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商标品牌发展的现状调研及对策思考
区商标品牌发展的现状调研及对策
思考
区商标品牌发展的现状调研及对策思考
区商标品牌发展的现状调研及对策思考
商标品牌作为区别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标志,产品拓展市场和树立形象的有效武器,发展地方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为经营者、领导者、管理者重视,但是从目前我区商标品牌的发展来看还存在很多应该引起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朝天区工商局作为商标品牌发展和管理的主要部门之
一,对全区的商标注册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我区商标品牌发展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注册总量少,商标发展严重滞后。全国底共有注册商标272万件,四川只有90348件,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的一半,广元注册商标数量更少,共有462件。其中省著名商标5件,知名商标24件,朝天已有注册商标11件,今年新申报9件。平均每一万多人才有一件注册商标,其中1件知名商标,著名和驰名商标都为零,发展形势远远落后于其他县区。同比,四川射洪县人口130多万,却有注册商标800多件,其中2件全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21件知名商标。平均每1600人就有一件注册商标。由此可见,我区在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经济方面任重道远。
商标缺乏显著性,利用率很低。主要体现在:一是商标大多都是文字注册,很少有图形或者文字与图形的组合,设计缺乏显著性,不够新颖美观大方;大多以地方小地名或者影响不大的景点作
为商标注册,不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如朝天区已经注册的11个商标中,以本地的旅游景点明月峡,栈道注册的就占4个,而其他的注册商标大多没有新意,如黄家、添壶牌白酒等,很不容易叫响。二是利用率低,使用效益不高。已经拿到注册证的11件商标中,闲置的4件,没有使用或基本没有使用的4件,正常使用的只有3件。而且其使用方式也仅仅是停留在包装的印制上,没有把商标当成品牌进行维护和发展。三是大多使用寿命不长,商标的续展和转让意识没有形成。已经闲置或者基本闲置的8件商标中,平均使用寿命还不足3年。品牌资源多,但是品牌效应没有体现出来,知名著名品牌少。目前只有栈道牌核桃1件商标创建为全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和驰名商标都为零。全区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基本没有。可注册资源丰富,但是注册商标结构分布单一。在全区已经注册和申报注册的21件商标中,6件农产品商标,6件旅游
商标,食品酒类5件,饲料生产2件,工业制造1件,矿产品1件。还有其他如食用菌、木耳、土鸡等我区最出名的农产品,豆腐、核桃饼等名小吃,明月峡、水磨沟等名胜风景区,曾家山农家乐等特色服务行业,康康医疗器械、大巴口光电太阳能等工业产品没有申请商标注册。
商标保护意识缺乏,商标抢注现象突出。由于我区经济不发达,商标注册和使用意识很薄弱,对本来就具有的无形资产没有引起重视,商标被投机“贩子”抢注的现象比较突出。如我区主要旅游景点雪溪洞、宝贵的民间手工艺麻柳刺绣等都已经被外地人几年前予以抢注。外来朝天落户生产经营的品牌少,工业园区建设缺乏品牌支撑。目前全区只有大巴口工业园区双合木业一个企业拥有“双合”牌注册商标。使用正常,效益良好。
企业商标注册意识薄弱,商标注册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商标注册和使用,品牌的创建和维护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但是今年新申报的9件商标中,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申报的只有4件,其余都为区国投公司或者行业协会为保护国有资产或者区内特色产业而申请注册。这也反映出我区的产业或者行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这一严峻现实。
二、做好商标品牌工作对大力发展区域品牌经济的重大意义 搞好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经济是快速发展地方经济,提升我区整体经济质量的有效途径。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可以使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围绕商标品牌,可以强化品牌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可以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可以拓展市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实践证明,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是否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这个地方有多少注册商标,有多少知名、著名、驰名商标,有多少品牌产品和服务。如浙江温州,山东青岛等地,自主品牌
越多,地方经济就越发展;越重视商标品牌发展,地方经济就发展的越快。搞好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经济是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途径。围绕产品创品牌,围绕品牌发展产业,企业有了品牌和拳头产品,才能增加利税创造能力,产业有了品牌,才能增加效益,带动大多数农民致富。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名牌产品多了,财政实力就雄厚,一个产业有了品牌后,产业附加值才会增加,农民才能得到更多实惠。搞好商标注册,发展地方品牌经济是提升地方形象的重要途径。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不仅可以使农民增收,财政增税,而且可以快速提升地方形象和知名度。宜宾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酒城,是因为有驰名商标品牌“五粮液”等,绵阳之所以成为西部科技城,是因为有“长虹”等驰名商标品牌。商标品牌就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象征,是一个地方形象的标牌,是一个地方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地方有力的宣传武器。
搞好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经济是保护地方特色资源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大量的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区的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如果不进行商标注册加以保护,将有可能被一些投机钻营的企业和个人抢注,从而给我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如我区的麻柳刺绣,雪溪溶洞等都已经被外地个人予以抢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些国有资产还将流失。另一方面通过注册商标和品牌创建工作,也能更好的促进和保护产业及产品的发展。如我区的“栈道牌”核桃,近年来有农民急功近利提前采摘导致采摘过早,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给我区核桃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区林业、工商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的阻止了这一现象,维护了朝天核桃的品牌形象。
