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州中学校史沿革(改动)
扬州中学校史沿革
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历史始于清末的仪董学堂。1902年仪董学堂创立。这是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运署内有仪董轩,为纪念西汉哲学家江都相董仲舒而建,学堂亦因此得名。
五师自任诚(字孟闲)接任校长后,名师有著名画家吕凤子,《广陵潮》的作者,通俗小说家李涵秋等。
八中校址在羊巷,李荃(字更生)接任校长后在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易单轨为双轨,增加招生名额;实行能力编级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先后在八中任教的有李校长跪请其母而卒就教席的董伯度,有担任教学主任且兼教国文的朱自清,有后来成为著名英汉词典编辑的厉志云和海牙国际法庭法官的徐谟等。
1927年,八中和五师合并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周厚枢(字星北)担任校长。
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教学质量上乘,教师学养深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扬城沦陷,师生星散四方。周校长偕部分师生分别在泰州上海复校。泰州部分又一剖为二,其一迁往上海租界,习称“泰校”;其一辗转苏北乡间,习称“苏北分校”原先在上海的,习称“沪校”。留扬的部分师先入羊巷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后一度改名为苏北公立扬州中学)。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复员,先在羊巷复课,后迁回大汪边原址,但旧府署原址此后一直未能收回。
新中国建立以后,扬州中学经过了整顿改选,上级党组织派党员干部来校,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文革”前的十七年,继承的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成为一所实验性和示范性的普通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继承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追求崇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管理,在开拓中前进。
近几年来,学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级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了基础实施建设,校园面貌变化较大,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取得明显提高。
扬州中学建校近百年来,毕业生数以万计,广大校友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度过了他们非常值得留恋的青春岁月,追求精神和知识的高品位境界,出现了江泽民,原中顾委常委胡乔木,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毕季龙、谢启美,更多的校友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专家教授、技骨干和素质劳动者。
在百年办学过程中,扬州中学始终本着服务社会的崇高精神,坚持“突出树人宗旨,努力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优良校风,“进德修业,教书育人”的教风和“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学风。
扬州中学110年校庆在即.我们相信,母校在二十一世纪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谱写出更加华丽的篇章!
第二篇:海安县曲塘成人校校史沿革
奋 进 的 脚 步
——曲塘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发展纪实
面对渐去渐远的2013年,我们在找寻,我们在总结,我们在思考。
2013年,是曲塘镇社区教育中心跨越发展之年。大力突破难点,积极提升品位,以全市最高分顺利通过南通市社区教育中心验收;追求卓越,打造一流师资,年终考核多人被评为优秀或受县政府嘉奖。变化让我们砰然心动,付出让我们感慨万千,收获让我们回味无穷。
难忘岁月
1984年秋天,就在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收获季节,曲塘镇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诞生了。学校设在曲塘镇老镇郊小学内,在当时只有几间破房子的情况下,首任校长朱元甲同志不畏艰难,一手抓阵地建设,一手抓事业发展。在条件改善上,朱元甲多次上跑县建委,下跑镇党委、镇教委,多方筹措资金6万多元,于1991年秋天建起上下两层,计16间的成人教育教学大楼。在事业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办学。一是与镇职工校联手,走进曲园村小阀门厂、曲南村电珠厂对青年职工进行文化补习。二是与镇妇联联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先后对10000多人进行了家庭教育培训。1987年4月,县妇联、教育局专门在我镇召开了家庭教育现场会,全县各乡镇妇联主任、成教辅导员、校长、教师、幼教辅导员、园长等200多人出席观摩了现场。我镇开展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除在全县推广外,还在《江苏教育》上做了介绍。三是配合镇司法部门开展法制教育,先后举办各类法制教育培训班30多期,培训10000多人次。朱元甲被评为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受到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的表彰。
扬帆远航
