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双腔导尿管护理不当致拔管滞留的护理[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1: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例双腔导尿管护理不当致拔管滞留的护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例双腔导尿管护理不当致拔管滞留的护理》。

第一篇:一例双腔导尿管护理不当致拔管滞留的护理

一例双腔导尿管护理不当致拔管滞留的护理

【摘 要】本文对一例门诊患者因双腔导尿管使用时护理不当导致拔管困难,滞留尿道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原因是由于插管持续时间过长,未进行每日一次的导管护理,致使拔管时尿管滞留体内。因此掌握双腔导尿管的原理结构及保留导尿的正确护理程序至关重要。

【关键词】双腔导尿管 护理不当 拔管滞留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43-01

双腔导尿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它优于单纯的单腔导尿管,尤其对于需要保留导尿的患者,其特点为不需要胶布固定,内固定稳妥,尿液不外渗,可较长时间使用,对尿道刺激小。但不正确的使用也可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笔者所报道的是该院门诊有一男性患者63岁,由于脑血管病长期卧床致尿储留,插管1个月后到医院门诊要求重新更换尿管。笔者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插管时放置在气囊内的液体(气体),未抽出,致使尿管滞留体内不能拔管。

双腔导尿管的结构分析:双腔导尿管末端有2个开口,一个开口通导尿管,内口在膀胱内可将尿液引流致尿管,末端外口接尿袋,从而将导出的尿液排出体外;另一开口通气囊,内侧无开口是一盲端,在距导尿管内口膀胱2厘米处有一气囊,在插管成功后见尿液时,可向通往气囊的开口处用无菌注射器注入10~20生理盐水或(空气),起固定尿管内口在膀胱内以防脱落,并防止尿液外渗的作用。气囊管的末端外口游离在外。

尿管滞留的原因分析:正常情况下通往气囊的开口是一个活瓣形的口,可将液体或气体注入管内,注入时活瓣可向内活动液体(气体)进入,注入完成后活瓣向外自动关闭,阻止液体(气体)向外溢出,拔管前将注射器乳头接气囊管的外口开口处向外抽吸,即可吸入注入的液体(气体)将管顺利拔出。因此不能将管拔出的主要原因应考虑通往气囊的开口活瓣已堵塞,造成液体(气体)不能抽出,滞留在气囊内不能拔出。

采取的措施:综上考虑,笔者用一20ml注射器在无菌技术下操作,将针尖前端带尖部分去除,然后将注射器针头部分插入通往气囊管的开口处向外抽吸,成功抽出10ml液体后,尿管顺利从尿道拔出。由此可见,是由于通往气囊管开口的气囊管末端活瓣处已堵塞,致使注入或抽吸均不能操作,致尿管滞留尿道内不能拔出。

笔者的体会:笔者一直在基层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医疗条件差、人员少、病种杂,护士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既要懂得内科、外科、儿科,又要熟悉和掌握一些妇产科、皮肤及五官等常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胜任正常门诊及急诊值班工作。基层的护理人员少,病床上许多病人都是在家中治疗护理,所以到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各种特殊情况均可能出现。文中提到的患者就是一位长期卧床在家中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这样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基层护士除了具备全面的业务知识外,还应该有一个敏捷的思维,准确的判断力,对患者做出准确及时的护理。针对此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及时将尿管拔出,并且指导了家属在家如何观察及护理留置尿管,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第二篇: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doc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病人在计划性拔管之前病人自行拔管或医务人员在处置病人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1].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各种危急重症患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医疗护理单元,各种管道维系着患者的生命,相关护理与维护十分重要,而非计划性拔管在ICU护理管理中是常见问题之一。特别是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出,更加不容忽视,给病人治疗带来困难,造成患者窒息、气道损伤、增加感染的危险,甚至加重病情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可造成患者ICU住院天数延长,增加费用,并带来医患纠纷的隐患。1.2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

