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中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的借鉴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1:1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监狱中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的借鉴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监狱中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的借鉴与实践》。

第一篇:在监狱中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的借鉴与实践

在监狱中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的借鉴与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推开了封闭的国门,各行各业都互相借鉴、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监狱刑罚执行领域也一样,近三十年来,充分吸收国外监狱制度中有益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本文以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为例,浅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劳动报酬权在我国刑罚执行上的借鉴、实践运用以及取得成效。

1.《监狱法》第72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对犯人的劳动报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是对罪犯劳动报酬权的充分肯定,表明我国对罪犯的人权

2.一是有效地保障罪犯人权。罪犯劳动报酬权是参加劳动的罪犯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罪犯人权的重要保障。

二是规范了监狱执法行为。罪犯劳动报酬有具体的计提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对生产不同产品,不同岗位,不同劳动力素质的罪犯劳动报酬的计提问题,减少警察人为控制随意性,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考核,规范了监狱的执法行为。

三是稳定了狱内改造秩序。实行劳动报酬后,一些罪犯特别是“三无”罪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不仅可以缓解罪犯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促使罪犯在狱内安心改造,稳定了狱内改造秩序。

四是提高罪犯的劳动积极性。劳动报酬制度发放,体现了对罪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认同与肯定,罪犯可以用劳动报酬采购日常用品,可以适当改善罪犯的狱内生活;个别罪犯还充分利用部分劳动所得用来接济家庭,尽赡养、抚(扶)养的义务,减缓其内心的愧疚感,激发了罪犯的劳动改造积极性,实现由被动改造向主动改造的转变。

五是降低重新犯罪率。罪犯出狱后至就业前的保障与否是导致重新犯罪的关键;由于受世俗偏见,刑释人员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劳动报酬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罪犯储备一部分资金作为出狱后的日常生活所需,直至维持至就业为止,大大减低了重新犯罪率。

六是提升监狱企业的管理水平。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报酬制度的实行,为监企分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探索出一条规范监狱企业运行的路子,从而提升了监狱企业的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之后,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呼声不断高涨,并得到政府当局和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各种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相继成立,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监狱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兴起,不断将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狱制度推向深入。

(一)劳动报酬权保障理论。劳动权和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物质财富)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其实现并不以权利人具有某种特定身份(例如罪犯)为前提,在押犯也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罪犯虽然被判处了刑罚,剥夺了人身自由,但是,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并没有明文规定剥夺罪犯的劳动报酬权。劳动报酬权作为人权中的一项基本的人格权,理应为在押罪犯所享有,行刑机关应当保障在押犯的这一权利。

(二)劳动报酬权在我国的完善。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和国际社会上保障人权、行刑国际化的需要,劳动报酬权在中国不断得到借鉴、发展和完善。

一是罪犯劳动报酬保障制度不断规范。首先,公安部召开的全国八劳会议之后,1982年颁布的《监狱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第119条规定:监狱、劳改队对犯人按规定应得的零用钱和技术津贴费,要如数发给,不准挪用和克扣,也不准作为奖惩的手段。从《细则》中初显了劳动报酬的雏形。其次,1992年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白皮书,以我国对罪犯人权的良好保障和成功改造为核心内容,阐述了几乎包括罪犯改造的每一个方面,其中包括劳动报酬权。白皮书虽然不是法律也不是理论著述,但对狱政管理、监狱立法和监狱法学的理论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再次,1994年《监狱法》颁布,第72条明确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首次通过立法明确了罪犯的劳动报酬权,对在押犯劳动报酬权的充分肯定。

二是罪犯劳动报酬支付形式实现货币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计划体制,监狱企业纳入国营企业范畴,对罪犯生活开支按实物供给,参加劳动的罪犯主要是以实物而不是以货币形式获取劳动报酬。然而,在长期以来延续的假定工资制度的影响下,加之法律又没有明确劳动报酬的具体形式,许多监狱仍对参加劳动的罪犯不发放货币工资。在这种“大锅饭”式的实物工资下,罪犯劳动与否与获取报酬多少无关,既没有反映出罪犯劳动报酬的法律关系,也没有体现出权利义务一致的法律精神,更难以发挥劳动的教育与改造作用。改革开放后,借鉴国外监狱劳动报酬具体实践的成功经验,我国监狱也逐步产生了以零用钱、奖金、技术津贴等货币形式出现的“罪犯劳动报酬”。

三是建立起具体价值判断的劳动报酬。国外罪犯劳动报酬表面上看起来高一点,其实还需支付罪犯的日常监管改造费用,所剩余相对较少;我国的罪犯服刑改造,国家对罪犯日常生活、被服已全额保障,劳动报酬是罪犯劳动改造过程中与劳动态度、劳动绩效、劳动成果相挂钩的奖励手段,以通过劳动报酬体现罪犯的社会价值。

四是罪犯劳动报酬的限制性。我国借鉴了许多国家已长期实践的做法,明确一个比较适度的罪犯劳动报酬的数额标准,狱内服刑罪犯与普通劳动群众之间,没有“同工同酬”,而是采取“酌量发给报酬”的形式给予劳动报酬。但酌情发给一定的劳动报酬,实际就是低于社会上同类企业同种工人的劳动报酬水平,体现了罪犯劳动报酬的限制性。

