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对当前煤矿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事故大反思
为了认真吸取盂县路家村煤业有限公司“8.5”和众城煤业有限公司“9.20”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深入开展反思活动。面对当前煤矿安全形势的严峻性,结合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在耳喧目染了矿山一次又一次的安全事故之后,面对着沾满泪水和痛苦的场景,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身为技术人员,就要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负责,就要始终站在安全工作的最前面”。为保证我矿的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实现从零开始,向零进军的安全目标,我特保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以身作则。清楚并掌握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安全要求,遵守矿各种规章制度、规定以及劳动纪律,树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和“在我身边无事故,我在岗位无差错”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各项规程、制度、标准,对新办法、新标准精神吃透、用好,积极深入现场查找隐患,把安全规程和施工措施具精巨细地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和施工的全方位,对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标准或未及时制定措施的,依法进行整改。对重点部位、重点隐患,做好监督监察工作,加大现场检查力度,落实整改措施和时间,实现现场动态管理,不断增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立足技术管理,提高工作标准,力保矿山安全。针对煤矿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与我矿深层开采压力集中的实际矛盾,在工作中始终超前主动,为安全生产服好务,做到“四超前”,即工作超前落实、资料超前准备、方案超前制定、措施超前审批。按照规程措施的管理要求,做到:一是坚持作业规程和重要措施先预审,然后集体会审的制度,对不合格的规程措施坚决退回重编,维护规程措施的严肃性。二是以《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有关法规文件为依据,严把规程措施的编审关口,对于违反上级有关法规文件的规程措施坚决退回重编或不予审批,坚决维护上级的有关规定。三是坚持规程措施月度复审制度。针对本月施工范围内现场条件的变化及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其部分条款,完善其内容,提高规程措施的可操作性。四是坚持一工程一措施制度。围绕采场生产接续,不管工程大小,施工时间长短,还是应急工程,都坚持必须一工程一措施制度。
三、以实际行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安全工作的稳步开展。特别是在我矿条件较差、工作艰苦的环境下,就更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以兢兢业业的心态,干好本职工作。在安全这个强大的“天”字号工程面前,一个微小的过错或失误足以带来全矿性的灾难。通风是矿井采煤的开路先锋,瓦斯管理是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点小失误,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无小事,隐患无大事”,只要我们人人时刻牢记安全为天,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效率、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的幸福和福利。始终把安全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规范操作,自觉做到安全、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安全管理就强化到哪里,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认真的反思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有效途径,明确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被动局面就会扭转过来,煤矿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二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随着金融危机的来袭,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格局的发生了巨大改变,实行社会主义经济的我国也深受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却不断对外扩招,大学生数量迅速膨胀,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对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个人就业前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情况提供有益借鉴对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经济现状;大学生就业 ;对策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扩张越加严重,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为了让更多的高中生获得了继续进修的机会,减轻了高考的重压;但与此同时,它也造就了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到了扫大街、卖猪肉的地步,这样的就业前景让人不禁胆寒。当然,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接下来,本文就对影响现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因素以及在未来大学生就业前景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影响因素
导致现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酷的原因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观念因素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有眼高手低的心态。在整个就业市场来说,是供过于求的状态。从大范围来说,找工作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很多大学生都抱着“我一个大学毕业的人,怎么才那么点工资?而且工作那么累“诸如此类的想法。但现在的市场处于经济复苏阶段,相应的高薪岗位人员需求有限,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如此之大,当然有很多就得不到高薪工作了[1]。况且在能力和学历以及经历上,大学生相较于研究生、博士生、职业人员等都未必占有优势,如此能够在毕业得到高薪的人就更少了。