患者方面:①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明显。科研结果表明,在发生UEX的时候,46%的患者是合作的,而61%是躁动不安的[2]。②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长期插管口腔及咽喉部刺激不适或带机不顺应产生人机对抗,一时不能脱机而对治疗失去信心。或是经济困难担心经济负担过重等造成UEX的发生。③ICU特殊的医疗环境,探视制度的限制都可能造成患者紧张、躁动等情绪而导致其不予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④UEX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也有一定规律。如夜班护理人员相对减少、抢救其它危重病人时UEX发生率增加。气道问题:喉痉挛和痰痂阻塞是主要问题。

导管固定方式:导管固定不规范,牙垫位置放置不妥,未用扁丝带进行加固而导致脱管发生。医护人员方面:

①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因四肢未加约束、约束方法不当或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而自行拔管。意外拔管患者多为清醒或躁动患者。清醒患者拒绝手脚约束并向护士表示自己绝不会拔管,未予约束者。昏迷躁动、麻醉未清醒、瞻妄、言语表达不清的患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者。部分患者和家属对约束患者肢体有强烈反感,甚至擅自解除约束而引起患者自行拔管[3]。此外,约束带绑的过松,位置过高,患者双手未包裹,可以自行解开以及夜间护士忽视患者拔管的倾向而未加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②医疗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对气管插管评估不足,或是固定方法不当,导致管路移位或扭曲。转运或搬动患者过程中对病人看护不到位或由于操作者对简易呼吸器的牵拽使导管脱出。呼吸机管路固定过紧,在翻身或吸痰过程中,管路牵拉致导管脱出[3]。或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通气方式不合理,导致患者不适过度烦燥而造成拔管以及未及时观察并处理气管导管气囊漏气甚至破裂而导致UEX发生。

③未合理使用镇静剂 由于气管插管改变了患者既往自主呼吸的生理模式,易发生与呼吸机抵抗,出现反常呼吸,加之插管带来的各种模式,使患者难以接受和耐受插管,加重呼吸困难,烦躁。若未及时有效地使用镇静剂,可导致自行拔管

[4]

。④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工作不到位:护士因插管患者病情较重而忽视了对患者的相关知识宣教导致患者对气管插管导管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因感到不适不能耐受而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⑤护士的知识、经验不足,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意识不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未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5]。值班护士忙于抢救其他病人或是治疗工作而主动巡视不够导致患者意外拔管。2 护理措施

2.1 组织全科室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和能力。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宣教,对于气管插管不能开口说话的患者,可使用手势、制作图画示意牌、画板写字等技巧,及时了解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需要。

2.2 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使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是防止UEX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要防止镇静剂使用过量而造成低血压、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和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实行每日唤醒计划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2.3 对躁动患者及有拔管倾向患者应派专人加强看护及巡视,并进行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约束带需松紧度适宜,以能放进1~2指为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防止因为约束带过松脱开而导致UEX的发生,必要时可进行肩部约束。2.4 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可制作布口袋套住病人手掌部分,致使患者手指灵活度下降,联合约束带使用,不便于患者拔管,但需定时观察患者手部血运情况。

2.5 改进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方法,使导管固定稳固,不宜自行脱出。用物:一条长约7cm宽约2.5cm胶布,2条长约35cm,宽约2.5cm的胶布,2cm宽扁纱带60cm,纱布若干。具体方法如下:①先用7cm长胶布将口腔气管插管及牙垫在门齿处固定稳妥;②用35cm长的胶布自患者左脸颊开始顺时针在原胶布固定处缠绕气管插管及牙垫2圈,贴于对侧脸颊;③再用另35cm长的胶布自患者右下颌部逆时针缠绕气管插管及牙垫1~2圈,贴于对侧下颌;④用扁纱带双套结系于口腔气管插管牙垫胶布处,绕过颈后自一侧脸颊打结;⑤耳廓及口唇予纱布保护防止损伤患者皮肤及粘膜。