三、我区发展商标品牌的有利条件 我区商标品牌资源丰富,载体良好,商标注册工作前景乐观。虽然我区目前的
注册商标数量少,能够称得上品牌的不多,但是可以申请注册和发展为品牌的资源却很多。一是我区有很多丰富而独特的农产品资源。如还没有商标注册的羊木食用菌,青林黑木耳,曾家土鸡,米珍等;二是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等,如水磨沟,明月峡,曾家山等;三是特色名优小吃如朝天核桃饼,朝天豆腐等;四是工业产品,如医疗器械,丝绸,光电太阳能等。这都是我们今后商标注册和品牌发展的主攻方向。品牌发展前景良好,产业加品牌的基础已经逐渐形成。随着我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逐渐加大和成效的逐渐凸显,我区产业的规模和质量越来越高,招商引资的项目越来越优,这也为我区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品牌和产业及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产业和项目而没有一个好的名称,一个叫得响的牌子,没有一个好的包装和宣传,没有一个好的保护手段,这种经济也只能是原料生产型或者粗加工型 的经济,难以提升企业效益和产业附加值。产业难以做大,企业难以做强。只有品牌而没有良性发展的产业支撑,品牌同样难以长久存续,难以发展壮大。如我区的曾家山无公害蔬菜,羊木食用菌,朝天核桃,朝天豆腐等,虽然产品已经远近闻名,但是品牌却还没有真正树立,相应的品牌效应也还没有真正体现,而以前注册的荣鑫牌食品,明月牌小杂粮、朝天牌白酒,明月峡牌饲料等,因为没有很好的产业支撑,商标早已闲置或者基本闲置。如果在这些产业逐渐做大的基础上,再辅以相应的品牌创建和品牌宣传,以品牌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品牌,公司+农户+产业+品牌的良性经济发展格局将会形成,我区的经济发展将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大力发展我区商标品牌工作的主要工作措施及建议 强化宣传。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都要大力宣传《商标法》和商标品牌兴区战略,阐明商标注册的
重大意义,积极培育全社会的商标品牌意识,引导全区广大生产经营者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促增收,以品牌促发展,走“品牌兴业”道路。要指导企业充分利用电视、户外广告牌、各类媒体加强对地方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制定发展规划,围绕规划抓发展。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全区商标品牌发展的调查,制定全区商标品牌发展规划。各乡镇也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商标注册及培育知名、著名商标品牌的发展规划,并将这一工作纳入经济中心工作认真抓好落实。要通过商标品牌发展规划的实施,狠抓各类商标特别是曾家土特产、米珍,无公害蔬菜,羊木食用菌,朝天豆腐,沙河核桃,青林黑木耳,朝天核桃饼等农副土特产品,明月峡、水磨沟、曾家山、穿洞庵、筹笔驿等旅游服务商标,康康医疗器械、大巴口光电太阳能、丝稠等重点工业商标的申请注册,全区力争三年内注册商标
总数达到30个。其中农产品商标注册争取达到15个,旅游服务商标5个,工业及其它类商标10个。力争三年内创市知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2个。基本实现全区所有的主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资源,工业产品,历史文化遗产全部实现商标注册。
建立政府主导、工商指导、协会参与、企业主体的商标注册和品牌发展机制。商标注册和品牌发展,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协会积极参与,工商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发展机制。政府为广泛激励商标注册和争创品牌的积极性,要制定鼓励商标品牌发展的激励措施。一是制定和落实奖励政策。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可以由区人民政府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省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新获得市知名商标的一次性奖万元,对培育发展商标的先进单位由区人民政府按给商标注册人奖励金额的10%给予奖励。二是区政府要建立优势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
专项资金,用于优势农产品注册商标的申请费用补贴。三是落实专门的部门如区国投公司专门负责全区旅游、历史文化遗产等国有资产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工作,资金由区财政专项拨付。在商标品牌发展工作中,政府只是起主导作用,工商部门主要是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做好业务指导;最主要的是要发挥企业、个体大户,农村经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他们为主体,鼓励1 2 下一页
第二篇: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品牌专家委员会主任
解艾兰
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及“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及新趋势”等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门从事品牌研究的人员用了7个月的时间,对年销售额10亿人民币以上的 106家企业(包含国有、股份制、民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本文即围绕此报告,针对中国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展开。
一、中国品牌发展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中,无投入的占 21%,投入 0-0.5亿的占3%,投入0.5-1亿的占18%,投入1-1.5亿的占3%,1.5亿以上的占18%,另有37%的企业对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没有详细统计数据。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方面,投入比例在 0-1%的占18%,在1-3%的占15%,在3-5%的占6%。
3.企业的品牌建设
