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菌药物治理方案(2季度)
西华镇卫生院2季度抗菌药物
存在问题及治理方案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处方管理规定》的要求。通过对我院医师第二季度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对今后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临床指导意见。
一、情况通报及存在问题:
1、抗菌药物使用继续存在指征不明确,滥用、乱用现象。
2、抗菌药物剂量掌握不准确,超剂量使用有所改善,超范围使用仍然存在。
3、对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不熟悉,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危险性增加。
4、重复使用抗菌药物,造成抗菌药物浪费及免疫依赖,且对患者造成经济负担。
5、对抗菌药物之间配伍不明确,造成药物的副作用迭加及毒性增加。
6、对特殊人群的用药不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如:小儿大量使用氨基糖甙类可增加肝肾毒性;18岁以下人群使用诺氟沙星可致骨骺早期愈合,影响身高等。
7、我院医师使用抗菌药物量仍较大。张福红医师37.9%,贾燕医师41.81%,杨忠医师39.08%,李军梅医师 36.62%,伍秀云医师33.99%,张有财医师38.89%。普遍存在使用高档抗生素的情况。
8、抗菌药物总量较上月明显下降,上月平均42.3%,本月平均36.8%。
二、治理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召开业务人员专题会议。会上由门诊、住院部及护理部主任进行点评,业务副院长李维伟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
全院相关业务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处方管理规定》。
各科主任要认真组织好各科室医人员抗
菌药物规范使用学习工作。医务科决定对全院医务人员认真抓紧、抓好业务学习。对门诊及住院部医生重点培训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处方管理规定》,拓宽知识面,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提高处方质量,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稳步提升。每周增加一次科室内部业务学习,对多发病、常见病及慢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诊疗做到人人知晓。
医务科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及相关 科室人员培训工作,要有措施有记录。
两个药房要熟悉掌握药物剂量、用法及适应症、禁忌 症;特别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调购计划要详细记录以备查;同时对抗菌药物使用要做出分析供临床医生参考;做好门诊处方的管理工作,对不合乎要求处方要及时指出,对不改正的拒绝发药并上报医务科处理。
三、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第2季度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治理,以使第3季度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呈现合理规范状态。抗菌药物使用量控制在35%以下,把青霉素使用量提高到50%左右。要求全院相关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处方管理规定》。做到规范、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从大局出发,保护患者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用药比例,增加医疗收入,确保完成今年上级下达的各项医疗指标。
第二篇:抗菌药物季度分析
2013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检查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2013年1-9月份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2013年1-9月份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清洁手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详见下面的曲线图。
一、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图表1)
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1.87%11.50%10.27%11.56%11.31%11.17%11.46%11.28%11.05%
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20%以下。我院第一、二、三季度的使用情况远低于控制线,波动在10%-12%之间。并呈现小幅波动,总体下降趋势。
二、住院患者使用率(图表2)
70.00%63.00%56.00%49.00%42.00%35.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47.87%47.36%43.62%44.24%43.38%44.93%41.58%43.45%45.24%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控制在60%以下。我院第一、二、三季度的使用情况低于控制线10个百分点,波动在40%-50%之间。并呈现小幅波动,总体下降趋势。能保持保持较低的使用率。
三、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图表3)
95.00%80.00%65.00%56.58%50.00%35.00%2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32.82%35.34%29.11%30.06%29.76%30.52%29.75%32.65%分析: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控制在30%以下,我院使用率偏高。但最近一直波动与30%左右,没有明显上升。
四、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图表4)
554739DDDs3128.09231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29.6224.7926.1124.7623.6223.5724.2226.37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控制在40DDDs以下,我院第一、二、三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于30DDDs,符合标准。
第二部分 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检查情况 2013年第三季度对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每月进行专项检查,3个月共检查302个科次。把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并综合分析此类问题较上个季度的整改情况。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2013年第1-3季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情况:
门诊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总体下降趋势;清洁手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基本稳定。原因:
1、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力度加大。
2、门诊处方严格控制;门诊管理对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量等有相应限制,如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不能于门诊使用。
3、临床医师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按照适应症应用抗菌药物。
4、通过学习培训,临床医师对于药物的规范用法的认识,如用量、频次、疗程等,较前有提高。减少随意性。
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相关规定,使应用部分药物有较高的“门槛”。
6、感染相关管理力度较大,较少院内感染发生,用药减少。
二、2013年第1-3季度主要问题发生率变化趋势(图表5)
47.00%42.00%37.00%32.00%27.00%22.00%17.00%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停止、更换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有关微生物学标本送检不合理
分析:整体情况有好转趋势,大部分问题发生的比例减少,但问题仍然存在。
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计算方法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占所有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明显减少。较第一季度下降了超过十个百分点。较前明显改进。
2、有关微生物学标本送检不合理的问题也呈逐渐下降趋势。较前有持续改进。
3、“抗菌药物的使用、停止、更换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出现较前有上升。原因可能如下:
(1)检查病历数量较前增多,原来未发现此类问题的科室,也找出了问题。(2)本季度病人较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44%左右,使用抗菌药物 多,病历中出现问题也相应稍多。(3)其他问题减少。
三、存在问题的科室数(括号内为发现该问题的科室数目):
1、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指征(11个);
2、联合用药无指征或不合理(21个);
3、抗菌药物治疗用法不规范(27个):
如选择药物不恰当(3个); 单次剂量过大或过小(6个); 疗程过长或过短(2个); 频次不规范(16个); 给药途径错误(0个); 或溶剂不合适(0个);
4、抗菌药物的使用、停止、更换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90个);
5、微生物学标本送检(62个):
(1)无法留取标本送检,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42个);(2)微生物学标本能送检的未送检(13个);
(3)微生物学标本送检不合理(标本留取不合理或先用药后送检)(7个);
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18个):(1)无申请表或申请不合理(13个);
(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未送检微生物学(1个);(3)包括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无依据,起点高(4个);
7、越级使用抗菌药物(1个),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8、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37个):(1)预防用药无指征(4个);(2)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4个);
(3)术中用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1500ml,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2个);
(4)术后用药,用药时间长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或超时病程中未记录原因(24个);
(5)药物用法不合理(如单次剂量过大等)(3个)。
9、其他问题:
(1)抗菌药物皮试与下达用药医嘱为同一时间,不符合实际;(2)有家属拒绝送检血培养的,病程记录中无体现。
四、以上问题构成具体分布如下图(图表6)
13.85%0.37%6.74%4.12%7.87%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无指征10.11%治疗用药不规(品种、用法)病程记录中未说明理由微生物学标本送检问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23.22%33.70%越级使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
分析:出现最多问题仍然是以下三个:抗菌药物的使用、停止、更换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有关微生物学标本送检不合理或相关记录不合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五、有关微生物学标本送检的问题构成(图表7)11.29%20.96%(1)无法留取标本送检,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2)微生物学标本能送检的未送检;67.74%(3)微生物学标本送检不合理(标本留取不合理或先用药后送检)
分析:“无法留取标本送检,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所占比例仍是最多。
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的构成(图表8)
8.11%10.81%预防用药无指征;10.81%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5.40%64.86%术中用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1500ml,术中未追加抗生素;术后用药,用药时间长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或超时病程中未记录原因;药物用法不合理。
分析:术后用药时间过长,但病程记录中为记录原因是最多科室出现的问题。
第三部分 原因分析
1、抗菌药物的使用、停止、更换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这一问题出现的科室数量较前有所上升。仍然是涉及科室最广泛的问题。这是一个没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却普遍存在的问题。仍是质控重点。原因可能如下:
(1)检查病历数量较前增多,加强检查力度,严格检查标准,原来未发现此类问题的科室,也找出了问题。
(2)本季度病人较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44%左右,使用抗菌药物多,病历中出现问题也相应稍多。
(3)其他问题减少。
(4)临床医师“重治疗,轻记录”的观念。工作强度又大,容易忽略记录。(5)部分临床医师未合理用药,无据可寻,无理可依,所以无法记录。
