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学业评价改革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现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比较单一。(2)评价内容较为片面。(3)评价方式比较单调。(4)评价功能比较低下。(5)评价层次比较浅显。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评价中,主要采取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结果评价,对学生在掌握英语过程中的努力和兴趣置若罔闻这表现为评价内容片面;还有评价主要是采取考试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卷面的情况反映,对于学生所掌握的口语表达能力却完全忽视,像是安了一支假腿在走路。打击学生说英语,唱英语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表现为评价方式单调。评价主要是侧重于对语法的考察,而对丰富的语言文化几乎不涉及,单纯对语法的评价试题,可见其功能并不高。2.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业评价的影响作用。
答: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紧密关联且又相互独立的智力构成,它们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自我约束)、人际智能等。该理论显然比传统的理论认识得更全面,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看待人的智能的视野和方法。它对学业评价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那么英语课的评价就不只是关注知识,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自身生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英语课的教学目标是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考试评价只能反映教学中知识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能力的培养与觉悟的提高对于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3.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布置过画图作业,即,我在空白纸上的不同位置写上一些单词,学生根据这些单词来画出一些事物,如果他们画的正确,他们将得到一个特别漂亮的风景图,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对那次作业很感兴趣,完成情况良好,期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有注意单词的单复数形式,而反馈会课堂上对那部分知识强调的不够。听读作业基本是天天作业,但最大的问题是有些家长监督不到,导致孩子没有养成坚持听读的习惯。还布置过让学生对家长唱英文歌的习惯,学习兴致很高,完成任务也好。4.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是选题内容积极健康,选题要新颖、独特,具有时代气息。
(2)是题材要求广泛,忌用学生难以理解的材料,忌用术语。
(3)是阅读材料中对本学段所教授的句型、语法现象复现率高,有利于考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4)是阅读词汇量不可太大,超标、超进度的词汇须加注。
(5)是题目的设置可以是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阅读猜词题等 功能: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学习语言,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5.听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在做听力强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拿到听力题以后往往只是等待教师播放听力,而自己却步读题目要求。针对此种情况,我主要是在播放听力前引导孩子们读题的要求,并让孩子们用英语表达他们所看到的内容。第二,学生对不同语速,语调,语音的陌生感,也是造成学生听力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平时主要是课本所跟磁带,所以当你学生一旦听到语速稍快,语调稍微发生变化的英语时,学生就会 因为着慌而持续做错很多听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帮学生找一些内容类似,但是听上去却又有区别的听听力材料,让学生熟悉各种不同的听力。第三,学生的文化意识差也是导致学生听力出错的一个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英语的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淡薄,在遇到一些英美国家的常规问题时,学生国足与注重自己的预测,而不尊重听力事实二导致听力出错。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在平时的听力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养。6.我设计的填空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考察字母的
1、补全单词__pple __ag __ at _ og 2.写出相应的大小写 A__ __ b G ___ __ h 3.找邻居 __ C __ __I___ __t__ 第二,考察单词的
1、补全单词 s_n_ p_ct__e
s_i_
2、根据图片写单词
3用所给的字母往出拼单词,看谁拼得多
amtlieoucdfv
第三,考察句型的 1 Who's she ?
