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导致ICU院内压疮高发生率的原因,针对找出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活动,提高了对院内压疮的认识,同时加强了对危重病人的皮肤护理,明显的降低了ICU院内压疮的发生。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率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 ICU 压疮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073-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指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坏死破溃[2]。重症监护病房因病情特殊又是压疮的高发场所。我院ICU为了更好的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于2013年5月起在科内开展了品管圈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着重针对高危压疮的预防,明显的降低了院内压疮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我科且首次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2分的患者98例,其中男45例,女53例;年龄在16-82岁。其中入住ICU时间三天内的21例,入住时间大于7天的患者19例,入住时间3天-7天内的58例。选择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3年5月-2013年8月入住我科且首次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2分的患者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18-79岁。其中入住ICU时间三天内的患者42例,入住时间大于7天的患者25例,入住时间3天-7天内的患者20例。患者年龄,性别、入住ICU时间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品管圈组成 品管圈由辅导员、圈长、圈员等7人组成。其中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圈长负责对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圈员参与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计划安排。
1.2.2活动安排 品管圈活动进行三个月,每周开展活动一次,每次活动进行0.5-1h。第一周选定主题“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制定了活动计划,第二周根据科室情况设定了目标,同时对圈员进行了压疮相关知识学习,第三周根据大家收集到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明确的压疮预防指引,包括体外的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对高危病人进行重点预防等。第四周开始对策实施,两个月后进行效果确定同时进行了效果对比总结。
1.2.3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根据临床护理中常见并常常难以处理的护理问题确定了“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4ICU压疮发生的原因 医务人员方面:护士压疮知识缺乏,思想上重视不够,防范意识差,高危病人处理不够及时,防皮肤压疮措施不到位,交接班不仔细。不能正确的评估高危病人。病人方面:疾病导致病人重度营养不良,水肿,消瘦疼痛不愿意翻身等。
1.2.5制定防范措施并开始实施 专人负责每天对全科病人皮肤情况进行评估,对高危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2分)填报难免压疮申报表。专人负责对有高危的病人进行护理上的指导包括病人体位的摆放,自制了各种减压软垫同时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治疗措施。每周定时组织科内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在思想上提高了大家对压疮的重视。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压疮发生了8例发生率为8.1%,品管圈活动后压疮发生了2例发生率为2.2%,ICU压疮的发生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开展以前,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ICU压疮风险。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品管圈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全员参与,能对自己工作现场不断的进行维持和改善。品管圈活动使每位圈员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3]。能够提高基层护士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有利于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对工作产生兴趣;同时使同事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工作向心力提升;拓展了大家的思维,获得了成长。
3.2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ICU院内压疮的发生率。
ICU病人病情重,因插管镇静等原因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加上医务人员给予的各种约束性保护等措施,使得ICU院内压疮的发生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压疮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疾病的康复。
科学的压疮管理制度能明显的降低压疮的发生和发展。积极评估病人发生压疮的风险是第一步,我院ICU采用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法)[4],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预测压疮风险。一旦发现高危病人应及时上报,及早给予干预,能明显减少压疮发生与发展。
3.3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增加患者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但明显的降低了压疮的发生。压疮发生率的降低也代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大家感觉到了工作的成就感。所以品管圈活动是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是值得推广学习。
参考文献
[1]陈长英,刘倩倩,李想,孙巧枝,李晓丹,田丽,曹小琴.品管圈活动队提升门诊服务品质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2):1139-1141
[2]诸葛海燕,刘晓红,张睿.老年住院患者压疮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9):829-830
[3]徐艳,朱金兰,毕玉红.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22-24
[4]琪霞,刘云.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施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3―59.