2、有关微生物学标本送检不合理的问题三个季度以来呈逐渐下降趋势。较前有持续改进。其中“无法留取标本送检,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出现的科室数量最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能送检的而病程记录中不记录原因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没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却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人认为无法送检的不需要在病程中记录原因;但无法送检标本的情况,也包括一部分无适应症的用药,所以无标本可送。
(2)能送检标本而不送检问题。临床医师的惯性思维,习惯于经验用药。认为微生物学标本,尤其是培养,所需时间较长,且阳性率不高,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以至于送检率偏低。
(3)部分送检不及时,主要是取标本与下抗菌药物医嘱时间相近;但标本并不是随时随地就能取到,比如痰培养。有时因操作不当,导致标本不合格,而临床医务人员不能发现。检验科发现标本不合格时,临床认为已经送检,已尽早开始用药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4)患者尽早用药,处理及时,符合实际,患者满意。
(5)患方因素:一直以来都处在滥用抗菌药物的社会环境中,患者一直把抗菌药物当做“感冒药”、“消炎药”,不认为需要做病原学检查。病原菌学检查留取有一定的要求,培养花时间,可能有阴性结果,有一定的费用。有的患者反感、不配合,认为留取标本送检查多此一举,是医院变相收费的伎俩。
3、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问题。从趋势图可以看出,三个季度以来,下降趋势明显,下降幅度较大。不合理使用问题明显减少。较前明显改进。而且在最多科室中出现的为“术后用药时间长,但病程中未记录原因”。此种问题发生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为:
(1)术后用药时间长,但病程中未记录原因。1)部分医生往往错误的认为多用几天抗菌药物更保险;有时术后低热,也不能完全正确区分是否存在感染,就不敢停用抗菌药物;有时是治疗性应用,而病程记录没有说明原因,误认为是不合理;目前的医患关系较紧张,手术患者术后一旦发生感染或治疗反复,往往会产生医疗纠纷。
2)患者因素:常常也认为多用几天药,病才好得快,且不易复发;特别是术后患者强烈要求医师多用几天药,便于伤口愈合。用药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医师也更有安全感。
(2)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选用药物不合适(起点高等);用法用量错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1500ml,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医师对《清洁手术(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给药管理规定》、《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细则》、《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等规定,抗菌药物应用、药理学等知识掌握不熟练。
4、抗菌药物治疗用法不规范(如选择药物不恰当;单次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过长或过短;频次不规范;给药途径错误;或溶剂不合适等)、联合用药无指征或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指征、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等问题。出现的原因:
(1)对各种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
(2)对药物说明书等不关注,不了解;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药理学,疾病相关治疗等临床知识掌握不不熟练。
(4)不了解抗菌药物的特点(如抗菌谱、组织分布和排泄途径等特点)、药动学/药效学,认为“广谱抗菌药物比窄谱抗菌药物疗效好”。随意制订给药剂量、途径、分配方案和疗程,使很多抗菌药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患者认识误区。认为大剂量、长疗程能“好得快”。部分患者不愿意一天内多次应用抗菌药物。要求“就那么一小瓶,一块给我打上吧,省的到时候(半夜)还得再扎一针”。而医方为避免医患矛盾,往往接受此类意见。
5、其他情况:
(1)抗菌药物皮试与下达用药医嘱为同一时间,不符合实际。
实际正常情况应为先下皮试,观察皮试为阴性后,才能下达相应抗菌药物医嘱。但由于以前约定俗成的情况,多将皮试与下达用药医嘱为同一时间。当皮试为阳性时,再停医嘱。这样容易造成差错。在规范抗菌药物用法之后,皮试为阳性时,就不应该出现相应抗菌药物医嘱。
(2)有家属拒绝送检血培养的,病程记录中无体现。
这属于拒绝检查治疗方案的情况。是知情同意制度中涉及的方面。者可能出于降低费用,或怀疑医生的诊疗方案等不同情况。应按相关规定处理。当患者可能出于降低费用,或怀疑医生的诊疗方案等不同情况,在反复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应将具体情况记录在病历中,并请患方签字确认。
第四部分 整改措施
1、(1)加强法律意识,各种重要的诊疗活动不仅应正确实施,更均应记录病程,尤其是抗菌药物方面。
(2)按《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等各种管理办法合理用药,做到用药有理有据,好写记录。
(3)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病历书写的管理,强化认识。
(4)熟练应用电子病历,优化工作流程,养成更改医嘱并及时记录的习惯。
2、(1)严格遵守用药的适应症,确有指征的应多方寻找病原学,不仅可做培养,也可做病原学镜检及PCT等间接指标。确实不能送检的,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原因。
(2)医师加强学习,改变传统观念,需找治疗证据。病原学结果对治疗有较大指导意义,能送检的尽量送检。
(3)医师下医嘱后,立即督促送检病原学。抗菌药物使用后再送检会影响结果的阳性率。
(4)加强临床和微生物检验科的交流,优化送检环节,增加标本合格率,尽量提高阳性率。
(5)增加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加强沟通。可结合各种媒体的报道,让患者了解乱用抗菌药物的巨大危害。目前随着医疗进步,寻证医学的发展,留取病原学意义重大,作用明确。可使治疗少走弯路,减少住院时间及花费。以增加患者配合送检的依从性。
3、(1)再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清洁手术(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给药管理规定》、《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细则》、《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等规定。
(2)加强与患方沟通,预防手术感染,只要在手术开始至缝合完毕这段时间人体的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到达到有效范围,就可抵御术后可能引起的感染。术前“提前用药,术后用药天数越多越保险”“越高级的药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且围术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3)医院、科室均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用药的管理、质控。
4、(1)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相关规定。(2)注意学习药物说明书。
(3)学习药理学,疾病相关治疗等临床知识。根据药物半衰期、药代动力学等内容个体化用药,尤其是要注意特殊患者的用药剂量及用药频次。
(4)积极优化科室人员梯队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弹性排班,增加单班次医师数量,提高医疗质量。
(5)加强科室质控,严格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低年资医师不越级使用;科主任、质控员及时审核医嘱。
(6)加强有关抗菌药物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社会公众对滥用抗菌药物后果的认识,自觉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并起到监督作用。
5、(1)抗菌药物皮试与下达用药医嘱为同一时间,不符合实际;应严格遵守各种规范,按照实际情况操作。
(2)有家属拒绝送检血培养等病原学的,病程记录中无体现。
是知情同意制度中涉及的方面。这属于拒绝检查治疗方案的情况。患者可能出于降低费用,或怀疑医生的诊疗方案等不同情况。应按相关规定处理。应反复沟通,取得患者理解,增加依从性。在反复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应签署相关协议书,将具体情况记录在病历中,并请患方签字确认。
6、加强质控,持续整改。
(1)科室内各级医师各司其职,保证遵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科主任、质控医师加强科室内质控。(2)医务科加强督导,增加抗菌药物专项检查次数、数量,督促现场整改。
7、严格奖惩制度
医务科继续每月将抗菌药物专项检查情况进行督导并通报,并以书面形式向各科室进行反馈。对督导问题限期整改。对反复出现相同问题、严重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科室、个人,将与绩效挂钩。
医务部 2013年10月14日
第三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治理方案
各乡镇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汉川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并将工作方案和工作情况通过OA办公系统及时上报市卫生局医政科。
二O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汉川市刘家隔镇卫生院
汉川市刘家隔镇卫生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卫办发〔2011〕67号)和孝感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孝感市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孝卫发[2011]3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荆楚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发生;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
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活动内容
(一)健全组织,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市卫生局成立汉川市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见附件),各医疗机构也要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市卫生局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市卫生局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综合目标考核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提高指标权重。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摸清底数,全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各医疗机构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在前10 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工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共同参与,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分级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医疗机构药师管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指导本机构合理用药的工作职能,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按照省卫生厅和孝感市卫生局要求,市卫生局经研究,选择市人民医院作为临床药师试点单位。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推动责任落实,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鼓励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导,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
(五)把好入口,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疗机构要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 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 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 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 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 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 个品规,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 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 个品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局备案。
医疗机构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向市卫生局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市卫生局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数量和种类。
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采购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 5 次。如果超过5 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数不得增加。
