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城镇化中人员安置实践中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1:1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城镇化中人员安置实践中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城镇化中人员安置实践中的思考》。

第一篇:土地城镇化中人员安置实践中的思考

土地城镇化中人员安置实践中的思考

----以基层信访案件为例

国家城市化进程却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亟待梳理解决。乡镇内有一上访“专业户”,自称涉及失地补偿信访案件,常年以信函形式上访。本文通过对这起特殊的信访案例进行分析,并思考成因,以探讨解决之道。

该人员常年上访,理由是作为失地农民,每月养老金标准及当地不安排其残疾人到福利厂工作、孤老独生子女费等有问题。信访申诉原因大致归纳为:“①村委会要求作为失地农民签字,签字养老金是400元/月,不签字失地农民养老金是500元/月;②村组织没有安排其残疾人入福利厂工作;③签字失地农民为什么没有青苗费、地上附着物、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偿费赔偿;④民警答复没有补偿,理由为政策吃不透。”

接上级信访件详细调查。核查后发现该信访案件涉及社保、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的解释工作,而村民坤某本身居然是不折不扣的有地农民,情况让人疑惑,僵局让人唏嘘,为什么调查了半天,其根本就没有进入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那更何谈什么失地赔偿呢?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坤某现年61岁,至今单身,为肢体重残人员,享受全额低保金,有承包土地0.24亩,但几年前街道政府开始对辖区内土地承包经营家庭,实施承包经营权臵换的动员和办理臵换相关手续时,村干部曾多次当面跟他宣传这方面的政策,劝其将土地臵换保障,但其始终不予配合,所以其不属失地农民,无法享受失地补偿。在签订土地臵换保障协议前,就已告知土地承包经营户将实施承包土地臵换,不能再种作物,臵换年度没有青苗补偿费。但坤某一意孤行,始终不同意臵换,所以其虽没有享受失地农民待遇,但按规定享受了每月136元农保待遇。其每月领取的其实是残疾人补助金、养老金、农保金等而已。因为物价水平提高、一些社保金额标准变动致使其错觉的以为补助金额有变化。虽经宣传法律法规,并专门组织其谈话,但坤某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转变困难,加上当年因为安排残疾人工作时,名额问题带来怨恨,给思想工作带来了重大困难,导致其认为政策不明,政府无为、常年以信函形式进行上访。

现在经过梳理、回顾、分析,虽然事件处理的结果主要是政策宣传、思想工作未作好,但该事件折射出农保体系构建中的问题,是不能忽视和小觑的。

(1)安臵补偿、征地补偿政策方面的创新。地区根据市级指导精神,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而制定实施特殊工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实施方案》。这项惠民工程是将未进入征地保障的农民一次性纳入征地保障体系,但这工程是不同于征地拆迁的序列。此工程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不存在各类青苗、地上附着物、土地补偿和安臵补助等费用,这个工程是具有地区的特殊性的,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明显的得利、获利的标准没有强行、固定的规定,只有在每年的资金发放中发现,因为物价、政府操作、时间性等影响,会有浮动,对于受惠群体有政策的盲区,因为不理解所以会有疑问,会不会比以前少啊等等,事实上却是实实在在得利了,所以在一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能有一种比较性的规范进行发放、和政府承诺的受惠标准作为公信力,对解释工作时极大的。

(2)惠民关爱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此事件中的信访者,本身残疾是弱势群体需要关爱,虽然每年政府也会发放额外的关爱基金给他,但其还是认为其他应该得利的地方,政府没有让其获利产生不满。过往政府自身也有困难和考虑,由于名额计划困难等原因,没有兼顾到一些亚困难群体,只注重先解决最困难的人群,解释工作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民警成多面手,非专业领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从一个渴望得到帮助却没有得到的人来讲,心理产生怨恨,日后工作对抗是必然的。

社会保障关爱弱势群体,是政府的本职工作,但不能简单的认为,“我只管按规定做好事,其他的状况我不管”。弱势群体本身缺乏安全感,对于政府的关爱,认为是必然的,无可厚非的,给以后的工作会带来困难。所以笔者认为,在一些属于纯爱心基金的方面需要作出解释,不能认为是必得的;政府不能面面俱到的安臵好也需要作出说明,拿出计划,因为等待者在翘首以盼;长期的关注需持之以恒,要纳入到保障体系中,作为特殊的关怀,拉近与百姓的心。

