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读书报告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原因较多, 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青壮年腰痛, 应注意类风湿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和脊椎骨软骨炎。老年人常见有增殖性脊椎炎、脊椎骨质疏松、脊椎转移癌等。女性患者腰骶部痛, 应考虑盆腔炎和子宫位置异常或泌尿系统等疾病。矿工、搬运工、演员、运动员及伏案工作者易患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结核或脊椎肿瘤压迫神经根时, 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后方放射痛。肾下垂时腰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对腰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对腰痛的常见病因的症状特点及鉴别诊断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急性腰肌劳损: 多见于青壮年, 有负荷过重或体育活动史。患者损伤时可突然感到腰部有声响并立即产生一侧或两侧剧烈腰痛, 可有放射性腿痛。体格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 髂后上棘的内侧,L 4 ~5旁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有椎体压缩骨折或横突骨折等的可能性。
慢性腰肌劳损: 表现为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腰肌周围酸痛, 劳累时疼痛加重, 休息后好转。疼痛可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与天气有关。体格检查腰部活动可轻度障碍, 脊柱无侧弯畸形, 在 L3 横突可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随其他情况的可能性。
腰椎退行性变: 多见于老年患者。疼痛可轻或重, 多为持续性, 体位改变症状可加重, 有的伴有腿部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变直, 序列不规整,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有的有骨桥形成, 有的伴有小关节突变尖增生, 部分椎间隙变窄,以 L 4 ~ 5和 L 5 ~ S 1 椎间隙变窄常见。
腰椎间盘病变: 可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脱出。大多有腰痛, 伴或不伴腿部放射痛。咳嗽、喷嚏、排便等升高脑脊液压力的动作, 及弯腰、直腿抬高等使坐骨神经紧张的动作, 可加重疼痛或产生触电样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向椎体后侧椎管内突出或脱出, 或向周围膨出, 硬脊膜弧形受压征象。
强直性脊柱炎: 腰骶部疼痛是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初起晨间腰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制。病变向上发展, 累及胸椎及颈椎, 出现胸背部疼痛, 头部活动受限, 脊柱可完全强直、僵硬。影像学检查可见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关节面出现虫蚀样破坏, 有的关节间隙消失, 关节融合强直, 脊柱可见韧带骨化呈竹节样改变, 有的患者髋关节受累。
腰椎或骶髂关节结核: 患者常有局部胀痛, 呈钝痛或酸痛, 一般较轻, 活动及咳嗽、喷嚏等可加重酸痛。腰椎结核影像学检查可见相邻椎体骨质破坏, 椎间隙变窄, 脊柱后突, 椎旁脓肿形成。骶髂关节结核可见关节面破坏, 椎间隙不规则狭窄, 周围冷脓肿, 或有窦道形成。
脊椎肿瘤: 可分为原发和转移, 多为转移瘤, 常见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肾癌转移。也可为多发性骨髓瘤。疼痛剧烈, 呈持续性。影像学检查可见多个椎体骨质破坏或硬化, 结合原发癌可诊断。
先天性脊柱畸形: 可见隐性脊椎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弓峡部不连、不对称性腰骶关节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腰臀部或一侧臀部疼痛或酸胀, 并有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牵引痛, 严重者臀部剧痛如刀割, 行走、大小便或咳嗽可加重疼痛。患者可有跛行, 腰部无明显畸形及压痛。
纤维织炎: 好发于腰、背、颈、肩与胸部, 起病缓急不定。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 有腰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影像学无阳性发现。
第二篇:胸腔积液性质及病因诊断
积液性质及病因诊断
1.外观
漏出液透明清亮,静置不凝固,比重<1.016-1.018。渗出液多呈草黄色,稍混浊,易有凝块,比重>1.018。血性胸水呈洗肉水样或静脉血样,多见于肿瘤、结核和肺栓塞。乳状胸水多为乳糜胸。巧克力色胸水考虑阿米巴肝脓肿破溃入胸腔的可能。黑色胸水可能为曲霉感染。黄绿色胸水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厌氧菌感染胸水常有臭味。