___
____ mother.
第四,考察语法的
1将下列词的正确形式填入句中
buy
read
swim 1.Let's ___ a present.2.look, he _____ 3.Can you ___
7.一次考试结果分析他们解题能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答:下面是对学生某次考试的分析:(1)听力部分。
本次听力内容还是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对前两模块基本会话的掌握和话题功能的掌握,这是平时上课训练的的重点,但是在做听力的过程中,学生却出现误选的状况,主要使学生在做题是对题审查不够,看的不是很清楚,在给出的选项中Yes I am Yes, I am not No, I am not,只要一听到问句,就不听下面的内容而直接给出答案,听力习惯不好造成的。
(2)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题为选出不同类的单词,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而且遇到不惹事的单词时,他们还能用已学的知识推断出答案。个别学生出错,是平时没掌握好。二题为选择。主要考查语法以及一些简单的交际。大多数同学做的是非常不错的,只有一道题错误率较高,那就是uniform前面的冠词a,大多数学生选了an,这与我再教学中强调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三题是把所给单词排成一句话。陈述句的排序题还是不做的,但是有两道一般疑问句的排序学生失分严重。因为在平时的讲解过程中,这两部分是割裂开得,而且对于一般疑问句的语序也没特别强调过。
四、阅读短文判断句子正误,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读懂文章的大体意思然后判断出“T””F”,个别同学失分较高,原因在于不理解文章的意思。
整改措施:
1、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调高
2、抓基础,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在扎实和活用上下功夫,因此在听、说的基础上,抓好学生的读写训练。
3、将所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同时,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游戏、歌曲、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既容易又有趣。3.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及变化;耐心,帮助学生改正平时不好的学习习惯
8.培养学生在解题时的思考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方面,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授之以渔”。那么,该如何“授之以渔”,迅速培养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呢? 就“教”而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粗枝大叶,蜻蜓点水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作学生的表率,传授给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以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就“学”而言,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两条主渠道:一是听课学习、二是解题实践。
指导学生读题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略,那就是引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考。“思考”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如果说读题的过程是要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那么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头脑里想清楚该“怎么解答”这个问题。有些学生依赖心理较强,遇到难题 马上向老师或同学求助,而且往往只关注于题目的答案,并不关注解题过程,甚至每次作业一抄了事,养成了不动脑的习惯,分析能力就无从提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自觉地分析解决遇到的难题,千万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或要学生死背答案、范文。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很好地总结了这种行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第二篇:图像识别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图像识别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摄像系统晃动问题,在对焦侧及中部炉盖进行拍摄时,小的晃动问题并不显示很严重,但对机焦炉盖及上升管拍摄时,由于距离比较远,小的晃动就会造成画面的不稳定,影响识别精度。
晃动的原因:有几种情况,一是由于滑行车在风的作用下东西方向的摆动;二是摄像系统安装于滑行车外部支架上,有一定高低方向的颤动;三是由于云台的旋转俯仰均是齿轮驱动,齿轮配合间隙的晃动会造成一定的晃动。
解决方案:虽然现在的识别程序中已经对晃动进行了配准,但有时仍会由于晃动造成误判,因此考虑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着手进行改善,硬件上解决滑行车摆动最理想的方案是采用双轨,但考虑到成本会增加较多,在王工新的设计中将摄像系统由滑行车外部移到中部应该对上下的颤动会有改善。云台齿轮间隙的问题,如要解决只能选用新的更精密的云台,考虑到这部分晃动的幅度较小,而且由于这种间隙没有弹性的回力,故在一定风向下一般不会发生来回的晃动,可不考虑。
软件的方面,现在所用的晃动图像配准方法有两个问题,一是由于运算量较大,现在只对晃动严重的上下方向进行了配准,对横向的晃动未进行配准。二是配准的算法上应该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主要是降低运算量及提高配准精度),新来的小张由于研究生专业就是图像识别,考虑让他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除了配准这部分,从整个识别算法上也可以做一个重新的考虑)。