(六)完善制度,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临床药师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制度。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占药品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40 Definde DailyDose)以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资源共享,切实做好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与评估 各医疗机构要分发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网的作用,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报告和趋势分析,有条件的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动态监测,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查和细菌耐药监测 市卫生局将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市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与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进行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情况的监测、预警和干预措施,督促已参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单位及时准确上报数据,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九)加强培训,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杜绝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各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
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培训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
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增强依法执业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十)部门协同,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疗机构组织医务、感染、药学等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 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要将处方点评制度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纳入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严格奖惩,推动医师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建立不合理用药警示谈话、通报和公示制度。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 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十一)加强监管,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体系 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人员进行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专项检查,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
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
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资格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并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应当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或追究责任,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十二)加强宣传,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各医疗机构要通过宣传单、宣传栏等方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二级以上医院要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各医疗机构要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5 月20 日以前)
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二)督导检查阶段(10 月20 日前)
1、专项检查。市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孝感市卫生局统一部署和统一要求,组织开展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药物专项检查。结合2011 年“医疗质量荆楚行”和“三好一满意”活
动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评分将纳入“医疗质量荆楚行”考评总分之中。
2.重点抽查。市卫生局组织检查组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抽查
3.市卫生局和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
(三)总结交流阶段(11 月15 日前)
2011 年11 月15 日前,各医疗机构将本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将适时通报督导检查情况,部署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四)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阶段(2012 年-2013 年)市卫生局和各医疗机构在 2011 年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整改,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是 2011 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是保障患者得到最佳疗效、减少耐药菌株、降低医院感染率,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又是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一把手”责任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任务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各医疗机构要结合本机构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奖惩结合,建立机制
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和不合理用药预警监测工作,全面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存在问题,制定违规处理程序、处罚标准,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单位要把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与医师晋升、职称评聘挂钩。市卫生局对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树立合理用药的典范,对推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先进个人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执行规定不严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附:汉川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第四篇:抗菌药物治理工作会总结
合马镇卫生院
公共卫生推进会暨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治理工作会
总结
市卫药监局医政科、防保科:
2011年9月21日下午5:30,我院召集全体村医及全院职工召开了公共卫生推进会暨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治理工作会,全院职工及全体村医均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院负责人赵坦同志主持。
会议首先赵坦同志传达了市卫药监局于9月15日上午召开的公共卫生推进会暨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治理工作会会议内容,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了仁卫发(2011)141号文件,即:仁怀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仁怀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并作了以下三点要求:一是临床医师要认真学习本工作方案,并严格遵照执行;二是临床医师要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合理使用使用抗生素;三是药房人员要在22日前将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统计好,由王院长在9月23日上报卫药监局医政科。
赵坦同志接着向全体参会人员传达了仁卫发(2011)146号、147号文件精神,即 ;卫药监局2011年上半年公共卫生工作考核情况通报、关于加强下半年公共卫生工作的通报。并简要分析了前期我院及村级公共卫生工作存在问题,安排了下一步的公共卫生工作,要求全体村医在10月15日前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各村的健康档案纸质建档任务,赵坦同志还调度了解了各村的健康档案进度。张
映陶同志分析了前段时间各村在疾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安排意见。王恩杰副院长给大家播放了健康教育讲座(高血压防治指南)。
该次会上赵坦同志一并传达了8月14日下午在联通公司参加召开的脊髓灰质炎防治工作会议内容,宣读了我院关于明确每月15日为安全检查日的通知,并对当前的安全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强调,王恩杰副院长为了防范重危病人在抢救、转诊之过程中发生纠纷,再次组织临床医师学习了我院的“重危病人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合马镇卫生院
2011年9月22日
第五篇: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试题
抗菌药物专项治理、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复习考试题(之一)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和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三、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及用药基本原则:
1.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用药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四、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心脏、眼内等手术。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d.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肠道、尿路、胆道液体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五、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给药方法:
1.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延长到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2.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到48小时。3.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作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
七、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八、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
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九、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十、二级以上医院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十一、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十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
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
十三、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十四、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
1.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
十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十六、尽量避免或不宜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1、发热原因不明者。
2、病毒司长感染的疾病。
3、局部外用(如皮肤)。
十七、抗菌药物按作用可分为几类?
