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

时间:2019-05-15 01:4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

第一篇: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

摘要:清开灵注射液是安宫牛黄丸的改型制剂,主要为牛黄、水牛角、珍珠母、黄芩、栀子、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提取物精制而成。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促进红细胞再生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脑出血等见上述症候者,疗效确切,在我院发热门诊输液中广泛应用,在上感、肺炎等治疗中退热、抗病毒效果良好;但因其成分及制剂复杂,与输液药物配伍有禁忌及病人体质不同,在我院的500多病例中,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配伍禁忌

Abstract:The Qing ling injection is palace agents, mainly for the bezoar, buffalo horn, mother-of-pearl, radix scutellariae, fructus gardeniae, flos lonicerae, radix isatidis extrac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antibacterial, antiviral, antifungal, promote red blood cell regeneration function, mai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neumonia, cerebral thrombosis, cerebral hemorrhage, see the above symptoms, such as definite effect, is widely used in our fever outpatient infusion, in a sense, pneumonia and other treatment on antifebrile, antiviral effect is good;But because of its complex components and preparation, and iv drug compatibility with taboos and patients constitution is different, more than 500 cases in our hospital, 2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now report as follows.Key words: Qing ling injection;Adverse reactions;Compatibility taboo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2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查体温为38.5℃,实验室检查:WBC:12 ×109/L,其余检查正常。第1天给予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治疗,症状有所改善,第2天,为巩固疗效,在给予800万单位青霉素后,将30mL清开灵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静滴完毕30min后患者突然感到发冷、发热,体温骤升至39.9℃。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滴,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30min后,症状消失。第3天单独应用抗生素无此现象出现。

例2:患者女,45岁,患有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因上感,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清开灵30ml静脉滴注,大约输到100ml时,患者出现耳后及前胸皮肤瘙痒,喉头梗阻感,停止输液,7min后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呼吸困难、大汗、血压未测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3h症状逐渐消失。改用青霉素注射无不良反应。

2、讨论

清开灵不良反应大多数在用药中出现,少数为用完药后发生,最常见于用药后20~30min,且以首次用药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药物热:发抖、寒战、高热;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胸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神经系统反应:头疼,眩晕,意识丧失;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哮喘;皮肤反应:全身充血性红斑疹、荨麻疹、瘙痒、面部潮红;过敏性休克等。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考虑可能是:(1)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1]。(2)清开灵是复方注射制剂,经注射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就可能产生经口服给药所没有的不良反应。(3)方剂中的水牛角提取物,内含蛋白质,也可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过敏反应。(4)安宫牛黄丸是不能用于普通上感的,它的使用面很小,但是在当今的临床中,只要发热,或是头晕等症状时医生们都会用上,这样导致药不对症就会发生输液反应[2]。

预防措施:(1)用药应谨遵辨证施治原则:清开灵注射液虽为治疗温病的有效方剂,但只适用于温邪入里、内陷心包的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和小儿痰热惊厥等,而恶寒、发热患者不宜应用,所以对发热患者,也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2)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家族药品过敏史,对有既往过敏史患者要慎用。(3)避免快速静脉滴注,开始滴注时速度宜慢约20~30滴/min。l5~20min后患者无不适,可改为40~60滴/min。并经常巡视,观察患者反应。(4)如果清开灵与可配伍的液体或药物配伍后出现混浊沉淀等情况则不能使用[3]。(5)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液,维持静脉通道、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参考文献

[1]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2]冯春玲,祝汉林,张淑惠.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04期.[3]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0-611.

第二篇: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摘要: 本文综合介绍了临床使用黄芪注射液过程中引起的药疹、过敏性休克、头痛及肾脏、呼吸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关键词: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

黄芪注射液为中药黄芪提取物的灭菌溶液,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等功效,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随着该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现将不良反应综合如下。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以药疹〔1~3〕较多,大多于用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出现,停药后很快消失,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1·1 药疹 李玉梅〔1〕报道1例因病毒性心肌炎,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黄芪注射液4ml,静脉滴注,1日1次,静脉滴注第二天后,滴注部位的左侧肘关节以下皮肤出现弥漫性

荨麻疹样皮疹,边缘不清,有的部位略高于皮肤,奇痒难以忍受,继而出现全身瘙痒,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2d后皮疹消 失。

