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1:3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

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办发〔2003〕13号 【发布日期】2003-04-10 【生效日期】2003-04-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3〕1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各区县政府要组织好各自的督查考核工作,并将年度安排及年终的督查考核情况报市政府。

(府印)

二○○三年四月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现就本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本市督查考核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按照“新、近、严、实、先”的要求,本着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原则,创新督查考核机制,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确保市政府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增加督查考核内容,扩大督查考核范围

大力优化首都发展环境,是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重要任务。2003年,将优化发展环境情况纳入本市督查考核内容,并作为重点实施专项督查考核。其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府各部门提出的本年度优化发展环境的整改措施、创新举措、年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市政府折子工程”、“60件重要实事”和市领导交办的各项重要工作的督查考核工作。

从2003年开始,除原安排的市政府56个工作部门外,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西站地区管委会、市知识产权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市城管执法局等一并纳入督查考核范围,按照市督考办有关规定实施督查考核。

三、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评价体系

(一)扩大年终民意测验入户调查的范围。共调查4000户,按照当年本市城镇居民与农民的人数比例,确定调查的城镇居民户数和农民户数。

(二)建立企业对政府各部门服务满意度调查制度。市督考办委托专业调查公司或社会中介机构,在年中和年底时分别对部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政府各部门服务满意度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市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调查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报市委、市政府,作为年终确定督查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建立网上评价制度。委托市信息办,利用“首都之窗”网络平台,方便全社会通过网络普遍参与对政府各部门的评价。评价意见应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或身份证号码。

(四)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单位参与督查考核的机制。市督考办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有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特邀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新闻单位参加的联合督查,对优化发展环境和完成“60件重要实事”等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进行暗访或实地检查。

四、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奖惩机制

(一)市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对各级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凡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或身份证号码的人员的举报投诉,各单位必须调查核实,调查属实的,视情节轻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告诫或纪律处分,直至开除。

(二)对于经督查发现问题的公务员,依据《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行政告诫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违法行政行为行政处分若干试行规定》处理。

(三)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上作出书面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并以市政府名义通报批评。

1.落实优化首都发展环境措施不得力、管理不到位,本行业、本部门发生严重影响首都发展环境恶性事件的;

2.由于主观原因且未经主管市领导批准,未按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60件重要实事”和“市政府折子工程”工作任务的;

3.在廉政方面发生严重问题或在安全方面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

4.弄虚作假、欺骗领导或违法行政,造成恶劣影响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若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办发[1998]55号 【发布日期】1998-11-06 【生效日期】1998-1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进一步

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若干意见的通知

(辽政办发〔1998〕55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六日

辽宁省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若干意见

我省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适应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需要。为了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保持全省利用外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辽宁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改善我省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1.近期我省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要围绕办好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为外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改善我省的软环境。当前要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作为全省改善软环境的工作重点。

2.软环境建设工作要立足于各市。各市政府都要把改善投资软环境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认真总结本地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研究解决软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外商投资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一年突出抓一两个重点问题,使本地区的软环境不断改善。

二、二、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涉外“窗口”部门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

1.坚持实施办事“三公开”。各级外经贸、工商、税务、财政、劳动、海关、商检等涉外窗口部门,要按国际惯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规章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程序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办事的申办程序、工作流程、所需材料、办事时限等。公开办事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标准及对内部人员的要求等。公开的收费标准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和省政府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将“三公开”的内容公布在企业人员前来办事时能明显看到的地方,同时公布投诉电话,以便监督。

2.实施文明办公,提高服务水平。各涉外“窗口”部门要实行文明办公。接待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要礼貌待人,讲究文明用语,回答问题要明确,解释问题要耐心,处理问题要公正,解决问题要及时。

3.加大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的力度。公用、城建、供热、商业、邮电、交通、电力、卫生、金融、口岸、旅游等行业和部门,都要推出本部门的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凡是与企业有直接服务业务的部门都要实施服务承诺制,要利用宣传媒体或在涉外部门公布的承诺的内容、目标、服务时限及要求。各市政府要加强对社会服务承诺制的监督,采取与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的行业和部门签订责任状、建立投诉制度、违诺赔偿制度等方式进行检查考核,把社会服务承诺制落到实处。

4.加强对外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的延伸服务。各涉外窗口部门要根据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请求和实际情况,合理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方便外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办事。

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港监、边检等部门要实施海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24小时值班制,机场留守待命制,货物申报放行周六加班制,节假日加班预约制,对重点企业和大宗进出口货物实行信任放行、便捷通关、转关,实行检验员在查验现场签发放行单等新办法。