抗菌药物按作用可分为四类,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喹诺酮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联合应用预期可能产生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十八、给药途径与疗程
尽量选择口服给药,不宜频繁更换药物,疗程不宜过长,如门诊使用抗菌药提倡不超过三日是,最长不超过七日(抗结核药除外)。
十九、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原则
一线药物放开使用,二线以上药物酌情选用。
1、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放开使用,为一线药物。
2、疗效好、毒副反应大或价格较贵的药物应控制使用,为二线药物。
3、疗效好、价格昂贵、近期研制出的保留抗菌药物,为三线药物。临床使用二线以上的药物时,应由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签字。当有感染病情严重或免疫状态不良病人发生感染时,可直接使用二线药物。
二十、抗菌药物合理作用的管理规定
关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管理,国内的众多医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也在酝酿着出台有关的管理措施,这都将有助于我们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病人提供最合适的用药选择与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
复习考试题(之二)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总计 80 分)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两个方面:(1)有无 指征 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 品种及 给药 方案 是否正确、合理。
2、诊断为 细菌 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 口服 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 口服 给药。
4、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 避免。
5、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 病原菌 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6、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 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 多次 给药。氟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 次。(重症感染患者例外)
7、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 正常、症状消退后 72 至 96 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8、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 联合 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 联合用药。
(1)病原菌 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 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深部真菌药。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 作用,联合用药 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 减少。
9、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 0.5 至 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 大于 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所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24 小时,总 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 24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10、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至 正常治疗量的 2/3 至 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 β 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属此类情况。
11、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
1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 35 种。同一通用名称药品 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2 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 5 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 8 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 3 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 超过 4 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 5 个品规。
1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两菌四体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两菌指的是细菌、真菌;四体指的是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1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 60%,门诊患者抗菌药 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 20%。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 30%。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不得低于 30%。医疗机构细菌耐药率超过 30% 时,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细菌耐药率超过 40% 时,应慎重经验用药;超过 50% 时,参 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超过 75% 时,应暂停临床应用,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15、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医师可使用限制使用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特殊使用级。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 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 1 天。
16、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7、适应症不适宜的属于不适宜处方,无适应症用药或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属于超常 处方。
18、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 安 全、有效、经济三个因素。
19、卫生部明确规定,氟喹诺酮类药物严格控制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20、国家药监局 2007 年 2 月 15 日做出要求,头孢曲松不能加入哈特曼氏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本品与含钙剂或含钙产品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
2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系抑菌剂,不宜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用药,宜选择杀菌剂。
22、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不论剂型,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已知对青霉素类、舒巴坦、头孢哌酮及其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二、单选题(每题 1 分,总计 20 分)
1、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B)
A、手术开始前 24 小时 B、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 C、手术开始后 2 小时 D、术后 2 小时
2、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D)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3、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B)
A、手术后 3 天 B、术后 24 小时 C、术后 1 周 D、用至患者出院
4、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D)
A、无适应症用药; B、剂量过大; 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D、以上都是
5、卫生部―38 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C)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6、甲状腺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需用药应选(A)
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7、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C)
A、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给药。C、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D、以上都不对
8、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A)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9、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B)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10、I 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A)
A、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B、头孢唑啉或头孢硫脒 C、头孢硫脒 D、头孢呋辛
11、I 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正确的是:C A、头孢唑啉 5g B、头孢呋辛 3g C、头孢呋辛 1.5g D、头孢曲松 3g
1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A)抗菌药物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以上都对
13、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奇霉素注射液(芙琦星)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C)A、皮疹 B、神经毒性反应 C、戒酒硫样反应 D、肌病
14、下列药物中含有乙醇的是(D)
A、阿奇霉素注射液(芙琦星)B、溴已新注射液(若通)C、硝酸甘油注射液 D、以上都是
15、下列哪个药物不宜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C)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阿奇霉素 D、头孢曲松
16、根据卫生部 38 号文,一般骨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A)
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17、左乳包块切除术,医嘱:头孢西丁,2gq12h ivgtt 连用 5 天。该医嘱存在的问题(D)A、无指征用药 B、药物选择不合理 C、单次剂量过大,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D、以上都是
18、根据卫生部 38 号文,乳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B)
A、氟喹诺酮类 B、一代头孢菌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19、某患者,行甲状腺包块切除术,给予头孢硫脒 1.0g q12h ivgtt,连用 4 天,存在的问题是(C)
A、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B、药物选择不经济 C、A + B D、以上都不对
20、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用药,首选药物为(C)
A、头孢他啶 B、头孢西丁 C、头孢唑啉 D、头孢唑啉+ 甲硝唑
复习考试题(之三)
一、选择题(单选)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 患者感染病情 B 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 抗菌药作用特点 D 以上3 项
