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式教学在机修钳工培训中的研究与实践
模块式教学在机修钳工培训中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文通过企业员工培训的项目――机修钳工工种中培训课题内容及培训考核方式的分析,提出采用模块教学方式教学,并对机修钳工培训的运用方式、技能培训课题内容及考核方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机修钳工 模块式教学技能 考核培训课题
一、机修钳工培训现状分析
机修钳工是从事各种机器设备保养、修理工作的一种社会职业,一般要对机器依次进行“诊、断、疗”三个步骤的处置。机修钳工所做的是要求很高的精密性、修配性的机械或手工加工,并根据问题的特征灵活地采用最方便、最可靠、最低消耗、最合理的修理手段,去实现工作目标。机修钳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表达和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较敏锐的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因此,该工作对机修钳工的素质要求较高。
二、模块教学方式在机修钳工培训课题训练方面的运用
1.培训课题的选用
本着适应企业需要、且较为容易展开培训的原则,笔者学院选用了减速机、卧式离心泵、摆针式减速机的拆装、机床检测、实用锉配、液压传动基础为机修钳工培训课题,并将课题分为四个教学模块:拆装模块、液压传动模块、检测模块、实用锉配模块。
2.各模块培训项目的内容
根据机修钳工的工作性质,机修钳工模块培训项目的内容主要以拆装模块和液压传动模块为主,检测模块培训项目的内容则以检测机床为主,实用锉配模块的实用性体现在依据机修钳工工作中所要求的锉配技术而定,如键的锉削、孔的修整等。
下面以拆装模块和液压传动模块为例介绍机修钳工模块培训项目内容。
拆装模块的培训项目内容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进入装配训练前相关应知部分的讲述,为机械设备的拆装模块训练做好理论准备。讲述内容为,讲述传动机构的拆卸方法及拆卸前的准备工作,注意拆卸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识别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传动机构通用的故障检查和修复方法。
第二部分是进行机械设备机构的拆卸训练,让学员经过训练掌握零部件的拆卸方法和拆卸顺序、机构的故障检查与修复方法,通过让学员训练来熟记并编写拆卸工艺过程,掌握拆卸所需的技能,养成良好工作习惯。该部分训练内容为,拆卸顺序和零件、部件的拆卸方法,注意拆卸过程中的要求和工量具使用要求,机构的故障检查与修复方法,编写拆卸工艺过程。
第三部分是机械设备机构的装配训练注意事项的讲述。讲述内容为,讲述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述装配方法和装配要求,装配过程的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是机械设备机构装配单元知识内容的训练。该部分的训练目的是要培训学员学会看图装配零部件的技能、掌握如何熟悉机械设备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方法。该部分的内容如下:编写装配工艺和装配过程,编写装配单元系统图,画出传动原理图,计算出有关参数,如减速机各齿轮旋转的传动比,绘制装配图。
第五部分是机械设备零部件的测绘训练。该部分是机修钳工能否修复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学员通过训练掌握按照装配工艺要求来安装零部件的方法。该部分的训练内容如下:懂得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量具的使用,熟悉各零部件的装配工艺要求和配合方法。
第六部分是画出整机装配图,进行总装配操作训练。学员通过训练培养安装配图装配的能力,养成学员之间互相配合的习惯,增强团队意识。
其次,液压传动模块的培训项目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液压传动模块的内容是目前企业工人更为需要掌握的技能内容。该模块的训练能够让学员掌握液压传动基本技术和电力拖动基本技术。液压传动模块的培训项目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是液压元件符号、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实习操作训练。具体内容有: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缸及摆动缸,液压缸的结构,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液压辅件。
第二部分是液压元件的维护及保养实习操作训练。
第三部分是电力拖动基本实习操作训练。具体内容有:识读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原则;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具体包括点动正转控制线路,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线路;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线路一般故障判断及排除;电动机的短路、过载、欠压(或零压)、失压保护。
第四部分是方向、压力及速度控制回路工作原理。具体内容有:方向控制回路,包括阀控方向控制回路,泵控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包括调压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保压回路、卸荷回路、平衡回路、制动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包括调速回路、增速回路、减速回路、同步回路;缓冲回路、顺序动作回路、锁紧回路、油源回路。
3.模块培训方式
每个模块的培训方式都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原则,重在引导学员通过模块培训来掌握机修钳工技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员自觉学习来提高操作水平的能力,同时创造条件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进行培训。
三、机修钳工培训技能模块教学的考核方面探索
遵循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在培训内容比较全面的情况下,运用模块化对机修钳工进行技能考核,使每个学员都要通过所有模块培训内容的考核,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反映机修钳工培训的效果和水平。模块化机修钳工考核的运用方法如下。
1.编制成为可进行考核操作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评分标准
根据各个模块的培训要求,编制成为可进行考核操作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评分标准。例如:《减速机传动机构的拆装与调试评分标准》《单级卧式离心泵机构拆装与调试评分标准》《摆线针轮减速机机构拆装以调试评分标准》《液压传动控制回路评分标准》等。
2.确定考核项目和考核内容
根据各个模块的考核要求,确定哪些是小组集体考核项目,哪些是单人考核项目,哪些是个人考核内容,哪些是抽签考核项目,哪些是抽签考核内容。
模块化的机修钳工考核试题中,属于小组集体考核项目有减速机传动机构的拆装与调试、单级卧式离心泵机构拆装与调试、摆线针轮减速?C机构拆装与调试等三个考核项目。属于个人考核项目有锉配技能考核、液压传动控制回路安装调试两个考试项目。属于抽签考核项目有减速机传动机构的拆装与调试、单级卧式离心泵机构拆装与调试、摆线针轮减速机机构拆装以调试三个考核项目。属于抽签考核内容液压传动控制回路安装调试中的“液压顺序控制回路安装调试”“自动前进/后退控制回路安装调试”“速度转换控制回路安装调试”三个内容。属于个人考核内容的有减速机传动机构的拆装与调试、单级卧式离心泵机构拆装与调试、摆线针轮减速机机构拆装与调试考核项目中的“测绘零件图”和“编制整机装配与调试工艺步骤”两个考核内容。
3.按照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组织实施,进行综合评分
按照试题内容组织实施,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属于小组集体考核项目有减速机传动机构的拆装与调试、单级卧式离心泵机构拆装与调试、摆线针轮减速机机构拆装与调试三个考核项目进行个人评分时,则按照评分标准中的集体完成的内容,对小组成员逐个进行答辩,视其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个人评定分数。这样的评定方式解决了多人考核一个项目而难以给个人相对准确评分的问题,同时在培训教学的多人一项训练中,促使每个学员消除依赖同伴的心理,养成人人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的习惯。最终,个人的成绩则由各个模块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产生。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第二篇: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探讨