第二篇:17例院内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17例院内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 对17例发生院内压疮患者进行分析原因,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5年发生院内压疮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强迫体位、高龄和护士对压疮风险预见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因素很多,只有每位护理人员重视压疮管理,有效落实防范措施,才能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
【关键词】压疮;院内发生;原因分析;对策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压力或剪切力摩擦力等单独或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局部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损伤,常见于骨隆突处
[1]
。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压疮发生率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发生压疮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不仅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导致平均住院日的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现将我院2015年住院发生的17例院内压疮患者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了院内压疮的发生率。1 临床资料
2015年发生院内压疮17例,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有15起,2起是在压疮横断面调查中发现。其中男 11 例、女 6 例,年龄60岁以下3例,60-70岁3例,70-80岁5例,80岁以上6例。发生科室:神经内科4例,占23.6%,ICU 2例,占11.8%,心内科2例,占11.8%,呼吸内科2例,占11.8%,内分泌科2例,占11.8%,骨科2例,占11.8%,消化内科1例,占23.6%,普外科1例,占5.8%,感染科1例,占5.8%。压疮发生时患者Braden评分<9分(极高危)1例,10-12分(高度危险)6例,13-14分(中度危险)5例,15-18分(低度危险)5例,分别占5.9%、35.3%、29.4%、29.4%。发生压疮部位及分期详见附表。
附表发生压疮部位及分期 部位 例数 构成比(%)分期
Ⅰ期 Ⅱ期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 尾骶部 尾骶部+背部
尾骶部+髂部 足跟 臀部 髂部 合计 8 2 1 2 2 2 17
11.8 5.8 11.8 11.8 11.8 100 1 2 1 2 2 13 上述压疮患者的疾病诊断及转归:脑血管疾病4例、重度肺炎及肺心病2例、股骨骨折2例、癌症晚期4例、肝硬化1例、肾病2例,心跳呼吸骤停2例。17例患者发生院内压疮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经过精心护理及治疗,其中痊愈8例、好转4例、未愈5例。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原因 发生院内压疮有4例是癌症晚期,恶病质、低蛋白血症、患者常感全身疼痛不适,强迫体位,因害怕疼痛不敢翻身,骶尾部长期受压。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一侧肢体瘫痪,长时间卧床,时有大小便失禁,存在危险因素较多。发生患者中年龄>80岁有6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皮肤失去弹性、依从性差。2例是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脏器衰竭,使用冰毯,局部血运差。以上这些高危因素和人群,如果不能及时翻身和局部减压,就导致压疮发生。2.2 护理人员压疮风险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原因、预防等相关知识不足,对潜在的压疮风险患者无预见性,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是评分在15-18分患者能进行床上活动,护士放松了了警惕。
2.3 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及家属未能积极配合 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预防知识了解不足,造成对护理措施依从性差。擦洗臀部时手法不够轻柔,用力较大,易发生尾骶部皮肤破损。2.4 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
未根据压疮评分和病人实际采取减压措施,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未按规定时间协助翻身;在床头交接班时未对皮肤进行仔细查看和交接,未能及早发现皮肤变化。
2.5压疮管理不规范
对压疮高危患者监管存在欠缺。3 干预对策
3.1 实行护理部-造口伤口小组-护士长三级监控,成立造口伤口小组对高危压疮、院内压疮、院外带入压疮进行评估、会诊及制定治疗方案。3.2 培养造口伤口院内专科护士。3.3 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3.1 对压疮高危病人在床头悬挂警示标识,引起重视,班班做好交接。
3.3.2 对14分以下病人建立翻身卡,每 2h 翻身一次,必要时缩短翻身时间。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小角度翻身,用三角垫或软枕依托患者身体。对于比较消瘦的患者,受压部位予泡沫敷贴保护;水肿患者用梯形垫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预防脚后跟、脚踝等处出现压疮。如骨折禁止翻身患者采用定时托起腰背部,透气按摩受压部位—“手垫法”等措施。侧卧位,将患者侧倾30°,用一个软枕支撑背部,另一软枕垫在两个膝盖之间。半卧位,床头抬高不超过30°用膝枕和挡脚枕使患者保持稳定的位置,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3.3.3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患者大小便失禁或汗液较多时及时用弱软的棉布蘸洗,避免用力揉搓;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污染时及时更换被服,床上用气垫或柔软厚实的被褥,增加床铺的弹性。
3.3.4 根据病人情况对症治疗。如癌性疼痛病人给予止痛剂。改善营养状况,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膳食,同时适当补充矿物质,以保证理想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机体保证正氮平衡,是降低压疮发生及促进压疮愈合的重要条件 [2]。3.4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了解照顾者对压疮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采用图片、案例等方式讲解压疮的易发性和痛苦,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和了解预防压疮的重要意义及方法,参与自我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发生[3]。4 结 论
经采取以上压疮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预防压疮意识增强,2016年我院共发生院内压疮10例,院内压疮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预防压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训护士如何应用压疮预防指南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综合评价压疮发生的危险性,使护士及时辨别出压疮发生危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有重点的护理,从而在降低压疮发生率[4]。
参考文献
[1]周玉洁.9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1.[2]黄丽华.运用鱼骨图对院内压疮发生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6):68.[3]张西民.脑梗死住院患者压疮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4(13):8.[4] 程秀红,蒋琪霞,刘云,等.压疮预防指南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97-599.
