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问题

时间:2019-05-15 00:5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招标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招标问题》。

第一篇:招标问题

关于对招投标突出问题的思考

作者:谢庆英

王保君

招投标是工程领域的关键环节、重点程序、突出部位,规范有序的招投标活动是杜绝和遏制工程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保障,然而受利益驱动和“潜规则”左右,招投标秩序看似规范,实则混乱。标前存在“隐形”问题,表现为“暗箱操作”;标中存在“形式”问题,表现为“虚拟规范”;标后存在“失真”问题,表现为“履行失范”。总体而言招投标是工程领域“大规则”中的“小规则”。如果说对开标的监督是重点,那么对标前的监督则是盲点,对标后的监督则是难点。

一、招投标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招投标活动的调查和观察,发现招投标活动主要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健全的问题、不到位的问题、不合法的问题、不科学的问题。

(一)不规范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六个主体的不规范,分别是主管领导不规范、招标单位不规范、代理机构不规范、投标企业不规范、专家评委不规范、监督人员不规范。

1、主管领导不规范。一是插手招投标、指定代理机构、干预或暗示某企业中标;二是个别领导干部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人资格的确定或者评标、中标结果;三是个别领导干部存在收受贿赂,为投标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招标单位不规范。一是与投标企业相互串通;二是把总体项目肢解或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三是内定中标企业;四是与招标代理公司相互勾结围绕自己的倾向性,达到不正当目的。五是规避本地双信封评标模式,选择外地招标代理公司进行非法运作或暗箱操作。六是招标单位派出的评委存在有违公平和公正的不规范行为。

3、代理机构不规范。招标代理机构包括代理格尔木项目的西宁的招标代理公司,暗地里与招标单位串通或与投标企业串通。说严重一些:名为招标代理公司,实为暗箱操作公司;具体而言表现为:报名环节劝不要报名或不给报名,帮助内定中标人持多家资质走形式上的竞争。开标环节故意按照个别投标人或招标人的不合理意愿,以多种设计好的方式和理由让内定中标人中标,或连续两次流标促使招标人走发包程序;此外,招标代理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在体制上与建设主管部门没有管办脱钩,在机制上代理机构尚处于垄断地位,缺乏公平竞争机制。

4、投标企业不规范。一是通过挂靠以他人名义投标已成为普遍的不良现象;二是串标、围标已成为心照不宣的主要中标途径;三是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与招标人之间、与代理人之间、与评委之间时有串通;四是投标人存在行贿和变相行贿的行为;五是部分投标人在制作投标文件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六是部分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偶尔存在明显的雷同之处。

5、专家评委不规范。一是专家评委的素质参差不齐,用专家不专来形容并不为过;二是专家评委的个人倾向性比较严重;三是专家评委的专长与评标内容存在跨行业或跨领域的矛盾;四是专家评委在遵守纪律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五是专家评委的评审标准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问题;六是专家评委的评标态度、评标水平、评标责任心都有待提高和增强。

6、监督人员不规范。一是各监督人员大多履行的是形式监督,而缺乏实质监督;二是在某种程度上监督人员成了招标程序合法规范的挡箭牌;三是言过其词地讲个别监督人员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只是一个摆设;四是监督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五是个别监督人员参与监督只注重领取评审费用,而不注重如何履行监督职责。

(二)不健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不健全,分别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相关程序不健全、专家功能不健全、约束机制不健全、诚信体系不健全。

1、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形交易市场缺乏公示的规章制度,比如:规范招投标自律公约、招投标活动诚信公约、防治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具体禁令以及其它需要公开的程序、规则或制度。

2、相关程序不健全。一是对招标代理过程的监督程序不健全,存在监督盲区;二是对专家抽取的监督程序不健全,存在监督空当;三是对中标后期的监督程序不健全,存在监督漏洞。

3、专家功能不健全。一是专家库的专家不够全面、不够宽泛;二是从专家抽取后到专家赶到招标现场期间容易发生串通或勾结问题;三是专家评标往往敷衍塞责、审查不严,轻者帮助业主履行法律程序,重者为有关系的投标人开绿灯;四是专家评审的标准不细致、不统一。

4、约束机制不健全。一是对招标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应有的监督;二是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整治;三是对投标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惩处。

5、诚信体系不健全。一是专家评委的诚信体系不健全;二是代理机构的诚信体系不健全;三是投标企业的诚信体系不健全;四是投标代理人的诚信体系不健全。

(三)不到位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四个环节的不到位,分别是教育培训不到位、遵守法规不到位、资格审查不到位、部门监督不到位。

1、教育培训不到位。一是对专家评委的教育培训不到位;二是对投标企业的教育培训不到位;三是对监督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四是对代理机构的教育培训不到位。

2、遵守法规不到位。一是投标人遵守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以及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不到位;二是招标人遵守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以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不到位;三是代理人遵章守法不到位。

3、资格审查不到位。或者缺乏资格预审,或者资格审查不严不细,或者资格审查标准不一。

4、部门监督不到位。一是参与招投标监督的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二是各部门的监督职责不十分明确,即便明确也是履责不到位、不深入;三是缺乏完善的监督协调机制。

(四)不合法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三种行为的不合法,分别是招标人行为的不合法、代理人行为的不合法、投标人行为的不合法。

1、招标人行为的不合法。与投标人串通不合法;让代理公司违规运作不合法;对依法应当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招标,或者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邀请招标不合法;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化整为零,或者假借保密工程等特殊工程的名义规避招标不合法;对未经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不合法。

2、代理人行为的不合法。与投标人勾结不合法;向投标人泄露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合法;帮助招标人违规或暗箱操作不合法。

3、投标人行为的不合法。以他人名义投标不合法;串标、围标、陪标不合法;弄虚作假不合法;采取行贿手段不合法。

(五)不科学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两个领域的不科学,分别是专家领域的不科学、评标领域的不科学。

