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社区服务现状的调查及发展对策(科学发展观调研题)_百(精)
关于我市社区服务现状 的调查及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 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精神,以创建和谐社区为切入点,全 面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建设不断发展,特别是社区服务工作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为 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提升社区服务品位,我们深入到 4个城区、17个部门及 12个街道办事处和所辖的部分社区居委会, 对我市城区社区 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社区服务发展现状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依托社区 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面向社区成员开展的具有 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公共服务。目前, 我市社区服务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特征,主要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益性组织、社区志愿者来完成,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促进 发展、维护稳定和解决民生的重要措施。
1、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四城区 23个街道 129个社区, 按照省政府 “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达 1000平方米、街道级社区服务受理分中心达 200平方米、社区级服务站达
80平方米”的要求(2005年省要求标准 ,重点强化了社区 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先后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 4个,街道 级社区服务受理中心 23个,社区综合服务站 129个,为开 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社区服务中心(站通过开展 “一门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既方便了居民又为政府 服务职能转变提供了坚实平台。同时,设立家政服务站 82个,创办社区服务网点 3800个, “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正 在形成。
2、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改变社区服务设施 小、破、旧的状况,我市采取“立足自身挤一块、争取支持 得一块、资源共享联一块、发动群众投一块、政策减免省一 块”的办法,先后共投入资金 3780万元,重点用于改建、扩建、新建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含社区办公用房、社区警 务室、社区活动室等设施。目前,四城区社区居委会全部 解决了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平均面积 78.9平方米, 80平方米以上的占社区总数的 43%。同时,社区全都配臵了电脑 并安装了办公电话,配备了必备的办公用品和规范化的宣传 图板,建立社区警务室 112个、社区图书室 64个,爱心超 市 21个,有 67个社区解决了社区活动室。
3、社区服务队伍日益壮大。近几年,我市采取面向社 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从社会中选聘了 一批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岗位,社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 社区干部平均年龄 37.5岁,党员占 65%,大专以上文化占
56%。全市推行了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通过注册登记, 成立“夕阳红”老妈妈服务队、“共青团”青年服务队等群 众性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不断 规范。目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达到 421个,志愿者 17459名。
4、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为重点, 不断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 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通过设立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居委会劳动保 障工作站,深入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 开发等多层次服务,五年来共核发再就业证 134000人,安 臵公益性岗位 6000余人, 12万人接受了社区再就业培训, 3.5万人接受了创业培训 , 援助零就业家庭 1440户,安臵零 就业家庭人员 2216人,为 3081人发放了 3574万元的小额 贷款 , 再就业服务扎实有效;不断加大老年人服务力度,建 成“星光老年之家”、老年大学等服务设施 95个,老年活动 组织 168个,深入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丰富了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300名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助理员 的上门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救助服务, 充分发挥 “慈善超市” 救助功能,深入开展各种社区救助帮扶活动,对城市低保对 象实行动态管理,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以便民利民为出 发点,不断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广泛开展医 疗、卫生、计生、法制、文体、科普、环保、治安等各项便 民利民服务,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社区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和谐社区建 设的要求 , 大多数社区尚有一定差距, 社区服务中的一些 “软 肋”开始凸显。调研中,我们共梳理出 157个 6大项问题, 经过认真归纳、分析、综合,感到服务体制不顺、政府投入 不足、政策落实和扶持不到位正日益成为社区服务的“心腹 之痛” ,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的建设。
1、社区服务体制不理顺。一是责权不统一。近几年,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某些 工作正逐步向社区延伸或转移。但由于在移交工作时,往往 只把具体工作交到了社区,而人员、经费和职能未到位,没 有体现 “费随事转, 权随责走” 的原则, 造成社区居委会责、权、利不统一。目前,多数居委会都处于责任大、权利小、事务多、经费少的尴尬境地。二是职能错位。目前在社区服 务中,政府的纵向强势管理力量依然很强大,社区居委会很 难成为真正的居民自治组织,无法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或带 领居民处理自己社区内部的公共事务,缺乏足够的自治程 度。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导致了社区服务 这一社区工作主题成了“副题” ,主业成了“副业”。三是负 担过重。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千条线一根针。调查中,几乎 所有的社区居委会都反映,在政府公共事务向社区延伸过程 中,部分职能部门把本应由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推给了社
区,并要接受相应的检查、考核、验收,社区承担着十几大 项近百小项工作, 80%以上的精力都疲于应付政府工作,真 正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时间越来越少。
2、社区服务经费严重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 社区服务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投入,二是多 方外协。在市、区级财政十分吃紧情况下,仅能保证社区干 部补贴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全部由社区自行筹措,而多数社 区都没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有 21个社区办公房因交不起供 热费,社区干部只能在冰冷的室内办公,有的社区就连购买 纸、笔等最简单办公用品的经费都没有,经费缺口非常大。黄花站社区居委会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内贫困人口、流动 人口多,但 9名工作人员仅有 30平方米办公用房、两张桌 子、一台微机,办公条件十分艰苦。