(3)不能忽视基层政府自身面临的困难。城市化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一个黄金期但也是一个深水区。经济总量的提升不代表每一个地区经济都是阔绰有余的,不同的地域因为税赋、权限、任务等等因素面临的困境不经相同。城市化进程的地方都是乡镇、农村,基层政府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开发发展迫在眉睫,拆迁安臵却还有数不尽的思想工作,安臵补偿还有夜以继日的谈判磋商等等。

总而言之,在不能强拆又需要保证开发进程,想合理补偿却必定会遇到非分要求的政府部门来说,对于一次性补偿买断的政策需要做适度的改善,保障安臵的本意是过得更好,而不是一次捞足,给政府自身也是负担,对社会人也是不良影响。保证资金的合理配臵;让拆迁的失地农民年年有余,长治久安;思想工作变得不功利,不讨价还价,不斗智斗勇;让失地农民主动的配合改造完美自己的家园等等,构建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是未来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二篇:对新型城镇化中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新型城镇化中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4-4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土地制度的改革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完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作为关键要素,能否通过市场实现有效配置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成功与否。只有从根源上改变土地权属性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减少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才能破解“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难题,才能使农民真正脱离土地,实现“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权能残缺化、产权关系动态化,使现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还缺乏严格的界定,未进一步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

1.产权主体多元化。依照现有法律规定,我国现行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所有者主体存在三种形式:乡(镇)农民集体所有、行政村农民集体所有及村以下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所有者主体的代表机构是相应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这就使得土地所有权的归属还没有特别明确,模糊界区过大。

2.产权权能残缺化。一方面,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导致所有权的虚置。国家只是在名义上和法律上承认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而事实上的“集体所有制”则表现为无实际内容的集体空壳。其一,农民集体对土地的占有、使用、经营和处置权力极其有限。其二,国家凭借行政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权益,即收益权。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我国农村土地的各种权利内涵、相应的权利主体及其相互间的界限缺乏严格的界定,致使现实农村经济生活中农地产权界区不清,产权关系混乱,侵权现象严重。

3.产权关系动态化。现行土地产权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但这种关系是非市场形成的,而是具有强烈的行政性,因而缺乏市场机制下财产关系运作的自我稳定性,呈现动态变化:一是土地面积的动态化,二是经营形式的动态化,三是土地边界的动态化。

现行土地制度在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转移遭遇瓶颈,农民面临“安居创业”的问题;交易缺乏市场政策,土地面临“无法买卖”的问题;买卖土地职能错位,交易面临“破除垄断”的问题;土地增值收益不均,利益面临“如何分配”的问题;耕地撂荒问题严重,农村面临“由谁种地”的问题。

1.人口转移遭遇瓶颈,农民面临“安居创业”的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来,在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购买等方面却没能享受市民待遇,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实现由农民变市民的转变。最根本的是他们没有资本在城市买房定居,安居创业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民工在城市买不起房,难以在城市定居,另一方面

是农民工留着一条难以切断的土地尾巴,他们家乡的房屋、口粮地和承包地低效使用甚至长期空置。挖掘城镇化的新空间,就必须要直面“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体制缺陷,让农民工把其在家乡的土地资源,转化为在城里的生活资源,让农民可以“带资进城”。

2.交易缺乏市场政策,土地面临“无法买卖”的问题。随着人口迁徙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供给和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趋严,成本渐高,一些企业和居民把目光投向集体建设用地,两者合拍之下出现了诸多乱象。各地普遍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进入市场现象,一些郊区农民和城市开发商的自发交易导致已成气候的小产权房禁而不止。但政府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没有统一、规范的政策法规。一方面是城镇化发展急需建设用地,另一方面是进城农民无处合法买卖自己手中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市场和制度的缺失加剧了这种供需矛盾。

3.买卖土地职能错位,交易面临“破除垄断”的问题。政府成为城乡土地市场主导者、建设用地交易权的垄断者,而不是土地交易市场的裁判者和土地财产权的保护者。地方政府热衷于靠其拥有的行政权力获得土地增值收益。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的土地融资,一次性收入的做法使长期的收入来源不可持续,也使土地相关收入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因而缺乏透明度与责任,应该理顺这种关系。