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由于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教学有着根本的联系,而机修钳工教学主要是由实践和指导实践的理论两部分组成的。但是由于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理论和实践出现了一定的冲突,极不利与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工作的开展,现在这也是机床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亟需解决。本篇论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对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探讨,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希望此篇论文可以为广大的一线教师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工作中提供参考意见与指导[1]。
关键词:机床修理;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TG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4)08-0000-01
随着近些年来机修事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对机修钳工的需求也在扩大,同时对机修钳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机修学校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应用而生的就是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机床修理是一门需要借助理论的支撑去进行大量实践课程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实现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工作中按部就班进行,结合理论的指导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进教学一体化的进程。本篇论文主要对解决机修教学所面临的教学课程中理论与实际的冲突问题以及对更好推进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的教学特点
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质。故而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开展理论教课的同时,也要注重然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是针对钳工需要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大量实践的课程而应用而生。现在的机修钳工更是如此,在理论课教授完毕后,才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这样根本起不到从实践中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的作用。
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教学是应该依据实际的操作经验来讲授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而非理论与实践分开来教学[2]。
二、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课程教学现状
钳工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并且需要大量实践工作去完善理论的不足,教师所教授的理论课程知识是为了以后的实际工作打基础的,现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使得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后,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的要点,从而无法更好把握理论知识。
理论是为更好地指导实践而讲的,一般而言,机修类学生很大一部分课程是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最后的一段时间将进行实践。然而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一方面由于时间过去长久,学生忘记了一部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无法及时巩固,把新老知识堆积在了一起,更是不利于实际操作,也不利于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要领。学生只有从实践后才发现,原来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需要自己领悟以及对知识的反复吸取才可以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来,务必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需要进行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再一次深刻理解理论的指导,然后才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是由于一部分机修院校过分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使得现在机修类工程学校过分注重实际操作,从而忽视了理论课程的开设和讲授,使得学生有些只知道然也,而不知道所以然也。
总的来说,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教学一体化,如何处理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冲突化解,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得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课程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3]。
三、关于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一)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也是应用而生,这也是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操作冲突问题的方法。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地更深刻的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再一次实际运用,也加深了印象,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也可以在实践中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自身的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这样的知识才不是空中阁楼。
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也可以随时检验学生对机修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深度的标尺,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事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这门技能。
(二)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善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稳进推行,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进度中更要戒骄戒躁。在教学中明确教师教学的任务,指导教师做好教学一体化的转变,同时也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校教务处,更要积极配合,做好配置教材,课件等等工作。
整体来看,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势在必行,这也是推进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教学的改革的前兆,使之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4]。
四、结束语
由于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探讨其一体化教学中,应该稳进不骄不躁,在努力推进教学一体化的同时积极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希望本篇论文可以为各个机修学校在教学中提供参考意见,也希望为广大的机修教师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中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冲突,帮助同学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中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习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从容不迫的应对。
参考文献:
[1]李福伟.提高学生钳工实习效果的途径探索[J].科技信息,2010(16).[2]杨箭雄.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尝试[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3]李俊华.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做法与体会[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4]宋长安.钳工一体化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09(05).[作者简介]祝辉(1969.03-),男,现任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专业课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装配、维修及教学研究。
第三篇: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
2.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物理探究教学研究的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3.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与此相配套的探究型课堂教学。
4.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现状必须提倡和研究探究型的课堂教学。5.探究型课堂教学十分符合物理课程本身的性质。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师观为主要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
三、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基本假设 1.概念界定
(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过来的,美国学者一般采用施瓦布定义:学习者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里强调的是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形成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里表明科学探究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二是教学或学习过程。前者为后者提供模式或模型,后者是对前者的模仿或模拟。因此,探究学习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去获取和运用知识。探究有“口头询问”,努力寻找答案之意,也符合青少年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布鲁纳把这些心理特征看作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人的建构性学习方式,总是与真实的本质(心智表征具有真实性)、知识的本质(知识是由个人建构)、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个人在知识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以及科学的本质(带有一定目标的探究活动)相联系的。因此,建构主义提倡的“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起始阶段,还是学习过程的探究、操作、理解、成功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追求阶段,以及应用为目标的结束阶段,都是强有力的。
(2)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3)物理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气氛、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感受和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2.目标假设
探究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现、学生观、学习现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模式与教学策略 1.引导探究
(1)引导探究的模式 情景引导探究 实验引导探究
(2)
引导究的教学策略
引导准备阶段:回想旧知识,创设新情境,导人新内容,出示思考题。
引导初探阶段:再学新内容,回答思考题,教师补讲解,问疑提新解、形成探究课题,确立探究重点。
再引再探阶段:依据探究重点,指出课题特点,总结探究思路,归纳探究规律,提出注意事项,集中解题练习,整体回归评价,布置课外作业,提出预习思考。(3)
引导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2.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模式 任务合作探究 模块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揭示问题:教师提出学习探究的任务(问题或课题)。
小组讨论:把教学班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每一小组由邻桌的4人(或3人)组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创设空间。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各种设想。提出假设:根据小组内讨论情况,确定对问题的基本假设。
合作探究:根据小组提出的基本假设进行成员分工,通过对教材研读、资料探索和动手实验等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并在小组内形成结论。这是合作探究中最关键的一步。班级交流:把各小组内形成的结论在班集体中进行交流。形成结论:经教师的点拨或提炼,形成成果。(4)
作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②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③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④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⑤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和相互交流。
⑥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3.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特点
①教学目标是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②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③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协调发展;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①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 ②活动发展式自主探究 ③实验驱动式自主探究 ④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 ⑤模块建构式自主探究(3)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调控策略——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收尾策略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4)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设计
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创新
反馈交流 启发导学 解疑释难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提出疑问 创设情境 确立目标 激发动机
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设学习情境,整理学习旧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因此,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通过这一环节的问题和实验事实,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这一环节的学习。
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提出疑问:这是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摸式的关键环节,是该模式的核心。此环节是对我国传统的“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自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发展。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创设的问题情境,紧密结合课本新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眼、手、脑并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反馈交流,启发导学,解疑释难:这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采取的方法有课堂提问、讨论(小组研学)、启发助学、点拨导学、检测学情、信息反馈等,让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问题,以便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创新:这是强调该模式的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学情的具有一定梯度的设问新颖、形式灵活、综合性强的思考题。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练习,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5)