3、社区服务设施不足。首先是基础设施不达标。按照 省里提出的新要求,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达到 300平方米, 基础设施达到“七机一屏”(微机、打印、传真、摄像、电 视、照像、放像、电子显示屏 ,我市 58%的社区未达到“七 机”要求,只有 3个社区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城区达到 300平方米的社区仅 5个,占社区 4%。其次,社区服务信息化程 度不高。社区服务信息化、数字化是整合服务资源、提供方 便快捷服务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急需在四城 区联网的基础上,建立全市社区服务信息指挥系统,满足居 民群众的实际服务需求。
4、政策落实、政策扶持不到位。为缓解社区经费支出压力,牡办发[2005]8号文件《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的补充意见要求:“供热、供水、供电企业对各区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社区综合服务站和社区居民活动室的用热、用水、用电,按照居民价格标准收取”,但目前仅有用水政策得到落实,而部分社区用电、用热的优惠政策却没有享受到。牡办发[2002]23号、[2003]19号文件对开发单位向社区居委会无偿提供办公房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有些开发单位将规划出来的社区办公用房出售,或将达不到面积或不适宜做社区使用的用房给社区居委会使用。另一方面,政策倾斜不够。社区创办经济实体、实现创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愿望非常强烈,但是目前我市尚未出台具体的对社区兴办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对社区文化、体育等活动的设施在申请办场地、租金、税费以及多渠道引资方面的扶持办法及措施,社区服务举步维艰。
三、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理顺社区服务体制。根据市区发展的客观要求,着力理顺市与区、区与街道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体制,实现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为加强和整合杜区服务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理顺社区内在关系,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服务资源;理顺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的关系,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完善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理顺社区
居委会与区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创设社区治理模式的具体形式,建立社区服务的财力支掌体系。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工作机制,凡进入社区的非公共事务都要做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职能到位”,变居委会“直接参与”为“协助开展”,保证社区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有职、有钱、有权。借鉴哈尔滨、佳木斯、大庆等地做法,可设立社区建设工作常设机构,成立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和社区服务工作管理中心,履行全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责。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非社区公共事务进社区准入制度,凡是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公共服务事项,都必须经社区主管单位同意并统一安排,否则不得直接向社区布臵任务。社区主管单位在严格执行准入制度的同时,提倡统一会议、统一报表、统一信息、统一报告,切实为社区“减负松绑”,使社区从文山会海和行政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社区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借鉴杭州、四平等地多管齐下、多条腿走路筹措社区发展资金的经验,可采取向上争取一块、财政投入一块、政策减免一块、各区自筹一块、帮建单位赞助一块等方式,解决社区办公经费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制定出台“社区事务费随事转”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明确“费随事转”工作经费或补贴的种类、标准和运行方式,为社区协助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权力和经费保证。在增强社区自身造血功能方面,可采取将城市部分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权或者管理权交由社区的办法,如将一部分工商、税务部门不好收,面宽量小的税收项目,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城管对社区内临时摊位的审批、收费权等交由社区代收,从中返还一定工作经费,以解决社区经费短缺问题。同时,加大职能部门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社区办公用水、用电、用汽优惠政策,并研究制定社区创办微利商服网点享受工商税费减免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区发展第三产业、物业管理服务和各类代理服务,增加社区服务经费来源渠道。
三是规范社区服务管理。目前,社会上大量以社区为名的各类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机构不断出现,规范管理迫在眉睫。今后凡是以社区命名的各类服务机构,工商、人事、民政、劳动、卫生等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与社区沟通、协商,听取社区的意见;经批准成立的服务机构应实行社区登记备案制,实行主管部门、社区双重管
理;对无登记管理部门的社区公益性服务机构,由社区进行审批登记。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研究出台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日常管理,建立规范的业务培训、日常考核和激励奖惩制度,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工作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研究制定社区干部工资报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标准,建立起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工资自然增长机制,切
实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是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市级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联动。通过这一平台建立发布文件、上报材料、网上会议及事项审批等社区建设指导、管理、服务的绿色通道。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和“24小时社区服务热线”,将全市所有涉及为民服务的行政事项及服务商家的便民服务信息在网上公布,市民“拨一拨热线电话”或“点一点网站”便可以享受到周到、快捷的社区服务。通过后台数据库整合全市社区服务资源,为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企业注册加盟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市场化运作,促进社区服务工作步入信息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良性运行轨道。
五是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在我市探索推行“1+3+4+5+10”的社区服务模式,形成10到15分钟便民圈。即:建立“1个平台”—市级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3级网络”--建成覆盖全市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打造“4个便民圈”--实行社区服务代理制度,在每个社区打造行政事务受理、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等四个便民圈;凝聚“5支力量”--建设五支社区服务队伍,分别是由社区居委会成员组成的社区自治组织队伍、由社会保障员、老年人助理员等组成的社区协理员队伍、由社工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由民间组织协会成员组成的社会组织队伍、由邻里互助会成员组成的互助组织队伍。提供“10个系
