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彭镇突出四大举措,打造四大亮点.
西彭镇突出四大举措,打造四大亮点
确保城市综合整治行动见实效
一是明确标准,落实责任,打造清洁西彭。明确清扫保洁标准,对清扫工、管理人员、驾驶员及上车工进行考核。规范环卫设施,在农民新村21个安置点设置垃圾坑,统一清运垃圾;规范公厕和垃圾中转站。与居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和长效管理考核实施细则,明确居委会清扫保洁范围(辖区内居民区、背街小巷、楼院、边坡、堡坎、沟渠、绿地等)。实行全天保洁制(每天保洁时间不低于15个小时)和两班轮换制(早上5:30-12:30,下午12:30-20:00),保证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努力打造清洁西彭。
二是突出绿化,市场运作,打造绿色西彭。以“国家园林式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实施增绿、建绿工程。打造一批绿化档次高、景点特色突出的景观大道及居民社区;加强对楼院、边坡的绿化建设;管理和维护工程实施市场化运作,把西彭镇域范围内的绿化管护承包给专业队伍管理,增强绿化力度,保证绿化质量。
三是规范标识,加强整治,打造畅通西彭。加强交通组织和设施建设,规范交通标志、标牌和防护栏。加强“三车”和“三点”整治,清理规范摩托车、三轮车、机动车上人行道的问题;坚决杜绝乱停乱放行为,规范停车、修车、洗车场管理,达到 1 行车有序,停车入位要求,规范停车场管理和停车场办证问题。
四是统一规划,严抓严管,打造亮丽西彭。一是加强占道经营整治。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干道严禁摆摊设点,次干道、背街小巷摊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严格管理,继续管理好恒安百货至商业大厦一带的游摊问题,整治老街十字路口、东大街及老开发区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二是开展占道清理行动。清理规范“亭、棚、伞”和占道摊点;规范废品收购点,对不符合要求的广告设置进行限期整改,确保户外广告设置有序、规范美观。以“只取消不新设”为原则,突出整治十八楼转盘一带。整体规划、统一管理,及时更新,全面推广“门前四包责任书”;实施“网格化”管理,城管执法人员到段、到点逐一落实存在问题。三是加大扬尘控制力度。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地开工之日须到市政大队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出渣车须办理渣土准运证,市政大队全程进行跟踪管理。加大“四乱”整治力度,对乱涂、乱画、乱废及乱张贴问题进行清理,在城区适当位置设置符合市容要求的张贴栏,满足市民发布信息需要。
西彭镇
2010年4月16日
第二篇:四大时代亮点
张希贤: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的四大时代亮点
●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
●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
●六中全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导张希贤教授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决定》共有四大时代亮点。
亮点一: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
其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过来,文化又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影响与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正像“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繁荣与知识分子的“漫游政策”的时代特征、“宋词”“阴柔的美”的气质,反映了宋代“山河破碎”的时代景象一样。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
其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封建社会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集权政治,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产生了以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点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否定与飞跃,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文化与市场经济相对应,这是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建设的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于中国人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型文化与新的道德规范。这种文化,是对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时期文化的历史性飞跃。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用这种新型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其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核心是以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指导的,以科学的理论创新推进文化创新,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滚动式发展,统一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新实践。
其四,是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科学协调发展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化精品与大众文化协调推进;四大基层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农村乡村文化、国企民企外企微企之企业文化、校园军营机关事业单位之“单元文化”——同时并举,专业文化教育科研医学队伍与广大群众同时从事伟大文化创造;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与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双管齐下”;追
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现代文化创造竞相绽放的科学发展的新文化。
其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与繁荣。
亮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
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首先是要反映、服务和促进13亿中国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致力于的伟大创造。这一新文化,是对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和各种基本权益理念的伟大创造。人权本无阶级性,但在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其不同政治精神的浸润,“人权”就富有了阶级性。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几乎天天向中国喊所谓的“人权”,殊不知自己的“人权”就是建立在时不时侵略别人,欺负别人,践踏别人人权基础上的“人权”。当代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人权,努力追求人人平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和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一新文化,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为之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之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之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这一新文化,需要构建三支队伍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体系。一是党的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原动力”队伍建设。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亮点三: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地认识、科学地建设、创造性地运用和有效地管理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使其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是对东汉蔡伦造纸、形成“纸制文化”传播形式以来的历史性飞跃。其次,网络文化又是文化大千世界,什么样文化都有,有资本主义的、有社会主义的、有黄赌毒的、有造谣惑众诽谤的、有色情和暴力的、有讹诈欺骗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和谐文化,进行了包围、进攻和“蚕食”。既然如此,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努力和大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使命。