1、专家领域的不科学。一是专家库的设臵不科学,对专家缺乏应有的分类;二是专家抽取不科学,对抽取的随机性、保密性有待验证,对抽取软件的合格性乃至是否经过认证不得而知。

2、评标领域的不科学。一是招标人派人担任评委有利亦有弊;二是专家评委以集中商议的形式评审有利亦有弊;三是抽取系数的方式无法体现择优原则,杜绝不了围标现象。

二、招投标活动问题成因分析

鉴于招投标活动中存在六个不规范、五个不健全、四个不到位、三个不合法、两个不科学的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一)从监督层面来看。监督手段不全、惩处措施不严、整治力度不大、监督深入不足、打击震慑不够。

(二)从自律层面来看。招标人、代理人尤其是投标人法律观念和纪律意识淡薄,侥幸心理和蒙混过关心理很强。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三)从制度层面来看。有关招投标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待健全;制度的执行力、制衡力、约束力都有待增强。

(四)从领导层面来看。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或干预招投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从机制层面来看。领导机制、监督机制、代理机制、协调机制、惩处机制、诚信机制、自律机制、宣教机制、举报机制、维权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从提升素质入手,完善培训教育机制。要通过组织培训班、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对投标企业的培训教育,加强对专家评委的培训教育,从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等方面提升素质,以适应招投标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从促进规范入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借鉴省监察厅和内地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招投标监督机构,对招投标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从标前、标中、标后各个环节入手,促进招投标的规范。

(三)从打破垄断入手,完善公平竞争机制。现有的招标代理机构应完全实现管办脱钩。在此基础上培育2家以上代理机构,按照市场竞争的模式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四)从专家评委入手,完善择优选择机制。对专家库进行补充和完善,尽量按专业分类,增强专家库的科学性。使专家评标实现专业对口,水平择优;此外,专家抽取软件也需要改进。

(五)从科学征信入手,完善诚信监管机制。对专家尤其是投标企业实行诚信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和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采用打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诚信分类监管,推行失信惩戒模式;此外尝试和探索对投标代理人的诚信体系建设。

(六)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约束制衡机制。加快对“规范招投标自律公约”、“招投标活动诚信公约”、“防治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具体禁令”等制度的建设步伐。

(七)从专项治理入手,完善查纠整改机制。作为工程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领导小组要以突击检查、随时抽查、具体督查的形式,对招投标活动的每个部位、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整改。

(八)从摸索方法入手,完善科学评标机制。积极探索科学、适用、可行的评标方法,借鉴内地先进的电子评标经验,使评标方法既可避免串标、围标又能体现公平、公正、择优。

(九)从查办案件入手,完善违法惩戒机制。加大对串标、围标、陪标以及以他人名义投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领导干部插手或干预招投标等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公布典型案例,切实做到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干部、震慑一批企业、规范一个市场、净化一方风气。

(十)从协调配合入手,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纪检监察、经发委、建设局、审计局、财政局、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局要密切配合、左右联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切实建立起统一协调、统一协作的监督机制、联防机制,不断提高反串标、反围标的能力,有效形成对招投标监督的高压态势和整体合力。(完稿于2010年)

第二篇:图纸招标文件问题

图纸招标文件问题

1、水泥砂浆散水甘—02J01—47—28做法为地面做法,应按什么做法。

2、一层门设防寒斗,并挂保温门帘,图中没有标明尺寸、材质,本预算是否计入。

3、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未提供出屋面烟道、幼儿园小便槽、盥洗池、拖布池、屋面变形缝、屋面上人孔的工程量清单,是否计入报价。

4、未提供给排水单位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

5、未提供弱电单位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

6、寝室储物柜及室内家具由甲方订购,是否计入报价。

7、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整改及答复中有暖通专业,但没有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第三篇:招标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管,在规范工程建设招投

标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招投标过程和监管中依然存在不少问 题、甚至有的地区更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招投标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侵害正规企业的利

益,惹民冤。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部分项目招标程序不规范。

1、是存在走过场现象。少数项目未严格履行基建程序,前期论证工作不充分,在对市场价 格未深入调研、施工图纸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就急于招标。招标时将部分内容,如主要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水电施工等项费用,以暂定价纳入独立费用。个别工程招标时

不能向投标人提供施工图纸和工程量实物清单,不要求投标人投标报价,工程主体入场招标 后,建设单位再以自主招标、议标或竞价谈判等方式,对暂定价的内容再重新定价或直接发

包,使工程主体招标走过场,导致招投标工作缺乏严肃性和约束力。2、是自主招标未申报 备案。如有一项 294 万元的装饰工程,建设单位内部招标前未向招投标管理部门申报,实施

过程中分四次进行内部竞价,选择了 10 个单位多头承包施工。3、是工程结算时未严格履行 合同,多结算工程款。

如有一项工程招标文件已明确为四类级别的工程,结算时却按三类结

算,仅此一项就多结算工程款 10 多万元。

:有的地区专项工程和咨询服务事项大都未招投标。

建设项目中少数专项工程如供水、供电、路灯和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服务事 项,多数建设单位采取定向议标、邀请招标和费率竞争等方式,选择各专业工程和咨询服务 单位,基本未履行公开招投标程序。

有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造价审核把关不严,有的招标代

理公司编制的标底和招标文件质量不高,编制的内容较为粗糙,工程量清单与实际出入较大,评标细则考虑不全,影响了招投标文件的科学性、公正性。

如某招标代理公司在编制的市中 医院门诊楼工程

《施工招标文件》中,直接将 300 万元的制剂楼单项工程,纳入门诊楼工程 以独立费招标。

:部分单项工程未公开招标。

按规定,50 万元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必须强行并轨入场,依法履行公开招投标程序。但 仍有部分建设项目中的单项工程,未依法履行公开招标程序,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或指定供 货单位,直接结算工程款。:少数施工单位串通投标承揽工程。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幕后搞串标、陪标交易。有一个工程,6 家投标单位中有 4 家的投标书明显雷同,如同出自一人之手,部分评委在评分时有失公允,对信誉好、工期短、报价低的一家投标单位没有公正评分,最终由某公司中标承建,中标价近2000 万元。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有 20 多人涉嫌受贿。

