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思想
我国先秦盐铁管理思想
财政学三班 何鑫 20090214322 提 要 我国盐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加上国土辽阔,盐的制售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家产生后,盐业对国家财政等有较大影响。先秦时期,国家意义上的盐业管理开始产生,盐业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与制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商鞅等的盐业管理思想与实践,影响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盐业管理的始终。研究总结先秦时期的盐业管理思想,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盐业管理的产生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思想史 先秦 盐业管理一、三代时期的盐业管理概况
中国盐资源分布广阔,蕴藏丰富,从分布地域来说,山西有池盐、四川有井盐、沿海地区有海盐、西北地区还有岩盐。远古部落时期,有些生活在海边的部落就学会了晒海取盐。传说炎帝时其宿少氏便已“初作海盐”。有些部落拥有产盐的湖泊可获取天然池盐,还有些部落由于没有产盐的便利条件,只能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向产盐部落交换食盐。这些部落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形成取盐便利上的差异,随着私有制的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兴盛,盐便成为我国部落先民经常用来交换的商品之一。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知,虞舜时期盐已是部落间经常交换的项目,舜用自己部落的农渔产品和手工业制品,如陶器等,到顿丘出售,同时到传虚去购买自己部落所需的产品。“债于传虚”指传虚的某种产品量多价贱,可以赊购。传虚在山西解虞,“传虚买贱”的物品主要是指食盐,史载河东解虞的盐地“袤五十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左传》成公六年也讲到河东产盐是“国之宝”。后来,舜将其部落中心迁到今山西靠近盐池地区的蒲州之地。素稔食盐交换之利的舜,对池盐的生产与交换备加关注,王肃《孔子家语·辩乐解》记有舜作五弦琴,歌南风之诗,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古人认为:“河东盐池无待人工,当夫夏令甫届,熏风时来,附岸池面,缀珠凝脂,盐颗自结。”虞舜时代,交换仅限于部落之间,只有交换活动并无专业商人,交换尚未从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交换的目的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不以赢利为目的。这时国家还没有产生,因此三代以前对盐业的生产、运输、流通销售,还谈不上什么国家管理,这种自由放任、不贡不税的现象是由原始部落社会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揭开了奴隶社会的帷幕,国家的建立和私有制的确立,商品交换已是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作为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重要部门──盐业,已出现新的管理形式且管理也具有新的特点与意义。其一,国家意义上的盐业管理开始产生,盐业管理思想已有形成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其二,盐业管理也有了一定的管理指导思想和管理形式与手段。夏王朝盐业管理采用的指导思想是自由放任的盐业管理思想,采取的盐业管理形式与手段是贡法盐业管理制度。夏王朝为了控制各地部落贵族,加强它们对国家的隶属关系,主张“定九州,任土作贡”,要求各地向王朝纳贡,规定凡出盐的地方,盐必须作为一种贡物向天子按期进贡。盐贡之外,则听民自由经营。在商朝,盐业管理基本上继承了夏朝的思想与体制,但商朝人已经学会熬海为盐。古人称煎盐为鬻盐,说明海盐是以陶制的鬲形器皿制造出来的,而鬲是商文化的特征。
周朝的盐业管理承袭夏商的纳贡制度,但在思想和方法上更为完善周到。《周礼·天官》记载:“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九贡致邦国之用。”九贡之中,第九贡为物贡,主要指海盐、池盐、西北戎盐等。清朝嘉庆年间编著的《两广盐法志》卷23《附考》论及的周代盐业管理更为详尽具体:“昔禹任土作贡而令青州贡盐,盖贡其所有,以供王用。周官盐人一职,以百事之不可无盐,故也以盐之用而供邦事焉。盐有数品,有刮于地而得者,其味苦谓之苦盐;有熬其波而出者,其盐散谓之散盐;有风其水而成者,产于水中,其味甘甜,谓之饴盐;有积卤而结者,其形似虎,而人筑成,谓之形盐;此盐之名然也。祭祀则供散盐,而加以苦盐,取其自然而成,不忘本也。宾客则供散盐而加以形盐,取其如虎之形,以象其威也。王后、世子膳羞则供饴盐,取其味之甘甜,而可常食也。此盐之用然也。盐人则以奄二人,为之掌其政令,谓供盐耳;待其戒令,谓煮盐耳。山泽之官虽多,不过掌其政令而厉禁之,使百姓无争而已。”周代的贡盐思想及制度,规定了贡盐的用途及作用,同时政府专门设有“盐人”官职主持接纳贡盐,调停百姓在纳贡及经营盐业中产生的纠纷,贯彻执行国家的盐业管理政策,百姓纳贡后,可以自由经营盐业。
三代时期的盐业管理思想与制度,是以自由放任的思想为主体的,国家采用贡法控制盐业,纳贡以后,百姓可以自由经营盐业。这种自由思潮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国家刚刚确立,还没有足够的政治与经济力量来全面统制盐业,只能依靠间接控制手段来维持。
二、盐业虽然关系国计民生,但由于盐业生产受自然条件以及生产技术的约束,还难于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故在当时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不大,政府可以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制盐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开始产生,元代史学家马端临说:“上古夏、商、周三代之时,盐虽入贡,未尝有禁法,自管仲相桓公,始兴盐以夺民利,自此后盐禁方开。”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盐业管理思想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贵族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的时期,新旧生产关系的交替带来了各种思潮的产生,盐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出现了新的局面,盐业管理思想中的国家统制管理及方法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确立,其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为齐桓公辅政40年的管仲。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国语·齐语》和《管子》两书中。管仲治理齐国是想富民强国,力主通过经济手段,增加财政收入来巩固封建统治和支持齐桓公实现“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政治目的。为此管仲提出一系列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他的盐业管理思想便是他“官山海”的政策中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改革思想。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盐业采取干涉的措施,国家垄断盐业资源,实行专卖,寓税于盐,加价出售,运用“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的原则,来丰裕国家的财政收入。管仲盐业管理思想,在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确立了国家统制盐业的管理思想之基本内容和模式。在管仲之前,国家管理盐业,仅采用贡法,主要是听民经营,管仲以后直到近代,国家统制盐业的管理思想就居于盐业管理思想之主流地位,虽法制代有兴革,但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直没变,可以说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是中国盐业管理思想的精华。
