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不足与现场改善对策(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1:0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产运营不足与现场改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产运营不足与现场改善对策》。

第一篇:生产运营不足与现场改善对策

中扬公司生产运营分析与现场改善对策

一.综合成本管理:

1.直接人员与间接人员比率失调。

一般企业直接生产人员与间接生产人员比例为8:2或7:3,直接人员是指直接从事作业的一线人员,间接人员是指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后勤人员。

据车间现场张贴公布的中扬公司人员分类,办公室人员及销售后勤等人员为35人,车间5个生产小组总共31人,比率几乎1:1,1个工人养活1个管理人员,管理成本太高。对策:适度缩减合并管理人员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操作人员,减少管理费用。

.2. 工时定额评价现场作业人员。

假设一天生产车间的产量为300副窗帘,做一副需要标准工时12分钟。

300副产品需要的标准工时为:

300×12=3600分钟有效产出工时。

标准工时内需要的工序人数为: 300×12分钟÷8小时×12分钟=37.5≈38 即38人。对策:设置合理的预备应急人员,量化操作任务,改善工序流程,提高生产力。

现阶段生产工人人数与产能配置基本合理,并且有储备。

3. 仓储收、发货制度健全,但物料控制核算环节没有,从主料、导轨、卷筒、端盖、封头、安装码等具体部件,分摊到每幅窗帘的成本是多少?每米面料、每个螺丝、每个刀片按照每月产量分摊核算,利用控制图直观公布,比较成本消耗(以后班组实行耗材定量承包制---待定)。

对策:库房实行定期盘点,对出库物资消耗与入库成品对应分摊核算成本。当月生产成品数量按照面积或长度、数量与出库辅料数量折算分摊成本,利用控制图统计显示当月消耗成本数据,每月、每年对比。

4. 主料裁剪下料、导轨、附件下料有规格尺寸要求,消耗浪费部分以及如何控制全凭操作人员的自觉,作业缺少标准,过程缺少监督,结果缺少考核。此项应该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部位。责任心不强或操作不当导致的报废、浪费现象监督、监管不到位。

图示:

对策: ① 制定作业标准,规定下料允许的最大损失界限,车间班长负责过程监督管理,对合理利用边角料以及回用物资的行为人,车间主任确认后可上报予以节约价值30%的奖励。② 库房与车间对配料发放、领用相互监督。配料或领用数量与计划单不符的,对方可以实行问责,处罚当事人物料价值的5倍金额。

③ 面料裁剪实行按货单面积递减登记,(新购整筒面料利用现有的物资收发卡片,在出库栏记录消耗面积、货单号、日期、下单面积,做到账、物、卡核对无差错。

5. 退货处理(客户投诉)记录不细致,记录本只记录客户名称、产品尺寸及日期,其他信息全无。销售部、库房、生产车间信息沟通不畅,退货原因是因为质量问题?运输过程导致?还是客户更改尺寸?无法区分责任。公司关于退货(客户投诉)处理的程序文件及流程不详。

图示:

对策:客户投诉(退货),销售部应先登记,在接到客户通知后,会同生产质量管理与发货员进行责任认定。属于销售订单错误,由销售员赔偿;属于生产质量问题,由生产班组或个人赔偿;属于错发或者运输损失的,由发货员或者运输公司理赔;属于客户改单,销售部应下改单通知。客户投诉(退货)处理由销售部做出统计报表备查。

6. 生产现场管理混乱,物料积压,到处是面料,到处是附件,库房配料多发放还是操作工随意领取?库房既然有配货专人,就应该实行货物定量配给,需要多少领用多少。不能图省事,一次领取,无序消耗。

图示:

对策:推行“5S”管理,各班组对自己所辖的区域进行整理、清扫,物品定置、定位摆放。车间班组和库房对车间进行地毯式清理,不在计划单内的物资统统回收入库,车间和库房定期对辖区内物资清点,一切多余的物资全部二次入库登记,凭计划单领取。严格控制出库。

7. 生产现场主面料卷筒的盘库和采购环节运作不明朗,采购计划依据是什么?采购量标准怎么定?入库质量是否检验?此乃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对策:采购员定期对库房和车间存量物资核对,按需、按量制定采购计划,预防浪费。入库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检验归库房。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反馈信息给采购员,由采购员负责联系供应商处理。

8. 人员培训方式落后,入职员工没有严格的培训程序和内容,只是把新进员工带进车间,任凭自己发挥。新入职员工,得不到来自企业的关心和尊重,会对企业产生失落感,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厚。

对策:行政部对每名入职员工应进行入职培训,并记录培训内容,培训结果。围绕企业文化精神,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培养,企业形象宣传进行规划。基层员工多讲解制度,管理人员讲解自身行为企业形象。对新员工应多关心,多关注,讲解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精神。

二.生产管理系统:

1. 总经理例会制度(不详)

对策: 每月(每周)总经理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对当月(周)企业运作出现的问题研判、纠正,规划(布置)新的方向和任务。

2. 车间生产例会制度没有。车间管理没有对生产、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评比、布置。

对策:车间主任定期召开班组长会议,对涉及工艺、质量、管理环节出现的情况总结、改善。布置未来重要事项,对任务量排序。

3. 班组晨会工作制度没有。

对策:班组长每天早晨开工前,利用短时间对前一天的工作表现评定、褒奖。布置当天任务量,安排当天重要工作,要让每个人知道今天首要任务,次要任务,对任务排序。

4. 生产系统的组织、沟通、协调、统计不完善,缺少数字化统计。

生产系统的管理意识、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模糊不清,工作目标和效率意识淡薄,客户交货期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库房反映,经常出现客户产品不配套,原因就是没有落实生产排序,出现问题后,计划员、生产主任、班组长、库房沟通不及时,导致延期交货。

① 生产系统内数据统计没有。车间对当日任务完成情况未统计,库房也缺少入库数据统计,导致投入、产出数据统计、核对空白。

② 生产车间每日生产任务进度控制排序反映不出。未布置任务次序,员工工作方向感模糊。

对策:通过例会制完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制定各类统计报表,推行数据化、目视化看板管理。通过看板,反映产品进度、数量、状态。实施完善相关统计报表:

① 每日生产完成统计报表;

② 生产异常情况报表;

③ 生产进度控制表;

5. 生产作业标准文件化缺失。诸如作业指导书、物资入库检验标准、成品检验标准、班组管理职责、安全管理职责等等程序化的操作性文件,现场没有配备。

对策:已经形成的文件,打印、悬挂现场,没有起草的程序文件,相关部门尽快起草制定,能配图片说明的,尽可能配图片。

6.由于库房物资进出频繁,尤其是大宗物资的装卸工作需要男工完成,库房经常性抽调生产车间操作工充当装卸工,即影响车间正常的生产秩序,车间其他员工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抱怨不公。(集体计件分配原因)

对策:适当增加男工比例,对于此类体力消耗过大的劳动,公司适度地拨给补贴性资金,按照每吨货物装卸费30元(参考值)计算,由库房管理者统计、分配。对于临时抽调生产线上的人员参与装卸工作时间的,班组长可剔除或减去该男工装卸时间的计件工时。这样既便于人员管理,又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7. 现行生产工艺过程是以班组为单位,工序完成实行自由组合放任式搭配,员工想做哪道工序,凭自主,班组长管理工序、分配工序的力度以及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员工的动作快慢与效益没有挂钩,生产节拍标准不精确,时间浪费,动作浪费,导致效率低下,生产力提升缓慢。

对策:将工序组合分解,同时对计件工资同步分解,干的快,挣得就多,鼓励多劳多得。

举例。香格里拉窗帘一副1.5元,现在不论几个人干,反正是大家均分这1.5元。如果把1.5元分解成五个单元,裁剪+卷筒=0.5元/副,绕珠+护套=0.3元,下梁+封头=0.3元,检验=0.2元,包装=0.2元。每个单元独立计件核算,工作效率会发生根本改变,人员也会富裕充足。