另一个张总曾提出的软件解决方案是,在拍摄瞬时风速超过一定范围后,识别结果均定为不泄漏。
二、逆光问题,在下午的拍摄中,逆光是影响识别效果最严重的一个因素(对焦侧炉盖的拍摄基本没影响,对中间炉盖有一定影响同,对机侧炉盖及上升管拍摄影响很大),在逆光时拍摄回的画面,即使人工来识别,也已经无法判断泄漏与不泄漏,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识别已经无能为力。
逆光原因:由于焦炉是南北走向,我们的摄像系统安装于焦炉东侧的焦侧方向,在下午对机侧炉盖及上升管拍摄时,阳光正好照射在摄像机护罩玻璃上,导致摄回的图像均变成灰色。除不能识别外,有时还会由于中部光线强度的变化导致一些误判。解决方案:王工提出从南向北拍摄的方法,也就是说滑行车定位时,定位在被摄炭化室南边若干个炭化室(这个距离需要实验得出),拍摄时向北边被摄炉盖拍摄。这样做可部分解决逆光问题,但引入几个新的问题,1.拍摄时距离变远了,对滑行定位及云台定位的精度要求会更高;2.对于变焦镜头,在更大变比情况下摄回的图像清晰度、亮度、细节丰富程度,均会下降,但下降的程度需要实验结果说明。3.滑行轨道的设计安装有一定改变,由于滑行车要定位在被摄炭化室南边位置拍摄,为了避免逆光,可能需要比较远的距离,那为在拍摄最南边炭化室时,轨道需要延长出相应的距离才能拍摄。
三、上升管背后炉门泄漏对上升管泄漏识别造成的影响:在对上升管进行拍摄时,如果该炭化室的机侧炉门是泄漏的,那么在被摄上升管的两边会出现上升的烟雾,这种烟雾和上升管泄漏烟雾尚不能区别。
解决方案:从软件上考虑只识别上升管根部泄漏的烟雾;另一个方案是在检查到该炭化室机侧炉门泄漏后,将此上升管识别为不泄漏。
四、夜间补光灯效果仍需要提高:阳光项目采用一个汽车的前大灯做为补光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灯无法兼顾远射和近射两种需要,在拍摄焦侧上升管时,补光灯距离目标只有四五光,而在拍摄上升管时,补光灯距离目标十五六米,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个汽车灯补充的光线仍有不足,考虑新的设计中最好采用两个补光灯来分别解决远射和近射两种需要。另一个问题是汽车灯是一种聚光,而我们需要的最好是一种泛光,在远射时又需要一定的聚光效果。因此考虑选用LED补光灯。
解决方案:重新选型补光灯。
五、视频信号干扰造成的误判:在阳光项目中由于视频信号线和摄像头、视频服务器等连接问题造成画面出现干扰条纹,造成的误判也有一定的数量。
干扰原因:由于视频信号线接头质量及接头和摄像头、视频服务器连接质量造成画面出现干扰条纹。而这种条纹在某种情况下符合了现在采用算法的烟雾特征,故造成误判。
解决方案:从硬件上采用质量更好的视频线接头,保证视频线和摄像头、视频服务器的连接质量;软件上考虑能够区别这种条纹和烟雾的算法。
六、光影造成的误判:在烟雾识别的算法中,有一种情况比较难以和烟雾进 2 行精确分别,这就是局部光线的的变化,在前期做调研时,了解到的一些烟雾识别得法,包括浙江理工周平的方法,均对这种光线变化无法很好的和烟雾进行精确的甄别,在阳光现场出现过将水汽阴影或工人阴影的部分识别为烟雾的的误判。
光影影响的原因:在烟雾识别中,为了消除对刚性物体的误判,会对识别目标的运动变化识别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的就是刚性物体,否则就是烟雾,而某种程度的阴影的变化,会正好符合这个小范围,故会造成一定的误判。
解决方案:只能从软件上考虑,但这部分误判的数量很少,只有个别的几起,故可放在最后考虑。
第三篇:1传统的学业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1、传统的学业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答: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对学业的评价,多是运用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通过单元测验、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来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期末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这个学期学习情况的唯一手段,忽视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几乎只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
②评价的方法单调。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一般只局限于测验和考试的分数,或在课堂上正确与不正确等简单判断式的口头表达,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如将考试分数与言语描述相结合、定量测试与定性测试相结合、建立学生学习记录档案等。
③评价手段的滞后。新课程改革以后,要求我们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三是统一格局的沿用。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学校特色和教师教学艺术无法评价。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④评价内容较为片面。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通常只局限在知识层面上,即使涉及培养能力,也被一些教师理解为解题能力的培养,实质仍为知识的范畴。而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其所隐含的思维方法和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体验缺少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缺少深刻的认识。⑤评价功能低下。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其主要的目的和功能是为选拔和甄别服务,通过学业评价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由于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分数给学生排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违背了教育规律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说,评价没有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等智力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协调。
2、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有哪些根本性转变?