2.6 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气道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刺激产生的不适。固定胶布及扁纱帯如被分泌物污染松动,应及时更换加固,并做好气囊压力的管理工作,每天定期观察气囊压力,防止气管插管管道滑脱。

2.7 对由于护士工作失误造成UEX的发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吸取教训,并提出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整改。

第三篇: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摘 要】目的:总结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预防65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发生意外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通过对气管插管的牢固固定,做好气道护理,合理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必要的镇静能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49-02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增加再插管的风险,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气停止而危及生命[1]。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65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这65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无一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65例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6至88岁,其中外伤术后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感染32例,脑出血或脑梗死5例,酮症酸中毒4例,重症胰腺炎5例,心律失常或冠心病3例,肺纤维化5例,均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通气时间为1到10天。护理干预

2.1 加强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因为环境的陌生,机械通气和有创插管等刺激,极易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自行拔管。首先对清醒患者主动介绍监护室环境和封闭式管理的意义,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意义,讲解自行拔管的后果,取得患者的配合[2]。

2.2 解除沟通障碍

由于气管插管患者插管的缘故不能说话,首先告知患者无法说话只是暂时的,教会患者用手势表达简单的生理需要,或者通过写字来表达。无书写能力的患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卡片。

2.3 有效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外固定的牢固性是防止意外拔管的重要保障。临床上常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如果没有气管插管固定器时可以用牙垫来代替,牙垫可以防止患者咬合气管插管,还可以起到协助固定的作用,最后用寸带把气管插管和牙垫一起系紧再系于患者的脑后。注意气管插管固定时的松紧度不能过紧或者过松,过紧会勒坏患者的皮肤,过松容易导致气管插管活动,增加脱出的机会。同时注意患者翻身时不要牵拉气管插管,每班交接气管插管的深度,及时调整。

2.4 保持气道通畅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痉挛,痰痂阻塞易引起患者缺氧和烦躁。喉痉挛大多是由于呼吸道的分泌物粘稠,量多引起,也可于吸痰时引起。适时有效的吸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吸痰方法不当,吸痰过于频繁都可以引起缺氧,粘膜受损,还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正确掌握吸痰指征如出现咳嗽,痰鸣音,气道压力过高时尤为重要。吸痰前,充分吸纯氧,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所表现的痛苦程度,以此作为停止吸痰的指标[3]。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呼吸机的湿化罐常规开启,使送气温度达32至37摄氏度,吸痰前应该给予气管滴药稀释痰液,每次2至5毫升。

2.5 适当的约束

首先评估患者的意识,昏迷的患者一般不用约束,其他患者都应该在气管插管开始时就给予保护性约束,包括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因为可能在苏醒过程中发生躁动而发生意外拔管。对明白气管插管重要性而且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日间可以解除约束,但夜间也要约束,因为患者在睡眠中容易出现神志恍惚,容易发生意外拔管。约束带放置的位置不能距离患者的头部太近,床头不可以摇得太高,因为太高,患者的手容易够到抬起的头部。同时约束时也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选用带有棉垫的约束带最适当。当患者侧卧位时,患者的双手可以系在同一侧,双臂间放个枕头,约束带系在床栏上时要留一定的活动空间,并且要勤观察双手的血运情况,如上肢有无水肿,皮肤有无颜色改变,皮温是否正常等。

2.6 有效的镇静和止痛

气管插管对患者咽喉部位粘膜的刺激和压迫,使患者难以忍受,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如咪唑达仑,咪唑安定等持续静脉泵注,以减轻患者不适。尤其手术后患者,通常伤口疼痛,应该积极给予止痛治疗。另外护士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在进行吸痰或口腔护理等操作以及其他治疗时可以暂时调快泵注速度。

