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时间:2019-05-15 01:1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第一篇: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刘恒 社科试验班 312010xxxx

[内容摘要] 职业病威胁着劳动者们的健康,现以典型的有机溶剂为例,说明其性质和对相关行业员工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建议加强对职业卫生环境的监管力度、企业合理使用此类有毒性的有机溶剂、做好防护措施、对员工的职业健康负责。

[关键词] 三氯乙烯

正己烷

有机溶剂

职业性损害

在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工业发达的地域,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严重,然而造成职业病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我们从东莞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看出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三种有机溶剂所致的职业病案例数占到58.88%,各类有机溶剂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已经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1]。

因此加强有机溶剂使用的监管,企业做好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1.有机溶剂

1.1有机溶剂概述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2] 1.2三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

1.2.1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分子式C2HCl3,相对分子质量131.4,常温下呈无色液体,有似氯仿气味。熔点-73℃,沸点81.7℃,密度1.4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等,遇火焰易产生火灾及爆炸。

1.2.2正己烷(n-hexane)分子式C6H14,相对分子质量86.2,微臭的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95.3℃,沸点68.74℃,密度0.6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一般情况下正己烷中往往混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杂质。1.2.3苯(benzene)

分子式C6H6,相对分子质量78.1,无色具芳香气味的液体。熔点5.51℃,沸点80.1℃,密度0.88g/cm3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毒,是一种致癌物质。[2]

1.3三种有机溶剂与劳动者的接触情况

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属的表面处理剂,有脱脂和去污效果以作上漆准备,另外还被用作油脂、石蜡的萃取剂,杀虫、杀菌剂有效成分的溶剂,修正液组成成分,与以上所述相关工作有关的职业从业人员均有接触。

正己烷可作涂料、颜料的稀释剂,又可用于制鞋业和植物油的提取,有较强的挥发性,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苯则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有机溶剂,可能与其接触的行业有橡胶、油漆、印染、医药、农药、化肥以及石油化工等等。由于苯具有挥发性,吸入苯往往能引起中毒。

2.发生以上三种有机溶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

2.1三氯乙烯中毒

目前认为,三氯乙烯致全身性皮肤损害属于Ô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起病特点为: 接触三氯乙烯后30d 左右, 一般先发热, 后出现皮肤损害, 伴肝损害, 与接触剂量似无明显关联。发病后来势凶猛, 死亡率高。[3] 2.2正己烷损害

(1).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本病起病隐匿而缓慢,从接触到发病 3~28个月,病程 630个月不等,多为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常先有一段潜伏期,通常约 10个月,随后表现出食欲不振、头昏、体重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触电样”、“蚁走样”及“胀大变厚等感觉异常,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轻症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麻木,痛、触觉、震动和位置觉减退,下肢为重,伴肌肉疼痛,跟腱反射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重症者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腓肠肌压痛,肌肉痉挛,继而腱反射减弱至消失,跟腱反射最早减退,随后可有膝腱 反射减退,桡骨膜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甚至腹壁反射减弱至消失。恢复期正相反,腱反射先从肢体近端开始恢复,最后为远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痛、触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和位置觉仅轻度减退。多数患者感觉障碍波及四肢,呈对称性,有步态异常,呈跨步状。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手足多汗、末梢皮肤发凉等。此外,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导致脊髓病变。[2]

[4]

2.3苯中毒的表现

2.3.1急性中毒

一般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中毒两种类型:(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2)重度中毒:病人除有以上神经系统等症状外,还可出现谵妄、震颤、昏迷、强直性抽搐等症状,极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少数患者可有心肌缺血或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2.3.2慢性中毒

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及对毒物敏感性等而不同,且与性别、年龄等也有一定关系。故工种、工龄相同的人,中毒情况并不一致。慢性苯中毒的症状与中毒程度也不完全相称,一般有如下—些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早期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是头晕、头痛,以后有乏力、失眠或多梦、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开始经休息后可改善,以后则持续存在。根据临床观察,慢性苯中毒的神经衰弱综合征,较其他有机溶剂引起的相对为轻。自主神经失调也较少见。极少数病例有四肢末端痛觉减退和麻木等,一般无运动功能障碍。(2)造血系统:血象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但其变化多端,缺乏规律性。可归纳为:①早期血象异常;②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继发性白血病。局部作用;两手皮肤长期接触苯后因脱脂而干燥。严重时,可有皲裂。少数敏感者发生皮炎或湿疹样皮损。患者可因苯刺激而有结膜炎。[2]