列服务”--为居民全方位提供社保就业、低保救助、助老助残、文体、科教、卫生、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援助和便民利民等十大系列的服务,使社区居民的日常服务需求在10到15分钟内得到解决。
第二篇:我市蔬菜产业现状调研对策
**市是**第二大城市,位于湘中东南部、湘江中下游,属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温、光、热资源丰 富,历年平均气温为17.9度,年总降雨量为1337.5毫米,年总日照 时数为1663.5小时,以山岗丘陵为主,地貌多样,平原、丘陵、山区小气候条件多样,适宜发展多种栽培模式的蔬菜生产。**市交通 便利,地理位置非常
优越,有上通两广(广东、广西〉的铁路和四通 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京珠、衡昆"一纵一横飞两条国道干线107、322及8条省道穿境交汇而过,81条县道为主要骨架的纵横交错的 达田字交通运输网络,可以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把蔬菜产品向周边大中 城市供货。**市现有耕地面积450万亩,总人口723万,其中农业 人口560万,农业户数149.16万户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历来 就有勤劳致富和对土地精耕细作的传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科技种植水平较高,发展蔬菜生产既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又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
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6.7千公顷,名列种植业第二位,生产蔬菜185万吨,产值约30亿元,占种植业产业的30%以上,是我市 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市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 心,以提高蔬菜品质为重点,狠抓科技兴菜,依法治菜,丰富蔬菜市 场,保障了城市蔬菜供应,蔬菜生产逐步走向规范化、集约化、无公 害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 识很嘎要你管是蔬菜产业优势,根据**市蔬菜生产现状找出蔬菜生产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蔬菜发展对策。
1蔬菜产业现状1、1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市城区及个县、市、区都成立了蔬菜办(局),有科技人员及管 理人员近200人,实行了蔬菜目标管理考核,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化 的快速发展,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进行科技培训,现 场指导、生产示范、技术交流、发放技术资料等。特别是市蔬菜研究 所是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含食用菌)选育、繁殖和高产、优质无公 害蔬菜栽培技术的科研机构,市蔬菜研究所已有28年的科研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硕果累累,已获得了科技进步成果奖58项,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80余篇,特别是近几年来先后培育处蔬菜新 品种42个,已经推广应用得有20多个,如杂交南瓜系列品种有11 个,包括一串铃1、2、3、4号,还有自玉霜、绿宝、红宝石、棒槌、金魏京、丽、晶珠、蜜本南瓜等,这些南瓜品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供 观赏,杂交丝瓜系列品种有6个,包括早冠丝瓜406、早冠丝瓜408、早冠丝瓜409和早冠丝瓜401、早杂丝瓜、早挂丝瓜等,杂交苦瓜系 列有2个,即衡杂1号、衡杂2号:茄子系列品种有4个,包括** 早红茄、早丰茄、黑美人茄子和**油罐茄,其它还有杂交早青冬瓜、伏地尖早辣椒、抗枯番茄、早杂黄瓜、早杂香芹、晚熟花椰菜和** 调羹白菜品种。这些蔬菜新品种都以早熟、丰产、优质、高效著称,现已在省外得当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全国各地近30个 省市达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还引进筛选了以色列、荷兰、日本、泰国、韩国、中国台北等国 家和地区的番茄、南瓜、黄瓜、苦瓜、辣椒、茄子、西葫芦、花椰菜、脆芹等优良品种。
1.2蔬菜种类品种
我市栽培的蔬菜种类品种比较丰富,据统计,蔬菜有根、茎、瓜、果和调味菜等14大类,80个种类,400多个品种,其中地方品 种50余个,主要蔬菜种类种植面积有·辣椒3.3千公顷,南瓜2.3千 公顷,苦瓜167千公顷,黄花菜13.3千公顷,调羹白菜1千公顷,马铃薯12千公顷,冬瓜1.67千公顷,食用菌25万吨,菜藕0.67千 公顷,黄瓜2.千公顷,大白菜3.33千公顷,窝笋2.3千公顷,甘蓝 2.0千公顷,生姜10千公顷,豆角4.0千公顷,菜苔3.0千公顷雪里 至10千公顷等蔬菜品种不断增加,商品质量不断提高。
1.3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我市已建成十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祁 东县黄花菜基地10.7千公顷、槟挪芋基地4.0千公顷,三塘镇前进、龙唤村的丝瓜基地0.3千公顷,湘江乡、郁湖乡的辣椒基地0.2千 公顷,金甲岭大白菜、辣椒、土豆、豆角、面薯、萝卡基地0.53千 公顷等,以上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都在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展,规模不断扩大。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 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合理间套轮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一年可达3,4茬以上。
1.4蔬菜生产时期
当前我市蔬菜生产以早春和秋冬栽培为主,产品上市集中在4-7月和10月一翌年3月份,品种
第三篇:文艺创作现状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结合全县文艺战线近10年来的实际情况,对县文联下属各文艺家协会的文艺创作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采取表格式、问卷式、信函式或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各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基本情况和创作状况做了一次全面摸底,因表格回收不全,填写也不完整,个别会员只由他人填写了姓名,少数会员因在乡镇或外出,没有填写表格,所以统计覆盖面不全,但达到了95%以上,并对重点人员作了当面访谈,因此结果具有代表性,有相当说服力。在调查中,我深入了解了身处基层的文艺家们近10年来的创作、发表、出版、获奖、参加文学活动等情况,详细询问了他们目前的困难、愿望和需求。在调查了解的同时,按照“边学习、边实践、边整改”的要求,对一些个体性问题随时进行处理,对普遍性、趋向性的问题,在文联职权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已列入2009年工作规划,有些已经着手解决,超出文联职权能力范围的,将以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向有关领导部门和各有关方面呼吁,求得关注、支持和解决。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归纳报告如下:
一、××县文艺家协。
家协会会员构成的分析
根据以上数字统计,目前××县文艺家协会会员构成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文艺人才青黄不接。中老年会员占了绝大多数(63.5%),都是毛泽东时代和“文革”后文艺复兴时期培养出来的,许多人已退休在家。新世纪成长起来的30岁以下会员只有46人,占总数的12.57%
。30~40岁的会员属于跨世纪的会员,大多也是受到了“文革”后文艺氛围的熏陶而确立文艺梦想的。仅有的25名学生会员都是临时性的,是县中学文学社社员,或者去年我们举办的征文竞赛的获奖者。他们并非主动入会,而是县文联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和照顾会员分布的平衡邀请入会的,毕业后一般就自动离会了。所以说,××县的文艺人才严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二是总数尚可精英稀缺。虽然全县文艺家协会会员总数有三四百人,但多数只能算文艺爱好者,能称得上“文艺家”的一般要省级以上会员,总共是23人,仅占总数的6.28%。23人中50岁以上的19人,基本很少创作了,真正有活力的中青年会员只有十分可怜的4人。当然也有少数中青年会员有实力,但没有申请加入上级协会,这样的人才实属凤毛麟角,而且一般是因为在外地生活,不方便参加本县本省的文艺活动。譬如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作品、获过奖、出过书的青年会员肖斌伟、张勇飞等,他们因没有正式工作,都在××打工,没有申请加入省作家协会。