2.细胞 胸膜炎症时,胸水中可见各种炎症细胞及增生与退化的间皮细胞。漏出液细胞数常少于100×10/L,以淋巴细胞与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的白细胞常超过500×10/L。脓胸时白细胞多达1000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提示为急性炎症;淋巴细胞为主则多为结核性或肿瘤性;寄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胸水中红细胞超过5×10/L时,可呈淡红色,多由恶性肿瘤或结核所致。胸腔穿刺损伤血管亦可引起血性胸水,应谨慎鉴别。红细胞超过100×10/L时应考虑创伤、肿瘤或肺梗死。血细胞比容>外周血血细胞比容50%以上时为血胸。
恶性胸水中约有40%-90%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检出率。胸水标本有凝块应固定及切片行组织学检查。胸水中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核增大且大小不
一、核畸变、核深染、核浆比例失常及异常有丝核分裂等特点,应注意鉴别。胸水中间皮细胞常有变形,易误认为肿瘤细胞。结核性胸水中间皮细胞常低于5%。
3.pH和葡萄糖 正常胸水pH接近7.6。pH降低可见于不同原因的胸腔积液,脓胸、食管破裂、类风湿性积液pH常降低,如PH<7.0者仅见于脓胸以及食管破裂所致胸腔积液。结核性和恶性积液也可降低。正常胸水中葡萄糖含量与血中含量相近。漏出液与大多数渗出液葡萄糖含量正常;而脓胸、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含量可<3.3mmol/L。若胸膜病变范围较广,使葡萄糖及酸性代谢物难以透过胸膜,葡萄糖和pH均较低,提示肿瘤广泛浸润,其胸水肿瘤细胞发现率高,胸膜活检阳性率高,胸膜固定术效果差,患者存活时间亦短。
4.病原体 胸水涂片查找细菌及培养,有助于病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胸水沉淀后作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仅2O%,巧克力色胸水应镜检阿米巴滋养体。
5.蛋白质
渗出液的蛋白含量较高(>30g/L),胸水/血清比值大于0.5。漏出液蛋白含量较低(<30g/L),以清蛋白为主,粘蛋白试验(Rivalta试验)阴性。
6.类脂
乳糜胸的胸水呈乳状混浊,离心后不沉淀,苏丹Ⅲ染成红色;甘油三酯含量>1.24mmol/L,胆固醇不高,脂蛋白电泳可显示乳糜微粒,多见于胸导管破裂。假性乳糜胸的胸水呈淡黄或暗褐色,含有胆固醇结晶及大量退变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胆固醇多大于5.18mmol/L,甘油三酯含量正常。与陈旧性积液胆固醇积聚有关,见于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胸水、肝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腔积液等。7.酶
渗出液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增高,大于200U/L,且胸水/血清LDH 比值大于0.6。LDH 活性是反映胸膜炎症程度的指标,其值越高,表明炎症越明显。LDH>500U/L常提示为恶性肿瘤或胸水已并发细菌感染。
腺苷脱氨酶(ADA)在淋巴细胞内含量较高。结核性胸膜炎时,因细胞免疫受刺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故胸水中ADA多高于45U/L。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较高。HIV合并结核患者ADA不升高。8.免疫学检查
结核性胸膜炎胸水r干扰素多大于200pg/ml。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胸腔积液中补体C3、C4成分降低,且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增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胸水中抗核抗体滴度可达1:160以上。
9.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在恶性胸水中早期即可升高,且比血清更显著。若胸水CEA>20ug/L或胸水/血清CEA>1,常提示为恶性胸水,其敏感性40%-60% ,特异性70%-88%。胸水端粒酶测定与CEA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90%。近年还开展许多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糖链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烯醇酶等,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胸水常规、胸水生化(蛋白、葡萄糖、LDH)、胸水找抗酸菌、胸水细胞学、胸水培养+药敏、胸水CEA 胸水找真菌、血CEA、肝功能十五项
第三篇:《休克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休克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①有发生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搏快超过100次/min,细或不能触及;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小于30ml/h或无尿;⑤收缩压小于10.64kPa(80mmHg);⑥脉压小于2.66kPa(2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①,以及②、③、④中的二项,和⑤、⑥、⑦中的一项者,即可成立诊断。
