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社会组织党建仍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如何准确定位其功能、管理体制、发挥其党员作用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破解这些难题,应做好社会组织党建的顶层设计,特别是要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对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进行准确定位,加大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工作的力度,创新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活动方式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优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环境,深化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
【关 键 词】社会组织 党建 难题 对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性结社革命”,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自治力量,社会组织在包括社会管理在内的社会治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形成了包括登记、年检、评估、信息披露、执法和党建在内的管理手段。其中,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党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管的新探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不过,“这些组织具有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民间组织的一些特征,如高度的自治性、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民主管理等,它们是在政府职能空白处产生的,为企业创造着良好的软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组织建立之初可能并没有党组织,并且在没有党组织的情况下其运转正常甚至良好,自然对建立党组织兴趣不浓,担心党组织来了会影响原来的组织秩序”[1]。从实际情况看,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存在一些争论,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气象和新变化”[2]。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证调研全面了解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实证调研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1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社会组织党建情况”调查。
一、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考察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应当抓住以下三个紧密相联且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设置状况
根据对回收的《社会组织党建情况调查表》的统计,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25002个,其中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有51620个,党组织覆盖率为12.15%;未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为373382个,其中应建未建的为15579个,占5.17%,不符合条件的为357803个,占94.83%。在已建党组织中,党委1060个,党总支2123个,党支部29353个,临时支部3932个,联合支部7411个,其他情况的党组织6329个。社会组织党组织有固定活动场所的为34785个,占党组织总数的67.39%;有活动经费的为35567个,占68.91%。党组织关系主要隶属于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的有28440个,占总数的52.79%;属于挂靠单位党组织的有7095个,占总数的13.17%;属于属地党组织的有9481个,占总数的17.60%;属于行业党组织的有5495个,占总数的10.20%;属于其他情况的有3367个,占总数的6.24%。从近三年的发展来看,19748个组织发展了党员,占总数的26.7%,其中10915个组织发展了1到2名党员,8833个组织发展了3名以上的党员,有54202个组织没有发展党员,占总数的73.3%。
另外,社会组织共有职工数为3329739人,其中领导班子人员为1169134人,占总数的35.11%;其他专职工作人员2160605,占总数的64.89%。从党组织负责人在组织中担任的职务来看,有50786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占总数的65.60%;有17835人担任专职党务干部,占总数的23.04%;有8797人担任其他职务,占总数的11.36%。从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年龄分布来看,35岁以下的有10581人,占总数的14.09%;35岁到54岁的有42413人,占总数的56.47%;35岁以上的有22119人,占总数的29.44%。从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学历来看,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有31951人,占总数的36.71%;学历为大专的有25060人,占总数的28.80%;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为30017人,占总数的34.49%。
在社会组织的全部职工中,共有党员895750人,其中领导班子中党员数量为408244人,占党员总数的45.58%,占领导班子人员总数的34.92%;其他专职工作人员中的党员数量为487605人,占党员总数的54.42%,占其他专职人员总数的22.57%。党员的年龄分布为:35岁以下的有215974人,占总数的23.12%;35岁到54岁的有459868人,占总数的49.23%;55岁以上的有258345人,占总数的27.65%。从党员的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的有333585人,占总数的36.14%;大专的有388845人,占总数的42.13%;中专及以下的为200615人,占总数的21.73%。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
“传统体制中健全、严密的党的组织体系面临考验,传统以条为主、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纵向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3]面对传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在实际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各地依据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的总体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协同配合,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形成了四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党建工作管理模式。
一是广东、山东、宁夏、青海、黑龙江、湖南等地的“依托民政、集中管理、多头推进”模式。在各级民政部门成立同级党委派出的社会组织党工委,负责社会组织以及无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协调同级业务主管单位与下级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业务主管单位、属地党组织、社区等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共同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山东等地探索在社会组织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业务主管单位设立社会组织党委(总支),具体负责所属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二是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单设机构、以条为主、枢纽管理”模式。在市委层面设立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的派出机构,负责社会组织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协调工作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党建的具体业务主要依靠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单位和行业协会开展,登记管理机关在登记、年检中协助,街道社区属地管理配合。另外,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通过一些行业协会或者服务机构,行使部分政府授权或委托的管理职能,同时承担本领域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三是大部分地区现行的“组织部门牵头、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民政部门协助”模式。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协调,主要依托业务主管单位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民政部门予以配合,在登记中对社会组织提出党建要求,在年检时要求提交党建情况,对党建工作予以监督。
四是律师、会计师领域的“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协会协助、会员参与”模式。律师行业和会计师行业的党建由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在各级律协和会计师协会设立党组织,由各级律协、会计师协会协助主管部门,并具体承担指导所属律师及法律事务所、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的党建工作。
(三)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
党的领导是政治上的,是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不是具体事务的管理。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建立,可以使党更好地在政治上对社会组织进行引导,使其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会员。第一,社会组织享有自治权,能够独立处理自己内部的事务。党组织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向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者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利益与社会组织自身利益的关系,保证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通过党组织负责人参与社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和党员从业人员向业务负责人建言献策,可以发挥党组织的帮助促进作用。第三,社会组织由于其性质及其地域性或行业性的限制,其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党组织能够起到更好的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在社会组织中设立党组织,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更好地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对其进行帮助。第四,社会组织是个相对宽松的组织,组织成员的自由度比较大。通过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开展积极健康、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可以发挥党组织的团结凝聚作用。
