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论探讨:文化市场的“管理”与“服务”
浅谈文化市场的“管理”与“服务”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关于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党的十五大提出文化市场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抓管理是为了促繁荣,管理是手段,繁荣才是目的。何谓“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含意,而文化市场管理就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控制等职能来规范协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所谓“服务”,就是为集体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管理好文化市场就是看你如何服务好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文化产业是否有品位、有靓点、有地方特色。如何使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执法人员的管理思想与服务理念对管好文化市场有深刻的影响。目前,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注重管理,淡薄服务;同时,由于文化市场布点广,经营业主构成复杂,其素质也良莠不齐,商人的趋利性和侥幸心理的存在,致使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变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呈动态性、易反复,且很普遍。要做好这项工作,文化市场行政人员必须认清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的管理和服务好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一、当前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人性化管理。文化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缺少交流,只是在文化市场检查中打交道,无意中形成了“不管不理,一管就理”的对立关系,有的执法者认为,我是管理者,我怎么说,你们就应该怎么做,要是经营者不能言听计从,就误认为违法违规。这种非理性的管理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损于执法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以罚代管屡见不鲜。文化市场经营业主之所以违法违规是因为利益趋使,他们想通过少投入或薄利多销的方式获得利润,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当然,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罚款不是目的,是一种管理手段,目的就是使经营业主守法经营。“以罚代管”之所 以成为管理者的一种选择,是因为处罚可以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使“不合法”行为“合法”起来。文化市场管理是市场检查多,上门服务少,监管打击多,教育引导少。“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事情时有发生,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既使违法违规经营者罚了款也不能让他们守法经营,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影响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社会形象。
3、执法不公,处罚不严依然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者,一旦被处罚,就千方百计托人情,找关系,讨价还价,甚至小恩小贿,有的执法人员不按原则办事,捉老实人吃亏,这种当管不管,当罚不罚,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存在问题成因探析
1、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觉悟有待提高。现实中,大道理好说,落在行动上好象是另一回事,一些人不思进取,缺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抱着“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忽略了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与提高,对党的文化市场建设路线方针政策一知半解,这种思想觉悟不合格的人,很难胜任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2、不满现状前途迷惘。某些县市区的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的待遇存在不一致,有的是全额拔款单位,有的是差额拔款单位,有的定编人员少,借用人员多,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享受的待遇不同,因此,对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产生了不同反映,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强调个人本位,遇到事情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实际困难,重实惠、求实用,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并不亚于单位其他同志,而自己的待遇则没有与工作量相等,最终,工作中也就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3、私心杂念作怪。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追求高消费,这无可厚非,要是在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甚至充当违法违规经营者的保护伞,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正是由于不正之风的思潮,个别违法违规经营者总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让管理者为违规行为开绿灯,以达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不受处罚或少受处罚的目的。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要是执法人员惨杂着私心杂念,势必影响执法人员的形象。
4、服务意识淡薄。有部分人,好象天生就会玩弄权术,本来很容易办到的事,硬是故弄玄虚,摆出一副神秘的架势,一会儿要研究、一会儿需讨论,好象事情一下子解决了就显现不出管理者的地位与权利,这种行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三、做好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对策与途径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
①针对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思想素质现状,应着重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种教育要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能否将这支管理队伍按照文化部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标准建设好,必须增强每一位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的一些思想道德心态逆转及理想追求淡化的观念,必须及时加以扭转。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让执法人员知道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党中央对文化市场寄予厚望,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着重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就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竟争力”这一重要精神,是对文化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因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激发自身的智慧和潜能,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服务。
③消除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自我意识膨胀现象。对于某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基层文化稽查人员,单位应连续性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真正投身到文化市场工作中来,增强是非辨析力,调整自我控制力,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所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正确掌握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的界限,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铲除工作中 出现的各种索、拿、卡、要、吃、请等现象。文化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法律、法规,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理论,才能适应工作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学习计划、学习安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形式主义学习为自我需求学习。