春风激荡春潮涌,扬帆远航上征程。自曲塘成人校建校以来,历任校长带着真诚,带着使命,且行且思,励精图治,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成教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历任校长:
1984年10月——1994年2月朱元甲校址:曲塘镇车站西路17号
1994年 2月——1995年11月陈加祥校址:曲塘镇车站西路17号
1995年11月——2008年8月吉功名校址:曲塘镇人民中路132号
2008年8月——2012年8月秦国喜校址:曲塘镇人民中路132号
2012年8月——现在夏友春校址:曲中附中内
合并前花庄乡、李庄乡、章郭乡、双楼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历任校长及校址:
花庄乡成人教育中心校历任校长及校址
1985年7月——1993年7月 丁友山(校址:花庄乡政府内)
1993年8月——1994年8月吉功名(校址:花庄政府内乡)
1994年9月——1195年11月吉功名(校址:花庄乡涂庄小学)
李庄乡成人教育中心校历任校长及校址
1984年9月——1985年8月王明法(校址:李庄初中内)
1985年9月——1996年8月王杯宏(校址:李庄乡肖庄村5组)
1996年9月——1997年8月王荣春(校址:李庄乡肖庄村5组)
1997年9月——2000年8月李应恒(校址:李庄乡肖庄村5组)
2000年9月——2001年1月夏桂如(校址:李庄乡肖庄村5组)
章郭乡成人教育中心校历任校长及校址
1984年10月——1995年8月吉智平(校址:章郭乡胡庄村7组。校舍占地面积500M²,建筑面积240M²)
1995年9月——1998年8月陈友明(校址:章郭乡胡庄村7组。校舍占地面积500M²,建筑面积240M²)
1998年9月——2001年7月戴根年(校址:章郭乡胡庄村7组。校舍占地面积500M²,建筑面积240M²)
2001年8月——2004年7月戴根年(校址:章郭乡创新村9组。校舍占地面积900M²,建筑面积600M²)
双楼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历任校长及校址
1985年10月——1986年7月 陈加林(校址:双楼老政府内)
1986年8月——1996年7月刘炳生(校址:双楼老政府内)
1996年8月——1998年7月刘炳生(校址:双楼老建筑站内)
1998年8月——2000年7月陈建普(校址:双楼老建筑站内)
2000年8月——2004年7月陈建军(校址:双楼老政府内)
茁壮成长
发展是硬道理,领先是真风光。在奋进的脚步声中,曲塘成教在领先之处展示了过人之招,那就是永不自满,永不停止,永远奋进。
1991年与镇工办联合举办了“苏州财会函授培训班”,40名学员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定期集中学习,分阶段考试,全部拿到了苏州财会函授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1992年10月,南通市成人高中班——曲塘点开班,招收两个文科班100名学员,开设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
1995年11月,花庄乡与曲塘镇合并,曲塘成人校由2人增至为5人。
1997年10月,与南通德心食品公司,建起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并实行公司+农户模式,确保农民增收,致富一方群众。
1998年4月,借助社会力量,由秦加林提供电动缝纫机30多台,网边机1台,锁扣机2台,创办起曲塘镇服装培训中心,实行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为曲塘、李庄、花庄、章郭、胡集、双楼、青萍、南莫等乡镇的青年就业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8年6月,学校创建了江苏省自学考试曲塘服务站,为曲塘、李庄、花庄、章郭、胡集、双楼、青萍、南莫等乡镇自考生解决了报考难的问题。
1998年12月,自考成功做法和经验在全县作介绍。
1999年7月,南通市自考现场会在本校召开,来自市、县考办领导和全市各乡镇自考服务站的负责人等30多人出席了会议。
1999年11月,自考成功做法和经验在第二届省自考服务站站长培训班上作介绍。
1999年12月,借助社会力量,由王宝军提供电脑20多台,创办起曲塘镇电脑培训中心,引领曲塘、李庄、花庄、章郭、胡集、双楼、青萍、南莫等乡镇的青年走上信息时代。
2001年1月,李庄乡与曲塘镇合并,成人校由8人增至为11人。
2001年5月,自考成功做法和经验在南通市自考工作会上作介绍。
2004年7月,章郭乡、双楼镇与曲塘镇合并,成人校由7人增至为12人。
2005年10月,借助社会力量,由许德於提供横机20多台,创办起曲塘镇横机编织培训中心,让曲塘、李庄、花庄、章郭、胡集、双楼、青萍、南莫等乡镇的富余劳动力学一门技术,富一方经济。
2011年2月,创建起曲塘镇社区教育中心、曲塘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网站,并正式运行。
2011年8月,学校与韩士高联手,建起农科教养殖实验示范基地。
2013年,与周建国联手,建起500亩的曲塘镇生态种养示范基地。
硕果累累
在追求中奋进,迈出了新的步伐;在希望中奋进,结出了新的硕果;在超越中奋进,攀登了新的高度。上级部门,外地同行,教育媒体,赞许的评价在鼓励:曲塘镇成人教育品牌引人瞩目,独树一帜;曲塘镇成人教育经验广泛推广,值得借鉴;曲塘镇成人教育荣誉多多,果满枝头。
1998年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2001年学校自考服务站被省评估为合格乡镇服务站。
2001年5月学校自考服务站被县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县教育局表彰为优秀乡镇自考服务站。
2001年6月学校自考服务站被市自考办表彰为优秀乡镇自考服务站。
2004年12月,学校被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组确认为“海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2006年,学校被南通市教育局命名为“南通市特色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2006年12月,学校自考服务站被县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县教育局表彰为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3月,学校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十一五”期间社区教育先进单位。