8.员工加班后的调休管理存在盲区。个人随意休息、请假,加上班组没有晨会安排,人员控制存在难度,不利于生产秩序的维护和安排,尤其是关键岗位的人员,必须有车间主任控制安排。现象是各个班组几乎每天都有休假、请假的,累计加班挣换休现象不利于公司管理,瓶颈岗位没有后备力量。

对策:取消加班调休制,对于节假日产生的加班,公司统一按照加班天数折算成工资对付本人。在人员管理上,严格控制加班,计划性安排加班,每月不应超过工作日的5%。关键岗位应培养预备人员。

三. 质量体系运作管理:

1.产品实现过程(产品开发--生产加工—交付—服务),公司运作基本畅通,只是在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缺陷。

2.资源管理过程(人力资源—设备—设施--采购—测量检验),公司运作尚可。

3.测量、分析、改进过程(技术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标准--质量记录—沟通与协调),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管理目标,程序文件的制定,发放,执行和评审考核缺失。尤其标准文件是公司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说明公司在管理层面上需要改善的环节很多,需要高层强有力的支持和监督,具体步骤待以后详细制定改进措施。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2013年7月21日

第二篇:生产现场改善十大利器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熟练运用生产现场改善的十大利器; ● 掌握合理化搬运的措施; ● 了解和认识搬运方便系数; ● 懂得环境指标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生产现场改善十大利器

一、利器一:工艺流程查一查

企业的各项工作存在实际流程,通过画出流程图,就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改进、改善。

1.流程图

流程图的构成

流程图由线条或方块组成,即所谓的决定框。将工作的先后顺序列出后,再进行检查、评审、审核或批准。

通过流程图的检查会出现两种结果:合格的通过;不合格的打回重做。

流程图的画法

画流程图时,要将菱形作为把关流程,方块作为实际操作环节,用一组箭头相连,在哪个环节上有技术标准、工艺规定、用户要求、有关文件等,用波浪线标记。即用最简单的符号对最复杂的流程予以说明。

流程图的应用比较简单,就像修自行车的内胎一样,也可以画出流程图,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流程的重要性。

2.流程顺口溜

在制造型企业,将流程改编成了顺口溜:

“框框菱形加线条,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流程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逃,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能空,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

顺口溜的解读

在制造型企业中,正如顺口溜提及,有些地方泛滥成灾,在于把关的地方出现漏洞,需要将这部分严格控制住;部门推诿扯皮,在于没有建起桥梁,通过横向解决问题。

顺口溜对横向问题的解决

企业中的问题,能够横向解决应尽量横向解决,而不要汇报到领导。问题汇报给领导有两个缺点:

第一,路线太长。本来自己可以解决,却绕弯路层层汇报,再逐个传达,使路线过长; 第二,容易引起反感。比如,领导指责某员工总是出问题,该员工首先想到的是向谁告状,此时就特别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情绪。

3.流程案例

【案例】

车间工艺流程的简化

一家钢铁厂生产筛子,筛子体积巨大,尤其是法兰盘,需要很厚的钢铁做成方形结构,要求将下料折弯,然后再焊接,做完之后两头有两个法兰盘,法兰盘上还有孔,再将之焊上。

图2所示的是某车间工艺流程。

2某车间工艺流程图

从图2可见,该车间的工艺流程是:下料车间下料,送到设备车间组对,然后埋弧焊,送去法兰,再检查,回来焊接再检查,最后送到加工车间。期间,由于涉及两个单位,为分清责任,检查环节较多。

在横向上看,两个车间相距50多米,按照上述规定,来来回回要走200多米的路程,而且内部车间还有许多路程。由于涉及两个单位,单位间经常推诿扯皮,一边急如星火,另一边却慢条斯理。一项简单的工作,过去两个人做三天,显得不合理。

于是,企业对流程进行更改,从头到尾由下料车间完成,即由下料车间下料、折弯、埋弧焊、对法兰、焊法兰、检查、送车间,这200多米的路不需要来回走,扯皮推诿的事情不再发生,现在2个人只要一天就干完,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

外贸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

一家外贸企业生产产品的流程分为四个大的步骤,具体如下:

首先,外商客户提出样品需求。如果是新产品,由总经理特殊评审、审批,技术部提出新产品开发方案、方案评审合格则开发横具和样品,样品览定合格后送到营销部门,给客户寄出。如果是原有产品,由生产部门做出样品,检验合格后再寄给客户,客户接到产品后提出修改意见。

其次,签订意向合同,并对意向合同进行正式评审。如果有利润便执行,无利润则放弃。

再次,做出决定执行合同决定后,签订正式合同订单。

最后,经总经理审核后,制定生产计划。在制订生产计划前,要进行库存分析、产能分析、确定供应商等,并分解成为各车间的分计划,如冲压车间的计划、焊接车间的计划。各车间拿到计划后领料、裁剪、下料,经过一道道工序,车间主任的首检巡检入库。此外,这两个车间的产品都准备酸洗,到酸洗车间脱脂酸洗。同时供应商源源不断地送货,包装物、标准件、塑料件、原材料各项经过检验入库,组装车间一手领产品、一手领包装材料开始组装,经过巡回检查合格后,再经过抽检合格,与外商确定交货期,然后定仓、报关、发货、退税。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流程,井井有条,一丝不差。

从案例可见,通过流程图,可以对企业从上到下、左右前后找毛病并加以改进。从总体流程上考虑问题,不要只纠结于一个方面,可见,流程是从总体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二、利器二:平面图上调一调

1.调整的原因

企业的工地平面布置、厂房布置、设备安排在建厂初期非常合理,但随着订单增多、设备增加、产量增加、厂房扩展,原有的安排会变得越来越不合理,此时特别需要再次调整和清理,以免降低效率。

【案例】

流程布局的改进

图3是某企业不合理的生产流程布局。

3不合理的流程布局

如图3所示,从原材料堆领原材料,经过车床A车床B,到达铣床

2、再到车床

3、到磨床

4、磨床

5、磨床

6、磨床

7、磨床8……,搬运需要大量时间,而运输搬运不产生效益,不会给产品增加价值。

图4 改进后的流程布局

将图进行改装,将材料库、半成品库搬到厂房,再将机床的安装顺序重新设置,结果是:由原材料库领出原材料,经过车床A、车床B,到铣床

2、车床3,走一圈送到半成品库,使路线短、占地少,就地取方效率高,节省大量成本。

2.调整的原则

制造企业对平面图调整的最主要原则是“U形布置法”,这也是最先进的布置方法。U形布置法,即在厂房中,将所有设备按照物流的方向一字形排开,以便实现用最短的路线运输。U形布置法在工厂的厂房、设备摆放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3.细胞式生产

制造企业的生产由成批大量的生产,逐渐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因此,小流水线取代了长流水线。其中,小流水线也被称为“细胞”,所谓细胞式生产,是指将几台设备放在一起,几个人组合,形成一个小生产单元。

细胞式生产的优势是能适应当前世界市场的变化,将长流水线变成一个个小的战斗分队。

三、利器三:生产线上算一算

1.改换移动方式

当前,生产作业移动方式主要是一道工序连接另一道工序,造成前后工序工作不一致。其原因不在于工人,而在于生产计划、惯有的运输方式。

以现有移动方式计算,做完4个工序移到下道工序,再做完再移到下道工序,经过四台机床、四道工序,才能完成工作,从开始到最后结束,用时240分钟。如果改换移动方式,干一个移一个,同样工作量,只需114分钟。可见,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加工习惯,效率难以提高。

