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沿革大全

时间:2019-05-15 01:4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单位的沿革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单位的沿革大全》。

第一篇:事业单位的沿革大全

事业单位的沿革

“事业单位”的概念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少在1952年 “事业单位”这个特定词汇就已经出现在规范性文件中。1963年,在国家编制委员会代国务院草拟的《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中将事业单位界定为“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但直到1998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才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再一次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包括了“公益性非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可以说是极具中国特色。其称谓,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对应的词汇;其机构性质,也很难用国外的非盈利组织(NPO)或者非政府组织(NGO)来对比。由于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它被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专家们也就据此将其译为“Public Service Unit”(公共服务机构)。事实上,“公共服务机构”这个概念还不能容纳现在所有的事业单位,只是表达了其设立的初衷。

从功能上讲,我国的事业单位有这样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我国人才资源的主要聚集地。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我国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都集中在事业单位;二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三是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目前全国事业单位共计125万个,其中独立核算事业单位95.2万个,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3035多万人,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涉及科教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几乎覆盖了我国各个行业,从业人员仅次于企业,是我国的第二大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样,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弊端。

一、人员膨胀,财政不堪重负,事业单位面临生存困境

事业单位是许多人理想的就业选择,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转入事业单位,这使得事业单位人员严重超编,财政开支极大。各项事业经费支出现在已经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而且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中事业费比例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将超过70%的事业费用于“人头费”开支,直接用于“养事”的经费不足30%。从事业单位的角度看,财政供应资金大多被“人头”吃掉,事业单位只有“吃饭钱”没有“干活钱”,有些事业单位甚至连“吃饭钱”都难以为继,于是直接导致其目标和行为偏离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而人满为患的事业单位往往又工作效率低,服务能力缺欠,服务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公共服务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局面。

二、机构臃肿,资源严重浪费

我国以往事业单位的设置,主要是考虑政府部门的特殊需要,为了发展各项事业,各级政府又都设立了相应的事业行政管理部门。由于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行业分割、学科分割、军民分割,所以各部门的事业单位各自为政,将本部门的利益放在首位,各自形成自己的封闭体系。这就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布局分散,职能交叉,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体制改革滞后,缺乏生机和活力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是政府权力的衍生物,于是许多行政职能也延伸到事业单位,以事代政,混淆事权。同时一些应属于事业单位的事务又拿到政府机关,政事合一,导致政事职责不分,关系不顺。此外,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过严,管理过细,使事业单位缺乏生机和活力。政府包揽过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民间办事业的热情,例如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由政府承办,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只占国家全部科技投入的13.8%,而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早已超过60%。

四、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低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统揽社会事业,不仅各类事业资源,包括社会资源也是通过各种行政化手段加以配置和运用的。这种非社会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必然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弱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导致社会效益低下。

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巩固国家政权,发展国民经济,繁荣社会文化,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做出过巨大成就,并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和提高,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事业单位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多年来它本身也在多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有些事业单位成为政府变相增加政府机构、扩大编制、占用财政预算的一类特殊机构;有些事业单位营利性行为凸现,向商业化主体演变等等。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益目的却不能提供良好地公共服务,这就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动因。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事业单位改革只是手段,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发展由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服务,使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发展的同时,对社会事业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一是改革了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与运作方式,全面扩大了事业单位自主权。在资金来源上由过去单纯依赖政府财政拨款改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允许并鼓励各个单位结合自身业务活动或利用其所占有的资源进行创收。二是部分调整了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系。三是把部分过去由政府承担的事务交给市场,对相关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改革。四是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引入民间和社会力量,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文艺团体科研机构等组织相继出现,打破了完全依靠政府组织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局面。

在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这样的观点和行为: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要“减钱、减人”,就是要“市场化”。

一、“过度市场化”的改革取向

我国事业单位以往的改革是以“推向市场”为目标的改革,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发[1992]5号文件)提出对事业单位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问题是在具体实践中,对实行企业化转制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选择,并非是真正根据相关机构的实际职能是否具有公益性而定,而更多地是依据机构自身在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与此同时还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了一些不尽合理的激励机制。过度的市场化取向会损害公众利益,不加细分地推动本来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必然使事业单位追求的不再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是机构本身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使政府职能和国家目标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把农业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化,单纯从市场获得回报来发展基础研究,难度极大,使我国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由以前的“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变成现在的“无钱养兵,无钱打仗”。所以出现“过度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一方面是因为对社会事业和市场各自的功能特点认识不清,更为现实的原因则来自对减轻财政负担的追求。这一倾向在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尤为突出。

公益事业单位应由政府支持。这些年来,政府在社会事业上的投入一直在增加,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2年,国家总的预算拨款增加量达82%,但除了几项国家强令减少收费的服务项目外(如义务教育),不断增加的投入并未带来公共服务收费价格的下降。教育和医疗系统可以说是社会事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也最为成功的,但是据资料显示,近年来人民最不满意的、腐败现象最严重的五个行业中,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榜上有名。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改革不能是简单的市场化,核心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还要依靠政府支持。

二、“甩包袱”的政策和思想

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国的事业单位承载了巨大的就业量,为政府和企业分担了巨大的社会负担,还承担了多方面的改革成本,如军转干部安置、机关分流人员安置等。另一方面也因其机构庞大、人员臃肿而广遭批评,因此一提及事业单位的改革,就有“减钱、减人”的建议与举措。但是和世界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比较,我国的财政支薪人员占人口的比例仍保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例如,美国有2.83亿人口,政府雇员2800万人,我国13亿人口,财政支薪人员大约是4500万人;在中央层面,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大约是300万人,隶属于总统的各类独立机构3000个左右,办事机构和法人机构大约300个,而我国隶属于中央政府的事业单位大约是2600个,财政支薪人员大约是110万人。人们普遍的印象和数据对比的结论不尽相同,仔细分析就会找到问题所在。在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广大偏远贫困地区的公共事业更是落后,比如每384名农村人口才有一名医护人员,78名农村人口才有一名教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投入、公共卫生投入、公共教育投入、文化事业投入都偏低。这也就是说,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重点不在于削减预算,裁减人员,而是要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绩效评介系统,提高服务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对公共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