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调查显示:企业对品牌推广部门搭建都比较完善,有 9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没有设立品牌推广部门的仅占 3%,88% 的企业分管品牌工作的负责人由企业副总裁以上的人担任,12%的企业无专人管理。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82%的企业建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构,说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在提高,5%的企业尚未建立,尚有 3%的企业未填写。
5.企业对品牌战略规划比较重视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战略规划,8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规划,12%的企业目前还未制定全球品牌战略规划,6%的企业未填写。
6.中国企业品牌定位大多还属于国家品牌,层次较低,有待发展
在品牌定位方面,有32%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已经是国际品牌,65%的企业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国家品牌,还有 3%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是区域性品牌。
7.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认识不一
在选择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首选统计显示:34%的企业认为成为国际品牌企业最关键因素是“拥有完整的全球品牌规划”,24%的企业认为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18%的企业认为是“拥有一支良好的管理团队”,15%的企业认为是“具有全球意识的总裁”,还有 9%的企业未表态。
8.多元化战略和品牌延伸成为最受关注问题
品牌延伸的方式比较多,调查显示:41%的企业选择“一牌多品”策略,29%的企业选择“主副品牌”策略,9%的企业选择“一品多牌”策略,还有 21%的企业选择了其他策略。
9.广告宣传是中国企业提升企业品牌的首选方式
(1)广告宣传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形式,中国的很多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基础往往是靠广告打出来的。据调查,很多国际知名品牌每年维护和提升品牌的方式是通过公益活动或赞助,这说明当前中国企业是在做产品品牌推广,而不是在做企业品牌推广,很多企业对品牌认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2)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2.35%的企业选择广告宣传,47.06%的企业选择公益活动,50%的企业选择展览展示,35.30%的企业选择其他方式。
二、中国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中国企业普遍认为品牌国际化发展是必要的,但对品牌的认识不够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企业家们普遍感到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家们认为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很多企业家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对品牌国际化研究不足,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够,多数人认为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做品牌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事,与他们无关。因此很多企业在认识上就缺乏品牌经 营和品牌战略规划意识,严重制约了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
2.品牌战略规划与品牌具体执行差距甚大 通过企业品牌调查,我们发现许多知名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战略规划,但具体执行的效果与规划差距甚大,原因主要有 4点:(1)CEO的品牌意识停留于形式;(2)缺少品牌的专业 人才;(3)品牌负责人的地位不高;(4)企业过度重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品牌的长期发展。
3.品牌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品牌经理有名无实
当前我国专业品牌人才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在培养品牌专业人才上基本是空白,没有品牌管理专业,另外很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品牌部,但往往是做样子,壮门面,品牌部的经理多数是为企业老总们写报告的文书,在品牌战略和发展上没有发言权,企业品牌部的经理有名无实。
4.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品牌弱国。一是中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过度依赖外来技术;二是不愿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认为研发投入风险太大,有可能难以收回成 本,再说周期比较长,很难短时间见到效益。在本次被调查的重点企业中,我们发现研发费用占全年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 1.0%-1.5%,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 3%-5%的水平;我们缺乏像微软、三星、SONY这样在全球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公司。
三、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值得重点分析和关注。
1.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 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 40%,销售额超过 50%。而与此对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 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 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 50%以上,在中国即使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海外销售额也不到 10亿美金,也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2.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据报道,中国遭遇反倾销投诉最多,涉及的行业包括纺织、家电、打火机等。出口的行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商标被抢注、专利被侵权等坏消息不断,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到底与国外知名品牌企业有何差距呢?
