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渗液预防与处理(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1:5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儿静脉渗液预防与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儿静脉渗液预防与处理》。

第一篇:新生儿静脉渗液预防与处理

新生儿静脉渗液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是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患儿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新生儿管强小,缺乏皮下脂肪的保护,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静脉药物外渗现象。新生儿表皮组织薄弱,一旦发生液体外渗,较成人程度更快更严重,刺激大的药物外渗可引起组织损伤、皮肤坏死,甚至留下瘢痕,给患儿带来痛苦,因此,输液过程中应积极预防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不良影响。一.预防:

1.患儿治疗过程中取舒适卧位,四肢可使用约束带,避免活动过度,引起针头滑脱,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

2.经常巡视患儿,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肿胀,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应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缩血管药物的患儿,更应该注意观察。

3.选择合适的血管

新生儿血管细小,血流速度较慢,药物停留局部的时间相对较长,增加对局部的刺激,临床尽量选择管腔大的血管,避免同一条血管重复穿刺或长时间输液,判断局部血液循环情况,避免选择血运差部位的血管,尽量避免关节部位的血管。

4.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头皮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的损伤小,液体外渗的发生率低于头皮针

5.对低出生儿、超低出生儿、危重儿,若输液时间长,可予留置PICC导管行静脉输液,可避免液体外渗。

6.静脉推注药物速度过快可能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应减慢静脉推注速度。

7.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胶布固定穿刺部位,有利于及早发现药物外渗

8.外周静脉留置输液葡萄糖浓度不得超过12.5%,氨基酸浓度不得超过2%,药物尽量稀释。二.药物外渗的护理

1.新生儿常用的刺激性药物

(1)具有外渗的化学药物:钾、钙、高渗糖、甘露醇、硫酸镁、碳酸氢钠、氨茶碱。(2)具有高分子性质的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类、去甲万古霉素等。(3)蛋白制剂:人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4)血制品:血浆、血小板、全血

(5)静脉高营养制剂:氨基酸、脂肪乳、水乐维他、微量元素等(6)血管收缩剂:多巴胺、肾上腺素 2.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药物的浓度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如多巴胺为缩血管药物,一旦外渗,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影响血供引起坏死。

(2)机体因素:新生儿无自主意识,不能按需要制动,且血管细小、充盈度差,尤其疾病的影响有效循环灌注不足,如新生儿休克、硬肿时,血管通透性增加。

(3)机械因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穿破血管,穿刺后固定不牢,造成血管壁的损害。

(4)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中抗生素制剂的药物微粒是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改变与坏死的主要原因。

(5)环境温度及治疗因素:环境及液体温度太低,输液量大,持续输注时间长,输液速度过快等。三:新生儿输液外渗的不同表现

(1)一般表现:外渗局部皮肤表现为颜色苍白或红晕,继之肿胀,以静脉血管周边为主,由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表现略有不同,故观察要点亦不尽相同。头皮静脉输液外渗一般局部鼓起肿块,易早发现;四肢静脉呈弥散性肿胀,外渗面积以针尖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不易觉察。护士在巡视中应对比左右肢粗细程度,皮肤弹性及皮肤色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2)化学物质外渗表现:钾钙剂对静脉血管具有强烈刺激性,它能使毛细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新生儿头皮静脉层交错连接,且无静脉瓣,虽然回血良好,推注时无渗漏,但在它周围已破坏的血管部位可出现外渗,漏出,引起钙盐沉着,毛囊破坏,不长毛发或毛发稀少,稀少,影响美观。在推注葡萄糖酸钙时,应重新建立一条静脉通道,且应避免选择已穿刺过的静脉,避免药物的外渗。在静脉推注钙剂时要求均匀,缓慢,推注时应勤抽回血。可在规定时间内用微量泵注入,但需有专人看护。(3)血管收缩剂外渗表现:以多巴胺为主的血管收缩剂在使用30分钟后即可出现静脉颜色发白,呈条索状延伸,有时会呈树枝状蔓延。如持续使用同一静脉,时间过长会引起整条注射静脉色素沉着,呈条索状硬化,甚至失去弹性。临床使用血管收缩剂时,静脉通路在保持通畅的情况下,以两条通路轮流注射,令一条用0.9%生理盐水封管备用,可以有效减少多巴胺药物的静脉刺激作用。

(4)高分子抗生素外渗表现:抗生素一般是高分子物质的化学药品,它们在静脉使用时,浓度过大会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局部皮肤缺血,如缺血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组织呈青色,紫色,甚至发黑坏死。

