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时间:2019-05-14 21: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第一篇: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和血浆增量剂,是治疗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血液成分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改善循环;能促进携氧功能,增加血浆蛋白;能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直接换救患者的生命。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及患者的体质等原因,仍有3%~10%的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生原因】

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患者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患者或经产妇中。

3.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h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预防及处理】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1h一次,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O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6.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血袋一并送检.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h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患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荨麻疹和瘤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预防及处理】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者在采血前4h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0.5h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5.患者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搔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1m1皮下注射。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溶血反应 【发生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1即可产生症状。

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

3.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因子。我国人口99%为阳性,1%为阴性。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1~2h发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出现症状。

4.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临床表现】

1.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疽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迸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患者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2.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疽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预防及处理】

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核对患者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采用同型输血。

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5.溶血反应发生后,立即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色泽,若呈粉红色,可协助诊断,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6.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AB0血型、Rh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做AB0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

7.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8.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

9.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10.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或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同时做尿血红蛋白测定。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12.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发生原因】

由于输血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血液,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多见于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如心脏患者、老年人、幼儿或慢性严重贫血患者(红细胞减少而血容量增多者)。【临床表现】

1.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自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体查:患者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

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预防及处理】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乙醇中毒。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定时给患者拍背,协助排痰,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作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lO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7.心理护理,耐心向其简要解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出血倾向 【发生原因】

1.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库存血超过3h后,血小板存活指数仅为正常的60%,24h及48h后,分别降为12%和2%,若大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

2.凝血因子减少:库存血液中,血浆中第V、Ⅷ、Ⅺ因子都会减少。3.枸橼酸钠输入过多:枸橼酸盐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前使用过右旋糖酐等扩容剂等。5.长期反复输血。【临床表现】 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后持续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紫癫、痰斑、鼻衄、牙根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PT、APTT、PIT明显降低。【预防及处理】

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即每输1500ml库血即给予新鲜血500ml,以补充凝血因子。

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发生原因】

大量输血的同时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临床表现】

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时间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预防及处理】

1.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2.每输注库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0ml,以补充钙离子。低体温

【发生原因】输入的血液温度过低,或输血过快、过量。【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寒冷或寒颤,皮肤冰冷,心律紊乱,监测体温降至30℃左右。【预防及处理】

1.将大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

2.大量、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

3.注意给患者保温,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输血过程中使用温热的盐水作为冲洗液;低体温者给予热水袋保暖。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使用能测量35.5℃以下的体温计。

第二篇: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发热反应预防措施】

一、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

二、检查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发热反应处理规范】

一、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二、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三、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四、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供应室、护理部。

五、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供应室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发热反应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检

【急性肺水肿预防措施】

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

二、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急性肺水肿处理规范】

一、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二、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三、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四、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升/分,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五、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

六、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的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七、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八、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九、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急性肺水肿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腿下垂 →高流量给氧→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四肢轮扎→做好病情及抢救的记录

【静脉炎预防措施】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二、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使用。同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

三、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

四、静脉内置管,应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导管,置管时间不宜过久。

【静脉炎处理规范】

一、停止在静脉炎部位输液,将患者抬高并制动。

二、可用50%硫酸镁液湿敷每日2次,可行超短波治疗。

三、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炎处理程序】

停止局部输液→局部50%硫酸镁湿敷→遵医嘱应用药物

【空气栓塞预防措施】

一、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

二、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三、加压输液时应专人看护。

【空气栓塞处理规范】

一、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二、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 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三、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四、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六、记录抢救过程。

【空气栓塞处理流程】

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置患者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抢救过程

第三篇: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发热反应】 预防:

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严格管理血液保存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处理:

1、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

2、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过敏反应】 预防: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

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

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4、监测生命体征。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溶血反应】 预防:

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在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min内输入。

4、输注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因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5、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药,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2、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3、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色、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

5、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预防: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病人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2、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处理:

1、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同时给予30%~50%乙醇湿化吸氧,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第四篇:静脉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法是指将静脉血抽出体外的方法。目前包括普通静脉采血法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两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皮下出血或局部血肿、晕针或晕血、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误穿刺入动脉、采血失败等。

一、皮下出血或局部血肿 [临床表现] 1.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压痛。2.肉眼可见皮下瘀斑。[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血管,宜选择粗、直、充盈饱满、弹性较好的静脉,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壁的损伤。

2.上肢静脉采血时,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若上衣袖口较紧,要求患者脱去衣袖后再采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3.采血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观察采血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采血后有效按压是预防血肿的有效措施。(1)按压时间应5~10分钟。

(2)按压方法正确:(1)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按压时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2)如果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进入血管,按压时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

[处理措施] 1.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使毛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或血肿扩大。

2.48小时后改为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吸收和消肿。

二、晕针和晕血 [临床表现] 晕针或晕血发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一般2~4分钟后自然缓解。1.先兆期 患者多主诉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

2.发作期 突然昏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

3.恢复其 意识恢复清晰,自诉全身无力、四肢酸软,面色由苍白转红润,四肢转温,心率、脉搏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 1.采血前应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心理情绪、是否进食、有无晕针晕血史等,并作好解释工作,给患者以心理安慰。

2.采血时与患者适当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于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的患者可采取平卧位。

4.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处理措施] 1.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应立即停止采血,迅速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2.患者坐位时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指压或针灸人中穴、合谷穴。

3.口服葡萄糖液,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

三、局部皮肤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局部有灼伤感,甚至出现皮疹及过敏性皮炎。[预防措施] 1.评估患者的消毒剂过敏史,针对性改进其他消毒剂。2.采血后穿刺针眼处不覆盖任何东西,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处理措施] 如出现过敏现象报告医生处理。

四、误穿刺入动脉 [临床表现] 以股动脉为例。当穿刺针穿入血管时,不用回抽,血液自动上升到注射器里。血液呈红色,较静脉血更鲜红。

[预防措施] 1.正确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即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约0.5cm处。2.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用消毒液消毒示指和中指,于股三角区扪及股动脉,并用手指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成90°或45°,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血液,表示已达股静脉。

[处理措施] 如抽出为暗红色血液,提示刺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点5~10分钟,直至无出血,再重新穿刺对侧股静脉进行采血。

五、采血失败 [临床表现] 无回血 [预防措施] 1.采血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2.评估血管条件,尽量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的浅表静脉。

3.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可通过局部热敷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4.运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采血时,如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却不见回血时,应检查采血管负压是否充足,不应盲目拔针。

[处理措施] 确定针头没有在静脉内,应立即拔针,重新更换针头另选静脉进入采血,不能来回多次进针或退针。

第五篇: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二章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节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二)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及处理

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据报告,已有研究者将加药针

头进行改进,将传统的针尖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以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11、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一)发生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机能差,特别是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和钠盐多了,就会发生潴留而使细胞外液容量发生扩张及向细胞内液中渗透,造成组织间水肿和细胞内水肿。组织间水肿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内水肿可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肺、脑等细胞水肿,威胁患者生命。

3、外伤、恐惧、疼痛等均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作用延长。此时,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4、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而导致肺水肿。

5、脑垂体后叶素能降低肺循环和门脉循环的压力,还能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引起心绞痛及收缩其他小动脉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水分在肺组织中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肺水肿。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啰音。