调查的情况显示,在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中,大多数党组织发挥了政治引领、保障监督和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活动;二是密切联系会员或职工,及时了解和反映他们的需求;三是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解决会员或职工遇到的问题;四是代表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五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组织中的多数党员,得到了组织关怀和教育,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社会组织党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客观地讲,目前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总的看来,社会组织党建存在四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如何准确定位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功能
社会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不同于新经济组织。《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作了总体定位,对政府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也作了明确定位。但是对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没有进行明确定位。2000年7月2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也只是把《党章》中对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照搬到社会团体的党组织中来。反映到实践中,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缺少法律依据,理不直,气不壮,这就迫切需要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定位进行明确。但是,社会组织具有类型繁多、规模不
一、领域分布广、社会联系多、非营利性等基本特点,如何对其党组织进行准确定位,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二)社会组织如何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
一些地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党员人数少、所占比例低。社会组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党组织寻找党员难度较大,发展党员更加困难。近年来,社会组织招聘了不少高校毕业生以及大学生村官,但这些人到社会组织就业只是暂时的,一般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尽管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高,在社会组织工作期间表现很不错,有些甚至已经纳入了党组织的培养对象,但是有的因继续深造、有的因考上公务员而离开了社会组织,有的转到其他行业工作,培养考察工作就此中断了。
在社会组织中,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少。这种状况与社会组织中流动党员人数多相关。在一些有官方背景的社会团体中,工作人员有不少是退休干部,组织关系隶属于原单位离退休部门党组织。这些人习惯了在原单位过党的组织生活,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转到社会团体。另外,也有一些应建党组织而未建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片面认识造成的。据调查,有些业务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认为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只是个摆设,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有的社会组织担心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会改变社会组织的性质,影响其运转,对建立党组织持不积极甚至反对的态度;有的理论工作者强调应维护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不支持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三)如何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
从调查的情况看,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党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关系要复杂得多,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隶属于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这是最常见的形式;二是属于业务挂靠单位党组织,这种情况也比较多;三是属于属地党组织,归地方党组织管理;四是属于行业党组织,即属于一个行业系统的党组织;五是属于其他情况。这种比较复杂的隶属关系决定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可能由一个部门来抓,必须由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登记管理部门以及业务主管单位共同来抓,形成社会组织党建的合力。但是,由于缺少一个能够起牵头作用、负总责的单位,实际上存在谁都管、谁都管不到位的现象。各级组织部门宏观领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但具体工作主要依靠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中央有关文件虽然曾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业务主管单位,但大多数业务主管单位实际并不了解自己还负有社会组织党建的责任,有的业务单位没有建立社会组织党委(总支),有的业务主管单位主管的社团较多,承担党建任务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运行不畅的现象,缺乏一个集中管理单位,责任主体有待进一步落实。
(四)如何发挥好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功能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党章》的规定,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根本职能是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围绕这一根本职能,就必须发挥好政治引领、保障监督和战斗堡垒等三大作用。但许多党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发挥不理想。一是重“建党”轻“党建”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方党委和业务主管部门把注意力和重点放在建立党的组织、扩大组织覆盖面上,而很少帮助、指导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活动,没有实现工作覆盖和作用覆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缺优秀人才、缺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缺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等难题,制约了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二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到位。一些社会组织往往简单照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方式,出现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甚至影响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的现象。
就党员个体而言,也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的问题。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有的是退休聘用人员,党组织关系在原单位或社区;有的具有多重身份,但主要角色和工作重心不在社会组织;有的工作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有的在原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组织生活都不正常,实际处于“两不管”状态。这些因素,影响了社会组织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党建的对策建议
社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新的依托,是党建研究的新领域。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对于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尤为重要。针对社会组织党建中的难题,我们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组织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
(一)做好社会组织党建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在《党章》中对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进行准确定位
充分有效发挥好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必须结合社会组织自身的属性,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定位、功能和作用作出科学的判断。建议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定位、功能和作用,在《党章》中予以明确。第一,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保障监督和战斗堡垒作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密切联系会员或职工,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第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按照社会组织章程开展工作,但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