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总体概貌是:国家直接专卖,即在盐的生产上,以官制为主,民制为辅;在盐的运销上,官收、官运、官销。其具体内容则是:第一,盐的生产体制是:官民并煮,以官煮为主,并定时禁止民制。他对齐桓公说:“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征而积之。”结果“十月始征,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管子还对桓公说:“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征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阳春,农事方作,令民毋得筑垣墙,毋得缮冢墓,大夫毋得治宫室,毋得立台榭,北海之众毋得聚佣而煮盐,然盐之价必四什倍。”可见管子将官煮盐的时间定在十月至正月这四个月内,正是冬季草枯燃料足的季节,可以大量生产食盐。在官煮盐时和官煮完后的春季,不准百姓擅自煮盐,人为造成食盐的供需矛盾,以此抬高盐价至四至十倍以上,国家获取暴利。第二,在盐的运销体制上,管子提出独特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在盐的收购运输上,不管是官制盐还是民制盐,都必须官收官运。在盐的销售上,总的原则无论官制盐还是民制盐,一律官销,但销售的具体做法两者有所区别。官制盐,销售对象主要是不产盐的邻国,为了统一对外,控制盐价,获取垄断的外贸利润,采取的是官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完全专卖制。管子强调说:“君以四什之价,循河、济之流,南输梁、赵、宋、卫、濮阳,恶食无盐则肿,守圉这本其盐独重。君伐菹薪煮沸水以籍于天下,然则天下不减矣。”民制盐,主要满足国内百姓食用需要,国家将民间自制盐低价收购起来,按“计口加价配盐法”售给百姓。具体做法是:政府严格算定全国男女老少人均食盐量,然后编制全国食盐人口定额簿册,国家低价收购民间盐户生产的食盐,然后加价按簿册所载人口定量分配给百姓。管子认为此法比直接向百姓征收人头税等办法好,一可满足国用的需要;二可减少百姓对强征税的反感。他说国家用征房屋税、建筑税、林木税、六畜税、人头税的办法获取财政收入不好,唯一的好办法是控制国家的自然资源。
此外,对没有盐资源的国家,管仲也设计了一套管理办法。管子说:“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售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用人之数也。”即一国虽无山海资源,但可以利用别国的资源,彼国销盐于我,每釜十五个钱,我买来而官卖出则每釜卖百来个钱,我并未参与彼国的产盐运盐活动,只接受了彼国的盐,就每釜赚了八十五个钱,这就是对盐的经营之道,无盐的国家也可以获取丰厚的盐利收入。
从管子的盐业管理思想可知其宏观管理的主导思想及其基本原则。首先,他认为国家控制国计民生的经济事业,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有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将盐的产销权控制在政府手里,也符合管子的“利出一孔”封建财政原则。其次,管子的“谨正盐cè@②”计口配盐制,表明管子利用封建的统治力量和盐的需求特性,以垄断权来获取垄断利润,认为强征赋税,不如实行盐铁专卖,“举臂胜事,无不服籍”。再次,管子意识到一国的富强,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来奠定雄厚的经济实力。他说:“阴王之国有三,而齐与在焉。……楚有汝汉之黄金,而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此阴王之国也。”同时认为对本国拥有的优势资源,需要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和制订专门法规来管理利用。最后,管子认为要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律为我所用,对本国的资源要坚守不让别国掠夺,同时要利用本国资源来控制列国贸易朝有利本国的方向发展。管子的盐业管理思想及政策,有力地保证了齐国的富强,同时也牢固地树立了它在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史上国家统制管理思想开创者的地位。
战国时期封建地主生产关系得到确立,新兴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封建社会是各诸侯国的当务之急,也是历史发展的迫切要求。适应统一历史要求的兼并战争造成各国在盐业宏观管理方面一度出现了宽松的局面,自由放任的管理思想居于主流,因而造成很多以盐致富的商人。例如有名的人物猗顿,即从事河东池盐的生产和贩卖发了大财,达到富比天子诸侯。这时期自由放任的盐业管理思想及政策,客观上虽有利于商品经济,但却削弱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利于国家集中财力进行统一的战争,同时商人经营活动造成的贫富分化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最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秦国的商鞅,他继承管仲的盐业管理思想,主张“壹山泽”,即国家“专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盐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都必须由国家严密控制,在产盐区设官管理,制订法令,严禁私煮和私人擅自运销。虽也主张利用商人现成的销售能力,可以把专卖产品交给商人分销,但商人需交纳很重的专卖税来换取经销权,经销商人是经过特许的,人数也有限制,盐价也由国家规定。商鞅的这种用意,其目的主要还是使商人难于从盐业中获取厚利,因而只得转业为农,从而贯彻其农战方针。
秦国执行商鞅的盐业管理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同时说明在封建中央集权制形成或者确立时,国家统制管理思想有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繁荣,这也是国家统制盐业管理思想一经产生,很快就为社会接受并在盐业管理思想上居于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
先秦盐业管理思想在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盐业管理思想及其三种表现形式的基本内容、基本运行体制都在这个时期中得到确立,虽然并不完全系统,但影响深远,后来的桑弘羊、刘晏、范祥等人的盐业管理思想都深受先秦盐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将先秦的盐业管理思想称之为我国盐业管理思想的先导是不为过的。
第二篇:商鞅的财政思想(开头、结尾)
