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大全]

时间:2019-05-15 01: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大全]》。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大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本文阐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基本内涵,透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处于单一性而非整体性研究。探讨了改进设想:厘清研究对象(物质基础)复杂的本质属性,客观分析已经积累的本土基础、协同推进本土探索和域外借鉴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问题发展

“范式是标示一门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经过20余年探索,当前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由注重实践拓展转向追求专业(科学)提升的关键阶段,但依旧没有跃升到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时期里,深入梳理此过程中积累体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点的,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具有一定规范作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研究视角,而这个研究视角则是其(未来)作为一个独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核心要素(类似于范式)“雏形”、“胚胎”。因此在今天,准确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存在的问题,科学阐述推进改进构想。这对促进其自身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发展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都有深刻、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视角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视角”解释为(同视阈②)“视野”,即“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2],这是视角本义,其实在学术论文中使用“视角”时,其涵义稍微发生了变化,即观察问题的角度、方式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也即在研究中考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定方式,并且这种方式、角度对在静态意义上规范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在动态意义上标示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发展的形态更替(目前主要局限于静态层面)。“视角的改变将影响革命之后教科书和研究著作的结构”。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是类似于没有明确约束力,但具有定隐蔽约束力的范式,从而在定程度维持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科学研究日趋快速的发展。

因此从学术发展内在演化进程来透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暂时还是属于个具体领域中的范式,即与经典学科论范式相对应的研究领域论范式,或者说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

个独立科学以前的范式(类似于前学科时期范式),这就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在学术发展历史中的基本定位。

区别在于只不过在不同学者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相异学科中个领域而已,代表性观点包括: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个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学中个研究领域、心理学中一个研究领域、心理卫生学(精神医学)研究领域等等。相对来说,目前认为主要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个研究领域的观点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多数学者的认可。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20余年艰辛探索,整体透视,要肯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对彰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特殊性所形成的区别作用,从而初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为“个清晰透明的领域”,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和发展。

然而作为

个研究领域论范式而存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而导致的根本问题是没有全面、充分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即研究对象)本质属性,而是偏重于其某属性来展开单研究,总体是初步而分割的。即呈现出般科学发展早期阶段学派林立的特征和由此而产生的出共同问题。目前侧重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某属性,而非整合性描述和解释方式。

1.侧重于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研究。这类研究往往从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角度来考量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意蕴阐发,往往聚焦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内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域

在研究中自觉不自觉移植或套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思维来参照性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问题。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蕴含独特的原理、学理等方面求索不够,由此决定研究成果理论有时“缺乏证支撑和科学精神,把人(即大学生,引者注)心理健康研究主观化、经验化”。侧重于心理属性的研究。这类研究善于运用心理学普遍研究方法(而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到基础心理学部分的基本原理,优势在于维持和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意蕴,但往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行、技术操作等方面关怀相对不足。

此外,在研究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学术秉性关照不够,时常存在用心理学般思维来代替、取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特有思维的现象。“在开展理论研究时,往往是循沿心理学范式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规律,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规律、特殊范式关注、重视和研究不够”。

2.侧重于健康(生理健康)属性的研究。大脑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这类研究关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正常和异常的)生理基础,内容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脑机制,心理健康的医学干预方案和效果评估。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于对先进生物、医学仪器使用及其检测结果的分析或者临床观察,因而尤其强调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临床规程。

其优势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中自然科学色彩浓厚,研究结果客观化,强烈展现出实证、实验方法的长处,便于世界范围内交流。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人文关怀,把有血有肉、充满情感和灵性的心理数字化、机械化”,不时出现“人学空场”或“见物不见人”、“见病不见人”的现象。

三、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的策略

最终所要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为: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余年所累积、丰富、凝结而成的属性相契合的研究视角应该是政治、科学、规范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同时观照、深度整合。如此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视角内涵更加清晰了、特质更加鲜明了,从而约束也就更加明确、有力了。从外在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估计也会从研究领域论范式跃升到学科论范式了。