2.以下所列药物中,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莫西沙星 B.依诺沙星 C.洛美沙星 D.氧氟沙星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 慢支急性发作 B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 急性肾盂肾炎 D 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级管理是为了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 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 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 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 昏迷 B 中毒 C 上呼吸道感染 D 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 长期用药预防 C 晚期肿瘤患者 D 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 手术开始前24 小时 B 术前30 分钟~2 小时内 C 手术开始后2 小时 D 手术结束后2 小时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 切口感染 B 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 肺部感染 D 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10.外科手术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 手术后3 天 B 术后24 小时 C 术后1 周 D 用至患者出院
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红霉素酯化物 B 利福平C 氟康唑 D 头孢他啶
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氨基糖苷类 B 克林霉素 C 利福平D 大环内酯类 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A 头孢菌素 B 青霉素类 C 克林霉素 D 氨基糖苷类
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A 腹腔感染 B 感染性心内膜炎C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D 孕妇无症状菌尿
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A 哌拉西林 B 头孢哌酮 C 头孢他啶 D 头孢噻肟 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 A 青霉素 B 头孢曲松 C 两性霉素B D 氟康唑 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克林霉素 B SMZ/TMP C 氨苄西林/舒巴坦 D 左氧氟沙星
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A 氯霉素 B 头孢噻肟 C 青霉素 D 多粘菌素B 1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A 中耳炎 B 严重G-感染;C 扁桃体炎;D 小儿尿路感染。
2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A 氧氟沙星;B 头孢他啶;C 庆大霉素;D 青霉素
21.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 A 氨苄西林/舒巴坦 B 头孢唑啉 C 克林霉素 D 万古霉素
22.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 庆大霉素 B 环丙沙星 C 克拉霉素 D 哌拉西林 23.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 A 甲硝唑 B 诺氟沙星 C 氨苄西林 D 克林霉素
24.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 A 氨基糖苷类 B 头孢唑林 C 环丙沙星 D 甲硝唑
25.隐球菌脑膜炎可以选用的药物有: A 咪康唑 B 酮康唑 C 制霉菌素 D 两性霉素B
26.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 A 大肠埃希菌 B 肺炎链球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27.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不宜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感染的药物为 A 青霉素 B 头孢曲松 C 美罗培南 D 阿米卡星
28.对曲霉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为: A 酮康唑 B 氟康唑 C 氟胞嘧啶 D 两性霉素B
29.外科手术Ⅱ切口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 手术后48 小时 B 术后24 小时 C 术后1 周 D 用至患者出院
30.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糖肽类 B 克林霉素 C 利福平D 大环内酯类
3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氯霉素 B 庆大霉素 C 红霉素酯化物 D 利福平
32.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 A 亚胺培南 B 氨基糖苷类 C 甲硝唑 D 克林霉素
33.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 A 氯霉素 B 氨苄西林 C 左氧氟沙星 D 头孢唑林
34.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 A 氨苄西林 B 头孢曲松 C 头孢他啶 D 头孢呋辛
35.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 A 青霉素 B 氟喹诺酮类 C 氨基糖苷类 D 头孢菌素 36.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环丙沙星 B 头孢曲松 C 青霉素 D 头孢曲松
37.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A 青霉素 B 头孢呋辛 C 环丙沙星 D 磷霉素
3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 C 庆大霉素 D 青霉素
39.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A 青霉素类 B 克林霉素 C 氨基糖苷类 D 头孢菌素类 40.属于FDA 妊娠期分类B 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A 环丙沙星 B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 D 四环素
41.与依他尼酸合用,可增强耳毒性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 B.氨苄西林 C.四环素 D.链霉素 42.以下所列药物中,不适宜“一日多次给药”的是 A.红霉素 B.青霉素类 C.克林霉素 D.氟喹诺酮类
43.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A 头孢唑林 B 红霉素 C 氨苄西林 D 磷霉素 44.MRSA 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A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 B 万古霉素 C 利福平D 氯霉素
45.轻症细菌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抗菌药物 A.口服 B.肌注 C.静滴 D.静注 46.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A.24h B.48h C.72~96h
47.最早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A.素啶嗪 B.诺氟沙星 C.磺胺类 D.甲氧苄啶 E.甲硝唑
48.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 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 B 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C 阻止细菌核蛋白体的合成 D 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 破坏细菌的分裂增殖
49.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其代表药搭配正确的是()A.耐酶青霉素——阿莫西林 B.抗绿脓杆菌广诺类——双氯西林 C.耐酸青霉素——萘唑西林 D.抗绿脓杆菌广谱类——荼夫西林 E.广谱类——氨苄西林
50.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 B.对各种β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 D.对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E.基本无肾毒性
51.氨基甙类抗生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在()A.细菌核蛋白体30S 亚基 B.细菌核蛋白体50S 亚基 C.细菌的细胞壁 D.细菌的细胞壁 E.以上说法全不对 52.氨基甙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肾毒性 B.肝脏毒性 C.变态反应 D.头痛头晕 E.耳毒性
5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包括()A.阿齐霉素 B.螺旋霉素 C.克拉霉素 D.林可霉素 E.罗红霉素 54.可产生―灰婴综合征‖的是()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灰黄霉素 E.土霉素 55.可用于治疗梅毒的是()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 D.灰黄霉素 E.土霉素 56.临床主要用于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感染的抗生素为()A.庆大霉素 B.妥布霉素 C.阿米卡星 D.卡那霉素 E.链霉素
57.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A.氧氟沙星 B.洛美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E.左旋氧氟沙星 58.急、慢性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用药是()A.林可霉素 B.万古霉素 C.四环素 D.红霉素 E.氯霉素
59.四环素的抗菌机制为()A.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影响细菌细胞壁的生长 D.影响细菌S 期 E.影响细菌G1 60.目前最强的抗绿脓杆菌抗生素是()A.鲁卡因青霉素 B.羧苄青霉素 C.先锋霉素IV D.头孢他啶E.头孢呋辛
61.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的代表药是()A.鲁卡因青霉素 B.羧苄青霉素 C.先锋霉素IV 62.可首选用于军团菌病的是()A.链霉素 B.氯霉素 C.克林霉素 D.红霉素 E.四环素
63.最先用于临床的氨基甙类药物是()A.链霉素 B.氯霉素 C.克林霉素 D.红霉素 E.四环素
64.化疗指数是指()A.LD50/ED50 B.ED50/LD50 C.LD5/LD50 D.ED5/ED50 E.LD5/ED50 65.呋喃唑酮主要用于()A 全身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阴道滴虫病 D.呼吸道感染 E.沁尿系统感染
66.青霉素不能作为首选用于治疗()A.螺旋体感染 B.淋病 C.白喉 D.梅毒 E.草绿色键球菌心内膜类
67.有关头孢菌素的各项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代头孢对G+茵作用较二三代强B.第三代头孢对各种β —内酰胺酶均稳定 C.口服一代头孢可用于尿路感染 D.第三代头孢抗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E.第三代头孢没有肾毒性
68.氨基糖苷类可通过哪种屏障比较容易()A.血脑屏障 B.胎盘屏障 C.血睾屏障 D.粘液屏障 E.以上均不对
69.目前最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是()A.庆大霉素 B.链霉素 C.妥布霉素 D.新霉素 E.阿卡米星
70.服用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应如何抢救()A 服用头孢菌素 B.服用林可霉素 C 服用土霉素 D 服用万古霉素 E 服用青霉素
71.由于四环素的各种不良反应,以下哪些人应禁用此药()A 心脏病患者 B.淋病患者 C.甲肝患者 D.肺结核患者E.孕妇、乳母
72.《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抗菌药物普通处方不得超过()常用量。A.3 日 B.7 日 C.14 日 D.15 日
73.下列关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PAE 较短 B.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峰浓度 C.最佳给药方案是小剂量持续给药 D.血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抑菌作用不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高
74.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 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 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D.细菌体内的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 E.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
75.第三代头孢菌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最强的是()A.头孢地嗪 B.头孢他啶 C.头孢吡肟 D.头孢哌酮