3.对上述临床表现的处理

3.1三氯乙烯(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安静卧床休息。皮肤污染后,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眼接触后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口服中毒者尽快洗胃,并给予活性炭,最后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3).对症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和心、肝、肾损害;心跳和停止者,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术。非心跳骤停者禁用肾上腺素及其他拟肾上腺素药物。若出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适量维持。(4).乙醇可增强三氯乙烯的毒作用,应避免使用含乙醇的药物。3.2正己烷

急性中毒的处理(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吸氧。(2)皮肤污染处可用肥皂水清洗。眼部受污染时用水冲洗。(3)口服中毒如口服量不大不一定洗胃,给予口服活性炭,必要时导泻。(4)肾上腺素类药物在正己烷中毒时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尽量不用。[5]

3.3急性苯中毒的处理常规治疗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移至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 换去污染的衣服。迅速给予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精神安慰, 克服紧张情绪,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过分躁动。对误服者应及时使用015%活性炭悬液、1%~ 5%碳酸氢钠液交替洗胃, 然后用25~ 30 g 硫酸钠导泻(忌用植物油)。苯溅入眼内, 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 可用葡萄糖醛酸酯钠(肝泰乐)014 g, 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016 g, 加入壶内滴入, 1~ 2 次/ d;维生素C 亦有解毒作用, 可用1 g 加入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 mL 中静脉推注, 或2~ 3 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 1~ 2 次/ d。密切观察呼吸、心跳、瞳孔、眼底变化及液体出入量、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 及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处理。[6]

4.讨论、给出预防措施

结合常见的导致职业性损害的几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和劳动者患病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有机溶剂导致职业病有以下原因:(1).有机溶剂大都属于具有较强挥发性的毒物,甚至有的溶剂气味独特,易产生嗜吸的现象

(2).工作环境的排气不畅致使有机溶剂进入劳动者体内(3).有机溶剂类产品本身往往有项目超标的情况

(4).劳动者的防护意识不强,企业防护措施不够到位,体检往往不能执行

为了减少职业病案例的发生,我们必须从多方入手,对症下药。首先,必须依法加强对有机溶剂的生产销售的监管,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有可能的情况下换用无毒的清洗剂、胶粘剂,或者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劳动者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机会。其次,对有机溶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管道和容器进行定期检查,以免有毒物质逸出,保证生产环境的通气,时常检测相关有毒物质的浓度,企业应尽力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场所。最后,对于劳动者自身,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护理防备措施,要求定期体检,出现症状及时地去接受正确的救治。

[参考文献] [1].李小杰 钟逸菲 东莞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10 [2].[EB/OL] baike.baidu.com [3].李来玉 陈秉炯 黄先青等 广东职业性三氯乙烯皮肤损害的发病

情况及分析 [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998, 11(6): 378 [4].海峡网 [EB/OL] www.xiexiebang.com 2006

[5].张寿林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 急性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

(二)[J] 劳动保护

2002.11 [6].李树强 期 急性苯中毒的早期处理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年第11卷11

2004

第二篇:4突发有机溶剂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突发有机溶剂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夏丽华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一、临床表现

有机溶剂种类多,靶器官不同,作用机制及毒性也各有不同。有机溶剂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靶器官、靶组织损害的表现。

1.中毒性中枢神经损害

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的有机溶剂有:1,2-二氯乙烷、汽油、苯、甲苯、二硫化碳、三氯乙烯(TCE)、甲醇、乙醇、氯乙醇、甲硫醇、氯甲烷、碘甲烷、四氯乙烷、环氧乙烷、四氯化碳、乙酸丁酯等。

主要表现:头痛、头昏、失眠、恶心、呕吐、乏力、精神萎靡、步态蹦珊,甚至抽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

2.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正己烷、磷酸三邻甲苯酯、二硫化碳、1-溴丙烷等。

主要表现:肢体远端麻木、蚁爬感、电击感、烧灼感,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同时可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3.中毒性肝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氯乙烯、TCE、四氯乙烯等。