此外,观念还包括了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一点比较玄妙。一方面,社会上很多公司对于文凭的形式化需求促进了更多的人进入高等院校进修。但另一方面,这些公司又对工作经验一事耿耿于怀,导致大量的没有经验空有文凭的大学生成了待业人群。另外,还有很多人看到国家体制内的工作待遇好又稳定,就一心想要往里面扑,从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报考公务员就可以看出来。但越是体制内的工作,对人员限定越是严苛,被淘汰的大学生数不胜数。等这些人回过头来找工作的时候,发现那些一早就开始奔赴各种招聘会的同学大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自己却还不知道往那个方向去。
专业对口的观念。有些学生认为必须很多学生认为必须要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结果错过了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其实不少专业只要你具备了基本的能力和素质,选择范围还是很大的。
待遇要好的观念,酒店专业的同学极力追求待遇的话往往是处于选择的状态,由于过分的强调待遇, 可能会错过很多发展不错的就业机会。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教育体制、国家政策、经济现状三方面。
教育体制方面,盲目扩大学校规模,而不是强身健体练内功,导致现在大学生素质相对较低,造成毕业生供过于求,不仅拉低了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还造成了日渐增长的大学生毕业工作难的问题。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国家政策方面,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对引导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重视了。但由于国家政策引导还不够,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贫困地区是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西部等地区缺乏人才,而很多大学生却在沿海等着要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加强,有些大学生在国家良好的政策补助之下,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这些地区。
经济现状方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市场低迷。国外市场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的工作供应。尤其是在国外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开设工厂、分公司的情形下,受到市场的影响,别说招聘,裁员都是常事。被裁的人至少比大学生多了实践经验,找起新工作来,也更加有力。结果,很多想要进到外企的大学生也被挡在了门外。同时用人单位的盲目要求也异常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就拿酒店企业为例,酒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抱着满怀希望,渴求运用到实践中,结果用人单位以经验不足要求一切从头学起,暂且不谈本科与专科的区别吧!很多此类专业的同学想想就觉得不值得,最后选择放弃了.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还设置身高、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 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是显而易见的。每年有一大批大学生们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人群也同样在争抢的就业岗位,求职路上真的是困难重重的。很多大学生都因为就业难的问题而疲惫不堪。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努力的去面对、去解决呢 ?
面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广大大学生们应该如何面对呢?最重要的是先把心态转变过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自己,尽管苦读了几年,但是毕竟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从基层做起积累几年经验还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眼高手低,学会职场规则,接受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这样求职之路才会更加顺利。其次,我们也要努力的提升自己,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我们自己本身足够优秀,好工作一定会主动找你的。因此我们应该要做到:
一、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规律先就业后择业首先,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与就业活动。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2]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必须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甘于在普通岗位上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成功不骄傲自满,遇挫不气馁。
二、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大学生必须面对现实,根据实际状况转变观念,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而应看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发挥。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应该把是否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待遇不是静态, 随着自己的发展会不断变化。改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或者非常规就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必须打破没有铁饭碗、死工资就不算真正的工作这种传统的过时观点,投身于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及其他弹性工作制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最后,借助各种手段,把握就业机会。毕业生要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地展示和推销自己。社会的舞台很大,同时也很精彩。
总结
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尽管异常严峻,但并不是不可扭转的局势。相信只要大学生调整心态,积极进取,勤劳刻苦,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建设,不再眼高手低,想要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大观周刊,2012.33
[2]涂丽君.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236.