根据《党章》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上述修改意见,结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进行修改。这个文件出台时,我国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还是社会团体,但是近年来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迅速,在修改稿中,应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社会组织党建进行全面规划,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法可依。
(二)进一步加大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针对社会组织党员发展难的问题,找准突破口,积极主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创新发展党员模式。考虑到社会组织党员相对较少,发展党员比较困难,应给予重点扶持,特别是要把社会组织党员培养工作纳入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划之中。既要突出重点,做好在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又要注重在没有党员和未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努力解决“有组织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情况。特别是要拓展发展对象的范围,注意发现入党积极分子,在做好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和青年骨干的培养上,把眼光拓展到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员工,使社会组织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党组织覆盖是工作覆盖的基础。针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组建难、覆盖面偏低的问题,应结合社会组织特点,坚持“应建必建、应派必派”的原则,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根据中组部和民政部对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规定,凡是经过核准登记的社会组织,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该建立党组织。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全面覆盖”原则,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特别是要将“应建未建”的社会组织作为工作的重点,力争使党组织能够在应建的地方全部建立。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社会组织,可考虑采用灵活的形式,按照便于联系的原则,就近与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党员联合建立党支部。对目前还没有党员但又有工作要求的社会组织,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这些党员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党员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三)创新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活动方式和社会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担负着引导和带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作用的重要职责。党员入党,关键是思想上入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观是思想的内核。解决思想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解决价值观问题。”[4]要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党员,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使党员努力成为本行业本领域发展创新和服务的骨干及会员的表率。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的原则,区别不同类别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不同群体党员的岗位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科学确定特色鲜明、具体实在、务实管用的主题活动,做到党的活动与业务活动两促进。针对社会组织党员工作繁忙、人员分散等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网上组织生活,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网上党校的学习。
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出发和落脚点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以及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是手段和方式,而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是目的,凝聚组织、凝聚党员是为了凝聚群众和凝聚社会。”[5]坚持服务为先,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走出一条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善于培育发现典型,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党建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四)在各级民政部门设立同级党委派出的社会组织党工委,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
体制问题是影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根据对全国各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模式的比较,建议借鉴已有的经验,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指导下,自上而下在各级民政部门设立同级党委派出的社会组织党工委,统一指导和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和党员数量较多的业务主管单位设立或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抓总、社会组织党工委牵头、业务主管单位具体负责”的层级清楚、责任明确、关系顺畅、管理直接、便于落实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体制保证。
我国社会组织成立时需要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依照相关规定免于登记的除外),这是“双重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成立、审核、年检等业务比较熟悉,依托各级民政部门设立社会组织党工委既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指导,确保社会组织党建业务有专人统筹协调、专人负责推进,又能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优势,搞好分工协作,从登记、年检、执法、信息披露、评估等管理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形成登记管理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联动机制。依托民政部门设立社会组织党工委,还可以避免机构的重复设置,提高行政效率,尽量减少行政人员数量。
(五)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党建的领导,优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环境
从战略高度考虑社会组织及其党建的发展问题,把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划、管理与党建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认真研究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发展。要扩大、畅通社会组织利益表达渠道,为他们平等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创造条件,可以考虑增加社会组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把党性强、业务精、热爱党务工作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秘书处、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骨干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中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来,为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党务工作的水平,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放手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统筹解决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多渠道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为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六)深化对社会组织党建的研究,为社会组织更加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社会组织党建既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也需要在理论上不断进行总结和创造。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提炼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及创先争优活动的做法和成效,上升到理论,为社会组织更加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借鉴。要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在社会组织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路子。要重点研究社会组织党建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为破解社会组织党建中的难题提供对策。建议在全国党建研究会或者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下面,设立社会组织党建专业委员会,搭建社会组织党建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檀雪菲.关于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的若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2]本刊评论员.为社会组织党建注入创新活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社团管理研究,2011,(6).[3]马西恒.民间组织发展与执政党建设——对上海市民间组织党建实践的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3,(1).[4]石国亮.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J].长白学刊,2009,(3).[5]刘冀瑗.论社区党建的科学发展[J].长白学刊,2009,(6).【作者简介】石国亮(1972-),男,安徽芜湖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服务型政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政党、公共管理与青年研究,北京100089;廖鸿(1961-),男,福建将乐人,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巡视员、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大学服务型政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组织研究,北京100721。