三、放权过度,约束不足

不同领域的社会事业有不同的发展逻辑和运行规律,并非对所有机构都可以放权,即便在某些领域可以放权,也必须形成有效的约束。但在这些年的改革实践中,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比如鼓励事业单位在政府拨款之外开展创收的问题上,诸如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等承担国家法定责任的机构乃至承担监督执法职能的机构也被允许创收,至于创收活动的内容、收入比例、用途则几乎没有限制,这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其他的社会事业领域也存在着放权过度和约束不足的问题,社会事业领域已经出现“乱”的局面。

我们能否构建一个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关键之一。要做好这项工作,应该认真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一说到事业单位的改革,就是简单的“市场化”、“私有化”、“股份化”,政府更不能有甩“包袱”的思想和政策。

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途径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由于事业单位兼具了 “行政机构”和“企业”两种不同的属性,要对其进行改革,复杂性、艰巨性都在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之上。事业单位的改革同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相比,无论在改革的目的、原则、途径、方法上,还是在检验改革的成效上,都应有明显的不同,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发展的规律稳步推进。

我国事业单位情况复杂,性质各异。对现有的事业单位进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准确定位和科学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采取回归政府、推向市场、保留和撤销等不同的改革方式,纳入各自的领域,是改革的第一步。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实际运行情况,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执法类。该类事业单位是直接承担政府行政职能,为政府服务。主要从事监管、资质认证、质检、签证等类活动。这类单位应该只允许政府举办,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国家财政;二是公共服务类。该类事业单位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职能,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服务相关的活动。这类单位应大部分由政府,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实现社会事业社会办,事业主体多元化;三是生产经营类。该类事业单位承担着中介沟通职能,为市场和企业服务。主要从事的是咨询、协调一类的活动。因为这类事业单位通常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参与市场竞争,所以这类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应是成为社会中介组织,向企业化转变,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二步是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各自领域的改革。回归政府的事业单位,按行政序列和公务员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对转企业的事业单位,按照国有企业的监管要求,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兼并重组;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要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些还要进行必要的整合。经过这两步后,达到这样三个目的:一是实现“政事分离”和“企事分离”,把不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交给市场,把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还原本色,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二是实现政府职能归位,不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从现有事业单位剥离,交给社会去做。三是改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凡是可以通过采购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可以采取“花钱买服务”和“养事不养人”的办法,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供应,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效能和品质。

对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一定要过细。我国的许多事业单位很难简单的归属于那一类,往往具有公益服务职能的同时,还具有行政执法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所以对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只能提出原则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大量细致的分析工作。对具体的事业单位并不是一定要选择整体保留或整体改制,而是要做到“政事分离”和“企事分离”。分离的形式,应该是既包括某些事业单位的整体转制,也包扩把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执法职能从事业单位剥离出去。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然要大大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但也不是事业单位越少越好,因为这不是分类改革的主要目的。必要的事业单位必须保存,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许还要新设置事业单位,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所说,政府和企业之间毕竟需要“第三者”。

在通过分类改革对现有事业单位压缩规模、调整结构、规范职能、恢复性质后,必须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管理运营机制,这是改革的第三步。这项工作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对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人日常负责的制度。由事业单位监管机构依据对其例行的具体评估状况,决定其财政拨款情况,或持续、或增加、或削减。由多元投资形成的事业单位,可以参考企业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度。二是引入新型的劳动人事制度。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管理者的干部身份,实行管理者合同聘任制和全体职员竞争上岗。三是建立激励约束制度。实行区别于政府部们的薪酬和奖惩制度,根据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和完成任务的总体情况与具体业绩,实施对理事会、执行人的奖励或惩罚。四是健全财务结构和监督体系。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国家公共财政拨款、补贴、补偿等使用比例和范围都要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从资产管理、成本核算、收入指出等方面完善管理和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发展的可能方向

事业单位经过分类改革,或转为行政,或转为企业,留下的事业单位只有一种,就是单纯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它们的性质是从事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具有“非政府、非企业、非营利”的基本特点。这时事业单位应该完成向 “社会化”本质的回归,以事业主体多元化、事业单位社会化、运行法制和民主化为发展方向。

过去国家包办一切社会事业,一方面造成行政垄断,消除了竞争,使社会事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另一方面使事业单位完全依赖国家,始终围绕着财政来源而扩张、缩减,资源来源影响了“公共服务”这个基本的属性。因此必须认识到社会事业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投资兴办的主体要多元化,形成国家、民间和社会多方兴办的格局,使公办和民办的事业单位平衡、互补、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公用事业单位的融资渠道要向社会开放,废除具有所有制歧视性的法律规定,取消民办非事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之间的身份差别,统称事业法人,根据公平竞争原则,都能获得国家财政的补助和支持。

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表现在资源配置、服务的社会化和保障的社会化。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因此事业资源的配置要改变传统的行政方式,打破事业资源的行政化分割和部门所有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用社会化的方式配置资源。首先要开放社会公用事业,引导鼓励各种资源进入,并使之能在社会事业各领域自由流动。其次事业资源可以用项目竞标等形式投放社会。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其不再依附于国家行政,“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因此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事业单位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事业单位改革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保障的社会化有助于提高人员的流动性,增加事业单位的活力。

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缺乏法律保障和民主监督,事业费需要经常去争取,事业机构的设立和撤销随意性强。为了保证社会事业单位长期稳定规范的发展,就要加强事业立法,建立和完善事业管理法律法规,对各类承担社会事业职能的机构在设立、组织、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对事业单位从资格准入到服务运营再到撤销退出的全过程的监管,也要依据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和有力。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改革工程,不可能通过一项政策或一个理想的模式就解决所有问题,只有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和制度改革创新,解决体制性障碍,不断地尝试、比较、借鉴新思路、新模式,才能做好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这件大事。(科技新报)