第三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因世界经济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深受影响.同时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在剧烈增长,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主要有社会、用人单位校方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从大学生就业观念、高校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如SYB培训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从这些原因出发。结合近年来酒店行业的发展分析,我将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教学结合,再统筹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总结了大学生应该多加强个人素质,提高个人能力,多参与就业活动,学校应该适当给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情况,帮助大学生创业以及高校应多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酒店行业;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
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形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一个亿的就业机会,我国也不例外大学生就业问题从2001年就日益突出。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持续存在。主要现状有: 1.就业岗位供需明显不平衡
毕业生规模增长超出社会有效需求的问题日趋明显 需求是就业的前提,市场是就业的基础,当前困扰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题恰恰是供与需的矛盾,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曾经被称作是最难就业年,看看2014吧,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酒店专业的角度分析,虽然3013年酒店行业被打压的不少,关门倒闭的很多,但酒店里人力资源的需求却不少,但进一步讲,它的人员缺口不再像从前那么紧张。从劳动力供求全局看, 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不太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自然很大, 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2.地域差距明显近几年,我国的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特别是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高峰阶段。然而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 眼高手低,不顾自身的条件..就片面追求高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奔向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情有独钟,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就酒店行业分析,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择业,由于近两年经济变化,政府政策改革,酒店行业是高端的站住脚,低端的生存不下去,要说酒店有发展有前景,大家都奔大城市。由此造成众人同挤“独木桥”现象非常严重,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不屑一顾”。
3.用人单位的盲目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就拿酒店企业为例,酒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抱着满怀希望,渴求运用到实践中,结果用人单位以经验不足要求一切从头学起,暂且不谈本科与专科的区别吧!很多此类专业的同学想想就觉得不值得,最后选择放弃了.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还设置身高、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 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多, 主要是: 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呈现地域性差距;教育体制改革后一方面使用人单位消化不掉过多的毕业生, 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在雇佣过表现较差的毕业生后, 对大学毕业生采取宁缺毋滥的偏激做法;校方既不能提供给毕业生有效的就业指导, 而且课程专业的设置也不尽合理, 培养出名不副实的高材生;而作为处于就业竞争主体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素质不过硬, 一方面对就业岗位提出过高的要求, 等等 1.社会原因
1.1在中国现阶段主要是供过于求,导致就业竞争太过激烈。2014年高校毕业生近达700多万,在发生劳动力过剩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将使人力资源浪费和闲置, 从而造成成群性待业。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 很难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作出预测。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根据现有的培养能力决定人才供给结构和规模的问题, 这导致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协调。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表现在毕业生和工作之间的不匹配;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的职业并非自己的专业。酒店是一个人员流动率极大地行业,对于人员需求量大,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却不是。应届毕业生刚出学校想在酒店企业找到一个期望的职业可以说是难度颇大。基层的岗位没人做,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却有很多工作没有大学生去做。
1.2全国毕业的大学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我国经济市场的调控不和谐,虽然一些内陆地区及西部都有很对就业优惠政策,但是地区经济发展认识就业者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到西部等艰苦的地区去工作。2.用人单位原因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 由原来的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1997年后, 国家对大学生的分配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由国家统一分配逐步过渡到自谋职业。现在不得不承认, 一些用人单位不那么欢迎大学生了。这里面有几种情况
2.1随着就业人数的剧增, 竞争日益激烈, 用人单位要对蜂拥而至的大学生进行择优录取, 所以对大学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挑选毕业生的学校来源, 学习成绩, 而且非常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性、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等。
2.2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企业确实不再需要本科毕业的大学生, 要么需要有硕士甚至有博士学位的高技能人才用作技术开发人员;要么只要中专生、技校生用于一线操作工人。这样大学毕业生就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上。3.学校原因
3.1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正在借鉴成功经验, 努力弥补原有工作中的不足, 但是不少高校还没有把教育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几乎很少对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进行培训, 致使这种对毕业生就业能够起到极大帮助指导作用的好举措流于形式。3.2 高校为了保证生源, 盲目开设了社会热门专业。一方面没有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配备相应的师资;一方面对于这些新专业,校方也未能把握好课程的实践环节。这样, 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自然很难在现今的就业市场找到一席之地。如果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它本生的教学设施不相匹配试问教学质量怎么保证,文秘专业必须有成套的职业装,才有课程学习的氛围,酒店管理不一样如此,学习一种东西,表面的东西虽是形势但它能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心理,才能进一步深入体验感受。