我们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民主文化,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共财政经费公开,在网络上大力发展,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监督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政务行为,建设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政府。二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积极推进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各方面文化艺术作品的伟大创造,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走出国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新成果,进行广泛的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亮点四: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性,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前三名走,前三名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前三名,世界就跟着资本主义的感觉走。社会主义处于前三名,世界各国就跟社会主义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较量,终究靠实力说话。经济发展是实力,是火车头,是“牵引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发生“牵引”影响的是文化。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名,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国将达到世界第一位。所以,就有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奔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整合各种文化资源与文化力量,启动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步伐,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奔向新中国成立100年,通过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再创造和集成创新,第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
其实,近代中国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有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个历史建设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中国人民从1840—-1949年,用了100年的时间,在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始终围绕着时代的主题构建与创造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文化。到了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历史建设任务是: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文明富裕”。这第二个文化建设任务,如同走过的第一个路程一样,也经历了复杂的建设历程。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政治文化的错误与曲折。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三十余年的大发展,在继承和创新红色文化中,在批判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中,在与各种“西化”思潮与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博弈中,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再次扬帆启航,为着奔向建党100周年,奔向建国100周年,实现文化强国富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吹响了向“百年进军”的文化号角。
现在看来,从传统的中国到现代的中国转型,从传统的中华民族到现代中华民族的转型,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最少需要200年。前100年,1840年—1949年;后100年,1949年—2049年;一方面,显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化建设任务;另一方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波澜壮阔、曲折艰辛的两百年文化转型历程。这200年的社会转型,是我们考虑所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就连祖国统一大业问题,都需要放在这两百年的进程中给予通盘考虑。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会有历史的依据、现实的依据,民族的依据。
面对两百年的文化建设任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深感使命庄严、任务神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必须牢记使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篇:镇“四大举措”推进农村基层建设
坚持“四个重在”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涂岭镇党委书记 孙晓阳
重在制度保障。坚持五项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和促进党建工作。一是工作片联创党建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片长、副片长、驻村干部抓党建工作职责,工作片长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工作片党建协调联席会议,与工作片成员、各村党务干部共同研究村级党建工作,解决存在问题。二是季度组工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组工例会,听取各党组织关于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党务公开等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通报发展党员、党费工作动态,研究部署下季度党建工作。三是党建资料季度调阅和通报制度。每季度调阅各党支部党建内业资料,检查是否规范整理归档,对建档不全、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及时通报,跟踪督查,限期整改。四是党务、村务公开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整合村务、党务公开栏,定期检查各村(社区)公开情况,通报存在问题及整改要求。五是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党建工作任务未完成或落实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视情况分别予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直至予以降职、停职等处分。
重在典型引领。注重培育和提升,不断丰富、拓展典型内涵,确保典型“拿得出、过得硬、带得动”。一是积极打造党建“精品”。继续抓好黄田、前欧、白潼等老典型的巩固、提高,不断 1
