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川府

时间:2019-05-15 01: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川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川府》。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川府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川府发〔2009〕34号 【发布日期】2009-10-15 【生效日期】2009-10-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川府发〔2009〕34号)

为认真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555号),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事关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事关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来抓。今年5月,国务院令第555号颁布,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我省是流动人口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省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达2000余万人,约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

10、全省总人口的1/4。他们大都处在生育旺盛期,且长期人户分离,原依附于户籍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手段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而适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特点和新形势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全省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发〔2006〕22号和国务院令第555号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站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两个加快”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实创新,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加快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区域协作、信息共享、双向考核”的工作新机制,积极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新格局,推动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不断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一)服务均等。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积极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等工作。现居住地要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建档制度,完善育龄妇女定点服务制度,免费为育龄夫妻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优先照顾,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依法享受休假。现居住地要充分利用城镇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平台,采取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协调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在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户籍地要发挥源头管理的优势,做好外出人员的登记、宣传、教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积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严禁户籍地跨区域设立管理站,严禁强迫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严禁在签订合同和办理证件时搭车收费,严禁以各种名义收取押金、保证金。畅通“12356”阳光计生热线,拓宽信访渠道,及时妥善处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来信、来访,严肃查处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侵权行为,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二)区域协作。各地要树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意识,积极推动省际、市际、县际协作,不断加强现居住地和户籍地的协调配合,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服务管理。各地要根据流动人口的总量、流向等实际情况,加强和推进两地或多地的区域协作,通过签订区域协作协议、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召开区域联席会议等形式,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服务等活动,形成区域协作长效工作机制。突出区域协作的重点,积极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我省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省市开展区域协作,逐步扩大协作范围、丰富协作内涵、提高协作质量。突出区域协作特色,在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区域协作试点。以成都经济圈流动人口协作平台为载体,逐步扩大协作范围,在2011年前建立成熟的区域协作制度,深化省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区域协作,逐步形成全省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合作共赢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现居住地在为育龄夫妻办理《生育服务证》时,要及时向其户籍所在地核实情况和通报办理结果,户籍地要做好登记备案。完善个案协商处理制度,在处理违法生育案件和征收社会抚养费时,发现地或现居住地要与户籍地主动联系、协商处理。两地协作中出现的争议,在双方协商后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由上级人口计生部门协调解决。

(三)信息共享。各级、各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和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监测制度,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平台。人口计生、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做好流动人口全员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和统计分析工作。现居住地要完善村(居)民小组长、住宅小区业主委员、物管人员为主体的信息采集网络。户籍地要依托村组,把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与关爱留守家庭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对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对无固定居所、无固定工作人员的登记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去向、婚育情况和联系方式。

三、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与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在同级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内明确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机构和人员。乡(镇)、村(居)要根据工作实际配备专(兼)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员,负责本地流动人口信息统计、宣传服务和协助处理违法生育等工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二)实施综合治理。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各级、各部门在制定流动人口政策措施时,要搞好调查研究,主动征求人口计生部门意见,使之有利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从根本上消除个别地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经济诱因。综治办、人口计生委等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指导、协调和支持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努力提高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应当结合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及时向所在地同级人口计生部门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等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国资委、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要加强对所管理的企业落实法定代表人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情况的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法定代表人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接受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招聘外来人员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做好登记,加强监管,并定期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三)深化村(居)民自治。充分发挥社区的前置性、基础性作用,以村(居)民自治和协会组织建设为载体,逐步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方位、广覆盖的服务管理体系。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了解本村或者本居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加强村(居)计划生育工作分类指导,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要把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与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和集贸市场等场所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通过会员的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全面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统筹管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日常业务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措施。

(二)保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按照户籍人口同等的标准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落实。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督促检查,不断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双向考核机制,对各级、各有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实行以奖代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日常管理,对不认真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失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委发〔2008〕3号)的规定实施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违法生育反弹。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大平时督查力度,及时通报情况、督促整改,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质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四川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1-10-04 【生效日期】1991-10-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修正)

(1991年9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通过1991年10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号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四川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象,是指离开户籍地的乡(镇)、城市市区异地暂(寄)住的育龄妇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因工作、学习、休假异地暂(寄)住的除外。

第三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领导,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实行综合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计划生育工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有关部门应当协助、配合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职责和措施