2013年,刘圩村被评省江苏省第二批标准化居民学校。
2013年11月,学校被南通市教育局评为南通市级社区教育中心。
教师风采
奋进之歌响彻曲塘大地,超越之举落实在曲塘成人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上。是他们敬业爱岗,科学创新,团结奋进,勇争一流,迎来了曲塘成人校的跨越发展,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宏伟蓝图!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思想活,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8人,其中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9人。近年来,大家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精神,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教育与培训,年年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专业实用人才。三年来,先后举办纺织挡车、横机编织、服装裁剪、电脑操作、家政服务、混凝土浇灌、钳工等各类培训班408期,培训人数达2万多人次。指导村厂办
学成效显著。村村年办班30期以上,骨干企业年办班10期以上,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6%以上。三年中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816人。
三十年来,曲塘成人校的教师一路跋涉、一份执著、一行脚印、一串辉煌,获得县以上各类表彰奖励30多人次。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省劳动模范,1人为曲塘镇教育十佳好人,13人受县政府记功或嘉奖。
勇创辉煌
2013年,这是曲塘镇社区教育中心提升品味、铸就辉煌的一年。
奋进,一声声奋进的足音;超越,一次次喝彩的交响,构成了曲塘社区教育中心跨越发展的最强音:“在奋进中领先,在领先中超越,无愧于责任使命,无愧于曲塘人民。”勇于争先的夏友春校长带领全体教师目标市级社区教育中心标准,不怕苦、不怕累,齐心协力,一手抓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软件不软;一手抓投入改造,力求硬件过硬。他积极争取政府资金 50万元,用于社区教育中心主阵地的搬迁和设备更新。目前,新迁址的镇社区教育中心占地4.8亩,总建筑面积3218平方米,有办公室4间、会议室 1 个、标准教室 6个、图书阅览室 2 个、文体活动室 6 个、实训室 2 个,配有计算机 43 台、图书 8200 册,新添置学员课桌椅 288 套、图书阅览橱11顶、阅览桌椅36套。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投影仪、音响、复印机、打印机等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是一所集党员教育、成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领导干部教育、社区居民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
回眸昨天,我们慰藉鼓舞,展望明天,我们信心昂扬。新时期曲塘成人教育奋进之歌再次唱响,奋进之步再次迈开——
开拓奋进,让曲塘成人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机制更加灵活,服务更加主动;创新超越,让曲塘成人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条件更加优越,品牌更加响亮。
编撰人:吉功名电话:***
第三篇:双龙中学校史
靖远县双龙中学校史
双龙中学是在仁义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初级中学。1956年,仁和、义和两所小学合并为仁义小学,校址设在仁和村。1969年春,增设初中班,更名为“仁义学校”。1974年,小学与中学分设,小学部撤出,仁义学校更名为“双龙中学”,1977年,设高中部,成为二、二制完全中学,1981年撤出高中部,复为初级中学。是年学校再次扩建,并建上水工程,1998年,国家扶贫义务教育工程拨款,兴建两层教学楼一幢及校门等。2005年10月,中欧项目投资信息技术教育器材和设备,建成电脑室和多媒体室,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2005年,国家危改项目拨款,改建教师、学生宿舍各9间,新建学校围墙600多米,硬化了马路。2008年至2010年共计拆除危房120平方米,新建教研室、学生宿舍、餐厅等共计800多平米。硬化篮球场及部分校园,平整并绿化了校园。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校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教职工三十多人,其中中级教师8名,省园丁1名,市园丁3名,县园丁5名,县骨干教师3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500多人,其中寄宿生100多人。教学设施齐全,配置有多媒体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以及数字广播系统。
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为教师的终身成长铺路”。
办学的基本思想:“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安全第一” “学生第一”“教师第一”“教学第一”。学校的一切工作服务于教学,坚持特色特用,竭力为每位教职工创设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在管理上淡化人治,淡化指令,淡化行政行为,建立了适度、合理、科学的量化考核制度。
建校半个多世纪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2年荣获县级“文明学校”称号,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荣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双龙中学正逐步走向辉煌,相信明天的双中会更加美好!