国际知名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1)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获得尽可能多的专利。(2)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3)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互相配合,为跨国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而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研发水平低,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意识淡薄,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盟组织等,导致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交更多的学费。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体现就是品牌的价值,一个良好的品牌,不仅仅需要去创建它,也需要精心的去保护她,最有力的保障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3.在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的差距
美国营销专家挪利拉(Larrylight)在分析二十一世纪营销趋势时曾经说过:未来的营销将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与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此一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是有关如何发展、强化、防卫与管理业务的一种远景..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多了。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因素就是做好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永远与时俱进,保持着品牌年轻化的状态。中国很多企业认为靠策划方案、靠点子就能发家,只要广告做得好,产品就卖得好,所以比较注重短期的销售行为,而对品牌的长期建设和维护却比较短见。比如脑白金,在广告方面或者是营销方面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但是当我们除了听到“送礼就送脑白金”外,实在是看不到他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做成什么样的品牌。一句话,品牌缺少内涵。
四、中国品牌发展的对策建议
1.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1)建立专业的品牌人才培育机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设立品牌专业,很多品牌人才都是从企业内部或者是半路出家衍生出来的,即使是海归派和国际专业品牌公司的品牌人才,由于对中国企业发展状况和环境并不是十分了解,往往是水土不服。品牌人才的匮乏,阻碍了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建议从政府的角度鼓励和在政策上支持高等院校开办品牌专业课程,并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模式联合办学推动中国 品牌人才的培育工作。
(2)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要充分发挥驻外使馆和华人团体等相关机构的作用,建立起联合实体,每年不定期介绍世界各国的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让我们的企 业更多地了解细分市场。在国内,要不定期的组织企业(特别是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成功的经验,组织交流活动,并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企业实地考察国外市场。在政策上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战略上要制定国家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争取在未来 5-10年创建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品牌。
(3)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从知识产权上来保护中国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企业要创建世界品牌,必须要受到保护。只有保护了才不会被 侵犯,这几年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在知识产权方面落伍,吃了不少哑巴亏,为此交了不菲的学费。从国家的角度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普及工作。首先从国内的市场环境中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第二,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辅导和培训;第三,介绍国际知识产权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4)取消以政府为主的评审机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品牌”的认可到底是由评审机构决定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来决定呢?我们认为,企业品牌的好坏是由市场、消费者决定的,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模式。而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管和为企业提 供服务的职能,不能充当裁判的角色,政府可以在产品质量、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监管;在银行贷款、税收、出口方面给予企业奖励,鼓励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5)国家应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西班牙的“烧鞋事件”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去中国的产品因为价格低,质量差而成为地摊货的代名词,往往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这几年经 过市场洗礼,中国企业逐渐成熟起来,中国鞋不仅仅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质量和款式上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国外同行。这样势必造成中国鞋要进入高端市场,在款式、质量、价格的优势下,当地鞋业难以招架中国鞋的冲击,造成了市场萎靡,从而导致上述“烧鞋事件”。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价格冲击了当地的制鞋行业形成的,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烧鞋事件”绝不可能是第一次,也绝对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市场竞争也许是残酷的,但如果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烧鞋事件”太多,势必将影响更多的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因此从国家的角度上应该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能够快速反应突发事件和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针对企业的对策建议
(1)企业要树立全球品牌战略意识,具体操作与规划同步进行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很强的品牌意识,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上去认识企业的品牌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不能与当初设立品牌战略规划脱节。我们研究发现多数企业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制定的东西往往与实际操作脱节,很多企业家在谈品牌建设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走了不少弯路,最终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品牌建设和品牌规划成为空谈。因此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们认真了解品牌,认识品牌,做好自己的品牌,培育企业的全员品牌意识。
(2)做好品牌战略规划,慎重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很多企业面临着多元化品牌的困扰。目前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同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国际上更谈不上竞争,包括海尔在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导性品牌方面都不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做好多元化的品牌成为我们中国企业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家们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行业不行我们在别的行业同样挣钱,短短几年所有的行业都做过,可是到头来没有做大做强,反而把自己做死掉了。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多元化战略的同时要考虑到进入别的行业的高风险系数,是否具有运作品牌的优势。