(一)厘清研究对象(物质基础)复杂的本质属性

由于国情原因和实践积累,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为文化母体,以大学生为对象,心理学、健康学、高等教育学等嫁接而成一门新研究领域,因而整体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等)等方面某些本质属性,但又不是这三个方面属性的简单汇合,而是按自身内在发展规律而有机融合成个具有复杂性特点的客观活动,然而长期以来,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蕴含这个复杂属性认识虽然在逐步提高,但至今没有达到与其客观要求相

致的水平。

这是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提升(包括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视角在内)的根本因素。有鉴于此,要从与国外比较中、回顾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史中、展望其发展趋势中,来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象复杂的本质属性。这是新时期改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体基础。

(二)客观分析已经积累的本土基础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20余年探索后今天,改进研究视角所积累的本土基础主要包括知识体系基础和方法论基础。这是我们改进大学生健康教育研究视角逻辑起点

(1)知识体系基础。经过众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所积累的本土化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政治属性方面基本理论:科学属性(目前还不是科学形态)方面的基本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大学生心理健教育的内容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等。规范属性方面基本实践标准:如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心理测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等方面基本满足需要的操作标准,以及比较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系统等。

(2)方法论基础。方面是探明改进研究视角的根本目的。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理论体系之间的高度致。具体说来,通过努力,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完整反映、符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质特点,以上述理论体系来建构、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以方法体系来彰显理论体系的独特性、自洽性等。

另一方面是梳理了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的学理资源谱系。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国内外以下理论可资成为建构三维整合型研究视角的思想资源:范式理论、科际整合理论、复杂性理论和规训理论等。

(三)协同推进本土探索和域外借鉴

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分隔。侧重本土化研究的往往聚焦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所蕴含国情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探索,而对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特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求索好像不够。而侧重于国际化研究的人,常常注重对国外(主要是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的介绍,而较少结合国情特点和时代需要来批判性反思这些国外的理论和技术对当下中国的启示,尤其是对改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的有益启发。

而且这两类研究者缺乏有效沟通、基本互补。有鉴于此,要利用全球化进程纵深发展有利条件,在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适度借鉴域外理论,可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提发展供有益的思维启发和资源支撑,从而协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角的时代意蕴。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质量和方法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高中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的“物理难学”“听不懂”“不愿学物理”等各种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探讨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具体措施。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词】:教学反思

问题原因

改进策略

培养兴趣

关注基础生

由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基础等多种原因,高中物理的学习效果总体上不能令人满意,部分学生甚至对物理望而生畏。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原因如下几点: 一.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1)物理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缺乏创新实践能力。(2)很多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缺乏学习兴趣。(3)基础生学习物理吃力,跟不上教学步伐。二.问题原因分析:(1)部分教师仍然坚持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方式过于古板;教学创新理念有待加强。(2)研讨过于面面俱到,导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生关注不足,导致他们认知不够,跟不上步伐,容易产生放弃心理。

三、改进策略和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但是,一些老师仍然采用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物理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等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提供探究素材,精心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不仅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2.转换学生学习方式,将物理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的研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教育心里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发生兴趣,就会有着神奇的内驱动力的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上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转变学习方式,多进行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获得新知,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通过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学生认知的平台,使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其次由于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严重,所讲授的知识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兴趣低下,失去探究的乐趣。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走向生活,用他们的慧眼去发现隐含在身边的物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物理问题,以此来沟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他们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物理。

3.加强对基础生的关注,在教学设计时,多想想他们认知的水平和规律,力争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扬起自信风帆,和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的前提。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该以学习成绩来把学生等级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有与教师平等沟通的权利,有独立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让基础生在平等交流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全面发展,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基础生的心理放松,就会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反之,课堂气氛严肃,会抑制基础生的积极性,阻碍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形象和风度,适时利用好体态举止增强亲和力,如用点头、微笑、目光、拇指来鼓励每个学生。尽量满足基础生在学习上的需要、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关怀、情感上的沟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灵深处唤起基础生的亲近感,拉近师生距离,他们才能大胆地和其它同学、教师、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如学生讲错时,没有关系;提出问题时,有人关注;不认同教师时,不会受批评;对教材质疑时,没有人指责。这样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交流情感,传递信息,实现智慧共享和教学相长,让所有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共同学习与成长。总结: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因此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更进一步的研究,更进一步的探讨。

第三篇: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 要: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管理的基本追求之一。在土地资源短缺而城镇化又急需大量土地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该文分析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下一步土地管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土地管理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112-02