1956年——1965年,张滋、王乾、王义、乔振川等同志先后任校长,李兆春、乔振川、王爱基、张耀南等同志先后任教导主任,周邦珍任总务主任,我其他科任教师有:张建栋、刘永遂、王宗堂、周树林、高宪祖、张维南、张岑南、张树美、朱永潭等同志。学生人数通常200多人,高峰400多人。
开设课程:语文、算术、地理、历史、常识、音乐、美术、体育。1966年——1971年,包仲亲同志任校长,张耀南同志任主任。1969年更名为仁义学校,增设初中班。当年招收初中新生30多人。1970年设初中班两个,学生人数70多人。
1972年——1982年,王润同志任校长,张耀南、张瑛南同志先后任教导主任。1974年小学与初中分开,仁义学校更名为“双龙中学”。1977年设高中班,成为二·二制完全中学。1979年全校学生230人,教师17人,首届高中毕业生58人。
1980年教师13人,学生208人。1981年高中部撤出,复为初级中学。教师13人,学生210人。初中毕业生张生明、张生文、乔占鹏、高兴俊、王明芮考入二中。1982年教师11人,学生163人。毕业生唐关、张正亮、高汉义考入二中。1983年乔振川同志任校长,张瑛南同志任主任。毕业生中唐凯考入靖远师范学校,高启慧、乔占军、乔占洲、高启盛、唐吉、贾凤龙考入一中。
1984年——1988年何凤翔同志任校长,张瑛南同志任教导主任。1984年,共有教师14人,学生206人。毕业生万治武、王科中考入靖远师范,高启学、李明军、张树东被一中录取,贾风军、张汇中、张玉珠、宋承学被二中录取。1985年教师11人,学生249人。这一年考入靖远师范的有郭天龙、王明岱、张智辉、高启安。万治苗被一中录取,王明仕、张彬中、许存成、豆生强被二中录取。1986年共有教师16人,学生280人。高启鹏考入靖远师范,许存德、高丙孝、唐岱尧、乔淑琴、王宣基、唐作儒、王文基、张爱中、路梅被一中录取,唐权尧、万引文、乔占凯、贾凤飞、高启聪、张玉国、张玉春、张涛中被二中录取。1987年教师16人,学生286人,学校开设6个教学班。本王茂基考入靖远师范,高启涛被郑州测绘学校录取,唐亮、王明武、张荣中被一中录取,路伟、张进中、张天南、张旭中、高丙剑、张满中、何玉民、张兰被二中录取。1988年教师16人,学生279人。是年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13人。1989年张瑛南同志代校长,教师16人,学生279人。是年考入重点中学学生11人,柴建慧同学被靖远师范学校录取。
1990年——1999年张明海同志任校长,李明中同志任教导主任。1990年共有教师17人,学生282人,是年考入重点中学学生6人。91年教师17人,学生280人,是年考入重点中学学生4人。1992年共有教师17人,学生283人。初三会考6名同学被重点中学录取。1993年,教师17人,学生227人,共设5个教学班。是年张玉虎、张玉霞、张富中考入靖远师范,有14名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
教育记事:本
1、张鹏同志在教学评优、岗位练兵活动中被县教委评为优秀教师。
2、万革新同志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1994年教师18人,学生206人,是年有6名同学被重点中学录取,唐秀尧同学考入靖远师范学校。1995年教师18人,学生277人。设6个教学班。是年有3名同学被靖远师范录取,有8名同学被省内外中等专业学校录取,有10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1996年有教师19人,学生371人。是年有3名同学考入靖远师范,7名同学被省内外中等专业学校录取,8名同学考入重点高中。
教育记事:
1、万革新同志获县教育局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靖远县委、县政府授予张辉南同志优秀教师奖。
1997年共有教师21人,学生422人,设有7个教学班。是年被靖远师范录取的有万海新、武艳霞、张佳嘉。被中专录取的有;张玉兰、高丙改、高明芳、唐冬梅、陈文科、张军、高丙红。被重点高中录取的有16名同学。教育记事:张永中同志获白银市“园丁奖”。
1998年教师21人,学生476人,共设8个教学班,高丙勤、万引梅考入靖远师范,张玉军等10名同学被省内外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张多世等9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
是年教育大事:由国家扶贫义务教育工程拨款55万元兴建两层教学大楼一幢及校门,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
1999年秋——2007年秋,张永中同志任校长,李明中同志任主任。
1999年教师20人,学生479人。是年考入师范和中等专科学校的有16名,被重点高中录取的共22名。
2000年有教师22人,学生534人。是年考入中专的同学6名,被重点高中录取的同学39名。2001年有教师24人,学生597人。有一名同学考入靖远师范,30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
教育记事:
1、万革新、张辉南同志被双龙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2、张慧南同志获市园丁奖,市级优秀班主任。
3、万革新同志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
4、李永昌同志获岗位练兵、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2002年校长张永中同志,教导主任李永昌同志。是年共有教师23人,学生522人。本有9名同学考入了靖远师范,有31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
教育记事:张正军同志在岗位练兵、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2003年共有教师26人,学生612人,设11个教学班。是年有41名同学考入重点高中。
教育记事:
1、张辉南同志获县“园丁奖”、被县教委评为优秀班主任。
2、张永中获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4年共有教师26人,学生526人,设11个教学班。是年有12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