:部分项目中标后仍存在违规违法分包现象,施工单位借资质或挂靠有资质单位现象屡禁 不止。

最多的近2000 万元的项目分包 40 多个单位施工。

部分项目评标结果也不够公正。有的评标

委员会由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专家组成,有的评委会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对投标书中

明显的错误也未能发现。

招投标市场在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监管的问题。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 项目,要进入多个建筑有形市场,如土地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机电设备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等,使建设单位疲于应付。6 :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存在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监管机构监督检查不到位、力度不大、监控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做到严格按程序对招投标实施有效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二是存在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太弱、纪检监察监督相对滞后等

突出问题。

三是工程招投标监管中存在重管理轻查处、重检查轻处理的现象,失之于宽,失 之于软,致使不少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招投标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处理。

二:案例分析

例如案例一所示:关于晋州市电视塔工程招标存在问题

■晋州市政府办新闻发言人证实,施工方大量使用了没有相关资质的农民工 7 月 23 日晚,石家庄晋州市一座在建电视塔在暴风雨中拦腰折断。目前,根据晋州市事故调查处置领导小

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小组)调查显示,电视塔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目前,已有多人受到处 理,其中晋州市广电局局长和两名副局长被停职检查

记者从事故调查小组了解到,该电视塔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事故的调查和处

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但很快将有结果。

月 31 日,晋州市广电局聘请的电视塔建设监理公司,晋州市茂兴建筑监理有限公司负责 人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只有电视塔桩基工程监理资质,但在桩基工程完工后,晋州市广电局

仍坚持要聘请该公司继续监理电视塔的塔体安装工程。虽然该公司一再申明并无此项监理资 质,但对方坚持意见,因此接受用聘请。

在随后的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发现工程存在不少

问题,于是多次向晋州市广电局提出质量问题的书面报告,但报告一直未得到重视。

■证实

工人无资质施工无图纸

“监理公司很负责任,发现塔体安装的问题后,曾下达十余张违规整改通知单。但是,这些

违规整改通知单没有得到项目甲乙两方的足够重视。”晋州市政府办新闻发言人表示,经调 查了解,在该电视塔塔体安装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大量使用了不掌握专业技术、没有相关资 质的农民工。

据了解,这些农民工致使塔体大部分焊缝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而且,他们只听从施工方 的安排,对于项目情况并不了解详情。

另据了解,该电视塔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并没有规范的图纸作为施工参照。晋州市政府 办新闻发言人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电视塔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任何具有资质单位设计的 规范图纸,施工方是边施工边摸索。

■进展

电视塔招标“问题不少”

昨日,晋州市纪检委书记、事故调查小组组长孟慧贤介绍,电视塔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 “存

在的问题不少”

。不过,他未就此问题进行详细介绍。他表示,此事目前仍在调查处理中,晋州市政府一定会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电视塔招标根本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根本没有安排好最后大量的钱 不知去出,电视塔的领导人负责人,甚至存在于内部的某些官员都脱不了关系。这就是很典

型的官商勾结。或者工程结算时未严格履行合同。请农民工,他们不懂。

案列二:防城港 : 工程招标投标存在问题

看到其它评委的技术标评分后,业主评委将自己的评分表收回重新打分,监督机构却未能有

效制止。没有工期违约承诺,且存在严重漏项的投标人,技术标评分却得了满分,最后综合

评分排名第一;

一个有工期承诺的投标人技术标评分却被打了一个零分„„如此不光彩的招投

标,发生在2008年12月24日举行的兴港大道供电照明工程项目开、评标工作中。

最近,根据群众举报和市委领导的批示精神,防城港市纪委、市监察局会同市委督查室、市

发改委和市建规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该项目工程招投标活动过程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该工

程在招投标活动中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 市交通局作为项目业主,在选定工程招标代理 机构和选派业主评委时,未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均由原市交通局主要领导一人决定; 业主委

派的评委看到其它评委的技术标评分后,将自己的评分表收回重新打分,从而出现了满分与 零分的分值悬殊,而监督机构未能有效制止; 本来属于技术较为简单、施工难度不大的工程 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却采用了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适用的 “综合评分 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报价最低者未能进入中标候选人前列,等等。总的来说,这

次招投标违反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存在招标文件采用的评标方法不当,审定把关不严;违规调整招标文件内容;会上发言存在暗示性;违规进行中标候选人公示; 保密和监督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有偶然性,但也有着必然性,暴露出个别项目业主、代理机构组织实施不力,监督部门监督保障措施不到位,业主评委打分显失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导致了工程招标

失败,造成损失,延误了工期,影响市委、市政府对兴港大道城市道路改造的顺利推进,在 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严肃纪律,更好地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市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交通局、市建 规委等相关部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 任追究,原招投标作废,项目重新发标。

这个案例很明显是项目招标程序不规范导致的后果。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

三: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试行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使用国有资金、国债资 金等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其他政府公共工程,建筑面积和投资在一定限额以 上的建设项目试行代建制。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使投资、建设、管理、使用 “四 分离”。

:推进政府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

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总体要求,建立统一的交易市场。所有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和国有产权转让项目都纳入统一市场交易,建立招投标活动的闭合管理和标后跟踪 监管制度。

:实行全过程公开。即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公开招标单位资格预审情况、公开开

标,公开询标,公开中标结果。

使每一个投标人获得同等信息。公开接受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加强思想教育。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事情都要靠人去实现,制度也

要靠人去制定、去执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杠杆固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的言行

并非完全靠利益驱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敬业精神,自觉抵 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和自豪感,尽职尽责,从根本上消除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确保招投标的 公正、公平。