(2)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通过每年集中时间进行封闭式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文化业务水平。通过实践锻炼,吸取办案经验。在办案过程中,执法程序要严格、立案标准要明确、询问笔录要整洁、文书制作要规范、现场取证要真实、处罚尺度要合理、办理过程要公开、行政执法要透明,从而有助于提高每个执法人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现行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完备之处,一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虽然是确定了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主导地位,但是对电子游戏、网吧、录像制品等市场,公安、工商、电信、新闻出版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造成管理权交叉。二是不能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级管理,即县级文化市场管理不能与市级文化市场管理同步。尤其是文化市场管理权下放到区、县后,后续的指导、监督、检查等配套措施也未跟上,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熟悉实体法的运用,不熟悉程序法的执行,执法监督和约束机制也不完善;执法手段落后、经费不足,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反应能力、威慑能力和执法效果。所有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不利于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创新市场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建立科学统一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并严把执法队伍人员入口关,建立富有活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改变文化市场行政服务理念,合理规范文化产业市场
(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文化行政执法部门应开展“假若我是文化市场经营者”的换位思考活动,多思考“经营业主的需要什么,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欠缺或不足”等,从而进一步增强服务文化经营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心诚意地为文化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执政为民,服务市场”做工作,坚持“刚性”法律,“柔性”执行的人性化执法宗旨,寓执法 于服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协调、引导、教育、服务”上做文章,多为经营者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做大做强做优上出谋划策,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倾听经营者的呼声,使经营者对执法人员的“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
(2)树立平等意识。管理者与经营业主只是职业不同,没有贵贱高低之分,要把自己摆在和老百姓平等的位臵上,懂得尊重,注意倾听,提升做事的觉悟、水平和能力,进而不断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管理者时时处处以命令的口吻命令要求对方这样不行,那样不对,就会给人以居高临下,强加于人之感,引发其内心的抵触,乃至对抗情绪。执法人员要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树立平等意识,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以服务者的身份与经营业主进行对等交流,进而建立起管理与服务的新型关系。同时,要做到严以律已,光明磊落,诚恳待人,文明礼貌,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同志,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充分认识权力就是责任,就是服务,就是奉献。
(3)树立服务意识。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肩负着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不仅是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更是人民的勤务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真心实意地帮助经营者出好点子,多办实事,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扰解难,让经营者感受到你的诚意。在服务上,要立足高起点,着眼于大目标,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去观察和思考,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管理中心工作,维护经营者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服务层次,从实际出发,从点滴做起,决不能“作秀”,搞花架子,决不能凌架于经营业主之上,同时还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的方式提高经营业主的思想觉悟,使经营业主学法、知法、用法,达到规范经营的目的。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对文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良、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 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民间和贸易并举的文化对外开放新局面。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确保实现县县有达到国家规范建设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城市社区有文化服务设施,60%以上的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的目标,建成一批与民族文化大省形象相称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初步建立起以省为中心,设区市为枢纽,县、乡、村为基点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培育、市场调节、行业自律、服务维权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培育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和艺术设计等各类文化要素市场,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积极开发健康文明的新兴娱乐项目,增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引导并拉动消费,进一步激活我市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管理好文化市场,既有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迈,又有长期性的目标,爬上这山樊那山,更为重要的是,始终慎如初,行如初,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文化市场的管理与服务,从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从实践到理论,或从理论再到实践,它从不言“满”,不知有“顶”,只有尽心尽力,不断努力开拓进取,加快创新,才能使文化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篇:文化市场的服务与管理
本溪市文化市场执法大队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型理念
文化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形态一经出现,就给文化管理部门提出了如何“管”的问题。
一、在文化市场管理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理念,即“做到两个服务,落实两个到位,确保一支队伍”。
