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

时间:2019-05-15 00:0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篇: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

摘 要:国有企业肩负的使命和一般企业不一样,国有企业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来,国有企业存在一些制度层面的问题,造成了部分腐败问题。这对于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体系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违法问题,将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的完善来预防国有企业腐败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思路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做好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作用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机构,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对党员的纯洁性的监督。党章规定每个党员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洁身自好,绝不能贪污腐败。但是党员干部在遇到巨大利益诱惑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不符合党章规定的行为和违法乱纪的念头。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理应随时随地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性进行指导、教育和纠正。但是,很多国有企业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制度不完善

在十八大后查处的由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其本身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个部门,因此往往会出现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的情况,监察人员碍于面子往往不会直接的指出一些官员的犯罪行为,而一些级别较低的监察人员根本不敢去监督比自己级别高的领导干部,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自己还是在受着这些领导的领导,所以所谓的检查就有名无实,多数是摆设。

二、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创新思路和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注重观念创新

一个人的行为由其思想控制,因此,要对一个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进行约束,就首先需要对其思想政治和观念进行教育和指导,才能从根本上让党员干部保持其自身的纯洁性,这也是国有企业惩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需要定期的开展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定期的传达上级的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要加强党员干部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打造一支廉洁队伍。

(二)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制度完善

纪检监察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核心在于自己人监督自己人,要想彻底的破除这样的状况,首先应当适当的引入外部监督,但是得把握好度,毕竟纪检监察工作针对的是党内的监督。通过适当的引入外部监督特别是企业内部非党员职工的监督将有效的降低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纪检监察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个人的工作责任,做到哪里出了问题哪些人负责,才能确保监督工作无死角。

(三)强化监督问责,注重效能提升

国有企业是国家拥有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而国家控制国有企业的标志就是国有企业在各级的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日常的运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设立的,并非是针对国有企业本身,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具有监督作用,帮助其更好的管理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检监察体系本身是企业的一部分,监察人员也作为企业的一员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就很难,所以想要真正的达到监督的效果,就需要强化监督问责,每一个监察人员对于自己监察对象应当终身负责,当在自己监察时期没有及时的发现领导干部分问题理应受到追责。相信通过强有力的监督问责机制,就能真正的提高监督的效能,保证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

第二篇: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胡国森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以培养竞争力、打造高素质团队为目的的管理方式,已引起国内各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为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探索研究,各地都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绩效考核工作尚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方面绩效管理的实施在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下已全面推开,而与此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却尚未建立,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日常工作的绩效考核多由按月进行的目标考核承担,而目标考核又因其以“考量当期任务完成”为目的,仍与以提高绩效为目的的绩效考核相去甚远。就整个考核工作而言,考核内容不能较好地反映国有企业的行业特点、职业特点,考核结果难以区分工作优劣,考核中呈现出了严重的均优性和无差异性。加强对绩效评估与考核的专题研究,已迫在眉睫。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1、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定位缺乏清醒认识,导致绩效考核沦为效益分配的简单工具

绩效考核,一般的理解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并通过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它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绩效管理赖以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实施者对绩效考核的概念认识不清,不能正确把握“绩效”这一支撑单位、企业或组织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将绩效考核看作一种简单的收入分配方式;此外由于对绩效考核的目的、作用认识不清,人们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往往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一般的目标考核,仅针对过去进行考评,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这势必导致绩效考核的简单化并与“绩效考核是为了提高绩效”的初衷相悖。

2、对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筹划设计,导致考核指标的设立不科学

绩效指标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对工作结果的评价,称为任务绩效;二是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称为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和成本等指标来进行定量评价,而对周边绩效的评价则通常采用行为性描述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而使绩效指标形成一套体系。

虽然国有企业都相继制定了绩效指标体系,但如果考虑绩效指标的战略推进作用,就会发现一些企业的绩效指标,在任务绩效方面单一化、片面化,不能与战略发展需求紧密相连。而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因而,无法避免在实际考核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判断。所以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是当前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面临的最大问题。