三是从事与文艺相关工作的会员占绝大多数。
在文化教育部门工作,以及在非文化教育部门但从事文字工作的会员占84.97%。
四、××县文艺创作现状与困难
1、创作环境不佳。这是基层文艺家提得最多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所有非职业文艺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一个老问题。有工作的工作任务压头,没工作的生活压力更大,退休的要带孙崽孙女,身体也大多不好,且少有机会出去采风,不懂电脑,鲜活的素材不多,不了解当今文艺动态,等等。
2、社会效应不大。会员大多在文化教育部门,发表作品有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创作的作品多是应景应时之作,真正有艺术水准的高质量作品不多。其他各类会员虽是出于对文艺的执着爱好而创作,但因缺少发表和出版机会,作品大多锁在抽屉里或在朋友之间交流,缺乏锤炼,是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消遣之作,很少有人去潜心创作中长篇小说、电影电视等大作品。所以,每年虽然也发表数百篇(首、幅)散文诗歌、小小说和摄影、美术作品,但少有大气之作,更没有发表鸿篇巨制,没有产生大的社会效应。
3、作品发表和出版难。受大趋势影响,很多报纸大幅度削减或取消副刊版面,使业余作家容易完成的短篇作品不易发表,而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又增加了长篇作品的出版难度。很多人转向文学刊物投搞,但文学刊物容量也有限,稿件经常被积压;转向网络,他们基本上竞争不过年轻的网络写手。作品出版发表的问题近些年越来越严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没有出版过一部中长篇小说,只出过诗集、歌词集,个别会员在外地工作和生活,联系出版了散文集和多种文体的文集。很多会员希望县文联想办法联系国家刊物、出版社,帮忙推荐发表作品或出版书籍,以培养扶植本地作家。
4、创作视域狭窄。文艺家受工作、生活条件所限,社会接触范围比较小,接触层次比较单一,阅历不足,信息量不足,知识储备更新慢。虽然他们对社会现实有很多直接体验,掌握着相当丰富的第一手素材,但在把握创作主题、处理素材时往往与社会和读者的需求有距离。他们迫切希望多参加交流活动,包括与同行的交流、与报刊出版社编辑的交流、与影视界的交流、与文学评论家的交流;希望协会多组织他们到全县各地及县外、省外采风,开阔眼界。
5、大部分文艺家写作经验少。
第四篇: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传统生
产模式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迫使各个国家开始探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在四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模式,通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减少资源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二是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把不同的工厂集聚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让一个企业产生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在自身循环利用的同时,成为另一企业的能源和原料;三是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如德国大力推行固体废弃物再生回收利用,废物循环、建筑废料、玻璃瓶回收和废纸再利用率分别达到50%、72%、85%和88%;四是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如日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用生态学原理统筹规划工农业、生产消费、城市农村的发展。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文秘杂烩网方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批准设立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全国掀起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热潮。××作为西部欠发达市,要解决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一、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问题及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 “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坚持把节能降耗列为各县区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严格考核。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关停、拆除了立窑水泥、小焦炉、火力发电等落后生产线,去年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至35%。节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胜隆能源实业30万吨甲醇汽油、春光油脂20万吨生物柴油、洋县玉虎化工三废混燃炉节能改造、万邦置业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燎原航空机电综合改造等一大批节能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去年38个节能项目投资达24.2亿元。节能领域不断扩大,全市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节能执行率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高油耗客货车退出营运市场速度加快,节能灯具安装近20万套。据测算,去年全市能耗下降量为20.8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1.589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22%。
二是清洁生产实现新突破。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为主逐步向生产过程控制转变,八一锌业、汉钢集团、振华生物、南化公司、中材水泥等6户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略阳新兴洲工贸公司荣获省级清洁生产审核先进单位称号。汉烟、略钢、陕飞集团清洁审核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清洁审核推进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八一锌业实现经济效益7366万元,节水、节电分别达14万吨和1087万kwh,削减二氧化硫157吨,减少排渣1582吨;汉钢集团实现经济效益1894万元,节电103万kwh,削减二氧化硫269吨,回收粉尘1万余吨。
三是资源循环利用取得新进展。部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如大秦汉生物公司利用薯渣生产无抗饲料养猪,用生猪粪便做沼气,用沼液养鱼,沼渣做有机肥料;南化公司利用工业废气废水提炼纯碱、八一锌业回收废气生产工业硫酸、秦吉公司利用粉煤灰加工混凝土砌块、汉钢集团从集炉煤气中提炼硫胺等,既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又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管理逐步规范,占地75亩的交易市场及加工中心开工建设。
四是循环产业链条日渐形成。目前,我市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矿产开采—矿石—水泥建材,铁矿石—铁—钢、铅锌矿—烧结矿—锌锭,烟草种植—加工—卷烟、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铸造—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六大循环产业链。特别是各企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配套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比如远东化肥、定军山水泥厂等企业,利用八一锌业、汉钢集团的硫胺、冶炼渣等资源,生产有机肥料和新型水泥等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五是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全市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定面