76.可用于解救青霉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苯海拉明 D.苯巴比妥
77.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78.服用磺胺嘧啶时加服等量碳酸氢钠的目的是()A.减少胃肠刺激 B.促进药物吸收 C.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D.降低药物毒性 E.增强抗菌效果 79.复方新诺明片的组方是()A.TMP:SD,1:5 B.TMP:SMZ,1:10 C.TMP:SMZ,1:5 D.TMP:SDM,1:5 E..TMP:SML,1:5
80.抗菌作用最强的四环素类药物()A.四环素 B.土霉素 C.米诺环素 D.多西环素 E.美他环素
81.红霉素在何种组织中的浓度最高()A.脑脊液 B.骨髓 C.肾脏 D.胆汁 E.前列腺
82.下列药物属于耐酶半合成青霉素是()A.阿莫西林 B.苯唑西林 C.哌拉西林 D.羧苄西林
83.抗菌药物按功能分为()A.繁殖期杀菌剂 B.静止期杀菌剂 C.快速抑菌剂 D.慢速抑菌剂 E 以上都是
84.万古霉素作用机制()A.抗叶酸代谢 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D.抑制蛋白质合成 E.抑制核酸代谢
8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包括()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C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D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E 以上都是 86.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是()A 阿米卡星 B.氯霉素 C.两性霉素B D.青霉素 E.链霉素
87.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抗菌药物有()A.青霉素 B.磷霉素 C.万古霉素 D.两性霉素B 88.抑制核酸合成的药物有()A.青霉素 B.磺胺类 C.利福平D.四环素类 89.以下属于杀菌药物的是()A.林可霉素 B.红霉素 C.头孢菌素 D.氯霉素 90.不能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药物是()A.青霉素G B.磺胺嘧啶 C.氯霉素 D.四环素 E.环丙沙星 91.下列药物中使用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的是 A.阿莫西林胶囊 B.红霉素肠溶胶囊 C.诺氟沙星 D.甲硝唑片
92.一旦发生链霉素过敏性休克,应采取的措施是()A.皮下或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 B.口服鱼精蛋白 C.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 D.注射碳酸氢钠 93.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正确的是()A.易透过血脑屏障 B.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C.口服难吸收 D.尿液中的药物浓度高 E.进入内耳外淋巴液的浓度与用药量呈正比 94.下列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是()A.头孢菌素 B.氨基糖苷类 C.磺胺类 D.氯霉素 95.下列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是()A.大环内酯类 B.喹诺酮类 C.头孢菌素 D.万古霉素
96.抗菌药产生耐药的机制为()A.产生灭活酶 B.改变靶部位 C.改变通透性 D.增加代谢拮抗物 E.以上都是
97.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是 A.链霉素B.头孢菌素C.四环素D.红霉素 98.下列不属于青霉素的抗菌谱的是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伤寒杆菌 E.钩端螺旋体
99.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是 A.竞争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B.抑制细菌DNA 回旋酶 C.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D.抑制细菌转肽酶 E.抑制细菌RNA 多聚酶
100.关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头孢吡肟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B.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绿脓杆菌活性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细菌抗菌活性优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D.第三代头孢菌素对 性,对肾脏基本无毒 E.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
10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A.与细菌30S 核糖体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氨酰基tRNA 形成 C.影响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 D.与细菌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与细菌70S 核糖体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02.氨基糖苷类作用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B.与核糖体3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 C.肽链延伸阶段,与细菌50S 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 位移, 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与核糖体30S 亚基结合,引起mRNA 错译 E.使细菌形成错误氨基酸,导致无功能蛋白质产生
103.氯霉素与剂量和疗程有关的不良反应是 A.二重感染 B.灰婴综合征 C 影响骨、牙生长 D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E 视神经炎、皮疹药热
104.以下所列“抗菌药物的局部给药”中,不正确的是 A.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B.眼科感染可局部用药 C.局部给药容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D.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很容易被吸收 E.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
105.以下有关“输注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应用注意事项”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A.生理盐水为溶媒 B.以注射用水溶解 C.浓度不超过1%~5% D.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 E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再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
106.以下所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中不正确的是 A 呼吸道感染 B.伤寒沙门菌 C.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D.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 E.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
107.以下所列”吡咯类抗真菌药“中,肝毒性最大的是 A.克霉唑 B.咪康唑 C.氟康唑 D.酮康唑 E.伊曲康唑
108.青霉素G 在体内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肝脏代谢 B.肾小球滤过 C.胆汁排泄 D.肾小管主动分泌 E.被血浆里的酶破坏
109.下列药物中属于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的是 A.氨苄西林 B.阿莫西林 C.羧苄西林 D.苯唑西林 E.氯唑西林
110.阿奇霉素属于 A.β-内酰胺类 B.大环内酯类 C.磺胺类 D.四环素类 E.氨基糖苷类
111.关于庆大霉素的临床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耳毒性严重,是临床上应用最少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B.主要用于G+杆菌感染 C.主要用于G-杆菌感染 D.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E.口服用于全身感染
112.以下所列”新生儿期禁用的抗生素"中, 不正确的是 A.磺胺类 B.青霉素类 C.四环素类 D.氨基糖苷类 E.第一、二代喹诺酮类
113.抑制DNA 回旋酶,使DNA 复制受阻, 导致细菌死亡的药物是: A.甲氧嘧啶 B.诺氟沙星 C.利福平D.红霉素 E.对氨基水杨酸
114.下列不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 A.红霉素 B.阿奇霉素 C.克拉霉素 D.罗红霉素 E.克林霉素
115.合理用药基本的要素是 A 安全;B 有效;C 经济;D 适当;E 以上均是。116.用药期间饮酒可产生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是 A.头孢哌酮;B.甲硝唑、替硝唑;C.酮康唑;D.;头孢噻肟。
117.妊娠、哺乳期、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相对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四环素类。
118.服用前不需要做皮肤试验是 A.阿莫西林胶囊; B.氨苄西林胶囊; C.左氧氟沙星片;
119.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感染。A.G-杆菌产ESBLs 酶细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120.不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抗菌药;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 C.联合应用须有严格指征; D.一般发热时,可应用抗菌药。
121.我院属于特殊使用管理类的抗菌药物是 A.头孢西丁 B.头孢美唑 C.头孢吡肟 D.以上都是
122.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A.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B.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C.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D.以上都是。
123.与茶碱类药物联用不需减少茶碱用量的药物有 A.莫西沙星;B.诺氟沙星;C.左氧氟沙星;D.依诺沙星;E.红霉素
124.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选药应以 为主。A 青霉素; B 一、二代头孢菌素; C 氨基糖苷类; D 氟喹诺酮类。
125.产生ESBLs 细菌感染抗菌药物可经验性使用的药物 A.氨曲南 B.美洛西林 C.头孢菌素类 D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26.克林霉素静脉滴注时,药物浓度不宜超过,且宜缓慢滴注,通常 60 分钟不超过。A.6mg/ml,1.2g; B.4mg/ml,800mg; C.5mg/ml,1.0mg; D.3mg/ml,900mg。
127.左氧氟沙星0.5g/100ml 静脉滴注时间应该大于或等于 A.20 分钟;B.30 分钟;C.45 分钟;D.60 分钟。
128.糖尿病患者需禁用的抗菌药物是 A.庆大霉素;B.加替沙星;C.青霉素;D.头孢哌酮。
129.应用头孢哌酮时应给患者补充 A.维生素A ;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K。
130.所谓合理用药的5R 是指 A.选择正确的药物; B.采用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C.在恰当的时间,给恰当的病人; D.以上都是
131.抗菌药物的使用状态在人体内构成了三方面的关系是 A: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人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B:抗原和抗体、抗原和补体、抗体和补体之间的关系; C: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药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 D: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抗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132.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 A 有适应症却没有用; B 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 C 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D 以上都是。
133.当患者肾功能减退时,需按肾功能(如肌酐清除率)调节用量的药物是 A 阿米卡星; B(去甲)万古霉素;C 氨基糖苷类;D 以上均是。
134.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时间是,清洁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总预防用药不超过,个别情况可延长至。A.术前0.5-2h 内,24h,48h; B.术后1h 内,3 天,7 天; C.术前1d,24h,48h; D.术前3d,24h,拆线。