教育记事:张耀中获白银市数学竞赛二等优秀指导教师奖,贾凤翔获县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张正军获市级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奖。高丙勤同志获县园丁奖,李永昌同志获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奖。
2005年有教师26人,学生532人,开设10个教学班。是年有43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
教育记事:
1、国家危改项目拨款修建教师学生宿舍各9间、新建围墙600多米,硬化校园马路。10月份中欧项目投资信息技术教育器材和设备,建成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办学条件大大改善。2、12月份李永昌同志获白银市物理说课竞赛三等奖,万革新获白银市说课竞赛二等奖。
2006年共有教师29人,学生558人,设10个教学班。是年共有22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
教育记事:
1、张辉南同志获省园丁奖,张耀中、李永昌同志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
2、张鹏同志的《探究学习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初步探索家乡气候特点及成因对话实录》获市级优秀论文奖,《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获市级论文二等奖,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总课题组、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组委会论文一等奖。中共双龙乡党委、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7年有教师30人,学生428人,是年有35名同学考入重点高中。
教育记事:
1、双龙中学被评为靖远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获全县中学生迎奥运韵律体操比赛集体三等奖。
2、张正军获市中学数学说课竞赛二等奖,获县远教优质课竞赛二等奖。万革新获市英语竞赛优秀指导奖,张辉南获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指导奖。
2008——2011年,张永中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刘立来同志任校长,李永昌同志任副校长,贾凤翔同志任教导主任,张正军任副主任,陈隆同志任总务主任,高炳麟同志任政教主任。
2008年共有教师34人,学生556人。是年有34名同学考入重点高中。
教育记事:
1、双龙中学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2、孙守稳同志获县“园丁奖”。陈隆同志获白银市化学竞赛优秀指导奖。李永昌同志获市中学物理说课二等奖,贾凤翔同志获岗位练兵二等奖,万革新同志获全国英语竞赛二等优秀指导奖。张鹏同志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获市级论文三等奖。高炳麟同志被县教育局评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2009年共有教师28人,学生621人。开设11个教学班。是年有40名同学考入了重点高中。
教育记事:
1、张国强同志获市“园丁奖”。贾凤翔同志获县“园丁奖”,贾凤翔同志的《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获白银市论文大赛二等奖,高望祖同志获白银市英语说课比赛三等奖。孙守稳同志的《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思考》获白银市论文大赛一等奖。陈隆同志获岗位练兵二等奖。张玉亮同志被双龙乡党委、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9年5月在靖远县第五届中小学书信大赛中,中共靖远县宣传部、共青团靖远县委、靖远县教育局、靖远县少工委、靖远县邮政局授予双龙中学优秀组织奖。
2010年共有教师32人,学生646人,开设12个教学班。是年有43名同学被重点高中录取。
教育记事:
1、双龙中学被县教育局评为“打造书香型校园”读书活动先进学校。
2、张正军获县级优秀班主任,张鹏同志获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刘立海、孙守稳同志获第六届书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唐正花被双龙乡党委、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明政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张辉南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2011年共有教师32人,学生642人。是年有59名同学考入重点高中。
教育记事:
1、张正军同志获化学竞赛省级一等指导奖、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张辉南同志评为市级优秀教师,王明政获第七届书信大赛优秀辅导奖。
2、万革新同志在《新一代》上发表《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天地里茁壮成长》。
2008年——2011年几年间拆除危房120平方米,新建教研室、学生宿舍、餐厅计800多平米,硬化篮球场500多平米及部分校园近1000平米。切实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50多年来,双龙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前进中的双龙中学,明天会更好。
第四篇: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中学校史