2.重新排列组合

在生产线上,流水线的效率取决于效率低的人。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将效率低的工作人员换掉,或者将效率高的人的工作分一部分由他人完成,解散其中一道工序,或合并其中几道工序,即分担转移、合并取消、重排简化、重新排列组合。

经过重新排列之后,最快的15秒、最慢的22秒,到现在这个状态,工序由8道变为6道,此时,生产效率达到88.6。可见,在流水线、生产线上,时间要以秒为单位,而不以分为单位。

【案例】

2秒钟与流水线

温州有家皮鞋厂,一条流水线上每天生产2500双皮鞋,公司共有8条流水线,每天上班11个小时,这意味着生产一双皮鞋用16秒钟。

经过重新调整工序,生产每双皮鞋节省2秒钟,意味着每条流水线每天可以多生产328双皮鞋,8条流水线每天可以多生产2624双皮鞋。也就是说,节省2秒钟等于增加一条流水线。

由此可见,生产线上计算清楚,对流水线做好排列都非常重要。

四、利器四:动作要素减一减

1.动作分析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装配为主体的企业而言,许多工序都是靠人工操作完成。但检验操作员的动作却以劳动态度进行衡量,结果得知劳动动作有一半是多余的。因此,企业需要对动作进行分析。

动作分析的作用

作为生产单位采用三个动作完成整个动作的效果非常显著。如苏州苏阿姨食品公司专门卖手工馄饨、饺子,采用三个动作包饺子方法后,由原来每位工人每天包50盒饺子提高到300盒饺子,效率提升6倍。

动作分析的产生 动作分析最初出现在美国。

【案例】

动作分析的产生经过

彼得发现工人砌砖时每个人的动作不一样,有的人砌一块砖需要18个动作,有人砌一块砖需要6个动作。在6个动作中,有个是多余动作,即只要5个动作可以砌一块砖。彼得在全工地推广五步砌砖法,工人在他的指导下使用得越来越熟练,砌砖的速度直线上升,由原来平均每人每小时砌120块提升到350块,提升将近三倍的效率。

彼得的朋友泰勒很受鼓舞,三个月后,在美国一家钢铁公司做铁锹试验。原来钢铁厂工人的铁锹七长八短、大小不一,都由员工从自己家中拿来,没有统一标准。泰勒想,采煤的效率是否取决于铁锹的大小。如果为了提高效率,将铁锹做得很大,一锹50斤、两锹100斤、三锹150斤,这样效率很高,却容易将腰拧坏;如果将铁锹做小点,轻快倒是轻快,像做个炒菜勺那么小,干一天保证腰不会累,但是不出效率。

经过反复试验,得到著名的铁锹答案,发现当铁锹21磅时工作效率最高,高到原来需要由400~600人做的工作,140人就可以完成。

由案例可见,对动作进行研究、分析,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没有成本的直线上升。

2.动作要素的基本原则

在动作要素中,基本原则主要有十个:尽量用脚和左手做事、双手同时作业、双手朝相反方向动作、尽可能用小动作完成、材料和工具尽量放到伸手可取之处、基本作业的数目越少越好、将两个以上的工具结合为一个、利用保持器、作业点保持适当高度、动作浪费歌的解读。

尽量用脚和左手做事

习惯用右手做事,使得左半脑比较发达。应该反过来用右半脑思考,腾出右手,多用左手和脚,比如有些开关,可以用脚踩,从而可以腾出两只手工作。

双手同时作业

双手要同时作业,不要使双手同时休息,空闲时尽量想办法让手做点其他事情。

双手朝相反方向动作

双手要做对称动作,不能朝一个方向动作,以免冲动力太大,出问题。

尽可能用小动作完成

在制造生产中,人的胳膊分为五个档次: 第一,要动25毫米,动手指头足够; 第二,动50毫米,要动手腕; 第三,动150毫米,要动小臂;

第四,动300毫米,大臂的中间部分要参与活动; 第五,动450毫米,则整个胳膊都要活动。

经科学测算得出,动25毫米只要M1,M即MOD,即人的动数,是人身体上最基本的、最小的动作所花费的时间,为0.129秒。由此可知,动作越小完成得越快,动作越大、越浪费时间,因此应该用最小动作完成任务。

材料和工具尽量放到伸手可取之处

材料和工具不要放得很远,要放在最近的地方,伸手可取,即以人的中轴线为圆心,胳膊长度为半径,手伸得着、够得着的地方。其中,胸前部分是最重要的黄金地段,眼睛看得最清楚,手动得最灵活,干活应该在胸前干。

基本作业的数目越少越好

基本作业的数目越小越好,排除不必要的动作,动作距离要最短,而且要确定动作顺序,以便有节奏地自动进行。

将两个以上的工具结合为一个

将两个以上的工具结合为一个,或者利用取材料的容器减少工作量。

利用保持器

要想长时期保持与对象,即物和人相结合的良好状态,必须利用保持器。背后的支持是保持器的一种。

作业点保持适当高度

为了减轻疲劳,作业点要保持适当高度,太高太低都不行。

利用惯性与重力

充分利用惯性与重力,利用动力装置加快动作速度非常重要。

3.动作浪费歌

制造企业将生产的动作编成了动作浪费歌,通过分析会发现许多多余动作:

单手干活效率低,两手空闲不挣钱,动作太大费时间,步行多了功效减,高度不当伤身体,转身移动浪费钱,两手交换动作慢,多余动作添混乱,不明技巧要取缔,伸臂弯腰要精简。

在浪费歌中,“伸臂弯腰要精简”究其原因在于,伸臂本身动作时间长,且容易拧腰,要少做;同时,弯腰一下时间太长,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也要精简。

五、利器五:搬运时空压一压

搬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十分重要地位,因此要对搬运进行压缩时间和空间。

1.缩短搬运时空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产品的运费占整个产品成本造价的20%~40%,在现场生产中,搬运和停顿的时间超出加工时间,有85%的安全隐患发生在搬运过程中,搬运处理不好,能使产品的不良率增加10%。可见,搬运在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而缩短搬运的时间和空间十分有意义。

2.搬运方便系数

图5所示的是搬运方便系数说明。

图5 搬运方便系数说明

从图5可见,搬运方便系数分为0~4五个档级:

0级。0级最不方便。零部件、配件、原材料放得杂乱无章,需要搬时需要先装箱,才能运走。

1级。已经装到箱子、容器中,抬箱即走,方便系数是1。2级。在箱子下面做个支架,叉车一来即可叉走,方便系数是2。3级。装在叉车内一推就走,更加方便,搬运系数是3。

4级。4级是最方便也是最高阶段的搬运,即无搬运,利用滑道和斜坡、滑梯或者传送带将产品带走。

3.合理化搬运

合理化搬运主要包括六个要求:减少搬运次数、高速连续化搬运、利用工位器具、合理规划工厂布局、合理规划流程、搬运方法文明。

减少搬运次数

合理化搬运首先要求减少搬运次数。搬来搬去的行为一定要减少,消灭二次搬运,做到东西的摆放位置心中有数,并一次性放在合适地方。

高速连续化搬运

高速连续化搬运,即采用机械化搬运,利用机械器具,高速度连续化地进行搬运。

利用工位器具

工位器具是指保护零部件、配件、半成品在搬运途不被磕伤、划破的特殊工具,包括架子、筐、箱子、盆子等。利用工位器具能够有效做到被搬运的物品没有损耗。

托架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最巧妙的工位器具是托架,托架有三个作用: 第一,保护。保护被搬运的物品不受伤害。

第二,计数。托架有多少个空,就只能装多少个,因此计数容易、方便。第三,便于搬运。利用托架可以一次拿走多个,便于搬运。

工位器具的选择。在工厂,有许多需要工位器具完成的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位器具,搬运过程不能有效完成。