2.7 有效的评估

班班评估气管插管患者的脱管风险,对脱管高风险的患者尤为重视,有条件的话安排专人看护,防止意外拔管。

2.8 有效的培训

护理部应该定期培训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从意外拔管的病例中总结经验,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提高对意外拔管的重视。小结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它成功地抢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适。再加上陌生的环境,以及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语言沟通障碍,睡眠的紊乱等很多因素,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容易导致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无形中增加了再插管的风险,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延长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延长了留住监护病房和住院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沟通,牢固的固定,气道的护理,适当的约束,有效的镇静止痛以及有效的评估和培训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配合治疗,成功杜绝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文静,杨海燕,刘汉.ICU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2):37.[2]王晓弥,沈富女.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5(3)433:~434.[3]关纯,韩玉芬.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4):299~300.

第四篇:颈内静脉置管拔管致晕厥的观察与护理

颈内静脉置管拔管致晕厥的观察与护理

吴崇娟 方红霞 朱惠仙

【摘要】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时发生晕厥,或并发呼吸心跳停止的病理机理和有效防护抢救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例颈内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时突发晕厥,呼吸心跳停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时可突发晕厥,呼吸心跳停止,拔管时局部按压,颈动脉窦受刺激,高龄、动脉硬化、空气栓塞、体位改变、疼痛刺激、情绪紧张为可能致因。结论:颈静脉置管病人拔管时突发晕厥或并心跳呼吸停止,为严重危急临床事件,熟知其病理机理,临床特点,在扎实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关键节点施护可以有效减少此危急症的发生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 : 颈内静脉置管 ;晕厥;心跳呼吸骤停;拔管时;护理

颈内静脉是头颈部最大的静脉,管径粗大(管径1.3-1.5ml),充盈好,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右侧好于左侧,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颈内静脉置管实施监测中心静脉压,胃肠外营养,输注化疗药物,快速输液扩容,血液透析等。颈内静脉置管拔

〔〕管后致空气栓塞已有报道1,而颈内静脉置管病人拔管时可能发生晕厥,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重并发症,值得临床高度重视和探讨。现将我科2009.3.1-2012.6.20,4例颈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时发生晕厥,心跳、呼吸骤停报道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

临床病例4例,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2岁,胃癌术后置管第9天拔管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置管7天拔管时发生晕厥1例,另2例为胃癌术后 4-5 月,再住院接受化疗,置管5天化疗结束拔管后发生晕厥。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2例。2.置管拔管方法

2.1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右侧胸锁乳突肌中路置管,因右侧颈内静脉粗大,位置恒定,〔〕变异小,不会伤及临近重要结构等2;由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头与锁骨头和锁骨上缘所组成的三角形(称胸锁乳突肌三角),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在此三角形的顶端作为穿刺点(距锁骨上缘3-5cm,颈总动脉前外侧),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后,针干与皮肤呈30°,针尖指向尾骨前进。若穿刺未成功,针尖可向外偏斜5-10°或针尖朝同侧乳头方向前进,穿刺成功后通过穿刺针置入引导钢丝并退出穿刺针,然后通过引导钢丝将中心静脉导管以螺旋方式送人,直到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近端数厘米,其长度相当于穿刺点至胸锁关节加上胸锁关节至第二肋骨关节的长度。退出金属引导丝,回抽血液检查是否通畅,并用肝素盐水冲管,用肝素帽封闭导管出口,用细线将导管缝于皮肤上固定导管,伤口用无菌3M透明贴膜覆盖。

2.2拔管方法

解开固定膜,按无菌操作规程用0.5%碘伏消毒两遍,待干后,用一次性刀片挑断并除去缝线,左手持无菌贴膜,且将贴膜中心对准穿刺针眼处,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右手轻轻将导管退出,注意动作不宜过快,避免刺激迷走神经,退至进针皮肤处,快速拔出,〔〕并将整个用无菌贴膜覆盖,用四个手指平压,按压时间5-10min3,然后用不透气的敷料覆盖24h以上。拔管时动作轻柔,防止导管折断。