1.做到两个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为经营者服务。经济的增长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基础,文化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并随着经济实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因此,应引导文化市场与经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型管理理念。主动为经营者出点子,当参谋,帮助经营者总结经验,调整经营方略,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以求宏观调控,科学运筹,合理布局,最大化实现文化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2、落实两个到位,法律宣传到位,依法管理到位。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法制理念。让社会从正面了解文化市场,参与文化市场管理,对文化经营单位业者进行专门培训,切实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立足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同时,对文化执法人员进行岗位资格培训,配合相关制度的制定,全面提高其政治觉悟、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3、确保一支高素质、文明执法队伍。文化市场能否管好,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此,必须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法机构,配足必要的编制和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执法水平高的文化执法队伍,以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保护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二、加强监督完善机制 1.逐步完善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文化市场经营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服务对象包括各年龄、文化层次,规范、繁荣文化市场比其他经营领域更需要社会的监督。对此,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经营者熟知,广大市民了解。建立青年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加强的义务监督员队伍
2.健全落实文化市场举报监督制度。对举报非法经营的大案要案和行政执法人员违法乱纪案件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鼓励社会各界对文化市场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进行广泛监督。同时,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
第三篇: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
《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钱 蕙
摘要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近年来,笔者尝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依据、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优化一体化教学提出了改进建议。关键词 餐饮服务与管理 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餐巾折花、托盘、斟酒、摆台、上菜和派菜五项基本技能的掌握,传统的先上理论课,再上实践课的教学方式,往往事倍功半。近年来,笔者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内在要求,积极尝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即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不仅在理论教学中伴随实际操作训练,而且注重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图解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依据 1.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第一性的,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活动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难免走弯路,甚至失败。《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正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2.学科特点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不能割裂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不能就理论教学而上单一的理论课、就技能操作训练而上单一的实训课,而是在讲解理论中伴随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图解理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正是遵循学科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3.能力要求
一是考工要求更加严格。现在考工主要考查学生对餐巾折花、托盘、斟酒、摆台、上菜和派菜五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否规范、熟练和综合运用上述五项基本技能,如不能按时完成,就按照未完成的操作量予以扣分。由此可见,若学生能力掌握尚处在泛化阶段,那么就很难过关。二是岗位能力要求更加高。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将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国际化。学生若没有相当的能力储备,就很难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的教改举措。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成效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外,至少有以下优势和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一连几十节的理论课,接下来又是几十节(甚至更多)的实训课,往往会产生两种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是学生认为理论课太抽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用;二是学生认为实训课太机械、太单调,没有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上述问题。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了某项技能的理论知识(操作要点),教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相应技能的实际训练。学生掌握了新理论、新知识,正有跃跃欲试的愿望,这时让学生实际训练,学生兴趣盎然,操作技能易被学生接受掌握。简而言之,一体化教学有效解决了教学顽症,即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
2.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率
如果将五项基本技能的理论课教学安排在某一时段集中进行,那么至少需要5周的教学时间;从第6周开始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学生对前面所学理论有所遗忘或记忆不清,致使操作难以进行,教师出于无奈,只好重新讲解理论,不仅费时费力,学生也感到乏味,课堂教学效率难以保证。而一体化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前学理论后遗忘的问题,教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让学生实践理论,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升华。这种教学,既遵循了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又及时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的新奇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006年6月,实施一体化教学两个班的67名学生赴上海考工,及格率达到了100%,这在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落脚点在实践。学生掌握了理论,辅之以反复实践,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叠、折、卷、穿、翻、拉、捏是餐巾折花的七种基本技法,餐饮考工要求学生运用上述七种基本技法至少会折十种杯花、六种盆花,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超过考工规定的要求,餐巾折花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件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是学生运用餐巾折花的七种基本技法反复实践,熟能生巧、巧能创新的结果。
4.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有的放矢地创设宾馆服务的情景,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一部分学生作为服务员,在服务与被服务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如在教学“上菜、派菜”过程中,“顾客”围坐在圆桌旁准备就餐,“服务员”着手上菜派菜,这时一个“顾客”突然转身,将“服务员”手里的菜盆打翻了,汤水泼洒在“顾客”的衣服上,“服务员”连忙上前致歉,一边用干净的餐巾布擦拭,一边对“顾客”说:“对不起,由于我的服务不周,弄脏了你的衣服,如果你要洗涤,宾馆将为你提供免费服务。”这位“顾客”说:“不用了。其实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自己不小心碰翻了菜盆。”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 的情景设计,但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体化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
1.实践室条件有限