4.土地增值收益不均,利益面临“如何分配”的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升值是人口和投资聚集带来的,土地升值的部分应该用在外来聚集人口身上,而不是少数人手里。农村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现有的农村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不利于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易引发农民不满,导致群体性事件。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如果农民失去土地后相应的社会保障没有及时跟进,会导致失地农民既丧失了原来拥有土地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又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急需建立一种补偿机制用以解决目前集体土地收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5.耕地撂荒问题严重,农村面临“由谁种地”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耕地撂荒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甚至也没有提出解决的可行办法。随着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农村人口在减少,但农村建设用地的数量却反而增加,因此导致大量农村居民点的闲置用地,曾有人估计,至少在一亿亩以上。近几年给予农民一些补助,情况稍有好转,但这个问题依然尚未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造成大量农村土地的浪费从而影响粮食安全。

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建议实行土地确权,实现农民“带资进城”;建立房地市场,实现城乡“依法买卖”;改革征地制度,实现土地“自由交易”;建立土地银行,实现全民“共同受益”;培育合作组织,实现耕地“集约发展”。

1.实行土地确权,实现农民“带资进城”。

当前,我国推进农民市民化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而让农民带着资产进城则是跨越成本门槛,破解农民市民化难题的根本出路。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可以对现行《土地管理法》重新修订,对土地所有权属收益分配、土地使用权流转收益、政府征地权等方面给予更加明确界定,让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产权包括自主交易权,将农民在农村拥有的各种资源合法合理地转变为可以变现和交易的资产,让农民带着资产进城,切实提高农民分担市民化成本的能力。

如何分类确权,全国各地差异很大,不能一刀切。原则上宅基地和建设用地需要核实,承包地以签订合同为基础确权,不需重新丈量,矛盾激化,劳民伤财,事倍功半。重新确权颁证后,明确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但其使用权包括转让权和收益权却应该私有,落实到农户头上,将“所有权”分拆开来,以往农民无产权、无财产性收入,这样,土地使用权转让有了依据,已经脱离农业生产,进城创业、务工的农民可以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前提下,将拥有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转让或抵押,获得资本在城市创业、购房或购买社会保障,实现安居乐业,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2.建立房地市场,实现城乡 “依法买卖”。农村大量闲置的建设用地和农民的宅基地、民房急需通过一个合法的方式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不动产同一等级,农民可以选择出售原来的土地进城落户,城里人也可以下乡置业,多占房、地的人多纳税,实现城市建设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可以由政府提供一个有形的交易市场,实现税制统一、交易费用统一,建立完备的产权登记制度和提供其他保证交易安全的服务。这个市场可以实现城市居民与农民的建设用地和房地产交易。积极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入市交易,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同时,要尽快出台政策法规,早日解决“小产权房”等问题。

3.改革征地制度,实现土地 “自由交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谁用地、谁征地,尽量使地方政府不再直接介入土地买卖,实现农民与政府和房地产商之间的自由交易。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可以袖手旁观,政府可以根据土地规划及相关法律对土地市场中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和管理。与此同时,在征收集体土地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环节都需要政府出面,有的区域,政府完全可以退出而只做仲裁者的区域,让交易由买卖双方自行完成。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作为投资者应该参加交易过程,但是,如果土地开发用途属于商业范畴,政府理应避免过度介入。

4.建立土地银行,实现全民 “共同受益”。土地的增值并非完全由土地所有者造成,不少情况下是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因素、人口聚集因素等带动了当地土地价格的上升。因此,在除了所有者获得主要收益外,政府应对土地的增值收益进行二次分配,改变现有土地征用收益分配格局,使土地增值充分反哺失地农民,实现土地综合占补平衡。土地银行作为农村土地受让主体之一,可以按一个适当的未来价格,在农民工完全自主自愿状况下,一次性受让其土地使用权,当然绝对不能行政强迫。土地银行资本金由政府一次性出资形成,后续的费用,可由国企上缴利润及发达地区上缴中央的建设用地出让收入支付。

5.培育合作组织,实现耕地 “集约发展”。要解答“谁来种地”问题,需从多方面着手,为土地集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要营造全社会重农氛围,加强社会对农民职业的认可,完善保障农民利益的制度设计,保障农民政治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力,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其次,实行工商资本下乡差异化政策,对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大、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地方,由地方政府政策支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投资,集中整治,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再次,要优化新型创业农民成长环境,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创业支撑体系,鼓励成立创业农民协会,加大惠农政策的倾斜支持力度,以真金白银支持创业型农民成长发展。最后,要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金融扶持和优惠政策倾斜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逐步实现农业社会服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以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为主体,实现农村土地集约高效经营。作者:陈先森

