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修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1:0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返修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返修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应用》。

第一篇:返修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门诊护士 200 次的静脉用药操作核查缺陷率为 42.8%)、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42.8%降到 15.6%),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1)有形成果: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活动前的42.8%降至 14.6%,用药差错由 8起降至 1 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与荣誉、沟通协调、活动信心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的缺陷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

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WHO统计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亡归咎于用药不当[2]。美国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JCAHO)对1995年1月至 2005年12月3548例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其中给药错误358例,位列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第四位[3]。2004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将“安全用药”列入患者安全目标,2007年我国颁布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高用药安全”是其中目标之一,探讨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了世界性的话题。因此,护士在安全用药中责任重大,从接受医嘱到执行用药的每个环节是否正确至关重要,而在目前,护士的一环环核查是保证用药正确安全的关键。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4],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我院门诊 2011年 6-8月护士静脉用药错误所致差错9起,针对问题,护理部9月起将品管圈方法应用到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中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单盲法对我院急诊、内科和儿科门诊输液室2011.8.16-2011.9.5护士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和经过品管圈后2011.11.1-2011.11.21 同样门诊相同比例样本数的护士200 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进行统计分析。

1.2 品管圈人员组成 圈员由护理部成员和急诊、内科、儿科门诊护士长组成,护理部负责质量控制的副主任为圈长。2 方法

2.1 确定主题 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 5个待选课题,全体圈员依据问题的严重性、可行性、合适性、圈员能力四方面分别用 5分、3分、1分 3个等级进行评分,得分最高者确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即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

2.2 现状调查 设计护士静脉用药核查调查表,2011.8.16-2011.9.5对门诊护士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操作前(病历、药物、输液瓶贴)、操作中(输液卡、病人自报姓名、药物)、操作后(病人姓名、输液卡、药物)的核对。2011.8.16-2011.9.5病房护士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数 257,缺陷率为42.8%[缺陷率=缺陷数/(护士静脉操作例数200×3)×100%]。原因分析列出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从护士、病人、方法、环境4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用药核查存在缺陷的因素,运用因果关联图及冰山图分析,导致门诊护士用药核查缺陷的根本原因为:护士查对意识不强、培训方法不合理、护士人力不足、督促不力。

2.4 制定目标 根据现状调查所发现的核查缺陷进行分类统计,用柏拉图列出主次核查不全的项目,根据“80-20 原则”将累计百分率达 76.7%的项目即病历、输液卡及护士与病人自报姓名的双向核对未落实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子目标。设定总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100%,得出护士用药核查缺陷率应从42.8%降到14.6%。

2.4.1 子目标值设定 依据上述目标值设定公式计算出:病历未核对应从 82次降到 60次,输液卡未核对应从 56 次降到 30 次,护士与病人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应从 50次降到19次。

2.5 对策拟定及对策实施 依据 5W1H原则即 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间)、where(在哪里)、how(怎么做)将因果关联图中所有原因罗列出来,圈员对其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进行5分、3分、1 分评分,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点 4 个:流程不清晰、培训方法不合理、护士核对意识不强、护士人力相对不足。对这 4个问题点分别运用 PDCA 循环方法进行对策实施,实施结果成功之处予以标准化、失败处开展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案进入下一个 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3 结果

3.1 用药核查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对同样门诊护士在 2011.11.1-2011.11.21期间200例次静脉用药核查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缺陷率为14.6%,用药差错由 8起降至1起。

3.1.1 总目标改善成果 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改善前的 42.8%降至改善后的14.6%,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用药核查缺陷率间有统计学意义(X2=12.2,P∠0.05)。

目标值达成率=∣改进前-改进后∣/∣目标值-改进前∣×100%=∣245-55∣/∣95-245∣×100%=126.7% 进步率=∣改进后-改进前∣/改进前×100%=∣55-245∣/245×100%=77.6% 3.1.2子目标改善情况 病历未核对从82 次降到 30次,输液卡未核对从 56次降到 23次,护士与病人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从 50次降到 18次,均显著低于目标值(见表 1)。表1:实施品管活动前后子目标改善情况比较