(3)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水平,建立畅通的国际销售渠道 要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领导产品,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目前国内的企业普遍走的是先占领国内市场,进行初级的原始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沉淀,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为国际知名厂商贴牌生产(OEM),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经销商部分销售自己的品牌,再等待时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这样 的弊处在于培养国际品牌的路走得很长。国外品牌的扩张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收购,联合利华、宝洁公司在全世界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牌子,如果都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路子,就要走很长的时间,那么他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国际知名品牌了。因此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合理的品牌运作模式是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4)加强企业的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学习国际品牌公司的运作模式加强企业本土化经营与管理理念。
我国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近几年中国确实有很多企业走出去了,但很多企业是前脚出去,后脚跟不上,归根结底是本土战略没有做好。在德国,中国也有不少企业跟进投资,但由于管理方面用人不当,经验不足,没有充分运用当地的人才,导致企业投资血本无归。在本土化研究方面,应该说中国企业接触的最早,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性企业都在实行本土化战略,而且运作的非常成功,我们要走出去的企业为什么不借鉴别人的经验呢?说直白一点,在国外发展需要企业家们的勇气和大气,这样我们才能借用本地人才为企业创造奇迹。
(5)树立企业全球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首先条件是树立全球品牌意识,建立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这样才能很明确知道我们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在树立全球品牌意识的同时,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我们许多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境外被抢注,为了夺回自己的商标不得不在境外打起官司,有的企业由于被抢注的比较厉害,甚至更换自己的标志,为此付出高昂代价。所以,建议更多的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注意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6)深层次发掘和挖掘自己独有的精髓,理解自己独有的品牌核心价值
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时候,往往遇到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和企业的管理滞后的矛盾,很多企业在这种战略转型的时候,很难把握方向。但是把原有的东西和根基全部推翻,重新来过,这就像建房子一样动摇了根基,房子就有随时倒塌的可能。中国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每个企业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肯定有它生存和发展的法则,如果我们轻易地去否定它,一味的迎合新的市场游戏规则,那么我们的企业将很难有所作为。“麦当劳”卖了那么多年的汉堡,有没有人说他老的不成形了?戴尔的直销模式和安利的传销模式使得他们迅速成长为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品牌。他们的品牌运作模式,很多世界性公司和研究人员分析过,可是能有几家模仿他们的运作模式而发展壮大起来呢?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这就说明,每个成功的企业有自己的独特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别人都学不到的东西,是企业独有的东西,也就是企业独有的精髓,即核心价值。因此我们的企业如果抓住了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再发扬光大,未必不会成为中国的“麦当劳”和“可口可乐”。
3.针对品牌机构的对策建议
(1)建立行业自律原则,共同推动品牌建设环境目前我国各种学会、协会很多,鱼龙混杂,致使企业上当受骗的多,得到帮助的少。建议品牌机构建立自律原则,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办实事;本身是做品牌的机构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机构、相关协会组织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2)开展专业的品牌培训,推动品牌的理论研究,加大品牌的深层次普及工作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专家就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品牌培训工作,在行业领域培养更多的品牌专业人士,提升企业品牌人才的整体素质。由于企业比较关注利润,很多企业认为研究理论性的东西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建议行业协会带头加大理论研究,为中国的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整个行业品牌的普及工作。
综上所述,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产业进步成果的结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预祝我国的企业越走越好。
第三篇: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___区座落在市政府和___油田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建区十七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经济实力成几十倍的增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区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全区有12所学校,其中:中学2所,小学10所,在校生近8000人。目前,全区在职教师568名,学历全部达标,教师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奋执教、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有24名同志先后被评为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有一名教师被市命名为名师,有442名同志获得省信息技术教育一级证书,有118名教师获得省信息技术教育二级证书,获信息技术证书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5以上。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毕业合格率2002年保持100,优秀率为83,中学毕业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47,初中升学率为86.5,在全市名列前茅。初中入学率、小学入学率及巩固率均为100。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为84。农村中学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在全市两县两区中位居第一。去年我区2所中学双双获市教育局控辍保学先进单位。2002年底,我区兴盛、兴海街道全部进入市“普九”示范乡行列。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区财政都把教育作为优先考虑,统盘安排教育发展资金,确保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多次视察我区教育工作。亲临基层现场办公,解决我区教育发展中急需困难,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为部分中小学安装了电教室、微机室,使我区的电教化教学等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近两年新建、改扩建校舍15000多平方米。有2所学校告别了以往阴暗潮湿、光照不足的低矮平房,搬进或即将搬进宽敞明亮、设施配套完备的高标准教学楼。新扩建的于家小学将原有的办学条件锦上添花。其它学校的办学环境也都在村及街道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全区校舍无危房。
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我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上下功夫,在强化学校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上做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上动脑筋,在校级领导管理上,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教师管理上实行全员动态结构工资制和末位淘汰制,形成了从校级领导到中层领导和教师层层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劳绩挂钩,奖罚分明。每位教职工都感到身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较好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校长的责任心、教师的事业心普遍增强,教师队伍思想稳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渴望成才己成为每个教师的归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己跃居县区前列。与之相配套的职工教育也协调发展。我区每年都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区情,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美容美发班、汽车修理班、电器维修班、计算机应用班、农业技术栽培和农村家畜饲养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后的学员,有一半以上人员通过不同途径就业或自谋职业,用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及家庭生活。