在较短期内吸收较高浓度肝脏毒物后,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异常,黄疸,严重者出现肝性脑病

在长期低剂量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

4.中毒性呼吸系统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汽油、煤油、润滑油、柴油等。

表现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胸闷、咯黏液性痰等,偶有痰中带血。严重病例出现肺水肿、窒息、气胸等。

5.中毒性血液系统损害

长期慢性接触苯可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甚至白血病。

6.中毒性肾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氯仿、四氯化碳、TCE、乙苯、萘、汽油等。主要表现:蛋白尿、血尿,严重者出现肾衰竭。

7.中毒性心脏病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胸片示心脏大小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

8.皮肤黏膜的损害

皮肤干燥、皲裂,引起接触性皮炎或皮肤灼伤。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还可出现口腔黏膜、泪腺黏膜的损害。

二、诊断原则 有明确的有机溶剂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相应靶器官损害特征;综合分析,排除其他致病因素,方可诊断。

三、现场救援和处臵原则

(一)急性中毒现场救护、处臵人员的个体防护

参与救援或现场处理的人员要确保个人安全。如现场有机溶剂浓度很高,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才能进入;若存在有皮肤损害的有机溶剂,有关人员应穿相应的防酸防碱防护服。

(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毒性、使用量、开始使用时间,生产工艺、流程情况、卫生防护设施、劳动时间,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情况,特别要关注近期变化情况;周围环境变化和自然因素情况等。

患者访视重点是首发和早期发病病例,了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等,同工种或接触同一职业因素工人的情况。

(三)现场控制措施

切断火源、气源,停止导致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撤离现场无关人员,设臵隔离区;强力通风;禁止缺乏有效防护的人员进入现场;保留导致危害事故的生产原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对中毒样本(如中毒者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生产原料和现场空气)进行采集和检测。

(四)现场救援

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必要时迅速给患者戴上防毒面具,防止毒气继续吸入。对呼吸停止者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若必须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避免因吸入患者呼出或衣服内逸出的有害气体而发生中毒。

当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对病人开展现场检伤分类,按 “红标”、“黄标”、“绿标”、“黑标”顺序优先处理红标(危重)病人。

四、院内治疗原则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加快毒物排泄,保护心、脑、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对症治疗。同时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损害特点确定治疗重点。

(1)中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的治疗

中毒性脑病治疗:合理氧疗,有条件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控制抽搐;应用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可用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能量合剂或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医中药治疗,辅以理疗与对症、支持治疗

(2)中毒性肝病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葡萄糖、维生素C、肝泰乐、谷胱甘肽等;重症肝损害可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人工肝治疗;积极防治肝衰竭

(3)中毒性呼吸系统损害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及时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水肿和继发性感染

(4)中毒性血液系统损害治疗

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造血功能;纠正出血倾向;避免使用血液毒性药物和放射线;严重病例可给予输全血或成分输血;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和免疫制剂等;顽固性再障病人和白血病患者可考虑骨髓移植

(5)中毒性心脏病治疗

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心脏负担,限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限制钠摄入量;给予改善心肌细胞营养及代谢的药物;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他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

(6)中毒性肾损害治疗

早期利尿,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积极采用血液净化疗法,积极防治感染及其它合并症,慎用肾毒性大的药物

(7)皮肤黏膜损害治疗

清除毒物,保护皮肤黏膜,对症治疗,防治感染

五、小知识

【小知识1】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

1,2-二氯乙烷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氯仿气味的油状液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为主,也可经皮肤吸收。高毒,人口服15~20ml可致死。其配制的粘合剂(如ABS514胶;3435胶;快干胶等)具有黏性好;易干;防水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玩具;电子;橡胶制品;制鞋等行业。

近年来国内报告的病例多属亚急性中毒,职业病临床一般把亚急性中毒归入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急性中毒不尽相同,它见于较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经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患者。其临床特点是:潜伏期较长;常散发,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肝肾损害及肺水肿较少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可反复出现;部分患者可遗留小脑功能障碍;常因突发脑疝死亡。

【小知识2】三氯甲烷中毒

三氯甲烷又名氯仿,常温下为无色易挥发液体,稍有甜味。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中等毒性,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者可引起呼吸麻痹;心力衰竭,并可损伤肝;肾。长期接触者主要出现肝脏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及神经衰弱症状,少数可出现肾损害或者嗜氯仿癖。我省中毒主要发生在电话机厂;五金塑胶玩具厂;电子厂等。