3.临床表现与结果

3例处平卧位,1例处站立位接受拔管,4例均在拔管后用无菌敷料覆盖按压穿刺点,体位改变时突发意识不清,跌倒于地,面色苍白,无自主呼吸,脉搏摸不到,心音无。血压不能测出。发病后即给予平卧位,心肺复苏、输液、吸氧等抢救治疗,3-5min,患者神志转清呼吸心跳恢复,血压120-130/70-75 mmHg。继续生命体征监护,对症支持治疗,平安出院。

4、讨论

4.1晕厥是一组综合症,常因一时性全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或呈抑制状态,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意识丧失,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常有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跳停搏。此时难以触到脉搏、颈动脉搏动。

4.2用手指压迫颈动脉窦时可以产生晕厥发作,此种现象也作叫颈动脉窦过敏症候群或颈动脉窦超敏反应。颈动脉窦受压可反射性的引起脑缺氧。颈动脉窦兴奋通过舌咽神经第一支至延髓循环中枢,使迷走神经兴奋,产生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或者兴奋从延髓扩散到大脑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减少。我们所见4例,均在拔管后用无菌敷料覆盖按压颈部穿刺点,按压颈动脉窦。戴勤等对193例颈部静脉留置者拔管进行了观察,有58例出现了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幅度1.31mmHg-2.61mmHg,持续时间一般为数秒钟4。马继红等也报道4例因

〔〕颈静脉穿刺及按压不慎导致病人猝死5。

4.3颈动脉窦反射过敏可见于局部动脉硬化,颈部韧带变性,颈部骨性组织增生等原因。3例病人均为老年人,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老年性身体状况。近年来,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已被列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这些人群颈部突然转动、衣领过紧均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尤其双侧刺激颈动脉窦其危险性更大,常可引起脏心骤停、脑梗死、死亡。而冠心病、高血压老年人,拔管压迫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迷走神经抑制心脏,心脏窦房结与房室结收到双重抑制,导致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导致脑组织缺血发生。据Weiss 和 Bake报道:颈动脉窦超敏反应50岁以后多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更为多见。

4.4一例在立位时拔管发生晕厥,有文献报道,倾斜60-80°立位可增强晕厥发生的敏感性

〔〕与特异性,增加颈动脉窦晕厥发生率6。老年人、胃部手术患者,可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我们在临床中可见多系统萎缩的老年人,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而在早期往往因临床表现不突出漏诊。

4.5其他如按压疼痛不适、气体栓塞、术后抑郁症、紧张情绪、过度换气及全身性因素都可致晕厥。

5.护理体会

颈静脉置管病人拔管时突发晕厥或心跳呼吸停止,为临床急危重症,有效的护理措施直接关系这样危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抢救成功率。

5.1首先了解颈内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时发生晕厥,或并发呼吸心跳停止的病理机理,掌握有效防护抢救措施。

5.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提高依从性。拔管前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向病人解释拔管的过程和注意事项,鼓励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个别病人特别紧张者,可配〔〕合使用阿托品后拔管7。

5.3提高拔管技术,掌握拔管技巧,有效控制拔管过程的关键环节。

5.3.1.拔管前先关闭留置导管锁开关,可有效防止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防止

〔〕空气栓塞,减少拔管不良反应的发生8。拔管动作不宜过快,避免刺激迷走神经。

5.3.2.按压的压力与手法。按压时尽量避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位置,颈动脉窦体表位置位于颈部外侧的中部,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即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分叉处,故按压时尽量避开这个位置,控制按压力度,以恰能止血为宜,不宜过大,防止血压下降、眩晕、休克等颈动脉窦超敏反应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手指从胸锁乳突肌顶端,沿胸锁乳突肌走向纵向按压,能增加按压的受力面积,减少对按压部位的压力刺激,有效避免颈动脉窦综合征症状的发生,同时此种按压手法可有效防止传统手法按压因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不再同一点上而导致的皮下出血,皮下血肿的发生。按压时间5-10min。如有凝血机制差的病人则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且要专人操作,不得让病人或家属自行按压。