【案例】

划痕的消除

福建漳州最大的振兴车轮集团,生产汽车钢圈,该集团生产的钢圈质量最好,但经过喷塑或油漆工序后会有许多划痕。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划痕影响顾客对产品的印象。

于是,集团顺着工艺路线查,发现划痕的出现是由于喷塑后运送的车子不对,对刚喷完塑或刷完油漆的产品居然用普通铁板车运送。铁板车和钢圈相碰,油漆塑料肯定会被碰坏。

厂家最后改铁板车为木板车,在搬运前将钢圈用泡沫塑料包好,从而使钢圈不再有划痕。

从案例可见,合适的工位器具在搬运过程起着巨大的作用。

合理规划工厂布局

要合理规划工厂布局,即平面图上调一调,以便有效缩短搬运距离。

合理规划流程

要合理规划流程,即工艺流程查一查。不断优化流程,大幅度缩短搬运路线。

搬运方法文明

搬运方法要文明,杜绝粗暴。利用搬运原理与方法,在企业中使用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案例】

两台缝纫机中间的秘密

一家服装生产企业,每人一台缝纫机,在两台缝纫机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布兜,做完的衣服就放进布兜中,每个布兜中的衣服都堆得很高后再搬到下个工作环节中。

这种做法的害处是,如果第一个人做错了,一直要移动到最后一个人才会发现,于是返工,而返工一条裤子或衣服相当于新做三条裤子或衣服的时间。

后来,服装生产企业推行新规定,严格控制每人的工作,每人只做一段。在两个缝纫机中间挂一个杆,像天线一样,可以拉开也可以缩回,工人工作时将杆子拉开,做完再将杆子收回,每个杆子只挂一件。一旦第一个做错,马上就会发现,而且由于员工将大量有效时间利用到工作中,而不是用来翻找,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原来每个班8小时做370条裤子,采用新方法后做到430条裤子,经努力可以做到500条裤子。

从案例可见,搬运时空压一压完全可以压出效果。

六、利器六:人机效率提一提

1.人机配合

人和机器是现场生产的一对矛盾体,只有人和设备紧密配合,才能够互相协作不断提高效率,否则将会造成无端浪费。

【案例】

人机联合的效果

某生产企业中,人在准备零件时,机器空着,而当机器被装上零件运转时,人却闲下来,经过统计,工作10分钟中,人只工作6分钟、休息4分钟,机器也是如此,导致人和机器的开工效率都只有60%。

通过改进,调整存放零件、准备零件的时间,使人机有效配合。

生产过程变为:人首先装上零件,机器被装上零件,当机器工作时,人在修正和存放零件,如此循环,人和机器都没有耽误,人机配合后,效率得到提高。

2.人机工程

所谓人机工程,即人与机器的关系。人和周围的机器、设备工装、家具、座椅板凳,是互相促和的关系,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对人造成伤害,而且会降低工作效率。

人机工程主要对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高度、环境指标、颜色。

对高度的要求

物品放置的高度、工作台椅子的高度,都要适合操作工作躯体的特点,使工人在操作时或摆放物品时尽量不踮脚、不弯腰。以座椅、办公桌的高度为例,美国标准是80公分,而中国办公桌的最佳标准应是75公分,电脑桌的最佳高度则是70公分。

对环境指标的要求

环境指标包括温度、噪音、湿度、空气的洁净度等。

第一,温度。最适合的温度是22~25度,人在这个温度工作效率最高,头脑最清醒,高于25度或低于22度,会使人降低效率。

第二,噪音。生产单位的噪音一般不能超过75分贝,在夜深人静时不能超过35分贝。第三,除温度与噪音外,还包括湿度、空气的洁净度等。

要点提示

环境指标主要包括: ① 温度; ② 噪音; ③ 湿度; ④ 空气的洁净度。

对颜色的要求

颜色的分类。颜色分为两类:暖色调与冷色调。其中,橘红色是暖极,是最热的颜色;其次是红色、黄色、粉红色、淡绿色;最蓝的是冷极,然后是淡紫、淡绿、墨绿、深紫。

人与颜色的关系。人看到暖色调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产生温暖的感觉;看到冷色调会心跳减慢,血压降低,产生寒冷的感觉。

颜色的象征。不同颜色象征不同的内容,以绿颜色、黄颜色、紫颜色为例。

第一,绿颜色。象征着生命、安全。人的视神经在绿色环境中很快得到恢复,如看书累了看看绿色树林,眼睛疲劳很快将得到恢复。在绿色环境中会使人流连忘返、动作节奏减慢。

第二,黄颜色。在中国,黄颜色象征着皇权、高贵;而在犹太国,只有妓女和犹大才穿黄色衣服。可见,不同颜色在不同国家所象征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紫颜色。紫颜色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红得发紫,如宰相着紫色袍子。淡紫色最舒服,淡紫色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七、利器七:关键路线缩一缩

1.关键路线法的概念

生产过程有许多需要分分合合的工序,导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形成许多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是构成企业生产不平衡的焦点和核心,也是构成企业生产不平衡的基本元素。

【案例】

零部件的制作工序

图6中零件的工序是:先生产管子,对管子进行加工生产成圆筋,等圆筋生产后再钻孔,孔钻完后再焊接。

图6 零部件制作图

为简便起见,用符号来代替工序,假如A用30分钟,B用20分钟,C用25分钟,D用15分钟,将零件做完需要60分钟,即20加25加15。

在这条流水线上扎扎实实做,一分钟都不能耽误,这就叫做关键路线,每耽误一分钟,整个进程增加一分钟,如果提前一分钟,整个路程缩短一分钟,但是在这条线上30加15等于45,在45分钟时零件还没有做出来,因此有两种选择,可以先做30分钟再休息15分钟;也可以先休息15分钟然后工作30分钟,几十分钟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是一个浩大工程,要休息半个月再工作,如果不想办法平衡,这种现象永远无法消除。因此,领导必须制定正确的生产计划。

从案例可知,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能解剖一个三角形,就能想办法减少互相的不平衡,即关键路线法,又名CPM。

2.关键路线法的作用

利用关键路线法,可以精确计算各项工程计划、项目的日程以及总日程,可以将时间精确到小时、分钟。工程越大,利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推算、优化,取得的效果越明显。

3.学习关键路线法的方法

学关键路线法要做好三点:会画、会算、优化。

会画

所谓会画,是根据已知的各工序之间的制约条件,画出相关图。

会算

会算,即在会画的基础上,能够迅速算出关键路线,即日程最长的路线。关键路线是瓶颈,瓶颈制约所有生产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路线图上的差异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算出关键路线,目地是缩短整个生产流程,使每个工序都尽可能平衡,消除忙闲不均。

优化

瓶颈找到后,要想办法将之优化,将日期缩短、投资缩短,尽量争取时间和费用的优化。优化有两种方法:时间优化、费用优化。

时间优化。时间优化,是指在人力、设备、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不算经济帐,只考虑缩短工期,不考虑其他。

时间优化通常在遇到特大型、政治意义重大的时期才采用。如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是良辰吉日,必须举全国之力为之付出;再如汶川大地震,三天之内调动10万大军,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时间优化是一种特殊情况,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能只考虑时间,更应考虑质量。

费用优化。所谓费用优化,是指既缩短工期,又缩短周期,同时也节省费用。不但要算政治账,而且要算经济账。

工程上有两种费用:直接费与间接费。

第一,直接费,即直接用于工程上的费用,如原材料、钢铁。直接费不随着时间而改变。

第二,间接费,主要指管理费,管理人员发工资、奖金,要有办公费用,做一天工作领一天工资,工期拖的越长,花费就越高。

在节省费用的前提下主要压缩间接费用。

【案例】

时间费用压缩的具体计算

某工程由ABCDEFG七个工序组成,其作业时间费用互相影响。

表1 工程作业及赶工费用表

从表1可见,直接费用40万,间接费用1万。

在七个工序中,A前面什么都没有,B前面是A,C前面是A,D前面是B,E前面是B,F前面是CD,G前面是EF。对7个工序分别进行分析:

A工序,正常情况6周完成,赶工可以压缩到5周,最多挤出1周时间,而费用正常情况下每周5万块,赶工则每周7万块。为了压缩1周要多花2万元,可见,这项时间不能省。

B工序,正常情况是3周,赶工可以赶到1周,压缩2周,压缩2周花费由4万提高到5万,这项可以考虑压缩。压缩1周只要花费5000元,而花费5000可以赚到1万。

依此类推,C正常8周可以压缩到4周,花费也是5000元1周。D则不行,压缩1周,花费为2万元。E压缩1周,花费为1.5万元。F压缩1周,只需4000元。

G压缩一周,需要5000元。

由此可以看出,凡是小于1万的都可以压缩,而高于1万的压缩不划算。因此,可以首先压缩作业F,由7周压缩至4周,将作业G由5周压缩为2周,此时为20周;再压缩作业C,由8周缩至6周,压B由3周缩为2周,此时线路三与线路二的延续时间相等,为18周,工期共缩短8周。

工程费节约额为:8×10000-(3×0.4 + 6×0.5)×10000,共计 38000元。由于工程项目中其它作业赶工费用率均大于1,即每压缩1周,直接费用增大额将大于间接费用节约额,故最佳周期为18周。

工期压缩后工程总费用为:

工程总费用 = 赶工前的工程总费用- 工程费用节约额= 660000 - 38000= 622000元

由此可见,通过压缩关键路线,可以带来高效成绩。

4.TOC

TOC实际是瓶颈管理,是高德拉特发明的新管理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运用TOC需要遵循三个步骤:

首先,发现瓶颈,找出究竟是哪道工序、哪个班组、哪个车间或者哪一个人制约整体; 其次,将瓶颈的能力发挥到充分大,最后,集中人力、物力加强瓶颈,扩大其能力,让它通过增强能力突破瓶颈。

七、利器七:关键路线缩一缩

1.关键路线法的概念

生产过程有许多需要分分合合的工序,导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形成许多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是构成企业生产不平衡的焦点和核心,也是构成企业生产不平衡的基本元素。

【案例】

零部件的制作工序

图6中零件的工序是:先生产管子,对管子进行加工生产成圆筋,等圆筋生产后再钻孔,孔钻完后再焊接。

图6 零部件制作图

为简便起见,用符号来代替工序,假如A用30分钟,B用20分钟,C用25分钟,D用15分钟,将零件做完需要60分钟,即20加25加15。

在这条流水线上扎扎实实做,一分钟都不能耽误,这就叫做关键路线,每耽误一分钟,整个进程增加一分钟,如果提前一分钟,整个路程缩短一分钟,但是在这条线上30加15等于45,在45分钟时零件还没有做出来,因此有两种选择,可以先做30分钟再休息15分钟;也可以先休息15分钟然后工作30分钟,几十分钟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是一个浩大工程,要休息半个月再工作,如果不想办法平衡,这种现象永远无法消除。因此,领导必须制定正确的生产计划。

从案例可知,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能解剖一个三角形,就能想办法减少互相的不平衡,即关键路线法,又名CPM。

2.关键路线法的作用

利用关键路线法,可以精确计算各项工程计划、项目的日程以及总日程,可以将时间精确到小时、分钟。工程越大,利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推算、优化,取得的效果越明显。

3.学习关键路线法的方法

学关键路线法要做好三点:会画、会算、优化。

会画

所谓会画,是根据已知的各工序之间的制约条件,画出相关图。

会算

会算,即在会画的基础上,能够迅速算出关键路线,即日程最长的路线。关键路线是瓶颈,瓶颈制约所有生产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路线图上的差异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算出关键路线,目地是缩短整个生产流程,使每个工序都尽可能平衡,消除忙闲不均。优化

瓶颈找到后,要想办法将之优化,将日期缩短、投资缩短,尽量争取时间和费用的优化。优化有两种方法:时间优化、费用优化。

时间优化。时间优化,是指在人力、设备、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不算经济帐,只考虑缩短工期,不考虑其他。

时间优化通常在遇到特大型、政治意义重大的时期才采用。如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是良辰吉日,必须举全国之力为之付出;再如汶川大地震,三天之内调动10万大军,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时间优化是一种特殊情况,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能只考虑时间,更应考虑质量。

费用优化。所谓费用优化,是指既缩短工期,又缩短周期,同时也节省费用。不但要算政治账,而且要算经济账。

工程上有两种费用:直接费与间接费。

第一,直接费,即直接用于工程上的费用,如原材料、钢铁。直接费不随着时间而改变。第二,间接费,主要指管理费,管理人员发工资、奖金,要有办公费用,做一天工作领一天工资,工期拖的越长,花费就越高。

在节省费用的前提下主要压缩间接费用。

【案例】

时间费用压缩的具体计算

某工程由ABCDEFG七个工序组成,其作业时间费用互相影响。

表1 工程作业及赶工费用表

从表1可见,直接费用40万,间接费用1万。

在七个工序中,A前面什么都没有,B前面是A,C前面是A,D前面是B,E前面是B,F前面是CD,G前面是EF。对7个工序分别进行分析:

A工序,正常情况6周完成,赶工可以压缩到5周,最多挤出1周时间,而费用正常情况下每周5万块,赶工则每周7万块。为了压缩1周要多花2万元,可见,这项时间不能省。

B工序,正常情况是3周,赶工可以赶到1周,压缩2周,压缩2周花费由4万提高到5万,这项可以考虑压缩。压缩1周只要花费5000元,而花费5000可以赚到1万。

依此类推,C正常8周可以压缩到4周,花费也是5000元1周。D则不行,压缩1周,花费为2万元。E压缩1周,花费为1.5万元。F压缩1周,只需4000元。G压缩一周,需要5000元。

由此可以看出,凡是小于1万的都可以压缩,而高于1万的压缩不划算。因此,可以首先压缩作业F,由7周压缩至4周,将作业G由5周压缩为2周,此时为20周;再压缩作业C,由8周缩至6周,压B由3周缩为2周,此时线路三与线路二的延续时间相等,为18周,工期共缩短8周。

工程费节约额为:8×10000-(3×0.4 + 6×0.5)×10000,共计 38000元。由于工程项目中其它作业赶工费用率均大于1,即每压缩1周,直接费用增大额将大于间接费用节约额,故最佳周期为18周。

工期压缩后工程总费用为:

工程总费用 = 赶工前的工程总费用- 工程费用节约额= 660000 - 38000= 622000元

由此可见,通过压缩关键路线,可以带来高效成绩。

4.TOC

TOC实际是瓶颈管理,是高德拉特发明的新管理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运用TOC需要遵循三个步骤:

首先,发现瓶颈,找出究竟是哪道工序、哪个班组、哪个车间或者哪一个人制约整体; 其次,将瓶颈的能力发挥到充分大,最后,集中人力、物力加强瓶颈,扩大其能力,让它通过增强能力突破瓶颈。

二、利器九:目视管理看一看

1.目视管理的概述

目视管理的内涵

所谓目视管理,也称“看得到的管理”,是将领导的意图、技术的指示、用户的要求、提醒注意的事项等,用最简单的图案、灯光、颜色表示出来,发挥一目了然的提醒作用。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方式。

目视管理的作用

透过图表、看板、标示、实物、灯号、颜色、等视觉化工具,达到解释、认知、警告、判断、行动等功能,从而使资讯共有化、问题透明化。

目视管理的要点 目视管理主要有六个要点: 第一,要能从远处也能辨认出来; 第二,在想要管理的地方做标识; 第三,任何人容易遵守,也容易更改; 第四,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 第五,把作业场所变得明亮、整洁; 第六,透明化、视觉化、标准化。

