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

时间:2019-05-14 04:4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_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_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

第一篇:_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

72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年 1月下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 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现 如今的企业竞争重要的便是科技竞争与人才竞争。人才是创造经济 和产生高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人员培训和专业教育便变得尤为重 要。本文便就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人员培训的发展趋势和人员培训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人员培训的相关策 略,以使我国的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专业人才;培训策略

经济学诺贝尔获奖者西奥多·舒尔茨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 提出了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在该理论中将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和 国家的发展根本,他认为专业人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 正因如此所以西奥多·舒尔茨将物质、人才、信息和资本作为企业 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 断提高。因此在注意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人才培养的重 视,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有利于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人才自身来看,加强人擦培养可以提高 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以使得自己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为企业 的经济效益做贡献。

一、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1.企业大学的发展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预测到,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企 业将会将职业培训和员工的再教育更大程度的纳入企业的人才建设 中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第二次大战前便开始了企业大学的建 设工作,在我国企业大学则与近几年各个成立。但随着我国经济发 展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企业大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海尔、联想、TCL等五十多个国有企业也相继加入企业大学的行列。

2.生产与培训的结合 我国国有企业在加强人员培训时很注重与高校的结合,他们通 过院校的优质资源为企业培养更为优秀的企员工,促进企业的长久 发展。

3.培训的外包 在现代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将人员培训作为人力 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具备比企业更为先进的教育经验和培训经验,因此在 现代国有企业中更多的将人员培训下放给专业的培训机构去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企 业培训的有效性。

二、企业人员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员工重视度不足 虽然现如今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以是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 问题,但是在实际中,某些国有企业却仍旧运用传统的组织形式, 不仅没有建立相关的员工培训体系和培训人员,而且有的企业还将 人力自语那管理机制与后勤部门合并,使其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在管理者方面,有的管理者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并不重视,对员工的 认识度还停留在数量的角度,对员工的质量提升没有进行过多的关 注,他们更加注重设备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对工作方法和员 工的专业素质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同时一些企业领导走入培训误 区,将培训仅仅定性为思想上的培训而忽视了技能的提升。

2.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经费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 造成的:第一,管理者思想理念错误,管理者认为对人才的培养不 如直接去市场上招聘更为专业的人才,用招聘来代替培训;第二, 员工流动性高,国有企业培训体系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人 员的高流动性,企业管理者担心他们在提高员工技能的同时流失 了专业的人才,员工可能会因为技能的提升而选择跳槽;第三, 传统培训体制的问题,在传统体制中,培训更多的是注重眼前的 效益而忽视长久的发展,这使得培训缺乏持久性,以至于企业对其 缺乏信心。

3.培训机制的落后 我国国有企业的培训体系建设不足。第一是对培训效果检测 的忽视,致使员工在回到工作岗位后并没有显著的技能提升;第 二是考核手段单一,以考核成绩而非实际应用为主;第三是评估 缺乏专业性,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评估系统,缺乏有效的 培训数据。

三、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制的完善对策 1.转变培训理念 国有企业应树立现代培训理念,提高员工的培训质量,这是提 高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基础。在企业管理者角度企业管理者应当做 到以人为本,树立长效发展策略,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 建立高品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动力。在企业员工方 面,企业员工应重视培训,努力利用这一机会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的能力,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

2.增加培训经费的建设 虽然目前国有企业存在人才流动较大的问题,这也致使一部分 企业不愿花高价加强人才培训,但通话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只有员工 的整体素质上升,企业才可以更好地发展,保持持久活力,企业的 长久发展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因此企业应注意加强员工的培训经 费,并注意在培训中选择优质的培训机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 帮助。

3.完善培训机制 针对员工的培训应该有针对性和规范性。在这一点上我们一是 要注意对员工培训效果的检测,员工培训不同与学校教育,它更注 重的是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因此对员工的检测应该 以实践检测为主;第二,应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学习情 况进行系统的、权利的测定,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第三。虽然国 有企业内部有着人员培训的诸多问题,但是人员培训以愈加被人们 所重视,越来越多的领导开始实行员工培训机制,也引进了相关的 专业体系,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这些体系与我们企业发展的匹配 性,适当、合理的对国美外的优秀人员培训体系进行借鉴和吸收, 内化为己用。