:严厉打击以往投机取巧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对于那些

贪官一定要严惩,对于那些黑心企业,一定要严罚。严重者吊销执照。这样才能民愤!而让 未来走的更好。

第四篇:深刻剖析中国招标存在问题

余杭教授发表长文 深刻剖析中国招标存在问题

【转载者注:向大家推荐余杭教授最新发表的文章,原名《体制创新是规范招投标市场的必由之路》,全文约8700多字。为了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本人将其改名,分段转载。像这样既深情而又深刻剖析《招标投标法》贯彻执行中的问题的,恐怕只有“余招标”一人了!笔者是含着热泪读完了全文的。色彩是笔者自己在学习、阅读过程中加描的,仅供参考。

向余杭老教授致敬!Gzztitc.2006年11月6日】

体制创新是规范招投标市场的必由之路

光明网 湖北记者站 2006-10-31

发布时间:2006-10-31 13:38:00 余

来源:光明网湖北记者站

工作经历:余杭,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最早培养《招标投标》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其工作经历是:1981年在武汉荷花洗衣机厂进行招标试验,取得成功,被国家体改委称为“跨地区生产协作中的一项突破”,誉为“荷花模式”。1984年,受国家经委邀请参加由朱镕基同志主持的招标会议,在京参与起草“关于开展机电设备招标工作有关问题的请示通知(即国发[1985]13号文)。1994年受国家计委委托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前后经历两年多时间提供了四稿。1994年8月,上海市政府推出一批立法项目,在社会上公开招标,余杭以最高分获得《上海市国际招标管理办法》课题的中标。1997年,受国家计委、国务院法制局邀请出席《招标投标法》国际研讨会,曾反对将“议标”写入法律条文获得成功。1999年7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对《招标投标法》进行三审的前夕,应司法部之约,撰写题为《招标投标与公证》一文,将“公证”引入招标程序获得通过。从80年代起,余杭帮助湖北省、武汉市几十家企业主持招标工作,均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被企业界称为“从校园里走出的‘财神’”。他所撰写《招标投标》方面的论文与专著,以软科学的形式,四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招标的属性受到扭曲

(一)招标的本质属性

什么是招标?简单的回答:招标是一家买方穹尽所有的卖方而择优选定的一种交易行为。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这种择优是通过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是竞争的结果,招标投标是体现这种结果的一种方法或手段。为此,只要有竞争的存在,就有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是以其竞争机制为其本质属性。

竞争把不同的市场价值平均转化为代表不同实际价值的费用价格,从而在不同的领域内确立同一的一般利润率。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资源配置。市场价值需要通过竞争来实现,而供求规律也是在竞争状态下才起作用。正是由于招标的属性,生产要素在招投标的状态下才会重新组合,生产力才可获得发展。从其本质属性可以看出,竞争不是慈善事业,不需要同情与怜悯。竞争作为市场功能的核心和经济运行的主要调节机制,它能呼唤出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牺牲精神。虽然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作用,但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在动力机制的驱使下,对人们产生压力,促使人们奋发有为,促使生产技术提高,推动社会进步。这种竞争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部门的限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突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但必须指出,上述竞争的属性,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地体现出来。

(二)六中全会为招投标市场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最近召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给前进中正遇到一些困惑的我国招投标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这就是说,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就没有保障。这一论述正点中了招标投标的要害。

柏拉图首先提出公平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罗斯认为,“正义即公平”。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种进步的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这里讲公平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有政治上的公平,经济上的公平,法学上的公平,伦理上的公平,等等。对于招投标来说,我理解是指竞争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监管公平等。公平正义对各级监管机构来说,就要大公无私地制定招投标的游戏规则,还要带头执行这些游戏规则;对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人都应在游戏规则内从事公平的竞争活动,公平对待每一方,正义才能得到伸张。六中全会提出的“公平正义”与《招标投标法》的“三公”与诚实守信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六中全会的精神给予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中国招投标市场来说,更是注入了强大生命力,促进中国招投标统一市场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招标的属性被扭曲

招标的属性是竞争,它的核心是公平正义。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不公平的竞争,不正当的竞争,招标的属性就受到扭曲,有些扭曲是严重的,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阻力。如有些部门通过“权力寻租”为自己或本部门获取利益;有些地区和部门不让“肥水外流”,置国家法律、法令不顾,大搞条块分割,强化行业保护;有些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和评标人也在各自的行为中钻法律、法规的空子,为自己捞取好处,等等。这些问题不是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而是在《招标投标法》颁布六年后出现的,令人感到困惑。招标属性的扭曲,实质上是对《招标投标法》的肢解。

(四)问题的聚焦

《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据“2006年首届中国招投标高层论坛”的背景材料介绍,这些问题是:“少数业主规避招标,将应公开的招标变为邀请招标,将应当邀请招标变为直接发包采购;不在国家指定媒体发布招标公告,不按照法定程序开标、评标和定标;有些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有些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之间互相串通,以弄虚作假和其他不正当的手段骗取中标;在中标后擅自转包和违法分包;招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水准参差不齐。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比较突出”。当然,这些问题应当重视。据我观察,上述问题早已有之,并且有新的发展。问题恰恰是在这么多的问题中,未提监管部门,似乎监管部门做得完美无缺?我的看法是,前面所提到那些问题,是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所犯的错误,这些错误与各级监管部门失察有关。一个运动场上的竞赛,一般常识,是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取胜。但这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制定竞赛规则的人要公平,二是裁判员执法要公正。没有这两个前提,再高水平的运动员也不可能取胜。而我们招投标市场有的监管部门,身兼三职: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场上的裁判员又兼运动员。谁敢与监管部门较量?例如,四川省郑道访案就是一个证明:他是原交通厅副厅长(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工程建设公司的董事长(运动员),同时还是评标委员会的主任(裁判员)。这种身兼三职的监管者缺乏监管,才是问题的焦点。

中国儒家的崇上思想很重,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性与重要性与单个企业是无法比拟的。所以,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角度看,监管机构的问题是主要矛盾。无视这个问题的存在,或不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招投标大市场的形成,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法律的统一与法规的分散,给招投标市场带来的混乱