4.个人自身原因
4.1就业能力不强, 缺乏就业过程中必要的应对能力,自我感觉良好,眼高手低造就待业一族。据酒店人力资源部人员总结,现在很多应届大学生受不了酒店里辛苦,一味追求酒店管理层岗位,让他们不知作何解释。4.2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1)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人们普遍的就业心理。很多同学,想马上毕业就找到自己终身从事的理想工作, 要求工资要高、工作要体面、上班不累等等, 但这些要求集中到一个单位是非常难的, 结果导致迟迟未能就业, 缺乏灵活就业意识。(2)专业对口的观念。有些学生认为必须很多学生认为必须要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结果错过了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其实不少专业只要你具备了基本的能力和素质,选择范围还是很大的。(3)待遇要好的观念,酒店专业的同学极力追求待遇的话往往是处于选择的状态,由于过分的强调待遇, 可能会错过很多发展不错的就业机会,三、就业严峻的对策
1.加强职业辅导,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工作的力度,尽快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课程,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将培训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寻求企业合作,选择一些有兴趣的企业一起开展一些就业课程帮助大学生认识就业。例如酒店行业,虽说就业不难,择业不管是对酒店还是毕业生都是重点,酒店管理专业当然应该多跟酒店接触才能了解经营管理的模式。大专生的优势就是实践能力,这方面需加强,本科生理论多实践少,这是当前部分本科生的弱势。
2.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由求职者转变为为职业提供者。首先,学校在培养方式上作出调整,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开展一些SYB课程,使学生具备创业的知识、能力。加强创业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了解创业运转全过程,避免盲目创业。其次,政府和学校应联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扶持。最后,学校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破除害怕失败的思想,树立创新和创业精神。
3.树立就业观念
3.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规律先就业后择业首先,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与就业活动。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必须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甘于在普通岗位上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成功不骄傲自满,遇挫不气馁。
3.2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大学生必须面对现实,根据实际状况转变观念,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而应看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发挥。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应该把是否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待遇不是静态, 随着自己的发展会不断变化。改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或者非常规就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必须打破没有铁饭碗、死工资就不算真正的工作这种传统的过时观点,投身于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及其他弹性工作制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最后,借助各种手段,把握就业机会。毕业生要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地展示和推销自己。社会的舞台很大,同时也很精彩。4.用人单位可以适当调整用人的要求,给于新人一定的展现舞台,有机会,就会有竞争,有竞争机会就会促进个人工作发展,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3.3 [2]叶伯平.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3]林祖媛,李昭志.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用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 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610万就业率惨淡不到35.6%[ EB /OL].中国新闻网, 2009.2 [5]谢素芳.工作为什么这么难找?—从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经历看大学生就业对策[N].中国人大,2010.1 [6]涂丽君.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236.
第四篇:面对保障性住房
面对保障性住房的高要求,“夹心层”该如何生存
近年来,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来解决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远居住条件也亟须改善。这部分游离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之外的住房困难群体通常被称作“夹心层”。然而,限购令的实施极大地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但在一线城市北京,由于设定的门槛高,在抑制投资性购房的同时,也影响了“夹心层”的住房需求。
第一个夹心层,是指不符合廉租房租赁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也就是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上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低于60%,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却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第二个夹心层,是指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低中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也就是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上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但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住房困难家庭。
无论是深圳还是浙江,为什么他们的保障房比例比较低,因为那里的户籍人口都有房,不需要那么多房。保障房建给谁?针对此问题应该调整保障房覆盖范围的建设目标,要以城市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作为测度标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换。最终目标是对什么样的家庭应该进入保障房范围,给予明确的预期,需要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现有家庭的住房情况进行一个清晰的摸底。
面对如此现状,应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保障政策,向有经济能力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社会保障住房,向既不属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又无经济能力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租赁房,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激活二手房和租房的中介市场,甚至向“夹心层”发放现金补贴。
第五篇:面对危险「性」时代,怎么办?
面对危险「性」时代,怎么办?
为什么教育部编写给老师参考的性平教育教材,会引起这么多家长恐慌?父母在害怕什么?师长遇到哪些困境?美国与香港的经验,可以提供哪些参考?