项目

改进前(次)

改进后(次)

目标值(次)病历未核对

输液卡未核对

护士与病人未

双向核对

3.2 无形成果 用评估问卷10分量表,从6 个方面对无形成果进行评价,每个圈员逐项填写,每项得分为 1-10分,统计各圈员评分的平均值,进行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对比,在 6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提高(见表2)。

表2:实施品管活动前后无形成果评分比较

评分项目

活动实施前

活动实施后

活动成长 品管圈方法运用

1.7

5.0

3.3 团队凝聚力

2.2

6.7

4.5 解决问题能力

3.2

7.6

4.4 沟通协调

4.7

9.0

4.3 活动信心

2.3

4.8

2.5 责任与荣誉

3.5

4.5 4 讨论

4.1 完善静脉用药关键环节的流程 针对流程不清晰问题,制定输液环节核对流程、责任护士输液流程、护士接换输液流程,并在全院门诊输液室启用。通过流程的进一步明确细化,有效避免了护士核对项目不全、核对主体错误的现象,有效防范用药差错的发生,促进了标准化流程的建立。4.1.1 输液环节核对流程 操作前:两名护士共同核对病历医嘱、抄写的输液瓶贴及输液卡和摆放的液体及药物进行双人核对确认。操作中:护士把病历与输液卡和瓶签信息核对、输液卡与患者自报姓名进行双向核对、穿刺进针前再次核对输液瓶、病人身份进行确认。操作后:填写输液巡回卡,再次核对输液瓶、病人身份,落实药物宣教。4.1.2 护士接换输液瓶流程 巡视发现病人液体输完或呼叫铃响起,护士取药至病人旁,将输液瓶与输液卡、病人身份进行核对后换瓶,巡回单上签时间及姓名,落实药物宣教、交待注意事项。

4.2 实施情景模拟式的培训演练 针对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方法单

一、与实际脱离的不足,组织各科门诊总带教,进行静脉用药操作的情景模拟演练,统一核对环节、方法,设计情景模拟式培训方案,开展门诊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和考核,改进后护士静脉用药核对主体、方法正确,效果良好。

4.3 加强教育,提高责任意识 从接受医嘱到执行用药,护士参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5]。因此,针对护士意识不强,品管圈结合实际案例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差错原因分析和安全意识教育,各门诊输液室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的培训,抽考护士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等,合格率95.5%,护士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4.4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都学会了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大家感受到相互协作的快乐及与他人建立友谊的快乐[6],获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通过定期讨论、脑力激荡,提高了圈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协调,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参考文献

[1] 薛素兰,伍晓莹.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18-719.[2] 唐镜波 主编.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通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26.[3] 李明子.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 [4] 毛晓萍,常后婵,张秦华.品质圈活动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04-105.[5] 吕彩霞,蔺桂芳.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1-3.[6] 邓少芳,邓桂芳,黄英群,等.品质圈活动在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4):23-24.

第二篇:静脉安全用药品管圈在急诊科的应用

静脉安全用药品管圈在急诊科的应用

摘要:目的提高急诊科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品管圈的圈员通运用管理工具、统计学的方法,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发现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再实施再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成立了静脉用药操作流程,大大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结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

关键词:急诊;静脉用药;品管圈;安全我们医院是新建的医院,医院的员工质量参次不齐。急诊科护士共18人,N1的护士就有10人,她们的工作年龄也就在2~3年。如此年轻有朝气的团队,固然给急诊科带来了活力,但她们工作经验的不足,也给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隐患。