(三)劳动报酬制度存在的不足。实现监狱劳动报酬权的具体操作方法上,法律条款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操作性,劳动给付的标准、原则、比例、用途、管理、发放等相关内容都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加以规定,致使实施过程中缺乏中操作性和可行性。

一.罪犯劳动薪酬还具有特殊性:(1)实行按劳分配的非全面性

(2)罪犯现实改在表现对于计算劳动报酬的不可或缺性(3)罪犯劳动报酬物构成的物质和改造双重性(4)罪犯领受和使用经济性报酬的受控性

二.实行罪犯劳动报酬的依据:(1)实行罪犯劳动报酬符合自由刑刑法的本质特征

(2)实行罪犯劳动报酬符合联合国与关法律文件和当今大多数国家做法

三.实行劳动报酬的作用

一、实行劳动报酬有利于促进罪犯积极改造

二、实行罪犯劳动报酬有利于为罪犯适应回归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实行罪犯劳动报酬有利于提高罪犯劳动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四、实行罪犯劳动报酬有利于促进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 综上所述,实行罪犯劳动报酬体系,是正确且必须的.但是当前我国的罪犯劳动报酬体系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应该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的已有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当前罪犯劳动现状和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罪犯劳动薪酬体系.

第二篇:心理矫治在监狱中的作用

心理矫治在监狱改造中的作用

姚志恒

摘 要:心理矫治在监狱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改造中,监

狱干警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罪犯进行心理评估诊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以消除不良心理及障碍、维护或恢复心理健康、增强生活适应性的一项改造手段。

关键词:监狱、罪犯、罪犯心理、心理矫正、罪犯心理矫正

罪犯。罪犯是指因犯罪而服刑役的人。具体包括以下三类人:一是实施过犯罪的自然人;二是法院依法予以一定刑罚处罚的的人;三是正在受到刑罚处罚的人。

一、罪犯心理矫治概述

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其数量而言,他们在人类社会中只占极少数,但这并不影响其存在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每个罪犯身上,都存在着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属性。

(一)罪犯心理的成分

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其心理的反社会性依然存在,而由于受到环境的极大限制,他们的这种性质不能够从行为上表现出来,也不允许他们表现出来。于是,在心理极端不平衡的作用下,罪犯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如不服从干警管教、破坏生产工具、装病逃避劳动改造,甚至是自残或轻生。还有的也许会在监狱内散布“反社会言论”,以此来表示心中的不满,来抗拒改造。

罪犯的服刑心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服刑心理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所有心理现象的总和。它包括罪犯的常态心理、残存的罪犯心理、刑罚心理和改造心理。狭义的服刑心理仅是指罪犯在服刑期间承受刑罚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主要指罪犯承受刑罚心理和刑罚执行之下所产生的改造心理。本文主要指狭义的服刑心理。罪犯心理就是指刑罚承受者的特殊心理现象,它基本是由犯罪心理、常态心理、刑罚心理等多种心理有机结合而成。

1.常态心理。罪犯的部分心理仍然是正常人的心理,所以被看成常态心理,它是指罪犯与一般守法公民相同或者相似的心理。如正常的生理心理需要、人所共有的情感、自尊、兴趣等,这与罪犯的犯罪心理是对立的,也是罪犯接受监管改造,改恶向善的心理基础,干警应以此为动力,对其进行思想改造。

2.犯罪心理。简单地说,犯罪心理就是一种极端的、反常的,能使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变态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诸如恶性膨胀的欲望、异常的性欲、错误的精神需求及其恶习。而这些并不会因为罪犯入狱服刑而自然消失,而是在服刑的过程中延续下来,成为罪犯心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3.刑罚心理。刑罚心理是指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后在服刑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诸如痛苦心理、恐惧心理、怨恨心理、渴求自由心理、改造向上心理。而上述心理的形成是由于其反社会性的轻重与否所决定的,他们的犯罪行为越严重,所要承受的刑罚也就越重,直至剥夺其生命。当然,罪犯对刑罚心理的承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心理也在不同的服刑阶段,发生着不同的改变。(二)罪犯心理的特征

1.服刑初期的心理特征。由于罪犯在服刑初期与在社会上比较而言反差较大,要接受强制性改造,且管理极为严格,加之社会地位与生活环境突然改变,使得其在心理和生活上都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呈现出来,具体表现有可能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苦闷、蒙混过关、欺骗干警等心理动向及行为。罪犯入监初期的心理不适应期一般要经过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而其长短与三种因素有关:(1)罪犯入监前被关押的时间,这段时间越长,入监后的心理不适应期越短;(2)刑期长短,刑期长者,心理压力就会大,而且容易过于压抑,心理不适应期也就会长,反之亦然;(3)罪犯自身的特点,性格外向开朗的罪犯心理不适应期短,性格内向抑郁的罪犯心理不适应期则长。