1·2 过敏性休克 董福轮〔4〕等报道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对症治疗后,因精神不振,倦怠懒言,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滴,初用10d无不适,后在静滴过程中突然出现寒战,继而

出现高热,神昏,少尿,二便失禁,血压进行性下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考虑为黄芪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停用黄芪注射液,对症治疗,随访2个月无异常。2 致头痛

据报道1例因心慌、胸闷,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黄芪注射液20ml,当输液达150ml时出现头痛、头昏,考虑为输液过快所致,减慢输液速度,患者头痛仍逐渐加重, 恶心,呕吐两次,并感颜面部皮肤发紧,血压18·62/11·97kPa,考虑为黄芪注射液所致,终止静脉滴注,给予脱水,利尿,2h后头痛消失。这可能是由于黄芪注射液有扩张血管作用。3 血液系统反应 张桂玲〔5〕等报道1例5岁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并给予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30ml,加黄芪注射液10ml,1日1次,用药前血常规:血红蛋白82g·L-1;白细胞16·8×109L-1,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45;红细胞1·92×1012L-1,网织红细胞0·042;用药后出现黄疸,血红蛋白下降至50g·L-1,网织红细胞上升至0·125,停药,对症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升至90g·L-1,皮肤黄疸消退。4 肾脏损害

郭良年〔6〕报道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前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给予一般保肝药物,能量合剂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黄芪注射液20ml静滴,当输入黄芪注射液约20min时,出现右上腹部胀痛,未作特殊治疗,次日仅有轻微全身肿胀感,尿量较前减少,再次进行上述治疗,当黄芪注射液静滴20min时,全身肿胀感加重,尿量继续减少,24h尿量1200ml,尿常规检查正常,第三天,全身肿胀更甚,无尿,考虑与黄芪注射液治疗有关,停用黄芪注射液,给予利尿治疗,2d后症状全部消失。5 呼吸系统损害 5·1 致哮喘 王金全〔7〕报道2例因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抗感染治疗及雾化吸入后,症状消失,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黄芪注射液30ml静滴,用药2min,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气喘、张口呼吸,查双肺满布哮鸣音,考虑为黄芪注射液致速发性哮喘反应,立即停止静滴黄芪注射液,吸氧,对症处理,3min后,呼吸困难、气喘改善,2h后症状消失,双肺呼吸音清, 无哮鸣音。

5·2 致喉头水肿 叶倩〔8〕报道1例支气管肺炎,咯血,给予抗菌素及止血药治疗,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黄芪注射液30ml,当黄芪注射液静滴12min后出现胸闷、气喘、发音困难等症状,考虑为喉头水肿,即停药吸氧,10min后症状 逐渐缓解。其它不良反应

此外黄芪注射液还可引起低毒性感染〔9〕,发热〔10〕,皮肤绿脓杆菌感染〔11〕等不良反应。黄芪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引起不良反应因素难以确定,因此临床使用中应仔细观

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防延误病情。参考文献

〔1〕李玉梅·黄芪注射液致过敏1例报道,新中医,1997,29(5):56· 〔2〕牟乃洲·黄芪注射液引起药物疹1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1):40·

〔3〕韩晓丹,周平·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致荨麻疹1例,安徽中医学院

第三篇:不良反应分析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总结

我院是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于2008年正式启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几年的监测工作中共收集了50多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2009年收集了ADR报告表5份,到 2010年只收集了3份。数量偏少。

分析漏报的原因:

(1)

对ADR知识和监测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医务人员不了解ADR判断标准和报告程序,无法完成ADR报告。

(2)

某些医师认为,ADR就是医疗事故,担心卷入医疗纠纷。在以往的工作中,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存在“怕影响声誉、怕惹出麻烦”的误区。

(3)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全,ADR报告表是医务人员自愿填写上报的,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所以各部门的医务人员填写ADR报告主动性差,以致漏报现象的严重。

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使用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受制于医学科学发展的水平,即使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仍会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这是伴随药品而存在的一种医学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意识不浓、治理不力,给临床药品的安全使用带来隐患。为了使ADR监测工作更加规范、深入,新的一年里从以下几点入手:

(1)