1临床资料

我们急诊科也承担着门诊的临时输液,2013年1~8月份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件,均为静脉用药安全方面的问题,面对频发的护理不良事件,为了适应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也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护士长及科内护理人员质控人员及部分护理人员均认为静脉安全用药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自发的成立了品管圈以保障急诊用药的安全。从9月1日制定了静脉安全用药品管圈,由六人组成,通过民主的方式组成了圈员,选出了圈长,确定了圈徽。着手从接药的双人核对,瓶贴的打印及贴内容的规范,药品质量的查对,加药的查对,更换吊瓶的查对,滴速的告知,输液结束拔针时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等方面进行改进,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2]。

从9月1日~10月31日,品管圈的成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收集期间所发现的问题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不扣个人的质量分,只将问题通知说明,引起大家的重视,目的让品管圈成员轻松上阵,深挖问题,全部暴露问题,真实的收集第一手资料,以免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见表1。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9月~10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双人核对走形式,无核对痕迹,瓶贴有的打印,相当部分手抄写,既增加护士的劳动量,也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品管圈的成员集中一起,互相讨论,采用脑力激荡法,挖掘影响静脉安全用药的因素,用鱼骨图显示如下

针对急诊现状,组织圈会分析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我们11月1日,开品管圈会议,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静脉安全用药流程。①患者取药入急诊科,护士要主动迎接,并根据门诊处方签清点瓶数及药品,正确的将发票交予患者,指定床位,询问其是否大小便,交待注意事项,马上做好准备。②微机打印输液瓶签(上有床号、姓名、日期、药名、剂量、用法)写明输液顺序。由接药者和另一名护士核对,一人看门诊处方签,另一名看打印的瓶签,以及药品(着重看药品的名称,数量、质量、有效期)无误后在处方签上名字,写明:核对着:xxx xxx。③加药时护士应再次对药品进行核对,加药后应在液体瓶签上写明加药者:xxx,时间:xx:xx(几点几分)。④静脉输液时或更换液体时,严格核对患者的身份,核对药物与输液巡视单并在输液巡视单签字:姓名:xxx时间:xx:xx(具体到分),交待滴速并调节好,最后在巡视单注明:滴速:xx滴/min,尤其特殊药物如硝酸甘油,也可使用输液泵。⑤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1次/30min,观察患者的病情,静脉通道情况。⑥用药指导,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⑦患者静脉输液完毕,签上几点几分拔针,拔针者:xxx,其患者或家人确认并签字:xxx。

3讨论

针对我们制定的流程,护士长及时和信息科联系,完善了输液贴上的内容,尽量采用微机打贴,手写贴容易出现错误。下面是12月份我们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做了急诊科静脉用药安全开展品管圈前后对比,见表2。

从表2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制定的工作流程大家还是比较遵守的,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运转,我们科未发生1例用药安全护理不良事件。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滴速告知和用药指导又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于是我们把它放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品管圈的有力开展,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①以品管圈成员为中心,带动了全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她们积极参与,打造了一个和谐的团队。②在品管圈中我们遵循PDCA的不断循环,把我们的工作推向一个又一个高点,也让我们养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③通过品管圈的开展,我们学会并能熟练的运用管理工具,计算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④静脉安全用药品管圈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我们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使我们的医院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4,11(4).[2]王玉琼,郭秀静.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11(24).编辑/孙杰

第三篇: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应用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2014年以前我院实施常规管理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对照组,另将我院自2014年以来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团队协作更默契,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开展和推广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护士;品管圈;工作积极性;投诉率;满意度

品质管理圈简称为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指同部门人员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应用品管圈各种统计手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分析自己所在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发现并解决现存和潜在问题,从而达到维持和改善工作现场的目的[1]。品管圈流程步骤组主要包括组织品管圈、主题选择、计划、现状分析、目标选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检查讨论、效果确认、标准化、改进[2]。我院为研究品管圈对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效果,做了临床对比试验,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护士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介于18~55岁间,平均年龄(28.7±3.6)岁。其中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护士10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

1.2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我院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对照组,另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日常业务培训,上班责任制划分,月终业绩考核等。观察组护士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具体包括:

