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1:4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篇: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012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信仰宗教的大多是西部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宗教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少数民族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所以要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发挥其积极作用。宗教对我国的民族心理、社会习俗和文化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历史源泉和精神动力。因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构建就要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使其健康发展。

关键字:少数民族 宗教 社会和谐发展 对策

一、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一)基本情况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汉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

[1]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少数民族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做出了历史贡献,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信教群众约有1亿多人。其中佛教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一度是我国的主要宗教信仰,信教群众在数量和地区分布上,占据着我国现有宗教的大部分比重。但佛教在传入我国后,本身却又分成了汉传、藏传、南传三个教派。此外,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部分地区,还有少数人信仰东正教。而内容各异的原始宗教信仰在各少数民族中都有程度不同的留存。在我国,佛教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1300多年的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信教的群众,伊斯兰教在解放初约有800多万人,现在约有1000多万人;天主教在解放初约有270万人,现在约有300多万人;基督教在解放初约有70万人,现在约有300万人;佛教(包括喇嘛教)在藏、蒙、傣等少数民族中几乎还是全民信仰的宗教,佛教和道教在汉族中现在也还有一定的[2]影响。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与某一宗教信仰相联系,所信宗教种类多,信教人口比例大,信仰程度比较深。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点:

1.长期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在宗教问题上得到不少教训: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宗教存在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而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和不平衡发展的长期性,又决定了宗教根源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3]。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长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国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存在着宗教信仰的深刻影响,现实社会又有着宗教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2.群众性。许多少数民族不仅基本是全族信教,而且信仰虔诚。全族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组织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村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012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3.民族性。在少数民族中,宗教信仰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联。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活动已与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相联,有的甚至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这些民族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构成部分。宗教对有些民族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4.复杂性。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同一的民族,可能同时信仰同一宗教,也可能同时信仰几种不同的宗教,还可能同时信仰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不同的民族,可能信仰不同的宗教,也可能信仰同一宗教或同一宗教教派,还可能信仰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呈现出交错重叠的宗教格局。宗教众多、教派林立,相互之间又有着历史遗留的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宗教既是一种信仰问题,又往往同政治问题、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所以尤为复杂敏感。

5.国际性。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边疆,其中大部分民族有史以来就与周边诸国民族或相邻为伴,或跨界而居,他们具有与周边诸国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相同、文化上相近乃至相袭的特点,国际上宗教的影响极易波及我国。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既关系到边疆的安定,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开放,关系到反渗透争。

所以,宗教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信仰问题,而是整个民族、整个地区乃至涉及到整个国家的重要社会问题。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宗教问题,主要是少数民族宗教问题,也必然是今天中国各民族共建和谐社会应予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历史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和谐源自内心,成于道德。我国少数民族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挖掘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和谐资源,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信仰实践加以创新发展,能使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成为更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所以,把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两个放在一起研究有着独特而重要意义。

(一)宗教的两面性

宗教作为一种对于生命和生存的态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人类历史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宗教同样也不会例外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1.少数民族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1)促进民族地区社会道德的作用 少数民族宗教作为法律、道德的辅助手段,具有促进民族地区社会道德的作用。少数民族大多数宗教关怀个体生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张乐善好施,调和民族地区社会成员心理矛盾,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识,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

(2)加强民族凝聚力 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歧视的原因,少数民族宗教都有很强的凝聚力。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些少数民族,在清代,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在多次回民起义中,伊斯兰教内部虽然有各派之分,甚至有的派别之间充满矛盾,但在反对清政府镇压回民起义这个重大问题上,则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表现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又如,在解放前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压迫,抵制大民族主义的歧视,反抗外国的侵略,往往在保护宗教的旗帜下,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012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或者在宗教领袖的召唤下,形成团结一致对外的局面。所以说宗教信仰作为精神纽带,起到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

(3)推动民族关系

宗教在教义上有某些积极作用,对民族关系也可以其推动作用[4]。少数民族宗教具有调适民族关系和促进国家统一的作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与宗教没有关系,少数民族宗教是少数民族的基础文化,它往往是与少数民族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它对调适民族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宗教除了发挥国际交往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与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教徒的联系,在爱国一家的基础上,为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2.少数民族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消极作用