3、绩效考核的责任人不明确,管理结构松散,导致政出多门,莫衷一是

国有企业在组织绩效管理工作时,往往是所有职能部门一起参与,考核内容抽象而片面,导致考核时间冲突、内容重叠、过程形式化,且政出多门。而在那些开始重视实行绩效管理的企业中,也有一种错误倾向,考核重点集中在行为绩效,而忽略了工作的实质内容。

指标关系与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才能够产生高效能。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同的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也往往需要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和改善。因而,只有让对该项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其进行管理,才是最为高效的。所以,在绩效责任的分解和反馈过程中,需要设定顺畅的管理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4、对绩效考核结果缺乏系统运用,导致绩效考核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本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绩效考核作为分配依据必然担当的管理功能及杠杆调节作用。由于无法对绩效考核结果及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改进,导致被考核者应付考核,做表面文章,这对绩效考核的长期有效开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说应该对绩效考核的功能效用有系统和清醒的认识。理论和实践证明,通过绩效考核至少能对企业的管理经营发挥五大作用。第一,将员工与单位远景连结,明确奋斗目标;第二,实施有效激励,保证有效地工作;第三,通过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的设定,使管理者不再参与下级人员的具体事务,专心从事管理研究;第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第五,通过压力链让每位员工都承担相应责任。

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进企业战略指标理念

以战略为导向进行指标设计,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单位战略。无论是哪一级单位都应当有自己的战略,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单位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单位战略对每个员工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所衡量的职位也应以实现单位战略的相关内容为目的。例如,不能只注重于财务指标如企业的利润增长幅度,而忽视企业的内部管理等非财务指标,影响企业的内部和谐或损害员工利益。应当尽量考虑考核当期的现实情况对利润收入的影响,不能一味追求企业财务指标的逐级攀升,给企业管理者带来过大压力而对考核指标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内部管理指标,则应充分考虑创造绩效能力的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力求考核标准的准确性,并对促进单位绩效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2、建立操作性强的分级分类考核体系,实现向分级考核转变

(1)明晰岗位责任。明晰岗位职责是实施绩效考核的第一要务,是设计考核指标的首要依据。签订的绩效合同内容除了绩效指标及其权重、考核标准、数据来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考核的上下级角色和信息来源的提供者,并通过三者的签名确认,明确绩效考核中各参与者的角色和责任。

(2)按照管理权限,实行分级考核,即按照员工能力等级或所在部门、单位的级别,分级

考核。一般管理员工由本部门考核,部门领导把关;领导干部和下级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考核把关。基础管理较为规范、经营目标比较明确的分公司,可以采用各级经营责任人签订经营责任书的方式,实现分级考核。这样既可以让考核责任部门从繁重的直接考核工作中脱身,工作职能向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原因分析交流方向转变,同时各级经营管理者有相对的考核权限,能够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对直属员工进行考核和交流,促进本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3)实行分类考核。要体现职位性质和业务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即使同一部门,也要有反映不同岗位情况、要求的考核标准,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对属于共性的指标,如对各岗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和贡献大小等可按整体情况确定;而对因岗位不同特有的指标,则力求按系列、分职位及工作特点确定,提高考核中的可操作性。

3、建立绩效考核管理支持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绩效考核组,专门负责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在考核中可推行自上而下由领导根据考核标准计算所属工作人员所得分值后公布于众,然后征求群众意见后审定;或自下而上先由被考核人根据标准计算自己的各项目及总体应得分数,交由本部门本单位群众评议后交领导审定的办法。

(2)发展国有企业文化。强化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单靠鼓励号召或单靠经济刺激都将无济于事。必须形成团队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即既通过绩效考核体现利益多寡,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

(3)实施有效激励。在坚持内部公平的基础上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价值分配挂钩。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公平原则在操作设计上的应用,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绩效结果分级,然后按级别发奖金,而应当考虑绩效分值对不同类型岗位的影响,确定适当的挂钩比例。既不使分值过高,导致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绩效结果的具体分值上,影响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又不致使分值过低,导致人们的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同时,将分配周期延长,实行“按月考核按季兑现”,根据当季各月的绩效结果得到的综合分值,将同一层级或系列的员工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结果划分绩效等级,最后按绩效等级发放绩效工资。

还应该引起各级管理者重视的是,由于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绩效考核与系统内的其他管理方法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使绩效考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而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手中应用自如的管理利刃。