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中学
一、学校现状
苏子沟中学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十五公里处,苏子沟镇政府所在地,在张庄线公路西侧。学校占地面积13800平方米。有一栋教学楼四层,面积为3140平方米。宿舍楼2416平方米,新食堂设计建筑面积445平方米,即将开工。学生共有1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689人,教师52人,工友1人,其中本科学历42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2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8人,承担15个学科的教学任务。
校
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办学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先导,以质量为生命,以奋斗求发展,以特色求优势。
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和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三风建设:
教
风:博学、民主、严谨、求实 学
风:勤学、善思,进取、创新 校
风:理想、文明、勤奋、求是
学校设总务处、教务处、政教处三个科室。设七年级教研组、八年级教研组、九年级教研组,体音美教研组四个教学组,设校
长一人,支部书记一人,副校长一人,工会主席一人,教导主任一人,总务主任一人。
二、学校历史沿革
苏子沟中学始建于1970年,当时校名为苏子沟中学,校址位于现校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时有编制45个,教职员工45人,设有四个年级,计12个班,有学生600人,担任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9个学科的教学,设校长1人,副校长1人。
[发生变化情况]:
1995年,翻建教师办公室22间,2003年省建行投资赞助30万元,新建12间平房宿舍,维修原校舍;2007年国家投资200万元,大连万宝至马达有限公司赞助20万元,在原校址新建了4层教学楼,2008学校更名,苏子沟镇万宝至中学,2009年国家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宿舍楼,2010年7月竣工,并交付使用,2010年,学校又更名为苏子沟九年一贯制中学,2010年,国家投资50万元,修建了新食堂,面积约450平方米,即将动工。
三、学校组织沿革。1、2、3、第一届校委会:校长:王福启
第二届校委会:书记:姜天国;校长:何著恕 第三届校委会:校长:姜天国4、5、6、7、8、第四届校委会:校长:李友义 第五届校委会:校长:卜仁桓 第六届校委会:校长:庞启国
第七届校委会:书记:孙淑明,校长:赵玉清
第八届校委会:校长(兼书记)胡运广。(2003——至今)
四、学校荣誉
建校以来,学校共获得县级以上荣誉15项,其中市以上6项,个人荣誉33项,41人次,学校被评为,鞍山市教育科研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市教育考研工作 优秀考研组,市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荣获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有1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鞍山市特色教师,2人被评为鞍山市优秀班主任,2人被评为鞍山市文明教师,1人被评为鞍山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有5个班级被评为鞍山市三好班级,1班被评为鞍山市文明班级,有10名学生被评为鞍山市三好学生,有3人被评为鞍山市优秀学生干部。
[知名人士] 赵广生:海岫铁路局局长
75届 卜仁孝:辽宁建行中山支行行长
77届 卜义会:长春设计院院长
79届
刘洪发:地质博士
81届 赤春禄:省委组织部二处处长
83届 董
晶:博士
83届 宋延兵:渤海大学高子院院长
87届 王福双:沈阳军区政治部处长
91届 李文龙:北京中关村,清华毕业生 93届 裴延玲:博士
94届 毛忠福:大连普发银行行长
95届 徐
焕:中共中央档案馆研究员
96届 1、2000年,王永革在园丁创业活动骨干活动中荣获创业称号,2、2004年,于丽获得市优秀学术骨干和兼职科研员称号。3、2005年毛永久同学荣获鞍山市三好学生。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
于丽荣获鞍山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骨干称号。
于丽参加的鞍山市“十一五”教改规划实验项目通过鉴定验收。逄新宇,关辅鹏、刘硕荣获市三好学生。4、2006年
荣获鞍山市教育科研基地
孟庆艳荣获鞍山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八年四班(于丽)荣获市三好班级 张玲被评为鞍山市特色教师(爱心楷模)
焦珞霞被评为鞍山市特色教师(爱心楷模)王勇被评为鞍山市特色教师(创新模范)于丽被评为鞍山市特色教师(教学能手)于丽被评为鞍山市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 王昭、孟倩被评为鞍山市三好学生 5、2007年
荣获鞍山市校本教研工作优秀教研组 二年三班(李红)荣获鞍山市三好班级。
王永革、于丽等被评为鞍山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
于丽获得鞍山市中小学教师英语学科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张永生被评为鞍山市教育系统文明教师。6、2008年
三年三班(李红)荣获鞍山市三好班级 王永革荣获鞍山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
于丽在鞍山市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优秀课件比赛中,所作《I’d like some noodes》一课,荣获初中组一等奖。