135.老年感染患者由于肾功能降低,一般不宜选用 A.青霉素类; B.克林霉素;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类。
136.在确定给药时间间隔时,不需参考的药物参数有 A.药物半衰期; B.PD/PK 值;C.抗菌后效应;D.最低抑菌浓度。
137.不需要加用抗厌氧菌预防SSI 的手术部位是 A.胃十二指肠手术;B.阑尾手术;C.结、直肠手术; D.妇科手术;E.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138.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可经验性使的药物 A.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噻肟、曲松;B.头孢哌酮 C.阿莫西林 D.头孢他啶
139.对大多数厌氧菌不具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头孢西丁; B.克林霉素; C.碳青霉烯类; D.阿奇霉素
140.对军团菌感染疗效不好的药物是 A.加替沙星; B.红霉素; C.阿奇霉素; D.氨苄西林;
141.下列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药物是 A.头孢噻肟 B.头孢米诺; C.头孢西丁; 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42.药物半衰期较长,可采用每日一次给药方案的药物是 A.头孢曲松;B.青霉素;C.头孢噻肟;E 红霉素。
143.不符合氨基糖苷类特性的项目是 A.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日一次给药; B.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C.PAE 持续长久,存在浓度依赖性; D.时间依赖性,多采用一日剂量分多次给药; E.对耳、肾毒性大,老年人、儿童慎用。
144.不是呼吸氟喹诺酮系统感染的优势有 A.对 G+的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高;B.对不典型病原体(支、衣、嗜肺军团菌)作用强大; C.肺组织浓度高; D.血液持续高药物浓度; E 口服吸收好。
145.不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预防用药指征伴有下述一项者 A.疑有继发细菌感染者;B.年龄<3 岁或>60 岁;C.干咳; D.周围血象(,N 中性粒细胞)>80%;E.周围血象WBC>10×109/L。
146.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不正确的是 A.手术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外科手术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B.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48 小时 C.大部分手术都应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D.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目的在于预防外科切口或手术污染菌感染
147.抗菌药物在所有临床应用药品中,所占比例为: A.10%-35% B.50%以下 C.50%-75% D.75%以上
148.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149.下列是对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时用药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用药前应尽量作相应病原检查 B.尽早进行经验疗法 C.宜选用抑菌剂,以口服用药 D.较重感染者应联合用药同时给予免疫疗法
150.下面哪项不属于国际抗生素合理用药的新观点及实践的内容 A.尽早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 B.―阶梯‖治疗策略 C.长程治疗 D.运用抗菌药物PK/PD 原理指导临床用药
151.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衣原体 C.真菌 D.支原体
152.对产生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_________类抗生素。A.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15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15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 155.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156.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不是
157.下列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青霉素 B 头孢米诺 C 头孢他啶 D 林可霉素
158.下列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替硝唑 B 阿莫西林 C 氧氟沙星 D 氟罗沙星
159.下列青霉素类中哪一个不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A.苯唑西林 B 氨苄西林 C 哌拉西林 D 氯唑西林
160.下列青霉素类中哪一个不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A.苯唑西林 B 氨苄西林 C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D 羧苄西林
161.下列青霉素类中哪一个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A.替卡西林 B 美洛西林 C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D 羧苄西林
162.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噻吩 B 头孢米诺 C 头孢他啶 D 头孢曲松
163.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唑啉 B 头孢拉定 C 头孢他啶 D 头孢美唑
164.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哌酮 B 头孢拉定 C 头孢噻肟 D 头孢呋辛
165.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西丁 B 头孢丙烯 C 头孢氨苄 D 头孢尼西
166.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克洛 B 头孢丙烯 C 头孢曲松 D 头孢尼西 167.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吡肟 B 头孢孟多 C 头孢唑啉 D 头孢噻吩
168.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曲松 B 头孢哌酮 C 头孢美唑 D 头孢噻吩
169.下列头孢菌素类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头孢克洛 B 头孢羟氨苄 C 头孢氨苄 D 头孢克肟
170.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时间是()A.术前0.5-2h 内 B.术后 C.术前大于2h D.结扎脐带后给药
171.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预防用的抗菌药物是()A.第一代头孢 B.第二代头孢 C.第三代头孢 D 氟喹诺酮类
172.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剖宫产手术,预防用的抗菌药物是()A.第一代头孢 B.第二代头孢 C.第三代头孢 D 氟喹诺酮类
17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A.50% B.30% C.45% D.75% 174.下列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克林霉素 B 头孢米诺 C 头孢美唑 D 林可霉素 175.下列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磺胺嘧啶 B 复方磺胺甲恶唑 C 头孢丙烯 D 氟氯西林
176.下列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 版)是 A.柳氮磺胺吡啶 B 甲氧苄啶 C 磷霉素 D 氯霉素
177.在下列抗菌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且最强的有()A.头孢哌酮 B.头孢他啶 C.头孢噻肟 D 头孢曲松
178.下列抗菌药物中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有()A.头孢噻肟 B.头孢匹罗 C.头孢匹胺 D.头孢甲肟
179.对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引起的感染,宜的药物是()A.头孢曲松 B.苯唑西林 C.庆大霉素 D.美洛西林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抗菌药联合应用的意义,联合用药的指征,联合用药可能产生结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的意义
联合用药的主要优点是:①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②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③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④联合用药可减少个别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
滥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产生不利后果:如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容易出现二重感染;耐药菌株更加增多;浪费药物;给人一种虚伪的安全感染,延误正确治疗。
(二)联合用药的指征
联合用药的指征有:①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如肠穿孔后腹膜炎的致病菌常有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等;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④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如结核、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等;⑤用以减少药物毒性反应,如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合用治疗深部真菌,前者用量可减少,从而减少毒性反应;⑥临床感染一般用二药联用即可,常不必要三药联用或四药联用。
(三)联合用药可能产生结果
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在体外或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无关、相加、协同(增强)和拮抗等四种效果。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大类: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等,它们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均有杀灭作用;三类为速效抑菌,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等。第一类和第二类合用常可获得协同(增强)作用,例如青霉素与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肠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氨基甙类抗生素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第一类与第三类合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例如青霉素类与氯霉素或四环素类合用。由于后二药使蛋白质合成迅速被抑制,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繁殖期杀菌的青霉素干扰细胞壁合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使其抗菌活性减弱。第二类和第三类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第四类慢效抑菌药与第一类可以合用,例如,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时,青霉素可以和磺胺嘧啶合用而提高疗效。
应该指出上述资料多来自体外与动物试验在特定条件下的观察,与临床实际不尽相同,仅供参考。联合用药产生的作用也可因不同菌种和菌株而异,药物剂量和给药顺序也会影响效果。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病毒性感染和发热原因不明者,抗菌药剂量,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预防应用及联合应用。
(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每一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抗菌谱与适应证。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可作为选药的重要参考。此外,还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感染部位,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不良反应和价格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二)病毒性感染和发热原因不明者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者(除病情严重并怀疑为细菌感染外)不宜用抗菌药,否则可使临床症状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检出,以致延误正确诊断与治疗。