「想一想,這是給七~十五歲孩子的教材,你贊成嗎?」「邀請您連署反對教育部在國小、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中納入同志教育與多元情慾內容。」……
今年四、五月間,許多人都收到透過網路轉寄的一份連署邀請,打開信件內容,讓許多家中有小孩的父母,忍不住跳起來!很多人更是直接按下鍵盤、參與連署,甚至發出緊急呼籲,大量轉寄給認識的親朋好友。
究竟,父母在恐慌什麼?
在這份連署內容裡,擷取了教育部給老師參考的性別平等教育部分教材。讓父母感到恐慌的是,這幾份教材不僅有露骨描述性愛的文字,對於同志婚姻、多元情慾的探索似乎採取全面接受的態度。
許多父母不敢相信,這樣有爭議的內容,有可能就要在今年八月全面融入中小學課程實施。為了阻擋這樣的課程進入中小學,根據發動連署的「真愛聯盟」官網(tulv.tw)統計,已有超過十六萬人參與連署,包括台北市教師會、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聯合會等團體,也公開表示反對的立場。
家長有需要這麼恐慌嗎?
首先要釐清的是,引起爭議的三本「教材」︰《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性別好好教》,並非給孩子看的課本,而是教育部編寫給老師參考的資源手冊。
根據教育部的說法,即將在一○○學實施的九七課綱,「性別平等教育」共計有六十九項能力指標,其中與同志教育相關的指標只有兩項;實施階段,從小五才開始。所以並非網路連署所說:孩子從七歲就會接觸到同志教育或多元情慾的內容。
教育部訓委會三組主任柯今尉也說明,「性別平等教育」屬於「重大議題」,在中小學規定一學期上四小時,採融入課程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並不會有一堂課叫做「同志教育」。
父母對性教育真正的擔憂
這幾本給老師參考的教材並不是毒蛇猛獸,卻挑起了父母心底深處的憂慮恐懼。父母對孩子性教育的擔憂,其實早已經超過該不該認識同志的範圍;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在當前愈來愈混亂的「性」時代,該怎麼和孩子談性?更擔心孩子在外界混亂的引導中,哪一天會誤闖性愛禁區?落入情慾陷阱?
父母的擔憂不是沒有原因。
一、媒體「好色」
現存媒體中各種混亂的性觀念、性愛內容,已如洪水般湧進孩子的生活。翻開報紙,「國三女劈兩男,躲校廁互摸下體」……聳動鹹溼的新聞標題天天可見。打開電視,不倫外遇、小三劇情火紅。連到網站,性愛偷拍到處流竄,情色內容無所不在。媒體談話節目盡是「補教人生」之類的桃色風波、喇舌熱吻話題……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劉慈惠感嘆︰「過去大家不敢談,現在媒體上每個人都可以大剌剌的談性,毫不設防。」唯一不敢跟孩子談性的,彷彿只剩下父母。
二、科技「助性」
媒體好色,煽動情慾;各式新興科技產品︰手機、網路、數位相機、攝影機,更成為「助性」工具。
三不五時,就會傳出國中生偷嚐禁果,被同學用手機偷拍、po網分享、在網路上流傳的新聞。
連全國首屈一指的建中學生,不久前都傳出偷拍上百名北一女、中山女高學生裙底的驚人事件。
難怪,心理諮商師黃心怡要提醒孩子:「照片貼到網上都請穿衣服,因為二十年後google都還找得到。」
三、校園「染黃」
光看電視、報紙,就足以把父母弄得神經緊繃。但台灣的青少年,真的已經如此性開放嗎?究竟校園危險到什麼程度?