2.服刑中期的心理特征。罪犯经过半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改造后,对监狱生活应该基本适应,也就是进入了适应期,而从这个阶段开始,罪犯开始有了一个明确的改造目标,其认罪悔改的心理会大为增强这种心理是促进罪犯进一步改造的“催化剂”,罪犯开始认识到自己犯罪的原因,罪责感大增,并产生自悔心理,这也是他们进行积极改造的心理基础。在这期间,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对自己的改造前途有了一定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期间,罪犯可能会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也就是出现反复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不利于改造的的消极心理,在改造中要尽量避免这种心理的产生,但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改造中,面对罪犯所产生的这种心理,还是要对罪犯进行最大力度的说、感化、教育,不要让这种思想在罪犯的脑中蔓延,更不能扩散,否则会对改造造成极大的困难。

3.服刑后期的心理特征。罪犯在服刑后期即快要出狱时,原来相对平静的心理可能被打破,他们开始为自己出狱后的前途担忧,对前途又向往又担心,受到社会的歧视;自尊心理虽有建立但仍以自卑为主体,即因为自己在监狱服过刑而萌生自卑,当然这些是在服刑后期罪犯的一种普遍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4.监狱的改造因素与罪犯心理的关系。监狱改造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由于罪犯在狱中所承受的刑罚程度不同以及他自身个体因素的不同,对其改造的认识也不同。

(三)罪犯对刑罚的态度

罪犯对刑罚的态度,又称为罪犯的刑罚感受度,是指刑罚作用于罪犯后所产生的罪犯对刑罚的评价态度,包括刑罚痛苦的评价态度和对刑罚效用的评价态度。将对刑罚痛苦的评价态度列为横向维,并分为弱、中和强三个等级;同时将对刑罚效用的评价态度列为纵向维,并分为低、中和高三个等级。两条数轴相交,产生了刑罚感受度的四个区域,构成了下图。罪犯的刑罚感受度处于其中的某一个点。典型的区域特征表现如下:

(1)有效区域。罪犯强烈感受到刑罚惩罚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承认刑罚的正确性并理解刑罚的意义所在,认罪悔罪,服判服法,积极改造。

(2)初效区域。对刑罚的痛苦感受较低,但对刑罚的正确性及其意义持肯定评价,大多数短刑犯具有这种心理。高

初效

|

区域 | 正效域 |

弱 —————— 中 —————— 强 | | 负效域 |

无效

|

区域 低

刑罚效用感受度

(3)无效区域。对刑罚的痛苦感受都比较低,对刑罚改造持不合作态度,大多为刑期不长的累、惯犯。

(4)负效区域。罪犯强烈地感受到刑罚惩罚带来的痛苦,同时对刑罚持激烈的否定态度,不认罪服判,不悔罪服法,与改造相对立。对罪犯来说,在其刑罚心理中占主要地位的,莫过于对“罪”与“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依据这种认识和评价,对自己服刑改造行为的控制和调节。犯罪判刑后若能认罪服法,说明其人身危险性减弱,具有接受改造的良好心理基础;犯罪判刑后若没有认罪服法,说明其人身危险性增加,这意味着会给矫正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罪犯的刑罚感受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刑期的发展,在主观因素影响下,罪犯对刑罚的痛苦感受、对刑罚的正确性评价和其认罪态度都会有所变化。

(四)罪犯心理矫正

罪犯在入狱之前,他们的身份是合法公民。因为他们有着对社会或个人不满的情绪或不正确的看法,或个人心理有压抑、偏激等特点,或精神上曾经受到过一定创伤,或无法正常宣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将这些不良情绪转化为不良甚至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和人等造成严重的后果,触犯了法律而被入进监狱。

罪犯心理矫正是指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技术,矫正罪犯的不良心理结构或心理障碍,改造罪犯心理结构,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改造活动。

罪犯心理矫正要以尊重罪犯为前提。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手段,通过改变最发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再重新犯罪。

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时,首先要对罪犯心理有一个具体的分析,而在各种分析的结论中,“反社会”性是所有罪犯共同存在的一种特 点,也就是所谓的共性。他们由于对社会的某种现象或体制不满,或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一时冲动,从而犯罪。这也是在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开始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正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阶段一:心理诊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要做的就是广泛收集服刑人员的心理信息,通过与其进行深入的谈话,以确定他们的心理定向与心理发展趋势,分析和确立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等方式,对其心理进行评估。

2.阶段二:矫正实施阶段。在对矫正对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与评估后,就可以开始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正了。心理矫正的方法有支持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综合征疗法等。矫正实施阶段一定要根据评估阶段制定的具体方案来进行,同时还要结合矫正罪犯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及其实施。3.阶段三:心理矫正效果的巩固阶段。(1)初期的效果巩固。(2)中期的效果巩固。(3)后期的效果巩固。

以上三个阶段,是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正的三个主要阶段。

二、心理矫治在监狱中的作用

心理矫治工作在监狱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监管秩序持续安全稳定。我们通过对新人监罪犯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存在心理疾患的罪犯,在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及时提出控制建议。新犯人分流到其他监区(分监区)时,新犯的心理状况要向分流的监区(分监区)交代。对重点危险犯和顽固犯通过心理矫治活动,及时化解心理危机,提出干预对策,做到重点防控。心理矫治工作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设平安监狱、文明监狱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为科学认识和改造罪犯提供了有力武器。科学认识罪犯是科学改造罪犯的前提。过去我们对罪犯的认识往往凭经验、凭感觉,定性的成份多,定量的成份少,引进心理矫治工作后,我们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了解了罪犯的内心世界,从而为科学改造罪犯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民警心理学知识、罪犯心理矫治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民警在进行个别教育时,能够恰当地运用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寻找切人点,增强了个别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个别教育的成效。