四、总结

总之,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影响着企业的员工培训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制约着企业的进步。因此解决国有企业的人 员培训问题使我们目前所应当注意的。本文就国有企业的人员培训 的机制建立、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做了一个浅要的分 析,对国有企业的人员培训状况做了了解,以期望国有企业的人员 培训可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Michael J Marquarde.创建学习型组织5要素[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 贾 赟 胡云鹏 孙丰收

(中石油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DOI:10.13768/j.cnki.cn11-3793/f.2015.0183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年 1月下 [2] 赵曙明, 吴慈生.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3 :48-50.[3] 李荣生.从外企与国企的培训比较看国企培训变革[J].中国培 训,2005,(5 :22-23.[4](美 爱尔文 ·戈尔茨坦凯文 ·伏特.组织中的培训[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2.一、设计初衷

干部考评工作是每个企业重要的人事管理手段,已经形成了相 对固定的执行模式,考评结果在晋职选拔、推先评优、薪酬奖惩等 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内外形势的发展和职能分 工的变化,考核重心掌握不均衡,考核时效性不强,考核奖惩标准 导向性不完善,绩效指标挂靠不均衡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为此,对 企业干部考评工作重新进行构思,借鉴信息化手段,建立新的干部 考评模式。

二、实现目的

整合现有考评资源,构建考评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 应用;建立日常工作记录,实现干部月度常态化考评;分解挂靠单 位、个人绩效,实现个人、单位、公司三者责任统一;推行无纸化 办公,以信息化手段替代书面填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三、考评指标分类

参照通用德、能、勤、绩的综合考评指标,将指标分为素养指 标和绩效指标两类。

德、能、勤为素养指标,主要考量干部思想品行、技能才干、敬业尽责等内容:德主要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 容;能主要涵盖组织协调、业务技巧、创新能力等内容;勤主要涵 盖掌握实情、贯彻落实等内容。

绩为绩效指标,主要考量干部工作实效。指标设定受干部分 类、岗位性质、工作分工不同影响而有所差异,并进行差异化考评 和管理。

四、干部性质分类及指标设定

根据企业干部岗位工作性质和承担职责,将干部划分为综合服 务型、业务型、生产服务型、生产型四类。

综合服务型干部以办公室、行政部、后勤部等综合职能部门干 部为主,主要考核定性绩效评价指标。干部个人根据岗位说明书和 部门重点工作分解自我月度指标并通过信息系统上报,月底通过自 评和主管测评方式互动进行。

业务型干部以销售部、供应部、采购部、航运部等承接对外业 务的部门干部为主,选考指标除定性绩效评价指标外,还涉及管辖 区域或负责业务具体完成情况等定量指标,由部门主管进行月度总 结和考评。

生产服务型干部以生产调度中心、技术研发部、安机部等与生 产车间联系紧密,为生产车间提供服务保障的部门干部为主,考核 指标按权重比例挂靠生产单位的具体绩效指标,相关考核结果在设 定权重比例后可通过数据中心后台自动生成。

生产型干部以生产单位和绩效承包单位干部为主,以单位、条

线的定量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评指标,相关考核结果在设定权 重比例后可通过数据中心后台自动生成。

五、数据来源与提供

干部考评体系建立后,根据指标数据来源、收集难易程度,责 任判定结论发布等情况将数据提供单位或部门分为三类,分别是通 用数据提供单位、专项绩效数据提供单位、内部分解数据提供单位 三类。

通用数据提供单位涉及办公室、安机部、后勤部等单位,信 息以素养指标为主,由上述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进行录入和维 护,相关信息可在数据库后台自动指向责任个人,或指向责任单 位,由责任单位落实至个人。

专项绩效数据提供单位涉及生产调度中心、企管部等单位,信 息涵盖安全、质量、生产、工艺等生产指标,成本、绩效、考核、审计、财务等管理指标,以及销售、采购、物流等业务指标,相关 数据可由上述单位进行收集和上报,并进行责任判定和权威上报。