金融部门要提高结算速度,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汇入、汇出等结算业务,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并通告企业。

各级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要经常了解和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的情况和要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外商投资企业宣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给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作为民间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建立与外商投资企业联系的正常渠道。实行“与外商对话例会制度”,省政府每年召开一至两次有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总经理参加的投资环境座谈会,广泛、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沟通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各市政府也要实行“与外商对话例会制度”。

6.积极帮助企业招聘所需人员,鼓励引进高水平的专业、科技人才。外商投资企业从外地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落户时,严禁收取城市增容费和类似增容费的管理费用。

三、三、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

1.加强依法行政,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法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主要是依法监督检查企业是否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是否履行合同、章程。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提供信息为企业服务,逐步实现按国际惯例对企业依法管理。

2.提高执行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各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外商投资企业发放企业需要知道并可以公开的政府文件。属于地方制定的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法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征求外经贸部门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如有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大的政策出台,有关部门应及时召开涉外政策说明会,传达并讲解有关政策。

3.进一步治理对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管理的通知》(辽政办发〔1997〕7号),严格执行《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手册》。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按中央和省两级管理的原则执行,各地在各自的权限内可以确定减、缓、免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于界限不清、适用对象有异议,收、缴双方有分歧的收费项目应及时请示上级部门,在未得到肯定答复前暂不收费。《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手册》规定的收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则按国家新公布的为准。

4.严格按执法程序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检查。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检查应由有权检查的执法机关进行,统一的检查由辽宁省联合年检办公室组织进行。

有权检查的执法机关要严格划分管理权限和职责。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同一部门多级重复检查或同一项目重复检查,无正当理由及法定手续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不得干扰外商投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三星级以上涉外宾馆的检查由市级以上相关部门进行。

到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必须有两个人以上。进入外商投资企业,执法检查人员要出示《辽宁省行政执法证》和“执法检查通知书”,属于国家统一着装的,执法人员必须着装。否则,外商投资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利用执法检查要求企业购买其推荐的物品。

5.严格按执法程序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处罚应由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单位实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处罚时,必须出具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告知复议权、起诉权。依法作出责令外商投资企业“停业整顿”及扣压企业财物的处罚,应由执法机关的主管领导批准。作出“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决定或者处以较大数额罚款前,必须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6.禁止强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各种培训、投保、订阅报刊杂志和接受指定的中介服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要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省直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不准出省,各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不准出市,并不得硬性要求企业参加培训人员住宿。需要收费的培训应报财政、物价部门批准。除国家规定必须保险的险种外,其他保险项目要坚持双方自愿的原则,严禁各级保险公司与有关执法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企业进行保险。企业自愿订阅报刊杂志,严禁各有关执法部门下发文件,强制企业订阅有关报刊杂志。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到其指定的会计、律师、审计、评估、咨询、人事代理等中介机构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

7.企业参加社会活动及到企业参观、考察应遵循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企业参加有关社会活动,未经企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到企业参观、考察。如果确实需要,需经省、市外经贸部门协助联系。

8.建立行政执法“窗口”单位。各市都要选择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窗口”单位,确定为行政执法“窗口”的外商投资企业由各级政府法制办公室发放证书和牌匾。到“窗口”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的部门和人员必须对其检查的“目的和内容”以及检查的情况进行记录,记录由企业保存。政府法制部门要定期检查记录。

四、四、进一步完善投诉工作,依法协调处理好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

1.完善省市投诉机构设置,健全全省投诉机构网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省、市都要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代表政府受理并协调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省、市政府领导要加强对外商投诉处理工作的领导,以增强投诉中心的协调处理功能和力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投诉中心的工作,及时反馈涉及的投诉处理结果,加快投诉案件的结案。对于暂时不能结案的投诉案件,要及时向投诉中心反馈处理情况。

2.加大各市、县处理投诉的力度,把外商投诉解决在基层。各市、县政府要重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工作,并在人员、经费上予以支持。对一些涉及面宽、影响较大的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案件,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过问并予以协调解决,尽量把投诉案件解决在当地。

3.要依法公正地调解纠纷。协调处理纠纷必须坚持公正,不得偏袒某一方,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中外投资方的合法权益。

五、五、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自主权利

1.不得干涉企业的自主决策和经营权。外商投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企业的董事会,任何部门、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其行使法律赋予的自主决策和经营权,党政机关应当带头遵守《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条例》的规定。依照法律规定,总经理及其由董事会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必须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未经董事会决议,任何行政部门和组织以及投资方不得任免、撤换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凡因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原因不能与外方合作共事的,要及时依法撤换中方高级管理人员。任何部门不得向企业下达指令性生产经营计划以及销售额、利润指标。未经企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布企业的盈利情况。

