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时间:2019-05-15 01:4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第一篇: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

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专帐核算方法

一、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做到专账核算

专账核算不是事后归集,也不是应付检查临时建立的台帐。

决算申报书是对前期专账核算的各项支出的汇总,不是事后从制造费用中拿来进行归集;不是为应付检查和验收建立的辅助台帐。

2.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挪用经费他用(炒股); 超范围使用科技经费; 不按预算执行,随意调整;

与本项目无关支出、餐费、礼品,旅行社开具的会议考察费等。

3.虚弄支出,套取经费

浙财教[2010]382号文件第二章第八条:间接费用中“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一般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8%”。各类类型虚假发票 套印发票

虚假合作费(事后补助项目)假签字 白条 重复列以

4.虚假承诺配套、自筹资金 配套经费不到位。

自筹资金到位证明资料不规范。

以厂房、生产线等基础设施作为自筹经费。5.外拨大额经费,横向管理

凡科技拨款项目经费,均为纵向,不允许改变性质。外拨经费管理不规范。

6.直接计提管理费,不进行摊销核算

浙财教[2010]382号文件第二章第八条:“管理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和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按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按实列支”;“项目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不得以提代支”。

高校、科研院所较为突出,要求这些单位按实际核定管理费用。7.生产性费用计入研发费用

明显的生产设备如电力工程、叉车、锅炉、水塔、烘房; 生产原材料; 企业全部燃料动力;

甚至有尚未实际发生的费用,如以后的维护费、质量控制试验等费用。

8.混合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 不分离进行管理,随意调账。

企业承担的分期拨款项目,从支出来看,认定现把财政拨款用完,剩余的归为自筹资金。

9.贷款贴息项目必须为科技专项贷款。10.重技术管理,轻经费管理

随意预算,没有很好地对照研发需求编制; 调整幅度大,范围广; 不熟悉规定,使用缺乏监管。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做好专帐核算

专帐核算不仅是科技、财政部门的监管重点,也是企业享受各项科技政策的刚性要求。

二、科技项目专帐核算是享受科技政策的刚性要求

(一)专帐核算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刚性要求 国科发[2008]172号第三章第十条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之一“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管的比例:”已经要求企业必须对研发项目进行独立核算。

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工作的通知中:中介机构必须在企业研发项目单独建账的基础上,根据《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审计报告必须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总体情况、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明细、近三年的研究开发投入总体情况和按年度分项目分经费科目的研究开发费用明细等内容。

(二)专帐核算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刚性要求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第九条:“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的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第十条“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帐管理”。

(三)专帐核算是享受“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的刚性要求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1.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财政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四)专帐核算是申报科技项目的刚性要求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第一章第二条:“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都应当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注重绩效”的原则使用和管理”。《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2010]382号)第一章第三条:“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浙财教字[2007]224号第十四条:“对项目创新指标、产业化成果进行验收并对企业科研经费总投入进行核定”;第十六条:“对项目实施技术研发费用支出或与研发项目实施有关的利息支出总额进行核定”;第十八条:“企业收到带兵补助财政资金后,应在“专项应付款”中单列科目进行核算”、“带兵补助经费应当做到专款专用”。

(五)专帐核算指的是项目总经费会计核算专帐核算指的是项目总经费专帐核算

《浙江省财政科技经费企业会计核算的指导性意见》(浙科发计[2009]159号)第二条:企业科技经费包括:获得的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按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任务书)约定的自筹资金以及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借贷资金。

(六)专帐核算不是建会计辅助台帐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情况还可以,基本上按项目和按经费单独核算;企业实行专核核算的不超过20%,专帐核算不是建会计辅助台帐,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承担事后补助项目的企业更重要。

(七)专帐核算是做好R&D统计的基础

《浙江省财政科技经费企业会计核算的指导性意见》(浙科发计[2009]159号)第四条:企业应按照制度或准则要求,合理设置二级会计科目对科研经费进行单独归集核算,并与本单位的其他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区分。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企业科研项目会计核算一般可分为: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可参照此核算办法。

(一)执行会计制度的企业科技项目核算办法 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科技项目核算方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0]25号)第二节长期负债第七十六条“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待拨款项目完成后,属于应核销的部分,冲减专项应付款;其余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第四章所有权益第八十二条“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资本公积项目的第五款:

(五)“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形成负债)借:银行存款 按项目核算 按经费核算 贷: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独立核算 经费独立核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科研经费分别进行核算。(1)财政科技拨款部分

①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无形资产——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先购进)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再转销)②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XX费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原材料及其他研发费用在账务处理时,不再表现为资产及管理费用,发生时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原材料如果形成资产,领用时记入管理费用,其他研发费用也记入管理费用,这样会使费用增加,降低企业利润,隐形降低效益)

(2)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自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应分科研项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区别于一级科目研发经费,也可使用指导意见上的表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进行核算。具体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①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无形资产——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②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借:在建工程——XX项目

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不能记入本项目的研发经费中,可以记入其他项目研发经费。

③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按实际发生额: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XX项目——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注:原材料购进一次性消耗(即买即用)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同上,如果大量购进,分批领用时会计核算为:

原材料购进: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领用时:借:管理费用 ——研发费(同上)——XX项目——材料费

贷:原材料

3.企业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回全部或部分财政科技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 贷:银行存款

4.项目验收后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①经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 ②按规定上交部分:

借:专项应付款——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专项应付款——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出售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设备或无形资产时,应报批,并上交所得资金,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拨款转入——XX项目——设备、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注:这里只是简约过程,仅供了解,实际上还有涉及到固定资产清理等诸多程序,一般地单位不会涉及到此步骤。

《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浙财教字[2007]224号)第十八条:企业收到事后补助财政资金后,应在“专项应付款”中单列科目进行核算。事后补助资金允许全额核销企业当年技术开发费支出,或用于后续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贷款贴息资金补助允许企业用于弥补已经支付给相关银行的贷款利息,并直接冲转财务费用。

《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 [2010]382号)第十三条:“事后补助资金允许全额核销企业当年研究开发费支出,或用于后续项目的研究开发。”第十六条:“贷款贴息补助允许企业弥补已经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直接冲转财务费用。”

6.企业收到事后补助类项目各级财政科技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简单化处理(当期无研发支出): 借:银行存款 借:补贴收入

直接核销当年研发支出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管理费用——研发费——XX项目——XX费用 或者按上述文件用于后续项目(暂时挂在专项应付款,后续支出),处理过程同前面的步骤。

7.企业收到贷款贴息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已资本化部分,如建厂房)财务费用(未资本化部分)

按照224号文件的要求,实际仅发生在财务费上。上面是执行科会计制度时的核算办法,总的来讲简单易操作。

执行会计准则稍微复杂,下面先看看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与财政拨款以及相应项目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定。

(二)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科技项目核算办法 会计准则有关规定; 科技项目核算方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第三条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如平台类)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如公益性科技项目)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第七条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理解准则规定和项目类型要求是做好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

结合项目的性质,如果是取得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比如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取得专利,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的各项损益。

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大部分科技项目补助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收到拨款,先记入科目“递延收益”,相当于企业会计制度中“预收账款”,然后根据研发支出进度,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途径通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形式、其他研发费用形式。

“期间内用于项目支出”=“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1.企业收到科研项目各项财政科技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2.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科研经费分别进行核算。

(1)财政科技拨款部分

①购置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或科研所需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XX设备

无形资产——XX项目

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现金、应付账款等)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研发支出——XX项目(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或摊销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借:营业外收入

②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XX项目——(料、工、费)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贷:在建工程——XX项目 借:研发支出——XX项目 贷:累计折旧

年末或项目完成时按照折旧额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借:营业外收入

③发生其他研发费用,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账务处理为:

借: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并根据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根据准则第6号):

第二章 确认

第三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取得有多种方式,和我们相关的是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准则第6号对此有专门规定,要求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

第七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退怕看过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注释: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均属于研究活动。

第七条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注: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比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改造的材料、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均属于开发活动。

第八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注: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是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达到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归属于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无形资产核算的有关科目:

“无形资产”科目借方核算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包括外购取得、投资者投入取得、债务重组取得、非货币交易取得、自行开发取得的实际成本;贷方核算按规定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出售无形资产以及进行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而减少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反应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

“累计摊销”科目贷方核算按月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借方核算无形资产出售而冲销的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应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

“研发支出”科目借方核算企业自行研究无形资产发生的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室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贷方核算结转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期末余额在借方,反应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对研发项目较多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影响较大: 由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即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归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中定期进行摊销,这样使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将增加,期间费用大大减少,当期利润会明显提高,因此,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将会增加科技以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调节空间。

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和不确定的两种,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固定,摊销方法也不在限于直线法。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判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或者无限来确定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从而调整管理费用金额,最终达到认为调节利润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调节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如通过减少年限和加速摊销提高企业利润。

根据上述条件以及科技项目的阶段以及是否形成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思路为:

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全部转为费用

开发阶段:研发支出年末余额归在开发支出项目,形成技术的转为无形资产,不形成技术则转为费用。如果未形成无形资产,直接按研发支出金额进度冲销“递延收益”,结转到“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XX项目 如果形成了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XX资产

贷: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再按该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进度冲销“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

借:研发支出——XX项目 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XX项目(2)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自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应分科研项目在“管理费用”、“研发支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进行核算。具体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合理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研发经费 ①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无形资产——XX项目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②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各项研发费用: 借:在建工程——XX项目——(料、工、费)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完工时:

借:固定资产——XX项目 贷:在建工程——XX项目

自筹部分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不构成该项目的研发支出。

③发生其他研发费用,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财务处理为:

借: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如果未形成无形资产: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XX项目 贷: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如果形成了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XX资产 借: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

3.企业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回全部或部分财政科技拨款时,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营业外收入 年初末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4.项目验收后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财务处理: ①经批准留单位继续使用: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营业外收入——XX项目 ②按规定上交部分: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5.出售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设备或无形资产时,应报批,并上交所得资金,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为:

①处理所得资金大于资产净值的: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②处理所得资金小于资产净值的:

借:递延收益——XX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递延收益——XX项目——XX市、县配套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6.企业收到事后补助类项目各项财政科技拨款时,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7.企业收到科技项目贷款贴息拨款时,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已资本化部分)

财务费用(未资本化部分)

四、案例解析

例1:2007年2月1日科技厅资助某企业公益性项目:环保新技术开发,拨款20万元,主要用于材料费,任务书期限2007年2月-2009年2月。没有形成无形资产,账务处理:

1.2007.2.1收到科技厅拨款,确认为与收益相关补助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递延收益——环保新技术开发——科技厅拨款 20000 2.按项目研究进程发生研发支出,转为费用,冲销递延收益,结转到营业外收入