(1)成立品管圈小组。首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QCC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采取自愿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圈长由学历和资历高的护士来担任,进行统一管理,其它护理成员为圈员。圈长负责对整个小组的管理和协调、上传下达,对圈小组的工作情况随时向医院汇报,把小组的诉求及时传达给上级,对于小组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请求医院其他部门帮助。护士长同时担任组织协调工作,配合圈长。

(2)每月进行问题总结。小组要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在一起互相交流,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然后一起互相交流,讨论出解决方法和对策。然后到下一次会议的时候,再对上一次会议所讨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反馈,看是否成功解决,解决方法是否得当[3]。总结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做好记录。

(3)改善护士的待遇。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奖励制度,并按照这种制度来激励自己。由圈长像医院提出申请,取得医院的财务支持,然后圈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协调和考核,充分利用奖金的激励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进行人性化管理。由小组人员对目前的近况进行讨论,对遇到的问题,比如职称晋升、培训机会、奖励制度等进行汇总,由圈长统一向医院汇报。为圈员争取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加强对护士的关心,让护士感受到医院的关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经过一年多品管圈管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21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护士的懒惰情绪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每位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科室工作氛围更加和谐;中专学历5人中有3人已报考大专学历,大专学历9人中有4人已报考本科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中有2人已报考在职研究生学历;经过品管圈管理的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相比对照组而言显著下降,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2.2每组随机问卷调查50名住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x100%。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48.0%,远远低于观察组的90.0%,两组差异明显(P<0.01),具体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品管圈的管理措施应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这个活动让护士发挥了主体作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规章制度,而是参与到管理中来。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然后定期召开会议,由小组成员一起,首先对上次会议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汇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本阶段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互相探讨,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需要协助的由圈长统一向医院汇报[4]。这样,每一个护理人员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改善护理工作中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价值,激发了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5]。

在本次实验中,经过一年多品管圈管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21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护士的懒惰情绪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团队协作更默契,科室工作氛围更加和谐,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所以说,品管圈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和主动性,提高自我人生价值都要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医院门诊的整体护理水平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裴小玲,姚鲜.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21:159-160.[2]王琳,刘晓芬.品管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01:106-108.[3]刘秀红.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4:586-587.[4]赵庆华,肖明朝,刘捷,魏华.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06:94-96.[5]谭清华,周敏,唐菊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出院患者对出院指导掌握度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225-226.

第四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处方不合格率方面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处方不合格率方面的应用

【摘要】 目的:通过品管圈的手法,降低门诊医生处方不合格率,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联合医院其他职能部门推行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开展活动。运用鱼骨图、流程图、雷达图等解决问题。结果:门诊医生的处方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1.43%降为改善后的0.91%,达到了三甲医院的A级评审标准。结论:药房开展品管圈可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品管圈; 处方不合格率; 鱼骨图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156-03

品管圈(QCC)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的简称,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组圈,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部门内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并因解决问题而实现自我价值[1]。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医院也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推行品管圈。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也引入品管圈概念,率先在门诊西药房推行。门诊西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服务的重要窗口,主要为患者发放药品,而发放药品的依据就是处方。近年来,门诊处方量不断增加,医生忙中出错,不合格处方也明显增多,这样大大影响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患者不合理用药的风险,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所在门诊药房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门诊医生处方不合格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方法

1.1 组建品管圈

2012年7月,门诊西药房全体药师自发报名,组成了由10人组成的“钥匙圈”,因为钥匙”与“药师”同音,最大程度上展现了本圈的性质,药师也要做医患之间的“金钥匙”,协调医患之间的矛盾。以评价法选择主题,在圈会上,每位圈员头脑风暴,共选出七个备选主题,再选出评价项目对每个主题按照5、3、1的评分方式进行打分,见表1,最终降低门诊医生处方不合格率以总分第一成为了这一期的主题,见表2。选择这一主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审方压力,营造团结愉快的工作氛围;可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耽误患者治疗时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2 计划拟定

总共预计在8个半月完成活动,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活动,定期召开圈会,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