内部分解数据提供单位主要涉及生产分厂以及独立核算绩效 单位的综合管理科室,主要涉及专项数据的分解、内部考核数据 确认等。

六、主要功能实现

干部考评软件依托现有干部信息系统的资源,可实现干部个人 基础数据的导出与导入,在根目录和框架下,对干部考核信息进行 管理,主要下设三个功能模块,分别实现个人自评、单位考评、公 司考评的功能。通过相互信息转接和挂靠,最终实现干部考评工作 的常态化、信息化目的。

个人自评模块为基础管理模块,维护端口开放给干部个人,干 部通过对照工作说明书和单位职责,每月固定填报常规工作项目和 重点工作项目,次月月初可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评价结论以 定性评价为主。

公司考评模块是数据来源模块,维护端口具有两类维护权限, 一类开放给相关综合部门和生产单位的信息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 更新维护数据,对公司判定的各类数据及时登录,数据输入后可直 接链接个人信息,也可链接单位信息。

单位考评模块是关键核心模块,承担承上启下的功能,对下, 可对个人自评模块提示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和评价,对 上,可对公司考评模块转接的内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挂靠个人, 同时可对各考评信息设置和调整权重。

以现有运行的干部信息系统,计划开发的干部考评系统为基 础,开发或整合干部专业化测评系统、后备干部管理系统、干部培 训管理系统的资源模块,实现资源的共享共通。

企业干部考评软件的构思和功能实现 刘长龙 张 瑜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28 作者简介:刘长龙(1980-,本科,中级经济师,江苏永钢集团有限 公司。

DOI:10.13768/j.cnki.cn11-3793/f.2015.0184

第二篇: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体系运行研究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体系运行研究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新时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机,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关键的一环。目前国企体制相对僵化、机构相对枝节庞大、现代管理水平相对偏低等原因,导致监督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很多国有企业狠抓构建“大监督”体系等工作,监督工作取得重要实效。但经营规模与组织机构数量的不断扩大,监督的重点逐渐增多公司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盲区盲点,监督整体效能依然需要提升,我们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监督制度粗放,监督浮于表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体现,但实际的运行当中存在落实制度不力的情况,“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由于各单位负责决策的领导干部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导致了决策存在缺项和缺少环节等关键节点。很多单位制定自己的制度都是“依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没有没有结合各自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需要的决策制度。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纪检监察队伍力量不足,部门领导监督意识欠缺。纪检监察队伍专业素养不够,监督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原因有一是纪检监察部门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对纪检工作的业务知识不了解,;二是纪检监察岗位要求具有思政、法律、财务、审计、内控等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较少。为有效降低经验管理风险,纪委通过向二级纪检机构派遣纪检委员的形式来进行监管,但实际履职过程中却面临困境,如二级纪检机构纪检委员授权不明,对参与子公司重大事项、重点环节、参与程度等内容没有明确规定,缺乏制度性保障,使得纪检委员不能充分发挥对二级单位监督管理;纪检委员任免虽需要总公司考察提名报备总公司纪委,但也受二级单位负责人领导,这种模式造成纪检委员履职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评价考核机制不合理,纪检委员评价考核由所在二级单位进行考核,且薪酬由被监督单位发放,致使二级单位纪检委员履职易出现“开绿灯、打折扣”现象。

一些业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过度依赖公司纪委、巡察、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领导干部重监督轻内容,一些单位认为监督只是纪检监察的事情,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忽略了部门负责人才是责任主体。这些都是影响监督合力形成的原因。

“大监督”执行过程中监督效能低下,问责力度不够。监督存在缺乏有效沟通,各自为政的情况,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都在监督,但实质监督却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检查工作多,整改落实少,形式监督多,实际监督少的情况。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以后,问责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大监督”体系的执行和制约机制。