第五条 第五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由户籍地和暂(寄)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配合。

第六条 第六条 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

(一)对赴异地的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出具计划生育情况证明,并登记造册;

(二)对赴异地的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三)协助暂(寄)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执行对暂(寄)住育龄妇女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行为的处理决定;

(四)负责育龄妇女异地暂(寄)住期间、生育情况的统计。

第七条 第七条 暂(寄)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

(一)审查暂(寄)住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登记建卡,并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为暂(寄)住已婚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药具、节育技术和优生咨询服务;

(三)负责暂(寄)住育龄妇女婚姻、节育、生育情况的统计,并通报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检查、督促各单位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各项措施;

(五)对暂(寄)住育龄妇女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处理,并通知其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八条 第八条 劳动行政部门在办理农村育龄妇女赴异地务工证明时,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情况证明,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不得发给务工证明。

第九条 第九条 公安机关在办理育龄妇女暂(寄)住户口登记时,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情况证明,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及时通知暂(寄)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十条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暂(寄)住育龄妇女个体工商户异地经营证照时,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情况证明,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不得换发经营证照。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办理暂(寄)住育龄妇女的公路运输、内河航运营运证时,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情况证明,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不得颁发营运证。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单位、个人在招聘雇请暂(寄)住育龄妇女或为其提供住宿时,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情况证明;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不得招聘雇请或提供住宿。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单位、个人对招聘雇请或留宿的育龄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外怀孕的,应及时报告暂(寄)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协助督促其落实节育补救措施。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暂(寄)住已婚妇女被招聘或雇请为合同工、临时工的,节育(绝育)手术费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费、治疗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招聘或雇请的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解决。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异地暂(寄)住的育龄妇女,赴异地前必须持户籍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的介绍信到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计划生育情况证明;赴异地后必须持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立即到暂(寄)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登记手续。

禁止涂改、伪造、买卖或转让计划生育情况证明。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异地暂(寄)住已婚妇女要求生育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暂(寄)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由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规定审批或报批,取得生育证后才能生育。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异地暂(寄)住妇女暂(寄)住期间生育的子女,由暂(寄)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纳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并送户籍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纳入人口计划生育统计。

第三章 奖励和处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单位、个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成绩显著的,由有关部门或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异地暂(寄)住已婚妇女持有《独生子女证》的,继续享受《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奖励和优待,其中被招聘或雇请为合同工、临时工的独生子女保健费由招聘或雇请的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承担。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异地暂(寄)住妇女暂(寄)住期间计划外生育的,由公安机关收缴暂(寄)住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缴异地经营证照。用工单位或个人解除聘用雇请合同(协议)。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育龄妇女赴异地前已被发现计划外怀孕并逃避节育补救措施,返回户籍地时不能提供已采取节育补救措施证明的,按计划外生育处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异地暂(寄)住妇女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的行为在一地已受到处理,不因同一事实和理由在另一地再受处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单位、个人,暂(寄)住地县级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给予批评教育;违反第十三条规定的,对单位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含涂改)、出卖(含有偿转让)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由发现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罚款必须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专用收据。罚款必须全部上缴财政。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异地暂(寄)妇女暂(寄)住期间计划外生育,属于赴异地前已计划外怀孕的,分别纳入户籍地和暂(寄)住地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指标;属赴异地计划外怀孕的,纳入暂(寄)住地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所在单位或上级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县级计划生育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县(市、区)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意见

射府发〔2011〕15号

渠县射洪乡人民政府文件

渠县射洪乡人民政府

201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意见

各村发委员会、乡属各单位:

2011年,全乡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要在乡党委、乡政府和乡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革模式,创新举措,在提高服务和管理效能上下功夫,在实现群众满意上求突破,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能动作用,认真落实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管理、服务各项措施,为创建平安射洪、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具体工作意见如下:

一、层层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各村、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要求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流动人口在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在具体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以平等心对待他们,给予同样待遇,组织上门入户活动,开展调查,在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发证的同时,通过与暂住人员面对面接触,宣传国家政策法律,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期待,关心群众疾苦;另一面要在服务上做文章,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提供方便,切实帮助解决就业、就医、居住、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第二故党委政府的温暖,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第二故的热情,推动全乡“四个文明”建设。