第二篇:一三八师沿革

一三八师沿革

一三八师沿革

133师的前身是1945年11月组建的冀中纵队1旅,以冀热辽14分区挺进热河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冀晋纵队第2、3旅,冀中纵队1旅组建于承德辖71、62、73团,62团前身1945年8月组建冀中军区8分区62团,1、2、3营依次由8分区33地区队、大城县游击队和饶阳县支队改编,73团1945年8月组建,冀晋纵队第2旅组建于平泉,4、5、6团依次由冀东13团,北进1支队、冀晋军区19团改编,冀晋纵队第3旅组建于平泉,7、8、9团依次由101、102、103团改编,1946年4月冀中纵队1旅与冀晋纵队第2旅合并为冀热辽军区独立2旅,冀晋纵队第3旅改为冀热辽军区独立3旅,2旅4、5团保留,1旅71团改为6团,62团分别补入4、6团,73团调归冀中军区,不久冀热辽军区独立2旅改为冀热察独13旅,冀热辽军区独立3旅改为独立14旅,46年9月与独14旅合并仍为热河军区独13旅,原13旅37团(欠3营)、38团和原14旅42团合并为37团,原14旅40、41团合并为38团,原13旅39团不变,37团3营拨归39团。1947年8月1日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22师,该师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1945年9月--1949年12月征战14个省市,歼敌56735人。

涫.?腖@

梓嫧!謙

397团的前身是1938年7月以冀东大暴动武装和八路军4纵队的33大队11连(1938年6月组建包森支队以4纵队33大队11连为基础,11连前身1929年百色起义红7军部队,后为(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县政府警卫连及34大队5连和6连一部(前身百色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包森支队,1939年初扩为4个总队,1940年7月25日在盘山县唐院村改编为冀东13团,1营由2总队和1总队1大队改为,2营由6总队和1总队2大队改为,3营由7总队改为,45年7月底13团1、4连和*连一部留在关内另组建一个团,13团2、3、连和*连一部及3个县武工队组建北进1支队,9月成立冀热辽军区24旅,仅辖13团,挺进热河编入冀晋纵队(亦称赵尔陆纵队或热河纵队)第2旅为4团,46年3月热2旅与冀中部队合编为独13旅,该团为37团,47年8月随旅编入东北8纵队为22师64团。该团是坚持冀东抗战的老部队,战斗力强、尤其善长山地作战,是师主力团,亦是军主力团。冀热察军区授予1营“攻坚模范”,军区炮兵营山炮连“无坚不摧”。纵队1营“智勇双全”,2连“钢铁连”,4连“攻坚模范”,3连军“英勇机智”,“忍苦追敌粤桂边”,“战斗巩固模范连”----397团2连44年底冀热辽军区授予。

399团的前身是1945年8月13日以冀中军区地方武装在河北赵县大东平村组建的冀中71团,1营前身冀中6分区31区队1、2大队,2营由6分区44地区队3、4、5大队,3营的7、8连和团直*连由赵县支队改为,9连由束冀县大队改为,团直通信连由两个区队的通信排合编,共计2300人,冀中军区6分区31、44区队组建于1941年9月,31地区队是以6分区游击总队1营及警备旅2团两个连为基础,44地区队以6分区游击总队2营和警备旅2团1个连为基础,冀中军区授予“攻坚模范团”,1、5连“登城模范连”。挺进东北后于46年3月编入13旅为39团,47年8月随旅编入东北8纵为22师66团。该团长于平原作战。冀热察军区授予1连“攻坚模范连”,纵队授予2营“英勇顽强营”,5连1排“杨村战斗英雄排”,军2、3、5连“遵纪模范连”,“英勇歼敌桂中南”1、2、8连“三好连”。

1950年2月162师山炮连与师炮兵营合编,原军炮兵营山炮连调归师山炮营建制。2NX簾巟

1951年2月26日从广西(完成桂东南剿匪后)移防广东,担负海防和机动作战任务。3月师部驻地花县,397团大沥庄,398团蚌湖,399团竹料,师启用代号0133部队。4月全师抽调786人组成志愿团入朝参战,补入38军。9月整编,撤消担架连和运输连,整编后全师11209人。

1952年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133师与46军138师对调,转隶46军,番号不变,同时以143师429团团直和46军及133师炮兵营合编,组建46军炮兵第二团,隶属133师指挥,每个步兵连增加一个炮兵排,配备2门60炮,2具火箭筒,机枪连增加一个57无坐力炮排,配备3门。9月6日--9日全师由广东江村、新街车站登车,12--14日到达辽宁安东,就地休整7天,补充湖南、湖北新兵1000名,51式手枪1390支,50式冲锋枪1343支,57无坐力炮27门,90火箭筒60具,轻机枪13挺,重机枪18挺。

9月21日全师13720人入朝参战,经过6昼夜行军到达顺川以北水洞站一线,军授予399团2营“团结巩固营”,进行整编,各团92步炮连改为战防炮连,397团迫击炮连改为高射机枪连,398、399团轻迫击炮连改为重迫击炮连,警卫连改为高射机枪连,42军独立37高炮营调归133师,全师13597人。

到11月7日133师接替42军126师西海岸长岘坊至汉坡公路以西的防务

1953年6月15日将房屋移交137师,撤回二线进行整编,将两个山炮营扩编为山、野、榴炮营,组成师属炮兵团,其中2连改为山炮1连,5连改为山炮2连,抽1、3、4、6连的9班组成山炮3连,1、3连改为野炮4、5连,由1、3连各抽一部组成野炮6连,4、6连改为榴炮7、8连,4、6连各抽一部组成榴炮9连,炮兵团番号为炮兵516团,各步兵团组成炮兵营,辖团属82迫击炮连和75无坐力炮连。各步兵营以机枪连为基础,扩编为重机枪连和82迫击炮连,并增编一个步兵连,师成立防化连,团成立防化排。?