商鞅的财政思想(开头、结尾)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迈入战国。伴随着以铁制农具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进步。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名存实亡,奴隶制度面临彻底崩溃。由于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实力差距逐步拉大,彼此之间的战争不再是为了争做“尊王攘夷”旗号下的霸主,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日益频繁,早以统而不治周王被彻底架空,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各政治家都为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正率先走向封建制度的舞台。在这动荡的社会现实之下,谁走在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前列,谁就掌握了征服未来中国的主动权。时世造英雄,商鞅这个对中国历史具有巨大影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便应运而生了。战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秦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于山东各国,在战国七雄中处于弱势地位。从鲁国“初税亩”开始算起到秦国的“初租禾”,相差近200年。但商鞅变法前期,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私田的出现,在秦国形成了地主与农民两大对立阶级,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山东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刺激了雄心勃勃的秦王,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
下发生,商鞅折射出的财政思想,引领了新的改革潮流,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公元前356年和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徙木为信”,让商鞅成为秦民心中令出如山,说一不二典范,商鞅的财政思想得以应用于实践。他的财政思想大体有以下几点构成(具体内容略)
变法往往是以流血和生命为代价的,秦孝公死后,这位伟大的改革家被车裂了,但历史不会遗忘这位智者,他留给秦国的是一套全新的财政制度,他用生命为秦国换来了强大,秦国以它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东方六国下达了战书。作为法家思想的实践家,商鞅的严刑峻法对秦朝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动荡的战国需要的正是这种铁血冷酷的指挥官,他的财政理论适应了那个变革的时代,他留给后人的财政管理体系至今仍意义非凡。
第三篇: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
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在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中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成为传统税收文化的最高境界,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民本思想则成为传统财政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公共参与国家的财政预算,以此提升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增加国家能力,是我国的财政精神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所在。
一、传统财政文化中的轻税思想古代中国,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我国古代长期占居主导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还颁发过“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的劝农诏。在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古代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田赋、工商税收和官产专卖收入,而在这三者之中,工商税收和官产专卖收入的数量很难有持续的增长,田赋成为绝大部分历史时期的支柱性财政来源,所谓“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宝,租税也。”可以说,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田赋收入作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对于农耕文明的依赖,一方面使得古代君王可以更加轻易地凭借权力获得田赋收入;另一方面,也由此催生了很多田赋征收过程中的财政腐败,而古代思想家立足于国富民强、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轻税”主张,则可以看做是传统财政思想的精华
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是贯穿中国古代财政史的主要内容。财政制度的确立在先,财政政策的制定在后。自春秋战国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朝代,均由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制定和推行了指导国家财政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纵观历代主朝的财政政策,都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以儒法两家的经济思想和财政思想为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儒家的财政思想主要是重“仁”、“义”、“罕言利”,主张薄赋敛,均节财用,反对国家干涉经济。法家的财政思想贯彻“法治”主义,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重财利”,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二是以“人”为制定政策的中心。历史上的一些理财家,其为政与否对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大影响.三是财政政策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土地制度、力役制度、赋税制度、官营专卖制度、工商业政策以及货币制度等,财政政策往往构成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尹
一、我国历代财政政策概览(一)战国时期的财政政策 战国时期的财政政策以齐国和秦国为代表。齐国本为滨海小国,齐桓公用管仲为相,管仲制定财政政策以法家理论为依据,讲究“术”,获得成功,称霸最早。
第四篇:财政局长个人工作、思想、廉政情况汇报
按照某市委考察组的要求,现将我本人近年来的工作和思想、廉政情况汇报如下:
一、岗位履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带领党组一班人,动员和组织全市财政干部职工,按照某和某市两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手段,全力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全力支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促进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各项财政工作受到了上级财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多项表彰。XX年2月,我本人被某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市直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先进个人称号。