依托“大监督”体系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优化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的各项沟通机制。首先,建立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各种方式,协调监督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共享各监督主体机构在日常监督的过程中履行监督职责和开展监督工作的信息,加强问题线索的转办准确度,不断提升“大监督”体系运转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建立定期向公司党委汇报的工作机制,“大监督”体系运转情况要定期向集团公司党委进行汇报,特别涉及重大事项的要及时汇报。再次,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对监督者的监督机制,专职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责,监督到位,对履责情况要进行考核,对履责不到位的要进行问责,确保营造监督者认真负责,敢于主动监督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加强专职监督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纪检监督队伍。配足配强纪检监察人员,从有思政、法律、财务、审计、内控等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的人员中选配。对纪检监察人员要进行不定期专业知识培训,加强纪检监督文化的引导,深入各基层学习实践纪检工作开展的方式。培养监督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执行力,增加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建立内部监督人才库,分散管理、统一使用,人才选用上注重知识层次和结构的多样化,并加强对专业监督人员的培训。

三是改变监督思维,树立“大监督”意识。

“大监督”不只是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监事会的事情,是公司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子分公司和广大职工共同的任务,所以要让公司的各级党组织、职能部门、自分公司负责人和全体职工不断的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形成一个“大监督”一盘棋的思维,要形成专职监督和职能监督相结合,专职监督和职工监督相结合的新格局,要从精准监督入手,即盯紧“关键少数”,又要注重系统监督,时刻把监督挺在最前面,从而建立起一套不敢、不想、不能的监督机制。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建立全方位的追责体系,针对各个监督主体发现的问题,各个监督主体都基本拥有相应的追责规定,如纪检监察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监督对虚假账务相应的处理规定,监事监督对财务失真的监事处罚等,应形成层层追究、协同配合、全面覆盖的追责体系。一旦发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倒查追究直接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对于财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不仅追究部门落实责任,还要追究协同责任。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大监督”工作任重而道远,市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落实健全的“大监督”机制,需要国有企业自上而下全面的重视,需要每个成员共同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建立健全并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才能更高效为企业的运行保驾护航。

第三篇:现代国有企业有效员工培训体系研究

[摘要] 在 金融 危机又一次波涛汹涌席卷全球之际,国企的生存和 发展 不免面临众多挑战,尤其是人才储备和人才开发这种基础性工作,对国有 企业 更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国企应当结合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培训经验,从自身现实条件出发,构建一整套有效员工培训体系,为企业安然度过 经济 危机提供切实保障和坚实基础。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培训对策 有效培训

当前,金融海啸又一次波涛汹涌地席卷全球。作为我国经济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能否经受这场考验、继续发挥支撑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抵御金融海啸的能力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能否继续平稳运行。作为国企的基石——员工,其自身状态和能力,又直接关系到国企的自身发展能力和潜力,因此,构建有效的国企员工培训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

一、当前国有企业培训存在的 问题

1.对员工培训重视度不够

尽管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呼吁要加强培训,重视知识与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国有企业仍未脱胎于旧的组织模式,不但没有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及人员,甚至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入到企业行政或后勤事务中,不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具体到管理者,有些人思想上还停留在对劳动者数量的要求上而不向劳动者素质提高方面转变,往往注重设备、人力、工作时间而忽视员工素质及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 方法。除此之外,一些企业领导还将培训看成就是组织 理论 学习和 政治 思想 教育,没有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来看。

2.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有大幅减少的不良趋势,根据部分国有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加强对员工人力资本投入的国有企业只占5%;20%左右的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人均只有10元~30元;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的花费一点培训费,年人均不足10元;其余的就是一些亏损的国有型企业,已停止了人力资本投入”。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有许多,大致归纳以下几点:(1)管理者的错误观念。一些管理者将聘用看作为培训,当本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要求时就直接去市场招聘来满足要求的员工,用解聘和招聘来代替培训。很多人认为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培训不仅是提高员工技能,更在于让员工感受到本企业的文化,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忠诚度,这对国有企业适应未来国内外市场渐趋融合、企业间更加激烈的竞争是极其必要的。(2)员工的流动性高。这也决定了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对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的员工实施培训。国有企业中技术、管理人员流失率高达60%,这的确是企业投资培训最苦恼的事。(3)传统培训体系的缺陷。国有企业的管理受原先计划经济的 影响,通常会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简单的培训以应付当前需要,导致企业培训失效甚至中途流产。培训计划的失败会挫伤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4)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有些国有企业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效益下降从而阻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据国家经贸委1999年统计,全国6.78万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有3万家,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亏损面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资奖金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道难题,培训就更是日程之外的事情了。