张永生在首届全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评审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7、2009年
荣获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科研先进单位。
荣获鞍山市第一届初中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荣获鞍山市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张剑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师。
一年二班(张玲)被评为市三好班级 九年三班(孟庆艳)被评为市文明班级 李红被评为鞍山市教育系统文明教师。
杨琳琳被评为鞍山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优秀信息员
张永生在鞍山市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一等优秀课。
张玲被评为辽宁省初中骨干班主任
胡元春被评为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优秀实验教师。
关凤君的《二 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关晓军《学会合理消费》;李红《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as!》;徐允明的《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刘玉玺《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等课分别荣获鞍山市第一届初中课堂教学大奖赛优秀课一等奖。
关凤君、关晓军老师被评为教育部国家教师专项基金会教育科研优秀教师。
关晓军的《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在鞍山市中学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会被评为优秀地、故事一等奖。
王勇被评为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先进个人。
王勇在全国“创新写作”杯作文征文中,荣获一等指导奖
于丽、李红、张玲等参加的《实施情景教学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教改规划课题,荣获鞍山市“十五”教改优秀成果叁等奖。王勇在全市继续教育工作“心理游戏班会”活动中所上的《自信、创新、团结》一课市观摩。赵新阳同学荣获市优秀学生干部 8、2010年
关思源、付阳同学荣获鞍山市三好学生 张舒、裴鹤同学荣获鞍山市优秀学生干部。
第五篇:宋代扬州行政区划的沿革研究论文
一、唐代和五代扬州建置
概述
唐时扬州属淮南道,据《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旧领县四: 江都、六合、海陵、高邮……天宝领县七: 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扬子、天长……”《新唐书》所载与之同。天宝以后至唐末,扬州一直辖七县。杨吴之时,曾建都于扬州,称为江都府,并新置兴化县,此后兴化属扬州。南唐时,扬州行政区划变化较大。首先便是将海陵、兴化二县析出,建立泰州。《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泰州条”谓: “泰州,理海陵县。本扬州海陵县,伪吴乾贞年中立为制置院。伪唐昇元元年升为泰州。”《文献通考》记载:“以扬州之兴化,楚州之盐城二县来属。”则至此时(即937 年),扬州少海陵、兴化二县,仍含江都、广陵、六合、扬子、高邮、天长六县。
据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第三编第八章,天长县之归属,诸书说法不一,存在抵牾。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在赵宋建立以前,天长已然析出而独立成州(军)了。因而在宋初,天长并不隶属于扬州这一点可以断言。而直至宋太宗至道二年,北宋朝廷才下令“废天长军为县”,此后,天长才又重属扬州。虽五代之际,天长之归属、析出时间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其于本文行文并无矛盾。
二、扬州建置
据《太平寰宇记》《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可知,建安军,本唐扬州扬子县之白沙镇,南唐时改名迎銮镇。宋朝建立后,升为建安军。此三书记载完全一致,但对于建安军何时所建,却存在抵牾。《太平寰宇记》以为事在“皇朝建隆三年”,即962 年时升为军;而《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则以为在“乾德二年”,即964 年。二者有两年的时间差。而笔者翻阅《宋史·地理志》“真州条”,其又言: “乾德三年,升为建安军。”而据该卷之后校勘记,以为《宋史》所载“乾德三年” 当为“乾德二年”之误,并指出《隆平集》《九域志》《十朝纲要》均作“乾德二年”,如此则与《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同。另笔者翻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其中明确载有在太祖乾德二年八月“庚申以迎銮镇为建安军”一条。如此则乐史所撰必然有误矣!且中华书局07 版《太平寰宇记》在此处出具校勘记,亦言建隆三年当改为乾德二年。而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却只采用《太平寰宇记》之说,以为建安军建军于建隆三年,此明显欠妥当。