借:研发支出——环保新技术开发——原材料 200000 贷:银行存款

借:递延收益——环保新技术开发——科技厅拨款 200000 贷:营业外收入——环保新技术开发 200000 例2:2007年科技厅补助甲公司300万元,建设核辐射监测基地,甲构建了专门设施并于2007年达到可使用状态,该专门设施入账金额为3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产值为0。

1.2007年接受补助和设施完工时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递延收益——环保新技术开发——科技厅拨款 3000000 借:固定资产——核辐射监测项目 3600000 贷:在建工程——核辐射监测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3000000 贷:在建工程——核辐射监测项目 600000 2.在2008年转销收益和计提折旧时

借:递延收益——核辐射监测项目——省科技厅拨款 750000 贷:营业外收入 750000 借:管理费用——核辐射监测项目 900000 贷:累计折旧——核辐射监测项目 900000 例3:2007年1月5日,某科技公司收到100万元的省科技厅资助(预算材料费50万元,检测费40万元,人工工资10万元),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部分实际支出和预算相同,无差异。企业自行投入700万元,其中材料费40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其他费用200万元,项目研发费用中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为750万元(构成为企业自筹资金700万元,和省科技厅拨款中材料费50万元)。2007年9月20日,该专利技术开发完毕,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计残值。

注: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10年内平均摊销(当月开始摊销),每年5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1.2007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省科技厅拨款 1000000 相关费用发生时: 2.财政拨款支出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5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4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5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500000 针对研发项目是否形成无形资产,分别结转,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管理费用——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4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 并结转相应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3.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应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设置明细账,并按实际发生额: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1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00 自筹部分全额形成无形资产的,全部资本化: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专利技术 70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检测费 1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2000000 4.每年年末,计提折旧共提10年(注:该专利技术帐面价值750万,10年摊销每年摊销75万元)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如果这项专利没有为后续研发继续使用它的折旧可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财政拨款形成无形资产的价值是50万元,年末按10年摊销

每年摊5万转做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 贷:营业外收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 例4:某公司于2009年11月5日收到省科技厅资助的事后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单晶硅提取,补助资金900000元,其中600000元用于冲销当年研发经费,300000元用于后续项目研究,不考虑其他因素。

借:银行存款 900000 贷:递延收益——单晶硅提取——科技厅拨款 300000 营业外收入——单晶硅提取 600000 例5:2007年1月5日,某公司收到500万元的省科技厅资助,作为其上年投入使用的废水处理设施补偿,条件是公司必须向其他中小企业开放该设施。该设施帐面价值15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计残值。但2009年3月25日,因自身原因,公司关闭使用,科技厅要求返还补助资金300万元。

注: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使用寿命10年内平均摊销,每年5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1.2007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5000000 2.2007年12月31日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500000 贷:营业外收入——废水处理 500000 借:管理费用——废水处理 1500000 贷:累计折旧——废水处理 1500000 3.2008年12月31日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500000 贷:营业外收入——废水处理 500000 借:管理费用——废水处理 1500000 贷:累计折旧——废水处理 1500000 4.2009年的会计处理:(2009年返还科技厅300万元,2009年递延收益平均摊销12.5万元(500/10/12*3),递延收益帐面余额为:500万元-50万元*2-12.5=38.7万元,返还科技厅300万元与递延收益账面余额的差额87.5万元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款 125000 贷:营业外收入——废水处理 125000 借:递延收益——废水处理——科技厅拨示 3875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0 营业外支出 875000 例6:2001年1月5日,省科技厅拨付某研发中心450万元财政拨款(同日到账),补助其研发中建设购买大型科研设备1台。2001年1月31日,该研发中心购入设备(假设不需要安装),实际成本为480万元,其中30万元以自有资金支付,使用寿命10年,采用直线法集体折旧(假设无残值)。2009年2月1日,该研发中心出售了这台设备,取得价款1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1.2001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4500000 贷:递延收益——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厅拨款 4500000 2.2001年1月31日购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研发中心建设 4800000 贷:银行存款 4800000 3.从2001年2月起每个资产负债日,计提折旧,同时分摊递延收益。

①计提折旧

借:研发支出——研发中心建设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②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厅拨款 37500 贷:营业外收入 37500 4.从2009年2月1日出售设备,同时转销递延收益余额 ①出售设备(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研发中心建设 960000 累计折旧 3840000 贷:固定资产——研发中心建设 4800000 借:银行存款 12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研发中心建设 960000 营业外收入 240000 ②转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厅拨款 900000 借:营业外收入 900000 例7:2007年1月5日,某科技公司收到100万元的省科技厅资助(预算材料费50万元,检测费40万元,人工工资10万元),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部分实际支出和预算相同,无差异。企业自行投入700万元,其中材料费40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其他费用200万元,项目研发费用中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为750万元(构成为企业自筹资金700万元,和省科技厅拨款中材料费50万元)。2007年9月20日,该专利技术开发完毕,预计使用寿命10年,采用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计残值。例子同例3。

1.2007年1月5日实际收到财政拨款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省科技厅拨款 1000000 相关费用发生时: 2.财政拨款支出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材料费 5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检测费 4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工资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形成无形资产的材料费: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贷: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材料费 500000 借: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0 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0 3.企业自筹科研经费部分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其它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00 自筹部分全额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专利技术 7000000 贷: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0 管理费用——研发费——新产品专利技术——其它 2000000 4.无形资产开发完毕,每年计提摊销