答:中学生学业评价较以往的评价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其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传统评价的结果往往是“扶起几颗苗,踩到一大片”,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缺乏人文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是:“从精英的评价转向大众的评价;从阶段性评价转向终身性评价;从工具评价转向成长评价。为了打破以往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异化现象,有效地贯彻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育人。为此,中学生要继续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学生获得其它方面发展的前提。所以,中学生学业评价仍然要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
(2)教育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教育性原则突出地反映在评价是为了诊断和发展学生,即要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只有贯彻了这个原则,才能改变以前评价中单纯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或者说评价就是给学生简单地定性和分层的功能。
(3)差异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对普通中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业上就是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选择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业课程,从而“成为一个既具有丰富知识、健康体魄和高尚道德的人,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为此,中学生学业评价不能再以“分数”的高低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要在学生的学业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学生本人的意愿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来对之进行评价,突出其差异性,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4)动态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要想实现对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客观、公正,那种认为评价结果是由终结性测验得出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关注结果只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关注过程,即采取过程性评价。因为,客观、公正评价的做法不应该是单单给学生评分,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情况。所以,我们应当把评价当作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或者说应当仔细地检查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以便确认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针对评价目标、评价材料或是评价计划提出调整的方法,以便寻求持续的改进。
(5)多元性原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不能划一性地用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智能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要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应当坚持多元性的评价原则。它主要体现在评价对象、主体、标准、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多元性。
3、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哪些智力因素,在化学测量与评价环节中如何关注? 答: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根据该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
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在化学测量与评价环节中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都将不同程度得以锻炼、强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定,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创新精神的评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则体现在让学生、教师共同积极参与评价交互活动,通过评价主体的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体现评价对学生劳动、情感乃至生命的尊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评价。另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充分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我发展的本能需求,通过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发展
4、辨别分析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何作用?
答:辨别分析题的主要特点在于解题过程需要应用某些化学知识、技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作出正确判断。解答此类化学题时常常要综合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规律等理论知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时还要进行化学计算;其判断对象既可能是化学物质,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既可能是元素,也可能是化合物„„;应对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善于从题文中找出有关条件、作出符合逻辑和化学规律的判断,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其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固定模式,还要求说出推理过程。学生需要对题目中各条件独立作出某种局部判断,最后形成整体综合判断,或者逐步地深化判断,只有综合考虑各条件才能作出判断,有时还可能需要对某些条件反复进行推理和作出判断。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5、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对师生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答: 作业批改与考试结果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阶段。绝不仅仅意味着是这两项工作进入即将结束的环节,也不只意味着教师在这一环节对学生学业情况能够充分把握。进行作业批改时,评语是批阅作业、试题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做题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将评语引入化学作业、试题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在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考试进行定性分析,也就是对反映考试本身的可信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考卷质量的可信性常用信度与效度指标来进行度量。考试的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即考试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可靠程度。信度的评定方法一般用重测计算法和多人评定计算法。在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参考以前的考试结果,通过计算同上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系数来分析。一般来说,相关越大,信度就越高。考试的效度是指考试本身的有效性,即考试结果是否反映了任课教师所期望考核的内容。考试结果的数据分析,绝不是简单的数据计算统计,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出规律,从而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其目的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检查教与学的目标达成情况。考试成绩是教师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或修改下一个阶段学习目标的管理计划。因此,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非常重要。
6、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请你在自家的厨房里制作一枚‘雕花彩蛋’”。请对该作业进行简要分析与评价。
答: ‘雕花彩蛋’制作原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制作过程是用笔蘸上熔化的石蜡,在蛋壳上描绘出图案,要注意在需要保留蛋壳的地方涂蜡,不准备保留的地方不涂蜡。待蜡液冷却后,把蛋壳浸放在米醋里6—8个小时,未涂蜡的部分则溶解在米醋里,涂蜡的部分保留原来的样子。从米醋里取出蛋壳,用清水冲洗,并放进温水中溶化石蜡,蛋壳上的图案就显现出来了。该实验是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产生。但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相比,有如下缺点:(1)反应现象不明显(二氧化碳气体逸出量少);(2)反应速率较慢;需要的时间稍长。影响观察。(3)可能因繁琐而缓慢的实验过程冲淡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
7、试题的信度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如何提高试题测验的信度?
