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新生儿溶血病孕期相关检测的方案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检测的开展方案
新生儿溶血病(简称HDN)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母子血型不合,血型系统最主要的类型为ABO血型系统,国内多位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的试验统计认为ABO-HDN发生率随IgG抗A(B)效价升高而上升;HDN与妊娠史的频率有关,随着年龄上升,孕妇个体IgGA(B)抗体效价也随之上升。夫妇间ABO血型不合者,应及时检查产前血型抗体水平,用于预防不良妊娠的发生;IgG抗A(B)效价的高低与HDN的发病率成正比;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256需定期检测抗体效价水平及时用药降低抗体效价,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我院检验科通过到省妇幼等省级大三甲医院的考察学习,引进目前各大医院在使用中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拟在我院开展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孕妇(IgGA(B)抗体效价)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和检测时间安排如下:
1、ABO、RhD血型定型:首次孕检必查项目,血型定型检测是判断新生儿溶血的一项基础数据,也是孕妇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抢救输血的一项基础数据,所以必须保证血型的准确无误。由于孕妇孕期总血容量逐步增加,可能导致抗原或抗体的效价降低,所以孕妇ABO血型定型必须用临床输血指南要求的正反定联合检测的方式,相互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漏检弱阳性造成误判。
2、不规则抗体检测:首次孕检必查项目,不规则抗体是除ABO系统之外的抗体,多为IgG类小分子抗体抗体。该类抗体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盘,引起胎儿不同程度的溶血反应,且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孕妇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需要输血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相符合的血源,故需要首次孕检即开展该项目。
3、新生儿溶血病孕妇(IgGA(B)抗体效价)检测:该试验主要针对女方为O型血,其丈夫为非O型的孕妇,这种情况必查该项目。而其他类型的夫妻血型不一致而引起ABO溶血的概率相对前者较小,故只建议检查。该项目开展有两个阶段:
①、孕12-16周进行第一次检测,主要为了解孕妇体内IgGA(B)抗体效价的初始水平,方便以后进行比对。
②、孕28-30周进行第二次检测,相对第一次检测若抗体效价明显增高或突破了临界值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和一定的药物治疗。
第二篇:教学查房新生儿溶血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查房记录
教学查房记录
时间:2014-04-25 地点:新生儿办公室
参加人员:副主任医师、等实习医师。
患者姓名:之女
年龄 :2+天
性别:女
住院号:xxxxxx 入院时间:2014-04-22 入院诊断: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ABO溶血症(?)xxx实习医师汇报病历:患儿系G4P2孕39+周于2014-04-20 10:48顺产娩出于厦门同民医院产科,出生体重3200克,羊水清,脐带、胎盘无异常,APGAR评分正常(具体不详)。生后混合喂养,喂养顺利,胎粪正常排出。生后第2天(入院半天前)出现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颜色深黄,累及颜面,未累及手心皮肤,无发热、无拒乳,无意识障碍,无哭闹不安、尖叫,无烦躁不安,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予测经皮测胆红素最高16.1mg/dl;为进一步治疗,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儿哭声、反应可,无尖叫、抽搐,母乳喂养,食纳可,大小便正常,大便呈墨绿色。患儿母亲系O型血,患儿系B型血。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反应可,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巩膜黄染,口唇红,咽无充血,颈部软,吸气性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音有力,节律整,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肠鸣音4次/分,肝脾未及,叩诊鼓音,脐部干燥,脐带未脱,四肢肌张力稍低,原始反射正常。xxx实习医师发言:患儿生后第2天出现皮肤黄染,母亲系O型血,患儿系B型血,故考虑ABO溶血可能性大,可查溶血试验协诊。
xxx实习医师发言:患儿为混合喂养,食纳可,胎粪已排,二便正常,大便呈墨绿色,暂不考虑梗阻性黄疸。
xxx实习医师发言:患儿无发热、无拒乳,无意识障碍,无哭闹不安、尖叫,无烦躁不安,考虑新生儿败血症引起可能性小,可查血常规、CRP、血培养等检查明确。
xxx实习医师发言:目前黄疸的治疗主要有光疗,茵栀黄、亿活、金双岐等药物治疗,及换血治疗。
xxx主治医师总结: 患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母亲为A型血,患儿系B型血,考虑ABO溶血可能性大,待溶血试验回报予明确。若该患儿为生后4周出现黄疸,查溶血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一般不查。在我国,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发展迅速,病情重,常伴中重度贫血、重者可有水肿和心力衰竭,应警惕,可行Coomb’s试验以明确。根据胆红素的代谢途径可将黄疸分为肝前性(如ABO溶血、G-6-PD缺乏症等)、肝细胞性(以CMV感染多见)和肝后性(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一般肝前性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细胞性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且伴有ALT升高;肝后性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典型表现是粪便呈白陶土色。临床上,黄疸是一个综合的症状,一般原因较复杂,多种因素均可造成,常无法查清具体为何原因,故多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鉴别诊断:1.G-6-PD缺陷病:患儿无肝脾肿大,否认G-6-PD缺乏家族史,可行G-6-PD还原试验排除。2.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有黄疸、发热、少吃、少哭、不动等症状,可查血培养、CRP协诊。3.新生儿肝炎:患儿皮肤黄染,需注意本病,但肝脾无肿大,不支持,可查肝功协诊。4.宫内感染:TORCH系宫内感染常见病原体,表现为黄疸出现时间早,黄疸较重,肝脾大,生长发育落后,先天畸形等,予检查优生全套排除。5.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特发性肝炎、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可查肝功协诊。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该病亦可出现黄疸表现,同时合并有前囟增大、颅缝增宽、嗜睡、少可、少动、声音嘶哑、喂奶困难、吸吮缓慢无力、肌张力低下、腹胀、脐疝等,可查甲状腺功能协诊。所以,黄疸的病人新入院必行的检查有:血、尿、粪三大常规、新生儿溶血筛查、肝功、血培养、CRP、优生全套、甲状腺三项、G6-PD试验等。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查房记录