1954年7月改为苏式武器师,将炮兵516团山炮营改为52防坦克炮营,各步兵团组建防坦克炮连和汽车连,步兵连的60迫击炮排改为重机枪排,取消火箭筒排。

1955年3月撤消各步兵团4、8、12连,397、398团4连补充入师工兵营,改为工兵2连和机械连,397团8、12连和398团12连调志愿军总部暂编3团,回国执行任务,399团8、12连和398团4连补入本团缺编单位。10月18日回国,21--27日到达驻地吉林延边地区,师部和炮兵516团驻地延吉市,397团驻地和龙县,398团驻地图门镇,399团驻地龙井镇。

1957年5月整编,减编399团,撤消各步兵团炮兵营部,全师8418人。

1958年3月397、398团互换防地,5月28日师高炮营开赴福建前线。

1960年399团恢复实兵团,397、398团3营依次改为399团1、2营,399团减编1、2营改为397、398团减编3营,399团减编3营不变,4月步兵团重建炮兵营。

9月底高炮营由福建归建。

1962年6月改为甲种师,担任总参战备值班师任务。

1969年1月参加珍宝岛作战,中央军委授予133师四位同志“战斗英雄”称号,师直工科干事杜永春、398团侦察排3班长周登国、师侦察连副连长陈绍光、397团侦察排战士于庆阳,给397团、398团侦察排记集体一等功。

1969年12月番号改为138师,各团依次改为412、413、414团。蔂

1970年2月与137师换防进驻吉林市。师部和炮兵团、414团驻地吉林市西郊,412团驻地九站,413团驻地永吉。

1973年师侦察连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基层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砗

1975年6月23日至7月17日移防江苏新沂,接替68军202师防务,师部和414团驻地新沂县城北,412团驻地新沂县城东,413团驻地郯城县,炮兵团驻地东海县徐塘庄。

1978年7月--9月与12军交接防务,移防山东潍坊,师部驻地安丘县,412团在诸诚县,413团驻地安丘县景芝镇,414团驻地诸诚县孟瞳,炮兵团驻地沂水马站。

济南军区授予412团2、5连、413团1营炮兵连、414团3营机枪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

1979年2月抽调2314名战士参加对越反击作战。

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赴云南老山地区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归67军指挥,战区番号为14军(乙)41师(乙),全师9890人在13.9公里的防御正面93个阵地坚守了335天,粉碎越军进攻和偷袭530多次,取得了对越防御作战和“9.23”、“1.28”两次出击作战的胜利,圆满完成了轮战任务。

1985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命令138师执行轮战任务,从136、137师、坦克8师和烟威警备区抽调252名干部,880名战士补充138师,3月11日师分18个列车梯队进行铁路输送,于3月30日到达云南文山马塘、平坝、德厚等地集结,1985年5月28日接替南京军区36师、偏马方向边防部队和马家湾方向侦察分队的防御阵地,5月31日回到山东驻地。

1986年4月18日--26日移交防务给兰州军区61师。歼敌2100人,俘虏1人,缴获枪75支(挺),电台5部,摧毁火炮29门,机枪154挺,汽车15辆,138师牺牲106人,伤314人,军委授予414团7连“攻坚英雄连”,成都军区授予412团6连、414团3连“坚守英雄连”,军委授予414团7连战士童培友“战斗英雄”,成都军区授予412团5连副班长宗建良,412团6连战士盛其顺“战斗英雄”,414团3营部副班长王刚“英雄通信兵”称号。412团5连集体一等功。

1985年10月46军撤消,改归26集团军建制,1986年10月开始整编,46军坦克团和高炮团改为138师坦克团和高炮团,3个步兵团改为摩托化步兵团,营属机枪连增加1个高射机枪排,炮兵连增加1个82无坐力炮排,炮兵营辖5个连,100迫击炮连改为122榴弹炮1连,107火箭炮连改为122榴弹炮2连,新组建3连,高射机枪连改为双37高炮连,105反坦克炮连保持不变。师炮兵团辖4个营,1营122榴弹炮营,2营152加榴炮营,3营130火箭炮营,4营反坦克营(1个100反坦克滑膛炮连和4个反坦克导弹连)。

师高炮营调归26集团军高炮旅建制,师警卫连改为警卫调整连,原46军技术侦察大队归138师建制,整编后全师3个步兵团,3个兵种团,直属通信、工兵、汽车营、警卫调整、侦察、防化、炮兵指挥连12394人。师机关和部分直属分队从安丘移驻潍坊原46军军部,414团移驻原师部营房,1987年2月整编工作结束。

坦克团前身1954年9月在河北昌平县阳坊镇组建,202师坦克自行火炮202团,由华北军区装甲兵带训,1956年11月归建202师,驻防江苏新沂,1967年6月调归济南军区装甲兵建制,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76年2月改为46军坦克团,1978年9月调防山东潍坊市坊子区荆山洼镇灵山北。

高炮团前身于1962年3月由46军高炮大队改编组建的高炮71团,辖1、2、3、4营,依次改为133、136、137师和46军炮兵基干团高炮营,1975年改为46军高炮团,原1、2、3营归建原师,新组建57高炮营为1营,2营双37高炮营,1978年9月调防山东潍坊市坊子区马司公社。

1989年军区授予高炮团“基层建设先进团”。1991年军区授予高炮团指挥连“党支部建设模范连”,“基层建设标兵连”。

1989年5月22日7时至24日9时30分全师5000人和武器弹药,搭乘各型飞机69架次,安全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并在机场露营,6月3日在永定门、木樨园立交桥、大红门地区组织戒严,7月22日师3个兵种团先期回营,8月16--20日3个步兵团返回驻地,军委和济南军区分别授予413团8连和412团5连“卫国英雄连”称号,412团5连连长袁华荣“共和国卫士”,413团8连总政和中组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413团8连战士崔宝枝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英模”光荣称号。

138师在解放战争中转战14个省,歼敌56735人。

第三篇: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沿革制度及其办理程序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沿革、条例主要内容及其办理程序

一、什么是事业法人登记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指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登记管理机构依法对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终止,进行核准登记或者备案,以明确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并对登记事项和相关行为实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和管理的总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对象是指各级人大、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经费的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举办的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各类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应当由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其他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登记管理的体制,我省现有省、市、县(市、区)三级登记管理机关,分别负责本级辖区内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是基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应运而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已进行了15个年头了,尤其是2008年以来,对全县的所有事业单位全部实行网上登记管理,更把登记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相对于工商企业登记管理,社会上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认识尚显不足。