(作者单位:厦门特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三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体系运行研究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体系运行研究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新时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机,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关键的一环。目前国企体制相对僵化、机构相对枝节庞大、现代管理水平相对偏低等原因,导致监督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很多国有企业狠抓构建“大监督”体系等工作,监督工作取得重要实效。但经营规模与组织机构数量的不断扩大,监督的重点逐渐增多公司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盲区盲点,监督整体效能依然需要提升,我们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监督制度粗放,监督浮于表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体现,但实际的运行当中存在落实制度不力的情况,“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由于各单位负责决策的领导干部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导致了决策存在缺项和缺少环节等关键节点。很多单位制定自己的制度都是“依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没有没有结合各自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需要的决策制度。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纪检监察队伍力量不足,部门领导监督意识欠缺。纪检监察队伍专业素养不够,监督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原因有一是纪检监察部门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对纪检工作的业务知识不了解,;二是纪检监察岗位要求具有思政、法律、财务、审计、内控等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较少。为有效降低经验管理风险,纪委通过向二级纪检机构派遣纪检委员的形式来进行监管,但实际履职过程中却面临困境,如二级纪检机构纪检委员授权不明,对参与子公司重大事项、重点环节、参与程度等内容没有明确规定,缺乏制度性保障,使得纪检委员不能充分发挥对二级单位监督管理;纪检委员任免虽需要总公司考察提名报备总公司纪委,但也受二级单位负责人领导,这种模式造成纪检委员履职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评价考核机制不合理,纪检委员评价考核由所在二级单位进行考核,且薪酬由被监督单位发放,致使二级单位纪检委员履职易出现“开绿灯、打折扣”现象。

一些业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过度依赖公司纪委、巡察、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领导干部重监督轻内容,一些单位认为监督只是纪检监察的事情,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忽略了部门负责人才是责任主体。这些都是影响监督合力形成的原因。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监督效能低下,问责力度不够。监督存在缺乏有效沟通,各自为政的情况,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都在监督,但实质监督却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检查工作多,整改落实少,形式监督多,实际监督少的情况。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以后,问责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大监督”体系的执行和制约机制。

依托“大监督”体系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优化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的各项沟通机制。首先,建立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各种方式,协调监督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共享各监督主体机构在日常监督的过程中履行监督职责和开展监督工作的信息,加强问题线索的转办准确度,不断提升“大监督”体系运转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建立定期向公司党委汇报的工作机制,“大监督”体系运转情况要定期向集团公司党委进行汇报,特别涉及重大事项的要及时汇报。再次,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对监督者的监督机制,专职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责,监督到位,对履责情况要进行考核,对履责不到位的要进行问责,确保营造监督者认真负责,敢于主动监督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加强专职监督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纪检监督队伍。配足配强纪检监察人员,从有思政、法律、财务、审计、内控等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的人员中选配。对纪检监察人员要进行不定期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纪检监督文化的引导,深入各基层学习实践纪检工作开展的方式。培养监督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执行力,增加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建立内部监督人才库,分散管理、统一使用,人才选用上注重知识层次和结构的多样化,并加强对专业监督人员的培训。

三是改变监督思维,树立“大监督”意识。

“大监督”不只是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的事情,是公司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子分公司和广大职工共同的任务,所以要让公司的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自分公司负责人和全体职工不断的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形成一个“大监督”一盘棋的思维,要形成专职监督和职能监督相结合,专职监督和职工监督相结合的新格局,要从精准监督入手,即盯紧“关键少数”,又要注重系统监督,时刻把监督挺在最前面,从而建立起一套不敢、不想、不能的监督机制。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建立全方位的追责体系,针对各个监督主体发现的问题,各个监督主体都基本拥有相应的追责规定,如纪检监察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监督对虚假账务相应的处理规定,监事监督对财务失真的监事处罚等,应形成层层追究、协同配合、全面覆盖的追责体系。一旦发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倒查追究直接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对于财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不仅追究部门落实责任,还要追究协同责任。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工作任重而道远,市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落实健全的“大监督”机制,需要国有企业自上而下全面的重视,需要每个成员共同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建立健全并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才能更高效为企业的运行保驾护航。

