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溶血原因
生化标本溶血的原因分析:
在临床检验前的抽血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使红细胞遭到破坏,产生溶血现象。溶血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也有临床操作不规范的原因。这不仅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临床医生不能做出诊断,延误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标本溶血原因: 1.穿刺困难:患者静脉充盈不良,血管弹性差,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造成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破坏,造成溶血。
2.操作不规范:a.穿刺时,为了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及未及时松开止血带,均可造成溶血现象。b.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C.抽血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头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局部血肿盒血样溶血。d.采集标本时,操作者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过紧,并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即可造成溶血。E.采血时未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皮肤有损害部位。F.采集标本后操作者用力摇晃可造成溶血。
3.冬季温度太低造成冷冻。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
4.真空采血管质量不过关,负压过大或过小,造成血流不畅等。
5.分离过程中操作不当:收到标本后未及时分离血清。分离时离心机转速过快。干燥管采血分离时,血块没有收缩好,用硬物强行剥离。
第二篇:溶血原因
血标本检验前的诸多因素均可使红细胞成分遭到破坏,产生溶血,从而使检验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⑴穿刺操作不当:①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抽血时负压过大。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④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或产生气泡。⑤直接从输液处放血。⑥标本在混匀过程中(如为抗凝剂时)动作过猛。
⑵抽血器具不合格:临床所用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剂不合格,并因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血标本溶血。
⑶分离操作不当:用破裂的玻璃管盛放血标本,离心时细胞破裂,标本溶血;离心时提速太快,离心管和套管底部有硬物,使红细胞过度挤压,产生溶血。文献报道因分离操作不当导致标本溶血占41.2%。
2.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⑴对生化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对相当一部分生化检测项目有影响,其中溶血后显著升高的有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溶血后显著降低的项目有葡萄糖(GLU)、肌酐(CKEA)等。分析原因为溶血后红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酶(AST等)释放到血清中,从而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
⑵对肝炎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溶血可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有作者报道,当浓度>25%的红细胞发生破裂溶血,即可导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假阳性。
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影响:据朱同华对100份标本HIV-Ab的检测结果(OD值)的研究,发现92%的溶血标本的OD值高于对应的非溶血标本的OD值,溶血可以使抗-HIV检测结果的OD值平均升高0.011,可能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3.防范对策
⑴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临床采血多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更不要从输液管处抽血;遇到抽血困难的患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可过长,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刺激造成溶血。正确的静脉采血方法是热敷穿刺部位,等血管充盈后再抽血,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不要使其干燥而影响检测。
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抽血时要选择好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找准血管,争取一针见血,并徐徐转动针栓抽取血液,向试管注血时,要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不得将泡沫注入试管。
⑶妥善保存标本:标本送入检验科后,应放在室温下保存,以防发生溶血。在血标本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而发生溶血。
⑷严把注射器及试管的质量关: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的进货渠道,杜绝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医疗单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第三篇: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院于2004年3~7月份临床科室对采血的血样标本的溶血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溶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3~7月份共采集血标本6420例,溶血50例,对每一份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对病人的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操作方法及标本的存放、送检等各方面进行追查。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50例情况原因 略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操作不当 在发生溶血的50例标本中,大部分与抽血困难有关。其低血容量25例,新生儿10例。(1)给这些病人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过紧,再加上用力拍打穿刺部位。(2)将空针一次抽到510ml处,等待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中。(3)由于针头固定不好,使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上,造成血液中混有大量的泡沫。(4)操作者没有按操作规程执行,将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而是注入速度太快。造成泡沫与血液一同注入试管,从而造成溶血。(5)操作者过于用力晃动标本瓶,造成溶血。
2.2 标本容器不合格 空针质量不过关,密封不好,造成溶血。
2.3 标本冻结 将标本置于窗台上,没有及时送检,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冻结。3 对策
(1)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一定按操作规程操作,将所采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同时要轻轻摇匀。(2)尽量及时送检,要放在远离气低温的地方。(3)在操作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用力拍打所抽部位,如:血管隐藏不清。可用热敷,让病人休息片刻,重新选择穿刺部位。(4)注意 加强医药管理,防止劣质空针的采用。
第四篇:输血溶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设施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输血溶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设施
输血溶血反应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与病人AB0血型不符而造成的溶血。一般反应迅速,症状发生快,后果也较严重。
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解变质,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液保存时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到剧烈震荡、血液被污染等;另外,血液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加入对pH有影响的药物等,均可致血液中红细胞被大量破坏。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阴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仅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才会发生溶血反应。因此,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且反应较慢,症状较轻。也较少发生。
输血溶血反应护理措施
1)预防:加强责任心,认真作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认真履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核对工作,以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的要求,以防血液变质。
2)发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保留余血,并采集病人血标本,重新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3)维持静脉通道,以备急救时静脉给药。
4)保护肾脏:可行双侧腰部封闭,或用热水袋在双侧肾区进行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碱化尿液: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使尿液碱化,增加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以减少结晶,防止阻塞肾小管。
6)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一旦出现尿少、尿闭。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
7)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以缓解病人的焦虑及恐惧。
第五篇:溶血反应预案
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演练
时间:2013.4.11
参加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及值班医生 指挥:×××护士长 演练场景及记录
场景:12床患者发生输血反应 演练记录:
1、责任护士×××巡视观察12床患者输血时发现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剧疼等,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生理盐水维持输液通路,保留血袋及输血器。
2、值班护士×××立即通知×××护士长、值班医生。
3、值班医生查看病人。
4、责任护士×××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同时责任护士王贺给患者心电监护及测量体温、责任护士刘冬艳给患者吸氧。
5、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责任护士鲍春花立即给予建第二路静脉通道,并遵医嘱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血压稳定时呋塞米60mg静推。
6、护士×××给予患者保暖及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及家属,稳定患者情绪。
7、护士×××做好抢救记录,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和输血管道,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填写溶血反应报告卡,报护士长、科主任、上报输血科。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床边交接。
9、科内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总结本次演练总体反应及时、指挥有条不紊、各组人员能各就其位、分工明确、不混乱、各组人员配合较好。存在问题
1、有些护士不严肃,与护士认为只是演练有关。
2、熟练程度稍有欠缺。
改进措施
1、将存在的问题立即反馈给个人,及时整改。
2、护士长将演练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在科室会议上反馈。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