2.目视管理三化

通过目视管理容易了解生产是否正常,有助于将作业的场所变得更明亮、整洁。概括来讲,目视管理主要有三化:

透明化

透明化,是将原来不透明的变为透明。

以锅炉为例,内部有多少水看不出来时,装上玻璃管,使之透明,同时在玻璃管上加两道警戒线和警报器,用电线接上,水低于某个水位、高于某个水位,都会发出警报,使目视管理水平提高档次。

视觉化

视觉化,是将原来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的,变成能够看得到的。

比如,有些机床局部发热,是否发热无法看清,如果刷一种会变温的油漆,当看到油漆变红,就知道温度提升。

标准化

鉴别目视管理是否标准化的方法通常有九种: 第一,定位法。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需要定位。第二,标识法。用图案和文字进行标识。第三,分区法。划分区域。

第四,图形法。用醒目的图形加以提示。

第五,颜色法。现场用不同颜色标示不同的管道,用颜色进行管理。第六,方向法。标示路标,指明方向。第七,地图法。通过地图解决管理问题。

第八,形迹法。将工具或物品取走后现场留下的痕迹,根据痕迹知道原来放置的是何物品。

第九,监察法。监察法也叫视觉法。

3.目视管理常用的安全标识

常用安全标识的表意

目视管理常用的安全标识主要有四类:表禁止、表警告、表必须遵守和表提示。第一,表禁止。表禁止的标识是画个红圆圈,在圆圈内画道斜杠表示禁止、不允许。

图2 表禁止的标识

第二,表警告。表警告的标识是三角形方块,在三角形符号中间画个图案,表示警告、当心、小心。

图3 表警告的标识

第三,表必须遵守。表必须遵守的标识是蓝颜色的,中间有个图案,表示必须遵守。

图4 表必须遵守的标识

第四,表提示。表示提示的标识是告之紧急避难的地方。

图5 表提示的标识

常用安全颜色 安全颜色通常有四种:

红颜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比如,火车的警戒自劫阀、消防用品等。黄颜色。表示警告、当心,一定要指示遵守。绿颜色。表示可以通行、安全。

蓝颜色。表示基本不要动,即除维修者、操作者外,其他人不能随便动。

此外,红白相间的条纹表示禁止通过,红黑相间的斜条纹表示危险。起重臂用红黄相间的黑条纹表示,建筑器材、建筑设备一般都用橘黄色的表示,都属于安全的颜色。

三、利器十:问题根源找一找

问题根源是十大利器的灵魂,即做任何事情要追根问底,找到根源所在。主要有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两方面。

1.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概念

质量控制依靠检查把关控制,以解决急性质量问题。所谓质量控制,是指出现急性质量故障,为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后,能很快找到原因立即更改。

质量控制的因素

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指影响产品质量的人、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检测、环境。人的因素。控制人的因素主要抓两点:技术和高度责任心。

第一,技术。工人首先要懂得过硬的技术本领,管理人员必须懂得各个岗位的应知应会。第二,高度责任心。培养员工的度责任心,要做到四个三,即“三自一控”、“三检制”、“三工序”和“三不放过”。“三自一控”是指每个工人要做到自己的产品自检、自分、自纠,自己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不合格,自己纠正不合格的产品,做到交给检查员的产品一次成功、一次合格;“三检制”即一定要严格做好手尖检查、互相检查、巡回检查;“三工序”是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三不放过”,即出现质量问题,没有分清原因不放过,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设备的因素。设备在生产因素中是重要因素,特别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精密仪器、特大型设备。精确设备的管理,应该做到“三好”、“四会”、“五纪律”、“三不下班”和“五严”。“三好”指管好、用好、维修好设备;“四会”指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五纪律”是指遵守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异常就处理,遵守交接班制度,管理工具和附件;“三不下班”是大庆精神,指安全隐患没处理不下班、卫生不合格不下班、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下班;“五严”指交接班严格检查,正常巡回严格检查,不放心的设备严格检查,天气变化严格检查,设备修理后第一次启用严格检查。“五严“体现全员管设备的精神。

原材料的因素。企业对原材料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面要求:第一,严格选择供应商,有合格供应商的名录;第二,认真执行原材料的标准,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配件不入库、不投产,严格执行代用材料审批手续;第三,按定额发料,节省原材料,建立各种原始记录和台帐,做好统计分析和报表工作。

工艺方法的因素。在工艺方法方面,需要执行四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一,认真执行“五有”。所谓“五有”是指有产品图纸、有工艺文件、有质量标准、有检测手段、有原始凭证。需要注意的是,现场图纸必须是最新的,可用图纸、过时图纸绝不能停留在现场,否则可能产生隐患和质量问题。第二,严格执行更改图纸、工艺文件的规定程序,要求手续齐全,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第三,做到“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第四,不断改进方法。在工艺方法上,除了要坚决执行现有工艺外,还要不断探索新工艺、新办法,采用四新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

要点提示

在工艺方法上需要执行的管理: ① 认真执行“五有”; ② 严格执行程序; ③ 做到“三按”; ④ 不断改进方法。

检测因素。对检测设备和器具管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及时送检,以确保在用量具完好准确,在有效使用周期内;第二,工卡量具摆放整齐,卡物相符、轻拿轻放,使用后必须擦油,量具盒内不得摆放杂物,不停车不准测量工件;第三,量具必须保持完好无损,零件、附件无丢失;第四,确保量值统一,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环境因素。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下班时看企业的生产工地,正如看办公楼的管理水平,相当程度上看其洗手间。

2.质量改进

企业通过控制质量的六大因素,能够使产品质量稳定在合格水平,但并不能使其提高,质量的提高要靠慢性质量故障的控制,而质量改进主要解决企业的慢性质量故障。可以说,企业真正有进步、水平真正得以提高靠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方法

企业进行质量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人人坚持“五不走”。即员工下班时要做到:设备工装不擦洗保养好不走;材料、配件不堆放整齐不走;工具、吊具不清点摆好不走;原始记录不记好不走;地面环境不打扫干净不走。

地面平整、走道畅通。即做到:标志鲜明,窗明壁净,图表整齐,环境优美。

设施排列整齐。即做到:横平竖直、一视成线、井然有序;垃圾入箱、铁屑废油入桶;不准乱堆、乱摆、乱放。

质量改进的步骤 质量改进包括八大步骤:

步骤一,现状调查。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要分清主次,不能盲目乱抓。面对问题第一步要筛选,抓关键的少数,即数量很少但对整体影响的特别巨大的问题。

步骤二,原因分析。进行原因分析时,要分析到能采取对策措施为止。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要连问五个为什么,追根究底。

步骤三,确定主要原因。经过对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多个原因,之后要进一步抓住最主要的原因,通常为3~5个,集中力量把有效的人、财、物用到刀刃上。

步骤四,制定对策。主因确定后要制定对策,对策可用“5W1H”方法。“5W1H”方法是指谁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怎样做等,应该成为管理者向下属布置工作命令、向上级提报方案时熟用的方法。

步骤五,实施对策。对策制定后,要将对策表上的每项、每步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进行具体实施。对策表只是计划,而实施却是行动,更具体、详细。比如,对策表上有培训全员的质量意识,实施过程中就要记录培训时间、老师、内容和对象和结果、成绩等。

步骤六,检查效果。对策实施一段时间后,首先要进行效果的检查。检查效果首先要与目标值对照,看目标是否实现。其次,全方位、多角度、广角地全方位检查,不仅包括目标的完成,还包括其他收获等。

步骤七,制定巩固措施。检查效果后要制定对策措施,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制度化、文件化。