3.培训机制不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在培训评估机制建设上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局限于培训过程,当员工回到实际工作岗位时,培训效果并不能从中体现,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其次,考评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企业都惯以 考试 成绩来说明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也没有再作跟踪调查,使得培训效果很难延续在实际工作中。第三,评估记录缺乏专业管理,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完整的员工培训记录,使培训效果 分析 缺乏数据依据,在下一次的培训中也不利于查漏补缺。

4.培训师资不符合要求

部分国有企业的职工培训学校普遍存在布局分散,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中国论文联盟整理)相当多的培训学校条件不完善,设施不配套,培训层次低,整体效益差,有的培训人员所教的知识并不适用于 现代 企业的需要,文化基础课教师多而操作技能课教师缺乏,有时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离规定的要求相差甚远,最终会影响培训效果。

二、对策与思考

1.培训观念的转变

企业要树立 科学 的培训理念,提高培训的重视度,这是建立任何一种培训体系的思想基础。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人才的管理、培养、使用和开发等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力争做到“人、事”相宜,用合适的人才做合适的事,各尽其能,把知识、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努力造就出色的人才,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2.增加培训资金和建设投入

随着 科技 的进步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需的岗位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的素质不断地提高以适应企业变化。“据1999年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薪酬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培训费用的投入上,75%的外企每年的培训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5%,其中企业内部培训预算每人每年1636元,外训3384元,其中高科技企业在人均培训费和培训时间上都排第一。有的管理者会担忧: 目前 国有企业员工流失率非常高,要是再增加培训资金投入必定会有一定风险,但企业必须认识到,培训的部分成本已由员工承担,反映在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奖金、福利的减少,现行政策也鼓励企业采取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的做法,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员工流失而产生培训损失的风险。

培训的资金除了投入在员工自身的软件建设上,还要加强培训实体的建设。“职工培训学校也好,职工培训中心也好,都是培训实体,是员工培训的载体”。实体建设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员工培训的质量,所以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精干有效的专业化培训中心。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办学弊端,充分利用现有优良的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布局结构调整,按照专业性质分类,建立适应培训需要的专业化专业培训中心。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使大纲 内容 与员工岗位职能要求和考核标准相一致,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第三,加强员工培训两支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要聘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优秀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切忌将各单位的富余人员“优化”到学校。努力建设德才兼备的学校领导班子和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第四,要注重实习培训,这是培训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区别。根据培训需要,可开展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为培训高质量人才创造条件。第五,努力拓宽员工培训经费来源,鼓励开展有偿培训,既减轻公司资金投入的压力,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完善国有企业培训体制

(1)我们要对员工培训进行科学分析。培训需求就是员工的工作能力、绩效与工作要求及标准之间的差距,企业培训就是为了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差距。培训的需求分析是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的基础和前提。通常需求分析包括三部分: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员工个人需求分析。现在许多企业只注重企业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分析,而忽略了员工个人需求,这种做法既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又不利于培训过程中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我们在企业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措施:①企业培训计划必须依据于企业生产及发展的需要,不能脱离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②企业提供的培训计划必须能协调企业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③培训计划和其他管理、生产计划一样,必须注重时空上的结合。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之间应互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之间要相互协调。④企业应根据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有预见性的培训计划,以满足企业纵深发展的需要,使培训计划及时有效。⑤培训计划要建立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和需求预测的量化基础上,而不是主观意愿的制定,必须要做到客观、科学和合理。

2)采取 科学 有效的培训技术和 方法。培训方法和技术革新将成为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国有 企业 员工培训方法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方法是“请进来式”,即由企业出面请各大院校的教授或专门从事培训的专家到企业来,对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进行专门培训。第二为“送出去式”,这类方法常用于跨国公司,尽管我国国有企业由于资金能力、企业规模等因素限制,无法为员工提供较多的出国培训的机会,但与各大高校联合办班来培训员工或将企业中有 发展 潜力的员工送到一些绩优企业接受管理培训和实习还是可行的。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