鉴别诊断:
(一)心原性休克的鉴别诊断:心原性休克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发现和血心肌酶的检查结果,确诊急性心肌梗塞一般并无问题。在判断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原性休克时需与下列情况鉴别:①急性大块肺动脉栓塞(鉴别要点参见“心肌梗塞“)。②急性心包填塞。为心包腔内短期内出现大量炎症渗液、脓液或血液,压迫心脏所致。患者有心包感染、心肌梗塞、心脏外伤或手术操作创伤等情况。此时脉搏细弱或有奇脉,心界增大但心尖搏动不明显,心音遥远,颈静脉充盈。X线示心影增大面搏动微弱,心电图示低电压或兼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X线CT或MRI显示心包腔内液体可以确诊。③主动脉夹层分离(参见“心肌梗塞“)。④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扑动、颤动,阵发生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尤其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别。⑤急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创伤、乳头肌功能不全等所致。此时有急性左心衰竭,有关瓣膜区有返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鉴别诊断:急性血容量降低所致的休克要鉴别下列情况:①由出血。
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出血,最后排出体外诊断不难。脾破裂、肝破裂、宫外孕破裂、主动脉瘤破裂、肿瘤破裂等,出血在腹腔或胸腔,不易被发现。此时除休克的临床表现外患者明显贫血,有胸、腹痛和胸、腹腔积血液的体征,胸、腹腔或阴道后穹窿穿刺有助于诊断。②外科创伤。有创伤和外科手术史诊断一般不难。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参见“糖尿病“)。④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参见“胰腺炎“)。(三)感染性休克的鉴别诊断:各种严重的感染都有可能引起休克,常见的为:①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多见于儿童,休克可能出现在肠道症状之前,需肛门拭子取粪便检查和培养以确诊。②肺炎双球菌性肺炎。也可能在出现呼吸道症状前即发生休克。需根据胸部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来确诊。③流行性出血热。为引起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疾病。④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以儿童多见,严重休克是本病特征之一。⑤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年轻妇女月经期使用阴道塞,导致葡萄球菌繁殖、毒素吸收;亦见于儿童皮肤和软组织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头痛、咽痛、肌痛、猩红热样皮疹、水样腹泻和休克。—
END
—
第四篇:《肾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肾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一、急性肾炎
1.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症与急性肾炎均以浮肿及尿改变为主要特征,但肾病以大量蛋白尿为主,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其浮肿多为指凹性。急性肾炎则以血尿为主,不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其浮肿多为紧张性。
2.IgA肾病:多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1~2天内即发生血尿,有时伴蛋白尿,多不伴水肿及高血压。但其病情常反复发作,与急性肾炎不同。部分病例鉴别困难时,需行肾活检。
3.原发性急进性肾炎
起病与典型的急性肾炎很相似,但表现为进行性少尿、无尿及迅速发展的肾功能衰竭,终至尿毒症。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持续一个月以上不缓解时,应及时行肾活检与本病相鉴别。
4.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也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但其多伴对称性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全身及其他系统的典型症状或/和前驱病史。
5.急性泌尿系感染:约10%可有肉眼血尿、但多无浮肿及血压增高,有明显发热及全身感染症状,尿检有大量的白细胞及尿细菌培养阳性为确诊的条件。
6.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既往有肾脏病史,多于感染1~2日后诱发,随即出现临床症状,多有较重的贫血及持续高血压,故常伴有心脏及眼底改变,尿比重固定,尿中有时可见宽大的肾衰管型,B超检查时可见肾脏体积缩小。
二、慢性肾炎