步骤八,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

现场改进的八个步骤环环相扣,当问题发生时,要先去现场,先检查失误,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并将之排除,使之标准化防止再发生。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富有人性化,是质量改进的翻版,用来处理现场管理更切实际。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当问题或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第二,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 第三,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 第四,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第五,标准化以防止再发生。

第三篇:现场管理不足与改进

包装车间现场管理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现状不足

1.人员方面:现场5S管理的观念理念不深入,员工自觉执行5S要求的意识不达标。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没能加以及时培训引导。

2.物料摆放方面:领料工未能按照车间定制定位要求进行摆放,停产时没有及时将物料整理,清点做好,及时退库。拉玻璃工未能对车间碎玻璃做到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与生产垃圾未能分类回收。

3.车间设备方面:生产输送线存在变形掉瓶现象,还有接水盘衔接不紧凑,存在液体外溅,地面湿滑现象,对于车间实施无水化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4.环境方面:车间地面存在坑洼,容易积水,滋生霉菌。

二、改进措施:

1.培训先行。加强对车间操作人员和班组长对现场管理的培训,营造出抓现场管理的浓厚氛围。让车间每一个员工参与进来,并提高自身的5S活动意识,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实现全员参与,人人行动的局面。

2.建立检查问题日公布制度。将每次二级查核时发现的问题当日公布,便于落实责任人,实现在当班发现的问题当班整改。3.5S活动标准化。定期举行车间5S清扫日活动,5S小组成员和当班班长、卫生区责任人一起参加。树立责任意识和工作使命感。利用停产、刷洗时间,将5S任务工单化,做到干完即验证,培养员工的积极主动精神;

4.加强对外包方工作人员的管理,做好与外包方的及时沟通。进一步明确车间物料的定制定位摆放要求和标准,使外包方工作人员摆放物料是一目了然。促使其自觉按照要求,规范摆放,及时清理车间废弃物。

5.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将车间涉及到的垃圾进行详细分类,按照每一类垃圾的性质,做好分类,制定好存放位置。通过LED屏幕和班组班会传达给每位员工,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及时跟踪治理。针对生产线上出现的倒瓶、接水盘衔接问题,督促维修承包人加强巡检,及时跟踪治理。

7.沟通修复。及时联系工程部负责人进行修复,填补,尽快恢复地面平整。

第四篇:生产现场改善方案

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中心生产现场改善报告

尊敬的胡董事长、涂总:

你们好!

本人很高兴加入东莞市摩卡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感谢胡董及涂总的信认,本人将尽心尽职把公司的品质、效率搞上去,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高的利润,同时也希望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下是我对公司现状分析及改善方案。

现状分析

1、生产方面:

1》没有生产流程图,标准工时,作业指导书,产能评估报告,按此人员的排布是否最合适?

2》生产线没有辅助治具的投入(工具、夹具)。3》现场无7S 管控。

4》现场产能进度跟进无法提现,无生产看板,反应不出该线在做什么、并且现场管理拿什么现场数据去把握现状。

5》人员纪律松散,工衣着装颜色统一,不利于目视管理,在流水线分不清那个是管理那个是员工、那个是QC、那个是助拉,找也难

6》现场规划不合理,无法提现一个顺畅的生产制程。

7》产品制程划分不合理,在组装部份还有在焊接PCB板,焊线或焊零部件。

8》生产线没有物料员,物料管控失控。

9》没有异常问题的检导,如生产品质例会、新产品导入会议 10》现场管理的专业技能须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差。

2、品质方面

1》来料检验控制没有标准及依据。(电子料、五金、线材、塑胶、包材)

2》没有品质过程控制相关规定。3》出货检验没有标准性。

4》工程没有成品检验基准书、外观检验标准、部件检验基准书及制程生产的流程图、SOP、BOM(完整性)工夹具。5》来料检验项目没有记录档案,无法追逆及控件控制。

3、生管(PMC)方面

1》新产品导入(PPMP试产)没有产前会议的召开。2》产品没有标准工时对计划的安排有一定的难度,不确定性 3》欠料特别严重。

4》公司没有体系运作的模式。

针对以上相关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相关改善方案 一:培训教育方面

1、组织各部们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及技能进行培训与考核,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作成培训计划大纲及试卷来对管理能力的评估。

2、组织作业员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的培训。以提高其技能达到我司之要求并作成培训计划大纲、及试卷来对其技能的评估。二:组织架构方面

1、生产部组织架构图的制定与完善。

2、生产部管理担当岗位职责范围制定与执行。

3、部门程系文件的制定、评审与执行。三:现场管控方面

1、目标管理

1.1目标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成的成果。依据PMC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为达目标,总是以目标为目的开展工作,对工作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一边开展工作。对工作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进行评价或反省,以利于达成下一个目标借鉴目标管理的目的。

1.2交货期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现场实际作业应把握: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生产计划与实际空难、计划调整的影响、人员状况、员工技能、缺料设备故障引起的停产、不良品对策及处理零部件工装夹具生产铺料是否齐全、生产是否正常、工作方法是否改善。

1.2.1现场的基本方法:深入一线、信息是否畅通、了解生产能力、注意员工状态、时间与动作研究。

1.2.2现场的注意事项: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解释、工作职责明确、公正评价员工。

2、问题的把握与改善

2.1当目标没有完成时先要了解真因,人员问题还是工作问题、组织问题还是目标问题、当前问题还是将来问题、内部问题还是对外问题、表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利用现场分析改善手法5M1E(人、机、料、法、测、环),将问题逐一分解、深入分析,解决问题步骤:问题的明确化-----问题现状的把握-----目标设定-----界定问题发生原因-----原因分析、证据调查-----针对原因的对策-----对策的可行性分析-----对策的实施-----效果的掌握-----标准化。针对车间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运用帕拉图+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对车间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拟定改善计划。

2.2配合工程标准资料(SOP、技术资料、流程图、工位分布图)依据标准作业,在相关关资料没有完善的情况下,组织部门管理统筹相关资料并作成文档形成文件以便后续可查及参考。

2.3组织管理对员工进行多能化作业培训,一人会多个岗位的作业内容,落实自检互检、降低作业不良、确保产品零缺点。优秀员工评比活动落实,做到评比的公正性,制定优秀员工评选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2.4生产管理看板(生产线)制定,看板管理也是生产当中最有效的一个管理,看板相关内容:生产机型、订单批次、数量、计划每小时产能、每小时实标产能、差异、完成数、不良数、不良率、异常状况、拉长、PE、IE、IPQC、物料员等内容,当你走到生产线看一下看板时你就一目了然。

2.5晨会制度有效性,会议不宜过长,要简短精要,晨会是人员点到、活动发表、作业指导、生产总结、唤起注意、培训教育、信息交流的场所,有利于团队精神建设,能产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干部自身水平,提高工作布置效率,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

3、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

3.1重视所有的管理项目,决定重点的管理项目,原则是不给下个工程或客户添异常,设定目标值,计划达成率、直通率、不良率、QC提检合格率、客户投诉率。

3.2运用P-D-C-A管理循法,把未达标之项目有计划性的改善。P计划:达成生产,D实施:实行计划—作业设定,C检查:检查目标与实绩差,A行动:采取对策或者改善。

3.3管理方针:

3.3.1生产部工作口号: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3.3.2品质管理方针:质量第一、高效准时、客户满意、不断提高。

3.3.3生产管理方针:创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科学管理,强化运作和谐:挖掘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生产效率。3.3.4管理的要求:

3.3.4.1:已落实岗位置责任制为基础,实行全员责任包干制。

3.3.4.2:任务是死的,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

3.3.4.3:决定了的事情就是对的,如有凝问,事后再说。

3.3.4.4:必须奖罚分明,且要及时,到位。3.3.4.5:必须建立全方位信任和信誉。

3.3.5:自主管理:以给自已做事的心态工作。自负其责,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自已拿主意。不推卸责任,以自我为跟本,完成工作任务。