1.3 现状把握

统计了2012年8月份的所有门诊医生的不合格处方,并且制作了查检表,按照类别统计,共登记到不合格处方总数为1338张,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比率是1.43%,由改善前的柏拉图找到了三个改善重点:处方不完整,用法用量错,药名、规格、剂型错。

1.4 目标设定

三甲医院对于处方的A级标准是处方不合格率要≤1%,因此将目标值设定为门诊医生的处方不合格率要≤1%。

1.5 原因分析

从找到的三个改善重点分别绘制三张鱼骨图,见图

1、图

2、图3,从医院、药师、医生三方面分析,找出要因。最终全体圈员头脑风暴共确认了八大要因,分别是医生不熟悉处方管理办法、不熟悉新药药品信息、疏忽、医院培训不足、监管力度不够、信息系统不完善、药师与医生沟通不足、未将信息共享。

1.6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

分别根据这八大要因,分别拟定了十条对策。

1.6.1 对策一 全院培训。针对医生不熟悉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培训不足,药剂科的临床药师每年对医生进行一次合格处方书写规范的培训。

1.6.2 对策二 列表提醒。门诊药房列出所有不合格处方错误类型,打印并复印《处方书写注意事项表》交由医生了解观看。

1.6.3 对策三 联系重点人群。针对不合格处方较多,不熟悉处方管理办法的重点人群,门诊西药房每月统计不合格处方数最多的10位医生,列出具体错误,请其查看。

1.6.4 对策四 处方点评。药剂科每月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上报医务部,医务部定期反馈给医生。

1.6.5 对策五 专人专窗协调。针对药师与医生沟通不足,药房派专人专窗协调不合格处方,医生与药房随时沟通。

1.6.6 对策六 发布药讯。针对医生不熟悉新进药品,药剂科在康复药讯上发布新药信息。

1.6.7 对策七 医生进药房。如果药讯收效不佳,就请医生到药房了解新进药品或不熟悉药品的各项信息。

1.6.8 对策八 电子信息平台。针对药房与外界信息共享不理想,药房合理利用现有电子信息平台,及时提示药品最新信息或者医生错误处方类型。

1.6.9 对策九 完善信息系统。针对信息系统不完善,建议强制启用新系统,禁用老系统。避免了月龄、天龄等显示不出来造成的错误。

1.6.10 对策十 完善奖惩制度。针对医院监管力度不够,医务部完善了对不合格处方的奖惩制度,加大了对不合格处方的奖惩力度。活动成效

2.1 有形成果

2012年8-12月及2013年1-3月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分别为:1.43%、1.25%、1.41%、1.19%、1.39%及1.13%、0.91%、0.73%,2013年2月份的不合格处方率由原来的1.43%降为了0.91%,目标达成率为121%。

2.2 无形成果

钥匙圈全体圈员在活动前后分别就QC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进行评分,最高10分,最低1分,结果表明,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在活动信心、责任荣誉、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等方面有明显提升。讨论

处方是传递医生、患者和药剂师之间的重要桥梁,它的书写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2-4]。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医生的处方不合格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保证了医疗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药剂师的工作效率。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药房员工学会了运用品管圈PDCA的手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且持续监控跟踪,持续改进,药房乃至药剂科和全院的医疗质量得到了保证。品管圈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把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使药剂科的工作质量越来越高。而且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得药房员工的团队精神,凝聚力大大提高,也发挥了每个人的专长,使每位圈员的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3]田旭,孙丽蕊,张红梅,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3,24(25):2344-2346.[4]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4):233-235.(收稿日期:2015-01-21)(编辑:何玉勤)

第五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病区噪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病区各种噪声下降率均达80%以上,其中各类车轮产生的噪音下降率达92.31%,家属大声谈话噪音与各仪器报警噪音也分别达88.24%和88.10%。结论 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病区噪音,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升。