(注:该专利技术帐面价值750万元,10年摊销每年摊销75万元,如果该无形资产没有用于后续其它项目研发,只能将其计入管理费用——折旧,不能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那样就重复计算了)借:管理费用——折旧 750000 贷:累计折旧 750000 自筹部分全额开成无形资产的,全部资本化: 借:无形资产——新产品技术7000000 贷: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材料费 4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工资 1000000 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其它 2000000 5.每年年末,计提折旧共提10年(注:该专利技术帐面价值750万,10年摊销每年摊销75万元)

借:研发支出——新产品专利技术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如果这项专利没有为后续研发继续使用它的折旧可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750000 贷:累计摊销 750000 财政拨款形成无形资产的价值是50万元,年末按10年摊销

每年摊5万转做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新产品专利技术——省科技厅拨款 50000 贷:营业外收入——新产品专利技术 50000 例8:2007年2月1日科技厅资助某企业公益性项目:环保新技术开发,拨款20万元,主要用于材料费,任务书期限2007年2月-2009年2月。没有形成无形资产,账务处理:

1.2007.2.1收到科技厅拨款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科技厅拨款 200000 2.发生支出时

借:专项应付款——新产品专利技术——科技厅拨款——材料费 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第二篇:科技项目经费审计问题分类

经费审计问题分类

(一)重大经费问题(一类风险)

1、定义

指严重违反《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且已构成严重后果或违法违纪的行为。

2、危害和影响

此类问题发生容易造成违法违纪以及资金损失和浪费的风险。一旦风险事实成立则原则上不予结题。如果风险事实尚未形成,则需责任单位务必整改

3、主要表现(9类)

 未对科技项目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截留、挤占、挪用科技项目经费。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科技项目经费。 未获市科委批准,擅自变更项目承担主体。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 自筹资金到位率低于60%。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 发生设备购置、租赁、测试、化验、加工、对外合作等事项未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

(二)一般经费问题(二类风险)

1、定义

指在重大经费问题之外,违反《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 题)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但未构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危害和影响

未构成严重后果,或危害较小。对于该类问题,责任单 位可以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或提供情况说明并制定整改措施并承诺在后续工作中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整改后可经主管业务处室审批通过后可进入正常验收结题程序。

3、主要表现(16类)

 课题未执行单独核算但可确认经费支出。 市财政科技经费、自筹经费、其他来源经费以及课题总经费的预算到位率、预算支出率不足90%。

 实际支出与科技任务书及预算评审材料规定预算不符且无批复调整。

 各科目市财政科技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差异绝对值大于10%且5万元以上,但未获市科委批准。

 项目起止期外仍有费用支出但未获调整批复。 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承担单位无正当理由未接受经费审计。 购置设备未使用。

 非正常原因设备实物无法盘查且未出具说明。 管理费未提供分摊依据或直接提取。 支付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 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资料印刷费、劳务费超标准支出。 帐表不符。

 未严格按照科技经费会计核算规定设立记账科目进行核算。 交叉使用科目。

 未提供有效的经费支出原始相关证明性资料。

第三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三公”经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高涨。“三公”经费作为政府进行公务运作的主要财务来源,其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清廉程度与工作效率。目前政府在“三公”经费方面支出越来越大,而且存在着消费数额巨大、账单不清晰、账单不公布的问题,百姓对此早已提出改革的呼唤。本文拟通过政府“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政府在“三公”经费 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费出国经费。“三公”经费的实质,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财政收入为其正当公务行为提供便利和条件的消费行为。其实,费用的本身是行政成本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使用的“度”上。合理、适度的使用公车、进行接待、出国考察等,原本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必要花费,只要是真正公务所需,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我国每年各级政府的“三公”经费支出一直存在数额大、没章法、难监督的无奈局面,铺张浪费以及其他各种违法行为日益严重。2011 年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的提案纷纷剑指“三公消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关注“三公消费”,“三公消费”公开的话题也再次升温。社会各界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管住“三公”经费不当支出的呼声日渐强烈。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公车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配车数量与标准的严重“双超”。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公务用车,此外还有若干机动车辆、专用车辆等等,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远远大于编制数。如 2009年至 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工作站长期使用下属单位某物资开发公司帕萨特、本田思域等轿车四辆,某政府执法系统普遍存在机关占用所属企业或挂靠社会团体车辆现象。

2.公车的运行维护保养费用远远超过预算定额标准。

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本。例如2012年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去年在开展对某省条管系统的综合监管中发现,某市局及其下属分局燃修费超标准支付达 60.76 万元。

(二)公务接待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务接待费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比重高。审计发现,一些政府部门实际公务接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接近20%,有的甚至更高。二是公务接待名目多,如上级检查工作、下级汇报工作、兄弟单位往来、外出考察学习、单位总结评比等。三是公务接待标准高。一些单位为了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进豪华酒店,消费高档烟酒,以此“钓取”上级资金和项目;也有一些单位爱面子、讲攀比,不断提高吃喝标准,加大了费用支出。四是部分单位用假发票报销接待费用套取现金。五是公务接待费用核算科目五花八门。一些单位将部分接待费记入其他核算科目,如项目经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以购置办公用品、出差或开会的名义报销接待费用,甚至直接以房屋租金抵扣或者直接在职工食堂列支,达到隐瞒公务接待费开支过大的目的。