(3)随着企业对培训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 现代 化的培训技术和手段运用到员工培训中来。比如世界著名的IBM公司创立了一个叫“培训空间”的专门培训场所,员工可以通过可视电话或电脑 网络 参与各种技能训练和管理技术培训。实践证明,这些灵活、便捷的现代化培训手段不但能使企业培训计划顺利执行,提高培训效率,而且大大拓宽了企业员工的视野和接触范围,为他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机会。在国有企业的培训实施中,就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改善培训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培训效率,增加员工对培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在有先进的培训技术方法作支撑后,我们还应对员工培训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和 总结。员工培训的评估标准可 参考 可卡帕切可提出的四个标准:①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意见或看法;②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 学习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等;③行为标准即员工在培训后的行为变化;④成果即培训对企业产生的 影响。这四项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培训信息,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检验培训项目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设立培训评估标准后,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培训评估方法和手段。具体的评估方法有:控制小组法;事前事后测试法;成本收益 分析 法;目标评价法等,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中国论文联盟整理)估方法。在进行评估时,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评估手段,如直接向上汇报、调查问卷评估、检查培训记录、跟踪调查等,在这些评估手段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训记录系统的建立,它往往是培训评估系统的基础,是整个培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是要建立适当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可以说培训最终的效果就取决于激励机制的实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专题性 研究 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培训激励机制概括为三方面 内容 :(1)将培训本身作为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人才在企业中有培训“充电”的机会,会使他们感到企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视,自觉自愿为企业服务和贡献。(2)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进行物质、精神奖励或晋升激励。在企业中参加培训的人往往都希望尽早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3)企业可以要求受培训员工写培训总结。把培训中最好的、最有用的东西归纳出来最终会成为企业宝贵的资源。总之,任何培训激励方法的运用都必须坚持为人才提供发展机会这一原则,让企业员工都能学以致用,创造出最大效益。

参考 文献 :

[1]孙健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外企薪酬调查浮出水面[J].中国劳动,2000,(1)

[3]刘毅:新时期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培训工作探讨[J].科技 与管理,2005,(4)

[4]Charlene Marmer Solomon,Continual learning:racing just to keeping

[J].Workorce,1999,(4)

[5]孙淑辉:以人为本 抓好国企人才的培养与开发[J].冶金 经济 与管理,2005,(1)

第四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抓紧抓实这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有效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加速期、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和国企改革深化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中,新时代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引发国企职工思想心理问题,二是多种思想文化价值相互激荡增加了职工思想教育的难度,三是互联网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各类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舆论生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四是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及运行机制直接牵动职工利益。在这一系列变化背景挑战下,新时代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根本任务,必须适应新时代新情况,采取灵活有效措施,重点在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三个着力点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坚持党性原则,强化理论武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特征。思想政治工作是举旗帜的工作,是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的工作。在社会思想多元、文化取向多元和价值认同多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理直气壮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国企职工的重要职责,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环境、思想舆论格局、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变化,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广大职工中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思想理论武装工作。要分层次、多广度、有特色,创新形式、更新方法,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教育,使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树牢初心、践行使命的目的,激发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强烈的进取心、责任心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

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心理疏导上下功夫。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关注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解决职工的心理问题,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这就需要树立“大政工”理念,建立宣传部、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团委等构成的“联合作战部队”的“大政工”格局,打组合拳。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国企职工作为社会人,必然会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是冲击,比如老人就医、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等关切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国企职工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职工心理及情绪问题一旦产生,势必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企业改革、利益分配、职业发展等问题也易引发职工的心理问题。因此,新时代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大政工”理念的指导下,“大政工”格局的推动下,既要关心关注和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同时也要关心关注职工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解压活动,在职工心理疏导上下功夫。一方面常态化开展职工活动,通过活动培育职工乐观、豁达、宽容、理性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化解职工心理问题,引导帮助职工解决心理困惑,有效避免造成职工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从而避免因职工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社会悲剧。