【小知识3】 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为无色透明;略带汽油异味的液体。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醚和醇等。低毒,但具高挥发性;高脂溶性;蓄积作用。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工业上主要用作清洗去污剂;粘胶配制;溶剂;汽油添加剂;油漆稀释剂等。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为主,慢性中毒则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我省中毒主要发生在五金电子厂;印刷厂;鞋厂;制箱厂;制球厂等。

第三篇: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死亡病例的调查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死亡病例的调查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清洗剂之一,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TCE广泛应用于电路板清洗、金属表面的去污清洁、衣服干洗,以及用于印刷油墨、粘合剂、斑点去污剂等。近几年在广东珠江三角地区常发生三氯乙烯中毒病例甚至中毒死亡事件,成为非常关注的职业卫生问题。笔者对某五金制品厂1例接触三氯乙烯清洗液而发生中毒死亡的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黄某,男,32岁,于2021年5月28日进入深圳某五金制品厂从事清洗工作。在2021年7月4日该患者因“右上腹不适10d、皮疹8d、巩膜黄染5d'而收入某医院。入院时患者自述10天前开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右上腹疼痛,自以为是感冒而在个体诊所按感冒治疗,随后皮肤骚痒并出现皮疹,食欲下降,巩膜黄染,发烧。入院时查体:T36.8℃,P84次/min,R20次/min,BP100/70mmHg;面部和躯干及四肢皮肤弥漫性潮红、红斑、丘疹,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嘴唇与口腔粘膜糜烂渗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肝区叩痛,脾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WBC18.4109/L,Hb153g/L,血小板46109/L,ALT264U/L,AST219.7U/L,T-BIL112mol/L,总蛋白56g/L,白蛋白38g/L,球蛋白18g/L。入院3d后患者病情加重,发生肺部感染,肝肿大,经采用抗感染治疗无效,2021年7月9日患者昏迷,后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检测

患者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五金制品,为使产品表面保持清洁光亮,都要将产品进行清洗。清洗车间面积大约450m2,有两排清洗槽,槽内盛有清洗液,工人将五金制品放入清洗液内侵泡清洗。清洗车间主要靠打开窗户通风,清洗槽上方没有抽风排毒设施,工人操作时未戴橡胶手套和防毒口罩。对清洗车间空气进行三氯乙烯检测,3个测定点三氯乙烯分别为15、24和155mg/m3。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21)》规定三氯乙烯的短时接触限值(PC-STEL)是60mg/m3,因此3个检测点中1个点超标。

讨论分析

关于三氯乙烯的职业危害,国内外许多报道三氯乙烯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心脏和皮肤都有明显的毒作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观察,发现三氯乙烯中毒病人基本上都具有皮疹、发热和肝脏损害这3项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我国颁布的《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Z38-2021),将神经系统症状和明显的心、肝或肾损害作为诊断及分级标准。但未将皮肤损害列为三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指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现行诊断标准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一方面是三氯乙烯中毒病人不一定是短时间接触高浓度三氯乙烯,有些敏感的个体甚至接触很低浓度的三氯乙烯也可发生中毒。另一方面是三氯乙烯中毒病人基本上是在出现皮肤损害的同时,往往伴随有肝脏损害(ALT、AST、胆红素升高),因此建议今后修订诊断标准时考虑这些问题。