(三)公款旅游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出国(境)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巧立名目公款出国(境)旅游。有些单位领导以考察、学习、交流、招商引资等名义,频繁出国旅游,出国费用支出居高不下。二是向相关单位和下属单位摊派出国(境)费用,甚至挤占、挪用其他专项资金。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在近年来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虽未发现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但也发现一些单位安 排干部以学习、培训等名义进行旅游观光,实际并无明确的学习培训内容。如2009 年至 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厅摊派下属学会、协会支付单位机关干部世博会考察费37.59 万元,某职业技术学院为老干部支付旅游公司旅游费 6 万元。

二、“三公”经费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解决“三公”经费问题,但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是进入 “治理—膨胀—再治理”的怪圈,究其根源主要是政策法规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等。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 题的原因:

(一)政策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三公”经费问题愈演愈烈,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 “三公”经费开展集中治理,如 2009 年初中央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2010 年监察部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011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 年国务院出台了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但是,这些规定大多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政府规章或暂行办法,在法的高度上尚无明确的规定,不能对“三公”经费问题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性保障,造成“三公”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故出现迅速膨胀的现象。此外,目前的政策法规对“三公”经费腐败行为的具体规定还不明确,如“三公”经费问题属违规、违纪还是违法行为,定性依据不明确,“三公”经费问题处罚规定不明确等,也是“三公”经费产生的制度原因。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由于自身的缺陷,对当前治理“三公”经费问题捉襟见肘。1、预算支出透明度不高。

在目前的预算科目设置中,并没有明确设置“三公”经费科目。“三公”经费明细通常是分散在不同的科目类别中,如公费出国涉及的费用包括培训费、课题费、外事交流经费等,在各个会计科目中分别核算,难以计算总体支出规模。同时,政府预决算报告对于列举的分项财政开支项目都很简单,没有列出相关分项支出,不能满足公开“三公”经费的需要,使得“三公”经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预算外资金控制不严。

一般而言,预算外收入较多的部门由于经费来源较多,就有条件配备较多高档公车、组织干部出国(境)旅游、搞豪华接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对预算外资金控制力度不够,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从而为“三公”经费提供了保障。、预算绩效化管理水平低。

由于当前对预算执行的监控重点还在投入方面,以支出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应地对“三公”经费还没有实行绩效化管理,导致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监督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三公”经费膨胀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措施不到位,内外监督力量比较有限,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造成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方式单一。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往往是听汇报、看报告,手段单一,下级部门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上级无法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大大降低了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监督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外部监督部门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各监管部门之间不能有效的互通监督信息,监督成果未能充分利用,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处罚机制不完备。

到目前为止,对“三公”经费问题责任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处罚规定,导致处罚力度不够,并不能给当事人带来多少损失,震慑力不强。再者“三公”经费违纪违规的隐蔽性和界定的复杂性,使得处理处罚很难到位。

三、强化对“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

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促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笔者针对 “三公经费”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要改进预算核算机制,改变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应在充分了解各部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基本数字及定额,从而核定预算。以车辆运行费为例,首先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核定车辆编制数,再根据不同车型核定单车定额,从而确定车辆的预算数。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既约束了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的支出,也使管理较好的单位有了符合实际的预算数。对于超标的车辆,要根据公车治理的规定进行清理,既要使合理合法使用的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不至于因闲置而产生另一种浪费,同时也对不合理的资产进行清理。要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经济实体的预算统一纳入管理,要作为该单位完整的预算进行编制,避免互相挤占、挪用。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三公”经费的管理还应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评价一个单位是否较好地履行了本职工作,并不在于“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如果工作量大,任务多,难度大,必然要有一定量的“三公”经费予以保障。那么如何来判断合理的“度”呢? 就要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来实现。例如两个职能相同的单位,人数及资产数相当,理论上其“三公”经费的预算数和支出数应相同。但由于两个单位工作的绩效成果不同,所付出的相应成本也就不一致。完成任务越好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越大,而不积极履职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会更少。所以仅就“三公”经费支出的金额不能科学地判断“三公”经费的管理程度,应与其绩效管理相结合,在完成相同绩效的情况下,“三公”经费支出越少越好。

(三)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预算公开制度。制度应明确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公开的时间、形式以及细化程度。各部门不仅要公开“三公”经费,还要公开所有预算支出。其他的支出中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支出以及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将“三公”经费隐藏在其他经费支出中。根据信息公开的方便原则,建议在一个网站上公布各部门预算收支情况,或者统一上报至主管部门例如财政部门,由其统一公布,这样便于比较也便于查询,更方便公众监督。此外,主管部门还应对相关支出情况做必要的分析,例如,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支出情况,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二是健全各项支出的管理制度。对于“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审批管理等做出更详细的规定,便于预算单位执行,也便于审计等监督部门监督,更便于公众去评价。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科目使用规定,防止串用科目。三是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各部门每年的决算,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如在以后的审计中发现问题,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中介机构可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并统一付费,不与被审单位发生经济关系,以保持其独立性。对年审中发现问题的可由各地财政专员办进行专项财政检查,或由审计部门开展审计。

(四)建立监督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1、可以考虑引入有奖监督机制。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凡是举报有违“三公”消费规定行为的,予以适当奖励,并且严肃追究“三公”消费当事人以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在扩大监督面的同时增强惩处力度,双管齐下。