挖掘新亮点,促使黄田村成功实现由扶贫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转型。按照“重点扶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原则,力争再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农村党建示范村。根据党建水平高低,继续对农村党组织实行分层面管理,建立党建典型挂钩帮扶后进村制度,实行“一村一策”,抓点带面,重点帮扶,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新的台阶。二是精心培育非公党建“亮点”。坚持“培亮点,创品牌”,以恒昂工贸、三青制衣等非公党组织为典型点,按照“一企一特”原则,从组织组建、壮大力量、规范制度、阵地建设、发挥作用、提升能力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党建亮点,有效防止非公党建的类同化、平淡化。开展企地党建结对联建试点工程,让三青、恒昂党支部与所在地党支部结对共建,使企地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地方的联系。同时,在全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开展以“培育党建品牌、展示工作亮点、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着力创建非公党建工作品牌,形成党建工作的新抓手、新载体、新模式,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三是着力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军”。认真落实农村“七大员”队伍规范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把农村“七大员”队伍建设摆上镇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农村“七大员”的履职能力。规范抓好“七大员”队伍管理,组织开展“回头看”,优化整合工作力量,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村 2
“七大员”队伍建设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考察,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辅助力量。
重在载体牵动。以“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年”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一是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着手抓好建章立制,健全上岗党员管理制度,针对各种岗位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上岗党员履职能力。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设置治安调解、扶贫帮困、法律服务、政策宣传、新风倡导、卫生管理等岗位,明确规定具体职责,由党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个长专长自愿认岗,统一授牌,颁发上岗证,抓好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表率作用。二是开展镇片村户“四级”联创农村党建“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开展创建镇党建工作指导中心、片党建工作指导站和党建示范村、村(居)创建党员中心示范岗“四级联创”活动,在各工作片确定一个党建示范村,落实好村级组织六项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创新。以创建“五个好”机关党组织为抓手,广泛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落实“一岗双责”制和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员先锋岗考评方案与机关季度评选、考核结合起来,创优发展软环境,展示文明新形象。
重在“老干”助推。离退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是农村党组织可靠的支撑力量和宝贵的干部资源,对促进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一是发挥“老干”的政治优势。依托镇 3
离退休党支部和老人协会,积极营造载体,拓宽离退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参与村务决策、管理的渠道,邀请他们参加各类会议,了解各阶段工作重点,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让他们在党建、村级财务、计生指导、廉政建设等方面上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发挥“老干”的经验优势。聘请离退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中有业务专长的,监督、指导各村做好党建、综治、计生、财务等内业资料的汇总建档。引导离退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发扬“传帮带”作风,建立“一帮一”制度,组织年轻一辈向他们学习业务工作,抓好村务管理。三是发挥“老干”的威望优势。利用离退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相对宽泛的人际关系、有较高的威望等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做好法规政策“宣传员”,帮助宣传、落实好各项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做好民事纠纷“调解员”,协助镇党委、政府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篇:田家镇突出“四大特色”打造人口计生工作新亮点
田家镇突出“四大特色”
打造人口计生工作新亮点
田家镇紧紧围绕“创新机制、打造亮点”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积极打造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亮点。
突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地域化新特色。制定了田家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实施方案,实行“四项区域管理办法”“五项流动管理制度”。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区域协作、综合治理、优质服务、群众自治、权益保障”工作新机制,建立“以房管人、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流入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创造优越条件,积极为流动人口开展便民服务。突出宣传教育多样化新特色。一是注重人口计生新闻媒体宣传。围绕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及时报道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动态。二是注重人口计生社会化宣传。结合“庆祝计生协会成立30周年和《公开信》发表30周年”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参与“向祖国报告”征文活动。三是注重人口计生个性化宣传。全面提升十佳标语的利用率,制作和悬挂横幅20条。利用“三查”、随访、跟踪服务、进村入户开展“三送”服务的机会,进行温馨的、人性化的宣传咨询服务。发放精美宣传折页、宣传品4000余份。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精品化新特色。在完善高家村家庭健康指导站建设的同时,又陆续成立了小洼村、马圈子村、昆仑社区等7家家庭健康指导站,使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在我镇全面铺开。开辟便民服务宣传服务栏16处,新家庭文化屋、新家庭文化图书角16个。更新中心户宣传板20块。
突出优质服务便民化新特色。设立便民服务示范岗16处,新增流动人口免费药具发放点4处,流动人口会员之家4个,实现了免费药具网上发放一点通服务,为村(社区)新配备了血压计、电子称。
第五篇:打造四大板块 建设工业强镇
打造四大板块 建设工业强镇
为认真贯彻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战略,全力突破工业,加快建设工业强镇。工作中,坚持招商引资重中之首、工业经济重中之重、抓好项目重中之要、壮大财源重中之本不动摇,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建设“四大产业”板块,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做大做强化工、机械、服装、石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区域主导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工业产值50-70亿元。一是服装产业板块。以 为依托,积极承接胶东半岛地区的服装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发展以服装、电子为主的轻工业,建设集设计、生产、销售及评价为一体的完整服装生产加工体系,力争用3-5年时间企业年销售收入均突破1000万美元,全园产值突破10亿元。二是机械产业板块。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全力引进过亿元项目,依托中打造以企业群为支撑的机械产业集聚区,力争用3-5年时间产值达到20亿元。三是化工产业板块。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 为依托,集中精力招商引资,加快产品换代升级,推进化工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实施 等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产值达到15亿元。四是新材料产业板块。加强与的合作,以为核心,以为突破,重点引进基地。引导企业从开发,建设生产基地。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