第四篇: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思路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原由

本公司是一个通过量化和配售原集体企业净资产而组建的全体职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投资持有各子公司绝大部分股份(**合资公司除外),其中占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锻压厂的80%,油箱厂和电镀厂的100%的股权。各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股份公司(以下称集团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进行分权管理,由子公司总经理全权组织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构成独立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管理和监控主要通过董事会下达考核利润目标和对经营结果进行财务审查的考核激励机制进行,各子公司在经营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这种靠经理人自律的管理模式,在改制之初对冲破集体企业的各种不良意识形态束缚,快速开拓市场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因为在局部范围内的高度集权,可以迅速反应和快速决策,把握市场机会,有利于分兵突围,规避和分散集团公司经营风险,多方位开拓市场,寻找市场突破口,锻炼队伍,从而使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得到了普遍提升,并在各自的目标市场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严酷,各子公司的发展在取得一定业绩后,逐渐步入停止不前或缓慢发展的局面,要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集各子公司之长发挥整体优势,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化治理结构,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方针进行谋略并保证实施,而集团公司又未设立适应的机构(暂叫总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各种原有的和新生却得不到迅速有效的解决,具体表现为:

1、各子公司均属摩配和汽配行业,目标销售市场和原辅材料供应市场类似,加工制做工艺和质量保证体系接近,但由于各子公司自成体系,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只接受集团公司的盈亏业绩考评。在管理机制上缺乏直接全面统一的指挥协调力量,公司的战略

计划、方针难以切实贯彻,公司资源得不到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整体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有待对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优化,以便整合企业资源,提高利用率、增加综合竞争力。

2、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取向不同,所有者(股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者可能更为关心自己的薪金、声誉、地位等所导致的利益冲突,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对经营者的行为给予恰当约束,就可能形成内幕交易,虚假盈亏,转移财富,举债无度等弊端,从而使所有者谋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3、所有者(股东)虽然是控制权和收益权最终拥有者,但却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只是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而经营者直接经营企业,掌握了企业的全部信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如果代表所有者权益的企业集团董事会不对各子公司的经营过程进行监控就容易滋生虚假信息(如有限公司外协外购库截止2000年末潜亏390余万元,电镀厂2000年至2001年质量扣款和材料调拨不进成本潜亏50余万元等),就会误导董事会的经营决策,从而使所有者的收益权得不到保障,为了保证所有者的收益权就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以下着重就内控体系展开)

二、目的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监控体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和经营活动结果,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确保集团公司战略计划、方针的贯彻执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使所有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三、意义

1、通过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协调系统的建立,整合企业资源,挖掘市场潜力,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

2、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统一统计口径、会计核算模式和财务监控制度,客观公正的对各物流经营管理过程和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判、考核和奖惩,为各级经营管理者的相互信任提供保证机

制,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 在各子公司独立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即集团公司利用股份公司独立法人的营运资格实行部门和职能式的“指挥—控制”型组织,也可叫多部门结构,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体(或叫成本中心),其显著特征是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分离,按职能设立半自主性的经营事业部,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公司不同层次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从而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够从日常的繁锁的管理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长期战略计划的制定,对各事业部的工作进行指导评价、监控和协调。其特点是:分散化经营、集中化服务和人事管理、整体预算和分项控制。通过内部束缚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保证有效的实施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管理模式。

董事会

集团公司组织机构框架(各事业部可根据本部管理进行分类)

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要求)如下:

1、重大的战略决策权、投资权、主要人事管理权等收归集团公司,而将其他各项经营管理权、实施权逐级分解下放,从而形成以集团公司为绝对独立的利润中心,各事业部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体(即成本中心)的目标管理决策体系。集团公司事业部之间建立“准市场交易”或“内部转移定价”交易。

2、决策要让最具有信息的人或部门去做。

集团公司掌握各事业部的长期发展信息和过程控制信息。保证其长期的全面的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层管理者对经营管理层的具体经营业务在授权范围内不予干涉,以便调动各级各层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束缚机制,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协调,保证局部决策的正确性。