积达110.7万亩,获得认证企业73个、认证产品107个。大力实施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新式沼气池5.86万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9.1%,每口沼气池户均年节约燃料和电费300至400元。随着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的广泛运用,全市广大农村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沼气—猪药茶菜渔等循环农业产业链。注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强度同
比下降16.5%,农药使用强度同比下降8.7%。
六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种苗培育、经济林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大气治理工程,汉江水质出境断面始终保持在二类水平,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近年来都在300多天以上,去年达到332天。扎实开展城市联创,城市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等称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已成为××扩大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张响亮名片。
我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处于低层次、小范围、短链条的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循环经济理念意识淡薄。据问卷调查,全市仅有18.3%人偶尔听说过循环经济,32%的群众没听说过这个名词。一些部门和单位狭隘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的自身行为,与政府部门无关。一些企业经营者只注重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对清洁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重视不够,对废弃物再生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关注也不够。一些群众由于长期养成的生产生活习惯,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二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偏高。我市经济粗放型发展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传统工业比重较大,能耗大的行业所占比重较高,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总体相对落后,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主要以煤为主,资源消耗量大。近几年,虽然我市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能耗高、浪费大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2007年,我市万元gdp能耗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0.499吨和0.298吨标准煤。
三是废弃物处理任务繁重。全市工业固体废物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去年达到357.5万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38%。11县区中仅有污水处理厂1户、垃圾处理厂4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40.4%。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乱采乱开、采“富”弃“贫”、挑“肥”捡“瘦”现象严重,尾矿库等矿石堆积量较大,矿山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农村废弃物处理滞后,环境状况堪忧。
四是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全市现有研究所大都设备陈旧老化,人才资源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具有资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仅有1户,且仅限于化工、钢铁行业。全市企业科技基础薄弱,自主研发能力较差,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五是政策扶持亟需加强。循环经济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能,要求政府采取更多的推动措施。近年来,虽然我市组织实施了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55315”科技创新工程,但总体来看,尚未在领导体制、政策导向、价格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合力,目前,除试点项目和示范企业外,多数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尽管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来看是希望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正在增多。一是中省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规政策,省上也出台了许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有力指导。二是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部委于2005年和2007年分两批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我市借鉴试点省市成功经验,避免少走弯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国务院作出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我们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钢铁业、有色金属业、轻工业、物流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措施,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必将赢得更大的支持。四是我市已被纳入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提高产业集聚度,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作为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带,必将促进××在区域间的经济融合,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应把握的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社会等各个方面,既是发展理念的极大升华,又是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就我市而言,在思路确定上必须坚持纲举目张原则,扎实做好功能分区、产业发展、循环层次三项重点工作,逐步形成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的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新局面。
(一)科学确定功能分区。确定功能分区,意在彰显和提升发展优势,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必将享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诸多优惠。如何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综合考虑各县区资源基础、园区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因素,应把我市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中心区和辐射区,进行分层布局,整体推进。中心区应包括汉台、勉县、城固、南郑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余县列为辐射区。确定这一功能分区定位,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有实践基础和现实优势。从理论依据看,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资源、人才、信息总是受利益驱动向经济相对活跃地区流动,这些地方不仅有聚集效应,也有辐射效应。通过集中力量加快发展中心五县区循环经济,必将带动辐射其他各县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市的产业集聚力、要素转化力和区域竞争力。