答:试题的信度受到样本特征、测量长度、测验难度、时间间隔等因素影响。样本特征包含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及样本团体的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测量长度一般来说,是指在一个测试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就测验难度而言,在实际情况下,如果某个测验适用范围广,其难度水平通常适用于中等能力水平的被试,而对较高水平的被试和较低水平的被试可能较易或较难,使得分数分布范围缩小,信度水平降低,因此一个标准化的测验,应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报告测验的难度,以作为选择测验的参考。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点:
(1)试卷本身设计不合理,不是围绕一个主题或是有矛盾的题目。如果试卷中有题目让完全相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答案,试卷的信度会降低。
(2)题目区分度过低,特别指有对错之分的题目。如果一道题正确率或错误率达到90%,可以从新审视题目设计是否合理。区分度过低的题目中真实偏差的成分较少,随机偏差的成分相对较多,试卷的信度会降低。
(3)无关变量进入信度检验。除了重测信度,其他信度检验方法都只考虑有序变量,无序变量,如出身城市,喜好颜色等,如果我们没有对城市或颜色排序的话,带入信度检验意义难明,可能会导致试卷的信度降低。
(4)题目选项反序。对有序变量,如果变量值之间序的意义相反,会降低甚至得出负的信度。
8、自主设计一道推断题,并写出设计思路。答:.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实 验 A+B A+E B+C B+E 现 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9、最受学生欢迎和不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应该是紧扣学习重点,富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作业。作业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一些典型的常规题型外,还可以有富有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如:家庭小实验、社会调查与实践等。这些作业不仅能起到落实双基、提高能力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也很有帮助。
不受学生欢迎的作业首推“题海”战术型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磨盘”式旋转,随着技能的熟练,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少,这不仅不利于能力的发展,而且对深化、强化知识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从长远看,这样做只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学生既不堪重负,又不敢违命,必导致学生集体抄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养成弄虚作假、消极应付的不良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
10、请论述如何让作业的形式在设计上体现新课改精神?
答:新课改精神要求:作业设计形式要多样性,要求要别样性,量要有差异性,内容有实践性,范围有开放行,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
(一)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日常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学优生。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
具体做法是:① 作业量分层② 作业难度分层③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课程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以下是实践性作业的几种类型:①查找类作业②考察类作业③动手操作类作业。
(三)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趣味作业,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使作业具有趣味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新引趣。以新颖的作业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贴近生活。日常作业所选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3)竞赛引趣。学生都有争强好胜,勇于竞争的心理,训练中适当设计竞赛的练习,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
(四)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根据教科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开放性日常作业的类型有: ①专题搜集性作业。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表达、传递信息。
②自主性作业。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学业评价初探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学业评价初探
伴随着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冲撞着多少年来的传统评价观。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习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的基本理念。依据新的评价理念和要求,历史学业评价必须由传统评价向多维度、多层面的全新评价体系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性问题是评价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思维不转变直接影响评价行为。为此,在新的评价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为新的历史学业评价提供行动策略。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评价标准应该多维度
1、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有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谁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种评价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完全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改革方向。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示意图,设计好后向大家展示:
生1:在极短的时间内,按方位把三个政权对峙的基本状态反映出来。
生2:按方位排布的基础上,把三个政权的相关知识设计在内,考虑十分细致。生3:仿照课本画了“三国鼎立形势图”简图。
生4:把魏、蜀、吴设计成鼎立的三足,而鼎身写着三个政权的名称。
我从不同方面去评价了这四个学生,生1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示意图,说明他的思维敏捷;生2能把三个政权相关知识设计在内,说明他考虑问题全面;生4能把三个政权设计成鼎的三足,说明他非常善于联想;对于生3,我没有从结论是否正确本身去评价,而是从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方面表扬了他。这样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尽情施展才能的地方,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培养。
2、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三者之间缺乏有机的融合、互动、知识目标是教学的第一指向,其次才是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教学评价的核心是测定历史知识是否掌握,掌握多少的问题,历史学习能力如何也是围绕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掌握多少来判定,隐性的思想品德考察具有严重的片面性,且在教学评价中处于“零地位”。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指向是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强调评价的“人本”精神,把具体目标定位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动态的有机结合。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还要考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创新、探究、合作、实践和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纳入教学评价中,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角度着眼,我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总体评价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1)通过对唐玄宗的评价,你对这个人物有什么感受?(2)你对文成公主入藏的过程有什么感受?
(3)大唐王朝的繁荣是否打动了你?你在哪些方面印象最深刻?