土地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赖以维持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土地管理,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也处于不断的变革和完善当中。从管理模式上看,土地管理经历了统管(建国至1955年)―分管(1955―1986年)―统管(1986年至今)3个阶段[1],每一阶段的改革都旨在使土地管理更加科学与合理。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土地管理科学化意义重大。我们要审慎地、客观地观察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改进我国土地管理的策略。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及意义

1.1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可以从较为宏观的城镇化大背景下土地用量和存量之间的矛盾,以及较为中观的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城镇化是未来几十年我国发展的主旋律,而城镇化又面临开发空间不足的约束[2]。城镇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其对土地的需求也是客观的,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中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土地管理尽管几经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地管理仍然存在着规划水平待提升、规划约束力待强化、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公众参与待加强等问题。一方面是土地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管理水平不高,二者共同促成了提升土地管理水平的急迫性。

1.2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意义

土地管理科学化的意义,一则从土地作为资源本身的角度来讲,土地作为一种资源,也决定了其价值。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自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发挥其人类生存和栖居的作用[3],将土地作为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二则从土地资源有限对城镇化等其他生产生活产生的约束作用来看,土地管理科学化意味着通过土地资源效用最大化又可以推动人们生产活动的开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因为土地管理存在的缺陷,出现了各种冲突性事件。土地管理科学化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规划的科学性、约束力不足

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在于科学的规划以及规划所具有的权威性。没有科学的规划,规划的指引作用难以发挥。规划没有权威性,其约束力也难以发挥。正因为如此,土地管理特别要重视规划的作用,将规划视为做好土地管理的第一道门槛。从当前来看,规划工作受到诸多约束。比如,土地?划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等事项。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之下,发展土地经济,在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形成了土地规划科学性和地方招商引资、发展地产行业等之间的矛盾,而在有的地方,规划的科学性就让位于后者了。不仅如此,土地使用规划制定出来之后,能否发挥必要的约束作用也是一个问题。李克强总理在研究部署“三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强调,规划不是要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到地上。事实上,土地规划也是一样的,若缺乏权威性和约束力,则其作用将难以发挥,但当前土地规划约束力不足却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

2.2 土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土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土地管理内容庞杂,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土地调查工作和土地资源档案管理方面。[4]土地管理也不能囿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将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等应用到管理当中,增强土地管理的精准度、科学性等。从当前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不尽如人意。受制于工作人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不充分等因素,土地管理的精准度尚有提升空间。而且在土地管理中,信息化水平又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监管工作,监管不力,必然会出现违法违规用地的现象,而且不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这些都很难察觉。各个环节相扣,致使土地管理部门处于尴尬和被动的地位。

2.3 土地管理的公众参与尚须加强

土地管理的诸多问题中,公众参与尚须加强较为突出。判断这一问题较为突出是从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和这一问题本身产生的社会影响两方面来看的。从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来看,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并最终表现为提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既然是服务于广大社会公众的需要,那么,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地倡导公众参与。遗憾的是,当前的土地管理对公众参与重视程度不够。这又导致了与之相关的公众参与不足等社会影响问题,即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各地因为土地问题产生的冲突性事件。从根本上看,冲突表现为利益冲突,当一方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若制度内难以找到利益表达的途径,就会采取激烈的制度外的参与方式。这些不仅不能发挥土地管理的作用,甚至会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是土地管理工作需要正视的问题。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策略

3.1 科学地进行土地规划 全面增强土地规划的权威性

要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科学地进行规划,并增强土地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从科学规划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协调好土地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土地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的角度来看,关键点也在于此。但若深挖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土地管理的法律依据尚未完善。我们有《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森林法》等作为依据,但这些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冲突等都暴露了土地管理上位法律依据的缺失。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对于“土地”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适用冲突。为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土地规划科学进行以及土地规划能够切实得到执行。

3.2 优化土地管理的方式

要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还有一个操作性的或者技术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来优化土地管理的方式。在土地管理中,可以充分运用的信息技术很多,目前来看可以考虑引进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3S技术等的作用[5],当然,若已经引进这些技术则需要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应用到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土地全貌。遥感技术可以应用到土地详查、城镇地籍调查、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耕地保护等方面。3S技术则是对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合,借此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全程动态监控。