(三)预防及处理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三、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高,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如甘露醇,进入皮下间隙后,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组织细胞因严重脱水而坏死;另外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4、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液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另外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尤其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半衰期达7~10h(正常人3~4h,血管的弹性差,脆性大,易引起静脉炎。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5级。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2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还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而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7、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一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8、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9、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10、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11、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①局部热敷。②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③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④云南白药外敷,云南白药外敷可活血、消肿、止痛、通经化瘀,用酒精或食醋调制,可增加药物渗透性。该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可阻止损伤部位血凝和血栓形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促进肿胀消散而达到治疗目的。⑤仙人掌外敷:仙人掌皮、刺去掉,取150g捣烂,加少许盐粒,调匀,敷在患处厚约0.5cm左右,上盖一层纱布加软薄膜,以防水分蒸发而降低疗效,每天1次,直到痊愈。⑥金果榄浸液湿敷:取金果榄100g,75%酒精500ml,共置于密封玻璃容器中浸泡7天以上,制成金果榄浸液。用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敷盖于红肿处,敷盖面积应大于红肿边缘约1cm,并不断将药液洒于敷料上,以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每日3次,每次1h。⑦大黄外敷:大黄研为细粉,用时取大黄粉适量加香油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敷药厚度以0.2~0.4cm为宜,外裹纱布,每日换药1次,1周为一疗程。如未愈者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⑧自制复方龙石膏外敷:将锻龙骨、赤石脂、血竭、乳香、没药、黄柏、轻粉、冰片研制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备用。需要时用蓖麻油搅拌均匀,调成糊状即可(要现配现用)。使用时局部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将复方龙石膏搅匀,用棉签蘸取药物均匀涂于局部皮肤上,不需包扎,每天2~3次。⑨六合丹外敷:大黄93g、黄柏93g、白及53g、薄荷叶46g、白芷18g、乌梅肉46g、陈小粉155g等。上述药物研细,然后加入陈小粉拌匀,即制成六合丹。用时调蜂蜜成软糊状(或加少量清水),厚敷于患处。使用方法是敷药前先清洁患部,然后将六合丹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白纸上,纸的宽窄根据患部的面积而定,一般超过患部周围1~2cm,药的厚度约0.5cm左右,然后敷盖整个患部,包扎固定。24h后换药一次,5次为一疗程,观察一疗程。⑩四妙勇安汤加味:基本药方,银花30g、当归15g、玄参15g、生甘草6g,蒲公英30g、连翘12g、制乳香6g、制没药6g、川芎10g、秦艽12g。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生地15g、赤芍20g、丹皮10g,清热凉血,活血散癖;血脉癖滞,条索硬肿不消者加桃仁、红花各10g、王不留行10g、炮甲片10g、夏枯草15g,软坚散结;癖滞夹湿者加粉草仁10g、生茨仁30g、渗湿泄热;上肢发炎加姜黄10g,下肢发炎加川牛膝10g。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5 天为一疗程,另将药渣加入金黄散一袋,拌匀,用纱布包后外敷患处,一日一次。11七厘散外敷:取七厘散3g,加凡士林适量,调成软膏后按患处面积大小,将○

2红归町:药膏涂敷于患处,外用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1○红花与当归比例为3:1。洗净湿润后,浸于20倍剂量的55% 乙醇中,浸泡 1个月,过滤药液,检测调试加入透皮剂、防腐剂,分装为100ml/ 瓶备用。用法:在已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外用红归酊湿敷1h ,每日4 次或定期外擦,2~4h/113湿润烧伤膏:患部外涂少量湿润烧伤膏,用无菌纱布裹次,4~7天内可治愈。○住术者拇指顺血管方向以螺旋式手法按摩,动作要轻柔,力度要均匀,每次15~14六神丸外敷:根20min,每日2次,按摩毕,再在局部涂一薄层湿润烧伤膏。○据静脉炎面积的大小,取适量六神丸研成细末,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处,每日 215也可行超短波理疗。次。○12.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一)发生原因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

(二)临床表现

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五、血栓栓塞

(一)发生原因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脑血栓、动脉硬化的病人,由于其血脂高、血黏度大,当不溶性微粒进入静脉血管时,使血液中的脂质以不溶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包裹形成血栓病灶。不溶性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直径在 1~15um,少数可达50~300um。其产生可由于输液器与注射器具不洁净;在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瓶、开瓶塞,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净等。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而表现不同。

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它可过滤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减少微粒污染。

3、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 70%乙醇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注射器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um 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加药针头型号选择 9~12号侧孔针,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6、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 TDP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六、疼痛

(一)发生原因

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因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药液漏出血管外,导致皮下积液,引起局部疼痛。