3、对信息管理系统和财会控制系统和主要人事管理系统并入集团公司总部,实行直线职能式管理,以保证各事业部的经营决策在集团公司的总体框架和制度约束范围内进行。

这样,对外既可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优势,对内将大部分事务交给业务经理处置,实行向前、向后一体化、将交易内部化、并明确各环节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给予适时束缚确保所有者权益的实现。

集团公司“指挥—控制”型组织结构图。(略)

五、实施计划

视其所有者权益保障需要和各子公司发展情况进行分步实施(略)

六、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1、总体要求:要切实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方针政策的履行和各类信息的真实可靠,有必要在集团公司建立公司总部,对各基层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决策进行总盘监控。集团公司总部由总会计师直管,服务于总经理和各副总级管理需要,服从于董事会,并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负责集团公司各项计划、方针、政策、制度、要求的及时下达、督办和检查,同时负责各基层单位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的反应和监控,并定期报告和汇报。

2、工作目标

集团公司总部的工作目标是确保企业的各项资源受控。集团公司总部机构图

3、集团公司总部的机构设置及分工:

综合经济管理中心行政人事管理中心结算中心财会管理中心

各管理中心的工作范围如下:

1、行政人事管理中心的工作范围

①中干以上行管干部的管理和人才资源的储备培养;

②岗位工资的定编和薪酬水平控制;

③人事用工制度策划和制度贯彻情况检查;

④企业档案和员工档案的建立和保管;

⑤职工福利和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策划、贯彻、实施和职工与企业关系协调;

⑥各下属单位工资总额审核和发放结果审查;

⑦行政管理事务;

2、综合管理中心工作范围

①企业战略规划和公司及各基层单位目标指令下达;

②内部核算体系的策划及考核指标体系的拟定和执行情况的考核;

③明确基层部位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和职能权限;

④价格管理、价格策划及目标成本制定;

⑤督察和部门间工作协调;

⑥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和各基层单位非授权范围内的费用开支和设备投资项目审批和协调;

⑦经济管理事务;

3、财会管理中心工作范围

①企业统一的财会制度编制、修改和完善;

②各基层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③会计核算模式的制定和统一;

④基层单位财会人员定编和工作业绩考核;

⑤内部核算体系的贯彻、实施和经营成本的反应和审查; ⑥统计和仓储物资管理;

⑦对外报表和社会关系的维护;

⑧审计和经济活动分析;

4、结算中心的工作范围(略)初期暂不实施。

5、行政人事管理中心和综合管理中心侧重宏观调控,而财会管理中心的工作侧重实施和贯彻情况检查,只有深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方可客观、真实反应和评判。

建议对基层单位信息管理人员实行委派制。即各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委派,向集团公司负责,其他基层单位的财会、统计等信息管理人员列为集团公司编制,其人事关系、福利待遇等均体现在公司总部。财会等资产管理人员参与基层单位的经营决策过程。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统一的财会制度,并受集团公司的考核。

第五篇:建立薪酬体系的方法2

系统建立方法

1.本公司与顾问公司的职位对比JobMatching

比较二者的工作说明JobDescription及该职位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以顾问公司的职位为标准职位,确定本公司的各个职位相当于那一个标准职位。

2.调查资料分析

近来,我们给一家消费品公司做了薪酬及福利系统。资料如下:

广州拓培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的广州地区《薪酬福利调查报告》,薪酬及福利资料截止日期为2000年4月1日。

资料分析: 把调查报告中薪酬的中位数相同或者比较接近的职位归纳为同一组并视为同一级别,标出相应于该公司的哪些职位。

3.公司工资构成3.1原则:越简单越好,顾及政府法规及长远计划。

3.2 政府将实施的房屋基金政策:公司和员工每月均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如8%)划款到银行,按政府规定员工可贷款购房并而且日后适当地运用房屋基金分期付款“供楼”。

3.3工资构成 工厂如上述B公司:

管理人员及全体办公室员工,其工资构造: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月工资;

基本工资13+基本工资8%12+年终奖金——年工资

一线业务人员,工资: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月底奖金——月工资

或基本工资+基本工资8%+(季度奖金)/3——月工资

基本工资13+基本工资8%12+年奖金——年工资

或基本工资3+基本工资8%3+季度奖金——季度工资

注:符号““代表乘号;符号”/“代表除号。

(一线业务人员是指直接对客户的业务人员,客户包括但不限于经销商、大小批发商、购买单位)