从实践基础和现实优势看,中心五县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63%左右,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53.8%,全市骨干企业、支撑产业也大都分布于此,加之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技术研发力量相对较强,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加快发展循环产业。发展循环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从我市现实基础来看,要以循环工业为龙头,全面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形成循环农业、循环工业和循环服务业互动发展格局,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第一,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工业。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工业强市的始终,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重点拉长延伸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共生耦合、协调发展。装备制造方面,以汉航集团、陕飞集团、燎原航空、汉川机床、汉江工具、汉变公司等为龙头,重点发展中小型运输机及支线客机、航空起落架、数控机床、电测传感器、特种变压器和微型汽车等,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钢铁生产方面,以汉钢、略钢为龙头,形成铁矿石—精矿—烧结矿—铁—钢—板材/线材产业链。有色冶金方面,以八一锌业为龙头,重点推进铅锌矿—精矿—烧砖矿—电解锌/锌合金/超亚细金属锌粉和镍精矿—高冰镍—电解镍(硫酸镍)—氢氧化镍—镍氢电池两大产业链。同时积极培育矾钛磁铁矿—钛精矿—四氯化钛—海绵钛—钛材—钛合金产业链。新型材料方面,以台玻集团和市内优势非金属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提升硅矿石、石膏、板岩精深加工程度,向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打造以硅石、石膏为主体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方面,以汉王、汉江药业为龙头,扩大天麻、杜仲、山茱萸、猪苓、西洋参等优势药源种植规模,重点开展药物中间体提取和中药饮片、胶囊、制剂等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形成以中药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同时,加快镇巴特大油气田勘探工作,以本地开采、初级加工和异地精深加工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油气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陕南油气化工产业基地。
第二,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农村,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在农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厉行节约,推广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绿色理念置入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种子选育、作物栽培、保水施肥、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销售各个环节,建设生态型新农村。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和有机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展壮大优质粮油、烟叶和猪药茶菜渔等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种养殖—精深加工—无公害农产品和种养殖废弃物—有机饲料—有机肥料两大循环链,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产品生产安全体系、检测检验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扩广应用低残留、高效、无毒农药和生物防治,实行无公害、绿色生产。大力开发农村生产和生活能源,建立以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程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重点实施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等,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放,形成大农业内部良性循环。
第三,提倡生态绿色消费,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具备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条件。要围绕“一心一带、两线三区”旅游空间布局,把清洁化、生态化、节约化贯穿在旅游产品生产、交换与消费过程中,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推动旅游业向主导产业跃升,努力把××建设成为以生态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西汉高速公路和我市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及地缘优势,培育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城乡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加快建设辐射陕甘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促进商品流动、资源节约和设施共享。三要大力发展会展业。我市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我们举办的菜花节、茶叶节、柑桔节、樱桃节人气旺盛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搞好新的会展资源开发,加快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延长会展产业链。四要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借助西北联合大学抗战时期迁驻××的历史渊源,密切加强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争取他们能在××恢复设立分校,或设立联合办学机构,借此吸引西安、成都等地高校来汉办学,全面提升我市教育培训业发展水平。同时,大力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倡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计划。
(三)建立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循环层次。主要目的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最终实现全市范围内物质和能源的有效大循环。从我市实际来看,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资源消耗减量化和资源利用循环化,在建设循环型企业、园区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城市循环体系。
第一,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力度,建设循环型企业。要以六大企业集团和八户明星企业为重点,从财税政策、协调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争取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紧制定全市企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废气、废水、废渣、余热等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加快精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节能节料节电水平。钢铁冶金企业,要加快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钢渣、尾矿渣的回收利用,推进焦炉煤气向有机肥、化工原料的转化。医药化工和非金属矿开采企业,要减少污水排放,加强中水回收利用。同时,做好产品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无污染产品。