(5)营养性物质外渗表现:无论蛋白制剂,血制品及静脉高营养制剂均为渗透压较高的药物,一旦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黑,不易短时间恢复,肿胀部位的肌肉组织亦容易缺乏弹性,影响肢体活动。4.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1)及早发现,积极争取在可逆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2)停止给药。在停止给药后,应立即抽吸针头及血管内药液后拔针,压迫针眼3-5分钟。渗漏早期应抬高患肢,以利减轻肿胀和疼痛。

(3)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的局部灭活作用,使损伤部位局限,常用20%甘露醇,5%碳酸氢钠,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具体方法:用适量25%或33%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于患儿药液外渗处,保持纱布湿润,及时续敷硫酸镁。硫酸镁可阻滞神经的电生理传导,使周围微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起治疗作用。如果无菌纱布已蒸发干燥,局部肿胀已消退,应及时取下,以免干燥后析出结晶颗粒的纱布摩擦皮肤,造成局部破损。

(4)热敷:一般药物外渗出现的肿胀,可用湿热敷,采用25%或33%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灯照射,热敷可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但对已发生严重缺血者反而有害,另外硫酸镁湿热敷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性药物引起的外渗,可加重组织脱水。

(5)保暖:新生儿保暖在新生儿护理中极为重要。新生儿体表面积大,易于散热,又由于棕色脂肪缺乏,不易产热。输液外渗后,肢体会变得湿冷,降低肢体热度,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血流回流受阻,局部皮肤缺血缺氧,长时间会造成皮下组织缺血性坏死。应将新生儿置于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充分暴露肢体,抬高患肢,保持患儿局部皮肤温度,促进肿胀的吸收。(6)玻璃酸酶的应用:玻璃酸酶可水解透明质酸。透明质酸为组织间隙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为阻止水分及其他细胞外物质的扩散侵袭,使用玻璃酸酶可使透明质酸水解,从而提高组织通透性,加速细胞外物质的扩散,可促使外渗液体的扩散而有利于吸收。应在液体外渗后1小时内应用,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也可在12小时内应用,但效果下降。使用方法:将玻璃酸酶稀释至15U/ml,在拔针之前,将针头退出至皮下,将1ml(15u)的玻璃酸酶经穿刺针推入皮下组织,必须注意玻璃酸酶应注入皮下组织而不是静脉,注入静脉不能起作用。也可皮下注射,注射方法:以1ml注射器抽吸1ml(15u),在渗出部位周围做点状封闭,进针角度以15~20°为宜,使液体渗出处明显突出皮肤。

(7)酚妥拉明的应用:对于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的皮肤苍白,皮温低,应及时使用酚妥拉明(又名利其丁)做局部封闭。酚妥拉明为短效a受体阻滞剂,对血管有较强的扩张作用,它可以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毛细血管血液回流,改善缺血缺氧,有效降低因缺血而导致的局部皮肤坏死。方法:将酚妥拉明稀释至0.5mg/ml,用1ml注射器抽吸1ml药液在药物外渗部位周围作环形点状封闭,进针角度以15~20°为宜,使液体渗出处明显突出皮肤。通常在封闭后15~30分钟可有明显效果。

也有文献报道以酚妥拉明持续湿敷,对液体外渗,特别是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引起的皮肤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水疱甚至坏死效果明显,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用33%硫酸镁湿敷。

(8)中成药制剂的应用:依照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制成的中药制剂,对各种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确切,静脉外渗引起的皮肤红肿水疱,皮肤发黑坏死,可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燥湿生肌的作用。黄芩中色黄芩苷,黄芩苷元具有显著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通过伤害肥大细胞SH-酶激活系统,抑制酶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反应的发生。对平滑肌本身有直接的松弛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黄芩还有抗微生物的作用,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假绿铜单胞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它能有效的控制炎症,改善患处血液循环,从而使炎症消失。黄连,黄柏具有光谱抗菌作用,还可以直接对抗炎症以增强抵抗力,从而有效防止局部皮肤的感染。临床应用未见不良反应。

第二篇:垃圾渗沥液处理 MVC装置(模版)

垃圾渗滤液处理

目录

简介

五个阶段

液处理工艺比较选择

MVC压汽蒸馏的原理及特点

压汽蒸馏的优缺点

工艺的选择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案

渗滤液的主要两大特点和难点

展开

简介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

五个阶段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随着填埋场的运行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填埋场中垃圾的稳定化过程所决定的。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初始化调整阶段(Initial adjustment phase)、过渡阶段(Transition phase)、酸化阶段(Acid phase)、甲烷发酵阶段(Methane fermentation phase)和成熟阶段(Maturation phase)。