治疗上:目前黄疸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与病因治疗。一般治疗用于降低血清胆红素,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主要包括光疗,茵栀黄、亿活、金双岐等药物治疗,及换血治疗。病因治疗:例如1.新生儿肝炎,可用保肝药治疗。2.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者等应尽早手术治疗。3.对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另外适量补液、合理喂养也能增加结合胆红素经尿液、粪便排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本例患儿目前予头孢美唑防治感染,双面蓝光照射、配方奶喂养、补液,茵栀黄+亿活退黄等对症处理,注意患儿溶血筛查结果回报,必要时予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甚至换血治疗。
光疗其机理是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以从尿液、粪便中排出。其仅可使间接胆红素升高型的黄疸减退。应注意光疗合并症。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用O型血红细胞和AB型血浆混合后换血。
输注丙种球蛋白可阻断免疫性溶血过程,减少胆红素生成。而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与血中胆红素连结,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
记录者:xxx
时间:2014-04-25
第三篇:新生儿溶血病试题及答案范文
新生儿溶血病试题
姓名 分数
1.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是最有价值的
A.检查病儿Rh血型 B.检查病儿血清抗体游离试验 C.检查病儿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检查病儿ABO血型
2.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
A.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也可发生于第一胎 B.ABO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多见O型母亲所生的A型或B型新生儿
C.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往往发生在第二胎 D.Rh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其母亲都是ccdee 3.母婴ABO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需输血时,应输注下列哪一种血液最合适
A.Rh阴性O型血 B.Rh阳性O型血 C.特殊血型血液 D.与患儿Rh型相同的O型血
A.游离实验。B 放散实验 C 直抗实验 D 补体实验
5.新生儿溶血病哪种血型不合最严重()4.下列哪项不是溶血三项实验()A.A型 B.B型 C O型 D RH血型 6.新生儿溶血病换血下列哪种血液制品可选择 A.AB型红细胞、O型血浆 B.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C.AB型红细胞、AB型血浆 D.O型红细胞、O型血浆 7.新生儿溶血病光照疗法采用常用什么光()A.蓝光 B.红光 C.白光 D.黑光
8..新生儿溶血病时,检查血浆中的免疫性抗体常用什么实验()
A。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B。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9.新生儿溶血病时,检查红细胞表面的免疫性抗体常用什么实验
A,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B。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10.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倘若需输血,输注何种血液制品最为合适
A.红细胞悬液 B.洗涤红细胞 C.冷冻红细胞 D.辐射红细胞
第四篇:溶血会影响哪些检测结果(最终版)
溶血会影响哪些检验结果
检验人都知道,在标本采集、处理过程中,红细胞破坏造成溶血。原因有很多,包括采血不顺、压脉带过紧、抗凝血混匀用力过猛、离心破管等等。溶血会影响部分检验结果。在此,我查阅文献,汇总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生化项目
(1)结果偏高的项目
溶血对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最大,可使测定值升高达100-180;其次是肌酸激酶(CK),高达 约69倍;;再次,是血清磷(P)和钾(K),前者为50倍,后者为20-30倍。还有谷草转氨酶(AST),10-30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5倍;谷丙转氨酶(ALT),7倍。其他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尚不明确的有钠(Na),镁(Mg),铁(Fe),氯化物(CL),总蛋白(T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低密度脂蛋白(LDH)等。
(2)结果偏低的项目
溶血导致某些项目的测定结果偏高外,还可导致有的项目值偏低。如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3)影响不大的项目
多种文献报道显示,白蛋白(Alb)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受溶血的影响不大。
二、凝血项目
溶血标本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要比不溶血的标本测定值分别升高约7.22%和26.26%;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则降低约9.88%。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促凝血检测 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约8.48%,但也有人认为溶血对此项目影响不大。
三、免疫项目
在免疫项目检测中,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或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所检测的项目的影响报道较多。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最大,可使结果升高达到20倍。其次,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T3(FT3)、游离T4(FT4)、心肌肌钙蛋白I(cTn)、肌红蛋白(MYO)也有一定影响。再者,有研究显示,溶血本身对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但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胰岛素降解酶,溶血后该酶释放,随着溶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不断降解,从而导致浓度降低。对于ELISA方法的影响,有研究认为HIV抗体检测实验中,溶血可造成约3.75%的标本出现假阳性。