基本工资:以13个月计算

房屋津贴基金:以12个月计算

月度、季度、奖金 :具体视公司业绩及各人贡献而定,并考虑全年的工资在公司内部及在市场中的位置,有的情况下甚至没有该项奖金。

4.职位、级别及工资范围

原理:正如大多数消费品公司一样,以市场调查报告的中位数为中间数,设立各个级别的工资范围。级别越高(低),范围越大(小),因为级别到一定程度升职越难,方便工资调整。

工资政策表设计: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各一张该政策表,领取月奖金的一线业务人员单独考虑。

 100CR-调查报告中的中位数,或根据中位数及公司定位,作相应调整;若在一家比较成熟的公司里,大多数称职的员工的工资应接近该数值  80CR-各个职位的最低工资,可作为某些新招员工起薪点。

 换算-80CR=100CR X80%

120CR=100CR X 120% ····

关于加班工资待遇: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做发是,既尊守政府的文明法规也采纳政府认可的做法。具体是,主管(主任)级或以上的人员及业务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没有加班工资;生产工人、司机、保安等采用综合工时工资制,超出法定时间部份才领加班工资。

5.新的薪酬系统的实施

人力资源部起草政策,审批后执行,起草新政策时要做到对内公平及对外具有竞争力,根据公司的财政状况及具体情况作平衡处理。以上述所讲B公司为例,说明如下:

 低于80CR的员工:马上作适当的调整,使之向80CR至90CR之间靠近,可以分一次或两次完成(比如相隔半年)。

 高于或等于90CR的员工:可暂时不调整。

 新制度实施的存在问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部份问题在相当一短时期内仍然存在,只要所占百分比不高,可视为”正常“。 人力资源部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统一认识,向有关员工作解释。

6.福利制度

影响福利政策的因素至少有政府的法规、福利市场资料及公司市场定位等三种情况。

政府政策基本上有两种即强制执行和参照执行两部分。

非政府法规要求的福利则应建立本公司的政策,企业可参考福利市场资料,借用以上薪酬政策制定方法建立自己的福利政策,即采用市场的中位数并根据公司情况制作自己的中间数。

以上所述注重的是技巧,具体政策制定则视公司具体情况而定并根据市场资料定期检讨。

步骤

薪酬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我国很多公司人事经理和总经理的当务之急。

不同的人对“薪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薪酬”理解为员工所获得的一切有形的(财物形式)和无形的(非财物形式)劳动报酬,它既包括工资、奖金等现金性收入,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福利、奖励。我这里想重点谈一谈工资体系的设计问题,奖励、福利方面的问题将在后续文章中做更多介绍。

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职位分析

正如在本刊上一期所提到的,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

第二步: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职位评估)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职位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比较复杂和科学的,是计分比较法。它首先要确定与薪酬分配有关的评价要素,并给这些要素定义不同的权重和分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如Hay模式和CRG模式,都是采用对职位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的办法,从三大要素、若干个子因素方面对职位进行全面评估。不同的咨询公司对评价要素有不同的定义和相应分值。

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是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因素得出工资级别,而不是

简单地与职务挂钩,这有助于解决“当官”与“当专家”的等级差异问题。比如,高级研发工程师并不一定比技术研发部经理的等级低。前者注重于技术难度与创新能力,后者注重于管理难度与综合能力,二者各有所长。大型企业的职位等级有的多达17级以上,中小企业多采用11~15级。国际上有一种趋势是减级增距,即企业内的职位等级正逐渐减少,而工资级差变得更大。

第三步: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企业在确定工资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外企在选择薪酬调查咨询公司时,往往集中在美国商会、(伟世顾问)、华信惠悦、翰威特、德勤事务所等几家身上。一些民营的薪酬调查机构正在兴起,但调查数据的取样和职位定义都还不够完善。

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只有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职位评估,并各自提供真实的薪酬数据,才能保证薪酬调查的准确性。在报纸和网站上,经常能看到“xx职位薪酬大解密”之类的文章,其数据多含有随机取样的成分,准确性很值得怀疑。即使是国家劳动部门的统计数据,也不能取代薪酬调查用作定薪的依据。