我校现有的实训室只有6只操作台,这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这样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笔者曾作过这样的统计:若一学期有效教学时间以15周计,《餐饮服务与管理》周课时为8课时,则学期教学时数为120课时,其中40课时用于理论讲解,60课时用于初步掌握五项基本技能的教学,而用于根据五项基本技能而设计的4套考工试卷的综合实践的教学时数仅为20课时。实际上,1个学生按照4套考卷实际操作一遍,需要2.5个课时,6只操作台同时操作,全班学生(以40人计)操作一遍约需要17个课时。这就意味着每位学生只有一次综合实训的机会,这与熟能生巧的技能实践原理是格格不入的。平时在单项技能的教学中,也由于受到实训室条件的限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只能做观众,不能实际操作,教学密度、训练强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穿插图解、现场示范继而让学生训练为主,没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作辅助,学校 在这门课程教学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和硬件设施均相对缺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改进一体化教学的建议
一体化教学方向对头,优势显现,但也碰到了任课教师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适当扩大实践室空间容量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无数事实证明,一项基本技能的掌握,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才能熟能生巧。因此,适当扩大实训室的空间容量,才能增加训练密度和强度。
2.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有条件观看关于五项基本技能的教学录像片,那一定胜过教师机械苍白的讲解和不一定完全标准规范的现场示范。这样学生有身临宾馆的感觉,形象地感受到宾馆规范化服务的氛围,自己操作起来会更有兴致。当然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需要任课教师作出不懈的努力,同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3.适时建立规范管理和运行制度
学校建立规范管理和运行制度,是学校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也是让任课教师集中精力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需 要。做好这项工作,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教学来说,首先应该建立的是实训室准备员制度。准备员的工作职责是:购臵实践器材和物品,做好实践器材和物品的整理、保管、保洁等工作,根据任课教师出具的实训准备单,做好实训室和实训器材、物品的准备。
4.逐步优化教学的外部环境
就学校目前实训室条件来说,难以逼真地模拟宾馆饭店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学生长期在此实际操作,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随着本地区餐饮服务业的发展,石化城区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饭店也越来越多。学校可以根据旅职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指定几家饭店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见习单位,这样,一体化教学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教师带着学生到指定饭店见习,学生面临的是逼真的工作环境,活生生的服务对象,而且一定会遇到在学校实训室里根本无法遇到的情景和问题,这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由于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宣扬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污染着社会,毒害着人们,特别是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创建“平安青岛”的新形势下,加强文化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已成为目前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也给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当前文化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人”三足鼎立的局面。据统计,黄台路管区就有27家。其中,国营2家、集体5家、个体20家。我们的管理工作对文化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估计不足。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法规,政策措施不配套,或者说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具体法规,难以适应文化市场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管理力度不大。近些年来对文化市场管理,往往是采取突击性措施,临时从有关部门抽出人员组成进行检查,这些临时检查人员疏于业务、政策不熟,且人员不稳定,在执法检查中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2、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市场中,个体从业人员占经营户数的85%以上,他们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成份复杂。其中,社会闲散人员和待业人员占大多数。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薄弱,他们往往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有部分茶楼、酒吧等娱乐场所,暗设“地下”赌场,成为聚众赌博的场所。
3、个别部门和单位重经济效益,忽视日常管理工作。有些出租房屋或柜台的单位,仅负责收租金,对业主的经营活动不管不问。特别是个别部门和单位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名义上是单位经营,实际上是转变给个人经营或个人承包,对承包人员越出经营范围,不管不问,对其违法经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旦出现违法活动,这些单位就充当“保护伞”,甚至阻挠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
4、不法分子的手段更加隐蔽和狡猾。不法分子在制黄贩黄活动中,越来越隐蔽和狡猾,无论在生产、运输,还是销售各个环节中,分工严密,工具先进。“制黄贩黄”活动由城市转到农村,由集中到分散,制黄与贩黄活动异地进行。贩黄活动由公开变为“地下交易”,由店内交易为店外交易,他们往往与执法人员周旋,想方设法逃避执法人员的视线,给打击带来一定的难度。
5、流动地摊成为困扰文化市场的一大顽症。据统计,流动地摊所出售的各种书刊、录像制品80%以上是盗版和非法文化制品,是贩黄的一个主要渠道。他们流动于街头巷尾或出没于早、夜市,他们多数是无证经营,单枪匹马,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形成了一支无人管理的“老大难”队伍,他们是销黄暗流的一支“销赃部队”,严重地困扰着正常的文化市场的管理,是严重困扰文化市场管理的一大顽症。
二、为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繁荣群众的思想文化生活,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文化立法是搞好文化市场管理的关键。抓紧制定规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文化市场管理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着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有章可循。为人民群众依法享有从事文化活动的权利,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打击文化市场中的犯罪行为和抑制文化市场中不良现象提供法律武器。
2、健全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和管理,抓源截流,从制作音像制品,出版非法书刊的“地下工厂”抓起,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打击。从源头遏制“制黄点”,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检查工作,严把“流入关”。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立文化市场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手段,完善配套措施。由突出性检查转变为经常性管,由“消防式”管理转变为预防性管理,从而从组织上、队伍上和措施上保证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真正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公安机关和工商等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按其各自的业务分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3、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首先,要积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大力兴办群众文化事业,扶持健康文化产品,举办内容丰富、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和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和场所;其次,公共文化设施应该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放,杜绝将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当成赚钱的场所和工具,纠正公共文化设施姓“钱”不姓“公”的普遍现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硬件”的功能和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场所,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空间,优质的精神食粮。