逐步消除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监测的顾虑,提高他们对ADR的了解。

(2)

通过信息共享,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及时公布不良反应信息,避免相同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定期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汇总ADR报告,对药物种类、发生例数、患者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向临床反馈,以便选择安全有效的药品,提高对可引起ADR高发药品的警惕。

(4)

各科室应加强ADR报告意识,积极配合工作,及时 上报。

宁蒗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2013/01/13

第四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本院对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实例和不良反应报告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综合了头孢菌素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过敏反应占总不良反应的77.78%。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头孢呋辛钠。结论:应关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头孢菌素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前言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天然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um C)为原料而研制成的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C是从冠头孢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培养液中提取的,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即可得到不同的头孢菌素,其化学结构的主核为7一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简称7-ACA)[1]。

头孢菌素类属繁殖期杀菌剂,常用于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与氨基糖苷类等静止期杀菌剂联合用药常获协同作用。其作用靶位在细菌的细胞壁,故毒性低微,可安全地用于小儿、老人、孕妇和授乳妇。药物的组织分布好,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的品种较多,适用于各种部位的细菌感染。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对各专科常见致病菌的复盖率高,适应证广。不少品种耐胃酸,可供口服,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适用于产酶菌株所致感染。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可慎用于青霉素过敏者。这些均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2]。一 研究方法

随机收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病历及住院用药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2006年至2009年期间收到的不良反应反馈表中筛选出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物,对其作出统计和分析。

参考资文献资料来源于近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学期刊,采用检索工具刊物如《中国药学文摘》、《药物不良反应题录集》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等进行回顾性调查。涉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事》等杂志中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报道并对其作出分析和讨论。

二 理论研究

2.1 构效关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母核7一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是头孢菌素显示药效的基本骨架,但生物活性评价表明,只有母核骨架而无合适的侧链,它的药效甚微,大量的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头孢菌素类有如下构效关系[3] 2.2 头孢菌素的临床分类

根据药物研制开发时间先后,抗菌谱(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及肾毒性不同,可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4],详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的分类及主要品种

分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吩 头孢拉定 头孢孟多 头孢美唑 头孢唑肟 头孢克肟 头孢吡肟 头孢唑兰

主要品种 头孢硫脒 头孢氨苄 头孢替安 头孢克洛 头孢曲松 头孢他美酯 头孢匹罗 头孢瑟利

头孢唑啉 头孢羟氨苄 头孢呋辛 氯碳头孢 头孢哌酮 头孢米诺 头孢克定 头孢磺啶

2.3 抗菌活性比较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体外时的抗菌活性比较。详见表2。

表2 头孢菌素类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

革兰氏阳性菌

++++ +++ + ++

革兰氏阴性菌

+ ++ +++ ++++(*)注:*超过半数的第四代头孢菌素显示对绿脓杆菌的良好抗菌活性。

2.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2.4.1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亦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头孢唑啉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等口服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略差。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2.4.2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中的敏感株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和腹腔盆腔感染,用于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合用,头孢呋辛尚可用于对磺胺药,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耐药的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前预防用药。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等口服剂。主要适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轻症病例。头孢呋辛酯口服尚可用于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官颈炎、直肠肛门感染[5]。

2.4.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盆腔炎性疾病、骨关节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治疗腹腔炎、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本类药物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亦有效,但并非首选用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尚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轻中度感染,也可用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剂治疗、病情已基本好转后病例。需注意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均不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酵菌的感染。

2.4.4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目前国内应用的是头孢吡肟,本药的抗菌谱和适应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同,尚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对其敏感的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等细菌感染,亦可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所有头孢菌素类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抗菌作用均差,故不宜选用于治疗上述细菌所致感染[5]。

2.5 头孢菌素的理论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毒性较低。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哮喘、血清病样反应等,偶见过敏性休克。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类有 5 过敏反应。第一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氨苄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肾毒性,表现近曲小管坏死。静脉注射时应注意高钠血症的发生。尤其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可增强肾毒性,要注意监测肾功能。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哌酮等都可能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可用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日趋严重的问题是二重感染,偶尔可见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念珠菌的增殖现象,尤其对耐药菌株如白色念球菌和肠球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头孢吡肟为代表,其优点为抗菌谱广及不良反应较少和较轻,其肾部毒性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前两代有明显的降低,其一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皮疹和腹泻恶心等消代系统的不良反应,但一般停药后可以自行好转。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大剂量应用时偶尔可发生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6]。三 结果与分析