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1、初始调节阶段:垃圾填入填埋场内,填埋场稳定化阶段即进入初始调节阶段。此阶段内垃圾中易降解组分迅速与垃圾中所夹带的氧气发生好氧生物降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同时释放一定的热量。

2、过渡阶段:此阶段填埋场内氧气呗消耗尽,填埋场内开始形成厌氧条件,垃圾降解由好氧降解过渡到兼性厌氧降解。此阶段垃圾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分别被还原成氮气(N2)和硫化氢(H2S),渗滤液PH开始下降。

3、酸化阶段:当填埋场中持续产生氢气(H2)时,意味着填埋场稳定化进入酸化阶段。在此阶段对垃圾降解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兼性和转性厌氧细菌,填埋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CO2),渗滤液COD、VFA和金属离子浓度继续上升至中期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PH继续下降到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

4、甲烷发酵阶段:当填埋场H2含量下降达到最低点时,填埋场进入甲烷发酵阶段,此时产甲烷菌把有机酸以及H2转化为甲烷。有机物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和电导率都迅速下降,BOD/COD下降,可生化性下降,同时PH值开始上升。

5、成熟阶段:当填埋场垃圾中易生物降解组分基本被降解完后,垃圾填埋场即进入成熟阶段。此阶段由于垃圾中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已随渗滤液排除,只有少量微生物对垃圾中的一些难降解物质进行降解,此时PH维持在偏碱状态,渗滤液可生化性进一步下降,BOD/COD会小于0.1。但是渗滤液浓度已经很低。垃圾渗滤

液处理工艺比较选择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从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MVC压汽蒸馏的原理及特点

蒸发过程所产生的二次蒸汽具有较高的焙值,将其轻易冷凝或排掉是很浪费的。利用的方法有二:

一是如多效蒸发和多级闪蒸那样直接重复利用;

二是进行压汽式蒸馏(VC)蒸发浓缩。

即根据任何气体被压缩时温度升高这一特性,将蒸发器中沸腾溶液(或废水)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通过压缩机的绝热压缩,提高其压力、温度及热焙后再送回蒸发器的加热室,作为加热蒸汽使用,使蒸发器内的溶液继续蒸发,而其本身则冷凝成水,蒸汽的潜热得到了反复利用。原理见图4-1。

就蒸发工艺而言,蒸发过程所消耗的绝大部分热量都用于提高盐水的热焓,使其汽化。而高热焙的二次蒸汽未加以充分利用,即使多效蒸发过程,末效高热焙的二次蒸汽也被废弃。从热力学观点来看,即使多效蒸发其热功效率也相当低。而蒸汽压缩蒸馏克服了该缺点,也就是只靠压缩蒸汽所产

生的热而不需要另外供给加热蒸汽即可进行蒸发操作,同时利用换热器使待处理的物料充分回收冷凝水和浓缩液的热量,使热功效率大大提高。

如图4-2所示,当蒸汽由大气压压缩至1.2大气压时,压缩机所做之绝热功为6.8 kW·him3,理论热功效率达到80%,尽管实际热功效率较低,但大型蒸汽压缩蒸馏过程的热功效率也达到40%左右。由此可见蒸汽压缩蒸馏盐水浓缩过程具有其它蒸馏盐水浓缩方法难以相提并论的技术优点。假定在常压下蒸发,传热温差为5℃,则对二次蒸汽进行压缩时理论上只需使其温度升高5℃左右,对1 ks二次蒸汽而言,压缩机只提供给蒸汽8-9 kJ的能量,就可使这1 kg蒸汽的汽化热(2244kJ)得以重新使用。可见其经济效益是很高的。当然实际系统的节能值并不会这么高,各种损失(如废水沸点升高、系统散热、进出的物料的热量差以及机械损失等)还将大大增加压缩机的实际耗能量。压缩比直接影响蒸发器冷凝~蒸发传热推力的大小。从理论上讲,希望压缩比增大,这样可减少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从蒸发器相变传热要求出发,最理想的压缩过程是沿蒸汽焓熵图(见图4—3)的饱和线AB进行,但一般无冷却压汽机的压缩过程是沿等熵线AC进行,而实际压缩过程又受绝热效率的影响,沿AD线进行。可见,压缩比增大,会引起过热度和熵的增大,并导致功耗剧增,此外还会影响压汽机的正常运行,产生大的噪音。为消除过热度和改善压缩过程,可在蒸汽进口端加水,使压缩过程线变为AD。根据压缩比试验表明,在实际应用中,选用压缩比为1.2,相应的饱和温差为7℃,是比较合理可靠的。压汽式蒸馏设备简单、紧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等效造水比可达15。能源单一方便,只用电能,且不需冷却水。适用于水源缺乏和供汽不便的地方,以及中小规模的废水处理、化工蒸发和蒸馏水生产等。