第二篇:黄浦区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黄浦区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为进一步摸清我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现状,找准我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落实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的要求,配合区综合工作党委在今后党建工作推进中取得更大的实效,近期,区社团局对本区10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社会团体2家,教育类民非单位5家,劳动类民非单位1家,体育类民非单位1家,民办养老机构1家。
一、新社会组织五种党的组织形式
目前,本区核准登记的三百多家社会组织已经以各种形式落实了党的组织,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主要有以下五种组织形式:一是独立支部。有三名党员以上党员的,且组织关系转入社会组织并能有效开展党的工作的建立独立支部;二是联合支部。正式党员不满三人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且业务相同相似的单位建立联合支部;三是临时支部。党员满三人以上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转入组织关系的建立临时支部;四是党小组。业务主管单位或社会组织举办单位党的工作部门下设党小组;五是党建工作联络员。对没有党员的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委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或者由社会组织所在地的社区(街道)综合党委负责落实。
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五个不到位
在开展党建工作方面,10家社会组织中有些较有特色,但由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立的时间不长,新社会组织自身又存在着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大多数单位的党组织在机构建设、运转方式和发挥作用上,目前还不能适应党的工作需要。主要表现为五个不到位:
1、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没有完全到位。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对本系统单位按照行政一竿子到底,党的工作有条不紊,而对管辖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尚未认识到党建工作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政治核心作用。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社会组织党建是一个新的领域,由于缺乏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该制定工作制度而没有制定,有了工作制度却没有有效的执行。业务主管单位有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导致党建责任制难以落实。
3、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没有到位。首先,体制上没有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配套,也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形式上脱节;其次,区综合工作党委与各大口的党委以及社团局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职责与任务不明确,没有落实具体工作部门,给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再者,从社会组织本身状况来看,有些虽已落实了党的组织形式,在量上达到了全覆盖,但在质上形同虚设,尚没有纳入业务主管单位党委管理。有的社会组织党的负责人反映不能及时看到党的文件,不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参加不了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4、社会组织党建联动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形式多样,党的工作部门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目前有以下三种归口情况:一是社会组织有党员的且举办单位也有党组织的,由举办单位负责;二是举办单位没有党组织有党员的,由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三是社会组织的举办单位既没有党组织又没有党员的,一般由业务主管单位或社区(街道)综合党委负责。新社会组织的党建主管单位显得比较散乱,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更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各方信息反馈联动机制。
5、社会组织党建业务培训工作没有到位。在当前新形势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重视,但是由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复杂,责权不明,缺乏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得社会组织党的负责人参加党的业务工作学习、培训和交流,了解党建工作新内容、新要求、新方法和新思路的机会不多。
三、造成五个不到位的原因是有五难
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负有责任的党的工作部门,在抓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有“五难”:一难是社会组织组织机构过于松散,难以管理,如果列入党委工作的考核目标,会影响党委的整体工作;二难是社会组织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难以把握,特别是党员基础性资料变化大,给党建工作带来不确定性;三难是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宽量多,目前还没有专人来管这项工作,怕“湿手粘面粉”甩不脱;四难是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什么、如何管,难以套用现行的管理办法,没有一个成熟的经验可借鉴,要耗费太多的精力;五难是社会组织党建是一项“计划外”的任务,与本单位的党建管理工作各有各的侧重点,而且活动的内容也有差异,两者难以统一协调。
四、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的工作的五项建议
当前在法律上已经明确了社会组织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为我国四大法人之一。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党的工作在新社会组织领域中的延伸和拓展。通过调研,对上述“五个不到位”和业务主管单位的“五难”提出五项对策:
1、总体上应加强党建工作相关单位的协调。区综合工作党委要理顺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举办单位、社团管理局和社会组织四方面的关系,形成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研究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全区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实际工作成效进行督促检查、指导有关单位党的工作部门有效开展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不同系统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交流,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组织力量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二个层面人员的业务培训(即党建主管单位层面和社会组织层面),让他了解、熟悉、掌握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2、建立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适应的领导体制。要建立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上级党组织双重负责的党建领导机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职能部门,明确专人负责;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要区分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根据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挂靠方式,采取建立灵活多样的党的组织形式;对在社会组织中工作的党员,不能转入正式组织关系,要想办法转入临时组织关系,建立临时支部,确保党员的组织关系既不分离,党的工作又有依托,党员的组织生活又有保证;向没有党员的社会组织派出党建联络员的,应明确联络员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如定期走访单位,负责发展党员,指导党组织活动等。逐渐在社会组织中形成党建工作五个机制,即互动联系机制、网络信息机制、互相激励机制、互相监督机制和培育指导机制。
3、有关部门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给予有力支持。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其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有关党的工作部门不仅要慎选好党建工作责任人、落实职能部门和各自工作职责,而且应该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核拨必要的工作经费,腾出必要的工作场地,配备一定数量的政治性强、业务素质高的党务工作人员。