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新的进展。目前我区城区儿童入园率达100,农村儿童入园率达65以上,从政府、到农村,从干部、工人到农民群众普遍对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学前二年教育城市达100,农村达60,学前三年教育也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儿童达100,农村也在逐步推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们对知识的认同,此项工作前途可佳。
成人教育正在向高层次拓展。人们己由原来单纯追求文凭、学历证书转变为我要真学习、掌握更新、更高、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上来。学习兴趣和人群始终未减,而且考研、读研人员与日俱增,成为新潮。
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我区不论是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始终是在发展、在进步。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已经暴露或隐性问题应值得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育方面:一是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学校由于受自然、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影响,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质量都相对薄弱;二是部分教师业务素质相对不高,虽然按上级要求,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已经达标,但这只是一般标准,还不是高标准达标。况且大部分教师现有学历都是通过进修或函授形式取得的,不论是知识占有面或是含金量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相比悬殊较大;三是现有教师拨高难。由于我区原农村教师转正人员较多,原有基础相对较差,且年龄也都有40岁出头,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迎接新挑战的适应度和能力差,所以今后再想提升难度较大。若不采取措施,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只能成为空话;四
是个别学生及学生家长有“读书无用论”思想存在。这主要缘于目前国家对今后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感到孩子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再者是存在急功近利,认为孩子能认识几个字就够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没钱办不了事,干脆让孩子早点下学进入社会挣点钱更实际一些。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给中学生辍学埋下伏笔,加重了学校和教育部门控辍保学的难度。
学前教育
方面:总的是城区好于农村,农村目前好于以前,这主要是基于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认识程度;但主要问题是,城区幼儿教育单一,设施场地不足,尤其是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及活动不到位,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在城区幼儿园中,公办园无论从办学条件到师资总体上都好于个体园,(但少数个体园办的也有特色)。一是设施好,二是师资配备好,三是教育和管理比较正规。不足的是,在开闭园时间上没有个体灵活;而个体园相对来讲,大多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保育员多,教师少,卫生条件等方面相对较差,尤其是个别园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办园水平不达标。此外,兴盛、兴海街道幼儿园不配套。按国家要求,乡级政府必须有一所中心幼儿园,而目前我区两个街道皆无。尤其是兴海街道离城区较远,应考虑建中心园问题。
职业教育方面:虽然我区职工教育年年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年年抓,但缺乏新意,只是搞一些常规培训,方法也不灵活,教师多是聘请的。缺乏系统、周密安排。有些课程在实用性、科学性、应用性等方面也并非完全符合情况,应有待探索开发和研究。成人教育方面:成人教育是正规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后,成人教育更应发挥其作用。就我区现有在职人员看,机关成人大专以上学历基本达到,企业和社会差距较大。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意识,积极鼓励在职职工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深造,但学费问题是影响成人教育问题的关键。其次还有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及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
采取措施:
1、在基础教育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足额、到位。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改善办学条件,首先使硬件达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人员更新。一方面教育部门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校际间交流促进教师队伍发展。造成竞争局面,通过竞聘上岗未位淘汰增强教师责任意识、紧迫意识等。最关键的还要有计划补充一定数量的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偏低问题。
3、营造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要大力宣扬优秀教师典范;大力宣扬从教为荣的思想,大力宣扬教育对科技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教师感到从教为乐、从教为荣,树立终身从教思想。
4、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每个家庭、家长都进一步明确贯彻《义务教育法》是每个公民和家长应尽的社会责任,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不执行义务教育的家长实行舆论遣责或强制措施。
5、进一步贯彻《国家幼儿计划发展纲要》,各级政府要把幼儿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当作是基础教育的前奏,要十分重视,大力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发展学前三年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幼智和兴趣爱好。要坚持城区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所,并注重办园质量。要重视农村幼儿事业的发展,兴盛、兴海街道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尽快规划。早日实施建设街道中心幼儿园为农村幼儿园健康发展尽快创造条件。同时要向城市化进程迈进。
6、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我区城区人口多、待业人员密集,农村土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培训,要按照市场需求,尽量在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上下功夫。
7、要继续发展成人教育。大力提倡并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函授、脱产或半脱产等形式进行学习深造。但应注意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坚决克服单纯的拿文凭或赶时髦的不良行为,注意学习提高和工作的结合度,讲究实用性。