二、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责任 各村、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观念,从“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导,继续认真贯彻市两办转发的《市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各自职能出发,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将按照市里部署,抓好全乡范围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计划、部署、指导、督查、协调及工作情况的收集、报告,确保本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各项任务的完成。

各村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要按照上级指示要求,抓好本辖区范围内房屋出租户、暂住人口的调查登记、发证和日常管理,做到发现登记及时,信息采集全面准确,台帐资料整齐规范,并及时发现其中的重点户、重点人,提交驻乡民警作为工作重点。

警务室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主力军,要协助流动人口管理中心抓好对全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计划、部署、指导和督查;适时组织调查,注意发现重点出租户和外来人口中的重点对象,及时发现和打击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依法查处和打击,对违法违规的房屋出租户主和暂住人口,依法查处;要将各社区采集的房屋出租户、暂住人口信息及时录入微机,并按照有关规定,在全乡范围内实行资源共享,为全乡“四个文明”建设服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对外来人口在我乡的就业情况的调查,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用工单位;帮助解决涉及外来人口的劳资纠纷。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教育和督促个体工商户坚持有证用工,不得使用无合法有效身份证和暂住证的人员;对申请办理工商营

业执照的非武坚籍人员,认真查验其身份证和暂住证;定期向公安机关通报外来人员情况。

企业管理部门要抓好对系统内使用外来人员的企业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敦促企业单位不得使用无合法有效证件的外来人员;加强对使用的非江都籍人员的管理,配合做好登记发证工作,并将外来用工情况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及时调处外来人员与系统内企业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

司法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纠纷调处;主动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计生部门要加强全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并将掌握的流动人口情况,定期通报给公安机关。

教育部门要贯彻按居民化待遇的要求,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

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的经费保障工作。总之,全乡各有关部门都要立足本职,协助抓好全乡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真正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社会化、信息化重点,认真落实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措施

一是强化登记发证工作。切实开展以流动人口专项调查为重点的实有人口调查,派出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户的调查登记和发证工作,尤其是组织各用工单位,按“谁用工,谁负— 4 —

责”的原则,落实调查和登记责任,确保暂住人口登记率达90%、发证率达95%、录入率和上网比对率达100%,房屋出租户登记率达100%,力争超过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规定的指标,及时发现和抓获流动人口中的网上逃犯。

二是继续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年内要按照“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思路,着重抓房屋出租户“四个一”达标竞赛。派出所要对辖区内的房屋出租户,在全面调查登记、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一块牌子、一本登记簿、一份治安责任书、一套管理台帐”的要求,全面落实规范管理措施,并全部录入微机,实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三是开展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以省公安厅大平台建设为契机,派出所社区民警多渠道及时全面、准确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并录入信息系统,在农村、社区、大型用工单位安装流动人口社会化采集系统,实行信息采集社会化;通过对流动人口信息的网上传递、碰撞比对、串联分析,掌握流动人口在我乡及周边地区的活动轨迹和动态,在实现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共享的同时,掌握流动人口的活动规律、特点,提高管控工作的针对性和长效性,注意发现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提高打击精确性和实效性,努力服务现实斗争。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沿江开发区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新模式。要根据我乡经济发展迅速,流动人口流入的情况,在抓好日常调查登记等常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社会化、信息化管

理的新路子,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以村(居)、社区和大型用工单位为平台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和房屋出租户比较集中的村、社区建立房屋租赁协会的新模式。尤其进一步完善厂村联动、信息互通、功能互补、联勤协作,强化对流动人口工作地、生活地、活动地的协调管理和服务的做法,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四、强化督查指导,确保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乡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对全乡各部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一是要深入社区、村组及用工单位,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同时对基层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研究解决的措施。二是定期检查。每季度对各部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履职情况,通过上门检查,组织互查,召开部门负责人述职交流会进行检查和考核评估。乡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要切实负起责任,组织和协调好本辖区的相关部门、单位和社区、村认真落实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服务措施,并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做到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考核、半年一总结、年终兑现奖惩。乡综治委将把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作为年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全乡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川府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川府发[2003]30号 【发布日期】2003-07-21 【生效日期】2003-07-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川府发[2003]3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3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二○○三年七月十六日省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第十届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省人民政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工作规则》,结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第二条 省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命令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在全省行政机关贯彻实施。组织动员全省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三条第三条 省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于职守,保守秘密,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第四条 省政府各部门要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切实贯彻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省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各委员会主任、各厅厅长。?