一是全力以赴支持扩内需保增长。XX年,我们牢牢抓住积极财政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财政专项资金61704万元,可比增长36.3%,其中新增中央投资资金7913万元,同时争取地方债券资金3000万元、世行贷款1976万美元等。按工程进度快速拨付中央新增投资资金 6552万元,支持56个扩内需项目开工建设,拉动社会投资5.8亿元;为30家企业担保办理贷款7905万元,向9家企业投放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6500万元,增强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投入财政资金35757万元,支持新农村、三大工业园区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市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足额落实和发放各项惠农补贴7959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696万元,兑现农机具购置补贴906万元,拉动农村消费约1.5亿元;全面落实国家减税减费政策,累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1.4亿多元。
二是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形势,强化税收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机制,真实掌握税源和税收征管情况,做到税收收入应收尽收,确保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财政收入征收入库任务。XX年实现财政收入101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按照清理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出台《涉企收费项目目录》和《某市级政府非税收入类别及收费项目标准工作手册》,加强土地出让收入、国有资产(资源)经营性收益等非税收入征管,实行以票控费、以票管收,全年完成非税收入72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19648万元,增长19.8%。同时,负责征收入库参合基金2273万元,农民参合率达94.5%,参合人数比上年增加2.5万人。
三是突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年本级财政支出1256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重点保障了干部教师和社会民生领域投入。按政策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和退休教师生活补贴,按预算均衡拨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剩余10% 部分,足额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补助,加快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全年义务教育支出达36722万元,比上年增长50%;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居住、基本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全年投入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56570万元,比上年增长34 %;认真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政策,全年投入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支出达10234万元;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拨付农村“以钱养事”经费1633万元;保障对文化、体育、计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协调发展。
2、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依法理财。首先,学习财政法规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近年来,我认真学习《预算法》和《会计法》,按照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紧密联系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联系财政队伍实际,勤于思考,深入调研。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门争取和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支持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其次,虚心向内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高节奏、高效率地做好财政工作。其三,坚持为政理财、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多年来,为实践古人提出的“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理财思想,结合实际,主要抓了以下几点工作:①狠抓财政收入的增长,确保财政收支平衡;②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政策性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③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政体制机制;④注重财政监管,规范财政工作秩序。这样,使财政工作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公开透明的方向迈进。
3、牢记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忘廉洁从政,公道正派的政治要求。“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多年来,我以清代张聪贤的古训为座右铭,时刻警示自己,要清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中一呼百应,不令而从。首先,先做人,后做“官”。学会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人格是谋事之基。不会做人,人品人格低劣,是绝对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替老百姓做好事的,也绝对当不好群众拥护的“官”。其次,做一个清醒的人,不做糊涂的人。一个人一生中有顺利时期甚至辉煌时期,但不会只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矛盾和挫折,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用正确的办法来解决,保持心静如水的心态。再次,敢于坚持正义,敢说公道话。要襟怀坦荡,敢作敢为。对正确的事就要坚持,错误的事就要纠正。最后,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己。一是严于律己,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二是按规矩办事,对上不越位,对下不揽权,不文过饰非,不邀功请赏,敢于担担子;三是在组织安排的职位上,竭尽全力去工作,去拼搏、去创造。对事业的追求要永无止境,而在个人“官位”上,则应有知足感,知足才能常乐。