2.尊重“嫁接”企业的独立法人权益。“嫁接”式合资企业与中方老厂都是独立的法人,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老厂作为投资方,可以通过董事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不得干涉合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不得随意撤换合资企业的总经理,不得干预合资企业一般人员的聘用,不得无偿借用、调用、占用和统管合资企业的人、财、物。

六、六、逐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国民待遇

1.凡在我省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各企事业单位为其提供金融、保险、法律、水、电、气、热、通讯、劳务咨询、货物运输、工程设计、广告宣传等服务,要公开收费标准,要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不准抬高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标准。

2.对来我省投资的外商,其住宿、就餐、购置物业、子女就学、购买车船票和旅游景点门票的付费与国内人员同一标准。

3.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员工,其就医与本省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七、七、提高涉外执法人员的素质,严格执法监督及违法的处罚

1.大力抓好涉外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涉外执法人员的素质。各涉外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赔偿法》,不断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教育,规范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高他们执法的严肃性、自觉性和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改进行政管理,建立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

2.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对执法人员的不依法行政行为,如到企业乱收费,不按程序到企业进行检查,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以及以各种名目和理由随意对企业做出“停业”、扣压财产等处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要予以投诉,有关部门要对违规、违纪、违法的直接责任人给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揭露严重违法、违纪的典型事件,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予以公开曝光。3.加强对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政府各部门对各级人大、政协有关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中提出的意见,必须认真整改、落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1]30号 【发布日期】2001-05-17 【生效日期】2001-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信息工作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1〕30号二00一年五月十七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近年来,我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各级领导更加重视信息工作,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在为领导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天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好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市委、市政府需要大量的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努力提高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向市政府报送信息是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的重要职责

(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作进行总体部署,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决策,都离不开信息工作的基础作用。各级信息部门,向市政府积极负责地报送信息,是保证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进行正确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需要,是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办公室要把做好政务信息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其真正成为了解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向领导反映情况的一条重要渠道,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二)各级信息部门,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及时反映在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反映“两个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情况;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思路、进展和成效;反映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社情民意。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后,要及时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情况,广大干部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实施决策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领导作出的重要批示,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反馈落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按时报送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完成情况。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要报送各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和动态。

(三)各级信息部门要经常研究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和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善于从文件及会议精神中,从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中了解领导的信息需求,增强上报信息的针对性,为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二、必须坚持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信息的原则

(一)报送信息一定要及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凡是需要市政府及时掌握、立即处置的重要情况和紧急信息,都要迅速收集上报。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要随时报送,并要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和原因、后果以及吸取教训、开展工作的情况。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报送。对迟报、漏报、瞒报紧急信息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报送信息一定要准确,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向市政府报送的信息必须来自于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反映成绩的信息要恰如其分;反映问题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反映困难的信息要实在准确。要加强对上报信息的核实,做到准确无误。

(三)报送信息一定要全面,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要坚持既报喜又报忧。要支持信息工作人员报忧,绝不能报喜得喜、报忧得忧,更不能将问题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报到上面面目全非。

三、三、进一步提高上报信息质量

(一)加强信息综合是提高信息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注意从大量的原始信息中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量的分析和质的判断,使上报信息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具有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注意从一般的信息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搞好信息调研是扩充信息、开发高层次信息的有效途径。要善于从初始信息中找线索、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系统的、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开展信息调研工作要注意研究和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信息调研要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多出调研成果。

(三)保持良好的文风是为领导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重要方面。要不断提高信息的编辑水平,增强信息的可读性。编写信息要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用语准确,朴实自然。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和有代表性的数据反映事物的原貌。

四、四、继续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

(一)信息网络建设是信息工作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抓好网络单位和基层信息联系点工作,加强远程站点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上运行质量,确保网络系统灵敏、高效、安全、畅通。

(二)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提高运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信息网络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要不断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挖掘信息资源。信息工作人员要学习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调阅、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处理规范化操作。

五、五、提高信息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提高信息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下大力量抓好信息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1.报送信息审核把关制度。一般性政务信息,由办公室分管信息工作的负责人审定签发;紧急重大信息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审定签发,报送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的3小时。2.领导批示督办反馈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市领导对办公厅信息刊物所作批示的督办反馈工作,并将落实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所报的反馈情况要有背景、过程、措施和结果。3.重要信息约稿制度。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将根据国务院和市政府工作需求,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约稿,承接任务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要按内容和时限要求上报。4.信息采用月通报制度。按照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对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上报信息情况,每月实行计分考核,予以通报。年终汇总情况作为单项考评结果计入目标管理考评。5.评比表彰制度。每年评选政府系统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和优秀信息工作者,并进行表彰。