(4)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学习,你对宋代的社会生活感受最深的是什么?(5)郑成功的故事有哪些值得你敬佩?(6)对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你最喜欢哪些?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在知识当中更多的是情感的流淌、思维的碰撞、个性的张扬。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评价标准多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在评价中体现这种个体差异最基本的方法是:评价标准的确定要体现差异性。在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个学生,结果使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还吃不饱。在“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综合考查”中,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次考查的方式,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A组题为基础题目,均为教材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难度不大,是学困生基本能达到的标准,能做对60%就应给予表扬。B组题为能力题,是教材重点要求的,但又有一定的难度,是中等生能达到的标准。C组题为拔高题,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是优等生达到的标准。这种做法有效的克服了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这样的考查方式具有个性化、弹性化的特点。
二、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内容应多元化
传统历史教学中更多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淡化甚至忽略历史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做得较好的算是平日的课堂提问、小测验的分数记录,过程评价方法仅限于此,而且这些评定的分数并不纳入终端评价中,只起过程性的奖惩作用,评价的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中。新的教学评价观强调学习过程的全程评价、动态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克服片面的分数定论;评价要民主、开放,强调建立多向的互动、沟通、协商的评价网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的改变,即除了纸笔测试量化评价方法外,还要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
1、坚持常规的平日测验制。常规的传统测验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有它特备的功能,仍是新课程中最常见的评价形式,它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督导教和学。测验的形式可多样化,采取师测、学生自编自测,互编互测等,将动口、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可以是分数评定,也可以是评语,测试的内容要避免知识唯一的片面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立教学、学习档案记录过程评价。教师要建立平日历史学习档案袋,设计学生成长记录卡,在档案袋中存入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搜集的历史资料、优秀的作业等,在成长记录卡上记录历史学习感想、体验、特长、不足、收获等。通过展示学生档案,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进行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回顾、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档案袋的方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也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3、建立课堂、课后活动日常奖励机制
日常的课堂学习观察和课后的学习活动关注是过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历史学习的状态、表现、成效,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评定和奖励,对于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收集资料、动手制作、考查实验等,教师必须适时过问、褒奖,动手制作奖励卡“最佳设计奖卡”、“创新思路卡”、“最佳创作卡”等,这些奖励评价都纳入学生学习档案中,作为整体评价的一部分。
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可用如下示意图来表示:
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不是通过一次的卷面成绩评价学生,而是多方面接受学生的信息,因而它能较准确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由于它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要求,因而它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局观;由于它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将书本知识与相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于是它又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以及在考试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再教育。同时,由于它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智和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它提倡将价值立足点从“为考试而教”转变为“为创造而教” 上,并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提供可行性的空间,所以它能够成为一种激发师生形成创新意识的机制。
三、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基础。对学生而言,他们所经历的每一次评价或测试都是建立其自信心的好时机。教师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日常教学的每一次评价入手,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一是课堂上改变以往非对即是错的程式化评价,打破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取而代之的应是充满热情的鼓励与真诚赞赏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二是以课后交流、作业中用批语反馈等形式给孩子写随机评语。比如,有一个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得到老师的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经过经过努力,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十分准确!如果你能想办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次考试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位老师巧妙地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极富人文情调的关怀,既指出了他成功之处,又提出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是积极导向,更是激励与关怀。
总之,新课程评价是以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解了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改革。
第五篇: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历程
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历程
第一小节
一、对50年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历程的回顾
学生学业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教育评价的改革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然,也受到人们对评价认识的制约。因此,对教育评价,乃至于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历程。崔允漷先生在《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一书中说:“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变革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试图通过不断完善选拔鉴别功能的单一考试的变革来驱动整个评价体系变革的历史。”
年来,全国的高考、中考等“高利害性”的考试,还包括各个地区的统考,占据着学业评价政策的核心。诚然,高考、中考一直在进行着改革。但是不管怎样变来变去,它始终以选拔和鉴别功能为轴心,这一根本功能没有改变。所以说,基础教育体系的评价改革,往往是这样的变革的不断的复演。世纪 80年代到本世纪初,教育评价政策强调的是考试次数的减少,出题的要求降低等,以减少由于过度强调考试的选拔、鉴别功能,给师生们带来的沉重负担。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对减负,对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除此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前瞻性的评价方面的改革政策。这样政策的延续,使得我们的考试更加侧重选拔与鉴别,而这种选拔鉴别性的考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我们学生学业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说是深重的。而且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我们的课堂,甚至于还伸延到课外。我们来看一道题,这道题是幼儿园升小学的一道入学考试题。这个题目是这样的:有 1到 9,九个数,将它们分类,比如说一类是 1、3、5、7、9,另外一类是 2、4、6、8。这是以奇偶数为标准分类的。问:如果把数字分成三类,分别是“1、3、7、8”,“