《招标投标法》的出台,在程序上把住了各种不正当的竞争,阻断了不少的违规的交易行为,确实为促进中国统一的招标投标大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竞争,招标投标才有用武之地。招标开展时间不长,问题暴露得不充分,加之起草法律过多借鉴欧美和国际上一些通用的作法,结合中国国情不够,使之起草的法律条款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根据我个人初步看法,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起草法律的单位或个人有的揣着“小算盘”入场

我受国家计委委托,较早地参与了起草《招标投标法》,在多次与各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志是站在本部门的立场出发,在法律条文中总想保留自己的“自留地”,挤压其他部门空间,使本部门利益过多地得到体现。我感觉苗头不对,曾向国家计委写了一份报告,题为:“国家应确立招标投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有地位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其中提到:“为了搞好立法这件大事,中国企业界、招标战线,特别是有关主管部门的同志,都要以全国人民利益为重,淡化部门利益,是起草这部法律的前提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定‘法’的前提,首先要调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格局。如果各部门都坚持部门利益而将全局利益置之不顾,这部‘法’是难以起草好的。”这是我1995年呈报给国家计委的材料。

虽然事隔10年,在今天看来,各部门在继续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时,一定要有“公平正义”之心,千万不可重蹈覆辙,否则又要留下后遗症。

第二,监督机构问题

关于监管机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除了由统一的管理部门对招标程序进行审查之外,还指定一个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的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如美国、英国由审计部门核查招标采购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在台湾地区是由审计部起草招标采购法。在我国,根据现行制度安排,“国家发改委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招标投标法》配套法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可联合或分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监督机构这种制度安排,通过实践考验,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据我的观察,留下了两处遗憾:一是缺乏一个领导全国的综合监管执法主体;二是考虑关联交易不够。前者不言自明,后者除了国家发改委及其基层在表面上不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企业(公司),不具有经济关联外,其他部门都存在行政隶属和经济关联两层关系。这两层关系对招投标的杀伤力很大。现在越来越明显,监督机构的选择问题是法律留下最大的空间。第三,邀请招标问题

《招标投标法》第10条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并对这两种招标作了简要解释。通过六年来的实施,在招标的方式上有四点值得反思:一是我们的招标方式过于简单:只有两种。世界银行就有4种:国际竞争性招标(ICB),国内竞争性招标(LCB),国际有限招标(LIB),其他采购方式等。前两种都是公开招标,第三种是邀请招标,第四种我国政府采购法吸纳了。国内竞争性招标是指世行贷款我国可用中文编写标书,在国内公开刊登招标公告,公开出售标书。在英国超过10万英磅以上的采购,也采用地方区域竞争性招标。我们只有两种,自己把自己限制了;二是过多地考虑“欧盟”、“世贸组织”的作法,但忽略了他们重点是放在政府采购上;三是考虑中国国情不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达的程度尚不够充分,存在着与欧盟等国国情方面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四是邀请招标未对其在什么条件可以使用,在什么条件下不可以使用作出规定。为此,对“邀标”未实行一些限制性条款,以防止其任意扩大,这是招标方式在法律上留给我们第四个反思的地方。

第四,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问题

《招标投标法》第十三条规定: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定,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规定其必备三个条件的第三条,要有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专家库。我至今不明白的是,哪一股力量在法律条文定稿时加上去的。通过这件事,再一次证明法律条文任何人都不能任意扩大自己地盘,必须秉公办事。从现实情况看,这一条不能不说是《招标投标法》的一处硬伤。

三、带来的问题

法律留下的最大空间是监督机构问题,而监督机构问题给招投标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业内主流民意认为,把监督机构的问题解决好了,规范中国的招投标市场,指日可待。这些问题是: 第一,法律的集中、法规的分散,导致有法可依,无法执行。

所谓法律的集中是指一部《招标投标法》没有两部,非常集中。法规的分散,是指现行制度安排所表述的各个行政主管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命令及细则等文件,加上地方上所制定地方法规、规范化文件等。我问过一位多年从事招标业务工作的负责人,知不知道中国有多少招标法规文件?他的答复是:别说招标人搞不清楚,投标人搞不清楚,招标代理机构也搞不清楚,各级监督部门也只知道本部门的,别的部门也搞不清楚。我再问他,你统计过了没有?到底有多少文件?他花了很长时间给了我一个目录,总共126个!我翻阅了本次“论坛”背景材料:“据汇总统计,各地区各部门已经修改和废止招标规章和规范化文件217件,保留510件;此外,拟修改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22件,拟废止570件。”这就是说,保留510件,在这之外拟修改的还有422件,二者之和那不是932件嘛。在国外没有这么多的文件也管得很好,在中国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个市场,在世界上也少见。有的政协委员说:“九龙治水管不住一个闸门。”我看问题的症结在“九龙”,你关闸门,他开闸门,水怎么治得了?这是因为各个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经营自己的“自留地”,把本部门利益塞进各自的文件中。由于政出多门,内容重复、互相交叉、条文矛盾,造成规则不统一,导致有法可依,无法执行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强化了行业与地方的保护主义

招标的本质属性就是要打破条块分割与地方保护,促进统一的招标大市场的形成。然而现行的监督体制,使各行业主管部门既有监督又有制定规则的权利。由于利益的驱动,使得一些地方和行业出台一些与《招标投标法》相违背的法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这些文件增加了有利于本行业本地区的条款,不利于外系统和外地区的条款,如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通过注册、许可证制度,或在资信、业绩加以限制;制定评标文件“抑外先安内,好处给自己”;对于垄断行业,招标也实行垄断。这些做法的后果是,用法律的形式使不合法东西合法化。

第三,同体监督,失去了“公平正义” 通常认为,立法分配正义,行政推行正义,司法矫正正义,这是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者在权力制衡原则下的职能配置、义务承担和责任承受关系的具体描述。这个描述告诉我们,权责紧密相连,用权必受监督,尤其是行政权力。抽象的行政权力通过具体的行政行为来实施,行政权力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行政行为缺乏监督必然失去公正,这是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论断。