3.1不良反应比例

统计2007年 至 2009年期间全院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总数为154例。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45例,占抗生素不良反应的29.22%。详细见表3:

表3:院内抗生素ADR比例

抗生素 头孢克肟 头孢美唑钠 头孢匹胺钠

头孢羟氨苄 头孢他啶 头孢呋辛钠 头孢哌酮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头孢曲松钠 头孢替安 头孢西丁钠 头孢米诺 五水头孢唑啉钠 头孢唑肟钠

ADR(例)占头孢菌素抗生素的比例(%)占所有抗生素比

例(%)1 6 1 2 8 5 5 4 2 3 2 2 2 4.44 2.22 13.33 2.22 4.44 17.78 11.11 11.11 8.89 4.44 6.67 4.44 4.44 4.44 1.30 0.65 3.90 0.65 1.30 5.19 3.25 3.25 2.60 1.30 1.95 1.30 1.30 1.30 根据上表分析: 结果得知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全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为头孢呋辛钠为

17.78%,表明在应用头孢呋辛钠时应特别注意。

3.2 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3.2.1 2007年至2009年期间回收的不良反应反馈表中筛选出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物并对其作出统计和分析。详见表4

表4:院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情况

药品名称 头孢克肟 科室(例)泌尿外科(1)外科(1)

头孢美唑钠 急诊内科(1)急诊(3)

头孢匹胺钠 儿科(2)内科(1)

头孢羟氨苄 泌尿外科(1)

头晕(1)皮疹(5)不良反应表现(例)

恶心(1)皮疹(1)寒战高热(1)

不良反应处理 停药(1)未做特殊处理(1)

停药,给予5%GS+地米10mg+非那

根25mg输注 停药(1)停药,对症治疗(2)停药(1)对症治疗(1)

停药(1)停药(1)头孢他啶 儿科(2)内科(1)药剂科(1)呼吸(3)

皮疹(2)皮疹(1)皮疹(1)

皮疹(1)手足发麻(1)

皮肤过敏(1)皮疹(1)皮疹(1)

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大汗

淋漓(1)

对症治疗(2)停药(5)

抗过敏(1)停药(1)

立即停药,侧末梢血糖ECG,5%GS250ml静滴(1)头孢呋辛钠 妇产科(1)儿科(1)五官科(1)

妇产科(4)

头孢哌酮钠

消化科(1)肿瘤科(1)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耳鼻喉科(2)急诊(1)

内科(1)妇科(2)

头孢曲松钠 呼吸科(1)皮肤科(1)

头孢替安 老年科(2)呼吸(2)

头孢西丁钠

急诊(1)

头孢米诺 五水头孢唑啉钠 头孢唑肟钠 泌尿外科(1)妇产科(1)内科(1)儿科(1)急诊(1)妇科(1)

恶心呕吐(1)头晕耳鸣,胸闷乏力(1)

腹泻,恶心呕吐(1)

脸部水肿 眼睑水肿(1)

皮疹(1)皮疹(1)过敏(1)荨麻疹(1)面部眼睑浮肿(1)

腹痛,皮疹,恶心呕吐(1)

皮疹(1)过敏(1)恶心呕吐(1)恶心,头晕,心慌(1)皮疹(1)过敏(1)面部红疹(1)

胸闷、心慌、出汗、四肢麻木、头

痛、颜面苍白(1)

皮疹(1)包皮水肿(1)皮疹,瘙痒(1)

风疹(1)皮肤过敏(1)

停药,对症治疗(1)

停药(2)

停药给予地塞米松5mg(1)非那根12.5mg肌注(1)停药(1)皮肤科治疗(1)停药,吸氧,抗过敏治疗,皮肤科

会诊处理(1)停药(1)

静滴地塞米松(1)停药(1)

停药(1)停药(1)

停药(1)静滴地塞米松、VC(1)

停药(1)停药(5)

停药(2)

寒颤、胸闷、心慌、体温升高(1)肌注非那0.5g+静脉地米10g(1)