4、社团管理机关抓好党的组织机构建设。在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社团管理局作为登记管理机关着重把好“两关”。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即社会组织履行登记时,首先要求其落实和建立党的组织;其次要把好“年检关”,社会组织在履行检查时要有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同时抓社会组织的自律与诚信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口,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打好基础,铺好路。
5、积极探索在社会组织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路子。由于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党员受所在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从调查的社会组织情况来看,党建工作做的比较规范的单位,社会组织发展也都生机勃勃。其有四个突出的共同点:一是社会组织的党政领导班子团结,民主意识较浓,负责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多;二是党员队伍稳定,党组织能关心人、爱护人,擅于在群众中开展思想工作,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把全体员工紧紧地团结在党政周围,形成上下联动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三是党员的组织关系已经转到了社会组织,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四是有党员骨干队伍作表率,党的感召力通过党员骨干在群众中体现出来。因此,这些社会组织党政关系协调得当,形成了行政行船,党组织把舵的良好局面,党组织为推动社会组织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建议,能否在认真总结上述党建规范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我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些好的做法,加以推广。
新社会组织的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在实践中化大力气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党建工作体制和机制,才能推动我区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某县非公党建的现状与对策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全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488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0家,从业人员4723人,其中党员421名,党员业主14名,担任党支部书记的5名,非公社会组织221家(民办非公企业143家,社团协会78家)。
从党组织建设情况看,非公经济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的有24家,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已建立工会组织的183家,已建立共青团组织的121家。凡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人员配备齐全,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及时足额交纳党费。
二、非公党建的现状
我县的非公党组织覆盖率低(非公经济组织共488家,建立党组织的24家,非公社会组织共221家,建立党组织的只有1家),从这次调查中发现,我县的非公党建工作的现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一是党员数量少,不“便”组建。目前,全县488家小型非公企业经济组织中,有党员的只有30家,没有党员的有341家,绝大多数非公企业没有党员。二是党员流动性大,不易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多数是不断流动的,职业不固定,朝来夕去,即使组建了党组织也难以巩固和发展。三是选党务干部难,不宜组建。有的企业,虽有党员但都是普通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党员;有的企业挑选不出得力的党支部书记,缺乏“领头雁”。四是企业规模小,不容组建。部分企业刚刚起步,而且业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透,对组建党组织不热心、支持不够;有的则担心建立党组织后受约束,拖着不建。
(二)党务工作开展难。在问及党务工作时,座谈人员表示,他们的党务活动有,但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党员的参与性不高,而其他的党务工作存在给经济建设让步的苗头。
党内活动单一。主要表现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跟不上形势;党组织得不到业主的支持,开展活动阻力较大;活动形势不够灵活,缺乏吸引力,党员不愿参加,部分企业党内活动处于涣散状态,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客观上受业主制约,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发展党员不易。按照《党章》规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过一定的考察期,由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员工流动性大,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未满就可能离开,这给发展党员增加了难度。
党建材料不齐。一些干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企业只要把经济效益搞上去就可以了,也有一些私营企业主在思想上有顾虑,担心建立党组织会削弱自身的权益,从而故意忽视党建工作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党建工作需要的基本材料设施不齐。
党员觉悟不够。党务工作者反映,在收缴党费的过程中,部分党员认为自己是到企业挣钱的,交不交党费都无所谓;部分党员认为当挣钱与过组织生活冲突时,他们愿意放弃过组织生活。
(三)党组织隶属关系乱
根据调查,我县非公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大多是属地管理。在乡镇的归乡镇党委管理(民办学校均属于属地管理),原隶属于各系统的企业,改制后变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关系仍隶属于各系统党委。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于所有制性质,在其业务管理或行政管理上,属于“几不管”类型,行业管理部门管不了,原主管单位管不到,企业监管部门不愿管,属地单位不好管,这给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我县部分私营企业,党员人数达到建支条件,党委多次派人上门联系建立党组织事宜,企业主的工作就是难做,迟迟难以建支。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为了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以及在非公组织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以下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
为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县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一是统一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的认识。充分认识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要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指导和督查。二是要统一企业主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不是限制企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和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动,促进企业的发展。三是要统一广大员工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非公企业的广大员工是富民强县的有生力量,使他们提高党性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重视组建工作,扩大覆盖面
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做好组建
工作,扩大覆盖面,有利于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办法。由于我县属于农业县,工业发展比较缓慢,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大多数企业没有党员。部分非公社会组织规模比较小(比如书星学校,老师一共13名,党员0名),要求所有非公组织都建立党组织是不可行的。因此在建立党组织时,可采取单独、联合或
挂靠等形式组建支部或党小组,对50名以上职工和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帮助他们建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三)充分发展党员,壮大队伍
目前,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少,党的力量薄弱,制约着党组织的组建。发展壮大企业党的队伍,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把50名职工以上的企业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把生产经营、科技骨干和一线优秀工人作为党员的重点发展对象;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党员培训的重点,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加强职工教育结合起来,把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日常的培养考察结合起来,把提高同志的入党激情与工作成效结合起来。组织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建立优秀青年员工名册。从乡镇、经委或工商行政部门中选派兼职党建联络员,建立培养联系对象,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提高素质。做好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凡是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六个月以上的党员,及时把组织关系转到所在企业党支部或联合支部,可开展一系列可行的活动来充分发挥和促进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效率