根據衛生署國健局民國九十五年「國中健康行為調查」發現,近五成的國中男生及四成的女生曾接觸色情平面媒體、逾兩成曾與異性約會、約二%曾有過性行為,其中僅六成避孕。
整體來看,台灣大部分的國中生仍屬單純,但的確有一部分孩子愈來愈早熟、性開放的程度也變大。
東部某國中的一位導師就指出,他曾教過一個班級,班上一半女生有過性行為。很多男生身上帶著「事後丸」(緊急避孕丸,未採取避孕措施的女性可在性行為後服用,若隨意使用會造成經期失調等副作用),做完之後丟顆事後丸給女生,根本沒有避孕。
一位諮商輔導經驗豐富的基層老師觀察,純樸的地方雖然學生還是很純樸;但在某些地區,有些國中生性行為之開放,已經到引人害怕的程度。「我曾遇到最可怕的例子是全班統統性濫交的班級,很多老師要一起去輔導,」這位老師指出,班上最怕有人開始亂吹噓︰「哪個女生很好上……」一旦有人開始炫耀性經驗,整個班級的價值觀都會被混淆,就會有人想要去嘗試。
四、性別角色「撲朔迷離」
不僅性行為更為開放,甚至也更為複雜。
一位正在念高中的女生表示,她現在已經不太敢穿中性的服裝,「因為只要我穿得稍微中性一點,馬上就有女生用簡訊傳情書給我」。
捷運上男女摟抱不稀奇,兩個小女生親密互動愈來愈常見。「前幾天我在捷運上看到兩個人在接吻,她們轉過頭來,我才發現是兩個女生,」一位媽媽驚訝的說。
不知從何時開始,同性戀愛成為一種流行的新選擇。在親子講座上,父母踴躍舉手發問的不再是:「女兒交男朋友怎麼辦?」而是「我讀高中的兒子愛上男人怎麼辦?」男男戀、女女戀,這種性別角色撲朔迷離的情愛關係,已經超越許多父母的理解,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位看過《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內容的父親焦慮的質問︰「以前要教孩子『兩性』關係已經夠難了,現在教材上居然說有八種性別(同志七種,加上異性戀共八種)!『八性』關係怎麼教?」
親師面臨兩大困境
困境一 價值觀的衝突
對許多父母、教師而言,他們成長於清楚區分的兩性世界。現在性別平等教育所主張的「性別多元」的價值、理念、意義跟內涵,對多數父母、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論述。他們不清楚、也不知道為何要認同這樣的價值觀,或需要認同到什麼樣的程度。
當他們翻開這幾本有爭議的性平教材時,感受到最強烈的,是一種原有家庭價值被解構,甚至是被批判、否定、汙名化。
舉例來說,在《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這本教材的總論序言裡寫著︰「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以及專業知識需要不斷開闊,不能再用過去所學的那一套『父權文化下的傳統性別框框』,教導多元現代社會的孩子……」
又如教材中的〈性別平等社會的圖像〉裡寫著︰「如果這是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則不管女人、男人、同性戀、異性戀、跨性別者走在路上皆毋須擔心,因為這會是個性別友善的空間和環境,也沒有人會強調『同性戀』這詞,因為父權體制下的性別定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社會……」