对于大部分三氯乙烯中毒死亡病例,我们通过总结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①三氯乙烯接触者和首疹医师不了解TCE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致发生误诊或漏诊,按其他疾病进行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时间。由于TCE中毒绝大多数发生在生产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劳动保护措施不健全的小企业或私人企业,中毒患者基本上是外来打工者,他们一方面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对三氯乙烯的毒性及其预防知识不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在现出中毒症状或体征的开始几天,通常为节省医药费用而不就诊,或仅选择方便、价廉的个体诊所与街道小医院。这些个体诊所或街道小医院的医务人员往往缺乏职业病诊断治疗知识,造成急性职业中毒误诊、漏诊的机会较多。因此作为职业病防治机构,除要求企业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外,还应该加强对TCE接触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TCE的危害和保护措施。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减少或预防TCE中毒的效果。②医疗机构不熟悉TCE中毒的主要治疗措施。由于三氯乙烯中毒早期像感冒,具有头痛、发热症状,因此通常按感冒治疗。有些病人出现皮肤潮红、皮疹、骚痒时,医生可能按皮肤过敏、皮炎或一般皮肤病进行治疗。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经验积累,部分职业病防治机构已总结了治疗三氯乙烯中毒的有效措施是“及早、足量、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使三氯乙烯中毒病死率由过去的50%~60%下降到10%左右。本文报道的三氯乙烯中毒死亡病例就是因为开始按感冒治疗延误了时间,后来收住某医院又不熟悉TCE中毒的主要治疗措施,没有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关于TCE中毒的发病机制,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TCE的致敏作用。有的病例经TCE及其代谢产物做斑贴实验是阳性反应。有人认为TCE中毒病人在接触TCE2-5周后肝脏损害、发热、皮疹,可能属于Ⅳ型变态反应。但本文认为,Ⅳ型态反应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常引起白细胞、巨嗜细胞聚集,如儿童注射卡介苗呈阳性反应时形成的皮肤丘疹即是Ⅳ型变态反应。一般来说,Ⅳ型变态反应不会引起像TCE中毒时个别病人出现的严重病情,即皮肤大片坏死剥落,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Ⅳ型变态反应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不能解决TCE中毒的多器官、多系统受损。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即使在完全相同的生产环境,1组或1车间工人中,往往只有极少数人可能发生TCE中毒。究期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体质造成的,即可能是由于其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敏感性差异。毫无疑问,深入开展TCE中毒机制研究,特别是开展三氯乙烯接触者和中毒病人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对于筛选敏感人群,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固体或液体,沸点高、挥发性低、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染料及医药合成、化学试剂制造,以及橡胶、炸药、涂料、鞋油、油墨、香料、农药、塑料等化学工业。这类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以粉尘或蒸气形态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经呼吸道吸入也可引起中毒;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少见。这类可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合物主要如下:

苯胺类。苯胺、氯苯胺、3氯2甲基苯胺、邻乙基苯胺、三氟苯胺、二氟苯胺、苯胺基乙腈、对异丙基苯胺、亚甲基双苯胺、氟氯苯胺、苯二胺、邻甲苯胺、双乙酰苯胺、4甲氧基苯胺等。

硝基苯类。硝基苯、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邻二硝基苯)、硝基氯苯、3氯2,4二氟硝基苯、对硝基苯甲酰胺等。

硝基苯胺类。硝基苯胺、2甲基4硝基苯胺、对硝基邻甲苯胺、5硝基邻甲苯胺、2,6二氯4硝基苯胺等。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GBZ30-2015《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规定了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原则、诊断分级、处理原则。

对人体的损害

急性中毒。该类化合物急性中毒主要一是损害血液系统,表现之一是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致缺氧和紫绀。二是溶血作用,即对红细胞的破坏作用。此外,还可引起肝损害,引起中毒性肝病及肝脂肪变性;引起肾损害和化学性膀胱炎;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致敏作用;损害眼睛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中毒轻者口唇周围呈紫色,可无不适感。但有的同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恶心呕吐等,随中毒加深紫绀可扩展到鼻尖、耳壳、指甲及颜面等部位。较重者会出现缺氧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全身酸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反应迟钝、嗜睡、腱反射亢进等,以及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其额面呈灰淡蓝色,口唇呈青紫色,尿呈葡萄酒色或暗褐色,可发生急性循环衰竭、抽搐、惊厥、血压下降、尿便失禁、昏迷、休克。严重者可并发继发性溶血、血尿、蛋白尿、尿频尿急尿痛、体温升高、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等。

慢性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表现,以及恶心腹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心悸气短、多汗、血压偏低、血红蛋白减低,偶见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束支传导阻滞等。接触性皮炎、晶体混浊、溶血性贫血等少见。

中毒诊断。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职业史,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管内溶血及肝脏肾脏损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进行诊断。

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后,出现轻微头晕头痛、乏力胸闷症状,高铁血红蛋白低于10%,脱离接触后48 h内可恢复,按接触反应诊断。接触反应不属中毒诊断。

轻度中毒者口唇、耳廓、指(趾)端轻微发绀,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等轻度缺氧症状,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10%。