(三)增强了罪犯改造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活动,特别对那些不认罪服法或认罪态度差的罪犯,运用认知疗法、正确归因法等,启发其主动思考,促使其认真剖析犯罪思想,查找犯罪原因。通过教育,大多数罪犯能够正确归因,深挖犯罪根源,尤其是那些原先不服判、不认罪或认为“吃了风头官司”的罪犯对犯罪有了客观评价,对自身有了全新的认识,为自己下一步有效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绝大多数罪犯踊跃参加政治,文化和技术学习,努力遵守监规纪律,并以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端正改造态度,增强改造意识,服从民警管教,走踏实改造之路,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四)消除了罪犯不健康心理。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是着重于罪犯心理和个性的调适,稳定情绪、改善认知、适应环境和消除不健康心理。通过向罪犯普及心理学、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使罪犯逐步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懂得如何调适情绪,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消除不健康心理,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改造。

三、今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省监狱管理局拟成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指导中心,由相关的领导和人员组成,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全省监狱系统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进行统一谋划、协调、指导和督促。各监狱要建立独立建制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办公室(或心理矫治科),心理矫治专业人员实行持证挂牌上岗。所有监区(分监区)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至少配备1名专职民警担任心理辅导员;在罪犯中成立心理互助组,选定文化程度高、表现良好的罪犯担任心理互助员,从上到下,形成罪犯心理矫治网络。(二)进一步深化罪犯心理矫治各项业务工作。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一步搞活教育形式,拟创办一份面向罪犯的专业性报纸,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在心理咨询方面,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严格咨询的程序,提高个案咨询的质量。在心理治疗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疗效果。要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与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罪犯改造的不同阶段,开展心理评估工作,为提高改造质量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矫治工作制度。省局将统一制定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矫治工作者队伍建设等相关配套制度,形成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心理矫治工作规范运行。

(三)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者职业化建设。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力度,并抓好三级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各监所与有关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十一五”期间,我们准备将所有监区(分监区)心理辅导员轮训一遍。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人员原则上不得调离心理矫治工作岗位。要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遵守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要在心理矫治人员中开展争先创优和评比优秀矫治个案工作,及时表彰优秀心理矫治工作者,并尝试心理矫治人员专项津贴制度,充分调动心理矫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利用社会资源。国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主要是由社会上临床心理学家到监狱为罪犯提供心理学服务,对罪犯开展专门的矫治工作。我们应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并结合监管改造实际使其本土化;增加与国外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引进一些高科技矫治设备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罪犯心理矫治的科技含量。同时,注重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上关心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工作者等加入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来;积极主动与当地有关医院、大专院校以及心理卫生协会、心

理学会等机构加强联系,借鉴其工作制度、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水平。

(五)加强罪犯心理矫治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罪犯心理矫治理论研究,使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心理矫治工作,为矫治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要针对押犯特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各类押犯的心理特征及其改造对策。要系统地总结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要组织心理矫治工作者加入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等学术团体,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了解最新心理学研究动态。要定期举办“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论坛,开展理论研讨,并在“监狱网”上设立“罪犯心理矫治”专栏,加强信息交流,刊发相关理论研究文章,推动心理矫治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立骥主编:《罪犯心理与矫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 章恩友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3] 姚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载《安徽法治》2007年5月 [4] 何为民:《罪犯改造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张雅凤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新编》,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篇:心灵鸡汤在监狱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来源:http://

导读:“我的信念”是一个电台节目,每期会邀请来自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人士朗读自己的文章,围绕这个题目讲述个人经历和人生信念。本文作者是一名犯人,他在监狱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悟出了一点人生哲理——看完后,你或许也会有所感触呢。文章思路清晰,条理顺畅,熟悉内容后可用作诵读材料。

When the scruffy orange cat showed up in the prison yard, I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go out there and pet it.I hadn't touched a cat or a dog in over 20 years.It was an amazing bit of grace to feel him under my hand and know that I was enriching the life of another creature with something as simple as my care.I believe that caring for something or someone in need is what makes us human.当那只脏兮兮的橘黄色猫儿出现在监狱的院子里时,我是第一批走上前去抚摸它的人之一。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未曾摸过一只猫或狗了。感觉到它在我的手掌下,知道自己只不过用一丝简单的关怀就让另一个生命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这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恩典。我相信,对有需要的人或物表示关怀,是我们作为人所应有的特质。