5.3.3.平卧位拔管且拔管后继续平卧休息半小时以上。拔管后不宜立即行体位改变,因晕厥的发生与突然转动颈部或体位改变有关,再者因拔管时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如立即站立,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加重了低血压反应,导致晕厥的发生,故拔管后应平卧 半小时以上再行体位改变。本病例3例患者晕厥发生时,都因与体位改变有关。

5.4预见性护理,减少诱发因素。拔管前首先应掌握和处理好病人全身情况,注意病人的营养、睡眠、体位。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高龄患者,预见性的做好防护措施:取平卧位,备好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阿拉明等,及急救需要的器材。在床边心电监护下,由专人拔管,尽量减少颈部压迫及头部扭曲,同时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发现意外及时处理。

5.5实时抢救,不误时机,特别要根据临床辩证施护。一旦发生晕厥反应或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平卧位,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输液、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抢救治疗,遵医嘱正确、快速用药,抢救病人生命。6结论

颈静脉置管病人拔管时突发晕厥或并心跳呼吸停止,为严重危急临床事件,熟知其病理机理,临床特点,在扎实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关键节点施护可以有效减少此危急症地发生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参考文献:

[1]李怀兰.颈内静脉置管拔管后致脑空气栓塞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9,24(12):38-39 [2]孙华明,林焕湛.颈内静脉穿刺的有关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0,1-28 [3]杨晓霞主编.临床管道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62 [4]戴勤,刘丽华,李萍等.静脉留置管拔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9,13(10):218-219 [5]马继红,李小平,周素鲜等.动静脉穿刺置管与猝死.实用护理杂志,1997.13(2):89-91 [6]燕纯伯主编.临床心血管病学进展与实践.南京: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34-349 [7]朱彩霞.拔管压迫与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现代护理.2006,12(7):618-618 [8]龚翠平,胡潺潺,吴瑞芹等.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期间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70-2171

第一作者简介:吴崇娟,女,出生年月:1970年09月,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主管护师,本科学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医院外科护士长,从事护理临床工作20余年。通讯作者:吴崇娟 联系电话:*** E-mail:530338732@qq.com 邮编:245200

第五篇:护理质控小组在预防胃管意外拔

护理质控小组在预防胃管意外拔(脱)管中的作用

来源: 护理论文网

由于在胃肠减压过程中,经常有胃管脱出及意外拔管的情况发生,因此我科自2009年3月将科室质控小组内增设了管路护理小组,通过在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意外拔(脱)管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患者,留置胃管347例,非计划胃管拔管发生为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2~78岁。其中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14例(其中自认为排气可以自行拔管6例),活动及固定不牢意外脱管9例,呕吐、鼻部刺激脱管6例。

2.原因分析

2.1 呕吐:胃管作为一种异物对胃或咽喉部都造成刺激加之疾病的原因使患者恶心呕吐,由于呕吐的连贯动作致胃管脱出。

2.2 舒适的改变:胃管留置对鼻咽、食管、胃是一个很强的刺激过程,引起鼻、咽、喉部黏膜疼痛和不适,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对胃管的耐受程度不同。

2.3 缺乏有效的固定:胃管传统的固定方法,常采用胶布固定,由于皮肤油脂分泌,固定不牢,易致胃管脱出。

2.4 缺乏适当的肢体约束:对烦躁不安、精神或情绪异常者,缺乏必要的约束,尤其是在夜间患者将胃管拔出。

2.5 健康教育不到位:由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人院急,值班护士往往只注重治疗护理措施的紧急实施而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缺乏耐心细致的讲解,致患者及家属对各种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2.6 护士巡视不到位不仔细:拔管多发生在中午或晚上,此时值班人员少,护士忙于其他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特别是患者睡眠时护士放松警惕,而发生意外拔管。