中度中毒者皮肤、黏膜明显发绀,出现心悸气短、恶心呕吐、反应迟钝、嗜睡等明显缺氧症状,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10%,且伴有以下任何一项者:轻度溶血性贫血,变性珠蛋白小体升高;急性轻中度中毒性肝病;轻、中度中毒性肾病;化学性膀胱炎。

重度中毒者皮肤黏膜重度发绀,可伴意识障碍,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10%,且伴有以下任何一项者:重度溶血性贫血;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重度中毒性肾病。

中毒的预防

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容器、管道应密闭并有足够强度,应经常检查维修,防止“跑、冒、滴、漏”发生。操作人员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业场所须经充分局部排风,避免无组织逸散。工作场所应远离火种热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不得随意处置。作业场所应与生活场所分开。

作业人员应选用防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和胶鞋、防护眼镜,根据作业场所检测结果佩戴全面罩或半面罩防毒或防尘口罩(根据毒物状态选择)。防毒或防尘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生产场所应设冲洗设施;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吸附毒物材料,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应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并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储存时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保持容器密封,不可混储混运,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运输应严格按危化品运输管理规定进行,严格执行装卸安全操作规程,运输人员要有危化品运输资格并不得少于2人,运输要用专用危化品车辆,并配备防泄漏应急处置设备,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严禁与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混运,运输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途中防止暴晒,按规定路线行驶,不许在人口稠密地停留。

应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者和疑似职业病者并妥善安置。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定期检测作业场所危害物浓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检修制度,并严格执行。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应正确理解所接触毒物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主管领导和主管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工人三级培训中应培训职业卫生知识,要求工人了解危害物的特性,掌握泄漏紧急处置与个人防护措施,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保养方法,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方法。

??急救援措施

相关企业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相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救援演练和总结,确保事故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应急处理人员进入高浓度毒物场所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渗透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泄漏污染区要禁止火源,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粉尘毒物少量泄漏时应避免扬尘,应用洁净铲子收集到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内,如大量泄漏可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减少扬尘,然后收集到容器内处置,防止其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中毒人员如皮肤被污染应立即脱去衣着,再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注意冲洗手、足和指甲等部位,然后送医治疗。如眼睛接触毒物,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然后送医治疗。如是误服者应给其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然后立即送医治疗。

编辑 边 安

第五篇:妇产科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妇产科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李英新 山东禹城市

十里望卫生院 山东 禹

城 手机 ***)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一步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1年7月对50名妇产科护士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等分泌物污染,不同程度的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刺伤过。结论:妇产科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不力,应加强妇产科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关键词妇产科护士 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妇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处于羊水.血液.分泌物及锐器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危害高危人群。临床资料 调查对象为妇产科护士在职护士50人,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1.5-+ 6.5)岁,护2a-30a,平均护龄(14.5+_7.5),技术职称:护士12 人,护师28 人,主管护师10 人。学历:中专26 人,大专24 人。.经过调查,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污染过,不同程度的被针刀刺伤过受过多种危害因素影响,这多种有害因素主要表现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四方面,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我们就这些问题中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2.1物理性因素 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损伤是针刺伤.负重伤及辐射电伤害。2.1.1护士是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各种注射.输液.缝合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妇产科护士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损害而引发血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1】。目前,已证实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可以是受伤者感染HBV。引起针刺的因素主要(1)妇产科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熟练等。

(2)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个人防护意识较弱。(3)妇产科护士在回收废弃针头.毁形浸泡及拔出针头.加药及重套针帽等环节中均容易发生针刺伤。(4)如在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或会阴缝合时,因孕产妇不配合不慎被针头刺伤等。2.1.2负重伤 护理工作是一种集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由于妇产科护理人员常因配备不足,经常加班加点,饮食起居毫无规律,再加上经常性的护理操作,站.座等不同姿势常常带给椎间盘不同的压力,所以妇产科护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还易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及颈椎病等。2.1.3噪音的污染 妇产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器使用的噪音,人为的噪音可以使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甚至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2.1.4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场所也存在着潜在的职业安全因素,如用电.用氧不慎导致的火灾及患者暴力等。

2.2化学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经常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

等挥发性消毒剂刺激皮肤粘膜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导致中毒或致畸,另外,妇产科护士若长时间.小剂量暴露在紫外线下,也可因蓄积致癌或致畸。