(二)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后,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出现红肿。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液,若因药液外漏引起,穿刺部位皮肤可见明显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以热敷,肿胀可自行消退。

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

七、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输液系统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输液引起严重医院内感染败血症。污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液体或输液装置被污染,另一种是输液过程操作不当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生产过程不严,造成液体原始污染行为的院内感染往往引起暴发流行,现代科技下成批的原始污染输液已很难见到,但由于液体的包装、运输不当造成的个别液体污染却时有发生。

2、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及导管头端。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将病原菌释放入血,病原菌则可附着于导管头端并在此繁殖。导管败血症的病原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此外,还有真菌、念珠菌等。

3、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被病原菌污染或输液管道系统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病原菌进入静脉,导致败血症。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颤、高热、剧烈恶心、呕吐、腰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增快,有的病人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

(三)预防及治疗

1、配制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

3、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4、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

5、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24h更换一次,每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6、发生输液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哌拉西林、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合并休克者,另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以间羟胺、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有代谢性酸中毒者,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八、神经损伤

(一)发生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伤神经血管。一些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漏出血管外也可引起神经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摸,根据损伤神经的部位,可出现相应关节功能受限。

(三)预防及处理

1、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

2、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熟悉手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进针的深度应根据病人体型胖瘦及血管显露情况而定,尽可能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

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2次;桡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每日2次,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1100mg每日一次。

九、静脉穿刺失败

(一)发生原因

与第一章第五节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相同,另外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亦可引起穿刺失败,其原因:

1、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再顺血管方向进针时没掌握好角度,针尖又穿破血管壁,在退针芯向血管内推送外套管时,外套管一部分在血管内,其尖端已通过穿破的血管壁进入血管下深层组织。虽然穿刺见回血,仅仅是针头斜面的一部分或者是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外套管体的尖端并没有随针芯进入血管,所以外套不容易送进血管内。

2、反复在皮下穿刺寻找静脉,致外套管尖端边缘破损或边缘外翻,虽然针尖斜面进入静脉,已破损或外翻的套管尖端无法随针尖进入静脉,即使进入静脉,已破损的外套管尖端极易损伤血管。

(二)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输液点滴不畅,甚至不滴;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同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果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

3、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时要快、准确,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固定要牢固,防止术中因躁动而脱出。

4、穿刺时操作者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尖刺入血管时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

5、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0.1~0.2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6、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送入,如果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弯曲或者是有静脉瓣等,如果证实外套管确实在血管内,而且已进入静脉一部分,不一定全部推入,也可固定。

十、药液外渗性损伤 详见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

十一、导管阻塞

(一)发生原因

穿刺前准备不充分;穿刺时未及时回抽;输液或输血完毕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至导管凝固,造成导管阻塞。

(二)临床表现

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

(三)预防及处理

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回抽,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一)发生原因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常规都需用胶带将输液针头固定在皮肤上,目的是保持针头在静脉中的稳定性,使液体和药物顺利进入患者体内,达到输液目的、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发生肢体浮肿,对这类患者仍采用常规的方法处理极易出现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也易造成皮肤损伤。皮肤敏感者:如婴幼儿、高敏体质,尤其是对胶布过敏者,也易造成皮肤损伤。

输液时间太长。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胶带与皮肤的黏度不断增加,粘贴更加紧密,在揭取胶带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皮肤创伤。

(二)临床表现

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出现表皮撕脱。

(三)预防及处理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一次性输液胶带取代了以往的胶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避免了对氧化锌过敏所致皮肤损伤。

2、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一条宽4~5cm的弹性绷带,长24~28cm,在两头各缝一与弹性绷带同宽长4~5cm的搭扣,称为输液固定带,消毒后备用。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针尖处压一无菌棉球,将备用的输液固定带与穿刺针成直角环形绕过穿刺部位的肢体,以刚刚露出针柄的根部为准,松紧以针头不左右移动,病人感觉舒适无压迫感为宜,然后用胶带从针柄下通过,采用常规方法贴于输液带上,再用另一胶带将输液管缓冲于弹力绷带上即可。