压汽蒸馏的优缺点

压汽蒸馏的高速发展VC早被人们发明,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30年中发展很慢。70年代初开始迅速发展,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压汽技术的提高,特别是高效离心式压缩机的出现,克服了罗茨式压缩机重量大、速度不能提高、大型化困难等问题。

②密封技术的进展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运行和水的质量。

③传热技术的提高为VC创造了必要条件。新型蒸发器的传热温差不断减小,压缩机可在低压比下工作,不仅节省了电能,而且结构上也可简化,使人们看到VC在节能方面的潜力。

④能源危机使人们不得不更珍惜能源。机械压缩它是用压缩机吸引二次蒸汽,一般适用于中小规模(日产淡水几百吨)。其压缩机有离心式、罗茨式以及螺杆式等。

机械压缩式压汽蒸馏原理见图4-4。在正常运转时,机械压蒸馏装置蒸发所需的能量基本上是从压缩功获得,通常只需提供很少的补充热量。

工艺的选择

MVC(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或MVR(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蒸发浓缩工艺法,是指利用压缩机的压缩升温原理、经特殊热流体设计而组成的蒸汽压缩型蒸发浓缩工艺系统的简称。这种工艺系统,使密闭容器内经加热生成的(从废水溶液)蒸汽,在通过蒸汽压缩风机时被压缩为>8

5℃<101℃的升温气体。这种升温气体,即可作为再生热源而循环应用,对于废水溶液的热传递和连续蒸发,在循环传热过程中使升温气体本身也得以迅速冷却,并最终成为可回用的冷凝水(根据冷凝水成分和客户用途,经采用有关净化工艺可获得饮用水/软化水/纯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等量的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定量的热能;当物质由气态转为液态时,会放出等量的热能,这种热能称为“潜热”。该系统设有汽液分离室、液膜潜热主换热器、液膜显热辅助换热器、循环泵、真空泵、液体输送泵、离心(罗茨)式蒸汽压缩机、疏水装置、电控系统、自控系统等。待处理液体由设备入口顺序连接原料泵、辅助换热器、进入汽液分离室;汽液分离室下部连接浓缩液排出管道和液体循环泵及液体输入和循环管道;主换热器外供蒸汽换热,主换热器与汽液分离室相互连接离心(罗茨)式蒸汽压缩机和液体循环管道;排出的冷凝后的蒸馏液可以回收再利用。机械蒸汽再压缩降低了一次能源的消耗,所以也降低了环境负载。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案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在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填埋处理仍将是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卫生填埋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特别是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渗滤液,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及其污染特性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冲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应产生的水、地下潜水的反渗和大气降水,其中大气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时性和反复性,占渗滤液总量的大部分。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取决于垃圾成分、垃圾的粒径、压实程度、现场的气候、水文条件和填埋时间等因素,一般来说有以下特点:

1.1 水质复杂,危害性大。有研究表明,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有机污染物63种,可信度在60%以上的有34种。其中,烷烯烃6种,羧酸类19种,酯类5种,醇、酚类10种,醛、酮类10种,酰胺类7种,芳烃类1种,其他5种。其中已被确认为致癌物1种,促癌物、辅致癌物4种,致突变物1种,被列入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的有6种。

1.2 CODcr和BOD5浓度高。渗滤液中CODcr和BOD5最高分别可达90000 mg/L、38000mg/L甚至更高。1.3 氨氮含量高,并且随填埋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最高可达1700mg/L。渗滤液中的氮多以氨氮形式存在,约占TNK40%-50%。

1.4 水质变化大。根据填埋场的年龄,垃圾渗滤液分为两类:一类是填埋时间在5年以下的年轻渗滤液,其特点是CODcr、BOD5浓度高,可生化性强;另一类是填埋时间在5年以上的年老渗滤液,由于新鲜垃圾逐渐变为陈腐垃圾,其pH值接近中性,CODcr和BOD5浓度有所降低,BOD5/CODcr比值减小,氨氮浓度增加。1.5 金属含量较高。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十多种金属离子,其中铁和锌在酸性发酵阶段较高,铁的浓度可达2000mg/L左右;锌的浓度可达130mg/L左右,铅的浓度可达12.3mg/L,钙的浓度甚至达到4300mg/L[4] 1.6 渗滤液中的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主要是C、N、P的比例失调。一般的垃圾渗滤液中的BOD5:P大都大于300。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某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填埋场运行至今,大约处理了约80万吨的渗滤液,同时约有32万吨的渗滤液从污水库中溢出直接进入纳污水域,并且目前还有9.6万吨渗滤液存储于污水库内。经过化学分析,在污水库出口处的渗滤液CODcr平均值为2800mg/l,BOD5平均值为1750mg/l,氨氮708mg/l,总氮平均浓度达700mg/l,平均色度达251度,金属含量不高,以色质联机对有机物定性分析,发现渗滤液中有机物最高含碳数可达12,主要为环烷烃、酯类、羧酸类、苯酚和硫磺等。经过处理后排入纳污水域的水质CODcr值为283mg/l,仍超标1.83倍,BOD5值为108mg/l,超标2.6倍,NH3-N值为190mg/l,超标11.67倍,总氮679mg/l,色度133度,并