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人文关怀是一种对人的存在性的尊重,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怀,是对人的价值的认同。人文关怀不仅要满足人的最基础的需求,更需要注重人的发展需求。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企业干部职工的全身心参与投入,尤其是需要那些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优、实践本领高,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这就需要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上下功夫。不仅仅要满足他们应有的物质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满足职工合理的发展性需求,采取有效有力措施,拓展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挖掘他们更大的工作价值,引导他们在工作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与企业改革发展的有机统一,让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同频共振、协同提升、一起腾飞。因此,新时代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组织、宣传、人力、团委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尊重职工在工作岗位上主体能动性,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经常性地与职工面对面,与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倾听他们的心声建议意见,了解他们努力上进发展的诉求,从而实现尊重职工、引导职工、鼓舞职工、激励职工的目的,有效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助力企业留住人才。此外,国企职工的人文关怀还要注重企业文化情感的培养,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好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第五篇: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研究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中的不利因素日趋明显。文章希望通过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各自优势的分析比较,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找出适当模式,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企业化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外资企

业;民营企业;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5-00

企业不仅是生产商品的组织机构,更是创造资产和财富的“机器”,中国的企业组织体系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种秩序。虽经20多年的改革,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仍未改变,大型国有企业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干,这是中国经济的特点,也是国家的特点。但是,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深思,2005年上半年,中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0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集体企业230亿元,增长30.1;股份制企业3272亿元,增长2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25亿元,下降1.9;私营企业716亿元,增长39.3(国家统计网2005年工业发展进度报告)。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攻坚破难阶段,如何发掘国有企业自身优势并消除其不足,如何消化吸收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优势,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三类企业优势比较

(一)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优劣势

中国国有企业有两种,一种是国有全资企业,另一种是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而存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在国有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

1.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这种产权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克服一般企业产权所有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承担风险能力,投资和决策的领域更宽广;其缺点是,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复杂、模糊,难以仅用一般的民事法律来规范。

2.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优点是,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其缺点是,由于国有企业被赋予超越商业利益之外的其他目标,就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当同一产业中存在其他竞争企业时,国有企业往往表现得缺乏竞争力。

3.有特殊的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拨款、国家银行贷款、国家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主权性融资(发行主权债券、接受外国政府贷款)等。优点是,在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靠强大融资功能,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力推动力。其缺点是,按如此特殊的方式进行融资所建立的国有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方式来确保资产安全,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如果实行严格的决策程序虽然有助于保卫国有资产的安全,但为此却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决策权也就降低了企业责任自负的义务;限制了国有企业利用一般企业可以采用的某些灵活的市场竞争方式和手段。

4.具有较高的信誉和稳固性。优点是,在所有的国家,国有企业的破产倒闭都不像一般民营企业那样简单,能够保持较强的市场地位。其缺点是,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退出壁垒”,这导致两个不利的后果:一是减弱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企业效率不高。二是使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更为困难,国有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强。

5.与政府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优势是,国有企业往往由政府特许经营一定的业务领域,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垄断,可以获得垄断经营的优势。当国有企业遇到重大的不利影响时,可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与政府谈判时有较便利的条件和谈判地位。但是,有垄断的条件,当然不会太重视市场。垄断国企做大易,做强难,抗风险能力差几乎是通病。

(二)外资企业的特点和优势

商务部透露,截至2005年5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5378个,合同外资金额1161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4亿美元(国家统计网2005年外资统计数据)。外商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外资企业在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和业务创新占有明显优势。

1.优厚的报酬、灵活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用人机制以及良好的培训机制等,对于国内的经营管理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

2.健全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具备较强的化解风险和业务开拓的能力。

3.很多国际大型企

业的业务已经发展为跨国经营,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将成为其市场竞争的一个突出优势。

4.外资企业的资金比较雄厚,是拓展中国市场方面的一个有利的因素。

(三)民营企业的特点和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即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下同)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而今它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在进一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决策效率快捷、产品调整迅速,这是其最突出特征。

2.治理结构特征:以家族和宗亲关系为主。这种家族治理也与市场环境不健全有关,在信任程度较差的情况下,它能较好地自我保护。优势表现在企业的领导成员间容易沟通、决策快、管理成本低、不易发生内部人控制、容易保护商业秘密等。