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旧的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从90年代初起全国部分省市开始着手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推动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1996年11月19日,当时的省长蒋祝平签署第106号省政府令,颁布了《湖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省编委印发《湖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全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制度,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我县事业单位积极落实文件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县事业单位的初始登记工作,建立了初具雏形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体系。

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基础上,国务院于1998年10月25日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对象、内容、程序、责任人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标志着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正式建立。根据国务院的文件要求,我省在2001年1月1日起,废止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开展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初始登记工作,推进地方登记管理制度向全国统一的登记管理制度过渡。

2004年6月27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签署并公布第411号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执法主体作出进一步明确。明确各级编办下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执法主体。我县编办也于文件下达之后成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08年2月,省编办部署全省统一实施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制度。要求自2009年1月15日起,全省事业单位所有涉及登记管理的事项统一通过网上登记管理系统进行,建立规范、便捷、高效、透明的网络管理体系。我县的所有事业单位历时半年,顺利完成了从手工登记向网上登记的阶梯性跨越。

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效力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唯一有效法律凭证。2000年7月,中央编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财政部等十五个部委就《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问题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作用,规定事业单位申办有关社会保险、开立银行帐户、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船牌照、申办税务登记、申办收费许可证、土地房产登记管理、购领收据发票、法律诉讼、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申办组织机构标识代码、签订合同契约等有关事宜时,有关部门必须要求其提交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未依法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单位,不得以事业单位法人名义开展活动;事业单位法人禁止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禁止伪造或使用假证书、假印章和假年检标记;事业单位法人应当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悬挂在主要办公场所的醒目处。经核准登记或备案的事业单位法人,应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到登记机关进行法人证书的检验。

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主要内容以及具体问题处理办法。

2004年6月27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签署并公布第411号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是我国出台的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的法规性文件,它较2007年颁发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早3年出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共四章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1)办理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或者备案;(2)办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3)办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4)审查事业单位的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置;(5)依法保护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6)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7)处理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事件。

(一)关于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和备案。

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的范围,简单地说,就是经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建立的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须经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核查申请登记事项,确认符合条件予以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那什么是备案的范围呢?《条例》第11条规定,“法律规定具备法人条件、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者法律、其他行政法规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审核或者登记,已经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的事业单位,不再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规定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另外还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直属事业单位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条例》”规定以上三类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备案制度。第一类是指依据某个法律设立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已经法律授权,代表国家行使一些行政执法职能,业经批准即取得法人资格,如文化市场稽查队。第二类是指经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新闻出版、卫生等部门批准设立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上述单位经相关部门批准,取得了相应的执业资格许可证,即具备了法人条件。第三类就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直属事业单位,如水产局、广电局等。

备案与登记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登记需要审查是否具备法人条件,而备案则不需要;二是登记的法定代表人资格是由登记管理机构认定,而备案的法定代表人是由审批机关认定。三是备案时执业资格证书上标明的事项,一般不再审查。但登记和备案在具体操作时,审查的程序、要求、收费标准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备案有些审查的事项可以简化。

(二)关于事业单位的变更登记。

事业单位法人变更具有强制性。事业单位拟对登记事项进行变更,必须向原设立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变更登记是指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住所、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变更等。变更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和法定代表人等,应自变更事项被审批机关或举办单位批准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变更登记申请;变更住所,应在迁入新住所前申请变更登记。《实施细则》规定,开办资金增加或减少超过20%的也得办理变更登记。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或备案、变更登记依次要经历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证、公告六个环节。

(三)关于事业单位的注销登记和备案。

事业单位注销登记是指下列七种情况:①因举办单位决定撤销或解散;②因合并、分立解散;③依照法规和本单位章程,事业单位决定自行解散;④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撤销;⑤经审批机关批准转制;⑥失去继续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或核准登记满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⑦宗旨和业务范围消失。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注销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收缴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将注销登记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和开户银行,并发布注销登记公告,宣告该事业单位已经终止活动。凡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注销的事业单位,即从法律上确认了其法人主体的消失。事业单位注销登记或者注销备案的工作程序是:申请、受理、审查、核准、收缴证书和印章、公告。

(四)关于事业单位的报告制度。

根据《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就上一执行《条例》和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即“报告”于3月31日前分别送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其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情况做出相应处罚,包括确认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否继续有效等。2005年9月19日,省编办印发了《关于批转<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实施办法>的通知》,对年检的内容、程序、应提交的材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知明确规定,符合下列情形的事业单位确定为年检合格。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

(二)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纪行为;

(三)财务制度健全,收入和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变更事项登记手续;

(五)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六)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确定为年检不合格。

(一)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

(二)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自核准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年末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的;

(三)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不一致的;

(四)违反财务规定,抽逃开办资金的;

(五)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

(六)不按《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时限及时办理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经费来源、开办资金、住所、举办单位变更登记的;

(七)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

(八)违反规定接受或者使用捐赠、资助的;

(九)违反其他有关规定的。

事业单位的报告的工作程序是:自查、填报、审查、做出结论。

(五)关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的处罚措施。

根据《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未按照《条例》规定办理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事业单位设立登记或备案后,既充分享有规定的权利,也应履行应尽的义务,事业单位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可以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经审批机关同意,可以撤销登记,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①不按照《条例》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②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③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有几个具体登记操作的问题。一是合署办公的事业单位,如果是财务独立核算的,可分别办理登记;二是公务员不得兼任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按照规定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该产生于事业单位本身。这既是政事分开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三是非法人的问题,在没有实行全国统一登记之前,我省是有非法人事业单位这一规定,但按照《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有些财务独立的事业单位没有参加法人登记,如各个交通局,主要责任在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放开手脚,积极为事业单位创造条件,使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四是财务不独立的问题。事业单位能够独立支配自己的财权,这是法人的重要条件之一。少数主管部门一直将部分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与机关捏在一起,这样做不利于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力。机关可以代理事业单位管理财务,但帐要分清,主管部门应该让事业单位享有财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第四篇:雷达生产沿革