且含有大量有机物,说明了该场污水处理过程还未

能满足污水达标排放,受此影响,该填埋场的一级纳污水体的水质已经明显恶化。这一情况已经引起当地部门的高度重视。渗滤液的处理工艺改进

针对该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对该场污水处理设施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在处理工艺的选择上,应改变老的思维模式,对不能达到处理指标工艺方案予以废止,采用高效节能MVC压汽式蒸发处理工艺。

(2)加强对氧化塘的运行管理。希望通过此次改进能是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有效控制渗滤液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

4发展趋势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是保证垃圾的长期、安全处置的关键。因此,对渗滤液处理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和总结目前渗滤液处理现状,今后渗滤液处理研究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有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多种多样,由于处理工艺各具特色,因此,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地理结构、气象条件以及垃圾成分等因素的差别都会导致渗滤液质和量的差异。如针对北方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的特点,渗滤液回灌法就比较经济有效;而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就有利于应用土壤-植物法处理渗滤液的开发和应用。

其次,垃圾填埋的稳定化研究也是必要的。促进填埋垃圾的稳定化,不仅可以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时间,提高产气速率,而且可以缩短垃圾渗滤液产生的周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改善渗滤液的处理难度。

渗滤液的主要两大特点和难点

就是其氨氮浓度高以及可生化性差。对于其产生机理,目前只是基于一定的定性认识,还缺乏对于其动力学特征等深层次机理的研究。经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渗滤液处理方法,采用以下工艺可以解决渗滤液的诸多问题。

第三篇: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发热反应预防措施】

一、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

二、检查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发热反应处理规范】

一、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二、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三、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四、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供应室、护理部。

五、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供应室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发热反应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检

【急性肺水肿预防措施】

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

二、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急性肺水肿处理规范】

一、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二、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三、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四、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升/分,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五、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

六、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的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七、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八、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九、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急性肺水肿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腿下垂 →高流量给氧→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四肢轮扎→做好病情及抢救的记录

【静脉炎预防措施】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二、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使用。同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

三、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

四、静脉内置管,应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导管,置管时间不宜过久。

【静脉炎处理规范】

一、停止在静脉炎部位输液,将患者抬高并制动。

二、可用50%硫酸镁液湿敷每日2次,可行超短波治疗。

三、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炎处理程序】

停止局部输液→局部50%硫酸镁湿敷→遵医嘱应用药物

【空气栓塞预防措施】

一、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二、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三、加压输液时应专人看护。

【空气栓塞处理规范】

一、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二、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 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三、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四、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六、记录抢救过程。

【空气栓塞处理流程】

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置患者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抢救过程

第四篇: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发热反应】 预防:

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严格管理血液保存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处理:

1、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

2、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过敏反应】 预防: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

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

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4、监测生命体征。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溶血反应】 预防:

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在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min内输入。

4、输注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因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5、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药,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2、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3、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色、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

5、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预防: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病人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2、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处理:

1、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同时给予30%~50%乙醇湿化吸氧,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1、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下载新生儿静脉渗液预防与处理(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儿静脉渗液预防与处理(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三、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炎 1.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控制药液浓度和速度;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输液;根据所用药物特性合理安......

    7.新生儿静脉输液同意书

    霍山县医院 新生儿静脉输液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患儿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于 年 月 日入住霍山县医院新生儿科,由于新生儿个体特殊,大多数药物需要静脉输......

    静脉输液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精选五篇)

    四、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1、静脉炎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

    静脉外渗处理

    静脉外渗处理 瘀斑(注射部位出血) 1.新鲜马铃薯片湿敷 马铃薯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可渗漏于皮下 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2.新鲜芦荟汁 具有......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

    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一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类别与时间规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电气工具使用以及......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

    谈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3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摘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问题,对于怎样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它也是护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