第六条第六条 省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领导省政府的工作;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协助省长处理省政府的日常工作,副省长协助省长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省长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全体会议。省长或省长委托副省长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必须经省政府全体会议或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对紧急和突发性重大事件,来不及召开会议而又必须及时处理的,分管副省长协商处理后,向省长报告。?

第八条第八条 省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规章和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任免人员事项,由省长签署。?

第九条第九条 省长代表省政府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省长或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并报告工作;省政府的工作部门受省政府的委托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汇报某一方面的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副省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省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省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秘书长在省长领导下,协助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处理、安排省政府的日常工作,领导省政府办公厅的工作。?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秘书长、省政府顾问和副秘书长按分工协助省长、副省长进行工作,对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受省长、副省长委托,承担某些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代表省政府出席各地、各部门的有关会议,参加外事活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省长出访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代行省长职责。?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省政府各委员会主任、各厅厅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各委员会主任、各厅厅长根据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和地方性法规、省政府的规章、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

审计厅在省长和审计署的双重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章 决策程序?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草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议案、行政规章、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大型项目和关系社会稳定及其他急要事项等重大决策,由省政府全体会议或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各部门提请省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全省的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由法制机构作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省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一般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各部门、各市、州政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重大决策应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并加强督促检查。??

第四章 行政要求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行政权,强化政府责任,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省政府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制定行政规章,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行政规章,确保行政规章的质量。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省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的决定、命令,并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省政府制定行政规章、发布决定和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要报省政府备案,由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并定期向省政府报告。?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省政府发布的行政规章和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由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必须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审定。省政府规章的解释工作由省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加强执法机关的执法协调,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试点。? ?

第五章 工作部署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工作安排部署,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立法计划等事项,形成省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下发执行。?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各市州政府必须认真落实省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并在年中和年末向省政府报告执行情况。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催办、督查,并适时作出通报。? ?

第六章 行政监督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监督,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确保政令畅通。?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省政府自觉接受国务院的监督,同时自觉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备案行政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省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省政府报告。?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加强全省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市、州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省政府及各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省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工作中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省政府报告。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发布政务信息,方便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第七章 会议制度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省政府实行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制度。?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省政府全体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和省政府组成部门的各委员会主任、各厅厅长组成。省军区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省政府顾问、副秘书长、省政府各直属机构、综合办事机构和省级有关单位(含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单位)负责同志列席省政府全体会议。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列席省政府全体会议。?

省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由省长召集和主持。省长确定议题,会议文件由省长批准印发。会议的组织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同志。?

省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

(二)讨论和决定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部署省政府重大改革措施或其他重要工作;?

(三)通报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全省政治经济形势;?

(四)讨论通过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四川省财政预、决算草案》;?

(五)讨论通过按照法律规定需由省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省政府常务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组成。会议出席人员必须在常务会议组成人员的半数以上。省军区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省政府顾问、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有关副主任、与议题有关的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列席省政府常务会议。根据需要邀请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列席省政府常务会议。?

省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旬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由省长或省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召集和主持。议题由省政府秘书长和分管副省长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省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确定;会议文件由省长批准印发。会议组织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同志。

省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制定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下达的重要任务的措施,讨论决定上报国务院和省委的重要请示、报告;?

(二)研究分析一个时期的全省社会经济形势;?

(三)讨论决定省政府的工作安排、立法计划和其他重要事项;?

(四)讨论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通过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议案,以及须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人事任免事项;?(五)讨论决定由省政府公布的规章、决定、命令;?

(六)听取有关部门,市、州政府的专题汇报,研究有关政策措施,讨论决定有关重要事项;?(七)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讨论决定省政府各部门负责干部的职务任免;各部门、各市州负责干部的奖惩以及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有市、州政府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和以省政府名义对个人、集体的表彰、奖励及授予荣誉称号等;省长认为须经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省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席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应向省长或召集会议的副省长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由省长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秘书长或有关副秘书长审定,如有需要,报省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审定。?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副省长、秘书长受省长委托或按照分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和处理有关省政府工作的问题,其会议纪要由主持人或授权人签发。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省性会议不得要求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召开,不邀请市、州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省政府批准。全省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

第八章 公文审批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省政府的公文处理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四川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组织和实施。?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各部门、各市州政府报送省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省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律送省政府办公厅统一按规定程序办理,不得直接向省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

各部门提请省政府解决的问题,如部门间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应主动协商一致后报送;未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处理建议报省政府。?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各部门,各市、州政府报送省政府审批的公文,由省政府办公厅按照省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重大事项报省长审批。如属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由省政府办公厅直接转交有关部门办理,承办部门应及时向省政府办公厅反馈办理结果。?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以省政府名义行文,经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省长签发。属于分管副省长职权范围的事项并以省政府函件下达的,可授权分管副省长签发;常规事项的行文,可由秘书长签发。?