[关键词] 品管圈;病区;噪音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4-0119-03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加,病区不仅为简单的治疗提供场所,更是患者在院期间休息修养之处。血液内科患者多数接受长期化疗,身体机能虚弱,高热、营养不良、睡眠型态紊乱等为此类病患的突出问题,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是保证患者休息、治疗、康复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下,往往对病区噪音控制不够理想,对患者休息治疗以及医护人员工作都造成一定影响。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多数医院倾向于重视环境清洁度而忽略噪音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往往忽略噪音所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经过多次尝试探讨,我科室成立QCC小组,对病房噪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效果明显。2012年1~6月本院血液科开展了以“降低病区噪音”为主题的QCC活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开放床位41张,共80例患者,其中经统计计算得出一级护理患者每日维持在20例左右,其余均为二级护理患者。执业护士共12人,年龄23~45岁,平均31岁,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护士3人。文化程度:本科11人,中专1人。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 根据科室人员安排,参照自愿原则,成立QCC小组,最终由本病区10名护士组成,为方便工作安排,选出圈长1名,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选定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定为2012年1~6月。

1.2.2现状调查 召开圈会,学习讨论噪音的危害及定义,充分认识什么是噪音,噪音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及重要影响,并且经过对现状调查分析,综合多种因素,总结概括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法对病区患者进行病房噪音来源的主观评价,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目标活动目标,以求最终实现降低病区噪音,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

1.2.3制定实施改进措施 以治疗车、病区呼叫铃和仪器报警、陪护家属及患者这四方面为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各位圈员按照改进后流程进行管理实施,并将流程作为常规内容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具体改进措施:①科室根据床位数设立2个护理责任组,每组2名护士,每人负责10~11名患者。每天由本组组长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量及护士的个人能力调整分管患者,实行弹性工作制,保证各时段的人员配备和护理质量。责任护士每天早晨提前30 min上班,了解分管床位患者病情并做好晨间护理,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②对医护人员、护工、保洁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对噪音控制的重视程度,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关怀。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走路轻、移物轻、开关门轻、操作轻[8]。病区查房时不随意议论患者病情,夜间巡视病房时尽量减少干扰并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音量调至最低。充分利用输液监控系统,提前到患者床边更换液体,加强巡视,夜间输液做到患者输液心中有数,减少呼叫铃声次数。病区工作站电话铃声控制在3声以内,降低讲电话声音量,提醒工作人员严禁在病区走廊高声呼叫、嬉闹,降低音量。③建立二级护士工作站[2],启用多功能护理治疗车[3],开展床边工作制,使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就近完成发药、注射、各种治疗等。病区配置1名秘书,医院建立静配中心[5],有效缩减了护士在治疗室操作时间,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应用输液监护系统[6],及时了解患者输液情况,有效控制呼叫铃声。临床信息系统及护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的使用[7],使得护理文书书写时间大大减少。打印机全部更换为喷墨式打印机,并且尽量避免晚上使用。监护仪、微量泵使用时应尽量远离患者头部,将暂时不用的项目关掉,根据病情调试报警音音量。以前夜间氧疗的湿化水声也是影响患者睡眠的一个因素,我科使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输送装置[9],没有水泡声,将噪音减到了最低。④不仅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和心理护理,更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家属陪人严禁在病房内大声说笑喧哗。制定探视时间段,一次探视人员不得多于3人,规定1人陪护,探视时禁止大声喧哗,避免家属在病房内哭闹,保持安静。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患者床位,尽量让患者得到充分舒适的休息睡眠。夜间及时关大灯,对睡眠欠佳患者指导睡前用温水泡脚,适当按摩,必要时可用镇静催眠剂。夜间呼叫系统声音调至最小,音乐柔和。⑤建立器具维护登记本,护理治疗车、移动查房车等专人管理,及时维修上油或更换,推车时要轻,避免推车过猛过快产生噪音。病区房门安装门吸并定期检查,进出房间用手扶门把关门。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取实施前1 d与实施见效后的1 d分别进行患者床边呼叫铃声、陪护家属大声谈话争执次数、医疗系统仪器报警声、移动治疗车轮噪音进行量性统计,并对8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见表1、2。