六、六、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一)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工作的指导,帮助信息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上级的决策意图、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要定期对信息工作进行分析,给信息工作人员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为信息工作人员参加重要会议、阅读文件、学习掌握政策、开展信息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二)要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都要按照信息工作岗位人员素质的要求,配齐信息工作人员。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要有敬业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工作交流和培训,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附:天津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评价办法(试行)

附 天津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一、一、总则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合理的政务信息评价标准,鼓励各部门、各单位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二、二、质量评价标准

市政府办公厅对各部门、各单位报送并被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的信息实行记分考核。具体标准是:

(一)《政务信息》、《政务信息・特刊》、《信息参考》刊用的信息,每条计1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条加计2分。

(二)《政务交流》(办公厅各市长工作处提供稿件)、《督办与反馈》刊用的稿件,每条计2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条加计2分。

(三)《政务信息・报国办》选用的稿件,每篇计2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2分;被国办采用的,每篇加计5分;被国务院或中央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10分。

(四)《政务通报》、《天津政务参考》、《信息参考・专报》刊用的稿件,每篇计3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2分。

(五)对应按规定报送信息而未报送的,扣除相应的分数。

三、三、评选表彰方法

(一)按照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对采用的信息计分统计,在每月政务信息采用情况通报中公布结果。

(二)年终根据每月得分结果累计排定名次,并确定受表彰的单位。表彰比例根据情况确定。

(三)优秀信息工作者由优秀信息工作单位推荐产生。

(四)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和优秀信息工作者由市政府办公厅予以表彰和奖励。

(五)办公厅各处室信息工作考评作为单项指标,纳入全厅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四、四、附则

(一)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处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 9月26日印发的《天津市政

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评比表彰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1]29号 【发布日期】2001-04-20 【生效日期】2001-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已翻印下发)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城乡规划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切实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进行,并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实现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重点,合理确定本区域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规划实施措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提出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围绕中心建制镇建设和发展重点提出发展要求;要结合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重点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为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切实解决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问题。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经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后,逐级上报审查和审批。各市、县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审和报批工作。

二、二、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

城镇总体规划是指导城镇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对须报省政府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省建设厅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审,认真实行城市总体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总体规划质量。地改市的城市要抓紧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镇总体规划需要进行修编的,规划期限应调整到2020年,并依法报批。1995年底以前批准的总体规划,要根据省域及所在地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抓紧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1995年底后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实需要进行局部调整的,要报原批准机关确认和备案。总体规划调整和修编工作,地级市原则上要在2002年6月30日前完成,县级市和县城原则上要在2002年底前完成。

三、三、努力改进城镇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按照法定程序,抓紧编制或修订城镇详细规划,明确控制区域、控制地段和道路红线、生态“绿线”等控制指标和界线。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以及城市行政、商贸、体育、文化、交通中心、商业街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实行招投标,组织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在编制详细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必要时可举行听证会,上一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评审。详细规划要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报城市总体规划批准机关备案。城镇总体规划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底前地级市要完成80%以上,县级市和县城要完成70%以上,2002年底前全面完成。

四、四、认真做好专业规划编制工作

抓紧编制城镇道路交通、给排水、防洪排涝、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园林绿化、环卫、燃气、地下空间利用、人防、消防、环保、市场、文化设施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业规划,并经上一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按程序报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地级市城市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县级市和县城要于2002年底前完成。

五、五、坚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查制度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建设部备案。省级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报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六、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管理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正确处理城镇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对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要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编制的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规划、各项建设选址和初步设计,需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由项目所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书两证”。

七、七、加强城镇规划的法制建设

省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安徽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安徽省县城规划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区规划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安徽省实施〈 城市规划法〉办法》修改的前期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努力把城乡规划逐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要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定,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把城乡规划作为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认真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更改;要认真执行规划许可制度,严格“一书两证”的集中统一核发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制度。各级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城镇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依法行政,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并及时逐级上报。

八、八、加强对城镇规划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规划工作负总责。要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规划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稳定专业技术队伍,有条件的市、县可聘请规划督察员;要把城市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大力普及城镇规划知识;省建设厅要组织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其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高他们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城镇的水平。