第三篇: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湿性换药的效果分析(本站推荐)
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湿性换药的效果分
析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病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会诊,并分析指导工作队院内专科护士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的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把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1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压疮干性换药方法;同时,把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10名患者选为观察组,实施老年专科护士会诊,并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指导护士正确的进行换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功治愈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18.22±5.19)d,换药次数为(6.19±2.52)次,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时间是(24.14±7.11)d,换药的次数是(25.46±7.50)次。结论:通过老年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会诊,推广个体化的压疮评估和湿性换药的综合治疗方式,大大缩减了压疮治愈的周期,同时,也使换药的次数减少。
【关键词】老年病专科护士;压疮;湿性换药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19-02
压疮一般出现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该部位受到了长期压迫,导致持续性的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最终出现了局部组织溃烂坏死,是一种较为棘手的临床并发症,也给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不仅令患者感到万方痛苦,同时,由于疮面感染还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但是疗效不一。本院通过老年病专科护士会诊的方式,将科学评估和湿性换药的方法运用到各科室中,取到了较好的效果。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我院一共收治了老年压疮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5~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岁;病例排除标准为:压疮合并糖尿病足、重度营养不良、肿瘤晚期恶液质、低蛋白血症全身重度水肿的的压疮患者排除在外。接受研究的患者使用Norton压疮风险量表进行评估后发现,分数达到了11~18分,因此,所有患者均达到了压疮中~高风险程度。
把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10例老年压疮患者归类到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压疮干性换药法;将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10例患者归类为观察组,这类患者由老年病专科护士展开会诊,然后拟定护理方案,使用压疮湿性换药法。通过分析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症以及压疮的分级、面积、深度和部位等信息,发现两组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法
2.1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方法
各科室护士将本科室的老年压疮患者的资料以会诊单的形式送到专科护士处,专科护士收到会诊单后,按照会诊单的指示到患者所在病区展开会诊。
2.1.1会诊过程
(1)专科护士通过病区护士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以往的护理情况,以此来制定会诊的方案和治疗的初步草案。
(2)详细了解老年压疮患者的病历和各种的化验结果,进一步分析血清白蛋白和清蛋白、血糖等化验结果。
(3)对患者进行床旁的护理和查体工作,并分析老年患者的身体营养情况;分析患者压疮的各项指标,如压疮部位、面积、深度等;分析患者是否有认知障碍、大小便失禁等问题;分析护士对患者的压疮护理措施的效果和换药的次数。
(4)按照以上的评估资料制定预防压疮措施和换药方法。老年病专科护士使用最新的压疮护理新理念和新方式,把压疮湿性换药法的具体过程和要点教授给科室的责任护士,并指导协助护士进行换药。待第二次换药的时候,评价责任护士的换药效果,如果创面生长优良,那么,后期进行电话跟踪了解即可,直到患者痊愈。
2.2观察指标
首先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周期和换药次数。压疮治疗效果的判定条件:压疮创面结痂老化掉落,部分组织逐渐修复为愈合;压疮创面面积缩减,深度慢慢变浅超过50%,炎症渗出液变少直到痊愈;压疮创面面积没有改变或面积变大或者颜色变深则为无效。
2.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运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独立样本t检验。效果
两组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观察组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压疮治愈患者的平均治愈周期及换药次数都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讨论
4.1老年专科护士对院内老年压疮患者会诊的临床意义