雷达生产沿革 电子·航空工业是安徽军工系统的两个重要行业。

安徽的军用电子工业主要由雷达、雷达元器件和微特电机3 类产品组成。以0871 总厂系统为专业化生产基地的雷达生产,自1970 年投产后至1985 年底,已经先后生产了中低空警戒雷达、舰载警戒雷达、岸用对海警戒雷达、舰用对海对低空警戒雷达、舰用双炮炮瞄雷达、频率捷变雷达、引导雷达等366 部,远程警戒雷达天线197 台(套)及各种雷达通讯工作车箱957 辆。以4150 厂、4963 厂、4524 厂、4971 厂、767 厂和605 厂为雷达配套厂,负责生产为雷达配套的各种元器件,主要产品是:雷达高频元件、高频分机(接收机)、变压器、电源分机、杂波干扰机、雷达工模具、显示器、雷达车厢柴油机、雷达天线、小模数齿轮、变速箱、减速器及信号源等。微特电机是880 厂的主要军用产品,有拖动雷达天线用中频感应电动机及雷达自动控制元件自整角机等16 大类型号品种。

航空工业主要由航空仪表和飞机附件两类产品组成。351 厂是国内唯一的航空供氧装备专业厂,自1962 年至1985 年底,已仿制成功35 种各类供氧装备,自行设计研制成功35 种新型供氧装备,累计仪表产量28.2 万只,满足了国产各类飞机生产发展的配套需要。164 厂自1962 年建立起,为满足航空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事非标准设备、专用设备的制造与改装,后逐步发展成为生产飞机附件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振动光筛机、轮档、螺旋千斤顶、综合油泵试验台、液压受台、油泵牵引车、副油箱、油泵、起落架、减震器等。

第一节 雷达生产沿革

安徽省雷达工业始建于1965 年。到1985 年,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雷达专业化生产基地—— 0871 总厂系统。

1965 年9 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将南京720 厂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迁至安徽岳西县和六安县。先后建立了4971 厂、4150 厂、4963 厂、4524 厂、726 厂和605 厂6 个工厂,其中726 厂为雷达总装厂,605 厂为雷达车辆与天线制造厂。同时成立了指挥工厂改建工作的087 筹备处。1969 年5 月,第四机械工业部明确726 厂为总厂,统一负责六安605 厂以外的岳西5 个工厂的生产计划、物资和财务,其它4 个工厂为分厂。1972 年1 月起岳西5个工厂各自独立。

726 厂初步设计规模为年产581 中低空警戒雷达100 部、备份件20%,主要为空军生产雷达技术装备。605 厂承担雷达车厢的制造任务。

岳西5 个厂是按雷达专业化生产线组建的,分散型的组织不适应雷达的生产配套,致使各厂在1972 年未能完成国家计划,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1973 年7 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成立岳西雷达总厂,即0871 总厂,统一领导岳西各分厂的生产。1979 年6 月,605厂划归0871 总厂,加强了雷达整机生产的自身配套能力。

各厂在1970 年初投产后,接受了720 厂581 雷达的组装和调试任务,以及一○ 一四研究所408 雷达天线的组装和调试任务。接着又先后接受了中低空警戒雷达、海岸用警戒引导雷达、远程警戒雷达天线、舰用对海对低空警戒雷达和舰用双管57 毫米火炮瞄准雷达的转厂试制和生产任务。

从1972 年起至1985 年,在完善原产品技术性能和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研制出派生的雷达新品种,与海军训练基地共同试制改装了引导雷达,还试制生产了28 种雷达、通讯工作车厢和雷达电源站,为国防建设提供了数百部的雷达技术装备,其中3 种雷达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 种雷达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第二节 雷达生产企业

一、○八七一总厂

电子工业部所属大型军工企业,由省国防科工办归口管理。

1973 年6 月,始建于岳西县,1984 年2 月,搬迁至六安市六合公路七里站北侧。辖6个分厂、1 个产品设计所、1 个职工医院、1 个技工学校,统称0871 总厂系统。其中6 个分厂均为中型企业,除605 厂建于六安外,其余5 个工厂建于岳西县。总厂迁至六安后,由原来的企业管理机关改为经济实体,即0871 总厂本部。经过调整到1985 年,所属有5 个分厂,即726 厂、4150 厂、4963 厂、4524 厂和4971 厂。

总厂系统生产、试制的主要军品是:581 中低空警戒雷达、354 舰载警戒雷达、405 岸用对海警戒引导雷达、342 双57 毫米火炮瞄准雷达、342—589 中低空警戒雷达、581PJ 频率捷变雷达、235 引导雷达、408 远程警戒雷达天线以及各种雷达车厢。到1985 年,共生产各种军用雷达336 部、雷达天线197 台(套)、各种雷达、通讯工作车厢957 辆。

1979 年以来,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在进行军品生产同时,开发生产了民用车厢、吊扇、测速雷达、电视机高频头、等浮电缆变压器、液压手推车、小模数齿轮等民品。

至1985 年底,总厂系统共有职工5416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70 人;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 万平方米;累计投资8819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186 万元;拥有各种设备2926 台,其中无线电专用设备139 台。0871 总厂本部共有职工2756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39 人;占地面积67.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 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762.3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042.7 万元;拥有各种设备1217 台,其中无线电专用设备21 台。

至1985 年,总厂系统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 亿元,实现利税4487 万元。二、七二六厂

电子工业部所属中型军工企业,隶属0871 总厂,由省国防科工办归口管理。1965 年9月,始建于六安县。1966 年初改建于岳西县,1985 年,迁至六安市。

该厂在总厂系统内主要承担雷达整机的装配、调试和包装出厂任务。建厂以来共生产、试制581 雷达225 部、354 雷达44 部、405 雷达33 部和589 雷达3 部。至1985 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 亿元,实现利税1111.1 万元。

1983 年726 厂有职工967 人,经过调整搬迁,至1985 年末,全厂有职工352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 人;占地面积17.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9 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211.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57.6 万元;拥有各种设备650 台,其中无线电专用设备10 台。