第四篇: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摘要: 发展 品牌农业是顺应世界农业]进趋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农业大省如何做强农业,成为农业强省,是必须认真 研究 和思考的 问题。本文从湖北品牌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 入手,全面梳理了品牌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潜在优势、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湖北品牌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品牌农业;现状;对策 在全球 经济 一体化的背景下,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 农村 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随着我国对外的全面开放,国外许多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我国参与市场竞争,这给国内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可以说,农业品牌竞争的 时代 已经来临。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加快品牌农业的发展,对推动湖北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支撑的 现代 农业发展观。强化品牌培育和依托品牌来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中普遍实施的一个重要方略,特别是在农业发展理念不断出新、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显紧迫。(一)基本态势 1.政府、企业、农户以及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突破的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从实践层面看,由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部门,在发展无公害生产,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育绿色食品品牌上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广大生产企业对产品认证及标识申请的热情不断增强,全省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已经超过5000多个,仅2005年1-7月,全省企业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就达到了300件。而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农户,也自觉参与到品牌营造活动中,扩大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广大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及食品的品牌消费意识也不断提升,如有70%的城市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农产品和食品的原因就是来自对品牌的信赖。这种情况说明,农业及农产品品牌意识在各类主体中正日渐浓厚。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开展品牌营造活动。2005年具有三类品牌标志的产品总数已达1220种,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品牌数分别进入了全国的第2、第3名。2006年上半年,全省有效使用三品标志总数达到1369个。其中有256家企业的913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值达到了273.7亿元,绿色食品技术推广面积为60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9%;139个单位的213个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证书,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总数355个,总产量171.65万吨,总销售额128.02亿元,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有13家企业通过有机食品生产认证,77家企业的101个产品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技术推广面积17.3万亩。这种迅速扩张的发展规模,为品牌农业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品牌建设与产业化联系日趋紧密,各级政府开始致力于农业品牌化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湖北省已初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标志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农产品品牌产业化发展格局,呈现出区域性辐射、规模化生产、行业性带动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自新农村建设战略推进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品牌化建设的进一步支持,武商等几大商业集团在咸宁、潜江、孝感、黄石等市,正提速建设大中型综合超市,周边城市的蔬菜、水产品、生猪等农副产品,多以品牌进入武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及超市,并得到“优惠优先”。自2007年首届全省农博会后,仅孝感市进入武汉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就有6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30亿元,占该市农产品商品总量的70%。仙桃市的农产品企业则主动出击,与武汉各大超市广泛合作。目前 已有九菊皮盐蛋、毛嘴卤鸡等70多个品牌产品,进入武汉各大超市,销售势头看好。7.通过各种博览、展销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为农产品品牌交流搭建平台。入世以来,湖北省加大向国际市场展销湖北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力度,并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达成合作协议。2006年2月底3月初,湖北省16家企业的30多个产品参加了日本福冈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德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签订意向性供货合同7000万美元。在“香港—湖北商品展示月”活动中,湖北神丹、稻花香集团等35个企业随团出访,包括国宝桥米、武昌鱼、洪湖莲藕、云梦鱼面、孝感麻糖和米酒等在内的78个湖北特色品牌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引起了香港市民的广泛关注。在“走出去”的同时,武汉市通过举行 中国 武汉农业博览会,着力构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大平台和市民认知品牌农产品的大展台,为本地农产品进入武汉各大超市打开了通道。在2005年的第二届农博会上,有600余家商家参展,通过安排龙头企业与各大超市的产品交流会、产品比较观摩会,为农产品品牌交流与营销搭建了良好舞台。(二)潜在优势 1.品牌农业发展的天然优势。湖北省发展品牌农业的天然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具有发展品牌农业的生态优势。经过长期努力,湖北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年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面积达到1500万亩,先后建立了京山、洪湖、宜城等农业生态县和洪山菜苔、京山桥米、孝感太子米、邓村绿茶等生态生产小区。这为品牌农产品形成及规模扩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二,具有形成品牌产品的物种与品种优势。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和平原、山区、丘陵与湖区的多类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在长期的发育中,产生了许多质量优异的名特优农产品,同时经过充分整合,形成了九大特色和九大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了“鱼米之乡”、“果蔬之乡”、“药茶之乡”、“畜牧之乡”的众多美誉。第三,具有品牌农业发展的物质数量优势与基础条件。品牌农业的内在质量属性首先建立于数量基础。多年以来湖北的主要农产品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05年淡水水产品居全国第一、油料居于第二、肉类居于第十。这种数量较大的农产品,为我们进一步提升质量,开创品牌,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品牌农业发展的市场优势。从现实来看,湖北品牌农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很大。第一,城市居民对食品的保鲜与安全十分关注。据我们城镇消费者调查,58.2%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 影响 其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其中70%的消费者喜购品牌农产品和食品,尤其对本地品牌农产品和食品(保鲜程度更高)的信赖度更高。第二,城市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安全食品的意愿支付水平较高。对于健康和卫生食品,有78%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高出普通食品15%左右的价格,有37%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高出30%左右的价格。这为湖北省全面实施“三类食品”的品牌化经营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持和动力源泉。第三,湖北省的禽蛋、食用菌、蜂蜜等产品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中东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005年湖北产的鲜鸡蛋、干食用菌、蜂蜜及活猪出口均列全国首位,其中,鲜鸡蛋干食用菌、蜂蜜分别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1.15%、26.23%、27.67%。这充分显示了湖北特色品牌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3.品牌建设的 科技 优势和文化依托。湖北是我国的科教大省。据有关资料显示,分布在湖北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农村部门的农业科研人员、技术干部多达2万余人。这种人才优势及大量科技成果,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品牌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古老的荆楚文化,不乏有传统农业中的优良工艺和各种 历史 文化的承载。以此为依托,加强创立和扶植具有文化特征的知名品牌,是把本土农产品和优质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重要方式。7.