1、急性肾炎:往往有前驱感染,1~3周以后才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血中补体C3降低;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多见于成人,多有感染后2~3天内出现临床症状,可有肾炎史或曾有较明显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病情多迁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肾功能不全等表现,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作鉴别。
2、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都同时伴有全身或其他系统疾病表现,入发热、皮疹、关节痛、肝肿大、血象改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增高等,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作鉴别。
3、慢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多有泌尿系感染病史,肾功能的损害多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而且进展很慢,多次中段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静脉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及肾扫描、肾B超可发现两侧肾脏有不对称表现等有助于诊断。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多40岁以后起病,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至少10年),原先无肾脏病病史,尿改变轻微,尿蛋白量少<1.0g/d,远端肾小管功能损害(如夜尿增多、尿液浓缩功能减退)较肾小球功能损害出现早,常伴有较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作鉴别。
5、Alport综合征(眼-耳-肾综合征):多于20岁~30岁的青少年,以血尿、感音神经性耳聋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遗传性肾脏疾病,一般有家族史。
三、肾病综合征(NS)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即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水肿及血脂升高,需除外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
2、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W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
3、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以粟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见出多种抗体,活动期IgG增高,补体C3下降,一般不难鉴别。
4、糖尿病肾病(DN):好发于中老年,NS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NS。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应有血清HBV抗原阳性,血中球蛋白如IgG、IgA等升高,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能确诊。
6、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7、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贫血、学清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有M蛋白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将细胞异常增生,并有质的改变。累及肾小球时可出现NS。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无关节痛或关节炎,无皮损,无多脏器损害表现,血中抗ds-DNA抗体阴性。
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可兼有LSE、硬皮病与多发性肌炎症状的疾病,根据本病皮肤发硬,很少出现肾损害,ENA抗体阳性,Sm抗体缺乏,抗荧光素标记抗体纯粹为斑点型,血清补体正常或升高等有助于鉴别。
3、系统系硬皮病:常有雷诺征,关节痛或关节炎,可有胃肠道、心、肺、肾等器官受累。ANA阳性(78%),LE细胞阳性(8%),但本病有特征性的皮肤发硬,尤以肢端明显,另外胃肠道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端扩张,收缩功能减弱等,这些可与SLE鉴别。
4、皮肌炎:常易误诊为SLE,有紫红色斑疹,ANA及LE细胞可出现阳性,且可合并有各系统的损害。但本病的紫红色泽较黯,且较弥散,没有典型的蝶状分布。皮肌炎的肌肉损害明显,常有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情况。最具诊断的特点是两眼睑有浮肿的红斑。此外本病的白细胞常增高,血清补体正常或增高,肾损害不明显,也可与SLE相鉴别。
5、药物性狼疮:发病年龄较大,临床表现少,累及肾、皮肤和神经系统少,但胸膜、肺和心包受累者较多;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可达95%,但抗dsDNA抗体和Sm抗体阳性率<5%;血清中补体不低;相关药物停用后病情可自行缓解。