許多參與連署的父母、教師擔心,在這樣的論述前提下,強調「兩性」,似乎變成了傳統、落後,甚至是一種需要被推翻的「父權」、「霸權」;若說出你不認同同志,就被標籤化成「恐同」和「性別霸凌」。
家有三個男孩的部落格媽媽彭菊仙,因為在部落格裡提出對這幾本教材的質疑,結果引來不少攻擊,被戴上「恐同」大帽。
彭菊仙也從身為人母的心情,回應這些人的意見︰
「我要為充滿疑慮的父母、師長們提出幾個申論重點: 1有疑慮的父母≠恐同症 2焦慮的父母≠基督徒 3議題≠知識體系
4提早教≠提早理解:不要高估學童的判斷力!5教得詳盡≠最好的教育方式 6循序漸進≠全盤否定
7幾個學者的論述≠全面性教材」
如果性平教育強調「尊重多元」,那麼選擇所謂「傳統價值觀」的人,也該是多元裡的一種。劉慈惠舉例說明︰「如果性平課程想呈現多元的觀點,那應該是教孩子:現在有人贊成同性婚姻、有人贊成異性婚姻、有人認為婚外情慾也可以、但也有人認為你的貞節應該留給你最愛的那一位……這樣才是真的多元思考跟批判。」
困境二 缺乏與孩子「談性」的裝備
從高中生談戀愛受阻跳樓自殺,到國中生情殺報復、少女懷孕生子直接沖入馬桶……這些一幕比一幕驚悚的社會新聞,讓父母知道性教育的重要與迫切。但多數人卻不知道從何教起,因為在過去相對單純的年代,父母也沒好好學過性教育。
父母還沒學會與孩子溝通性教育的語言、還來不及跟上愈來愈複雜的性別論述,更追不上孩子在媒體、網路世界裡吸收性知識的腳步……
理應專業的學校教育,教師並沒有比家長擁有更多專業配備(見一八〇頁);行政體系,也缺乏有系統的「性教育」學習理念、目標和方法。
性教育被分拆在不同科目裡,沒有脈絡的共識目標,依照教師和學校專長的不同,有不同的著重要點。可能健體老師教了避孕,卻沒教身體自主權;輔導老師教孩子愛包含了「親密、熱情和承諾」三個元素,卻沒時間教愛的技巧──怎麼表達愛?如何好好分手?
在鄰近的香港,教育局將性教育列入「德育與公民課程」的關鍵項目。雖然和台灣一樣,把性教育列為各科的融入議題;但香港教育局對性教育的理念架構、課程目標,有非常清楚的陳述(見一六七頁):
「性教育不是狹隘的局限於探討與生殖有關的生理知識,而是關乎個人認識自己、認識與他人的關係,教授與人類繁殖有關的生理知識之時,亦須灌注人生的各種價值觀。」
換句話說,香港的課程目標清楚的指出,性教育不只是「情慾」與「技術」的認識,也不僅關乎「性別認同」,而是關乎最根本的自我認識、尊重他人,以及對生命價值觀的釐清。
相對於台灣,中小學課綱只有「性別平等」教育,而沒有完整的「性教育」。與性教育有關的內容,支離破碎的在不同系統下各自運作。教師在沒有系統的目標下,只能以自己的專長或背景對性教育「各自表述」。
從過去到現在,一直缺乏性、愛與感情教育,讓父母和教師在面對資訊氾濫的危險「性」時代,毫無導航裝備。他們感覺孩子身處險境,卻無力指引。這才是比「同志教育」更重要、也更關鍵的困難。
害怕沒有用,該怎麼做?
學校傳統的「健康教育第十三、十四章」已經不夠用。面對紛亂的「性」時代,家庭和學校到底該怎麼做?