Over the next few days, I watched other prisoners responding to the cat.Every yard period, a group of prisoners gathered there.They stood around talking and

taking turns petting the cat.These were guys you wouldn't usually find talking to each other.Several times I saw an officer in the group—not chasing people away, but just watching and seeming to enjoy it along with the prisoners.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看到其他犯人纷纷对这只猫表示关注。每次放风的时候,总有一群犯人围在那里。他们站在那里聊天,轮流抚摸着猫儿。平时,你不会看到这些家伙彼此交谈。还有几次,我看见一位狱警也站在人群里——不是为了把人们赶开,而是就在那里看着,似乎和犯人一起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Bowls of milk and water appeared, along with bread, wisely placed under the edge of the dumpster to keep the seagulls from getting it.The cat was obviously a stray and in pretty bad shape.One prisoner brought out his small, blunt-tipped scissors, and trimmed burrs and matted fur from his coat.有人放下几碗牛奶和清水,还有面包;它们都被巧妙地放在大垃圾箱边缘的下方,以防海鸥抢食。这显然是一只流浪猫,健康状况相当糟糕。一名犯人拿出他的钝头小剪刀,给它修剪身上的芒刺和纠缠的毛团。

People said, “That cat came to the right place.He's getting treated like a king.” This was true.But as I watched, I was also thinking about what the cat was doing for us.大家都说:“这只猫算是来对地方了。我们把它当国王一般款待。”确实如此。不过当我看着(人与猫的互动),我也在思考这只猫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There's a lot of talk about what's wrong with prisons in America.We need more programs;we need more psychologists or treatment of various kinds.Some even talk about making prisons more kind, but I think what we really need is a chance to practice kindness ourselves.Not receive it, but give it.许多人在讨论美国监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需要更多(改造)项目;我们需要更多心理学家或各种治疗法。有些人甚至说要让监狱更加人性化,但我认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让我们表现善意的机会。不是接受,而是给予。

After more than two decades here, I know that kindness is not a value that's encouraged.It's often seen as weakness.Instead, the culture encourages keeping your head down, minding your own business and never letting yourself be vulnerable.在这里呆了二十多年后,我知道监狱并不鼓励善意善行——它通常会被视为软弱。相反,这里提倡的监狱文化是低调做人,别管闲事,而且绝对不能让人觉得你是好欺负的。

For a few days, a raggedy cat disrupted this code of prison culture.They've taken him away now—hopefully to a decent home—but it did my heart good to

see the effect he had on me and the men here.He didn't have a Ph.D., he wasn't a criminologist or a psychologist, but by simply saying, “I need some help here,” he did something important for us.He needed us, and we need to be needed.I believe we all do.在那几天,一只邋遢的小猫打乱了这种监狱文化的法则。现在他们把它抱走了——很可能送到某个靠谱的家庭——但是看到它对我以及这里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我的心灵得到了救赎。它并没有博士学位,也不是犯罪学家或心理医生。它只不过简单地说了一句“我需要帮助”,就为我们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需要我们,而我们也渴望被人需要。我相信人皆如此。

第四篇:对监狱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启发

对监狱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启发

对监狱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启发

来源:海南省美兰监狱

日期:2013年08月06日

作者: 李治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监狱系统开展服刑人员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对笔者的一些启发,来论述如何改进现在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的、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监狱当中的开展,以提升改造质量,建立良好的监狱文化,实现首要标准。以求对未来监狱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到借鉴作用。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背景

现状分析

启发 海南省司法厅在创全国之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目标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引入到罪犯的教育矫治当中,几年来,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正当中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刑法》的修正,监狱的罪犯构成将会不断的复杂化,服刑的平均时间也将大大增加,监狱的改造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此时,审时度势,反观全球的经济政治局面,不难看出,世界上很多民族和国家都在察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管理的智慧和生存发展的哲学。我们应当反省,如今,世界局部战争不断,全球经融危机刚过,欧债危机还在继续,如何扭转现在的危机,利用这一时机成为世界强国,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用以治国治企。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在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监狱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改造人、塑造人势在必行。

海南省监狱系统在经过几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各界的认可,但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并不仅限于此,其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有很大。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监狱系统开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传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自己的启发,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海南省监狱系统实施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 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出台《监狱法》、《人民警察法》,不断地修改完善《刑法》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实践中的改造方法和理念的创新,监狱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理念上得到了转变,监狱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质疑的。2006年,海南司法厅是在总结总结经验,认真反省,在充分肯定过去的成绩的同时,勇于面对监狱当时取得的成绩基本上是建立在重监管轻教育的现实中的,认识到监管在监狱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进入瓶颈状态,一味的重监管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监狱的要求。监狱要提高监狱改造质量就要真正的预防犯罪改造罪犯是要从根本上将服刑人员改造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经过调查研究,海南省司法厅在全国率先提出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中,现在看来,这一决定是多么的正确。2008年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在中央政法委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简单得看,“首要标准”就是要求监狱要从根本上将罪犯改造成为一名内心善良的人,并不是单纯的保证在监管改造期间内不发生再犯罪。同时,我们的党和国家也提出的“以德治国”战略,也是源于传统文化之精髓,可见监狱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二、我省监狱系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全部是精华,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经历两千多年的精炼过后,如今我们要通过理性的态度去重新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能量。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必须吸取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来帮助我们实现矫正犯罪内在原因的目标。一直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仅仅指儒家文化,而且包含老子的道家学说、佛教学说等等。然而六年来,我省监狱系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其实质上仅限于儒家经典文化的教育,而对于这样的教育也并非能够落到实处:

(一)教授课时太少,且现有课程制度仍然无法落实。根据司法部的“5 1 1”教育改造管理模式,监狱对罪犯开展五天的劳动技术教育改造,一天的文化教育,一天的休息,但是在实际当中,能够真实的落实这一模式的监狱并不是很多,监狱重劳动教育,轻文化教育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观。相当一部分领导仍然没有认识到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或者说认识到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了,但是认为思想文化教育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歪曲的政绩观使得部分领导认为现在的监狱管理中在不出现脱逃、自杀等严重事故前提之下,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就是出政绩的直接方式。因此,很多领导干部没有树立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或者是避重求轻。

(二)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内容单一。

当前,我省监狱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儒家经典文化之中部分著作的教育,这受到了我国从汉朝以来就“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给罪犯的感觉是学习传统文化无非就是在对他们就行“洗脑”,儒家思想当初只因是能为统治阶级维护稳定而被设立成至尊地位。而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束缚公民的思想,因此,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授过程中应该加入其它文化的因素。再者,现在的教育业基本上局限于课堂教育,服刑人员缺乏一些最接近其情感的实践方式。

(三)民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并未成熟。虽然古语有言“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在监狱这种特殊的教育地点,一方面面对的大多数是低学历甚至是文盲的学生,另一方面又是学历很高或者曾经职位很高(相比监狱干警而言)的人,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一方面要犹如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老师一样,我们扮演的角色是要在这些曾经扭曲的心灵,已经是贫瘠的土壤上重新栽种真实、善良、美好、向上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其新的人生当中有启蒙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在那些高学历罪犯人群中树立威性,不能只懂一家之言。因此,只有民警教师能够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个人生活中、工作中加以修炼,那么才有可能把这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传授给学生,使其祛除以往的错误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态度。

(四)监狱文化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贯穿于整个服刑人员的生活劳动以及休息当中,要潜移默化的进行感化。监狱文化中包括监狱队伍文化、监狱建设文化、犯群文化、矫正关系文化等。现今,监狱队伍之间、民警之间以及服刑人员与民警之间的关系矛盾凸显,只有先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监狱的干群领导文化之中,让领导接近基层干警,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才能激发干警“士为知己者死”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塑造好的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坏境。

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监狱工作中的启发

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是一件关系国家富强、民族统一的大事,未来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不亚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为,纵观世界历史和现在的各国情况,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处于危机时期,人类的发展已经受到自然的惩罚,世界上的人们都应该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而结果就是很多发展的智慧,生存的哲学就蕴藏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之中。监狱作为国家机器,其发展无疑也要遵循世界发展的规律。因此,监狱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的智慧已经是理所当然。未来几十年,监狱的发展重点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整个监狱管理过程中。

(一)取儒、释、道文化之精华,建立良好的监狱文化。“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角本来是一家”,儒释道文化原本相通,只因在过去的两千年中,道家的学说之所以没有被推崇,是因为道家的精髓是自然,是无为,不被统治者所认同。如今,在重新审视道家思想的时候,我们都认识到,自然才是管理的大道,无为是无不为,不妄为。在监狱管理方面和个人的修养方面都是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佛教远离尘世,无欲无求,也没有成为普世文化而开展常规教育学习,但是在监狱教育中,佛教的积善积德、因果报应、宽容大度、心无杂念等学说有也是有很大启发的。

1、监狱管理方面 监狱管理一方面是一个政府机关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一个教育改造人的“学校”的管理。

作为国家机器的管理,监狱天然的就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这一关敢为天下先”,这就是一个领导者的文化建构,也是其干群文化形成的一部分。监狱干群关系建立不妨仿效毛主席的教诲,为良好的监狱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好的基础;接受道家的“无为而治”,才能让民警做到真正的执法作为,不妄为,成就一个具有战斗力的监狱文化精神。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就必须尊重言论与思想的自由,对问题的分析不能有必然的正确与否。一方面,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监狱要通过征求民警教师的意见来制定教学规划,不能只是由上级制定教学规划。其原因在于:首先,虽然上级机关在制定方案前都会做过调研,但是单纯的由上级机关指定的教学方案仍然缺乏实践的检验,容易不切合实际情况,难于达到预期目标,毕竟直接接触服刑人员的是基层民警教师;其次,尊重民警教师的个人想法,容易开展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征求服刑人员的建议。教育改造其实质还是要服刑人员自我教育,因此,在选择教什么、如何教的时候不妨接受一些服刑人员的合理建议。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体现政府的宽容,体现对人的尊重,再施以教化,服刑人员也就能够顺利接受。

2、教育改造方面 监狱服刑人员的犯罪行为本就是一种妄为,妄为就要受到惩罚,这是自然的大道。道家文化的核心就在于“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无为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教育人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决不能妄为,妄为的后果就是被“道法”。那么什么该为,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简单说就是做对自己有利同时不能对他人有害、对社会有害的事情;那么不为什么,就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就是不能做任何有损他人或者社会的事情,即使可能对自己有利,否则就要接受惩罚。只有通过以上两方面将儒释道文化进行整合,吸取其精华来作为监狱管理和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工具”,才能构建良好的监狱文化,推进整个监狱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

(二)建立专门的服刑人员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在民警队伍中培养专职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师。