建安军建立之后,陆续割扬州之扬子(永贞)与六合来属焉。其中六合于至道二年(996)隶属建安军,此一点,《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会要辑稿》《宋史》《文献通考》诸书所载相同,当无异议。但扬子(永贞)何时割隶建安军,诸书却又记载不一。《太平寰宇记》原文以为事在“雍熙三年(986)”,而《文献通考》则以为在“雍熙二年(985)”,《宋会要辑稿》亦言: “扬子县旧名永贞,雍熙二年自扬州来隶。” 据《(嘉靖)惟扬志》载: “南唐改扬子为永贞县,宋乾德二年升为建安军,雍熙二年以永贞属建安军,后复改永贞县为扬子县。”另《元丰九域志》载: “(真州)县二,雍熙二年以扬州永贞县,至道二年以六合县并隶州。” 07版《太平寰宇记》也出具校勘记,言雍熙三年是雍熙二年之误。由此,扬子隶属建安军当在雍熙二年,而非三年。而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仍只取乐史之说,以为事在雍熙三年,仍欠妥!如此,则至至道二年(996),扬州之扬子、六合二县均已属建安军,而由上文可知,此时正好“废天长为县”,天长重隶扬州。而天长再次从扬州析出,则在“建炎元年升军”,《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扬州条”、六之十四“高邮条”中有明确记载,兹不赘述,而在至道二年至建炎元年这段时间内,天长一直属于扬州。
在建安军建立后不久,高邮亦建军。据《宋史》载: “开宝四年,以扬州高邮县为军。”《太平寰宇记》《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均有相同记载。则在开宝四年(971)后,高邮已不属扬州。结合上文所论,则知开宝四年之前,唐代扬州所辖七县,仅有海陵(南唐时入泰州)、天长(五代时独立成军)二县析出。则自建隆元年至开宝四年,扬州仍领有江都、广陵、扬子、六合、高邮五县;而在开宝四年至雍熙二年内,高邮析出,仍辖四县: 江都、广陵、扬子、六合;雍熙二年至至道二年间,再去扬子,仍存三县: 江都、广陵、六合。这与《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三,扬州原领县七,今三: 江都、广陵、六合的说法相契合。而在至道二年时,六合又析出归隶建安军,天长又重隶扬州,则此时,扬州仍然辖县三: 江都、广陵、天长。
据《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志四》高邮军条: “熙宁五年,废高邮为县,隶扬州。”《元丰九域志》卷五扬州条亦言: “熙宁五年,废高邮军,并以县隶州,省广陵县入江都。”《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 “(高邮)熙宁五年军废,县来隶。广陵县,熙宁五年废隶江都县。”可知熙宁五年这一年,扬州行政区划有较大变化,首先是高邮重隶扬州,再便是将广陵县并入江都县,因而熙宁五年(1072)后,扬州当辖县三: 江都、高邮、天长。此与《元丰九域志》所载“县三,紧,江都。望,天长。望,高邮。”完全契合。而高邮废军时间不长,在元祐元年(1086),便又复为军。关于此,《宋史》《宋会要辑稿》中有详细记载。因而至元祐元年后,扬州辖县二:江都、天长。但欧阳忞在《舆地广记》中却载当时扬州辖三县: 江都、广陵、天长。按一般以为《舆地广记》成书于徽宗政和年间,据上文所析,此时广陵县已经并入江都县,当只辖江都与天长二县。而按《宋史》,南渡后才又将广陵县自江都中析出,欧阳忞所载或误。另广陵并入江都,诸书多有载,但何时析出均语焉不详。而在宣和四年(1122)时,泰兴划隶扬州,则在宣和四年后,扬州辖江都、天长、泰兴三县。而《宋史》却以为北宋末年,扬州仅辖江都一县,此条明显有误。
三、南宋扬州建置
南渡伊始,建炎元年,天长即升为军,自扬州析出。而后,天长又曾废军为县。但其废军为县的时间,不同史料存在抵牾。《宋史》以为是“绍兴元年(1131)废为县”,而《宋会要辑稿》记载是“(建炎)四年(1130)废为县”,但宥于仅有此两条“孤证”,且仅间隔一年,姑且笼统以为事在绍兴初年。当时,招信军虽已于建炎三年(1129)建立,但建炎四年(1130),招信军又废为县,直至绍兴十二年(1142)才又升为军。如此,天长废为县,只能还隶属于扬州。则绍兴初(1130 或1131 年)至绍兴十一年(1141 年天长复升为军),天长仍隶扬州。
《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志四》扬州条言:“南渡后,(扬州)增县二,广陵,泰兴。”广陵曾并入江都,此时又复置,但具体重置时间《宋史》却未言明,姑且以为事在南渡当年。至于泰兴,乃南唐所建,旧隶泰州,“绍兴五年(1135)来属;十年(1140),又属泰州;十二年(1142),又来隶,以柴墟镇延冷村隶海陵。二十九年(1159),尽仍旧”。而《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却有: “泰兴,建炎四年(1130)割隶泰州,绍兴五年(1135),依旧来隶。”再结合上文所引《(嘉靖)扬州府志》:“(泰兴)宣和四年(1122)改属扬州。”则在宣和四年泰兴割隶扬州,至建炎四年又归泰州,以此两条可补《宋史》不足。依此,则在南渡之后至建炎四年,扬州当辖县三: 江都、广陵、泰兴。而在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间,泰兴复隶泰州,少泰兴一县,但天长此时又隶扬州,仍辖江都、广陵、天长三县。在绍兴五年时,除泰兴重隶扬州外,高邮又废军为县,隶属扬州。《宋史》卷八十八“高邮军条”曰:“建炎四年,升承州,割泰州兴化县来属,置镇抚使。绍兴五年,废为县,复隶扬州,以知县兼军使。三十一年,复为军。”《宋会要辑稿》记载与之同。如此,则在绍兴五年至十年间,扬州实辖江都、广陵、泰兴、高邮、天长五县;绍兴十年,泰兴属泰州,辖江都、广陵、高_______邮、天长四县;绍兴十一年,天长复升为军,再去一天长,仍辖江都、广陵、高邮三县;在绍兴十二年,泰兴复隶扬州,即此时扬州所辖县四: 江都、广陵、高邮、泰兴;自绍兴三十一年后,高邮再次析出独立成军,扬州又少高邮一县,辖江都、广陵、泰兴三县。但据《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中载扬州所辖县仅有江都与泰兴二县,而无广陵。按广陵此时当又重并入江都。李昌宪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以为南宋广陵并入江都的具体时间已不可得,姑置于绍定四年灭李全之时。笔者以为,广陵之存废其实于南宋扬州行政区划无多大影响,因为若是广陵存,则扬州辖三县;若是广陵废,则当重新并入江都,仍隶扬州,此时虽只辖二县,但与辖三县时行政区划不变,仍是三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