2、强化财政监督尤其是部门预算管理处室的日常监督力度。推进专职财政监督机构和部门预算管理处室的业务协作,既要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又要在预算执行环节予以适时控制监督,还要在事后跟进查处违反“三公”消费规定的行为,充分发挥联合监督和全程监督的优势,进而形成监管合力。当然,前提是要制定“三公”消费的合理标准,健全超标准、超规定进行“三公消费”的惩处制度。

3、大力推进财政部门与审计、人大、纪检、监察、宣传、组织等机构的业务协作。“三公消费”问题不仅仅是财政资金挥霍浪费的问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传统文化、党纪政纪、现实国情、精神信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当前我国社会民众浮躁、奢靡、信仰缺失、制度不健全、享乐主义至上等弊端的集中体现。因此,除强化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外,应从多方面着手根治,宣传部门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强化问责力度,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三公消费”问题进行长期的全方位治理,假 以时日,“三公消费”问题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参考文献

[1]张君:《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50期。[2]裴克存、孙晓丽:《“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监督》,2013年第27 期。

[3]唐文芳:《“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审计月刊》,2014年第2期。[4]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现代商业》,2012年第36期。[5]梅先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领导科学》,2013年第27期。

[6]李占乐:《中国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

第2期。

第四篇: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课题单位:沂沭泗局监审处

参 与 人:邱福萍、陈典银、许怀湘、闫红、季红、郑文静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局水管体制改革以来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若干问题的归纳、总结,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思考,以更好地促进维修养护经费的规范使用,实现“三个安全”。

为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原有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国务院于2002年9月17日批准发布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精神,水管单位实行水管体制改革,即“管养分离”。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2005年水利部在流域机构实行改革试点,我局7个水管单位被确定为水管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同时下达了试点期间(2004年9月~2005年12月)的维修养护经费。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2006年11月,财政部以《关于同意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施行并拨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函》同意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并拨付了改革经费,至此,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局19个基层水管单位全面推开,2006年,共下达维修养护经费7000余 万元。

管养分离的实施及维修养护经费的下达,大大改善了改革前水管单位体制不顺、经费严重短缺、工程老化失修的状态,为此,我局上下也高度重视改革给水管单位带来的契机及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管理,在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制定的办法外,从试点期间以来,就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目的就是确保维修养护经费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目前,我局2006的维修养护项目已经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经过试点期间及2006的工程维护,工程面貌已得到了很大改善,维修养护经费已切实彰显成效。但水管体制改革毕竟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在经费的使用管理上,尽管各单位高度重视,严格把关,但从审计检查及基层单位的反映,我们发现在经费的使用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

1、在经费的使用上,存在生搬硬套预算批复现象。通过检查2005年试点经费及2006的维修养护经费,我们发现基层单位在价款结算上普遍存在未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核算和价款支付,而是完全根据预算批复的工程量和价格来进行价款结算,造成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与预算批复的完全一致的现象,一方面,这不符合工程实际,另一方面,由于未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价款结算,也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完成的维修养护工作量与预算批复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核算数据的失真。

2、在价款支付上,尚存在双方未严格履行合同的现象。为理顺管理单位与维修养护企业的合同关系,规范甲乙双方的合同管理,沂沭泗局专门制定了直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的示范文本,直属局在管理单位与维修养护公司签订合同之前,由水管、财务、监审等部门对合同文本进行联合审查,保证合同的完整和规范。但在甲乙双方的执行上,尚存在未严格履行合同的现象,如在价款支付的时间上,普遍存在延期结算的现象,没有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时间进行价款的月支付,另外,延期付款在合同中也有约定,如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支付违约金等,但在实际中并未执行。

3、公司与其他事业单位或有关联的公司之间的关联方交易行为有待进一步分清并完善。根据水管体制改革“管养分离”精神,目前的维修养护公司均由各直属局出资组建,因此,维修养护公司与直属局的其他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司之间,就形成关联方。由此而发生的经济上的交易行为,就为关联方交易。目前的有些关联方交易,其公允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我们了解到部分关联方交易来看,其签订的合同价格有明显偏高的不合理性。

4、会计核算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管理单位的基层局,主要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及其过程;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养护公司,主要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公司的成本控制、利润及内部管理情况。基于此,维修养护经费的会计核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从历次检查情况看,基层局在勘测设计费及质量监督监理费的使用上,发生的费用在计入各个 项目时依据不充分,普遍存在核算及分摊的随意性;维修养护公司对于施工企业的会计科目设臵、成本、项目进度、利润等方面的核算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5、配套制度尚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以期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2005年实行水管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我局各级都高度重视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管理,依据水管体制改革及管养分类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流程、范本等,这些制度对于试点期间及处于刚起步阶段的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管理,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发现也有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如价款支付的流程和范本太过繁琐,存在重复;基层局对维修养护经费设臵四级明细科目核算,在试点期间为了验证定额,很有必要,但在维修养护全面实施后,就显得过于精细;对于专项的维修养护项目实行月结算不符合工程实际,因为专项的维修养护项目一般工期较短,按完成进度结算更为合理等。

这些,都是在制度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商榷和思考并加以完善的地方。

二、原因分析:

针对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认为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微观的个人认识的偏差,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影响: “管养分离”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试点及改革全面推开的这二年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伊始,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象每一件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一样,水管体制改革作为在全国范围内对水管单位的一次体制转型,面对各个流域机构、水管单位各不相同的管理模式及千差万别的单位现状,很难都能切合,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诸多的问题出现,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磨合,进而不断修正完善,改革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2、水管单位目前的自身条件所限。

自2002年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伊始,我局就高度重视,把改革作为促进水管单位管理和谐建设的契机,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至2005年试点开始时,3个直属局19个基层水管单位管养分离政策层面上的工作都已基本完成:职工通过竞聘上岗明确了各自的管理岗位,编制之外的分流人员组成了维修养护公司。管养分离后的水管单位负责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运行、观测、检查、预算编报、项目管理等职能,相比改革前管理任务加重,要求也日趋规范化,而目前水管单位的管理人员由于编制及相关条件的限制,相比改革前大大减少,“人少、事多”,是目前水管单位普遍存在的两大现象或者是两大难题,因此,在维修养护工作中,往往造成记录不规范、监督不力、现有的一些制度执行不够好或者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从而在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管理中产生问题。

3、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维护公司的市场意识不强。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 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择确定维修养护企业。目前,3个直属局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组建了自己的维修养护公司并且实施了试点期间及2006的维修养护工作。但维修养护公司从组建开始,就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特点,由于力量、规模、技术、资质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近两年公司主要都是承担内部的维修养护任务,一方面缺少外部市场竞争的锻炼,另一方面,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承担内部的维修养护工作,更多地带有行政管理的特点,也就很难产生市场意识,从而给公司的成本核算、内部管理等带来一定的问题。

4、管养分离后职能定位、责权关系等思想认识的偏差。水管体制改革实施的“管养分离”,把以前由水管单位独自承担的管、养任务予以分离,由两个不同的主体分别承担“管”和“养”的任务,虽然从长期来看这是一项符合社会主义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目前在“管养”双方中均存在一定的职能定位不清、对自己的责权关系把握不准,进而产生管理单位干涉养护企业,养护企业依赖管理单位的现象,从而给双方的合同执行、价款结算、考核等带来一系列的不规范。

5、改革期间的其他原因。2005年试点以后,对于下一步是否全面实施维修养护及具体的经费落实,上级一直没有明确的批复,直到2006年11月,财政部以《关于同意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施行并拨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函》同意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并拨付了2006的维修养护经费,我局对于是否全面开展维修养护工作才有了明确的答复。由于经费下达较晚,已近年底,因此,2006年的大部分维修养护任务都集中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另外,还要完成2007年的维修养护任务,对于管养双方而言,都是一项比较重的任务,为了赶工期,促进度,在价款结算的手续及合同的执行中,就会产生不规范,另外,由于价款结算不及时,导致不能真实反映工程的形象进度,产生价款结算与工程形象进度不匹配现象。

三、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为保证维修养护经费的安全有效使用,在深入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以更好地促进维修养护经费的规范使用,实现“三个安全”。

1、继续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促进观念更新。

针对管养分离后双方职能定位、责权关系等思想认识的偏差,应加强对水管体制改革精神的学习和领会,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管养双方及单位职工对于水管体制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彻底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管养不分”和“依靠工程吃饭”等的思想,这样逐步改变原有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规范双方的管养关系,另外,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从事维修养护的管养双方对各自的职 能、任务、流程及相关的制度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减少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

2、引进市场机制,逐步推行维修养护任务招标,择优选择施 工队伍。维修养护公司作为企业,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之外,利润最大化应该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因此,作为公司,必须具备市场竞争及市场风险意识,而在目前这样由公司独家承揽所有维修养护项目的情况下,是很难培育出市场竞争意识的。因此,必须逐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打破由一家公司独揽工程的局面。目前,我局已经在全局范围内有计划地实行沂沭泗总公司、三个直属局维护公司内部竞争局面,等条件成熟后,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部分维修养护项目,应通过一定的程序如招投标对外发包,在外部市场包括局属的其他公司择优选择施工队伍,通过其他力量的介入,给维修养护公司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和压力,从而促进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重视内部的成本核算和利润,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为今后适应市场化要求早打基础。

3、进一步加强维修养护公司的技术力量,为做强维修养护公司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局每年七千万的维修养护任务全部由直属局的3个维修养护公司来实施,任务量不可谓不大。为了在进度、质量及内页资料整编上都能达到要求,作为维修养护公司,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如此,才能尽快适应面广量大的维修养护任务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做强维修养护公司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双方的合同管理,理顺双方的管养关系。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工作由基层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公司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双方的关系应为合同关系,但由于养护公司与管理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理不清的现象,产生水管单位的越位、维修养护公司的缺位及双方的错位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严格履行合同,甚至在实际工作中将合同丢在一边。因此,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对管养双方执行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双方的合同管理,避免因双方的管养关系不清产生违规操作行为。

5、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以期更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前文提及,我局各级从试点期间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我局的试点及处于刚起步阶段的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与实际工作不符合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特别需要从全局的层面上制定和完善制度,从而达到维修养护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第五篇:2地质勘查项目经费核算及使用管理办法

地质勘查项目经费核算及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队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及经费使用管理水平,顺利完成各项地质勘查项目任务,取得较好的地质成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质勘查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队长及总工程师管理,总工办协助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实施。