第二,加快工业区改造步伐,建设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目前,东部沿海都在争先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我们要抓住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机遇,加紧编制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试点。开发区要借助自身良好发展基础,突出航空电子、现代中药两大产业特色,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创建成为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铺镇航空工业园、褒河机械工业园、勉略宁冶金工业园等园区,要结合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促进园区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实现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创新园区建管机制,可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布局原则,积极探索与沿海地区在我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第三,大力推广固定废物的再利用,建设循环型生态城市。加快发展静脉产业,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建设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培育和发展地域性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处理基地,重点推广利用尾矿与沙石并用生产彩砖、利用钢渣和粉煤灰混合料生产高性能水泥等成熟技术。以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电脑及电子废弃物、废金属及包装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废旧家电等废物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江南污水处理厂等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继续推进市内出租车和机动车油改气。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最佳人居城市等活动,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在新建小区逐步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推进旧住宅小区绿化改造,创建绿色社区,建设绿色××。
三、加快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
构建支撑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必须突出重点,以满足我市重点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聚集区发展需求为核心,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体来看,我市交通不畅、成本高、运力紧,煤电气等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必须下大力气破解交通能源等难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可靠保障。一要大力破解交通瓶颈。以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打通××与周边的交通连接。特别要加快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武都至阳平关连接线、阳安铁路复线建设,抓好十天高速、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建设,抓紧建设××新机场。市内重点改造、完善、优化城乡道路结构,提高循环经济中心区和辐射区连接道路的等级,构建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要大力破解能源制约。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市内开发与市外合作相结合,统筹电、气、煤、油等能源建设。加紧××电厂、大唐略电火电项目和城乡输配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工程、宝鸡至××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发水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例,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三要大力争取中省在我市设立内陆口岸,建立商务、检验检疫等部门有效的联络协调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便捷、低成本的通关条件。
(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型经济比重较大。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键是要推进矿场资源综合开发和节约利用,加快形成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链条,促进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进步。一要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管理。坚持对铁、铅锌、镍、钒钛、硅矿石、石膏、板石等热点矿产、重点矿区实行最低开采规模和开采总量控制,尤其是对从事优势矿产资源开采的中小企业,实施严格“三率”(采矿回采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管理,统一纳入市级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补偿费与采矿回采率挂钩制度,激励企业加强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利用。二要提高矿产“三废”回收利用水平。鼓励冶金企业和矿山企业对铁尾矿、矿泥石、废石、废水以及尾矿渣回收利用,实施选矿工业废水压滤处理和尾矿库外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推广钢铁、铅锌等冶炼过程中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变废为宝,提高“三废”资源化水平。三要建立矿山生态恢复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杨家坝铁矿等重点开采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恢复。对停用的采矿场、尾矿库和其他工矿用地,制定生态恢复规划,进行土地整理、植被恢复。按照谁破坏、谁恢复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开辟稳定的资金渠道,切实解决生态恢复治理投入问题。四要加强自然地质灾害防治。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病险水库、堤坝等除险加固工程,强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治理和防范措施,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汉江、嘉陵江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城市污染防治等“蓝天碧水”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和咨询服务体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有着更高的需求。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托陕西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借助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外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快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循环型技术、工艺和设备。当前要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有机农业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尽早攻关。二要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依托××环境保护协会、环保研究所,建立全市固体废物交换中心,并尽可能与市外网络连接,定期公布企业副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供求信息,实现固体废物动态化管理和资源化处置。积极引进循环经济技术咨询、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循环技术推广应用。三要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循环经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结合企业不同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懂清洁生产、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家队伍。