(1)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密切交织,具有特殊的政治敏感性。处理宗教问题的任何不慎,不但可能刺激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也有可能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引起民族纠纷,甚至诱发社会问题。对全民族信仰一个宗教的民族来说,宗教对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影响就更大一些[5]。因为在全族信教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宗教的影响渗透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对待某个民族宗教信仰的态度,常常被看做是对待这个民族的态度。尤其是信仰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和伊斯兰教的2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信仰虔诚,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与宗教紧密联系,由此产生的宗教情感和民族情感难解难分。如果对这些民族宗教信仰稍有疏忽和伤害,即会引起该民族的强烈反应,处理不好就会严重损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同时,有的宗教还会人为的将其与政治问题联系密切。如**集团利用藏传佛教从事的煽动西藏独立、破坏国家统一的政治活动;新疆一些民族极端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利用伊斯兰教从事的鼓吹新疆独立,破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活动。

(2)阻挠社会进步。少数民族宗教本身具有保守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它对于科学的接纳能力越来越差,它披着的虚假外衣越来越暴露其致命的弱点,逐渐成为科学发展的破坏性力量,从而阻挠社会的进步。

我们要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做到党的十七大指出的: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6]。

三、加强宗教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策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建设美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宗教是决定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加强教职人员教育培养 加大教职人员教育培养力度。制定各地区的学习培训计划,注意从政治倾向、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宗教修养和言行品德等方面,对教职人员进行综合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能力素质。定期选送年轻教职人员到佛学院或经学院深造。对佛教、道教的教职人员,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整顿戒律和道风的教育培训。例如,针对基督教家庭聚会点多,专职教职人员少的实际情况,将义工纳入培训对象,分期教学《圣经》和神学思想,提高他们参与讲道的水平及增强抵制邪教和境外渗透的自觉性。总之,要将学习和培训形成制度,努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012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的手中,保证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始终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向前进。

(二)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及运用

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共同培养,首先从干部层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并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供应需要的领导、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提供领导力量。不仅要对少数民族干部,而且要在汉族地区干部培养中,加强关于处理民族宗教问题能力、技术、法律知识、政策知识的培养,而且必须系统化。并且,要把民族知识在全国中小学教育中作为基本政治素质进行要求。不仅要让民族大众了解汉族与少数民族历史、民族与国家的历史,同时又要了解中国今天的国家与少数民族的发展、原因、做出的努力,既要了解目的、措施,又要了解效果;既要了解正面的效果,又要了解负面的效果;既要了解成绩,又要了解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之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82年,党中央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19号文件就重新强调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全党同志应当深刻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宗教和民族的关系问题上,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有不同情况,有些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某一种宗教,如伊斯兰教和喇嘛教,那里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但在汉族中,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则同民族问题基本上没有联系。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具体地分析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的不同情况,善于体察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正确地加以处理。一定要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狂热赖分裂人民,破坏个民族之间团结的言论和行动。在领导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如果不能清醒而坚定地掌握这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很好地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前进[7]。所以说我们党和国家在处理宗教方面的问题时要妥善处理根据其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等:《中华民族的多言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页 [2]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翅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982年。[3]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论宗教问题》

[4]《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页。[5]《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9页。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蛇,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7]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第二篇:西北少数民族宗教与文化

西 方 宗 教 社 会 学 是 如 何 评 价 宗 教 社 会 功 能 的 ?