5、9”,“2、4、6”,这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呢?我们初看这个题目,都感觉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当我们看到答案之后,更觉得啼笑皆非。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1、3、7、8,是读第一声,5、9是读三声,2、4、6是读四声。这样的考试,通过纸笔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仅在我们的小学、中学的课堂上出现,并且还前移到了幼儿园升小学的考试当中。这样评价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片面地追求标准化答案,片面地关注书面测验等。在这样的考试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评价后,学生的成绩还要被晒出来,和其他同学进行排名比较,这样的排名还会影响到他在教室中座位的次序。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样的评价最终只能让学生一次一次地获得挫败感,甚至感觉到对学习的厌倦。学校老师为了追求高分,追求评价的好结果,于是对学生进行强化的机械训练。这种强化的训练,不能不能使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长足进步,有时甚至束缚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曾经在一次表演中当众遭受了滑铁卢。有一天他做表演,有人上台给他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 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了车站,有 87人下车,65人上车,又一站,下去了 49人,上来了 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 37人,上来 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 74人,上来 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 17人,上来 23人„„出题的人话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有„„”,他刚要说答案,那个人赶忙拦住他说,“不,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站”。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就是束缚思维的灵活性,使人的心理活动变得刻板僵化。如果把这样的束缚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用到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通过对50年的回顾,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我们的学生学业评价是随着高利害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评价的结果就是课堂上老师教得过死,学生学得刻板,评价评的是分,而不是人。
第二,这种学业评价体系,无法完成对学生全部学习结果的测量。学生在学校不仅仅学知识,同时还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要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学习要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以往的学业评价体系,只能单纯地测量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达成情况,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品质,则是无法测量的。
第三,这种学生评价体系,过分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弱化了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对高分的一味追求,教师和学生都极力地想通过纸笔测试获得更高的成绩,于是对纸笔测试涉及的知识进行强化的记忆,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从刚才讲的心算家的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人的思维一旦受到了某种束缚,或者说只关注到了问题的一面,那么他对问题的其他方面,可能就会有所忽略。
第四,这种学业评价的结果是以单纯的训练替代教学,课堂成为了练兵场,学生成为了记忆机器。在近些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鉴赏题。于是,一些老师就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解答鉴赏题的训练,老师训练的内容,是解答这类题目公式,而不是进行鉴赏的思维方式。在答题时,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所谓公式生搬硬套,不能把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在试卷上展示出来。
第五,由于过分地追求这样的高分,由于用片面的评价替代了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全面评价,所以师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非常沉重的负担。每天老师想的是如何要提高学生的分数,学生想的是考试我会得多少分。
综合上面的几点认识,我们可以看到,前50年我国基础教育学业评价改革的历史,只不过是大规模考试的变革史。难怪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要回答钱老的这个问题,评价制度改革应该纳入其中。只有改革我们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更全面地育人,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第二小节
二、学业评价改革的现状
可以说,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世界各国的教育界也都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一方面更好地进行人才的选拔,另一方面发挥它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应该说,中小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大难题。对于评价制度的改革,政府在政策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2002年 12月,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制定下发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过于单一。“通知”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对评价目标、措施与方法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改革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政府教育部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研究部门同时也加强了理论的研究,有些研究者已经在理论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简单来说,学业评价就是以我们现行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搜集学生在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进行具有价值的判断的过程。我们从学业评价的概念出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业水平不完全等同于学生的单科学习成绩,它的范畴要比学习成绩范畴要大得多。它不仅仅包括学生对于知识与能力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水准,同时还包括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生所处的一种状态。
对于新的评价系统,我们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第一,评价应当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就,除了过去一直强调的知识技能以外,还应当关注诸如问题解决、判断性思考、有效交流、团队工作等高层次的能力。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维的。
第二,评价不是简单的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比较。还应当对学习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理解的追寻,促进学生自我导向的反思性的独立的学习。评价的目的不是排名,不是比较,不是选拔,不是甄别,而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最终的目的。
第三,评价不应将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换句话说,学生在评价当中,应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仅是一位被评价者,还应当是评价者。也就是说,评价当中要包含着学生的自我评价。
第四,评价应当运用情境化的、复杂的、挑战性的任务,而不能运用去情境化的、碎片化的、基于事实的回忆的任务。我们需要的是多种多样、不拘泥于纸笔测试的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这样的功能。要想实现这样的评价功能,我们要构建两个评价体系。第一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二个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这样两个评价体系当中,评价的要求和内容各有所不同。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来重新确定学生的评价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我曾经到过一所学校,那所学校对学生个体和班级,都收集了成长的记录。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成长记录,班级也有成长记录袋。在成长记录中,不仅仅记录了学生认知上的变化,比如说包括学生的成绩单,也包括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实践记录,同时还包括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取得的成就,比如奖状,甚至还包括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一些小的文章、小的体会。学生把这些成果都放进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最终在学生毕业之时,用成长记录袋来描述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对自己经历的梳理,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的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拿学生的记分册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还关注到了学生的各个方面在学校所获得的成就。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被这种成长记录激励着。同样班级也有“班级成长记录袋”,记录着班级当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进步的过程。这样一个班级,或者说这个班级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要为自己的班级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的办法。