市内大专院校可以为企业代培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主动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四)扩大开放合作和项目包装推介。近年来,我们在加大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来者不拒,“捡到蓝里就是菜”,不管项目好与坏;项目布局比较分散,不利于产业集聚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结合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科学招商,合理布点,把循环经济发展落实到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上。一要建立循环经济项目库。全市筛选的318个近期和远期循环经济项目,要实行统一策划包装、统一推广发布,建好外商信息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增强包装推介项目的针对性。对今后新增的项目,要严把审批关,凡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的,不立项、不建设。二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抓住当前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加快转移的机遇,积极开展与东部沿海地区政府间的经贸合作,密切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行业协会及商会的联系,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公司的交流,构建与天津、省有色集团长期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外资投向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投向产业园区。三要创新投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市场化经营机制,特别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要在市上统一规划、支持和监督下,逐步建立“政府参与、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环保监管”的管理机制,走社会化和多元化投资、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的路子。
四、努力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影响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必须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降低成本,创造条件,让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导。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加紧编制,今年内将出台,下一步要围绕《纲要》确定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加快编制全市循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聚集区内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制定更为详细、更具有操作性的行动计划。各县区要按照《纲要》的要求,抓紧做好各自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有机对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把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解决资源节约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大循环。规划设立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通过重点扶持,示范引导,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持循环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的同时,抓紧制定我市配套激励措施,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引导支持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和大型生态项目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为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产业、示范产品等进行投资配套、开发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加快研究制定全市清洁生产管理办法,适时制定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生资源化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生资源化管理办法,完善排污交易权、污水处理收费等制度。加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制氛围。
(三)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跨县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市政府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决策,定期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市经委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指导监督。市商务局要抓好废塑料、废金属、包装物等可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建设指导。市城规局要加强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垃圾资源化建设的指导监督。市科技局要加强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的指导协调。市环保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监管,努力形成目标一致、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四)完善评价考核制度。要结合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核算,加强对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分析,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究制定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尤其是循环经济发展好的企业,要予以重点奖励。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公告制度,定期在××日报、政府网站等主要媒体公布全市生态环境评估状况、资源状况、城市环境质量状况,促进社会各界参与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
(五)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发挥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作用,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要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循环经济理论知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树立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观念。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引导,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广泛宣传我市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宣传相关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先进典型,曝光资源浪费行为,倡导节俭文明。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变成市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五篇: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