答 : 西 方 宗 教 社 会 学 研 究 基 于 三 个 出 发 点 来 评 价 宗 教 的 社 会 功 能,即 “ 补 偿 论 ”、“ 结 合 论 ” 和 “ 世 俗 论 ”,从 而 肯 定 了 宗 教 也 存 在 其 正 面 的 社 会 功 能 与 作 用。

一、“ 补 偿 论 ” 的 观 点 认 为 : 宗 教 是 人 类 行 为 的 动 力 和 连 接 人 类 社 会 的 重 要 纽 带,起 着 不 可 取 代 的 社 会 补 偿 作 用。他 们 认 为,马 克 思 关 于 宗 教 是 被 压 迫 生 灵 对 现 实 苦 难 的 “ 叹 息 ” 和 “ 抗 议 ”,以 及 是 “ 人 民 的 鸦 片 ” 等 社 会 分 析,也 可 归 于 “ 补 偿 论 ” 的 宗 教 社 会 学 探 究 范 围。

二、“ 结 合 论 ” 的 观 点 认 为 : 宗 教 乃 是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之 结 合 的 标 志 和 象 征,起 着 团 结 整 个 社 会 的 作 用,从 而 把 宗 教 视 为 社 会 存 在 的 根 本 结 合 因 素,具 有 构 成 社 会 标 准 价 值 体 系 的 功 能。

三、“ 世 俗 论 ” 的 观 点 认 为,通 过 对 宗 教 与 现 代 社 会 关 系 的 研 究,展 示 了 宗 教 影 响 人 们 的 社 会 行 为、生 活 态 度 和 生 产 方 式 等,从 而 提 出 了 因 宗 教 价 值 观 念 及 伦 理 观 念 的 不 同 而 导 致 社 会 结 构 及 经 济 行 为 之 不 同 的 思 想 观 点。

这 些 宗 教 社 会 学 的 观 点,客 观 评 价 了 宗 教 的 社 会 功 能 和 社 会 作 用,对 于 我 们 认 识 和 评 价 我 国 当 代 宗 教 的 社 会 功 能 有 重 要 的 借 鉴 作 用 和 参 考 价 值。

伊斯兰的六信和五功

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为伊斯兰教教义中的五个基本信条。这五个信条是:

第一,信阿拉。相信阿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的主宰,是全能全知、大仁大慈、无形象、无所在又无所不在、不生育也不被生、无始无终、永生自存、独一无二的。

第二,信天使,相信天使是阿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人眼无法看见。天使只受阿拉的驱使,只接受阿拉的命令。它们各司其职,但並无神性,只可承信它们的存在,不能膜拜。天使数目很多,最著名的为四大天使,其中尤以吉卜利勒地位最高。

第三,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阿拉的语言,是通过穆罕默德降示的最后一部经典。

第四,信先知。相信自人祖阿丹以来,阿拉曾派遣过許多传布阿拉之道的使者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第五,信后世。相信人都要经历今生和后世,终有一天,世界一切生命都会停止,进行总清算,即世界末日的来临。届时所有的人都将复活,接受阿拉的裁判,行善者进天堂,作恶者下火狱。第六信前定.相信今世的好歹都是真主的定然.五功:五功是穆斯林的五项宗教功课,是每个教徒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宗教义务,亦称五大天命。五功具体为以下五者:一为念功,就是要念诵清真言,这是穆斯林对自己信仰的表白。二为礼功,即作礼拜。一般认为这是接近真主的门路和阶梯。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礼拜前必须按规定作大净或小净。

三为斋功,即斋戒。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为斋月,在斋月期間,教徒要斋戒一月,每天从日出前到日落要止饮禁食,以清心寡欲,专事真主。

四为课功,又称天课制度。穆斯林个人财产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应交納一种名为天课的宗教稅。教义认为,穷人是真主的眷属,把资財施舍給穷人,就等于納入真主之库,故名为天课。五为朝功,就是到麦加朝覲天房—克尔白圣殿。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旅途平安,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覲一次。凡去朝覲过的,即被尊称为哈吉。除麦加外,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