企业党组织对于企业的活动不是干预而是参与,不是领导而是服务,不是包揽而是渗透。建立党组织,目的在于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用党的先进性指导它们的工作。因此,可以一手抓党组织的组建,一手抓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党组织积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献计献策,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收集有关生产经营、营销等方面信息,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帮助企业提升素质。党组织一方面支持保障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帮助企业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从原始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非公有制企业多数是生产规模小、生产经营时间紧、党员和职工数量少。因此,党组织开展工作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活动内容上,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结合起来,以培育企业精神为主;在活动规模上,把集中和分散结合起来,以分散为主;在活动时间上,把脱产与业余结合起来,以业余为主,从而保证党员有更多的时间工作在生产经营岗位上。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表率引导职工积极建言献策,争先创优,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五)注重工作规范,健全机制
为确保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开展,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四项制度来推进非公组织的党建工作。一是建立领导关注党建的责任制。要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对企业的领导,在其隶属的党委内部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落实各家企业党建工作;建立县委、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三级联系点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成立巡视组,深入企业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发挥作用等情况。通过上下连动,齐抓共管,保证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完善党支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规定企业在决策之前必须与党支部沟通,由支委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根据支委会的指导意见,提出决策方案,再由党员大会、职代会通过,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是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开展以密切党与职工、干部关系为目的的厂务公开活动,明确公开内容、公开时间,规范公开园地,党支部成立监督小组,负责对企业日常业务的监督管理。通过开展厂务活动,密切党与职工,干部与职工的关系,为党员、职工参加党支部的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健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加强对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党员的行为,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六)合理设置党组织,理顺隶属关系
党组织的设置要区别不同情况,因企制宜,灵活有序地设置党组织。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按《党章》规定建立党支部。由国有或集体企业改造而形成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党员数量不足3人的,可与地域相近的同行业企业组建党的联合支部;对没有党员的,可选派党建联络员开展工作;对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要先建立工会,作为党与企业的联系点。为了便于掌握数量,新办外商投资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在立项、注册、开业的同时,也要把党组织设置考虑进去,使之同步运行。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在登记企业的基本信息时可增添“政治面貌”一栏,建立工作台帐,定期进行更新,以切实掌握党组织的情况和党员的职业情况。同时选好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明确隶属关系,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情况,坚持“属地管理体制为主,归口管理为辅”原则。
第四篇:学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
学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
421600 湖南省祁东县第二中学 蒋才智
内容摘要: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的细胞,学校党建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乃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针对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增强凝聚力上层次;提高创造力求突破;扩大影响力讲实效。努力提高
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构建和谐教育,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三个结合三个点、增强凝聚力上层次、提高创造力求突破、扩大影响力讲实效。
一、问题提出:
党章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
础。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党建工作正是体现党的生命与活力。能否发
挥其政治核心作用是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加强了对学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并充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机构配备。
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尤其是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
育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看
到学校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还有削弱现象,如果
不认真及时抓好党建工作,就无法带领广大群众去努力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党组织将是一盘
散沙,有损于党的光辉形象。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要搞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党建工作,必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认真探索党建工作
带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
增强凝聚力上层次、提高创造力求突破、扩大影响力讲实效,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此,本人用访谈法,对部分教师、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有关党建工作的调查,现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部分教师、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他们对学校党建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党建工作做得较全面,但党组织凝聚力不强。
笔者走访了不同学校的教师,了解到学校党建工作做得较齐全,上级下达什么任务,下
面就做什么。把党建工作当成与行政工作一样,整天忙于事务或开会。没有很好地坐下心来,研究每个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支部没有系统的制定支部建设规划,只好走
一步看一步,支部缺乏生机与活力,没有吸引力,党组织的凝聚力体现不够。
2、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党建工作做得认真,但党组织的创造力体现不够。
从倾听部分党员中了解到,学校党建工作做得认真,党员的组织生活如期进行,但收获甚微,活动形式多,心灵上未真正得到内化,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没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未能创新党建工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党组织的创
造力体现不够。
3、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党建工作做较得扎实,但党组织影响力体现不够。
笔者召开了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他们认为学校党建工作做得扎实,对入党积极分子较重视,能经常沟通谈心,给予极大鼓励。但培养青年方面面还不够广,有的党员没有发挥党员先锋
模范作用,未能表现出先进性,使有的青年对党认识不足,没有积极靠拢党组织,党组织的影响力体现不够。
四、情况分析:
1、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强,主要是领导者工作缺乏主动性。
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在现实党建工作中,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人没有把党宗旨牢记心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是挂在口头上,没有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领导者工作缺乏主动性,抓责任落实不够,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没有细化量责任到人,总认为基本任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去引导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致使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处于薄弱状态,党组织凝聚力体现不够。
2、学校基层党组织创造力不高,主要是学校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
新时期党建工作要在思想上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党章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是,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完成基本任务较为认真,但只处于一般工作中,尤其是在做教师思想工作和组织教师各项活动,形式老化,没有吸引力。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和方法欠创新,工作面面俱到,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重点,党员访谈制度不落实,开展支部成员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谈心活动,结成对子,沟通思想不够,没有团队的精神,造成学校基层党组织创造力不高。