6、慢性活动性肝炎:本病也可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疲劳、浆膜炎、抗核抗体阳性、狼疮细胞阳性、全血细胞下降,也可有肾炎样尿改变,但一般肝肿大明显,有蜘蛛痣、肝病面容及肝掌等肝病表现,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
7、发热应与并发感染鉴别:SLE并发感染时,经仔细检查可发现感染病灶,无其他疾病活动的表现,如关节痛、皮疹等,同时,并发感染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可升高,而狼疮活动时,血沉可升高,而C反应蛋白不变或轻度升高。
五、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1、急性肾炎:当紫癜性肾炎发生于皮疹已消退时需与本病鉴别。此时应追讯病史,包括回顾性皮疹形态、分布、关节和胃肠道症状,有助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缺乏上述症状,早期有血清补体降低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必要时可作皮肤活检和肾活检作鉴别。
2、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当紫癜性肾炎伴肺出血、咯血时应注意与本病鉴别。由于紫癜性肾炎有典型皮疹和关节、胃肠道症状,血清IgA增高等,鉴别并不困难,必要时可作肾活检,两者有截然不同的免疫荧光表现,本病免疫荧光为典型线状IgG沉积。
3、狼疮性肾炎:由于系统系红斑狼疮可有皮疹、关节痛和肾损害,故须与紫癜性肾炎鉴别,但两者皮疹在形态和分布上均有显著区别,诊断并不困难。两病肾活检有不同之处,如免疫荧光检查,本病虽然也有IgA沉积但常有大量其他免疫球蛋白沉积,且有C1q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白金环样变也有助于鉴别。两者皮肤活检也不同,本病可见狼疮带而紫癜性肾炎可见IgA沿小管壁沉积。
4、多动脉炎:本病在临床上类似紫癜性肾炎,但血清IgA多不增高,皮肤和肾活检也无IgA沉积,免疫荧光除纤维蛋白外均为阴性。此外,本病少见于5~15岁。
六、糖尿病肾病
1、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均可引起尿蛋白增加,可通过详讯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协助诊断。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的肾病综合征(前者)与糖尿病肾病并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后者)很难鉴别:前者常有糖尿病史10年以上,而后者则不一定有那么长时间;前者每同时有眼底改变,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变化,后者则不一定有;前者每同时有慢性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后者不一定有;前者尿检通常有红细胞,后者可能有;前者每有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后者不一定有;对鉴别诊断有困难的肾病综合征,应作肾活检。
3、肾淀粉样变性:偏振光显微镜下刚果红染色呈红绿色。
4、NDRD(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明显血尿及管型,病史<10年;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但肾功能良好且DM病情稳定者;突然出现肾功能急骤恶化,特别是无持续性蛋白尿者;病史<10年,出现肾脏病变而无视网膜病变;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增高不明显。
七、急性肾衰
1、急性肾炎:多有急性链球菌感染病史,常在感染后1~3周发病,起病急,病程轻重不一,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管型尿,临床常有水肿、高血压或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下肾脏无缩小,大多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至1年内自愈,与急性肾衰不同,可资鉴别。
2、急性间质性肾炎:本病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性败血症病史;或使用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苯妥英钠、保太松、利福平、速尿及噻嗪类利尿剂史。经免疫反应所致肾间质病变,临床多有寒战、高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肾区有自发痛或叩击痛,尿量减少,尿中出现少量或中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所致者还可出现皮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等。肾活检其肾小管基膜上可找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IgG)呈线条状沉积。部分病人血清中IgE明显增高,有助于鉴别诊断。
