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有趣心理现象

时间:2019-05-15 01:1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的有趣心理现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的有趣心理现象》。

第一篇:心理学的有趣心理现象

心理学上的应用型规律

1,人类内心总是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情或趋向性。例如:爱恨,坚强和软弱。2,固执与暴怒源于自卑。

3,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自卑,一旦被人指出自卑就会变得更加固执与不可理喻。4,对父自卑感:对于年长男性长辈即想反抗,又想被对方承认的感情。5,对母自卑感:对女性即想被包容,又怕被束缚的感情。

6,救世主式自卑感:因为自己想要被拯救所以要拯救别人。或者,通过帮助别人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优势感。7,该隐式自卑感:兄弟竞争与嫉妒混杂的心理,想要独占父母、老师和上司宠爱的心理。表现就是诋毁对方的优势。

8,投射: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完全相对的个性,其中被我们压抑排斥着的个性就是阴影。我们在别人的身上发现自己的“阴影”就会排斥这个人。有时候我们莫名其妙地不喜欢一个人,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阴影,而与对方无关。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面具。

10,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他人和世界,并希望不断将现实向理想靠近。11,分别让穷人和富人意外获得1英镑,穷人兴高采烈,富人感觉无所谓。12,巴甫洛夫的狗:狗,铃声,食物。利用条件反射创造非条件反射。

圆时给食物,椭圆时给电击。然后让圆越来越像椭圆,椭圆越来越像圆,直到临界值时,狗疯了。13,印刻效应:“第一次、第一个”的价值。动物出生后的本能是将活动的物体当作父母。将刚出生的小老虎由母狗喂养,小老虎会将母狗当作自己的母亲。待人做事,第一次会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14,镜子效应:人们打扮自己,修饰自己,并不是为了自我悦纳,而是做给别人看。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15,囚徒困境:

16,屈从多数:在坚持正确和不愿与人唱反调的愿望之间,人们大多选择屈从多数。真正原因是屈从于实际或想象中的压力。

17,得寸进尺:人们帮助较小请求人的原因是:自己将自己看做是乐善好施的人。而这种自我感觉会激励他去帮组更多有需求的人。一些金融机构利用这一点,第一次求取一丢丢,而后不断增大份额,最后彻底套牢。

18,内心标签:人们对世界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一旦某人被认定具有某种行为特征,那么,在人们眼中,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这种特征。医生一旦认为某人是病人,那么,这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病态“按时作息”变成了“嗜睡”,发脾气变成了“癫痴”。疑人偷斧,正是。

第二篇:社交心理现象

有趣的社交心理学现象

1、关系越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和他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你的毛病他们永远比你更清楚。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他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他们分享。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

2、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着名的墨菲定理。

3、心里不开心,动笔写下来

这是个漂亮的疏通方法。因为“写”这个动作,本身具有觉察、及统整思绪的功用。“写”,能将情绪能量从虚无的“下意识”,提升到“意识”的层次,也就是说,由原先感觉“我心中波涛汹涌”到“我知道怎么回事了”,焦虑下降,也就启动情绪疗愈。

4、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不向别人晒自己的幸福会憋死你么?如果会,好问问为什么。记住:生活不是演戏,自己精彩就好!

5、女人爱叨叨

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远古时男人狩猎养成的习惯),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远古时女人采摘蔬果养成的习惯)。工作一天回家,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用完了,回到家就想着休息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回到家总要把一天的词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杯具就这样产生了!

6、悲伤时的眼泪含有害物质,强忍等同自杀

人悲伤时掉出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健康不利。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哭吧哭吧,不是罪!

7、回复短信的速度

一个人喜欢你的程度,和他回你短信消息的速度,一般成正比。如果你的另一半回你消息越来越慢,恭喜你你基本已经被取代了,准确率超高!

8、你怕麻烦别人吗?

其实这并不好!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9、改变心态

把你所有的不幸总结成一句话,然后问问自己:“3年后,这对你还重要吗?”