头痛,牙齿酸痛(1)

停药(1)

根据上表分析: 本院处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多为停药或利用静滴地塞米松和加维生素C来解决其不良反应。

3.2.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报告

统计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全院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45例不良反应表现的分类统计及其分析。详见表5。

表5:院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类情况

ADR(例)头孢菌素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

合计 不良反应比例(%)

过敏反应

4 35 77.78

消化系统 1 4 8.89

神经系统 0 6 13.33

肝肾系统

0 0 0 0

根据上表分析: 本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的过敏性皮疹占总不良反应的77.78%,其次为神经系统占总不良反应的13.33%,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占总不良反应的8.89@,在肝肾系统的不良反应和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在统计期间未有出现。而且在统计得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合用时可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也应对其过敏反应高度注意,避免发生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性死亡等危及生命的严重过敏性反应。

四 讨论

4.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4.1.1 变态反应

抗菌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是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抗菌药物分子结构比较简单, 为非蛋白质, 与ADR密切相关。研究表明,β-内酰胺环、与β-内酰胺环并合的杂环及环上的侧链取代基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ADR。

头孢菌素的变态反应主要有皮疹、荨麻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类似青霉素的休克反应, 可按同样方法进行急救。变态反应又分为速发型(Ⅰ、Ⅱ、Ⅲ型)和迟发型(Ⅳ型)两种。单次用药的ADR多为速发型反应, 是由IgE、IgG 和IgM 介导的免疫反应。过敏性休克也属速发型变态反应, 且均发生在静脉滴注给药后5~30 分钟。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在48~72 小时或更长时间出现, 是由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引发。其它类型的ADR 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患者年龄、性别、遗传、代谢、酶系统、病理状态等诸多复杂因素有关。鉴于此类药物应用的广泛性与ADR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临床选用时, 不仅要关注病情与药物的抗菌谱, 还应仔细询问和掌握患者及家族的既往ADR 史、是否过敏体质和近1~2周内用药情况, 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ADR。在用药过程中, 尤其是静脉滴注开始后的30分钟内, 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ADR, 包括停药、干预, 必要时抢救, 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对于已经发生ADR的患者, 应根据情况告知今后禁用或慎用某些药物。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 因此, 两类药物之间可致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 其发生率为5%~10%。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约10%~30%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临床应用时须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 慎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并在用药前做皮肤过敏实验, 阴性者须在严密观察下使用, 以免发生迟发性过敏性休克。提示在临床应用该类药品时, 除了严格排除禁忌证以外, 还应随时对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做好用药后的严密监护和抗休克急救准备[7]。4.1.2 胃肠道反应

口服或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 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胀气等不良反应。这是由于多种头孢菌素直接进人胃肠道或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的缘故。经胆汁排泄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拉氧头孢, 头孢曲松等多引起腹泻、肠炎或伪膜性肠炎。4.1.3 肾损害

肾脏是头孢菌素排出的主要脏器。药物在尿液中浓度可比血浓度高几十倍或更多, 因此, 易造成肾损害。不同的头孢菌素致肾损害作用大小不一。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加重肾损害。

头孢菌素在大剂量应用时均有产生肾毒性的可能, 主要损伤部位是肾脏的近曲小管细胞, 而间质性肾炎较少见。头孢菌素的肾毒性主要是药物浓度导致的, 而非过敏性损伤。静脉注射因避免了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其血浆药物浓度迅速达峰值产生疗效。但血浆浓度过高也可使不良反应迅速发生。第一代头孢菌素肾毒性与其在组织中的浓度相关。导致肾损害的原因可能为治疗前因感染轻度 10 脱水, 用药前未及时补液, 相对血容量降低,药物浓度增高, 另外没有按照推荐剂量分次给药;其代谢产物易产生变态反应且可溶性低。头孢唑啉剂量较大时有一定肾毒性, 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 肾功能异常。第三代头孢菌素肾毒性减少, 但头孢他啶有一定的肾毒性, 尤其是原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为明显, 因此该药的用量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调整。

输液中加入2种以上药物, 可发生理化或药效学相互作用。头孢菌素致肾功能损伤, 除用药剂量过大外,与合用肾毒性药物如强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 若原有肾功能减退, 头孢菌素可加重肾脏损伤。一般给药后1周发生, 停药后可恢复, 少数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8]。4.1.4 肝脏毒性