我院老年病专科护士的会诊工作实施之后,大大的提高了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推广效果。专科护士在对老年患者压疮进行会诊的过程中,先进行了效果的评估工作,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和合理方案,使得护理的效果大大提升。通过会诊,把个体化的压疮评估和湿性换药的方法运用到临床护理中,并结合结合了营养指导和患者照顾能力的评价工作,让老年压疮患者尽快告别了疾病的痛苦,是护士的护理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
4.2压疮湿性换药效果优于传统换药法
压疮湿性换药方法在国外已经使用非常普遍。在国内,由于我国医学教育比较落后,对于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吸收不够及时,目前基本还是采用了干性换药的方法。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也存在很多的误区,对患者压疮疾病的康复效果不大。
传统的干燥消毒伤口是在痂皮下愈合,伤口的渗液与纱布敷料粘在一起,新生肉芽组织直接在纱布纤维中生长,当换药取走纱布时,往往很难将已粘贴在伤口上的纱布分离,取走纱布同时也带走了新生的肉芽,甚至造成伤口出血,使得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湿性换药被证明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增长、无痛不留疤痕、密闭性可以隔离细菌的污染、节约护士的换药时间等优点,湿润的伤口能使细胞容易活动及分泌生长激素,增强免疫功能,加速伤口的愈合。结束语
针对老年人压疮患者,采用科学的评估和湿性换药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治愈的时间长度,同时,可以大大的减少治疗期间的换药的次数,所以,老年病专科护士指导老年压疮的治疗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旭琴,王彩霞,刘叶荣,李?|.湿性换药治疗压疮的疗效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8:144-145.[2]陈育群,徐勤容,周一农,张红妹,黄美珍.湿性愈合换药中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10:66-68.[3]李冬娜,谢佩卿,王琳.老年病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的体会[J].护理学报,2012,10:21-23.[4]吴冉,孙素芬,刘雪萍.压疮小组对压疮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9:1004-1006.[5]胡宏鸯.护士压疮知识与现状调查[D].浙江大学,2012.
第四篇:集束化护理预防急性脑卒中压疮发生的临床效果评价
集束化护理预防急性脑卒中压疮发生的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压疮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集束化组),2010年5月-2013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常规组),集束化护理预防方案包括,组建压疮管理小组、组织护士学习接受培训、压疮危险性评估及申报、实施压疮护理预防措施、严格交接班制度、动态监督检查、完善压疮质量考评。结果:集束化组危险压疮上报率为14.22%、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89%,均高于常规组的7.62%、94.52%;集束化组压疮发生率为0.89%、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22%,均低于常规组的3.57%、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的护理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降低急性脑卒中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集束化; 护理干预; 急性脑卒中; 压疮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3-009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44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压疮是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压,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1]。本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集束化组),男240例,女210例,年龄37~89岁,平均(64.34±12.31)岁,包括脑梗死370例、脑出血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2010年5月-2013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常规组),男218例,女202例,年龄39~93岁,平均(64.29±13.09)岁,包括脑梗死358例、脑出血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急性脑卒中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脑卒中原因构成、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脑卒中常规护理,集束化组实施下列集束化护理预防方案,(1)组建压疮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定高危压疮管理流程、高危压疮告知书、高危压疮警示牌和监督检查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2)组织护士学习接受培训。采用专题讲座、护理查房、网络检索、阅读杂志等形式组织科内护理学习,接受有关集束化护理干预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发生、预防及处理认识水平,对压疮的管理有科学态度;(3)压疮危险性评估及申报。