3.3 构建制度化的土地管理公众参与渠道

要改进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还要构建制度化的土地管理公众参与渠道。公众参与涉及土地管理的全程,在土地规划制定阶段、土地规划执行阶段等阶段都要积极吸纳社会公众的参与。在土地规划阶段,信息搜集阶段充分吸纳信息,规划制定出来后要通过网络、海报等方式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在土地规划执行阶段,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则在于全民动员监督?划的执行。参与渠道的特点要便于社会公众,降低公众参与的成本,并对社会公众表达的信息及时反馈。结语

土地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回顾建国后几十年的土地管理工作,在积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是要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和教训。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土地管理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土地管理本身的问题也是不断暴露的。这些都表明改进土地管理工作本身也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持续性地改进,不断地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6.[2] 胡存智.城镇化中的土地管理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25.[3] 程雪阳.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土地科学,2013(7):15.[4] 杨丽娜.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18.[5] 莫艺.浅谈科学化土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商,2014(12):53.

第四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教师安排做心理辅导教师,他们既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有些学校把心理辅导室仅仅当作是针对少数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事后处理的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的事情;少数学校对心理咨询中心究竟挂靠在哪个部门还不清楚,存在着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怕麻烦的现象,或干脆强调没有条件,至今都没有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的机构。由于认识跟不上,落实在组织管理、活动经费、人员定编与办公设备条件建设等问题上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力度。“三无”和“三不”现象在不少学校中仍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谓“三无”就是无咨询服务机构、无专职咨询人员、无专项经费;“三不”就是咨询人员定位不明,机构挂靠不明,责权利不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领导认识跟不上,或者认识上有误区。

第二,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仍不够满意: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是少数学校同类课程开设处于无序状况,课程或讲座由一些人独自开设,协调性欠缺,或者课程内容仅仅讲授某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与认知化的模式。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要学生背大量名词解释,有的还规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和行政办公,对工作环境有特定要求,而目前各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条件普遍简陋,办公室面积不足,或与学生科办公室混在一起,或与学生处或其他挂靠单位共用一部办公电话,没有固定值班时间,仅有的办公桌椅只是一个摆设,这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缺少专业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都是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中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大的区别。如果仅仅凭个人热情而缺少一种科学的精神,或是因为工作需要才从事这项工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第五,辅导中往往偏重于学校的作用,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还是仅仅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或者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开几次讲座,看上去挺热闹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脱离了家庭的支持、社会的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是达不到什么教育效果的。

第六,理论体系庞杂,没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中小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层出不穷,这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但也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不一致的现象。西方心理学发展较早,理论比较成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不考虑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人、启迪人、协助人的事业,我们在应用国外某些理论或采用某种研究工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们的适用性。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作了明确的阐述,要求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和各学校本着重在建设和立足教育的原则,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我认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哪一个学校的主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就到位,该项工作就开展得积极活跃。一些学校的经验表明,是否能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否能将其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进行管理,是否能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事务工作的关系,是否能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是搞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就是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学校必须先组织好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最好是由主管的校长负责,成员由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共同组成。这个机构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定期进行总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搭建是关键。

第二,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我们应该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通过指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种教育途径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第四,学校要全员、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建好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实践证明,要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应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并配备一到两位专职教师;二是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等活动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定期出版小报或刊物。

第五,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把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第六,开展心理健康科研活动,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实处。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如网络发展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等。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些特点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标签: 教育杂谈

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罗继远

来源:吉安教育信息网

2002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实施了五年,初中阶段实施了二年,今年秋季,小学课改进入六年级,初中进入三年级。这次课程 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带动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整体的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课改的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人的全 面发展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坚持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 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一、课改的收获

经过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五年来艰苦探索和积极实践,我市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正在逐步提升。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 同程度的落实;

3、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正在形成;

4、校本教研制度已在各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教师专业素质正在不断提升;

5、学校和教师由过去 单纯追求统考学科的考试分数逐步向追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转变。

课改的收获在学生身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根据调查座谈,课改实验班的老师一致认为:

1、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问题的能力比过去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强得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强。

2、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能 够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书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3、交流表达能力提高了。