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政务类公文由省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或核报省长签发。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事务类函件可由副秘书长或办公厅副主任签发。?

各部门报请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依照行政规则不宜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但需要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才便于落实的,可授权有关部门冠“经省政府同意”,向各部门、各市州政府行文。由分管副省长和秘书长审批、签发。

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文件,以及省政府各部门发布的规范性公文,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应及时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政报》上刊登,并在省政府网站上发布。?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凡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一律由部门自行发文或相关部门联合发文。要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公文办理效率。? ?

第九章 作风纪律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省政府领导同志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省政府组成人员应积极认真地参加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省政府领导同志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坚持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带头执行廉政规定,不吃请,不收礼。下基层要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不要地方负责人迎送。?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省政府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情况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的,一般不公开发表。?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省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省政府组成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央和省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省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省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省政府内部提出。省政府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省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省政府组成人员代表省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以个人名义发表涉及未经省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省政府同意。?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省政府组成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报告和请假制度。省长与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一般不同时外出。副省长、秘书长出省,应将出发时间、地点及主要任务向省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省长报告。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外出活动的安排和在外地的活动情况,应及时告知省政府办公厅。?

省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出,应事先向省政府办公厅报告,由省政府办公厅向省政府领导同志报告。对省政府召开的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应按省政府通知要求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应提前向省政府秘书长或有关负责人请假,未经同意不得由他人代替出席。?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省政府及各部门要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的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省政府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省级有关单位参照本规则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电(2010)5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电[2010]59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结合四川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全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通知》精神,加大宣传贯彻力度

(一)切实增强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通知》是党和国家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和实践安全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5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之后,出台的又一个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文件。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通知》精神,充分认识《通知》对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通知》精神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力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实 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二)加大对《通知》精神的宣传贯彻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要将宣传贯彻《通知》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宣教活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杂志等各类媒体和各类社会宣传力量要把加强安全生产宣传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义务,开设专题节目和专栏专刊,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社区等基层单位和企业及社会团体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强力宣传态势和浓厚舆论氛围。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特别是县(市、区)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和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监管人员。要有效解决安全监管手段不足、装备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各类企业要按规定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内设机构,配备适应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加强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具有独立责任承担能力的安全生产评价、宣传教育、安全科研、安全培训、检测检验、安全生产司法鉴定、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等服务性机构,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资质管理,强化监督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和水平。专业服务性机构对相关评价、检测检验、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

(五)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积极支持列入国家计划的省级区域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针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重大危险源情况,建立适应实际需要的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煤矿、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企业,除设立兼职应急救援岗位,配备兼职救援人员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或单位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应急救援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要建立省、市(州)、县(市、区)和重点企业互联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实现信息传递及时、指挥调动协调有力。

(六)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条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严格考评,凡是没有达到标准化条件要求的,有关发证登记部门要依法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七)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强化专项经 费保障,创造必要条件,满足工作需要,促进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从集中宣传向常态化转变。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巩固安全生产乡镇规范化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

(八)规范发展各类安全教育事业。把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校相关课程重要内容,强化安全意识知识基础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支持鼓励普通高校根据需求开设安全生产专业,支持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加强安全职业技能培养。在培养职业技能、传授安全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强化社会秩序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安全目的奠定基础。各类企业要注重使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

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九)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知晓安全生产法定权利义务。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本单位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度并亲自组织落实。要加强学习考核,做好学习记录,建立学习档案。要采取自学、互学、研讨、请专家讲授和现场模拟等方式,加强安全生产学习教育,做到全员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明确安全生产法定义务,维护职工安全生产权利。

(十)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16号)等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坚持不安全不生产。要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一律依法予以关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适时修订《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一律依法从严查处。