溶血对有些项目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例如血钙(Ca)、尿素氮(BUN)、肌酐(CR)、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这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容有关,也可能与试验标本的溶血程度有关。
总之,作为检验人,我们要明确受溶血影响的检验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注意观察标本质量,以避免给临床提供不可靠的的实验室数据。同时,溶血对部分项目的影响尚不明确,我们不妨继续研究,提供数据以供同仁参考。
第五篇: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溶血原因分析及对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溶血原因分析及对
袁 芳 谭启明
解放军第252医院小儿科,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关键词 股静脉穿刺 溶血原因中图分类号:R47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965 – 0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开展的检验项目也日益增多,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护理操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护理技术之一。我院儿科自2001年成立新生儿监护病房以来均采用股静脉采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送检的标本出现溶血、凝集;被检验科退回血标本的现象,不仅延误了诊断,影响了治疗,更为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做以下探讨 1 采集方法患儿取仰卧位,臀部抬高2cm ,穿刺侧肢体取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固定肢体,操作者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穿刺部位,可采用直刺法或斜刺法,见回血后固定好,抽取所需血量,拔针用消毒棉球按压510min。2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211 标本溶血与机体缺氧有明显的关系 缺氧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血液氧容量和氧含量,增加携氧能力,有利于氧向组织弥漫,因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过多,血液变浓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阻力增大,抽血时血流不畅,反复抽吸,针管内负压的回缩力,可能造成红细胞的破裂,另外,严重缺氧时组织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不仅出现代谢和功能紊乱而且还可以导致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这也是造成标本溶血的一个因素之一[1]。212 采血技术 21211 穿刺处常规消毒皮肤后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可发生溶血。21212 年青护士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头在静脉中反复穿刺致血肿,标本溶血。21213 在标本混匀过程中,由于动作过于猛烈,血细胞被破坏而导致溶血。7 21214 严重缺氧、红细胞增多症等患儿抽血困难,在抽取的血标本混有泡沫。(这种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定的时间后泡沫破裂或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21215 采血时选择的针头不适宜,针头口径过小,易引起溶血,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紧,有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发生溶血。
213 采血器具不合格 如今临床上所用的采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和不完全而具有毒性,这种毒性可造成溶血[2]。
214 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 过度振荡或贮存不当也可发生溶血。3 避免溶血的相关对策
311 操作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抽血时应徐徐转动针栓,避免针栓内压力过大,向试管中注血时应沿着管壁缓慢注入,避免连同泡沫一同注入。
312 在穿刺过程中,定位准确,避免反复穿刺或抽血时间过长,造成血肿,多次穿刺不成功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313 血标本不能放置过久送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314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避免针头过细。确系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应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使其干燥[3]。
315 应选择质量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试管。
316 需使用抗凝剂时应将抗凝剂与血标本充分混匀,缓慢而有规律的摇晃,避免过度用力而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4 体会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溶血现象的发生直接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但给护士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为患儿增加了痛苦。通过不断的观察、探索、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并积极在新生儿病房中展开学习,提倡高年资护士手把手传授经验、讲解,使每一位护士掌握手法、要领、注意事项等,有效地防止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正巧云1婴儿生化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3 ,24(15):88 2 刘能德,陈华辉1药用塑料容器的生物检测试验.中国药学杂志,1994 ,29(12):74 3 张立红,周素鲜1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9):528 – 529
收稿日期2005-02 – 22(编辑 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