同体监督,就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非独立的所谓监督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招标投标市场中,这种失去公平正义的监督,尤以工程建设项目显得突出。

第四,投诉无门

鉴于现行监督体制存在的弊端,因而出现了监督机构、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和执法机构一条龙捆在一起,打着各种旗号为招标人或投标人服务,有时候以A种面目出现,有时候以B种面目出现,哪种有利就打着哪个旗号,而且得罪不起,想告也不敢告。有的人多次投诉,结果投诉材料转到被投诉者手中。被投诉者大言不惭地说:“叫你不要告,你要告,你看材料不是在我手上?还是我来处理嘛。”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已经接待了好多起投标人的投诉情况,说明他们投诉无门,才找到了我,寻求公平正义。有些案件实在离奇,而且不敢去告状!

四、监督部门的缺失与监管工作的缺位

《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来,我国监督部门的定位不准一直困扰中国招投标事业。现行的招标投标监督体制为各部门分散的管理体制,招标监管与执法分别为发改委、建设、水利、交通、民航、铁道、信息产业等各主管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既对本行业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又对招投标活动实施具体监督,有的还是招标项目的实施人,有的是招标代理机构的上级,等等。这种错综复杂、层次不清、经济关系不明的监督体制,必然带来监督部门的缺失与监管工作的缺位。

(一)体制设计上的缺失

根据现行制度安排,国家发改委除了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投标外,并不是全国综合监管部门和执法主体。他只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从这种制度安排上看,发改委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都是局部的。就是缺少一个综合监管部门与执法主体。这种体制上设计,一开始就少了一个“头”,这是导致全国监管机构缺位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监管工作的缺位

体制设计上的问题,对全国招投标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全局性的。有人对我说:法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这就是说,《招标投标法》在全国监督机构的界定上是不清晰的,是模糊的,机构缺位的,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是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在《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后,至今仍未出台,算不算工作上的缺失?有人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执法错误,又由谁来纠偏?”,又有人说:“垄断行业对招标工作也实行垄断。将本系统内的原物资供应公司翻牌为招标管理办公室”;等等,看来这些大的问题,综合监管部门应不应该负起责任?

有意思的是,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有时缺位,有时相当到位。缺位的是遇到投诉就绕道走,到位的是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管理很感兴趣。由于条块分割,行业资质管理森严壁垒,一个招标代理,要向多个管资质的行业主管机构交费,而且费用名目繁多,不缴费就没有这方面的市场准入。仅一个工程项目而言,要接受多个部门的监管,就必须具有多个部门的资质。这样一来,有的资质与实际水平不符;有的“人”是从别处借来的;有的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工程招标代理资质,却代理发改委审批的工业项目;有的拿到资质后却找不着人,某省200家代理50家找不着人。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招标代理急剧膨胀,据说,全国招标代理有好几千家,有的说还不止。好多人不知道这几千家的招标代理是怎么批的?是谁批的?批的标准是什么?走的什么程序?无怪乎有人说,正是招标代理的门槛太低,过多过滥,造成低价恶性竞争,拿到项目后,唯业主之命是从。如果是这样,监管部门的“到位”比“缺位”后果还严重!

(三)权宜之计不可取

鉴于目前招标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问题与监督工作有关。为了共同解决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十一个部委建立了一个“招投标部际协调机制”。其目的:一是促进规范规则的统一;二是解决突出矛盾。操作上是协商一致,出台实施;协商不一致的,继续协商。

这一机制的出台,看出我们监督机构为了规范招投标市场的良苦用心。

恕我直言,这是“病急乱投医”。正如本文在前面所述,要规范招投标规则,参与会议的人除法制办外,要确实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决摒弃“自留地”思想,否则规范规则人们值得怀疑;二是解决突出的投诉问题,这就更难,因为被投诉人也参与协商,有可能转化为另一个变相的同体监督!

这一机制,由于是协商,协商不成再协商,有可能变成议而不决的“清谈俱乐部”!

五、体制创新,从何处入手?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说在原来相同的思维模式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方法。那么,招投标创新思维方法又是什么呢?依我看,就是要抓住“监管”这个主要矛盾,进行体制创新。

《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来,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和招投标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和出台了不少各领域的专项招投标管理办法,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招投标行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招投标活动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和发生的许多案件,也充分反映出我国现行的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招投标市场发展的需要。

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在贯彻《招标投标法》制定部门行政规章时,融入了部门自身利益,使部门利益法律化;二是容易形成行业垄断,行业主管部门某位领导的一句话就可能左右一个项目的招标结果;三是多头而分散的监督管理,缺乏力度,缺乏招投标市场的统一的监管尺度和标准,出现市场监管的空白;四是有关职能部门监督作用难以发挥,监察、财政、审计、工商等部门对招标投标活动没有也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五是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为了部门自身利益,监管不力,对主管的招标投标项目实行行业保护;六是同一招标项目可能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一方面造成交叉,重复执法,令招标投标当事人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发生问题时,又容易导致相互推诿,监督缺位;七是招投标领域不断扩大,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与《招标投标法》不少之处相抵触,却又无人把关。

从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都纷纷要求成立一个统一、独立、权威的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期盼在全国范围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监督管理和执法。其好处是:

一是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招投标制度。

二是有利于规范招投标市场行为。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行为的监管。

四是有利于加强对招投标代理机构的管理。

五是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从各省的实践情况来看,有的省成立了综合监督管理机构,也有部分省正在筹备之中。湖北省人民政府已以“鄂政发41号”发文,成立湖北省招标投标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机构建设正在筹备之中。这个省有可能率先在全国突破。

根据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全国统一的、独立的、有权威的综合监督机构,应该由国家发改委、监察部、人事部、国家审计署、国家工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组成。这个机构直属国务院领导,由中央编办配备干部,行使独立的、综合的监管职能。

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真正体现“立法分配正义,行政推行正义”。据香港廉政公署的经验,只要“一把手”重视,想贪的人不敢贪、如贪马上被捉,被捉的人说情无效。这个传统从英国统治时候到现在的特区政府仍在沿用,非常成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廉洁的样板。中国招投标市场监管的“一把手”,希望早日登台!