2.3生物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血液.羊水.恶露.大小便.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受到侵害的危险性高,常见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以及孕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滴虫.淋球菌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2.4 心理性因素 主要为精神紧张和心理疲劳。妇产科护士的每项操作均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压力大,精神紧张,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如经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产后大出血的抢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子痫抽搐的急救,羊水栓塞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等。都会给妇产科护士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妇产科护理工作琐碎繁重,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很多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多疑.神经质等。

3.防护对策

3.1医院管理 3.1.1,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对妇产科护士进行上岗防护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进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改善和引进新的安全医疗用具,对已发生者进行治疗,认真登记,不断总结治疗经验,积极采取措施。3.1.2 改善工作条件,医院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作环境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及监督管理,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健康.清洁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完善排污系统,提供个体保护装置,以减少职业暴露【2】。3.2防止物理性损伤 3.2.1避免针刺伤.锐器伤等造成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严格管理各种锐器,针头随时套上针帽,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该容器放在方便实用的地方,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一旦针头刺伤,立即在近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局部用2%的碘伏,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并报告质监部门进行相关检测,根据结果48h内免费注射高价免疫制剂。3.2.2避免负重伤 合理安排班次,既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又减少了因工作姿势.负重带来的疾病,同时鼓励护士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3.2.3防止电离辐射.电损伤.噪音污染 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合理使用消音功能,有条件的尽量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设备,对妇产科使用的各种车定期进行保养。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紫外线定时开关应装在房间外,便于控制,掌握工作用电用氧知识,保护自己。3.3防止化学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弄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影响降到最低。对孕期和哺乳期的护士给予特别照顾。工作间在密封消毒后应开窗通风,这样,既达到了消毒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另外,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使用范围,逐步由化学消毒剂过渡到物理灭菌。3.4 防止生物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血液.羊水.排泄物时,带防护手套.脚套。应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双手,洗手是预防传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要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废弃物要严格处置,放在专用的包装袋内,放规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此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预防接种,也是预防生物性损伤的有效措施。3.5 心理因素的防护 在工作管理上,护士长根据护士的性格.特长和能力大小,合理安排班次,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为护士提供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另外,妇产科护士应掌握一些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多与朋友交流,适当的宣泄,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技巧,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3】,还要合理的改善营养,创造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都是避免心理损伤有效措施。讨论: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仔细,提高工作中的慎独性和自律性,保证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防护工作,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减轻护士的负担,提供有力的职业保障,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医院应规范管理,强调从预防入手,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大大提高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妇产科护士应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应对技巧,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业务学习,以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工作流程,面对紧张繁忙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时刻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随即应变能力,保障自我的职业安全。参考文献

1.王凤兰 王淑美 栾树荣 王庆华 李霞 产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 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86

2.王秋红.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与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113

3.陈晓菲,助产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2):I

下载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化生产中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识大全

    石化生产中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识 石油和石化生产中职业性危害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有毒物质: 如常见的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一氧化碳、氨气、芳烃、烯烃、乙烯、二......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以及噪声等化学物质侵占的场所,这些化学物质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具体危害情况如下:1、汽油的危害具有......

    关于使用含有机溶剂清洗剂企业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情况的通报

    关于使用含有机溶剂清洗剂企业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情况的通报 各市(区)安监局: 近年来,我市电子行业发生了多起使用含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清洗剂职业中毒事故。为吸取事故......

    加油站职业危害及防止汽油中毒措施大全

    加油站的职业危害 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以及噪声等化学物质侵占的场所,这些化学物质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具体危害情况如下: 1、汽油的危害 具......

    标语与危害

    控烟宣传标语 1、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2、珍惜生命,远离香烟! 3、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 ! 4、无烟世界,清新一片! 5、还人类一片清新,请丢掉手中的香烟! 6、别吸......

    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五篇范文)

    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 时间:2009年06月25日11:11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余中华 [摘要] 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五则)

    毒物与职业中毒 毒物的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合成)毒物的蓄积:物质蓄积、功能蓄积 毒物的分布:不均匀分布(相对集中于某些组织器官)、动态变化(血循沛优先) 迟发性中......

    消化与中毒-1B(五篇范文)

    消化与中毒-1B.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