藏传佛教五大宗派

五大宗派: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宁玛二字是藏文的汉文音译,意指“古”或“旧”。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是相对于“新派”而言的。因为宁玛派密宗的教法仪轨等传承源于“前弘期”(公元七至九世纪),其余诸多宗派所奉行的密法均产生于“后弘期”(公元十世纪之后)。因此,宁玛派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宗派,故命名为宁玛派。宁玛派红衣红帽,在汉文书籍或期刊中俗称“红教”或“红帽派”之类(其实不应该这样称呼,而应该称“ 宁玛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僧人穿白衣,汉文书籍俗称“白教”。该派很注重对密法的修习,而对于密法的修习,又必须通过口授耳传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该派是一个以领受语旨教授而传承的教派,故称噶举派。“噶举”一词是藏文的汉文音译,其中“噶”字的本意为佛语或佛陀的教法;而“举”字则指“ 传承”,因而“噶举”一词可解释为佛陀的教法传承。总之,噶举派这一称谓最能体现该宗派特有的传教风格,再不应出现“白教”之类的俗名。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是由昆"贡却杰布(1034一1102)创立的。这位大师当时在后藏仲曲河谷北岸购买一块土地,并在此地兴建一座寺院作为自己的传教基地,而建筑寺院的位置正好处在一片灰白色的土地之上,便将该寺命名为萨迦寺,“萨迦”一词是藏文的汉文音译,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后来萨迦寺作为传教中心便形成了一个宗派,该宗派也随之起名为萨迦派。可见,萨迦派这一称谓在自己的宗派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有些教外人士以萨迦寺的外墙上涂刷红、白、黑(蓝)三种颜料为由,将萨迦派俗称为“花教”,这种称谓极其不妥。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形成的重要宗派,由宗喀巴大师(1357一1419)创立。宗喀巴是藏族近代史上出现的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人物,他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在藏传佛教史上被尊称为“第二佛陀”。宗喀巴主张僧侣要严持戒律,并积极倡导学经要遵循次第。因此,人们称宗喀巴创立的宗派为格鲁巴,即格鲁派。“格鲁巴”是藏语的汉文音译,意为“善规者”或“善规派”。这一称谓突出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倡导严守佛教戒律的风范。所以,俗人以宗喀巴曾戴黄帽为由给该宗派起一个“黄教”(新黄教)或“黄帽派”的别名,实为不妥。现在的**喇嘛和**喇嘛最初就是宗喀巴的徒弟分支。噶当派,(戴黄帽,俗称老黄教)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是阿底峡尊者(982一1054)倡导,由仲敦巴(1005一1064)创立的。噶当一词是藏语的汉文音译,意指“佛语教授”。这是表明佛祖所讲的经律论三藏在内的一切教义,均包含在阿底峡建立的“三士道”的理论之中。因为“三士道”理论的继承和发扬者便是该派,所以,取名为噶当派。门宦制度特征

1、虎夫耶门宦

道教并重、闹中求静、低念颂词(迪克尔)

2、哲合忍耶门宦

先教后道、高念赞词(迪克尔)、简化宗教仪式

3、尕德忍耶门宦

先道后教、出家静悟、部分宗教人员终身不婚、默念赞词(迪克尔)

4、库布忍耶门宦 默念赞词(迪克尔)门宦的共同特点:

苦行、禁欲、忏悔、追求“人神合一”、教主崇拜、圣徒崇拜、圣墓(拱北,ةّبق)崇拜、拜谒圣墓等于朝觐、诵念迪克尔(赞词)、教主之位父传子受或者高足弟子继承、下辖多个教坊。门宦人员规制:

1、教团首领、领导人即是圣徒

2、等级制度: 依禅(导师)——海里凡(高足弟子)——苏皮(修道弟子)——阿皮孜(论经弟子)——布维(女弟子)——穆勒提(信徒)

门宦共同遵循:

古兰经、圣训、念礼斋课朝(五功)、崇敬教主、静修、迪克尔(诵念赞词)、拱北(教主墓地)、父子世袭、高徒继承、众多教坊、教主任命教坊阿訇、集体贸易、信徒捐献 灌顶传法

灌顶是学修密法必须的第一道程式。„灌顶‟一词的梵、藏文含义是„授权‟、„传道‟、„培育‟等意思。分下密灌顶和上密灌顶两种。前一种有水灌顶、佛冠灌顶、铃杵灌顶、名号灌顶等五类和十一类灌顶;后一种有瓶灌、密灌、慧灌、语灌、殊胜灌顶等等。灌顶内容分入坛、宣戒、传法加持三个部分。