3讨论

噪音是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10]。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11]。噪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噪音会加重患者的顾虑、恐惧、悲伤和急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疾病,这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护理前辈南丁格尔曾说:“不必要的声音是护理中最大的缺点,它无论对患者或健康人都会给予打击。”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噪音的危害。

3.1噪音来源分析

3.1.1来源于医疗设备的噪音 来源于病房治疗车,血液内科治疗大多集中在上午8点至9点半以及下午3点至3点半,治疗车推车过猛过快导致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段时间内治疗车推动产生的噪音是此时段内噪音的主要来源。病区呼叫铃声也是噪音产生的重要因素,大多是因为患者输液后需要更换液体的缘由,上下午均可产生,而夜间较少。监护仪报警所产生的噪音也对患者造成较明显影响,血液内科一级护理患者相对较多,监护仪使用者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加,各种因素造成的监护仪报警噪音多数为60~70dB,也造成病房噪音。输液微泵产生的报警声也对患者休息造成一定影响。我们的医护办公室均为开放式,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所有的病历内容、领药单、各种文件等均需打印,打印机产生的噪音时间长还刺耳。本院使用移动查房,夜间护士巡查时,护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所产生的提示音也时常惊扰患者睡眠。

3.1.2来源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噪音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因自身疾病免疫因素,极易肺部感染,咳嗽咳痰且不易咳出者较多,两人间及三人间病房,患者之间所发出的声音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家属之间相互高声攀谈或者打电话声音较大,白天探视人员过多,都影响患者休息,成为病房噪音的主要来源。

3.1.3来源于医护人员本身的噪音 医护人员本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说话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噪音,Marie-Christine Chambrin报道在教学查房时的噪音可达65 dB[4]。由由于长期处在高噪音环境中,形成了提高音量进行交流的习惯,此类噪音可达65~85 dB,特别是与工作无关的嬉闹声由于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发出,有时会高达75~90 dB。此类噪音对患者的干扰影响最大,因为这种声音是意外的、多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影响了患者休息。

按照品管圈实施的步骤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确认和处置[12],调整工作流程、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患者床边呼叫铃声、陪护家属大声谈话争执次数、医疗系统仪器报警声、移动治疗车轮等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追踪管理、及时调整,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开展QCC活动后人人参与,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13],同时与患者及家属也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活动,有效地降低了病区噪音发生频次,为住院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2] 张媛嫒.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91-92.[3] 刘小川.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75-76.[4] Kronlund P,Lind F,Olsson D.Hyperbaric critical cared patient data management system[J].Diving Hyperb Med,2012,42(2):85-87.[5] 黄丹丹,龚晓霞,谢玲.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巡回班护士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250-251.[6] 葛学东,卢敬泰,吕晓娟.基于无线网络的临床教学查房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2,7(8):56-58.[7] 杨艳,胡伟全,程荣龙.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智能输液监护系统[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174-175.[8] 李雯.ICU噪音污染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2-53.[9] 王越.新型氧气湿化装置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12-13.[10] 韩冬韧,刘雯.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降低NICU病房噪音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7-3028.[11] 李平,冯凤.ICU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A):62-63.[12] 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467.[13] 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收稿日期:2014-01-02)

下载返修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返修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液透析室内部6名护士自愿组成......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主要探讨品管圈的活动在我们医院门诊输液科室进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与实际效果。方法 建立相关品管圈管理的组织,明......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 确立“减少消化道出......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品管圈是现代护理质量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品管圈的概述、品管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实施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管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调查与研究

    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给药错误发生率 李静 护师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选......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的作用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的作用 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接触患者频繁,最直接,在临床安全用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药物有关的护理缺陷原因常见的归纳为以下种类: 1、教育培训因素......

    品管圈在提高输液室满意度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输液室满意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分析输液室患者满意度低的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的......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会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3期 摘要:目的 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QC小组),以"降低VAP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