(十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所有内设机构、车间、班组、岗位和领导班子每个成员、所有管理人员、班组长和全体岗位操作人员,明确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要求,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十二)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预警制度。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风险分析。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环节、敏感时段和区域要进行专项风险分析,无安全可靠保障措施不准开展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发现事故征兆要在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臵措施。

(十三)严格执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过程监控监管,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

(十四)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轮流现场带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不得少于5天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级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依法从重追究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十五)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资格证书上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企业职工必须全部按规定经过培训合格,在熟练掌握和应用本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后,方可上岗。

(十六)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制度。企业要按规定提取安全专项费用,在制定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专项安全资金投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宣传教育、安全条件和措施的落实、隐患整改、安全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安全经费支出需要。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足额支付,施工企业专款专用。

(十七)强制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企业要应用先进适用的工艺设备、管理技术和手段,加强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监测监控。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 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臵,于2年之内全部完成。引导校车、7座以上汽车安装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加强对车辆安全行驶状态的实时监管。推进高速公路公安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省高速公路管控能力。

(十八)严格落实外包工程等安全管理制度。凡是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施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单位,应当履行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监督、管理职责,并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对承包(承租)单位有效履行安全生产协调、管理职责,发生事故的,追究发包或者出租单位的相应责任。

(十九)严格落实应急处臵预案和救援演练制度。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外围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处臵预案并报应急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所有煤矿、地下非煤矿山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等危险性较大企业以及学校、宾馆饭店、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

(二十)严格执行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制度。各类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全国上一年 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同时,依法确保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

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效率

(二十一)建立健全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与行业监管指导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相应职责,加强对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及时向政府报告有关情况,严格工作过程和责任目标考核。研究制定《四川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各级行业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定职责,将安全生产纳入日常工作内容,与相关工作同部署、同监管、同落实、同考核,加大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力和水平。

(二十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驻川企业、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切实做到责任落实、管理到位。

(二十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督办会商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商、质监、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参与,并邀请 工会、检察院等有关单位参加,合力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五、健全完善制度和政策措施,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十四)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要严格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企业的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理,督促企业持续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制定《四川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规定》,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和职业病危害。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臵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违规建设的,要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实施关闭取缔。

(二十五)推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和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各级政府要督促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各级政府安委会要及时对下级政府和本级政府有关部门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并在主要媒体公告。对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对治理情况及时跟踪督促整改。要严格按照《四川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省政府令第225号)、《四川省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省政府令第179号),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要严格执行事故查处层层挂牌督办制度,县级政府调查处理的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情况,由市(州)政府安委会挂牌督办;市(州)政府调查处理的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情况,由省政府安委会挂牌督办。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履行好安全生产综合监 管职能,组织和规范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确保事故处理“四不放过”。

(二十六)推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大力推进安全诚信企业建设,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安全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信用评级的重要考核依据,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及时调整企业信用评估等级,增强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

(二十七)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职业资格否决制度。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

(二十八)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划发展制度。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专项规划。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二十九)严格执行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制度。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要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予以强制性淘汰。各级政府要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

(三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科研和产业发展促进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加强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加大安全技改项目投入,培育扶持以科研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介服务、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标准、智力资源、物联网技术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大力支持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安全设施设备制造、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生产、安全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安全管理咨询等安全产业,推动安全经济发展,系统提升安全水平。

(三十一)建立和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和社会公众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

六、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通知》要求落到实处

(三十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约谈和述职制度。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抓好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承担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监督、指导责任,并定期向第一责任 人报告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履职情况;其他分管负责人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在研究、部署、检查相关工作时,要对安全生产工作同时研究、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定期向第一责任人报告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并通告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约谈和述职制度,具体办法由省安办制定。

(三十三)严格执行安全绩效目标考核和通报制度。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各类企业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绩效目标责任书和承诺责任书,把全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岗位,并将履职过程内容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各级政府安委会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和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严格控制事故指标。各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每季度要通报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包括事故控制指标情况和有关方面过程监管工作的主要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目标考核,省政府对市(州)年内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三十四)严格执行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责任追究制度。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要抓好贯彻落实《通知》和本《实施意见》的组织实施,制订部署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贯彻落实有 关要求的具体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贯彻实施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和本行业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规定、措施执行落实到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月八日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川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川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