10、管理心理学

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11、食指长文科好,无名指长数学好

英国巴斯大学量度过七十五名七岁小童的右手手指长度,发现“手指比例”无名指较长的小童,数学成绩较好。食指较长的小童,英文成绩较出色。同样计算方法亦可用在成年男女上,成年女性“手指比例”通常是一,即食指及无名指长度相等,成年男性则多是无名指较长。

12、关于哭泣

88.8%人哭后情绪能得到改善,只有8.4%的人哭后感觉更糟;70%的人哭泣时不会躲着他人;77%的哭泣是在家里发生的;什么时间比较容易哭泣?39%的哭泣发生在晚上,下午6点到晚上8点,是最容易掉眼泪的时间。

13、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警告:“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以相对柔和的语气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然后调查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挂“严禁胡乱涂写”牌子的洗手间,被涂写的情况更加严重。

14、如何认识你自己

人一定要想清3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能放弃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有什么,很容易评价自己的现状;要什么,内心也有明确的想法;最难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能决定你想要的东西能否真正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得到一切。

15、撒谎的孩子有出息

国外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骗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

物。

16、将快乐传递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快乐情绪的影响,可远达三层外的人际关系。认识快乐的人,会让你变快乐的几率增加15.3%,认识有快乐朋友的朋友,增加9.8%。

17、怀疑自己答错了,改不改答案?

做完答卷,检查的时候发现两个答案不知道选哪个,这时候该不该改答案?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改答案会损害成绩,只有15.5%认为会改善;但实际的情况是:58%把答案改对了,只有20%把对改错了,还有22%把错的改错了。因此,下碰到这种情况:改!

18、这样的心理调节你做的到吗?

①把看不顺的人看顺;②把看不起的人看起;③把不想做的事做好;④把想不通的事想通;⑤把快骂出的话收回;⑥把咽不下气的咽下;⑦把想放纵的心收住。其实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①情商高了;②职位升了;③工资涨了;④朋友多了。

19、贝勃规律

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20、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

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将是如何度过的?

21、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第三篇:社会心理现象

摘要:“杜甫很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从许多领域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围绕社会心理学框架,对“杜甫很忙”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得出这一现象的社会心理原因。

问题的提出:为何要恶搞杜甫?

关键词:社会心理、杜甫很忙、恶搞原因、教育机制

角度一分析:“杜甫很忙”与学生无处安放的精力与想像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被一些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记者了解到,教科书上被网友“发挥”的还不止杜甫,李白、辛弃疾及一些外国名人画像都曾被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拿来涂涂,所以“杜甫很忙”后,还有网友上传了“李白不服气了”等系列。对此,杜甫草堂宣传人员称,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有些创作不雅。窃以为,这样的恶搞虽然有些不雅,如杜甫抱着个美少女的“创作”,可能就会刺激有些思想较传统的人的神经,但总的说来,还是无伤大雅,应该看开点,这有些像调皮的孙子、孙女扯了把爷爷的胡子,爷爷倒更乐呵呢。

与其说是网友恶搞,倒不如说是网友凑热闹把这一现象放大,让杜甫等名人更“忙”罢了,真正的始作俑者,还是那些上课不专心的学生,他们是最早对名人画像“再创作”者,因此,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们那无处安放的精力与想像。

给课本上的名人“化妆、整容”,应该是有着不短的历史,总之不会是近年来的事情,一直以来,给女名人添把胡子,给人加个海盗眼罩,画道很酷的伤疤,或帮人缝几针„„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且还有像此次这样的“深度”创作,如让杜甫手扛机枪、骑驴骑猪骑自行车、开坦克开飞机、穿校服、泪流满面、变身卡通人物等等也不少。

这固然可说他们不专心,但也说明课堂内容没能吸引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可说,学生们旺盛的精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无处宣泄,毕竟仅是这样的涂鸦,很难说他们的精力和想像力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发展。除了个别极具天赋的人将来能有作为的话,这样的涂鸦难以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尽管再小的涂鸦,也是心灵和想像的释放。