第五篇: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对策
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由于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导致一些宣扬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污染着社会,毒害着人们,特别是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创建“平安青岛”的新形势下,加强文化管理,净化
文化市场,已成为目前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也给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当前文化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人”三足鼎立的局面。据统计,黄台路管区就有27家。其中,国营2家、集体5家、个体20家。我们的管理工作对文化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估计不足。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法规,政策措施不配套,或者说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具体法规,难以适应文化市场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管理力度不大。近些年来对文化市场管理,往往是采取突击性措施,临时从有关部门抽出人员组成进行检查,这些临时检查人员疏于业务、政策不熟,且人员不稳定,在执法检查中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2、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化市场中,个体从业人员占经营户数的85%以上,他们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成份复杂。其中,社会闲散人员和待业人员占大多数。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薄弱,他们往往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有部分茶楼、酒吧等娱乐场所,暗设“地下”赌场,成为聚众赌博的场所。
3、个别部门和单位重经济效益,忽视日常管理工作。有些出租房屋或柜台的单位,仅负责收租金,对业主的经营活动不管不问。特别是个别部门和单位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名义上是单位经营,实际上是转变给个人经营或个人承包,对承包人员越出经营范围,不管不问,对其违法经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旦出现违法活动,这些单位就充当“保护伞”,甚至阻挠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
4、不法分子的手段更加隐蔽和狡猾。不法分子在制黄贩黄活动中,越来越隐蔽和狡猾,无论在生产、运输,还是销售各个环节中,分工严密,工具先进。“制黄贩黄”活动由城市转到农村,由集中到分散,制黄与贩黄活动异地进行。贩黄活动由公开变为“地下交易”,由店内交易为店外交易,他们往往与执法人员周旋,想方设法逃避执法人员的视线,给打击带来一定的难度。
5、流动地摊成为困扰文化市场的一大顽症。据统计,流动地摊所出售的各种书刊、录像制品80%以上是盗版和非法文化制品,是贩黄的一个主要渠道。他们流动于街头巷尾或出没于早、夜市,他们多数是无证经营,单枪匹马,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形成了一支无人管理的“老大难”队伍,他们是销黄暗流的一支“销赃部队”,严重地困扰着正常的文化市场的管理,是严重困扰文化市场管理的一大顽症。
二、为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繁荣群众的思想文化生活,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文化立法是搞好文化市场管理的关键。抓紧制定规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文化市场管理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着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做到依法管理,有章可循。为人民群众依法享有从事文化活动的权利,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打击文化市场中的犯罪行为和抑制文化市场中不良现象提供法律武器。
2、健全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和管理,抓源截流,从制作音像制品,出版非法书刊的“地下工厂”抓起,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打击。从源头遏制“制黄点”,加强对运输环节的检查工作,严把“流入关”。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立文化市场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手段,完善配套措施。由突出性检查转变为经常性管,由“消防式”管理转变为预防性管理,从而从组织上、队伍上和措施上保证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真正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公安机关和工商等执法单位对文化市场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按其各自的业务分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检查、监督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3、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首先,要积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大力兴办群众文化事业,扶持健康文化产品,举办内容丰富、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和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和场所;其次,公共文化设施应该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放,杜绝将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当成赚钱的场所和工具,纠正公共文化设施姓“钱”不姓“公”的普遍现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硬件”的功能和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场所,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空间,优质的精神食粮。
4、维持文化市场的合法经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文化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化产品又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文化市场所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具有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特殊商品,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对它管理不善,把关不严,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可见,文化市场经营是特殊行业,要重视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审批登记,注册工作要严格把关,凡是“两释”人员以及参加“黄、赌、毒”人员
不得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以维持文化市场的严肃性。有关部门要定期对从事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通过扎实有效地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遵纪守法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做好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5、坚持不懈地开展“打非扫黄”活动,净化文化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屡禁不止,反复滋生和蔓延。因此,“打非扫黄”是一场长期的斗争。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任务,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非扫黄”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社会监督作用,聘请一批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等组成文化市场管理监督员,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做好舆论监督和社会宣传工作,要利用节假日,深入工厂、街道、学校和农村,进行广泛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造成一种浓厚的“打非扫黄”的社会氛围,使“黄、赌、毒”真正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非法经营活动”成为无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