3、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患者与胶布粘贴的皮肤,慢慢分离、揭取,以防止表皮撕脱。

4、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或安尔碘消毒伤口2~3次。

第二节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头皮静脉输液法常适用于小儿。小儿头皮静脉丰富且分支多、互相XX交错成网状、表浅易见,穿刺后易于固定,且便于患儿的肢体活动。头皮静脉输液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误入动脉、发热反应、静脉穿刺失败等。

一、误入动脉

(一)临床表现

1、穿刺时患儿尖叫,呈痛苦貌。

2、推药时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呈树枝分布状苍白。

3、滴注时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输液管内造成堵塞。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学习,熟悉解剖位置,加强技术操练。

2、尽量在患儿安静或熟睡的情况下穿刺。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三)处理措施

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和寒战体温可达40~42℃,伴有呼吸加快、脉速、皮肤出现花纹。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

2、注意患儿体质,早产儿、体弱儿、中毒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的保护、隔离措施。

3、其余预防措施参见本章第一节中发热反应的预防措施。

(三)处理措施

参见本章第一节中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节 输液泵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输液泵输液法是一种通过微电脑控制机械推动液体经输液管路进入体内的方法。输液泵是一种电子机械装置,可精确控制输入液体的速度和单位时间内的总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通过报警提示,且能几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其临床应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根据输液泵控制原理可分为蠕动控制型输液泵与针筒微量注射式注射泵。对需快速补液或需严格控制输液量的患者均可应用输液泵,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泵管堵塞、药液滴入失控、漏液、触电损伤等。

一、导管堵塞

(一)临床表现

输液泵的各种报警未及时处理而致泵停止工作较长,血液回流堵塞导管。此时液体不滴或输注不畅,导管内可见凝固的血块。

(二)预防措施

1、熟练掌握各种报警指示标识、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报警状态。

3、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液泵出现报警时应及时使用呼叫器通知医护人员。

(三)处理措施

1、查找输液导管、输液泵、患者三方面原因,排除故障。

2、导管或针头阻塞时,重新选择静脉进行穿刺。

二、药液滴入失控

(一)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快于或慢于病情、药液所要求的速度。

(二)预防措施

1、使用输液泵时先检查仪器的各功能状态,确保各功能良好后方可使用

2、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触摸输液泵面板,以防改变输液速度。

3、设置各参数后及时将面板锁定。

4、输液过程中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处理措施

1、检查输液泵或注射泵的功能是否完好,必要时予以及时更换输液泵。

2、按要求重设输液速度。

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性,嘱其不宜擅自调节控制输液面板。

三、漏液

(一)临床表现

患者穿刺部位,管路连接处不液体漏出。

(二)预防措施

1、适当调节输液泵的注入压力,防止压力过高而致管道连接处漏液或者管道破裂。

2、因输液泵无漏液报警提示,较长时间使用输液泵输液加之患者翻身或其他活动。

3、输液前应仔细检查各管路及连接部位是否紧密连接。

(三)处理措施

1、发现漏液后应先检查原因。

2、更换输液管路。

下载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三、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炎 1.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控制药液浓度和速度;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输液;根据所用药物特性合理安......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第九章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静脉输液和输血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状态的重要措施;通过静脉输注药物,还可以治疗疾病。熟练掌握及准确地......

    鼻饲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误吸】 预防: 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及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行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度。 3、需......

    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用物准备】 治疗车:治疗盘(复合碘医用棉签、污物杯、砂轮、胶布、压脉带)、标准输血器、静脉留置针、敷贴、速干手消毒液、污物桶、锐器盒等。血袋、交叉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1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第一节 鼻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 第二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第三节 常用注射操作并......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填空题1、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 )和( ),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 )入口。 2、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接的输液系统( )更......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一、皮下出血 (一)发生原因 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不够5分钟。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不对,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

    静脉输液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精选五篇)

    四、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1、静脉炎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