头孢菌素可引起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发生率为1%~11%, 多为轻至中度, 持续时间短, 停用抗生素可恢复。头孢曲松可引起较明显的肝脏反应, 如原发性胆汁郁积、胆囊泥沙样结石等, 尤其在儿童多见,但停药后可恢复。4.1.5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头孢曲松钠、头孢吡肟注射剂可引起精神障碍。在本院研究中发现头孢羟氨苄有一例引起精神障碍,其表现为失眠和喜怒无常,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4.1.6 造血系统功能障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造血系统毒性, 偶见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合用抗凝药直接有关。4.1.7 局部刺激

这类不良反应常与给药途径有关。口服头孢菌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静脉注射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2%, 有的可达5%以上。一些头孢菌素肌内注射后局部疼痛明显, 可使用利多卡因(0.25%~0.5%利多卡因注射液)作溶酶缓解。4.1.8 药物热

热型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当临床上考虑药物热时应结合以下几点综合分析与药物间的关系: ①应用抗菌药物后感染已控制, 体温下降后再上升;②原感染所致发热未控制, 用药后体温较未用抗菌药物前更高;③发热、体温增高, 但一般状况良好, 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④发热伴皮疹或嗜酸细胞增高;⑤停药 11 后2~3 天体温下降[9]。4.1.9 戒酒硫样反应

目前应用有些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饮酒,有时会出现戒酒硫样反应。其反应表现为面红、心跳加快、失神、血压下降、胸闷、头痛恶心等,此反应与头孢菌素抑制乙醛在体内继续氧化代谢有关[10]。

4.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给药方案的选择

4.2.1 头孢菌素类系繁殖期杀菌药,按其性质要求,需要快速地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对其抗菌作用的发挥更为有利。静脉滴注头孢菌素宜将一次用量的药物溶于50~100ml的溶剂中历时0.5~1h滴完,一则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二则可减少药物分解并产生致敏物质;静注给药宜将一次用量的药物溶于10~20ml溶剂中,缓缓注入静脉。

4.2.2 头孢菌素类属于典型的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当血药浓度或组织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时,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疗效,关键是延长大于MIC的维持时间(T >MIC)。国外的体内、体外研究和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明,当T > MIC超过40%时疗效较高,反之较差。

4.2.3 头孢菌素类的许多品种具有抗菌后效应(PAE),所以在调整给药时间间隔时,可根据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加上PAE的时间来确定。头孢菌素类对金葡菌均有PAE,如头孢曲松血浆半衰期可达到8h ,在有效剂量内可维持杀菌浓度达24h;头孢孟多PAE 为3.9h;头孢哌酮PAE为4.6h,头孢唑啉PAE为1.2~4.5h。PAE持续时间越长证明细菌处于抑菌状态越长,经受了非致死性损伤的细菌很难快速恢复活力,从而达到或优于连续给药的效果。目前头孢菌素类多采用1日1次给药方案。如在用头孢三嗪1日1次给药与羟氨苄青霉素1日3次给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对比研究中,在脑脊液(CSF)中的杀菌力及CSF正常压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前景更好。同样,对头孢克肟1日1次口服给药与羟氨苄青霉素1日3次口服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中,也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11]。

4.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

4.3.1 通常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期杀菌剂合用 通常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期杀菌剂合用可获得协同抗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合用常可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而繁殖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合用可发生拮抗作用;如国内、外研究表明在重危感染中头孢菌素类与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联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而没有拮抗作用,但这两类药物不可混在同一注射容器中应用,因β-酰胺环可使后者部分分解灭活;头孢菌素类一般不与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剂合用,尤其是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作用的严重感染时。

4.3.2 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

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或组成复方制剂,起到协同作用,以增强其抗菌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复方制剂有头孢哌酮/ 舒巴坦。4.3.3 头孢他啶与万古霉素联合呈协同作用