探究中教师的五个关注
自主探究是引导探究、合作探究的进一步发展,其教学设计的理念、思想、方法包容着引导探究与合作探究。要达到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实施主体取向的发展性评价,不仅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方法和技能,而且十分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和协作精神等也给予同样的关注。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五个关注: ①关注学生已有基础。②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③关注学生的求知欲望。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
四、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1日 — 8月31日)(1)制定研究方案,统一思想,形成对方案的共识
2007年3、4、5月学习有关主体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探究学习理论,讨论,研究并初步确定研究方案.各教师根据研究方案制定本人的研究计划,于6月30日前交给课题组长。(2)确定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情况。
2.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9月1 日 — 2010年9月1日)(1)教研组要将此项研究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要根据计划有序,有质进行研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要继续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实践课要为研究计划服务。
(2)与年级组配合 ,在年级活动时及时沟通,交流小组探究的情况。(3)今后每学期在我校推出实践课,促进课题的研究。
(4)各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透视,在教研组会上进行评课交流。
(5)各教师在2009年底前写出阶段研究论文.2010年9月1日前完成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预期的成果
1.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逐步提高,成绩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3.研究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
第四篇: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浸润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浸润式教学方式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粗暴”,通过更加委婉温和的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同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下面主要谈谈几种浸润式教学方式:
一、活动浸润教学
活动浸润方式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浸润式教学的有效形式,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活动浸润教学,就是通过一些实际的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环境和氛围的构建。二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浸润式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通过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可以强化其开放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一定的规则下可以实现自由发挥。三是具有主动性,即活动浸润通过一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只是承担引导者和规范者的角色,学生在其中自主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达成教学目的。
而活动浸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趣味活动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整体教学气氛。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陛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阿Q正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活动浸润的方式展开教学。若是构建趣味性活动激发课堂活力,那么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一个课前表演的任务,提前选出几名学生,将课文内容编排为一段小品或是话剧,在上课之前进行表演。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班级其余学生感受到阿Q的精神,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若是要构建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眭合作学习,则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总结阿Q精神的内涵,并从生活实际中找出符合阿Q精神的一些社会现象,对阿Q精神的好坏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一个任务,学生就可以自主分析课文内容,然后通过网络、书刊等渠道对现实生活中的阿Q现象进行总结,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生活中有的学生考试不如意,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责怪老师出题太难太偏;有的人工作受到上司批评,当面不敢反驳,只敢在背地里说上司的坏话。这些行为都是阿Q精神的一种表现,学生对其进行总结,然后在课堂上针对生活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阿Q精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不值得提倡;有的学生认为阿Q精神可以暂时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有的学生则认为阿Q精神是现实所迫,怪不得阿Q。通过这样的活动浸润,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及阿Q精神形成了深入认识,更联系实际实现了升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浸润教学
情感浸润一种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教师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引导,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与语文之间的情感交互。情感浸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方式,它包括了态度、兴趣、求知欲、学习动机等多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情感浸润的实现,可以通过挖掘教材性内容和增强师生情感交互这两种方法实现,前者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使其体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后者是构建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在这一范围中教师抛出自身的情感,引导学生情感的表达,最终实现交互,在此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融入渗透。