综合以上原因,为减少胃管意外拔出的这一突出问题,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将预防胃管意外拔(脱)管作为护理工作重点,纳入质控范围,设立管路护理小组:组长由资深主管护士担任,成员由责任护士2名及轮班护士2名组成。针对多个环节实施护理干预控制获得满意的效果。

3.讨 论

3.1 护士全员知识的培训及工作改进

3.1.1 积极完善各项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要求每班护士不仅掌握科室留置胃管患者信息,交接班时认真交接患者胃管留置情况及胃管插入长度,为便于查看深度,将胃管置于适当深度后固定,用记号笔在胃管外露根部上划线,使插入深度标识醒目,便于观察,建立胃管意外拔(脱)管上报制度。

3.1.2 改进胃管固定法:选择适宜有效的胃管固定方法妥善固定,新型胶布固定法:采用优格公司生产的优力舒,具有黏贴力强、透气好等特点,对患者皮肤无毒、无刺激性,可避免更换胶布牵拉引起患者不适及因过敏导致皮肤受损。还可采用3M透明贴,剪成宽度为1.5 cm,2条蝶形固定,另1条将胃管固定于耳后。

3.1.3 增加患者舒适度:为减轻胃管对患者鼻咽部刺激,每天采用石蜡油3~5滴滴鼻腔,降低胃管对鼻黏膜的损伤,每天口腔护理并嘱患者勤漱口,增加患者舒适度。指导患者翻身活动时以手妥善扶持同定,勿松动胃管固定处,减少牵引所致的咽喉部刺激,医护人员在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咯痰、口腔护理、伤口换药等操作时动作要规范,不可用力过猛并妥善固定好胃管,防止将胃管拔出。

3.1.4 加强护士巡视:特别是在患者易拔管的时间段夜班加强巡视,夜间是胃管脱出的高发时间,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解决。对意识障碍、麻醉未完全清醒患者,在无专人护理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约束,防止自行拔管。

3.1.5 合理使用镇静剂:对于术后留置胃管的躁动患者,遵医嘱静脉使用镇静剂可使患者不适感减轻,避免躁动时自行拔管一。

3.1.6 做好健康教育:为了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应在插管前、中、后多次宣教。在插胃管前宣教时,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胃管固定方法及如何防止胃管拔出。通过健康宣教,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告知患者在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宜缓慢,避免突然变换体位而牵拉胃管。若发现胶布不黏或无意中将胶布拽掉时,应及时按床头呼叫器让护士重新固定,每班多次宣教。

3.2 质控小组监控措施质控小组每天针对留置胃管患者固定情况及胃管通畅进行评价、反馈,小组每周评价结果总结公示,真正做到有效监控,建立胃管留置评价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胃管深度、固定效果、患者舒适程度、健康宣教落实情况、存在问题。

每天将此评价表公示于护士站信息栏上,每周质控小组成员将检查内容记录在护理质量检查本上,对于质控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使每位护士都清楚自己及别人所存在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和改进,将环节中的不足,做到及时有效的改进,有效地发挥质控小组的监控作用。

3.3 实施效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质控小组的监控获得了显着的效果,2010年3月至10月,留置胃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6例,脱管3例。大大降低了胃管意外拔(脱)管的发生,护士在工作中作为常规,将胃管的固定、有效的引流及健康宣教视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每天的评价结果、每周的质控评价小结及每月总结列入护士工作的一项考核,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质控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体 会

科室内护理质控小组通过加强胃管意外拔管隐患的管理和护理干预的实施,全面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完善护理对策,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评估、效果的监控.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发挥了非常显着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多个环节的有效监控、可有效降低胃管拔管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下载一例双腔导尿管护理不当致拔管滞留的护理[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例双腔导尿管护理不当致拔管滞留的护理[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