我国监狱的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而教育就是改造人的方式,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间接地决定是否能够成功改造人。那么,由此可知监狱的教育改造专业化就必然的成为现代监狱发展的趋势。为了改变现在民警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监狱系统不光光要急一时之渴而举办大规模的短时间培训班,更要着眼于未来,建立规范的教育长效机制和一支专业化的传统文化教师。

1、对现行的“5 1 1”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现行的“5 1 1”模式明显重劳动改造轻思想文化教育,从制度没有很好地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保障,在此,本文提出“4 1 X”模式,将原有五天劳动改造改为四天,一天的专门文化知识学习,另外两天的安排全力下放到各个监区自主进行,但是也要明确禁止进行劳动生产。这样一方面,给予服刑人员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提高效率,且能够正确的贯彻劳动改造要义;另一方面,给予监区自主的权力,能够发挥基层民警在教育改造中的热情和激发民警在教育当中的创新。

2、将服刑人员传统文化教育考试化,与减刑假释直接挂钩。当前,监狱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未实行考试制度,或者是应付性考试。用考试成绩将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量化,虽不能完全的展示其真实的效果,但是也如现在的高考制度,能够区别对待改造态度。进而作为提请减刑假释的一项考量指标。

3、规划民警教师专职化。

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要贯穿整个监管改造过程的,但是并不是说让每一位民警都成为传统文化的教师,大部分的民警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只需达到自修的程度即可,我们需要的是抽调一些民警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让其免去带班,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研究服刑人员的学习特点,成为专业的教师。

(三)强化内修外行,多管齐下,实践传统文化精神。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在课堂上,真正的学到、学好、学懂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修身”,这种修为是内在的,却是体现在人的言行举止中,发挥在实践生活、工作、学习的行为与态度当中。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对于监狱来说一方面看其监狱文化构建,另一方面就是用“首要标准”来检验。

1、民警干部自我实践传统文化。

民警干部实践传统文化直接影响了监狱文化的建设方向。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互帮互助的同事关系、彼此尊重的人情关系等等都是民警干部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

2、给服刑人员创造条件实践传统文化。监狱改造过程中已经引入社会帮教、家庭帮教,每年都会有一些这样的活动,监狱可以利用亲情帮教过程中,引导服刑人员为父母兄弟端茶倒水、洗脚捶背等感恩活动方式实践检验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监狱还可以通过开展服刑人员民主生活会议、社会道德热点讨论等形式让服刑人员自由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看法和思考,对社会热点问题用所学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从而引导服刑人员树立正义感,反思传统文化对自己的作用,进而增加兴趣,热衷于加强自己的修为。终上所述,通过对现在传统文化教育在监狱开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对笔者的启发。相信,在时间、空间上,在人力、物力上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会在监狱管理中发挥其无限潜能,在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确保社会稳定的的工作中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第五篇: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论狱内侦查技术的运用

[内容摘要]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的诉讼活动。具体来说,侦查是法定侦查机关在班里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收集证据、揭露犯罪、揭发犯罪人而依找法律规定所实施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侦查技术: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刑事案件有关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各种专门技术的总称。刑事技术检验是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侦查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狱内侦查:是指我国监狱依据法律授权,为处理监狱内又犯罪活动而实施的专门工作和有关措施。[关键词]侦查

侦查技术

监狱

狱内侦查 我国理论界认为,侦查技术是侦查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一项专门诉讼活动。域内真拆机数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它主要涵盖在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这个特定的式空条件中,对在押罪犯有犯罪的控制与防范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侦破狱内又犯罪案件的理论、实践和技术,调查取证与依法办理月内有犯罪案件的程序等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狱内犯罪的界定:

狱内又犯罪的概念::狱内又犯罪是指正在监狱内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员,在监狱内又实施了犯罪行为的。

二、狱内又犯罪的特征:

(一)狱内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固定化。近四年来,办理的48起狱内又犯罪集中表现为故意伤害、破坏监管秩序、脱逃、组织越狱、故意杀人等案件。其中,故意伤害37件45人,占77.8%;破坏监管秩序6件10人,占12.5%;脱逃2件2人,占4.17%;组织越狱1件4人,占2.08%;故意杀人1件1人,占2%。

(二)预谋策划的隐蔽性、纠合性和周详性。狱内又犯罪作案手段比社会一般刑事案件更狡猾、更隐蔽,表现为作案前有预谋、善于伪装,体现出隐蔽性。从已发生和办理的案件来看,除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外,大都为2人以上结伙作案,作案前频繁接触,反复密谋,一拍即合,体现出纠合性。有的还准备多套作案方案,什么情况下采取哪一种方案都有明确约定,体现出周详性。

(三)实施的盲动性、时段性和突发性。罪犯大多选择在干警力量相对薄弱,思想相对松驰的休息时间,体现了时段性。突发性一方面表现在罪犯一有机会即实施又犯罪,另一方面表现为主观恶性深,自控能力差,稍不如意即不计后果,疯狂报复。一些在押犯由于年轻气盛,精神空虚,缺乏自制,作案常常临时起意,不计后果。

(四)案件发生区域和范围的狭小性。从犯罪的时间规律上看,第二、四季度为狱内案件的多发季节,大多数案件发生在休息时间或节假日。从作案成员看,原系暴力和财产刑犯罪,中长刑犯、青壮年犯居多。