(二)个人廉政情况
在廉政方面,我深知某市财政局长这个职位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当官不容易,管钱不一般,违纪不值得,安全才能回家”的理念。多年来,我严格地执行《廉政准则》和市委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对机关和二级单位的建房、装饰装修、设备购置等,都实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对单位朋友、同事、下属送我的礼品、礼金等,有的婉言谢绝了,有的当时收下了,有的用还礼的方式交换了。对收下的礼金、礼品,分别交由纪检监察部门或机关秘书股处理了。总之,按《廉政准则》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近年来,虽然我在主观上力求尽职尽责,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个人在思想和工作上还有诸多不足:一方面是工作作风与做好财政服务工作还有差距。首要是做好财政服务工作,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还做的不够好,没有真正形成服务与管理有机结合的新机制。近年来,工作劲头不如以前了,主要表现在“三个少了”:深入基层、农户、企业调研的时间少了,认真研究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精力少了,细致研究解决干部职工生活、工作困难的心思用少了。这些思想和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是个人工作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在局机关推进制度管理、规范用钱、用车等的内部建设的过程中,做好说服教育的工作不够,有时工作方法简单急躁,与干部交心谈心、进行双向沟通不及时,没有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从四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按照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按xx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其次,注重工作方法。统筹考虑各项改革的力度与机关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握好财政和局机关各项管理改革的力度,加强与机关和基层同志思想沟通交流,更多地关心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第三,带好财政队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求实意识和服务意识,教育和引导全市财政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建设富裕秀美平安和谐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四,要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贯彻落实《廉洁准则》,加深对《准则》的学习和理解,带头执行《准则》的各项规定,争做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表率,争做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表率,争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表率。
第五篇:解读财政思想大讨论会
变观念改作风谋发展
----记写在全县财政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会之际的体会
6月15日,全县财政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会召开,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并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会议有关文件精神。会议,特邀县委党校校长黎明柳给与会人员作了深入浅出的财政思想解放暨财政“道德”的讲课。会上,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作了深刻的发言和重要讲话。局领导特对过去的半年财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财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突出主旨以思想上的大解放,来推动我县财政科学发展。
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这次思想的讨论会是传达贯彻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会议的细化和落实。年初召开的县委工作和财政工作会议,以及刚召开的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会议,为财政工作明确了总体思路和要求。这次思想大讨论会,既是对上级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对上半年财政工作的总结评估与下半年财政工作进一步的督导和细化。会上县委党校校长黎明柳给与会人员的讲课,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作的深刻发言和重要讲话,让全体财政人凝聚思想共鸣,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关荣。
第二,这次思想的讨论会体现了解放思想,科学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这次思想的大讨论会制定的目标,标准高、力度大、要求严,表明了局领导班子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发展面前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坚定信心,以及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解放思想谋求科学发展的坚强决心,更体现了全体财政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大解放、大团结。
第三,这次思想的讨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运动会”,也是一次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一律”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员会。这次思想的大讨论会后,将给予全体财政人无限鼓舞和高效鞭策,全体财政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鼓舞斗志和自我加压,进一步深化学习和自我改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争创一流的闯劲,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圆满完成全县财政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县会计核算中心2唐建国供稿)201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