换句话说:灌顶就是传密戒、传授密法的义理和全部修炼程式,对密弟子的身言意进行与本尊三密相应的特殊加持。**坐床

**坐床礼仪是藏传佛教寺院中最为重大的宗教仪式。坐床礼仪主要内容是恭敬藏传佛教历代教派祖师以及松赞干布、唐朝文成公主、莲花生、白郎木女神。礼仪上,先由**、转世灵童向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和宗喀巴等各教派传承祖师献哈达。身穿黄色法衣的**喇嘛,乘坐黄色来到拉萨,**喇嘛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唐朝文成公主、莲花生、白郎木女神的塑像献哈达,并念《成就四业经》。念毕,在布达拉宫的日光殿上,**喇嘛与驻藏大臣交换哈达,并向驻藏大使赠送佛像、礼品等。接着即在日光殿上举行坐床礼仪庆祝大会。

坐床典礼是藏传佛教的传统法规,当小**被寻访并确定其身份後,要进行隆重庄严的坐床仪式。「坐床」是指用来坐的床,只能坐而不能卧。故在佛典中的床与座,往往可以通用。坐床典礼根据**的地位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大、中、小。在确定「转世灵童」之後,要将「转世灵童」迎接到寺院,这时称为「灵童」,在举行了坐床典礼以後,就不再称为「灵童」,而称为「呼毕勒罕」,「呼毕勒罕」是蒙古语,意为「化身」,也就是藏语中的「朱古」。**成年以後,要撤销「呼毕勒罕」,称为「呼图克图」。举行坐床仪式是标志著能以「前世**」的地位公开与外界往来,正式成为有权的**,西藏的**、**的坐禅典礼更是隆重,分别管治前藏、後藏,拥有最高的权力。

第三篇: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基金会意义

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基金会意义

稳定是社,**是祸,只有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才能加快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基金会是根据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设立的,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依法接收广西区内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捐赠;政府资助;法律和政策允许的基金增值;依法开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募捐活动,根据基金会宗旨和捐赠者意愿,组织实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项目及其相关活动。基金会的财产主要用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意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稳定问题的处理;关爱特殊群体;帮扶困难人群;支持抢险救灾等。组织社会各界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文化宣传、文艺演出、文学创作、媒体专栏、专访、新闻评选等活动以及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发展服务活动志愿者的经费支出。基金会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同志们、朋友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八桂大地的和谐稳定和壮乡人民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伸出友爱之手,积极为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基金会捐款。

第四篇: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迎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拖累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滑进了经济危机的泥潭。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受此影响也有所放缓,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处在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可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即便如此,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教育、医疗、房价居高不下等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一切出现在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也必然集中反映到企业里面来,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怎样从思想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不但承担着发展经济、获取利润的投资需求,而且担负着稳定社会的企业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这一论题,做些探索。

一、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点:

如何通过切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企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类矛盾,推进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健康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关系,一直是企业党务工作的重点,目前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1、认识不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重生产任务,轻思想教育,特别有些生产部门的人员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完成安全生产任务,政治思想工作是党委、党支部和政工部门的事,安全生产任务是“硬指标”,思想政治工作则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只管生产不管思想的现象。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无非就是讲道理、做报告、谈心家访等一套空的东西,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人为割裂开来。

2、开展工作比较被动,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部分企业一些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部门的事,与自己工作没有大多联系,对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支持不够,管政治思想工作不像管生产那么有精力和下功夫。同时,政工干部也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没有广泛发动各部门的党员、团员共同参与,做到齐抓共管,缺乏协调配合,各自为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

3、对新事物缺乏适应能力,造成职工思想波动较大。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原有的管理模式被取代,新的管理制度逐渐建立