1.性教育,從談價值觀開始
關於對性、愛與婚姻的看法,父母是很重要的價值觀傳遞者。在價值觀多元混亂的時代,家長
更要不吝與孩子討論自己與家庭的價值觀。而學校、教育行政系統,對於尊重不同家庭的信仰與價值體系,也要更敏感。例如看似開放的美國,其實各州或地區也有不同價值體系:有些州的宗教團體與價值觀比較強勢、有些州比較強調多元開放,因而發展出粗略可分為兩種價值體系的性教育:一種是「全面式」的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從幼稚園開始,就會有一套完整詳細的性教育,完整陳述各種性議題與安全性行為的教導;另一種性教育體系,則強調婚前守貞,不教導、不鼓勵婚前性行為(Abstinence Only until marriage)。學校通常會提醒父母:了解不同區域採取的課程,並根據家庭的價值觀,對孩子做必要的、補充的教導。父母甚至可以選擇不讓孩子去上某幾堂課。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丁雪茵認為,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家長有教養權。當學校教育的內容與家庭的價值觀有很大的衝突時,父母一方面要跟孩子討論自己的價值觀,也要跟老師表達自己的價值觀。
「同性戀議題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多元議題。即使在美國,孩子要去參觀同志家庭,都會先給家長一張通知單,由家長決定讓不讓孩子去。在某些爭議議題,應該尊重家長的意見,」劉慈惠舉例。
2.適時、適度、適當的性教育
此次同志教育課綱與教材的爭議,最容易激起家長、教師共同疑慮的部分,不是「該不該教」,而是「教什麼」以及「怎麼教」。
例如,教育部發給全國各校的《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第八十一頁,談論到關於「要積極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指套、製作口交膜……」等相關細節,引發了諸多疑慮和討論。
「有些內容不該在中小學階段教,就像我們看電視、電影也是要分級。為什麼不能統統讓他看?因為有些訊息會妨礙孩子的身心發展,」台北市教師會諮商輔導部長楊益風指出。
在國中小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判斷能力、情緒管理,是否夠成熟、穩定,足以理解這些教材的內容?這些疑慮都需要在編訂性別教育課程時,做更多的研究與討論,才能讓父母安心。
所有的教導,應該更看重受教者(兒童或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階段。在香港的性教育學習期望與目標中,就很清楚的看到不同階段的教導重點。首先要讓少年及兒童認識自己生理與心理的變化、認識兩性的關係,學會「以理性的態度,控制和處理自己的性衝動」。在有基本尊重的認知與態度下,再進入到第三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包含認識不同性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同時要「正確認識性行為、避孕和生命莊嚴的關係」。
參與編寫部分性平教材的高師大性別所副教授蔡麗玲,面對手冊中「少數細節」被放大,造成爭議與指控感到不平;但她也理性的回應。到底該教些什麼,在目前社會沒有共識的情況下,值得再討論:「我們會開始去關注家長的感受,也會去了解老師在使用上的意見。如果同志教育的目的是讓同志不要受到汙名、壓迫,那教哪些部分就好了、哪些可以不必在中小學教,這些可以再討論。」
面對具有爭議性、整體社會尚未有共識的價值辯論,教育體系更應該要謹慎作為,邀請各方意見代表與價值主張者,更細膩的討論和研究;而非任意將教材內容外包,缺乏監督與把關的機制。楊益風也感慨:「現在老師的困難點是,社會各種多元價值、不同的聲音都企圖透過學校
裡的教育來影響下一代。他們忘記了,他們應該先在社會上做主流跟非主流的競逐,當變成主流價值的時候,再透過課程傳遞。」
3.以「尊重」為核心,建構配套完整的性與性別教育
新北市積穗國中性平輔導團老師龍芝寧認為,性別教育的最高層次是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之下有人權、性別平等教育、性教育。如果老師只教半套,只教多元情慾的探索,卻沒教身體的自主、責任、法律、感情,沒有把這些都連結起來是很可怕的。「現在空有一個課綱,什麼配套都沒有,有什麼用?」龍芝寧感慨。
例如,在這次的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指引裡,出現「墮胎是一項合理、合法的選擇」一語,先不談生命與尊重的教育,單就法律來說,就違反目前台灣的《優生保健法》規定。顯見在制訂教材和教學指引的過程中,缺乏周全的衡量與統整的思考。
「凡事皆可教,但未必都有益。教育本來就是一種選擇,不僅是價值的選擇,也是優先順序、輕重緩急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選擇的依據,需要以孩子的健全發展為優先考量,」兒童發展專家周育如提醒。
周育如也強調,性別平等教育引起爭議,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沒有準備好。老師沒有裝備、孩子沒有防護、父母也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就要把這殘缺的性別教育拿去教孩子,難怪引起反彈。
這次性平教育的風波,挑起了各種不同價值的戰爭,期待各種立場的角力也該回到最根本、最重要的考量:如何給每個孩子一個健康合宜、有助於身心健全發展的教育,才是下一步應該關注、討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