(五)作案手段的暴力化、多样性和分工的完整性。少数暴力型罪犯性情凶恶,悲观心理严重,常为生活琐事或服刑稍有挫折而行凶杀人。在作案方式上,有的故意伤害他犯,有的故意破坏监管秩序,有的聚众赌博,有的利用监管漏洞实施脱逃,有的实施组织越狱等。在脱逃、组织越狱案件中,表现为内外联动,分工完整。

三、狱内侦查技术的运用:

1、现场照相技术:刑事照相技术是指运用照相器材、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固定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和有关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直接进行物证检验、鉴定和个人是识别的司法活动。

2、现场照相技术的运用:首先,由于现场照相的景物多在室外,且涉及范围大,拍照点应选在较高、较远的位置,有利于拍照现场场面大,表现现场方位和环境特点等。拍照点的方向、角度,以能够全面的反映现场照相内容为准;其次,方位照相一定要注意反映带有永久性的现场方位标志物。为了区分雷同或为了突出中心现场所在画面上的位置,在拍照 在照片制作时,应附以必要的标记、编号、特写等方法加以显示出来,使没有到过现场的人看了现场照片,能够一目了然。再次,尽量吧犯罪中心现场,或对犯罪事件有重要意义的景物,以及用以显示现场方位的永久性标志物,安排在画面的前景、中心或醒目的部位;对与现场有关联的一般景物,应安排在画面的次要位置上,以便突出主体。最后,室外现场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在发案时的气候和气氛,应尽量按当时的条件来拍照,现场方位照相由于在室外,场面较大,立体景物多,为使光照均匀,防止产生过大的阴影应尽量采用自然观的顺光和测光进行拍照。

3、痕迹与文检技术:狱内侦查中的痕迹是指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手印、指纹、脚印、工具导致的客体变形以及文书材料。

4、痕迹与文检技术的运用:寻找发现手印的重点部位主要有犯罪活动的中心区域,出入现场的途径中可能接触的物体,作案工具和其他遗留物及与案件有关的附属设备和武平等。对立体手印和平面有色手印,通过普通光或打侧光,或改变光的色调及强度等方法,用肉眼观察即可发现手印,通过透光加深色背景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便面光滑的客体,可以通过反光观察的方法或通过“哈气法”发现手印。对于非光滑非透明体上的无色潜手印,通常通过显现处理才能发现。文字材料是指制作文件的各种物质材料,包括纸张、墨水、油墨。印泥、印油等色料,及浆糊、胶水等黏合剂。文件材料检验就是运用各种理化手段,通过对文件材料的理化手段,通过对文件材料的理化特性、结构形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鉴别其种类、成分,确定已知样品是否相同的一种专门手段

5、法医技术:监狱内发生的死亡影响监狱的正常监管秩序,是危及监狱安全的大问题。为了预防监狱非正常的发生,就需要对死亡及发生的规律深入研究,探讨预防对策。尸体现象既人死后在尸体上出现的一系列化学、物理和生物改变。早期尸体现象(一般指24小时内)有肌肉松弛、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和自溶等。其意义主要在于:第一,区分假死,确认死亡;第二推断死亡时间;第三:重构死时体位及尸体有无移位;第四:区分省钱改变和死后现象。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薛尸体检查中兽药解决的问题。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尸体现象、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超生反应及昆虫生长情况等判定。近年来,许多法医学专家就尸冷推断死亡时间做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在早期尸冷现象中,尸冷队推断死亡时间最有价值,较为可靠。根据尸体温度下降(尸冷)推测死亡时间的简易办法是:尸体温度由直肠测定,刚死时体温37摄氏度左右,春秋季节,10小时以内每小时降1摄氏度,10小时以后每小时下降0.5摄氏度左右。推断死亡时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判断。

下载在监狱中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的借鉴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监狱中罪犯劳动报酬权保障的借鉴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画艺术与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书画艺术与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她独特的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教育......

    论监狱警察权与罪犯权利冲突的行政调适

    论监狱警察权与罪犯权利冲突的行政调适 作者:佚名 监狱学人来源:中国监狱学刊 更新时间:2007-11-16 一、冲突的表现及其调适途径 “监狱警察权是指监狱民警依照法律法规的规......

    群监工作在我矿的推广与实践

    群监工作在我矿的推广与实践 安全工作一直是煤矿工作的“天”字工程,没有安全就如同舰船在茫茫大海上没有了灯塔,没有安全就如同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没有了武器。自群监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民生命健康权保障[五篇范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民生命健康权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

    龙泉开展林权出资的探索与实践

    龙泉开展林权出资的探索与实践近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浙江龙泉:山上的文章怎么做?》为题,报道了龙泉市以产业链促林农增收的成功实践,林权改革被称作漂亮的“山上......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市推行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后,林业产权已基本落实到户。如何把林农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提高林农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县××镇××村积极探索新路,谋求新......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市推行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后,林业产权已基本落实到户。如何把林农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提高林农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县××镇××村积极探索新路,谋求新......

    扩权强镇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扩权强镇试点的实践与思考魏正良2010年5月,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的重大决策。龙马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各部门支持下,通过努力争取,有幸成为首批试点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