省建设厅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对全省城乡规划的指导、审报、监督和检查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水平;要会同省监察厅对各地贯彻执行本通知情况进行督查,每年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12〕2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六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京发〔2011〕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为基础,以推进污水资源化为重点,加强行业监管,依法强化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设施体系、高效的运营体系和科学的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本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水平,促进水环境全面改善,为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方面的主导作用,按照统一规划、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要求,强化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地位。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好城区与郊区、流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城乡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布局及建设标准要与区域、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和纳污能力相协调,公共排水管网未覆盖地区进行开发建设时应同步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坚决杜绝污水直接排放。

坚持循环利用。坚持污水资源化和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继续坚持再生水与全市水资源统一调配,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循环利用。

坚持建管并重。完善政策法规,理顺排水和再生水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其中四环路以内地区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100%,中心城其他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新城达到90%,农村地区达到60%;再生水年利用量10亿立方米以上,利用率达到75%;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营高效、监管科学的工作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加快全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再生水厂建设。到“十二五”末,新增污水处理规模205万立方米/日(其中中心城新增131万立方米/日),新建、改建污水管线约2600公里,基本建成满足城乡发展需求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体系。

中心城:以改善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流域水环境为目标,清河流域完成清河、北苑、肖家河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建设,新建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坝河流域完成北小河、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东坝再生水厂等项目;通惠河流域完成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定福庄再生水厂;凉水河流域完成吴家村、方庄、小红门、卢沟桥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郑王坟、垡头再生水厂。

加快推进雨污管网分流、老旧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和以本市南部地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的管网工程建设,中心城规划新建管线348公里,改造353公里。由中心城流入北运河的主要河流水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为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提供水环境保障。

新城:以改善新城水环境和再生水循环利用为目标,升级改扩建通州碧水等12座污水处理厂,新建顺义马坡等18座再生水厂,新建、改造污水管线1212公里。乡镇:结合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扩建污水处理厂8座,新建再生水厂20座,新建、改造污水管线692公里。

村: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250处。

(二)加强输配水设施建设。

按照“管道输水、河网配水”的原则,结合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再生水厂建设,配套建设再生水管线685公里。实施跨流域再生水配置工程,进一步优化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案,将再生水优先用于工业、园林绿化、河湖环境,并通过河湖水网用于农业灌溉。新建清河、酒仙桥、高碑店、小红门四大再生水调水工程,新建再生水调水管线6公里,年调水3亿立方米。

(三)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改扩建庞各庄污泥堆肥场,新建高碑店、郑王坟、琉璃河等污泥干化利用工程,在新城及乡镇建设污泥资源循环利用工程11项。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规模3990吨/日,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

(四)构建排水和再生水运营维护体系。

中心城继续以集中统一运营维护为主,强化排水运营维护的系统化和专业化。新城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运营维护模式,建立专业化的运营维护队伍,强化资源整合、统一管理、专业养护。乡镇、村采取委托运营等方式,建立社会化的专业运营维护体系。

(五)完善排水和再生水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15号)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进一步明确市、区县两级排水监管职责,建立专业化的排水监管队伍。加强排水和再生水执法力度,依法处罚违法排水行为。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强对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过程的监控,建设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监控系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监管效率。

(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科技投入,重点研究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与装备,大力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装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积极引进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等措施,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行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国资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为成员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要按照统一规划、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要求,优先安排和保障政府投资,保障市属工程维护和运营资金,完善落实市属排水设施运营补贴机制。市国土局、市规划委要及时办理项目用地、规划选址等审批手续,统筹做好衔接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

区县政府要落实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的属地责任,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及所属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二)加强污染源监管。

研究制定更严格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和工业企业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废水直接向环境水体排放的监管,确保重点污染企业在“十二五”末达到新的排放标准。强化垃圾处理设施、粪便消纳设施和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三)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通过加大政府直接投资,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外国政府贷款,不断扩大和丰富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投资规模和方式。通过政府贴息、偿还资本金、发行企业债券和提高运营补贴等方式,提高国有运营企业融资能力。通过BOT(建设—经营—转交)、BT(建设—转交)等项目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直接投入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四)增加设施运营投入。

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再生水价格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再生水价格。制定《北京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公共排水管网维护定额,将公共排水管网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经费拨付与设施运营、维护绩效考评结果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加强补助资金和设施运营维护资金的监管。

按照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经费保障机制。市级财政重点做好中心城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经费保障工作。在污水处理费和再生水价格调整到位之前,进一步完善与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实际成本相适应的财政补贴机制,及时足额拨付运营资金,改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企业融资环境,支持其正常运营和良性发展。区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经费投入力度,建有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区县应征收污水处理费。在污水处理费征收到位前,明确相关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保障设施正常运营。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考核工作的若(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