三、六○五厂

电子工业部所属中型军工企业,隶属0871 总厂,由省国防科工办归口管理。该厂原为南京720 厂的一个分厂,1965 年划出,1966 年改建到六安县,利用原六安农机厂改扩建。

605 厂在总厂系统内主要承担雷达整机、雷达天线、雷达车辆和雷达电源站的生产、试制任务。建厂以来试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雷达天线238 套、342 雷达12 部、雷达工作车288 辆、雷达油机工作车(雷达电源站)443 辆、雷达指挥车10 辆、天线车51 辆,其它军用车84 辆。到1983 年末,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 亿元,实现利税1075.5 万元。

至1984 年2 月撤销该厂番号,并入0871 总厂(本部)前,有职工1384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4 人;占地面积51.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 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967.9 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966.4 万元;拥有各种设备663 台,其中无线电专用设备13 台。

第三节 产品

一、581 乙雷达

726 厂产品。1971 年开始试制,1973 年研制成功。

581 乙雷达系L 波段中低空警戒雷达,是在581 甲雷达基础上改进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动目标显示技术和微波集成晶放以及数种反干扰电路。整个雷达设备由两个运输单元装载,机动性能好,整机性能稳定可靠,调整使用和维修方便。亦可与敌我识别器以及测高雷达配合,作为引导之用。该产品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60 年代水平,累计生产225 部。曾援助阿尔巴尼亚、越南、柬埔寨等国。

二、589 中低空警戒雷达

0871 总厂、726 厂产品。1974 开始试制,1984 年试制成功,1985 年批准设计定型。

589 雷达是581 乙雷达的改进型,能较准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扩展了581 乙雷达的频段,改为双频段、双波束、双通道的动目标显示,提高了反干扰性能,加大了复盖空域。

三、581PJ 雷达

0871 总厂产品。1977 年开始研制,在空军第二研究所协助下,1983 年试制完成性能样机,1984 年投产定型正式样机,1985 年通过设计定型。

581PJ 雷达是在581 乙雷达上改装捷变频体制,能有效地对抗敌人的窄带或瞄准式干扰。采用频率捷变旋转磁控管,可以捷变频工作,也可以定频工作,能与581 雷达磁控管通用,实现两种不同磁控管的快速互换。捷变频和M TI 并存,可随意选用。原来的水银延迟线模拟对消器改成DM TI 数字对消器,工作稳定可靠。

四、354 警戒雷达

由726 厂、605 厂、4150 厂、4963 厂、4524 厂、4971 厂联合生产,以726 厂为主。1971年开始投产,1973 年通过设计定型,1976 年投入批量生产。累计生产49 部。

354 雷达系C 波段舰用对海对低空警戒雷达,能较精确地测定目标的距离和方位,给导弹制导雷达和炮瞄雷达指示目标位置,向情报中心提供目标的粗、精距离和舷角信号。采用快速变频抗有源干扰,固体熔石英延迟线抗异步干扰;采用喇叭馈电的上偏馈椭圆切割抛物面天线,安装在液压控制系统的稳定转台上,始终保持水平,不跟随舰艇摇摆;有航向复示系统,产生“返航角”抵消天线指向随舰艇航向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使天线按其方位进行控制,实现正北稳定。显示系统为指挥员提供全景显示。

1978 年,对后续生产的各批产品陆续作了技术改进,改进面为全机的70%,使产品战术技术指标均有改善和提高。1982 年,为装备053H 2 导弹护卫舰,工厂根据上级要求,将天线传动和相应的显示系统作了技术改进,使雷达天线转速由4~10 转/分改装为10 转/分和15 转/分两种转速,取消扇扫,并向情报中心提供方位。改进后的雷达称为354H 2 雷达,曾装备053HE 导弹护卫舰,出口埃及和泰国。354 雷达和快变系统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五、342 炮瞄雷达

605 厂产品。1971 年开始试制,1977 年通过设计定型,1981 年正式投产,累计生产12部。

342 雷达是X 波段舰用双管57 毫米口径火炮射击瞄准雷达,接收对空三座标雷达和对海警戒雷达或光学瞄准镜的目标指示,进行单目标(飞机或舰艇)跟踪,能连续地测定目标的距离、舷角和仰角,并将所测得的3 个座标瞬时数据连续不断地输送给指挥仪,进行运算、预测并加入修正值后,控制火炮,进行射击。

342 炮瞄雷达采用比较先进的幅度比较单脉冲体制,具有抗倒相回答干扰、反频率瞄准式噪声调制干扰、反宽带阻塞式噪音调制干扰的能力。雷达馈线系统是宽带的,天线为卡塞格伦式,馈源采用四喇叭复合比较器,天线安装在液压稳定平台上,保持天线水平状态,不跟随舰艇摇摆。接收机采用典型的三通接收机,终端系统有全景示波器、A /R 显示器和E 显示器。1984 年初,0871 总厂组织人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342 雷达改进方案,以提高集成化程度为中心,决定对全机电路部分作全面改进设计,采用晶体—— 集成电路接收机,增加反距离欺骗抗干扰和故障自动检测措施,但因国内导弹驱逐舰的更新换代及双管57 毫米火炮系统存在的质量及选型问题未能解决,影响了工厂科研试制工作的进行。1985 年,报请上级批准,342 炮瞄雷达停产。

六、405 岸用对海警戒引导雷达

0871 总厂、726 厂产品。1971 年试制。405 雷达固定式1976 年通过设计定型,1984 年通过生产定型。405 雷达机动式1985 年通过鉴定。

405 雷达是C 波段岸用对海警戒引导雷达,能较精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也可以为导弹攻击雷达提供目标指示。405 雷达能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跳频,具有线性接收机、对数接收机、圆极化装置、抗异步干扰装置,抗干扰能力较强。能抗积极干扰、海浪干扰、云雨干扰和异步干扰。具有数字测读装置、外置显示器以及功率、频率、灵敏度、射频包络等机内测试设备,使用和维修方便。该产品有固定式和机动式两种。固定式雷达天线配备了进坑道装置,当遇到强台风或敌机轰炸时,能迅速转入坑道隐蔽。机动式雷达分别安装在工作车、指挥车和油机车3 个运输单元内,天线配备了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坚固,架设、撤收方便,整机转移半小时内可完成,机动性强。该产品最大发现距离111 海里,超过设计要求。1980 年后,对后续生产的各批产品作了大量技术改进,改进面为全机的70%多。

