上级的意图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广大党员和群众,有利于实现党员、基层组织对党的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能有效提高基层广大党员参与党务工作的积极性,为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只有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才能使党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更好地参与和谐幸福社会建设。
二、科学部署,全面落实党务公开之责
推进党务公开,必须扎实做好党务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科学部署。县、镇、村各级党组织必须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落实责任,真正把推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作为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是考验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县、镇、村各级党组织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开展党务公开的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党务公开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开展党务公开的自觉性。全县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党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扎实推进。而且要把推行党务公开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党务公开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任务,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制定推行党务公开的意见或办法,抓紧制定落实措施,促进党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二是要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党务公开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不仅需要党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落实,而且还需要相关机构监督检查、评估反馈,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运作系统。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规范程序,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和与之配套的考核内容、量化指标来保证此项工作的实施。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党务
公开和各项中心工作,为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纪委监察部门要强化党内监督,对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改正;对弄虚作假、侵犯党员群众民主权力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依据党纪党规给予严肃的处理。同时,要加强考核力度,把检查结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是要强化与“三务”公开的有机结合。“三务”即政务、村务、厂务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已经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软硬件基础。党务公开要充分借鉴政务公开的工作经验,突出自身特点,拓展广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以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推进党务公开要同步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实行互动,在区别公开内容和形式不同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分清范畴,整合资源,合并设置、科学设置,以达到运转协调、互为联动、互相促进的效果,形成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突出重点,努力确保党务公开之效
推进党务公开,要牢固树立“党员群众最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的思想,紧紧围绕党务公开的内容和载体,切实在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活动上动真格、见实效。
(一)要突出抓好党务公开的核心,丰富党务公开内容。要抓住工作重点,公开实质性内容,真正把那些除党内秘密外,党员群众最想知道的事情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勇于接受广大党员
群众的监督,要研究制定进一步细化完善公开内容的具体细则办法,对公开的内容分不同层次进行明确,在力求全面的同时,根据各层面的工作性质,突出公开的重点内容,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将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工作、工作作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各项制度建设、党务组织建设和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等六个方面作为公开的重点,进一步细化完善。一是公开事关生态经济特色县建设的全局和中心工作方面。主要公开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涉及生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及完成,重点工作进展等内容。二是公开工作作风建设方面。主要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结果及责任追究,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惩防体系”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等内容。三是公开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公开党建工作安排,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及落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及任务落实,以及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等活动开展等内容。四是公开党内各项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公开党组织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和农村党员吸收的标准、程序,干部考核考评及奖惩制度,廉政自律有关规定等内容。五是公开党务组织建设方面。主要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工作职责,班子自身建设,民主评议党员,后备干部及干部选拔使用,干部职工考核,党组织设置及党员分布,党组织换届选举等内容。六是公
开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公开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整改措施、方案以及对困难群众的帮扶等。对以上六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县、镇、村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细化,分层分类提出党务公开内容的具体指导意见。要区别各级党组织情况,以及考虑群众的要求,各有侧重,务求做到公开的内容全面、真实、具体,公开程序规范、有序、到位,公开形式多样、方便、实用,公开时限经常、动态、及时,使党务公开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突出抓好信息反馈的整改,提高党组织公信力。党务公开必须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在相关事项公开期间,全县各级党组织应通过设置意见箱、设立接待室、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凡党员、群众对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有意见和异议的,要认真对待和办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改,并及时向党员、群众反馈办理情况,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要把广大党员、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作为改进工作、提高执行能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动力,抓整改、求实效,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