3、学校基层党组织影响力不佳,主要是学校党建工作缺乏实效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只有每一个党员都保持先进性,才能永保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深受群众信赖。可当前党建工作实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党员队伍中还存在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员形象不佳,有的还较严重。如:有的党员由于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忘记了党的宗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有的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价值观发生扭曲;有的党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组织观念。放松了世界观改造。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党建工作中实效性不强,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健全,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不高,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不够活跃,造成学校基层党组织影响力不佳。
五、对策思考:
1、立足点:抓好党建工作与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增强凝聚力上层次。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实现党的领导,则要通过各级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大量的工作,才变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如果不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注意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势必会削弱整个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增强党的凝聚力,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认真搞好自身建设,使党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学校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关键在与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因此,在抓好党建工作中要与与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相结合,这也是党建工作的立足点。
抓好党建工作,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利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牢固树立群众的观点,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牢记廉洁奉公,中共中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并强调:“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认识防腐倡廉的重要性,才能取信于民,为此,党建工作应组织党员行政干部学习,在思想建设方面,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在这些
学习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在组织建设方面,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做好发展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对党支部各方面工作 进行量化管理定期评价;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深入群众,勤政廉政,要以八荣八耻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搞好自身建设,做到自重、自省,不犯错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党和人民群众,让支部和校领导干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只有党员干部坚持讲廉政建设,才懂得为人民服务是立党之本,才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因此,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能力。这是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抓好党建工作,要与法制教育,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还应该完善制度,使党员干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强化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自觉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切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责任书》制度,执行干部廉政谈话制度;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督查力度。重点做好学校校务公开,坚持集体研究,坚持阳光操作,落实责任。
抓好党建工作,还要与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作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学校领导更要注重自身建设,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综合素质方面,支部应定期给予考核,坚持从严治党,做到标准高、要求严、措施硬,认真过好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了头,群众才会跟着走,支部才有了凝聚力,更上一层楼。
在党建工作中,还应从思想上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加强对党员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在党员中应大力宣扬克己奉公、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让学校党员学习他们心中装着群众,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在组织生活中,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史迹纪念馆,聆听先进事迹报告演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组织党员观看一些反腐倡廉电教片,做到警钟长鸣。把党性教育纳入“三会一课”。进行情感交流,思想互动,使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学习中。用报告会、知识测试、电化教育等形式,有重点地解决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树立文明执教的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2、竞争点:抓好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党员教师带头抵制参与有偿补课、有偿托管相结合,提高创造力求突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党员的教师更是师德的楷模。党建工作应与师德师风建设,党员教师带头抵制参与有偿补课、有偿托管相结合,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提高学校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在师德建设中求突破。这是党建工作的竞争点。
抓好党建工作重点在于塑造教师的崇高思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教师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充分说明了师德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乃至一生,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导致腐败现象也悄悄地滲透到教育领域来,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这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党支部应组织教师学习,引领广大教职工勤奋工作,严于律已,自尊自爱、自信自重,提高自身素质,应做到奉公守法、诚实谦虚,坚持自己崇高的职业信念,光明磊落、用廉洁奉公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时时处处都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使党员在自律和他律的双重作用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群众投身于诚信建设之中。
创新党建工作就是在教师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如:衡阳市教育工委开展的“师德建设年”活动和“五评三进”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建设,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进一步树立起爱岗敬业的好思想。
学校基层党组织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通过开展“铸师魂、展师风、树形象”主题教育,要求教师们严于律己,将党员教师带头抵制参与有偿补课、有偿托管承诺纳入教师考核中,培养他们廉洁执教的意识,增强教师爱与责任意识,做学生的表率。支部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双满意”教育活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并进行先进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评选十佳优秀教师、举行爱生摄影、《假如我是学生》征文、《爱与责任》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教师踊跃参加,强化内部监督制约,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做自律的表率。
抓好党建工作应该在组织上关心青年教师,让他们在思想上不断成熟,要多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党组织要主动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困惑与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对待困难。让他们积极靠拢党组织,为他们敞开发展的大门。对入党积极分子更要时时关注,与他们共同参加党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感悟党的伟大。引导他们向往党、热爱党。
3、增长点:抓好党建工作与增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融教学抓党建,发挥支部党员作用相结合,扩大影响力讲实效。