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在进行入院评估的同时,采用Braden评分法[2],对患者发生压疮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来判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其中15~18分表明有轻度危险患者,应至少每周评估1次;13~14分为中度危险患者,应至少每3天评估1次;≤12分为高度危险患者,应每天评估1次;(4)实施压疮护理预防措施。减轻局部压力,间歇性解除压力[3];实施营养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的原因,讲解预防压疮的意义、方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指导功能锻炼;(5)严格交接班制度。护士长每日早晚查房时带领全体护士常规查看易发生褥疮患者的皮肤,并提出指导意见,夜班护士交班也要亲自床旁交接,翻身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6)动态监督检查。护士长加强巡视和管理,对该策略执行的依从性进行动态评价,并按要求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压疮专科护理小组每周到科室检查申报对象的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依据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和改进;(7)完善压疮质量考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凡按要求进行评估、申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生的压疮不属于护理差错,不予追究责任,但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危险压疮上报率、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集束化组危险压疮上报率为14.22%、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89%,均高于常规组的7.62%、94.52%;集束化组压疮发生率为0.89%、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22%,均低于常规组的3.57%、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方法对急性脑卒中压疮相关指标影响比较 例(%)
组别 危险压疮上报 压疮 护理满意 护理纠纷
集束化组(n=450)64(14.22)4(0.89)445(98.89)1(0.22)
常规组(n=420)32(7.62)15(3.57)397(94.52)9(2.14)
字2值 13.28 9.42 16.78 7.32
P值 <0.05 <0.05 <0.05 <0.05
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皮肤松驰、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皮肤易损性增加,同时脑卒中由于意识障碍、瘫痪、卧床不起、心理压力、营养不良而极易形成褥疮,是压疮的好发人群,压疮一旦发生较难治愈,常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并发症,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增加护理工作量,延长了住院日,甚至死亡[4-6]。
第五篇:关于患者发生压疮的分析讨论鱼骨图
综合内科关于患者江安纯发生压疮的分析讨论
时间:2016年2月25日 地点:综合内科主任办公室 主持人:达霞
参加人员: 骆柳伊、达霞、刘咨英、肖蕾、曾慧铃 讨论内容:关于患者江安纯发生压疮的分析
一、简述事件
患者江安纯,男,69岁,因“双肺肺炎”于2016.2.13日21:33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左侧腹股沟有5×10cm皮肤发红,压之不褪色,为Ⅰ期压疮,Braden评分为11分,上报护理部。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16.2.14转ICU继续治疗。2.20转我科继续治疗。患者皮肤完整,左侧腹股沟有5×10cm皮肤发红,压之不褪色,为Ⅰ期压疮,全身高度水肿,白蛋白27.4g/L,血小板数31.00*10~9/L,Braden评分11分,给予患者气垫床,建翻身卡,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2h/次,做好晨晚间护理,静脉加强患者营养支持。2.24执业护士骆柳伊夜班接班时,患者全身皮肤完整,夜间协助患者翻身2h/次,患者夜间在床上排了4次不成形大便,夜班护士骆柳伊凌晨5:00发现患者骶尾部有一约2×2cm皮肤破溃,无渗液,Ⅱ期压疮,再次评估患者Braden评分10分,上报护理部。
二、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健康指导不到位 措施督导不 高危患者 预防压疮相关知识到位观察不到位 正确使用便盆方法 护士 干预不到位压疮高危患者皮肤护理护士长 可能预见的问题 预防措施预见不到位 工作量大 知识缺乏 高危指导不到位难免压疮发生 低蛋白血症 腹泻 压疮相关知识 夜班人员少 知识缺乏 皮肤护理 护患沟通不到位身体因素 活动受限高度水肿 交接班欠仔细环节 患者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患者皮肤护理,给予红霉素软膏涂擦骶尾部。
2、严格协助患者翻身Q2h,执行翻身签字,尽量给予患者侧卧位。护士长监管。
3、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加强患者晨晚间护理。
4、确定患者气垫床在功能状态。
5、科室再次学习压疮相关知识。
6、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7、密切观察患者压疮进展。
8、科室加强高危患者的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护理措施,并向患者及家属行健康宣教,严格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综合内科
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