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在讲一次在线互动直播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说听了课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文章,俺当机立断,痛定思痛,连夜写了这样一篇标准化程度相当高的文章。为了照顾付费学生的感受,也为了维护公平,这里只公布文章,不分析文章包含的内部结构。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作家冯骥才先生在雄浑的贺兰山前,看完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冯先生的心情可以用“悲欣交集”来形容。悲的是岁月失语,文脉断绝;欣的是还有石头及壁画尚存,民族记忆恢复有一线生机。岁月如此重要,以至于到了失之则难存的地步。岁月承载着对个人、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隐藏着人从哪里来、是什么和要到哪里去秘密;我们无数次回忆找寻岁月,每次找寻都是人试图回到自己本身,回到最真实、最自然、最美好生活的一次努力;每次找寻都是对污浊心灵洗礼,是对生存方式的反省,对发展方向的调整……
珍惜岁月,是权利,更是义务;呵护岁月,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找寻岁月,拯救历史,保护物质文化是首要条件。物质文化是岁月最坚实的载体,如果没有贺兰山的石头壁画只能是历史的想象,如果没有长城故宫,没有出土的青铜器,我们的将找不到任何证据。保护了物质文化,就是保护了作为实体的岁月。为此我们有必要全方位、多层次、多种手段加大对物质文化的保护。
要让岁月发声、开口,仅仅保护死的物质文化还不够,还应该更加关注“活的”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要成为能“发声”的、“活生生”的文化,只有全面、长期、可持续地融入当下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才有可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为了面子,不是为了“显得有”文化底蕴,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联合国认同——一句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拿来供的也不是用来看的,而是拿来用的。只有让非物质文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它才有基础,有市场,有生命,有活力。
要把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活着,而且应该生龙活虎,活蹦乱跳,要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来自政府的恩赐和人民的同情,而应该来自于自身的发展壮大。文化从业者们应该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在内容上、形式上、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以京剧为例,如果除了三国水浒就是沙家浜杨子荣,再好的曲目都会听厌倦。反观东北的“二人转”,在赵本山大叔的努力下,不断创新内容形式,不仅走出了东北,还走向了世界。朋友们,同胞们,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文化遗产、热爱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创造性地利用文化遗产,让失语的岁月再次发出高亢嘹亮、万年不绝的动听乐章……
张小龙 癸巳年十月初一凌晨客居于北京百子湾路苹果社区
第二篇:申论文章(文化)-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
五千年的沧桑历史,五千年的峥嵘岁月,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越碾越深沉,岁月的画轴越卷越厚重,是画、是书、是瓦、是石,都有道不尽的故事、唱不完的史歌,她们如珍宝一般,正是中华民族先人们留给后世的伟大财富,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岂能不珍惜?岂能不保护?岂能不传承?
但是,我们的祖先不愿看到:我们一味的城市化、现代化,毫不留情的拆掉了一座座历史遗迹,以致千城一律,毫无特色;人们盲目的追逐时尚、追求个性,奉传西方节日而忘却中华传统的历史人文;国外抢先一步将我国文化申遗成功,国人仅是怨恨但无所作为。我们应认识到,中国的前进是需要以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的,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成长之根、立足之基、兴盛之道,如果不立足传统文化,中国将有失根、失基、失道的危险,必将重蹈历史覆辙。因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时不我待,然而我们不仅要守得住这份“家产”,更要守得好这份“家产”。
守住“家产”,需要全民行动、全民保护。文化遗产不是单单属于国家政府而“与民无关”,也不是属于某个人而“与我无关”,他应该属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是全民所有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保护,不是相互推诿,更不是熟视无睹。此外,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根在何方、源在何处,不是盲目跟风、追赶时尚,倡导西方文化甚至达到迷恋、迷惑,将西方文化奉为价值成为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转变就会导致国人迷失方向、国家滋生隐患、民族遭受同化。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民族之根不放松、找准民族之源不动摇、凝聚民族之魂不懈怠,民族的文化遗产才能保得住,我们的宝贵“家产”才能守得住。
守好“家产”,离不开科学规划、科学保护。我们守住了文化遗产,但不能保证我们绝不丢失。我们不仅要守得住,更要守的好、守得牢,守到中国人的骨子里。要做到科学保护,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第一,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从技术上、制度上下功夫。资金上需要政府财政和民间资本相融合,人力上需要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共合作,技术上需要将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保护工艺同促进,制度上需要法律法规和人民文化素养相适应。第二,不搞面子工程,向政绩工程说不,要从人民生活的实际出发,做实效工程。有些地方表面搞仿古建筑,建庙堂馆所,看上去是保护文化遗产,实则是不切实际、不尊民意、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是为了在职政绩,“申遗”之前很下功夫,日常保护却与政绩“脱钩”,此为政绩工程。要想让保护文化遗产做出实效、起到真作用,必须切断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动脉”,使其无法再生。第三,保护好文化遗产时要去粗取精、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尤其是有些非物质文化,我们既不能完全舍弃也不能囫囵吞枣、全部保留,正如总书记所言,“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故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守好。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理解过去,才能走向未来,借鉴历史,才能实现复兴。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实现文化梦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精神食粮,只有深深扎根其中,我们才会有精神动力,才能推动民族车轮前进在复兴之路上。所有,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应是世界的,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世界、让全人类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深蕴,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怀,让中华文明之光引燃世界文明、人类文明,真真正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梦。