万古霉素对G+菌很有效, 尤其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毒副作用低, 细菌对它的耐药性发展缓慢, 但万古抗菌谱窄, 对几乎所有的G-菌均无活性。头孢他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对酶高度稳定, 但不足之处是对G+ 菌的抗菌活力较低。临床上两药联合, 不仅无拮抗作用, 还表现出较强的相加作用, 无不良反应, 对手术治疗G+ 菌和G-菌混合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4.3.4 头孢克肟与维生素K1的可配伍性

头孢克肟的结构上不含N-甲硫四唑基或N-甲噻二唑基。研究表明,头孢菌素能以类似香豆素样药物的方式影响维生素K1的代谢, 从而引起凝血酶原减少症, 而本品结构上不具有N-甲硫四唑基或N-甲噻二唑基侧链, 对维生素K1的代谢无明显影响[12]。

4.4结语

综上所述, 头孢菌素类抗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适应证多等特点, 但也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 如过敏性休克、重度血红蛋白下降、消化道大出血等。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合理用药, 严密监护,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联用在体内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可以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可以增加药效或药物的毒性,所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与其它药物共同联合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参考文献] [1]杨玉 吕培中.头孢菌素的近代进展[J].冶金防痨,1997.7(4):242 [2]张永信.头孢菌素的药理特点和选用[J].上海医药,2003.24(11):495 [3]杨开川,游莉,刘家健,李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构修饰的研究[J].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2009,30(4):178-179.

[4]杨立夫.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特点[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2(12):33 [5]倪瑾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4(1):78-79 [6]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 [7]黄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176例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6(4):167-169 [8]马妮飞.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业,2001,10(3):61-62 [9]柴林青,赵向东.536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警戒,2006,3(2):84 [10]林丽琴.头孢菌素类抗生系的不良反应分析[J].科技交流学会月刊,2001,6(2):46 [11]符红波,郑奕辉,周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3):56 [12]顾觉奋.合理应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J].江苏药学与研究,2002,10(4):69

第五篇: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修订要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应增加警示语,内容如下:

警示语: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资质或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二、【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

1.过敏反应:潮红、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喘息、憋气、心悸、紫绀、喉头水肿、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

2.全身性损害:寒战、发热、高热、乏力、多汗、疼痛等。

3.呼吸系统:呼吸急促、气短、咳嗽等。

4.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

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等。

6.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如转氨酶上升)、消化道出血等。

7.其他:静脉炎、血尿等。

三、【禁忌】项应当包括:

1.对本品或含有灯盏花素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3.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4.孕妇禁用。

四、【注意事项】项应当包括: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资质或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胸痛剧烈及持续时间长者,应作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3.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4.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使用药品。不可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5.用药前和配制后及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本品及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6.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7.本品与pH值低于4.2的溶液使用时,可使药物析出,故不得使用pH值低于4.2的溶液稀释。

8.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过敏体质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老人、哺乳期妇女、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并加强监测。

9.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

10.静脉滴注时,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用药剂量。建议滴速小于40滴/分,一般控制在15~30滴/分。首次用药,宜选用小剂量,慢速滴注。

11.禁止使用静脉推注的方法给药。

12.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如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13.文献显示灯盏花素(主要含野黄芩苷)具有减少血小板计数、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内凝血等作用,为降低出血风险,建议本品与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应加强监测。

下载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防治对策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防治对策 牟纪平(渭源县上湾卫生院,甘肃 渭源 748200) 【摘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一些专家提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防治对策

    内容摘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一些专家提出抗生素循环(轮换)用药策略和策略性换药。使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很多耐药菌株敏感......

    矿井水害分析及防治探究

    矿井水害分析及防治探究 摘 要 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少煤矿已经在湖底下、水库下、河流下采煤,急需加强防治水工作。全国煤矿企业在安全总局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和......

    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a.墙、柱根部漏浆导致烂根 通病分析:模板支设和砼振捣施工不规范,水泥浆从模内漏出,墙、柱等部位的根部出现砼不密实的现象。 防治措施:控制楼板结构面的......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分析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

    矿井水灾分析及防治措施

    矿井水灾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矿井水灾分析与预测 在矿井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矿区内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井下的水统称为矿井涌水。我们把矿井涌水量超......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及防治 摘 要:通过对城市交通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等进行分析,从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及接受者三方面出发,提出了防治交通噪声污染的相关措施,以减少城......

    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急功近利的物欲刺激影响,使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传统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