一般的成年人,尤其是步入社会后的成人,且不说没有心思搞这些“创作”,即便有心思,除非一些从事设计等本身就需要想像的专业人才,其它人恐怕难有类似“作品”问世。这也反过来也说明,我们其实并非没有想像力,我们的想像力其实是在慢慢的被扼杀了,这一被扼杀的过程,一大部分其实就是我们的教育过程。这也不新鲜,应试教育扼杀想像,难以出另类的人才,甚至连适合社会的一般人才也难以批量生产,早已为人们所诟病。

一边是学生们的精力难有合适的作为之处、想像力被逐步消解,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没有因材施教,没有让不同的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在大的层面,是教育质量的不如人意。而另一面则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缺乏,科技实力不如人,在不少领域都落于人后。

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杜甫很忙”所指向的,还是我们的教育机制。

角度二分析:恶搞杜甫或许只为释放学习压力

恶搞杜甫的涂鸦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遭致杜甫草堂的强烈不满,除了与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外,还因为此类恶搞并不像很多成年人在学生时代给书上的人物戴副眼镜或加撮胡子那么简单,而是玩起了“穿越”,恶搞得过分了。譬如那幅杜甫怀抱一美女的涂鸦之作确有亵渎诗圣之嫌,看了令人不爽。

但在浏览了多幅学生的涂鸦之作后,我发现了一个比亵渎诗圣更值得关注的节点,即这些恶搞都集中在教材所选的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所附的插图上。2 画家蒋兆和创作的这幅《杜甫像》非常传神: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风略抬头,面带沧桑,与诗中传达的深广忧愤、忧国忧民的主旨意境十分匹配。

如果不带任何偏见,直观地看待这组诗画配,读者当会被其中传达的荒寒、孤愁但仍怀抱一腔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感动,而且教师在教学此诗时,也会将教学重点落实在这点上,但可悲的是,学生对此无动于衷,不但无法感受诗中悲苦落寞的意境,反而从中收获了一份快感。此种反差说明了什么?

排除这种解释:高中生涉世未深,未能具备体察老杜沉郁顿挫、忧愤深广的诗风的生活经历和感情基础,我的解释是,现今中学生的心灵早已被应试教育折磨得迟钝、麻木,失去感受人间苦难的能力了。

具体而言,学生恶搞杜甫基于两种心理:一是释放压力。他们在穷尽想象恶搞杜甫的过程中,无疑能体会到一种精神放松和愉悦,这有助于减轻和释放应试教育带来的精神压力。二是发泄对杜甫的不满。我查过课文练习和教案,都有背诵全诗的要求。如杜甫、李白、鲁迅等“特别忙”,因为他们的诗文均是考试课文,不但出现频率高,而且都要求“全文背诵”,让学生恨得“咬牙切齿”。这不,为了“发泄”多年背书的“怨恨”,同学们毫不手软地给杜甫画了一个考试“死当”(不及格),并附送诗两句“考前全没背,暑假来相会”。

必须指出,学生们恨杜甫只是表象,他们真正痛恨的是机械的授课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功利教育。当学生们尚未摆正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朗诵体会《登高》此类经典作品之前,老师就将考试要求布置给学生,将一篇美文当做敲门砖传递给学生,学生哪能不犯恶呢?问题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现行的考试要求,老师不能不这样做:将所有入选的重点课文作为试题例子来教。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感受文本的能力,心灵变得越来越粗糙和麻木,不但无法体会文本的美感,甚至会从《登高》这样抒写大悲痛的诗文中读出喜感,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从中,我再次确认一点:一切向分数看的功利教育再不能继续下去了,当务之急是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增设公民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从培养学生正常感知人间苦难和喜乐的人文情怀入手,引导他们去关注现实、体察民瘼,做一个心系苍生的现代公民。回顾“杜甫很忙”这一社会现象,重新审视人们的心理状态,总会让我们思绪万千。尽管只是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但是它反映出的是我们学生当下的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当下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