3.管理模式:重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因此,管理成本低廉,用人机制灵活,管理体系比较单一,具有很大的相对优势。

二、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构想

通过上述优势比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采取多元模式,从而达到三者优势的有效结合。

(一)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部门和领域

如国防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造币业。这些行业事关国家主权和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担负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特殊职能,国家必须保持绝对的控制地位。可以以集中控制和独资的方法组建半官方的国有集团公司,采取特殊法人制度,重要职位由国家专家成员担任,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企业利润全部或部分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国家补贴,不实行破产。国有企业集团的半官方性质,决定了其具有排它性,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性的扶持,同时又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衔接国家宏观上的政策导口,一方面又可以相对随意地安排微观上的规则制度,起到承上启下的调节作用。

(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水、电、气供应,通信,石油和矿藏开采,公共卫生事业。这类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宜有多家企业竞争,可采取国家和集体控股的大规模企业集团形式。规模经济是现代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垄断企业集团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证。日本战后形成的六大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大型化、集中化,为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和主要推动力。因为只有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才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才能形成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保持产品在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类似中国电信、中国石油这种类型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借鉴德国、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组建国家控股的集团公司,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目的在于形成一种相对的寡头式的规模垄断,即可以有效利用国企本身的良好信誉,又可形成资本优势。有利于与外资或其他类型企业的竞争,同时也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三)对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型资产规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如新能源、新材料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尝试建立国家持股公司,在保持国有资本占有一定比例的原则下,利用企业购并的资本运作方式,主要包括收购兼并、扩散融资、债务重组、联合、置换等,增强其竞争力。因为此类国企的发展,仅仅依靠企业的内部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灵活的资本运作,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产存量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国企在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利用企业成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市场评价体系,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以及在名牌、技术、文化、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方面的优势,对劣势企业进行购并,推动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重组和调整。这样即实现了国企的低成本、迅速的扩张;又促进了国有经济的转移和重组,实现了国有资本从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需要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战略性领域转移,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四)一般性竞争行业中的中小型资产规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探索进行mbo

mbo的目标企业通常是具有巨大资产潜力或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的企业。良好的公司财务状况,以及潜在发展空间可以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规范,从而达到良好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推进其在我国的发展;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参与,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监管,确定合理价格,防止暗箱操作,确保公平交易;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央行和证监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扩大其融资渠道;四是引导中介市场形成并健康发展,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进行mbo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将显示以下优势:通过出售获得大量收入,合理调整资产结构,集中资源深入拓展优势业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使经理人以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效降低了代理成本;除经营者实行自我监督外,作为债权人和提供股权支持的机构投资者都会密切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承担起监督者的责任,实行多重监督,在监督机制上更有效。

三、结语

无论是以集中控制和独资的方法组建半官方的国有集团公司,还是建立国家和集体控股的大规模企业集团,以及mbo,甚至是民营化,其目的只有一个:完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正如开篇所述,国有企业改革目前仍处于攻坚破难阶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应本着虚心的态度,消化和吸收先进的企业管理体制,力求找到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潘斯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构想[j].中国西部科技,2005,(9).

下载_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_国有企业人员培训体系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人员培训内容及方法体系[精选合集]

    1、内容设计企业在进行培训时要明确培训的目标,然后针对培训目标设置合适的培训内容。对店面员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三大块:心态、规范流程标准和技能之上。①心态所谓心态,指人......

    国有企业党建五个体系闭环管理机制实践与研究5篇

    国有企业党建五个体系闭环管理机制实践与研究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李维福 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新兴铸管公司党建工作为例,探索实践国......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所谓的“激励”就是激发、激励。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个人行为,二是组织目标,三是采用的手段。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个人行为更......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的兴衰......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关键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机制监督摘 要: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是全社会反腐倡廉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加强企业反腐倡廉......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本文指出了国有企业人力......

    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邱建军(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党群工作处,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廉政文化是以文化的力量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文通......

    国有企业改制相关法律法规研究

    一、 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制度 1. 企业国有资产的定义: 1) •企业国有资产法‣ 2)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 2.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1) 重大事项的决定权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