(三)抗菌药剂量 www.xiexiebang.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剂量过小,不但无治疗作用,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疗程过短易使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
(四)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
应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因其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
(五)预防应用及联合应用
对此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仅限于少数情况,如经临床实践证明确有效果者;联合用药,也必须谨慎掌握指征、权衡利弊。
2011 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___________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 ___________、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_________、支原体、立克次体、__________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_____小时(重症感染_____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 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需充 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4、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有关规定,术前______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 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______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术 中可给予第二剂(长半衰期抗生素头孢曲松不需追加剂量)。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 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4 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_____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5、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Ⅱ类切口)的手术时,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必要时延长 至_____小时。
6、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根据各种手术发生 SSI 的常见病原菌、手术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 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杀菌、价廉、安全性高的药物。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为 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β-内 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_____________,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_________预 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7、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通常针对_________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 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8、根据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需有 ____________证实。若无,应由____________签名,无该级别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 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
9、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该类手术切口属于____类切口。
10、对于 MRSA 感染患者,首选____________ 抗感染,次选药物为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磷霉素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第 1 页/共 4 页))
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万古霉素应用指南推荐在下列情况使用万古霉素,使用正确的是:()A.治疗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严重感染 B.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C.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甲硝唑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时 D.在 MRSA 和 MRSE 感染高发医院进行假体或装置植入手术时,万古霉素应在手术前预防给予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A.是否存在感染 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以上都对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 PK/PD 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A.12~24 小时 B.24~48 小时 C.48~72 小时 D.2 小时以上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A.24h B.48h C.72~96h D.96h
9、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 Gˉ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 D.对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A.氧氟沙星 B.左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11、青霉素类药物中,对绿脓杆菌无效的药物是:()A.阿莫西林 B.羧苄西林 C.呋苄西林 D.替卡西林
12、男性,40 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 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孟多
1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1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 原则的是:()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5、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A.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B.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减期长的药物 C.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 3 代、4 代头孢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
16、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7、下列关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PAE 较短 B.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峰浓度 C.最佳给药方案是小剂量持续给药 D.血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抑菌作用不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高
18、关于 SSI 的细菌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B.SSI 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 脏器内的细菌。C.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 SSI 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D.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19、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没有下列哪项:()A.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B.细菌对万古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C.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D.对 G-杆菌有效 20、不属于二线管理的抗菌药物()A.头孢米诺 B.头孢地嗪 C.氨曲南针 D.夫西地酸 E.头孢他定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论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四、论述题(20 分)
1、请分别论述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相应主要抗菌谱,比较各代头孢菌素抗菌 谱之间的差异,并分别列举各代药物 1-2 个。参考答案:
一、分一空,共 20 分)
1、杀菌或抑菌、喹诺酮类、衣原体、真菌2、72 48
3、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内科系统非手术4、0.5-2 3 245、48
6、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克林霉素
7、一种或二种
8、药敏结果 高级职称医师
9、II
10、(去甲)万古霉素
二、分一个,共 40 分)(2 1-5 A C C D C 6-10 16-20 D B C D E
三、(10 分一题,共 20 分)氨曲南 D B C C B 11-15 A D B D D
1、论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答: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1)品种选择:(2)给药剂量:(3)给药途径:(4)给药次数:(5)疗程:(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2、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抗菌治疗无效,因素可包括:病人、病原及药物的选择等方面:(1)病人与诊断因素:误诊与延误;免疫缺陷与抑制;局限性、包裹性感染,如脓肿;靶器官血流不 足或血流阻塞;坏死组织及继发感染;异物与手术残留物;服药程度。(2)病原抗药性,可分为单一抗药性和多重抗药性;敏感性测试不正确;治疗阶段产生抗药性;突变 株。(3)抗菌药物:选择失误;给药途径、剂量、剂型;药物稳定性;药物活化:有些抗生素是以药物前 体的形式存在,依赖在体内活化而成为有效形式,因此体内疗效的波动可能很大;已知或未知的降低或 抑制药物的因素。
四、(20 分)
1、请分别论述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相应主要抗菌谱,比较各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之间的差 异,并分别列举各代药物 1-2 个。
答: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 有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替唑、头孢硫脒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和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对 假单孢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粪链球菌无效;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等,口服制 剂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和头孢丙烯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除肠杆菌科细 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高度抗菌活性;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曲松、头孢 哌酮、头孢他啶等,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等,口服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作用。第 5 页/共 4 页 第四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吡肟,它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 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的部分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 他啶相仿,对金葡菌等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