1和完善,新的分配方式被广泛采用,可能会造成职工收入差距拉大,这些都引起了职工的高度关注。企业内部的热点问题增多,部分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的不相适应,会造成一些职工心态失去平衡,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在对待企业“三定”的态度上,大部分职工的期望很高,希望得到更多的实惠,也希望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自我的价值。但也有部分职工存在着既盼望又害怕的心理矛盾,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内部改革上,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因此职工的心理压力很大,面临各种风险和压力,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4、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企业领导以安全生产忙、经营任务重为由,漠视政治学习,放松干部职工对党的路线方针的学习,认为经济工作搞好了,人的思想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用不着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花费人力、物力和精力。他们对政策理解肤浅,领会不深,造成部分干部职工观念淡化、信念动摇,因此使思想政治工作名存实亡,自觉不自觉地对思想政治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使得一部分领导干部身上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相当突出。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举措

国有企业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新旧矛盾聚集在一起,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地化解企业内部的矛盾,就能推进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在困难和矛盾面前犹豫徘徊、举棋不定,不能拿出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甚至用错误的方法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只有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才能建立和谐的企业关系,进而促进形成稳定的社会局面。

1、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增强政工队伍实力。

国有企业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要像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那样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首先,明确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既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次,在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企业业务工作人员要同步配备、同步开展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的业务工作中。把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的人员挑选到政工队伍上来,以增强政工队伍的实力,使政工部门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开展工作;第三,建立大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部分人的专利,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没有旁观者和赋闲人员,在企业内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保障。企业领导班子要做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成员之间尽职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对企业员工起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2、做好宣传载体建设,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作依托。

首先,开展各类评优活动,有效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文明班组”等评比活动,每逢“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红旗支部”、“业务标兵”的评比,适当给予获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其次,利用教育阵地,以创建学习型班组、职工之家等,引导职工强化学习意识,使职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营造职工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设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专项奖励,完善学习激励机制,组织人员进行专题学习;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远赴外地考察取经,同时举办中层干部理论学习班,邀请党校教授、专家授课,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通过报纸、信息网、有线电视、调频广播、板报等形式,设立读书学习专栏,播报刊载理论辅导文章及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岗位培训、党员冬训、职工轮训等途径,开展送理论下基层、到社区活动,组织专题理论巡回宣讲,开展“三情”教育,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共谋跨越的目的。第三,利用文化娱乐阵地,以办好职工活动中心,职工运动会等为主体,适时地开展好职工文体活动,用活动来组织职工,用活动来团结职工。第四,利用宣传阵地,以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宣传栏等为主体,大力宣传企业的亮点、闪光点。积极围绕公司中心抓好宣传报道工作,制定对外报道奖励办法,组织新闻报道员集体采访学习,加大报纸、网络宣传力度,编发企业内刊,同时推荐优秀文章在公开刊物发表。

3、搭建服务交流平台,切实把群众事情放在心上。

企业职工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会造成不同的文化理念碰撞,加上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往往让他们身心倍感疲惫,严重的就会影响到工作中来。

一是把有关措施和政策向职工交待清楚,认真听取和尊重职工意见,把事关大局的利害关系向职工讲清楚,取得职工的理解,消除他们的疑虑。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送温暖”等活动,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职工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维护好职工的利益,尽力妥善解决职工当前最为关心的工资、福利、绩效考核、奖金分配等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三是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解职工之所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脚到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上。想职工之所想,在改制中着力解决好职工的人身保险、社会保障等问题;急职工之所急,了解一线职工和生活困难职工的现实情况,重点解决他们的问题,解除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及时解决职工盼望解决和久拖未决的事情。

4、构建预警机制,增强处理问题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老是被动的处理和解决问题,要超前发现、超前处理、超前防范。因此,必须建立预警机制,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党、政、工、团应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了解和掌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职工的思想动态,通过收集、分析,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对职工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预先做好风险预测,提前制定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通过实施预警机制对提供信息及问题的分析,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应急工作措施,明确月度、季度、工作计划和重点,有效防止职工群众群访、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总之,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对象都在发生变化,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为生产经营服务中体现出应有的作用,为创建和谐稳定社会贡献力量。

第五篇:农牧团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近些年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因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诸多矛盾与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思路。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农牧团场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分析

第一,近年来,师、农牧团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少数民族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土地承包费用自理政策推行后,也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进行五户联保,不肯承担风险,从而导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从事畜牧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又受到资源不足和饲草不足等双重矛盾的制约,直接影响少数民族职工的收入,造成民汉职工差距逐年拉大的现象。