3.3.6:三检法:自检,互检和专检,其作用是针对三个不。(不接收不良、不制造不良、不送出不良)要实行双检靠的是自主管理,灌输双检的重要性,不定时的现场抽查,有问题出现时强调双检关联双方的责任。

3.3.7:修理作业:修理作业是针对不良品的纠正措施,要通过修理进行举一反三,题出返馈意见,防止再发生,埋头苦干并不是一件好事,修理员是生产管理者、优其是拉长的摇蓝,也是拉长的培养对象。

3.3.8:现场作业必须按标准作业指导书作业,配合IE优化生产制程,消除制程中的七大浪费(等待的浪费、作业不良的浪费、加工所存在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过多的浪费、在库的浪费、工序不当浪费),改善治工具的有效性、提升生产效率,标准化作业。

4、七S现场管理法: 为什么要推行7S,7S可以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4.1:制定7S培训计划表。

4.2:制定7S检查日程表。

以上只是计划执行对策的一部份,后续针对现状继续拟定计划完善。

报告人:胡钱明

2011.11.30

第五篇: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实务

森涛培训全国客服热线:4OO-O33-4O33(提前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实务

【时间地点】 2012年7月27-28日 北京

【参加对象】 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现场班组长、领班、拉长。

【费用】 2980元/人(含资料费、午餐费、专家演讲费);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 正确认识现场管理的角色与作

◇ 树立系统思维、全局观念,改善现场

◇ 掌握企业现场管理技巧及工作模式

◇ 培养改善意识,全面提高生产现场管理能力

◇ 帮助管理者最大限度的利用可用资源(人力、机械、材料、空间等),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

课程背景:

车间管理干部承担着现场管理和制造过程控制的重任,必须有效的管理现场的进度、质量、成本、人员等要素,还要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处理现场的各种问题。

然而,随着订单交货期日益缩短,品种变化多端,不断有新品种上线,给车间管理人带来无穷的困惑。作为车间干部,您是否经常被以下问题弄得焦头烂额?

◇ 员工很娇气,不好管,管严了抱怨,管松了任务完不成◇ 同样的事故总是重复发生,再三叮嘱也没有用

◇ 现场材料乱堆乱放混放、需要的物料不知到哪去找,不需要的一大堆

◇ 工人流动性大,刚成熟又离辞了,现场总是在救火

◇ 布置下去的工作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

◇ 团队士气不高,激发不起现场人员的工作热情

◇ 自己忙得象“驴”一样,仍然不断有问题产生„„等等

如何搭建起现场管理者的“黄金屋”?如何打造起一支钢铁般基层队伍,在短时间内提升生产的质量、效率、士气、设备、5S等各项核心指标?2天的《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将告诉你一套系统而实用的现场管理方法。

案例全部来自于真实的生产现场,再配以录像和动画教学,寓教于乐!

2580元+13小时=卓越的现场管理者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班组长的角色与作用

◇ 客户的要求

◇ 企业目标与现场管理

◇ 班组长的四项管理基本功

◇ 一流现场的构成◇ 现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 现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 成功的现场管理者

第二单元现场OJT(岗位培训)

◇ 现场OJT培训职责

◇ 现场OJT指导的四个阶段

◇ 现场OJT指导七步法

◇ SOP标准作业程序

第三单元现场5S管理

◇ 企业现状

◇ 5S是什么

◇ 5S的精髓

◇ 实施5S的好处

◇ 实施5S的阻力

◇ 如何有效实施5S

第四单元现场目视管理

◇ 目视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目视管理的内容与效果◇ 目视管理的工具◇ 现场看板

◇ 色标与地址系统

◇ 操作图表卡与Andon板

第五单元现场改善◇ 六大损失与七大浪费

◇ 寻找损失与浪费的主要方法◇ 现场改善的基本原则◇ 现场改善的七大指标◇ 现场改善的流程

第六单元现场问题解决方法◇ 寻找并发现问题◇ 现场问题解决流程◇ 头脑风暴法演练

◇ 简单问题处理方法5Why

第七单元 TPM在生产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TPM的理念和成功实施TPM的目的◇ 推行TPM十二大步骤

◇ 预防维修, 事后维修, 纠正维修, 维护维修在生产现场的运用◇ 案例分享

第八单元 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分类

◇ 为什么会出现事故

◇ 现场管理者的安全责任◇ 安全的标准化◇ 安全检查表◇ 安全管理流程◇ 安全内审◇ 安全手册

讲师介绍: 张老师:

教育及资格认证:

高级培训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工商管理、工程学双硕士;多年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讲师经历及专长:

张老师先后在世界500强的多家美资、德资企业工作,历任生产经理、物料部经理,厂长,公司总经理等重要职务,现任外资企业总经理

其丰富的工作经历,为张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能够很好的协调生产部门、物料部门及质量、计划等部门之间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如何融合中国国情展开工厂管理非常熟悉。张老师在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经仅用一年的时间,将整个产品流程的累积一次通过率从50%提高到了80%,生产效率提高了近50%。

张老师尤其擅长现场管理课程的讲授及辅导,擅长课程有:《TWI一线主管管理技能提升》、《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一线主管管理能力突破》、《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培训客户与培训风格:

张老师曾经为近5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生产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其中有江铃-福特汽车、延锋伟世通、林德叉车、邦迪管路系统、GE、飞利浦、朗讯科技、西门子(欧司朗)照明、拜耳医药、华瑞制药、BP石油、卜内门、施耐德工控、德国采埃孚、英国Holset、梅特勒-托利多衡器、西科石英、日立电梯、威特电梯、英维思控制器等等知名企业,并广受客户好评。张老师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咨询和培训经验,并能够现代培训手段和互动式教学方式,将其现实中的实务经验在课。

报名回执表

传真:(O2O)34O71978

(此表所填信息仅用于招生工作,如需参加请填写后回传给我们;咨询热线:4OO-O33-4O33)

下载生产运营不足与现场改善对策(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产运营不足与现场改善对策(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造业的生产现场管理之维持与改善

    制造业的生产现场管理之维持与改善 经常有人问我说:“罗老师,什么叫现场管理?我怎么感觉不到它的必要性?” 的确,现场管理的范围是在是太大了,只要是发生现场、制造现场、施工现场......

    现场改善学习心得

    现场改善学习心得 现场改善讲的内容是生产现场的改善,但是其中涉及到领导力也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并且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技能,能否做好现场改善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能......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 从2007年工作以来,就开始接触现场改善,但都是针对一些具体的案例,从来没有像《现场改善》这本书这么系统,详细的来介绍现场该如何改善。2016年是东风新汽艰难的......

    现场改善(考试)

    太业《现场改善》培训试卷(2012年) 一、 填空题(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企业的改善活动,目的在于改善 QCD及确保安全。前者指的是质量、成本和交期。 2、标准化、5S (厂房环境维......

    现场改善读后感

    读《现场改善》有感 最近领导给我推荐了一本书——《现场改善》,在这里首先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充实自己。在工作之余,我细细品读了这本书,读完以后受益匪浅。 首先谈......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 ——读后感 现场改善的目的: 实现高质量;实现低成本;实现快交期;实现利润最大化。 现场改善的优势: 最直接、最真实;持续不断的;低成本;低风险;高回......

    《现场改善》读后感

    读过很多精益管理类的书籍,还是被《现场改善》书中的精益思想所触动,感想颇深。作者金井正明是鼎鼎大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在书中解释了如何运用常识性、低成本方法管理现场,也就......

    现场改善读后感

    现场改善读后感(一):低成本高回报冯文亭首先谈谈现场改善这几个字的简单意思。"现场"指的是实际发生行动的场所,但是通常我们所指的现场,是狭义的现场,是指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