党员是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抓好党建工作就要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支部和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努力。只有融入教学中抓党建,才能显示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因此,抓好党建工作必须与增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融教学抓党建,发挥支部党员作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党组织影响力讲实效。这也是支部党建工作的增长点。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它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是否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不断的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让党组织在教学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成为既是党的先进代表,又是教学的骨干,学科带头人。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人民群众、师生家长才信得过。
党建工作就要紧紧扣住这根弦,要给党员创造不断学习和进修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党员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在新课改中,党组织更应该作好党员的坚强的后盾,让党员深入教学第一线,支持他们,给予必要的提供优质服务,给他们压担子、出点子、壮胆子,即使课改失败也要给予鼓气。党员带头了教师也跟上,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腾飞。
作为学校基层组织领导,应该带头学习业务、精通业务,在教学改革中才有发言权,要与党员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教学问题。并要善于发现教学人才,推陈出新,支部不但在思想上给予教育培养,而且在业务上给予鼓励,不断扩大教师优质队伍。基层党组织在教学中抓党建,了解更深,感情更浓,发挥优势作用也更大了。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更高了,支部影响力大了。支部不仅成了思想的乐园,也成了教学的乐园。如:我总支每一位党员都承担了教学课题研究,不仅带头参加县、市、省开课,而且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课堂教学录像评比获得全国一等奖,学校成了教学实验基地,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事实充分说明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只要认真搞好党建工作,它不仅是有作为、有思想、有活力,而且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基层党组织就有了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支部才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五篇:当前社会组织管理问题与对策
当前社会组织管理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已迈入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问题与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地区和部门尚未认清社会组织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还存在“宁肯不干事,也不要出事”的观念;有的认为社会组织是群众自娱自乐的组织,主动愿意转移给社会组织购买的服务项目不多;有的将社会组织当作政府职能转移的“二传手”,指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影响了公平竞争;有的忽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量的培育,在日常监管中,未能及时督促推动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二)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在行业协会脱钩、领导兼职、党建工作、税收優惠、执法监管等领域的政策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执行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对承接的单位、方式等还缺乏具体规范;社区、服务对象和社会组织缺少直接参与需求项目制定的途径;社会组织退出操作性法规有待完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保障制度还需完善。(三)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现有发展资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范围和深度有限,社会组织可持续的乏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时,还存在轻视草根社会组织的现象,影响了公平竞争环境和草根社会组织发展。部分地区和部门对现有扶持资金还缺乏统筹合理的利用,资金要素保障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办法举措不多,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资金瓶颈”有待下大力气突破。(四)平台建设仍需规范。
各地在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中,普遍存在重“推广”、轻“评估”的现象,盲目宣传推广,缺乏对实体孵化器运营状况的评估,孵化器“空壳化”问题较为突出,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孵化基地建设运行标准还需加快进度出台,政府、孵化器和入驻社会组织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五)监管评估还需完善。
监管评估的主体力量还需加强,没有充分调动整合社会公众、捐赠方、组织内部、服务对象以及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管评估,监管评估“面窄”“量小”,效果不明显。监管评估方式单一,只注重传统做法,忽视了对监管评估的探索创新,日常监管工作量大、人少,疲于应付,致使有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及时解决,对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规行为的查处比较困难。(六)结构类别有待优化。
从领域看,在已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中,从事教科文卫体及经济行业性的多,社会治理服务专业性组织的少;从规模看,人数和业务量小、影响力小的社会组织多,规模并富有特色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少;从活动看,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等普遍化服务多,高层次、人性化、本土性的服务少。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制度体系,完善规划布局。
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前瞻性。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要尽快编制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总体规划,形成“短、中、长”详细规划,明确各阶段重点,确保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持续健康推进。(二)加强监管评估,引导规范发展。
要坚持以评促建,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管评估体系,坚持第三方评估机制。要严格年检、年报、项目抽查审计等监管环节,要充分发挥监管评估和退出机制的倒逼作用,积极鼓励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自律措施,促进社会组织自觉规范内部管理,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章程,实现自主、自律、自强发展。(三)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要加强登记管理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把懂专业、想干事、作风好的同志充实到队伍中去,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要积极引导和规范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对社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努力提高社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要建立社工能力提升动态可持续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实务培训,提升能力,更好服务群众。要改进社工选拔录用机制,给予基层政府更多自主权,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工作需求。(四)规范平台建设,强化功能定位。
要加快出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运行标准,明确孵化器功能定位及运行评估等规范,理顺政府、孵化器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有效解决入驻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资源,自身业务技能建设缺少动力等问题,增强社会组织自主性。要创新孵化器运营模式,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评估监管,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营评估监管新模式,不断释放各类孵化平台生机活力,持续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五)加大资金扶持,拓展筹资渠道。
要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完善购买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供需有效对接,及时落实购买服务资金。要积极探索公益创投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金融信贷、公益组织之间联动合作机制,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要大力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鼓励社会组织通过联合劝募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六)加强党建工作,发挥核心作用。
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由组织、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等部门组成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健全党建工作网络,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不断提升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