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学生评价的内容,要确定评价标准。学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首先要以各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确定具体的评价的内容。除了学科的学习目标以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般性的发展目标。比如说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的技能,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的技能,合作技能等,还有他的社会责任感的发展轨迹。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内容的构成,既包含学科的学习目标,也包含着一般性的发展目标,这样一种评价对学生来讲是客观的、多维的、科学的,并且是一种综合的评定。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如何“立体地”评价学生。例如,在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建立化学学习的档案袋,收录他们重要的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单元知识学习的总结;可以收集在化学学习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还可以收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把过程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记录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的结论,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在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同样也有着这样的表述。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究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在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评价也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生物标准”)
案例:“种子萌发条件”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哪些。
课程标准以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为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等,让学生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收集实验的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我们给学生布置这样的探究活动之后,可以参照下列各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能否根据观察到的或者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的实验;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的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来完成实验,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且得出结论;能否在探究活动当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些评价项不仅仅评价了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同时还评价了学生在参与活动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评价正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一个根本的要求,也是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的最终目的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当中,我们既要关注到对学生事实性知识掌握的评价,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状况。基于上述评价的功能要求,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在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之初,要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应知道并且能够做到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直接拿中考题、高考题,作为对学生进行阶段学习检测的材料。应该说中考、高考这样一种高利害性的考试,他们大多测试的是学生的综合性的能力,用它作为平时学习,甚至是一节课学习的检测材料,应该说是不合适的。我们老师在构建这样一种评价体系当中,应该把学生较长一段时间应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为不同评价阶段相对应的目标的要求。比如说我们要评价学生在第三学期的语文学习的结果,那我们就必须有效地分解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所规定的这个学段的内容标准,要明确第三学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应该达到这种目标,教师也应该依据这样一个目标,制定不同单元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相应的目标,以便更好地确定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
其次,要了解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过程中所表现的状态。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收集关于学生学习状态证据的过程。教师收集证据的范围,应当限于课标所规定的内容,应当限于教师实际教过且学生实际学过的内容,否则就有可能收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证据,产生对学生不公平的结果。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的内容。第三,教师要用收集到的资料与课标所规定的相应阶段的要求相比对,确定学生在这些方面达到的水平,找出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正是要缩短二者之间的差异。这种收集资料的目的,或者说我们评价的目的,也恰恰是要解决,要促进学生的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是一份老师写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报告单。老师在语文学习中,把学习内容划分为这样几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写作和口语交际。在不同的领域当中,老师先具体地对课程标准、本学段的要求、评价的标准形成一个认识。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目前的某一领域的状态,做了一个描述。比如说这位同学,在正确读准字音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做到结合具体语境,读准常用的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和异误读字。从读音方面来看,这位同学表现突出,处在非常好的一种状态。他能够读懂常见的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和异误读字,他与课程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老师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继续丰富汉字的认读范围,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地纠正读音。这个学生在纠正读音方面有不正确的习惯,但是他在测试当中或者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也暴露出来这样一些问题。老师及时地给他进行纠正。我们通过此例可以看出:教师评价的目的,不是说要给出这个学生评分和排名,目的在于看一看这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在识字与写字这个领域中,在读音方面他所达到的程度,而且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缩小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差距。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实例就可以看到评价的根本目的。
应该说,评价对于学生来讲,影响是深远的,而且这样的评价对我们老师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我们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说是迫在眉睫,而且是任重道远。对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来讲,我们应该成为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者,应当成为评价改革的主人翁。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推进传统考试制度、考试形式及内容的改革,研究和开发中小学学业评价的有效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在这样一场改革当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能够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来献出我们应有的智慧,做这样一种实践者,做这样一种探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