毫无疑问,统一的监管机构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如:充分发挥招标投标协会的作用,建立综合性招投标集中交易场所,整顿招标代理机构,推行注册招标师制,约束与治理评标专家的行为,纠正行业的同体监督,等等,都将会迎刃而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招标投标制度也将为期不远。

我们期待着中国招投标市场美好的明天!

2006年10月18日

于武昌珞珈山

http://hb.gmw.cn/content.asp?id=20061031***883

引用 使用道

具 报告 回复 TOP

第五篇: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题作业

一、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单位意识不强

出现采购单位政府采购意识不强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时间不久,宣传力度不够,而原先出台的制度又缺乏刚性,对采购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滞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很难实施。有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领导说了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一些地方用政府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

政府对采购中心组织的开标活动监督意识不强,考核与现场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对开标现场监督不得力,走形式走过场。有些监管部门限于人手少,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场面,不参与全程监督,一味地寻找采购执行机构的问题,现场监督失去了应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工作考核不规范、不科学。由于指导能力匮乏,监管部门对采购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考核、进入标准、规章制度建设、纠纷处理措施等等考核内容未作政策上的规定,监管部门考核工作也只能走走形式,是对采购中心工作放任自流与不关心的表现。

(二)具体管理职责不清

多数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都设在财政部门,为了精减机构,许多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集中采购机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操作模式,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难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原则。政府采购行为的执行者往往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在不经意间把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转嫁给了采购中心。这种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或行政错位的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采购体制不顺,许多应该事先解决的问题不能约定俗成,使采购中心工作被动。

监管部门采购资金审核不严,或季度、月度采购计划不能准确执行,让许多没有采购资金的项目进入采购法定程序,致使供应商合同款项被无限期拖延,供应商怨声载道,采购人却毫无表情。虽然采 购中心没有直接责任,但项目是由其组织开标的,协调即使很困难却也是份内事,采购资金不足的矛盾焦点明显地转嫁到了采购中心。采购监管部门不从源头上遏制采购人的不规范行为,却做起了老好人,赢取当事人好感,获得行风评议选票,而把采购中心推上了风口浪尖。

(三)双重标准操作执行不便

对涉及采购中心具体事务性问题,采用双重标准,令采购执行机构困惑,理性逻辑混乱。对于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甚至超过几倍的项目,监管部门初次就确定竞争性谈判或询价采购方式,臵政府颁布的集中采购目录于不顾。违背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时限,邀请招标只给3、4天招标定标完成期,故意或变相帮助采购人“愚弄”采购中心,不能及时按规定方式采购完毕的还抓小辫子,而对于一些明显可以采用询价采购的配臵型号固定的项目又要搞所谓的邀请招标,采购理念混乱。

采购内容审核阶段也搞双重标准,有时根据采购人行政权力权重大小以及与自己关系密切程度,对涉及采购具体内容(如定品牌与不定品牌)设臵双重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随机变幻,叫人摸不着头脑。报账审核把关时,对采购中心出具的付款申请与合同内容有时熟视无睹,如同废纸,根本不尊重采购中心的劳作,大费周折地仔细查询各方数据,让报账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威严二字的份量;有时根本不看任何证明材料,对采购中心根据工作实际而采用的比价定标形式不予认可,在供应商已供货前提下,拒绝报账;对某些供应商网开一面,约定好的工作机制会随便更改,事先也不沟通,临时突变,影响了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四)关注影响采购问题不够

由于多数集中采购机构为事业单位,且人员大多从财政部门内部调剂使用,因此,这种并非为机构内部岗位设臵而定向招募专业人员组成的采购员队伍,很难达到《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要求。对影响政府采购的重大问题与事务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不能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

(五)采购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采购信息不公开,暗箱操作严重,对执行机构存有欺骗行为。监管 部门把握着政府采购起始与收购阶段具体事务,即采购计划审核和合同款或报账单的最后签字盖章与拨付权,其间将会出现可以预料的腐败与寻租行为。

(六)采购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由于各地在尝试政府采购初期的认识不是很深,出发点站得也不高,出台的一些政策制度,难免存在遗漏,甚至与《政府采购法》相左,亟须加紧修改、完善和补充。

现在普遍有一种倾向,监管部门考虑到制定的法规要具有系统性、缜密性、创造性,势必有一定难度,因此不敢为人先,怕承担责任,抱着等待观望态度,一切事关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都要等待上面来了文件再照搬照套,根本不愿创新。

(七)监管机构操作权力不当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一些地方的政府采购操作缺乏规范。招标文件不经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审核就擅自发出,中标结果不在媒体公布,采购合同不报监管部门备案;该实行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而擅用其他政府采购方式代替;不按规定聘请专家或聘请没有专家资格的人员充当评委;评委组成人员的比例不符合规定;随意突破政府采购预算;采购人与供应商擅自改变中标结果等等,让人怀疑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性。

监管机构越位操作,权力滥用,给采购中心工作制造压力。

二、必要性

1、处理好依法采购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在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破除一切阻碍当地政府采购事业顺利发展的旧思想、旧思路和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思路,改进工作和采购方法,取长补短,努力开创当地政府采购事业新局面。

2、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工作。

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工作是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政府采购法》进一步贯彻落实的时候,它仍然是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履行《政府采购 法》所规定的各项管理监督任务,突出管理职能,并逐步规范管理工作。

3、处理好管理与监督的关系,防范抑制腐败,尽快形成制约机制。政府采购的运作、管理和监督工作涉及到的学科和行业广,机构多,关系错综复杂,任务繁重;所以既要做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各级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要依法履行《政府采购法》所规定的各项管理监督任务,既要到位又不越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把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4、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强化服务意识。