405 雷达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 年获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七、235 雷达

4150 厂产品。1972 年与海军训练基地共同研制,1976 年完成设计定型投产,后出厂1部。1979 年改装出厂3 部,1983 年改装出厂1 部。

235 雷达是改装的“巨浪试验”引导雷达,将COH —9A 炮瞄雷达改装为反射和应答两种工作状态的跟踪雷达。改装的项目主要是将发射机、接收机除用原来的速调管本振、参放外,增加微带小型化接收场,自频调由一路改为单双两路,增加测距机和A /R 显示器等。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2 年在国家首次下水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235 引导雷达以2.7 秒速度最先捕捉到目标,圆满完成任务。电子工业部授予4150 厂锦旗:“骑鲸蹈海,巨浪冲天,为国争光,再立新功。”

八、408 甲远程警戒雷达天线

605 厂产品。1968 年开始试制,1970 年改为试制054 甲雷达天线,1973 年恢复试制生产408 甲雷达天线,为408 甲雷达配套。1976 年通过设计定型,此后,又进行了技术改进。累计生产408 甲雷达天线41 部。

该厂早在筹建时期就承担408 甲雷达天线的生产试制任务。408 甲雷达天线系L 波段远程警戒雷达天线,采用背靠背体制的水平级化振子单元阵。背靠背天线分别工作于甲波段和乙波段,两波段同时工作时互为补盲。两天线共用一付反射网。

天线阵列宽度为16 米,高度为8 米,辐射中心距地面为6.39 米,天线最高点距地面10.54 米,其阵面口径为16×8平方米。天线自重在大盘以上约1.7 吨,连座车总重量约8吨。天线在风速不大于20 米/秒时,能以6 转/分正常工作;风速大于20 米/秒、但不大于25 米/秒时,能以3 转/分正常工作;风速大于25 米/秒、但不大于32 米/秒时,停止转动,但不产生永久变形。

九、雷达通讯工作车车厢

605 厂产品。为有关单位的雷达、通讯整机配套。0871 总厂迁至六安市后,设计和制造的车厢品种数量逐年增加,累计生产车厢32 种1000 余辆。

雷达通讯工作车厢既是装载雷达、通讯设备和电源站的运载工具,又是战备执勤的工作室和指挥室,具有机动性强、刚强度好、美观大方的特点。

第五篇:早期教育的沿革

早期教育的沿革

170年前,德国的卡尔·威特在早期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威特使早期教育给社会以影响。从这一意义来说,威特是早期教育的创始人。

让我们就威特提出“教育可以无止境地挖掘孩子的智力”这一点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重温一下早期教育的历史吧。

卡尔·威特的孩子出生后,在小卡尔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卡尔·威特就开始对小卡尔进行教育。对此,连威特的妻子都认为是浪费时间,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并不那么聪明。镇上的老师都十分感兴趣地看着事情的发展。

然而,没过多久人们便不再暗自发笑了。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有点笨的小卡尔刚4岁就已成长得和普通孩子一样了,6岁时他的才能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9岁时才能便增长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尽管很多老师抱着传统的看法认为孩子的智力是先天决定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对威特。这里有威特牧师的一位朋友于1810年3月(小卡尔大约10岁)写给威特牧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朋友:您完全实现了您的诺言。您的孩子卡尔已成长为您曾经保证过的那样的孩子。不,他完全超出了您所保证的程度。10年前,您在我们的病友格罗比茨面前兴奋地说,不久您就要做父亲了,我曾热切地希望您能有一个健康的婴儿。您还说了一句令我难以忘怀的话:如果我能有一个身体健康的儿子,我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时,我反驳了你。而且,从那以后我一直对您是否能实现您的愿望表示怀疑,我认为您的儿子能否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并不在于孩子的健康状况,而取决于他先天的才能。

“后来,格罗比茨告诉我说,您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曾经被老师看成笨孩子的瑞士少年教育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孩子。当时我曾经对您说过,请允许我在亲眼见到您的孩子并判明其是否果真已如您所说的那样成长起来之前不下结论。

“您的孩子现在就在这里。我已经见过他了。他的确是一位巧妙地将孩子般的天真气质和大人般的老练风度浑然地融为一体的少年。他简直就是一幅十分珍贵的、富有活力的生动画像。啊!假如我被引到一间汇集着此类天才人物的房间里的话,我将会觉得我仿佛离开了地球上的人们,到了一个庄严的神仙世界。”

下载事业单位的沿革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单位的沿革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机构沿革

    中共中央机构沿革概要 时间:2011-06-30 来源:综合司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路程。在这90年中,我们党不仅在政治上由一个幼稚的组织发展为成熟......

    福彩中心组织机构沿革

    营口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组织机构沿革 营口市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办公室于1988年4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隶属于营口市民政局领导的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03年9月市编委......

    山西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沿革

    山西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沿革(1945—2002)山西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沿革(1945—2002)○1945年8月一1948年10月,解放区的信用社隶属各县生产推进社或合作社领导,业务上银行帮助指导。......

    恩施州历时沿革范文

    恩施州历时沿革 2012-12-23 15:08来源:baidu.com 恩施州州域曾多次变动,固定形成于1936年。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

    联合会组织机构沿革5篇

    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机构沿革 绍兴网 2012年01月30日 16:14:45 手机看新闻 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绍兴市文联)成立于1984年10月23日,是在绍兴市委领导下的全市文......

    社会保障体系的沿革

    社会保障体系的沿革 社会保障体系 开放分类: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黄埔军校教导团沿革

    黄埔军校教导团沿革 由黄埔军校教导团演变而来的第1师和第2师是北伐军的主力。北伐结束后,教导团的种子仍旧展现在历次战役之中: 教导第1团:1925年8月编为第1师第1团后参加北伐......

    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沿革

    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沿革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