第四篇:典型的心理现象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3、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9、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10、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第五篇:有趣的身边心理学现象

两个有趣的身边心理学现象实例

刘蕊 艺术学系 2012300880011

心理学每时每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活动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我们周围许多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心理学原理解释。下面让我们通过两个司空见惯的实例来发现心理学的奇妙之处。

一、坐电梯时大家习惯往上看

这种现象如果不是专门提出来,我想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其奇怪之处。这不是某个人乘坐电梯时的不自觉行为,而是很多乘电梯者的普遍做法。电梯无疑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相对狭小的私人空间。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在电梯这一典型的狭小空间内,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交集,在潜意识上也就感觉对方未经允许擅自闯入自己的私人空间。这种感觉同时存在于自己与其他乘坐电梯的他人身上。在这种心理情况下,“逃离”成为最好的选择。但是身体上即在客观上人们无法做到真正的逃离,因此只能通过肢体活动,也就是通过向上看表示逃离。这是人自我保护本能的体现。

二、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示自己的善意与亲密。男人与男人之间坦荡无私,他们更注重内心的交流,很少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亲密感。这一现象使人们很容易在人流繁杂的街道上辨认出男性同性恋者。偏女性的男性同性恋则会通过肢体的接触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爱与亲密。

这种现象最早可追溯到童年时代。小孩子喜欢偎依在大人身边撒娇,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这是动物属性的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逐渐退化,隐蔽在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来婉转含蓄地传达自己对对方的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是比男人更具动物性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子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且不易察觉尤其是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人们在和女友约会时,不仅要用耳朵听她说些什么,还要用眼睛看她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洞察到她心里的真实意图。在这一点,男方应该多留心女子的动作、眼神,如果粗枝大叶,即使深爱着对方,也就面临分手的危险。因为这在女方看来,是对方不爱自己的表现。

身态语言学专家们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 “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她)紧张、警戒和反抗。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间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这一点在电影理论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导演通常将男女双方安排在一个狭小的私人空间内,并放置在同一画面内,来表示双方之间的亲密感情。反之,当两人在空间上相距较远,且不处于同一画面中时,通常暗示两人关系的疏离。

因此,如果你的女伴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手,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势力范围”。有的男人不理解女人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当女友的身体紧贴着他的时候,便心花怒放,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结果他恐怕会很失望。女人触碰男人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是来自精神上、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仅此而已。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学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每一种行为都有其深刻的心理动机,只是我们缺少专业的视角去分析它内在的心理学原理而已。

下载心理学的有趣心理现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的有趣心理现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创作中的心理现象

    诗歌创作中的心理现象 了解诗歌的创作过程,尤其是创作过程中诗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欣赏诗歌是很有帮助的。诗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直觉、灵感、通感......

    第三节 心理现象及教学

    第三章 心理现象与教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科学。 第一节 感知觉与教学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P23)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联系与区别 (二)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

    「莫非定律」─非常有趣的心理学

    「莫非定律」─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人类虽然越来越聪明,但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有多进步,有些不幸的事故总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

    八个有趣的心理学案例分析

    八个有趣的心理学案例分析 什么有时候对很熟悉的朋友,也会突然叫不出名字?为什么投入一段新的恋情,是治愈失恋的最佳方法?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心理学密切相关,文中用心理学对生......

    不可不知的100个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166个心理现象(转)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

    大学生逃课心理现象及分析

    大学生逃课心理现象及分析文章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实现了自己进入大学学习的梦想。然而许多大学生却丢弃了高中刻苦学习的习惯,养成了逃课的习惯,高......

    技校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与纠正方法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技校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与纠正方法技校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与纠正方法摘要: 当今技校生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存在普......

    体操教学中恐惧心理现象分析论文

    1、中学生体操教学中出现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1.1主观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自卑的心理。自卑的心理产生是由于对自己的轻视,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这是一种消极心理。一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