第二章 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第三条

队内地质部分设总工办及项目部,总工办设管理组及综合研究组,由总工办主任负责。总工办人员由大队核定。总工办负责地质勘查项目的规划、设计、质量及成果验收,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资金监控,地质报告及地质总结的审查,地质资料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地质项目部由项目负责人(经理)、班组长、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司机等组成。项目经理是地勘项目实施的关键,由大队委任。

项目负责人(经理)由技术能力强,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吃苦耐劳,有较高思想道德品质,并且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担任。项目部其他人员由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经理)及大队财务科根据地质工作量核定数量和岗位。项目经理向大队承担项目的一切责任,项目班组长、技工岗位由项目经理聘任,总工程师认定。项目经理对项目的人财物具有支配和管理权。

第三章 地质勘查项目分类

第五条 地质勘查项目分五类: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调查项目、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和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地质勘查项目。

(二)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

(三)局管重点地质勘查项目。

(四)队地质勘查项目。

(五)社会地质勘查项目。

第四章 项目费用核算与管理

第六条 项目费用核算标准均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勘查项目收费标准最新版本核算,根据项目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核算的项目工作费用作为提取项目风险奖励基金的标准。立项奖励、设计奖励、地质报告奖励费由总工办协同生产经营科负责核定和管理。

第七条 总工办费用由总工程师列出计划,经大队认定后财务部门下达。发生的费用支出报总工程师认定,由队长签字核销。

第八条 第一、二类地质勘查项目费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及工作量、费用认定书来执行。项目支出费用由项目负责人(经理)签字,报总工程师审查认定队长签字后由财务部门核销。当项目完成经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后,大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验收意见书及项目部完成当年与大队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情况予以奖惩。奖惩基金兑现给项目后由项目负责人(经理)负责管理,制定具体发放办法报总工程师和大队批准后发放。

第九条 第三、四类项目由于下达的经费不足,总工办协同财务部门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最新版本按项目人员、工作任务对项目经费重新核算。核算经费报大队批准后,项目经费的支出按局、队出台的地质勘查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票据由项目经理签字,报总工程师审查认定队长签字后由财务部门核销。奖励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同第八条。

第十条 第五类项目费用以业主和我队签订的勘查合同书上约定的经费为准。当项目完成经大队配合业主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后,大队根据项目到账经费按5-15%的比例兑现奖励基金。项目费用的支出票据由项目经理签字,报总工程师审查认定队长签字后由财务部门核销。奖励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同第八条。

第五章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地质勘查项目工作量及费用经总工办协同财务部门核定、总工程师批准、大队认定后,向各项目部下达项目工作量任务书,项目经理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实施,确保项目按地质要求完成,项目费用限额使用,不得超支。全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严格按中国有色金属甘肃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地质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地质勘查项目严格按中国有色金属甘肃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作业指导书》执行。地质项目检查验收严格按中国有色金属甘肃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质量手册》执行。项目部地质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报总工办进行检查验收,未经验收的项目不得结束野外工作,总工办每年对每个项目至少要进行两次野外检查指导。

第十二条 项目部要建立工作日考核制度,对项目每个人及地质项目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地质认识、新发现、新成果要详细记录,作为每个人及项目工作完成、质量检查的依据。项目经理每月20日前要定期向总工办、生产经营科编写月报,汇报地质项目的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主要成果及认识、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建议等。项目部每月20日前要定期向财务科提交下月资金使用计划申请。

第十三条 各项目在下半年要向总工办提出下一地质工作的建议及设想,并提交初步设计方案。

第六章 奖惩办法

第十四条 对完成设计地质工作任务,各项工作质量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全额兑现风险奖励基金,项目负责人(经理)可得奖金为项目部人员平均奖金的2倍。

第十五条 对完不成地质工作任务,经检查验收不合格而限期补做仍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扣发风险奖励基金;补做后达到项目质量要求,验收合格,发生的补做费用从风险奖励基金中扣除,剩余部分扣除50%的惩罚金后核发给项目部。

第十六条 对地质费用超支的项目从风险金中扣项目费用超出部分的60%作为罚金,项目负责人(经理)扣发的数量是一般人员平均数的3倍。若项目费用超支,并未完成地质工作任务,经检查验收不合格而限期补做仍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但要对工作量重新核定,而且扣发10%的风险奖励基金,扣发项目费用超出部分的60%作为罚金,项目负责人承担的数量是一般人员平均数的3倍。

第十七条 地勘项目若出现弄虚作假、虚报费用、泄露地质资料现象者,大队将根据其情节,报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工办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下载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项目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专帐核算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摘要】“三公”经费为是政府运转的基础,其支出的高低可反映政府的经费管理水平及廉洁程度。在目前的“三公”经费管理中,主要存在......

    往来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审计方法

    往来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审计方法 往来账是两个具有资金往来关系单位之间的会计账目,表示两个单位之间债权债务的大小,一般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

    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到幼儿园工作已快半年了,不管是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还是与几位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的交流中,我发现我园的美术活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与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搞题内损失题外补,减负增效首先要做到减负有效。可以设定一个大概的时间分配,复习导入......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然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

    电子书包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书包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也日兴月益。数字出版是一种的新的出版方式,电子图书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在......

    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和引导ppp项目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ppp模式实践热潮。丽水市积极响......

    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项目资金是财政预算资金中除年初预算中用于人员工资和个人补助以及机关正常运转经费以外的其他所有财政支出。按资金来源可分为本级财力安排的项目资金、上级财政补助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