第四步:薪酬定位

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

影响公司薪酬水平的因素有多种。从公司外部看,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甚至外币汇率的变化,都对薪酬定位和工资增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同产品定位相似的是,在薪酬定位上,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薪酬上的领头羊未必是品牌最响的公司,因为品牌响的公司可以依靠其综合优势,不必花费最高的工资也可能找到最好的人才。往往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后起之秀最易采用高薪策略。它们多处在创业初期或快速上升期,投资者愿意用金钱买时间,希望通过挖到一流人才来快速拉近与巨头公司的差距。

在薪酬设计时有个专用术语叫25P、50P、75P,意思是说,假如有100家公司(或职位)参与薪酬调查的话,薪酬水平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它们分别代表着第25位排名(低位值)、第50位排名(中位值)、第75位排名(高位值)。一个采用75P策略的公司,需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相支撑。因为薪酬是刚性的,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企业的市场前景不妙,将会使企业的留人措施变得困难。

第五步:薪酬结构设计

报酬观反映了企业的分配哲学,即依据什么原则确定员工的薪酬。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报酬观。有的甚至制定了“人才基本法”,把报酬观列入“公司宪法”中。新兴企业的薪酬措施往往不同于成熟的官僚化企业。IT企业应特别注重其分配方式要与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相一致。

许多跨国公司在确定人员工资时,往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

职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一个人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职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企业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职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例如,在某一职位等级中,上限可以高于中点20%,下限可以低于中点20%。相同职位上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技能、经验、资源占有、工作效率、历史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并不相同(由于绩效考核存在局限性,这种贡献不可能被完全量化体现出来),因此技能工资有差异。所以,同一等级内的任职者,基本工资未必相同。如上所述,在同一职位等级内,根据职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就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职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绩效工资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浮动奖金、奖励,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综合起来说,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所以说,薪酬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论工资结构设计得怎样完美,一般总会有少数人的工资低于最低限或高于最高限。对此可以在薪酬调整时进行纠偏,比如对前者加大提薪比例,而对后者则少调甚至不调等等。

第六步: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在确定薪酬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目前,大多数企业是财务部门在做此测算。我的建议是,为准确起见,最好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做此测算。因为按照外企的惯例,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

在制定和实施薪酬体系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必要的宣传或培训是保证薪酬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从本质意义上讲,劳动报酬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需求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方式,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人力资源部可以利用薪酬制度问答、员工座谈会、满意度调查、内部刊物甚至BBS论坛等形式,充分介绍公司的薪酬制定依据。

为保证薪酬制度的适用性,规范化的公司都对薪酬的定期调整做了规定。依照上述步骤和原则设计基本工资体系,虽然显得有些麻烦,但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员工对薪酬向来是既患寡又患不均。尽管有些公司的薪酬水平较高,但如果缺少合理的分配制度,将会适得其反。

下载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的思路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原由本公司是一个通过量化和配售原集体企业净资产而组建的全体职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投资持有各子公司绝大部分......

    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 国资委人士透露,打造‚中国版淡马锡‛的总体思路是在央企层面建立三类国资管理平台:产业投资公司、国资投资控股公司、国资运营公司,数量在几家至十几家......

    浅谈建立纪检监察和人民检察院新体制

    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在体制方面进行改革,认真探索和采取有效对策,更有力地惩治腐败,是当前反腐......

    浅谈建立纪检监察和人民检察院新体制

    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在体制方面进行改革,认真探索和采取有效对策,更有力地惩治腐败,是当前反腐......

    浅谈建立纪检监察和人民检察院新体制

    文章标题:浅谈建立纪检监察和人民检察院新体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在体制方面进行改革,认真探......

    建立KPI体系的方法(精选合集)

    一般常用建立KPI体系的方法有四种:基于行业优秀企业或竞争对手的标杆法; 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分解的关键成功要素法; 基于杜邦模型的目标树法或鱼骨法; 基于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职......

    工程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建立方法研究

    工程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建立方法研究 受国内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建筑工人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一项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不少知名房企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