优势产业带规划的实施和标准化生产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了规模优势。湖北有许多具有 自然 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以武汉为中心的蜂产品加工基地,以随州为中心的食用菌出口基地,以潜江、洪湖、监利为中心的水产品基地,以宜昌为中心的水果加工出口基地,以恩施为中心的山野菜出口基地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继续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将为湖北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三)主要问题 1.湖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品牌营销较差,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超市因其良好的购物环境、较高的准入门槛、齐全的商品种类和营销量大被人们称之为高端市场。而进入高端市场对品牌拓展效应巨大。但调查发现,在武汉主要超市经营的数百种上架食品中,湖北本地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少,在主要超市所占比例不到10%,有些甚至低于5%。在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中,能够进入武汉各大超市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究其原因:一是超市经销商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买卖双方脱节。二是本地农副产品包装落后,促销措施不力。三是大型超市进入门槛设置较高,农户或地方企业感到无利可图,而不愿进入。2.品牌创造与创想的能力较弱,缺乏知名农业品牌。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把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只热衷于引进外地名牌来实现短期效益,忽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培植;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创想。出口农产品有不少以“贴牌”形式外销。例如,洪湖咸蛋借用港商品牌外销,利润大头被别人赚走。3.城乡二元模式下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 工业 内部结构尤其是规模结构不合理。2007年湖北省有20827家食品及加工企业,其中1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67家,10人以下的企业20798家(占总数的83.8%),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也只有173家。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难上档次,创品牌更困难。二是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平衡,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地区发展较快、水平较高,鄂西南山区发展缓慢。三是相关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够协调。与农产品加工业相关的农产品生产、营销、物流配送及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条连结不紧密,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转效率。
第五篇:蓬安县商标发展情况调研
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经济发展
——蓬安县商标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蓬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刘 婷
商标是企业参与市场竟争的商战利器,从宏观看,品牌是地区综合实力的象征,发展商标品牌有利于促进产业振兴和转型发展。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实施品牌战略,集中精力发展一批富于地方特色的“蓬安造”商标品牌,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川东北区域新型工业强县、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胜地”奋斗目标的需要。
一、发展现状
(一)从发展总量上总结蓬安商标的发展现状。
(二)从发展质量上审视蓬安商标的发展现状。
(最好引入横比和纵比,横比就是和其他县市区大体比较出蓬安商标发展在南充市的位置,纵比比较出就是近年来我县商标的发展速度。)
(三)从使用情况上剖析蓬安商标的发展现状。
(分析已经注册了的商标,到底利用率如何、对产品销售等的作用多大、对蓬安经济发展作用有多少?)
我县现有注册商标250件,其中在有效期内的注册商标
110件,过期未续的注册商标有56件,其它己失效。从争创知、著名商标来看,已有南充市知名商标11 件和正在培育的四川省著名商标1件。
尽管为培育商标、发展品牌、提升产业,蓬安县工商局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工作中亦发现不少问题。目前我县商标发展状况呈现出注册总量少、有效使用少、整体影响力小的特点,这与经济发展形势是不相符的。而从品牌知名度来看,因我县企业商标运作水平普遍不高,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发展与争创并不理想。目前被南充市评为知名商标的仅有9件,无一件四川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在外地没有名气,缺乏影响力,无优质品牌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现状,分析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经营者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及市场观念不强,导致一些企业在商标使用上存在诸多认知误区,非常不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企业商标运作能力不强。有的企业对商标战略有充足的认识,但受人力、财力诸多方面的影响,难以形成结合自身特点的,长、中、短三期规划科学衔接的品牌发展战略。从短期看,缺乏足够的能力精准定
位品牌形象,品牌创建思路不清、宣传效果不佳,无法快速有效提升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三)社会缺乏培育商标的整体合力。虽然近年来我县从思想较为重视,加大了对商标的扶持,但实际支持的力度不够、物质资助不够。纵观周边县、区,从商标申请注册到争创著名商标,每一步都实行县财政补贴制,个体户和企业可以从商标培育过程中感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实实在在获得了实惠,增强了他们培育商标的决心。
三、建议及对策
尽管近年来我县的商标战略工作已取得不少成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有的培育力度已不能与“打造丘区经济强县”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农村等同步了。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加大商标培育力度、推进商标品牌战略进程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坚持以更加重视的眼光实施商标战略。
(二)务实创新,坚持以更加科学的举措推进商标发展。(宣传、引导等等举措)
(三)凝聚合力,坚持以更加完善的机制保障商标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等等)
(一)加强对商标培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应加强县级商标培育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职能,充实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建议切实加强对商标培育工作的组织领
导,把商标培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内容。构建“政府主导、工商主力、企业主体、社会合力”的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格局,本着“注册一个商标、树立一个品牌、提升一项产业、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共同理念,把商标兴企、商标助农、品牌富民一抓到底。
(二)加大商标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商标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应制订专项计划,做好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现场学习、借鉴经验、工作报道、案例分析、公益广告等多种宣传形式,进一步促使企业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树立商标品牌意识。
(三)形成商标培育激励机制。近几年商标培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靠单一的法规宣传与引导,终究还是难以有效避免企业因资金等方面的顾虑而出现短期行为。因此,政府应建立商标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加大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奖励一批有品牌优势的企业,以激励企业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步伐。如果采取梯度奖励机制,会大大增加申办注册商标、争创“三名”商标的积极性,如给予每个注册商标500元的资助、对获得市知名商标的企业、自然人和其他组织给予1000元的奖励等。同时还可对申请注册商标多、品牌效应发挥好的乡镇和企业主管局及在创品牌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
定数额的奖励。通过激励措施,切实提高企业、单位、个人在商标品牌培育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品牌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