4、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这些成绩充分说明,我市中小学的课改正在朝着国家预期的目标有序实施、不断深入、稳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目标来衡量,我市中小学课程改革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改培训虎头蛇尾,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实。应 该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刚进入课改的第一个年头,对课改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而且对刚进入课改实验起始年级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此后随着课改年级的延伸,第一批实验教师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新教材培训。第一批实验教师既是课改实验的先行者,也是接受培训最多的受益者。但是随着课改年 级的不断延伸,参与实验的老师不断增多,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便显得力不从心。一是培训范围达不到全员化的要求,只能是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教研部门开展的各 种课改交流活动也相对更少;三是对第二批以后进入课改实验的老师教学要求不高。如此一来,刚从高年级下来担任课改起始年级的老师,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培 训,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新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四是第一批实验老师是经过挑选的,个体素质相对更强。此后进入课改的老师总体素质相对更弱。因此,在教学 中必然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二)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甚至占主导地位。

从对学校的调查和教师 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倾向在小学虽然不如过去严重,但依然阴魂不散,绝大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只重视语数两个学科,近二年县教研室增加了 对小学英语的抽测,学校又转为抓语数英三个学科,一言以敝之,上面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抓什么,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到了六年级抓应试教 育的倾向更为突出,老师和学生成天围着语、数、英三个考试学科转,家长和老师都觉得六年级的学生很可怜。一位校长坦言:从内心来讲,我真不希望六年级的学 生天天只上语数外,但很无奈,因为教育督导部门在评价学校教学质量时,主要看小考分数;教研部门每次抽考之后都把各学校的考试分数打印下发所有学校,这就 促使各个学校在统考、抽考学科的考试分数上较劲,客观上造成了对其它学科的教学冲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

在 初中学校虽然初

一、初二使用的是新教材,按理说,根据教材内容除了英语在正常教学课时内完不成教学任

务,其它学科都能完成。遗憾的是任课老师为了提高考试 分数,无休无止地加班加点,拼足力气、想方设法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或考查学科的课时,原来每天下午放学前的25分钟课外活动课,现在变成了一节没有时间限 制的最长的学科辅导课,自习课也被各统考学科的老师瓜分了,变成了学科教学课。

(三)课程计划难以落实,完美无缺的课程表的背后,掩盖着太多的虚假成份。

从 课程表上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课程开齐了,也开足了,但实际上90%的学校都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老师随意给课程表做加减法 的现象普遍存在,音乐、美术、生物、地理、计算机等考查学科的课程被统考学科的老师严重挤占,有的是统考学科的老师要求其它学科的老师让课,有的是将考查 学科的课程用来上统考学科的课程,有的是将考查学科的课一分为二,中途调包,上十多二十分钟后便用来做统考学科的作业。初中的地理、生物按照课程计划每星 期要开三节,因缺乏专职教师,且近几年由过去的统考改为会考,便减少一个课时,到了小学六年级,除体育课照常开设外,其它考查学科课程基本不上。

(四)由于整天沉缅于课堂,承负着过重课业负担,学生走进了校园却失去了生气勃勃的生活世界。

根 据调查,家长和老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小孩不会玩,不知道怎么玩,更不知道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创造条件玩。因为无论是当前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没有留给 学生玩的时间,也没有留给学生动手制作玩具的机会和条件。导致的结果一是教育的共性压抑了学生发展的个性;二是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挥;三是培养的 学生老气横秋,学生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家园。六七十年代我们在学生时代所经历过的那些兴趣盎然的体育活动,如今已变得非常少见。女同 学不会动手做踺子,即使偶尔看见几个女同学踢踺子,动作也显得笨拙可笑;男同学不会滚铁环做弹弓、削乒乓球拍„„。教育应该是培养拥有人生智慧和美好生活 的人,而绝不是只会生产分数的机器,在一个崇尚分数的教育环境中,怎么可能产生智慧的交流,怎么可能创造充满人性的美好生活?当学校生产出一个个分数的追 随者,也就注定多了一个精神的流浪者。我们的孩子走进了校园,却失去了生活的家园、精神的家园。不管是以什么名义、出于什么目的,孩子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 的生活和属于自己的家园,在这样的家园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沐浴春风,无拘无束地享受童年的乐趣,可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却似乎正让孩子们失却原本应该属于自 己的生气勃勃的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恰恰是教育世界的根基,失去根基的教育,其有效性和意义从何谈起。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就提出“教育即生活”,如果学校能够冲破分数与功利的桎梏,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生活的鲜活、生动和丰富的特质,让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健康、快乐、自主学习和自由创造成为这段生活的主旋律。他们就能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幸福成长。