第三篇: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万里残阳山河无疆,五千年汉唐高风激扬。时光的流逝,消却了奕耀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光芒,却也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文化宝藏。在这些文化宝藏中,既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无形的非物质遗产。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和价值理念的竞争,因此,加强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不仅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更是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要内炼其“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民俗来源于民间。从记载民众生活的《诗经》到承载传统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婚礼、建筑、吃住,民俗不仅是社会形态的体现,更是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及外来文化的侵蚀,传统的习俗、文化渐渐的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拯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文化安全意识着手,将民俗文化的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民族文化的发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让其在心与心、行与行中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要兼修其“法”。传统文化的失落,不仅源于我们思想上不够重视,也凸显了行动上缺少有效的保护制度。当今美国的价值理念能够遍行世界,除了其强势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更为重要的在于形成了有效的保护、发展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更应修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通过法律的约束形成良好的保护、发展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总之,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程。
第四篇:申论: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申论范文: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灿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多少宝贵的文化遗产,又损役了多少我们尚不知的文化瑰宝。日生月落,岁月夕夕,悠然岁月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只有那尚有的文化遗产,才能告诉我们中国古代是什么样子,才能让我们感知道遥远的过去。
现在,古代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多,据专家介绍,万里长城目前仅三分之一基本完好,另外三分之二已经残破不全或已经不复存在。尽管现存的文化遗产已经为数不多,但却屡遭人为破坏,一些地方视文化遗产的价值于不顾,为一己私利或图方便,就把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无情地瞬间破坏掉。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为一,因中间有段长城碍事,村长一声令下,这段宝贵的长城倾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伴随着城市化的浪潮,各地都在进行城区改造,许多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被拆除,许多有文物价值的遗产被破坏,有些地方拆毁的遗产都触目惊心。
对文化遗产这种无视和破坏,越来越严重。面对能言的石越来越少,我们应该警醒,引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这种警醒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文化遗产认识的警醒。文化遗产之所以屡遭破坏损毁,根源是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文化遗产,首先要从认识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从思想上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自觉意识。
第二,对文化遗产保护手段的警醒。认识上去了,保护手段就至关重要。保护手段不科学,文化遗产也容易被破坏。所以,要完善和丰富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段,形成人人能保护,人人会保护的良好局面。
第三,对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警醒文化遗产除了保护外,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失去了文化遗产的作用。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说到底也是一种保护。要在保留历史渊源和传统风格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元素,使历史和现实在时代结合点上实现交融,把古代文化融入现代文明充分地发挥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这种警醒应该一直响彻在我们耳边。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好文化遗产,要让文化遗产的历史光芒永远照耀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前程。
第五篇: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作文部分是一大难点,也是学员备考过程中的一大“拦路虎”。国考日益临近,学员在接受相关辅导课程的同时也需要对历年国考的参考范文有一定的了解,以形成对国考申论作文宏观的认识,中公教育现以2013年国考副省级给定标题的文章为例,即冯骥才老先生对文化遗产的慨叹“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为题,向大家展示一篇参考范文。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绵延古今的除了辽阔疆域、华夏子民、自然风情,还有灿若星河的文化瑰宝。四大文明源起于中国,孔圣先贤诞生于中国,一部部思想巨著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然而,一场精神与文化的漠视整被滚滚发展的车轮碾压得喧嚣尘上。传统婚俗被贴上繁杂与落伍的标签,耳熟能详的歌谣变成耳畔不再响起的绝唱、古朴的贺兰岩画在时光中斑驳脱落„„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那些古老文明的碎片,言说历史、记载变迁,也传承民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科学保护、全民行动、去粗取精批判继承,三位一体保护文化遗产,守卫民族精神!保护文化遗产,全民行动是关键。文化是全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绮丽也恩惠全民,因此文化的拯救也自然意在全民。这个全民,是政府官员也是普通民众,是花甲老人也是蹒跚孩童。从阅读一本经典起,与思想巨匠、古圣先贤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学习一门手工技艺起,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感受技艺的繁杂、精湛与叹为观止;从欣赏一次戏剧起,在情景与韵律间感受文化的庄重与唯美„„保护文化遗产,全民捍卫自己的文化阵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保护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是手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精神与思想的重视是前提,科学的保护才是手段和落脚。菊儿胡同正是借由“有机更新”的理论,才找到了传统肌理与现代元素的完美交融,也才有了都市人难得的闲情逸致;上海豫园正是循着历史渊源与民族特色的藤蔓,而重遇发展的阳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芙蓉古镇也在原样原修、原貌原现的保护中,保留独特而可贵的原真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战,绝不是无人问津的淡漠不为,更不是意气用事的盲目乱为,而应是科学保护的真正有所作为。
保护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是态度。一如阳光多元的光谱有长短,各色的光种有利弊,文化遗产亦是如此。有传承民族精神的精湛技艺,如贺兰皮影、鹤溪缸窑;也有夹杂着陈腐败落的糟粕,如女人的裹小脚、男人的妻妾成群;还有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陈词滥调„„作为有思想的现代人,在汲取文化遗产给予我们精神食粮的同事,也应剔除不符时代潮流的陈杂。保护文化,去粗取精、批判继承,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历经时空的雕琢和打磨,光照华夏。
1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历史更迭,时代变迁。我们在不断刷新经济面貌的同时,也别淡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别让它在悄然流失中,荒漠了民族的根、精神的魂。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科学保护、动员全民行动,让文化遗产绽放耀眼的光芒。(计空格1038字)以上是对2013年较为典型的文化主题的作文做了展示,希望考生能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了解国考申论文章的基本要求,即字数须达到1000-1200字,且文章结构可以是常规的五段三分,当然也可以是灵活结构,如起承转合、一论点多论据等,需要铭记的是内容永远大于形式,不论选用何种写作结构,都需要在内容扩充时多分析论证,少写假大空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