第二,土壤条件差,尤其受到水资源缺乏的制约,职工收入较低,仍有部分少数民族职工处于贫困的边缘。

第三,受传统不良观念和文化思想的制约,市场意识淡薄,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职工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的培养,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的整体素质。

第四,观念守旧,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接受新技术缓慢,在职工中形成种植什么作物都一样,农业种植上的产出少,效益低,连年挂帐,造成职工种地积极性不高。第五,在农业方面,虽然有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潜在优质农、林、牧、副、渔产品,但是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这种零星分散的生产模式无法和多样化的大市场需求相适应,无法形成一种特色优势。

第六,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团场少数民族职工子女多数为师范类,面向团场的专业很少,而团场干部编制有限,部分大中专学校毕业的民族大学生,在农业连队不愿从事农牧业生产,宁肯在家里不愿基层上岗就业,很难从实践中培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并从事教育的干部因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满足自我,很少关心团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年轻干部不愿从事农牧业生产一线工作。因此缺乏从事农牧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以致少数民族单位经济缓慢。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我团少数民族主要聚住三个少数民族单位,自然条件较差,有一个连队的交通不便,整体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团党委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帮助贫困民族聚居连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步伐。

第一,要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特色经济。要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下工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少数民族聚居团、连要根据当地实际,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连队经济发展。我团少数民族中,哈萨克族占比例较大。哈萨克族有懂牧业、善经营的特长,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牛羊品种改良工作,实施“千家万户改良种,改了良种能致富”的工程。鼓励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走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针对本地区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项目招商,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则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团场工业经济的可行性现实选择。(牛羊肉屠宰加工、饮食服务或其他商业经营)第三,要加大扶贫投入,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对少数民族贫困户,党委重视,有关部门协调要摸清底数,制定脱贫致富方案,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其尽快脱贫。同时,要加强科技扶贫,组织农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连入户,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抓实抓好来之不易的国家“兴边富民行动” 鲜食葡萄基地项目,增强发展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国际资本到民族地区投资,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到民族地区投资创业。

第四,要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2003年我团实现了“一团一校”、民汉合校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力度。但是要强化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水平,要提供双语教材。从民族地区选派教师到省内发展较快地区的学校挂职学习的制度。要更进一步增强团场民族团结工作。对少数民族聚居连队职工的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团场和上级部门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五,加强民族连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能源、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中型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努力解决牧区、边远山区通电话难和人畜饮水困难,改善农业和连队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加强城镇公用设施建设,推动团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提高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第六,加强领导,促进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当前,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民族问题方面的大量矛盾和问题都集中表现在发展上。经济发展是推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物质基础。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各部门,特别是与民族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参与民族工作,加强联系与沟通,尽职尽责,积极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要认真落实好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把民族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列入规划,负责管理部门要列出用于扶持少数民族的专项资金,并要把扶贫资金投入状况逐步增加,使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是民族工作部门要提高工作水平。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要积极做好向上级申报民族经济发展项目、争取资金、引进技术和人才的工作,指导民族聚居连队做好项目论证等工作。有关部门对民族聚居连队的项目,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扶持。要继续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加大对团场民族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团场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推进团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诚信与社会和谐

    诚信与社会和谐 FIU11-07班(酒店管理) 李小岛 学号20110270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 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

    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 年 级:班 级:姓 名:郑IC卡号:班主任: 日 期: 0 9 级 3 班 俨 芝 0*** 江 巧 林 2011 年 9 月 11 日 1 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 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

    西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五篇范文]

    西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西方国家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前面,而我国则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之后,这一对比充分说明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因此,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常常......

    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谐发展对策研究(精选五篇)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谐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吴俊 王达 来源:《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长期以来,不和谐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导致城市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得不到解决,阻碍了城市的快......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9-09-16 一、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功能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号:200909030303 姓名:宋科刚《大学生成才与社会需要》课程结课论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12年5月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在改革开放、......

    嘉兴市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嘉兴市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嘉兴市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 思路与对策研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