(五)老师陈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学校教育由接受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的路途还非常遥远。

教 学方式方法问题是教研部门提得最多的问题,但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涉及面最广的问题,同时又是老大难问题,这是每次调研几乎所有的校长都要谈到的问题。产 生这一问题的因素有的怪师资年龄老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跟不上课改形势的需要。如青原区东固小学70%的老师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怪老师因 循守旧不敢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在理念和实践面前显得非常矛盾,最终还是满堂灌。有的怪教师断层,青黄不接,近年分配的教师素质不高。由于教学方式方法 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大相径庭,所以难以达到课改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以接受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死读书、读死书的老胡同,成为分数的奴隶,极 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质疑问难的品质难以形成,而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正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 要使命。

(六)校本教研、合作备课制度在许多农村中小学还没有落到实处,即使在一些城区中小学也层次不高,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

调查表明,我市校本教研的现状是小学好于初中,2006年以来小学基本上普及了以合作备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而初中则相对滞后。校本教研中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传统单一。一些学校领导教师认为开展几次教研组活动,相互听听课、评评课,上几节公开课、教研课、示范课就是校本教研;(2)合作备课有瓜分备课倾 向,除主备课人以外,其它合作伙伴参与度不高,讨论不深入;(3)合作备课只局限于少数几个主要学科,一些科任老师较少的学科游离于合作备课之外;(4)在一些中等规模,学生700人以下的初中,不少学校没有开展合作备课活动;(5)片际教研以中心学校为龙头,带动全乡各村小开展合作备课的活动还不扎实深 入,活动很少开展。(6)教研内容缺乏深度和新颖,缺乏问题指向性、实践针对性,长期在浅层次徘徊。(7)科研课题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课题无 问题,有师本无

校本(即教师自发进行个性研究,没有教师之间的合作,没有着眼于解决学校的实践和实际问题)。

(七)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制度不符合新课程理念,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统考学科轻考查学科,与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适应的评价办法严重制约了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评价成为课改的瓶颈。

(八)综合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普遍没有开设。设置综合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中占了二个目标,综合性课程指活动类活动,包括班 团队活动,科学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特长爱好和综合素质。地方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熟悉省情、市情、县情和热爱家 乡、振兴家乡的思想感情,我市地方教材的编写质量在全省首屈一指,但学校使用率不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有些县(市、区)用订地方教材的经费去订教辅资 料,校本课程它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但学校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九)一些县(市、区)教研室命制的期末考试题的内容与课改实验的教学要求不一致。有些是教材中不要求考的内容被纳入考试范围,有的超出教材范围,有的偏深偏难,让教师的教学无所适从,不知教材上的知识点教到什么程度才好。

(十)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初中实验室不足,实验器材老化,实验条件非常有限,如吉安二中全校40多个教学班,只有一个物理实验室、一个生化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

(十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面临太多的无奈。小学英语课程在村小普遍没有开设,学生毕业后进入初中,小学学了英语的和没学英语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 时学习初中英语的课改新教材,而这套教材却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开设英语课的基础上来编写的。初一学生英语知识基础起点不一,而教材却是统一的,使初中 英语教师面临基础不同的学生而无所适从。解决的办法:一是可以让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走教,每星期到村小上一天英语课;二是在初一编班时将已学英语和未学英 语的学生编入不同的班级,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习。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01-128-235 张菲菲 摘要:在现在的各种数学考试当中,应用题基本上可以占到25%至35%的比例,对学生的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我从教......

    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数控专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 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根据学生、教师、学校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通过评价激发调动其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

    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是基于对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进行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培训策略。这些切实可行的培训策略主要包括培训内容要“软......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辅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 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

    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勉永山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近期的听课,我梳理了计算教学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问题情境......

    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在新形势下,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