在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进行政府采购和管理监督过程中,其工作实质多数集中体现为——“服务”。所以政府采购各职能部门和机构在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和落实“服务”理念,那么既可以增强政府采购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无形中会树立政府采购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三、规范采购操作程序的建议

(一)强化意识,更新观念

一是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把政府采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关注,专题研究。并利用媒体反映其新情况、新问题,宣传其新办法、新经验,促进其健康发展良性循环。

二是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是节约成本、治理腐败、规范管理。目前,有些人认为“节约了多少资金”、“完成了多少政府采购预算”是衡量政府采购工作的唯一标准,考核工作时作为重要指标,总结成效时大力褒奖。众所周知:上述指标仅是政府采购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而非根本目的,治理腐败、规范管理且与国际惯例接轨才是最终目标。

三是政府采购是促进财政支出优化的重要手段。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对改善公共支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公共资源配臵过程中,依靠道德和相互监督不能杜绝小集团与政府部门采购官员之间的谋私和腐败现象,而公开竞争机制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合谋的概率。

(二)规范运作,提高效益

一是规范运作是根本。规范运作必须做到“两制定、两公布”:第一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并用专栏、媒体详细公布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录、方法、程序和门槛价。第二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办法》。凡达到公开招标起点金额的项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实行公开招标。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市场调查———发布招标公告———制作标书———评标———决标———签约)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二是提高效益是关键。第一要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人员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第二要借助专家智慧提升采购质量。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做到公开征集,严格审核,择优选用,专业齐全,素质权威。在立项源头、采购流程、现场管理、履约验收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

三是运用网络技术提高采购效益。从标准产品入手,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和协议价目录,并上网公示协议商品和价格,查询展示样品,网上定购,网上通知协议供应商送货上门,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益。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建立审批制度,强化资金控制。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向当地财政部门申报采购计划,财政部门根据资金支付能力,并区分轻重缓急提出意见,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是建立操作制度,强化规范运作。依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县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采购机构、采购单位、资金管理部门、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实行相互牵制制度,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公开招标———网上定购或合同定购———验收———付款———核算———决算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严禁串岗、代理,预防采购风险。

三是建立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应单独核算,实行“三专”,即设立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安排专人,实行“四分开”:授权人员与批准人员分开,批准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执行人员与会计 人员分开,会计记录人员与出纳人员分开,有效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建立专账,统一会计核算。

四是建立保证金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投标保证金制度和履约保证金制度,有效防止“串标”、“流标”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增强投标单位、中标单位的“主人翁”意识、风险意识,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

(四)编制预算,推进改革

现有的预算即公历,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由于我国的国情,至每年4月份甚至更晚,因此,应改革现有的预算,从每年的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作为一个完整的预算和会计。

另外,从财政下达预算控制数到上报正式预算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想而知。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为一年,即从每年年初即开始编制下一预算的预算,以确保部门预算乃至政府采购预算的真实、准确。

(五)深入研究,积累经验

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对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创意新颖、操作可行、方法系统、实践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善于归纳、总结、推广,逐步完善县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二是健全采购机构内部监督机制。第一是合理设臵内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第二是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定期轮岗;第三是强化内部稽核,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是公布招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会不会出现分散腐败转化为集中腐败,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必须将采购机构、采购人员、采购项目、招标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所有供应商和社会的监督,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健全法律体系要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的立法工作不仅仅是制定一部《政府采购法》,而是要建立以“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六)完善体系,硬化指标 采购过程耗用的时间也应当作为衡量采购制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考核采购机构的采购效率是否更高,是否能够在时间上满足采购人的需求,有无故意推诿,消极怠工现象。

应建立采购质量反馈信息制度,提高采购服务质量,便于对采购结果进行考核。增强“国货”意识,购买国货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国际上,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外国产品冲击本国企业,是不符合纳税人利益的。

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因此,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制订国货的认定标准以及车辆、办公家具等的配备标准。为了尽快将《政府采购法》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当出台原则性的认定标准,以指导实践工作,方便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有章可循,执法有据。

下载招标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招标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与招标—从严整治——药价问题

    200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领导与招标 新华社7月15日报道,广西最近规定,领导干部干预招投标,将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这一规定当是“有的之矢”。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招投标中,怪现......

    分包合同的招标代理问题[精选]

    关于分包合同的招标代理问题在目前我国的招投标法律法规当中,尤其是《招标投标法》中,缺乏对于分包工程招投标的详细规定。在具体实践中,受《招标投标法》调整和招投标管理部门......

    小型建设项目内部招标问题及对策

    小型建设项目内部招标问题及对策依据国家计委《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一些小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以不在招标市场招标。可以不受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而由......

    消防大队办公楼室内装饰工程招标答疑问题

    关于新泰消防大队办公楼室内装饰工程招标答疑问题:1、投标时要求有效果图,有没有对效果图的要求,数量等? 答:A1效果图大板单独包装,A3效果图单独装订,正本一份,副本四份,其他资料按......

    公司采购招标问题专项整治方案

    公司 采购、分包招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根据集团公司成本采购部2017年10月31日发布的《关于开展采购、分包招标管理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要求,特制订嘉天投资公司采购、分......

    2018年车间漏雨问题解决方案及招标方案(★)

    2018年车间漏雨问题解决方案及招标方案 根据2018年3月5日的下雨情况,并经逐个漏雨点屋面及其他部位的检查分析,其解决方案如下: 一、防水卷材老化: 针对防水老化的予以清除,并重......

    关于工程类招标投标的问题心得体会

    关于工程类招标投标的几个问题一、关于串标、围标的问题 串标、围标现象是招投标市场的顽疾,到现在为止没有找到杜绝此现象的好办法,只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防范: 1、尽量延长......

    关于实施施工图招标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实施施工图招标有关问题的通知 (铁建设„2010‟87号)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