第三篇:“土地财政”城镇化延续

“土地财政”城镇化延续

在今天,以“土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问题缠身并发展到尽头。如新华社评论所言,房地产支撑着政府财政、经济发展、企业和个人财富增值利益,这样注册香港公司是不牢靠的,政府就应当果断剥离捆绑在其上的利益。

近日,经济学家吴敬琏透露,过去几十年来的造城运动中,政府获取的土地价差保守估计在30万亿元左右。正是由于政府在土地政策中的利益,才会大力推动造城运动与发展地产业。

建立在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上的“土地财政”是中国特有的城市化道路的核心,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各个地方政府在过去十几年,通过土地融资,推动城市化,即“经营城市”。这一过程构成了过去20年发生在中国的所谓中国式的“城市化”。其本质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需要而不断地投资,这需要资金,通过“土地财政”以及城市建设,恰好可以实现个人“政绩”。当然,更大的推动力是其中普遍的巨大的官僚寻租机会,因此,每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卖地,兑现政绩与个人利益,而不管后果。甚至即使没有卖出去的土地也拿去作为抵押的杠杆,借贷(债)搞建设。

这也是一个与民争利的过程,所谓“30万亿”的价差背后,就是对农民以及城市拆迁居民的。由于政府垄断了一级市场,即使农民的集体土地,也要先由政府征用后才能在市场上出售,这个环节形成的价差就是对农民的剥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房改时,政府将公房几乎无偿划给了城市居民,这些房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获得了巨大的资产升值,但是,农民却无法拥有自己土地的产权,而且被城市化征用的增值部分被政府拿走。

但是,城市居民也并非都是获益者。今天回头来看,所谓受益者,应该主要是参与房改的体制内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而他们的获益程度也因为权力等级不同而不同。在房改后,这些部门继续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福利分房或者变现福利分房,并成为过去十余年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群体。而普通居民则承担了不断上涨的房价,甚至有的家庭需要几代人的储蓄才能为孩子购买一套住房。

实际上,政府在地产业获得的好处不限于“土地财政”,还有巨额的税收。根据统计,过去十年间,仅针对房地产业征收的五大税种,其总收入从 2003年的900多亿元,暴涨至2012年的1.01万亿元,增幅高达十倍有余。土地与税负成本占房价的60%左右,如果再加上高额的抵押贷款利息,购房者基本上是为政府和银行打工。

对于房价上涨的调控屡屡失效,皆因政府在地产业中有巨大的利益,而体制内从业者因福利分房又不承担房价上涨的压力,反而因房价上涨获得资产升值。因此,各级政府对地产调控是“虚与委蛇”。

当然,一种观点是,地产价格上涨是货币贬值推动的,因为过去十年持续通货膨胀,鼓励了人民买房投资以抵抗储蓄贬值。一种估计是,中国有1/3的新增住房属于投资性质。可实际上,货币贬值除了政府控制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之外,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财政”释放了过多的货币所致。孰因孰果,还是要搞清楚。

可以看出,过去十余年,中国货币贬值、房价等增速都是迅猛的,甚至是疯狂的。疯狂的主要原动力就是土地。政府近乎失控利用土地发展经济,也造成了通货膨胀、基于家庭资产的贫富差距、经济结构日益失衡、腐败等等问题,并透支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面对这30万亿,也有声音提出,为在“分税制”下,地方认为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拿得少,做得多。因此,地方政府才不得不大搞“土地财政”,为城市化融资。如果不搞“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则没钱做事,也没钱搞民生。

第四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

沧州市就业服务局

关于开展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的

工作总结

刑满释放人员是我国社会公民主体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不应该忘记的一部分群体,更是需要重点帮扶的群体之一。为此,沧州市就业服务局在开展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安置帮教的过程当中,以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就业为重点,认真开展帮教工作。

为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工作,沧州市就业服务局开展了多项就业服务措施:

一是开展职业介绍工作,努力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创建平等的就业环境。沧州市就业服务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进企业讲政策、做宣传,送服务、多方推荐刑满释放人员的技能优势,打消企业在招用刑满释放人员时的顾虑,为刑满释放人员争取到更多的就业岗位,联系用人单位并挑选30家企业进行专场招聘会,提供13个专业工种,200个就业岗位,达成意向性洽谈135人次;其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刑满释放人员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就业;第三,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就业的管理工作。将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情况列入日常的管理台账当中,及时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劳动保障协管员结合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等就业服务活动入户走访调查了解,走访的同时将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资料送到刑满释放人员的手中,掌握最近动态,了解援助对象困难与需求,个人专业特长,求职意向等,有针对性的提供政策咨询与就业信息,帮助实现就业人数68人。并对一些难以直接解决就业的援助对象,量身定制援助计划,确定“一对一”的跟踪帮扶人员。我们还专门建立了援助档案,不仅将已经解决就业的登记造册,对没有解决就业的也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为下一阶段的后续服务工作和尽可能实现就业奠下基础。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刑满释放人员提高就业技能提供免费技能培训。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还增设了多个适应刑满释放人员学习和就业的技能培训科目,例如美容美发、烹饪、缝纫、手工纺制、花卉种植、插花、电器维修等多种实用技术课程,全面提升刑满释放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参加就业的竞争力,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就业。对16名有创业愿望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登记,为其提供全程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对有培训要求的24名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并都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其中:电焊工4人,电工5人,车工2人,缝纫工3人,水暖工4人,瓦工3人,木工3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企业在刑满释放人员用人观上也得到明确转变,为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搭建了新的绿色通道和强有力的就业服务支持。

三是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其他就业方面的服务。面对刑满释放人员,我局不仅在促进其就业方面下大力度,还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其他就业方面的服务,使刑满释放人员能够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在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过程中,沧州市就业服务局在促进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局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力度,创新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方法,更好的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帮教。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土地征地安置协议书

甲方:自然村自然村

乙方

因国家建设需要,现需征用位于虾塘范围内属于甲方所有的土地,但该地上是乙方拥有长期无偿使用经营权的虾塘。为了尽快、顺利、和谐地推进征地工作,努力支持国家建设,甲乙双方就所征收地块的安置等相关事宜协议如下:

一:双方确认所征用面积是亩(以国家征地协议面积为准),由甲方办理被征地的协议签订、征地土地费和安置费的领取事宜。

二:甲方与政府签订征地协议后,要负责对乙方进行安置。安置途径有两种,一是在附近按相同面积无偿安排一幅土地给乙方建设虾塘的,则所征用土地的土地费和安置费都归甲方所有。二是甲方无法按时再安排相同面积土地无偿给乙方使用的,甲方要在该地的征地安置补偿费总额中支付给乙方作为对乙方的安置,由乙方另行自寻地迁建虾塘或自谋生计。其余征地安置补偿费和征地土地补偿费归甲方所有。

三:甲方与政府签订征地协议后,要开设一专用账户领取征地土地费和安置费,由甲方和乙方共同监管该账户,在未完成对乙方安置前该征地款任何人不准动用。

四:如国家征地两费到账日甲方还没能找到安置土地给乙方无偿使用,则按第二种途径安置,在三天内由甲方将国家所赔付该地的征地安置补偿费总额中的万元转付给乙方,其余征地安置补偿费和土地补偿费则由甲方处置。

五:如因其他原因造成征地中断的,甲方确认乙方对该虾塘土地的无偿长期使用权。并不得提出收取租地等等妨碍乙方经营的要求。

六:该虾塘范围的青苗等地上附着物都属于乙方所有,由乙方按规定向政府申领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与甲方无关。

七: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村委持一份。自双方签字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

日期:2011年1月18日

下载土地城镇化中人员安置实践中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城镇化中人员安置实践中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

    以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谈城镇化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在......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及其社会保障

    城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中国大地,一部分农民成为市民的代价是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使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市民身份过渡,使他们的生活无后顾之忧,需要政府从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差异化安置、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议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甲方:国土资源局 乙方:村民委员会 丙方:财政局 丁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提供市城市建设用地需要,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拟 征收本协议项下乙方土地。根据《......

    土地征收安置补偿合同

    土地征收安置补偿合同 合同编号: 征地实施单位(以下称甲方): 被征收土地单位(以下称乙方): 受安置补偿农户(以下称丙方): 为了¥¥¥城市建设需要,根据《土地管理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

    改革土地制度 促城镇化健康发展

    改革土地制度 促城镇化健康发展 作 者:辜胜阻发布时间: 2010-11-18 9:03:49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部署了新时期的城镇化新政,提出了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与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亟待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亟待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发布时间:2014-3-25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土地制度改革要以财税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首先要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让地方政府有与其事权相匹配......

    新型城镇化下的土地制度

    新型城镇化下的土地制度 发布时间:2014-4-4信息来源:中国金融 只有把土地农转非的溢价增长过快和如何公平有效分配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进行顶层系统设计,才能真正有效推......

    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2013/9/2 解放日报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有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