3、肾静脉血栓形成:本病可发生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由血液凝固造成肾静脉栓塞。临床表现不一,急性症状多剧烈、急骤,突发腰痛、发热,血中白细胞升高,少尿、血尿、蛋白尿常见,部分病人有血压升高,肾功能多有改变,腹部平片见肾影增大,肾血管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肾血管γ照像,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4、肾动脉栓塞:肾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有左房室瓣狭窄,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心脏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因外伤引起的主动脉内栓子,肿瘤栓子等病史,及腰部剧烈疼痛、血尿等体征来判断。若乳酸脱氢酶升高,放射性核素肾血管γ照像与急性肾衰不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八、慢性肾衰
1、急性肾衰:一般来说,急性肾衰多急性起病,有急性的病因,如血容量不足、急性药物中毒、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实验检查,如血液变化相对较轻、双肾B超检查无明显缩小,高磷低钙不明显。但一些急性肾衰临床表现不典型,根据临床常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此时进行指甲肌酐测定有较大的鉴别意义,必要时可行肾穿刺活检,但一定要把握明确的适应征。
2、消化道疾病: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上消化道出血,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可通过检查血肌酐或双肾ECT等明确诊断。
3、贫血性疾病:临床上出现贫血、出血等情况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通过肾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4、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衰临床多出现继发性高血压,易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混淆,应进行肾功能检查。如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已出现了肾衰,两者鉴别有时甚为困难,但详细的病史和家族史可为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
END
—
第五篇:睾丸扭转的总结及鉴别诊断
睾丸扭转的总结及鉴别诊断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睾丸扭转是随着精索扭转而同时发生的。它是青少年阴囊急性肿痛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剧烈运动或暴力损伤阴囊时,螺旋状附着于精索上的提睾肌强烈收缩,导致其扭转。可导致阴囊部急性剧烈疼痛;同时由于精索血管的扭转,使睾丸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而缺血。若逾6小时仍未缓解,则可发生睾丸梗塞、坏死或不可逆性睾
丸萎缩。【诊断依据】
(a)病史:常有剧烈运动或阴囊部损伤史。
(b)症状:突发性阴囊部剧烈疼痛。可由下腹部或股内侧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c)检查:1)阴囊肿大、皮肤红肿;睾丸上移,或呈横位,触痛明显;精索呈麻绳状扭
曲,缩短;有时伴鞘膜积液。
2)Prehn‘s Sign呈阳性。因托起阴囊或移动睾丸时,扭转程度加重,而使疼痛明显加剧。3)Roche’Sign阳性,因精索扭转而缺血,使睾丸、附睾均肿大、界限不清,难以辨别。
4)放射性核素阴囊扫描,显示扭转侧睾丸血流灌注减少,呈放射性冷区。
(d)必要时切开阴囊探查:阴囊部疼痛剧烈,时间超过6小时不缓解,疑及该病时,应行
阴囊切开探查。鉴别诊断:
(1)急性睾丸炎:可有睾丸疼痛等症状,但多见于成年,发病教缓,疼痛症状较轻,伴发
热、白细胞增高。
普雷氏症阴性。因托起阴囊时,睾丸郁血水肿减轻,乃疼痛缓解。
罗希氏征阳性。睾丸与附睾界限清楚,附睾另呈索状物,故触诊时易于辨别睾丸与附睾。
放射性核素阴囊扫描,因其血流灌注增加而显示放射性增高。
(2)嵌顿疝:腹股沟斜疝嵌顿时,可有阴囊部剧烈疼痛发生,并可明显触痛。但一般有可复性阴囊或腹股沟部肿物的病史,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扪及阴囊部椭圆形肿物;而睾丸检查正常、无触痛,移动时
疼痛症状无改变。
(3)输尿管结石:突发性腰腹部绞痛,并可放射至股部、会阴部、阴囊;伴恶心、呕吐;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腹部X线摄片可见结石阴影;而阴囊及其内容均为正常。【治疗】 睾丸扭转的需要及早治疗及时复位!一般认为睾丸扭转初发期阴囊内无渗液“皮肤无红肿可试行手法复位但多数学者认为手法复位盲目性大成功率不高易延误手术治疗时机而且即便手法复位成功也有再次扭转可能!因此
一旦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睾丸扭转” 应急诊行手术探查"并争取在发病 6h内完成手术在急诊手术前可先行冷敷处理!睾丸存活率与发病时间及扭转程
度关系重大!
【误诊原因分析】(1)对本病认识不足,该病多发生在青少年,发病多为夜间,无任何诱因,分析与青春期性活动及局部解剖有一定关系;(2)小儿睾丸扭转有其特殊性,分为鞘状突内及精索扭转两个类型。精索扭转多由于睾丸高位。鞘状突内扭转主要表现为睾丸剧痛,睾丸阴囊肿胀。睾丸触之疼痛明显,外型逐渐触不清,阴囊逐渐肿胀为其主要症状;(3)成人的睾丸扭转最易误诊为急性副睾炎或急性副睾 睾丸炎(4)与附件扭转相鉴别:附件扭转常见于小儿,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阴囊局部红肿,大多可以自愈,不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