比如,在教学《师说》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教师这一角色进行的分析,突出了教师的作用和定位。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话就说明了教师的作用所在。要让学生理解这一观点,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挖掘文章内容情感。教师在课前可以从文中找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对其进行翻译,学生由于不知道文章内容,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翻译不准或错误的问题。这时,教师结合学生表现的问题指出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这样,先让学生遭遇困难,再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和文章对教师的作用定位形成了相互照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构建情感氛围,通过现实生活中“病重教师一边打点滴一边上课”“地震中教师保护学生”等案例,营造一个与文章内容主题紧密联系的氛围,在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共鸣,以此渗透课文内容的教学。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加强鼓励和赞扬,以此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言浸润教学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科,一字一句间都是语文的体现。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浸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浸润环节。所谓语言浸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打动学生心灵等作用。实现语言浸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眭,塑造一个深入人心的教师形象,取得学生的认可;二是提升教学语言的精炼性和准确性,给予学生准确的教学指导;三是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强化学生认知,打动学生心灵。
比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诙谐有趣的小故事,讲述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与中国社会现实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教师则需要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对这一史实进行呈现,让学生体会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则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展现李冲的动作神态,对林冲这一人物进行巧妙表现,加强学生的认知。
浸润式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热点,它能够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师生分立、思维共性等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而要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浸润式教学,可以从活动浸润、情感浸润以及语言浸润三个角度切入,通过合理的方式构建教学环境,营造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第五篇:“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训中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训中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训中实施的可能性,评价一体化教学的效果,结合实例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课程体系的修订、“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构建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钳工;“一体化”教学;钳工实训;实践;思考
技工院校以造就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其培养目标。其中不少专业都将钳工技术设置为学生主要专业技能。作为机加工中唯一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由于实习内容是简单手工常规操作,实训条件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多年来一直被落上落后、陈旧、脏累的“帽子”。学生普遍认为钳工技术与时下高速度、?{精度、高可靠性的机加工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而这种错误认识也招致钳工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接受趋于被动。
钳工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综述
(一)“一体化”教学运用于在钳工教学中实施的可能性
从教学设置上看,“一体化”教学以实习课题为主线,只是对原有的实习教学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对理论课程和实习教学进行了整合,选择了实用性强,与实习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因此从课程设置上看,可行。从教学时间上看,“一体化”教学理论课程融于实习教学中,虽然每个课题的实施时间变长,但这里多出的时间实际是由理论教学分解而来,总体的教学时间仍与分开教学的时间相当。这样的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从教学场地看,“一体化”教学要求场地能在理论和操作功能上兼而有之,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实习场地进行简单改造,配置一个可实施理论教学的场地,即在原有设施上添置课桌椅、黑板和多媒体设备。而这样的条件不少实训车间早已具备。因此,实训条件也是可行的。从“双师型”教师的资质看,技工院校已经培养出一批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于一身的专业课教师。
(二)评价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较,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理论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弥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相应的实操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割裂,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活力,激活了课堂气氛。具体而言,“一体化”将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及钳工工艺课程与钳工实训整合为多个模块,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完成 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改历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展露无遗。
实践做法
(一)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取决于由技能的需求,目前技工系统没有与之对应的配套教材。《钳工工艺学》和《钳工技能训练》是之前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用的主要教材,而在钳工实习过程中还涉及到《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为此,笔者和教研组同仁一起以上述教材为蓝本,编写了《钳工一体化教学试用稿》,根据企业要求和专业特点,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将钳工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呈现。一共围绕钳工实训要求设置18个课题,每个课题都安排成工作页格式,包含有“理论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评分页”的子项目。编写时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理论围绕实践,保持一定比例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删繁就简,注重内容的广泛性、趣味性、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二)修改课程体系
“一体化”教学需要改变原来的课程体系,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工具钳工的课程特点,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编制出适合“一体化”的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大纲要建立在对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深入剖析,着眼于工具钳工基本技能要求,立足于对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典型常用工件的加工方法,对《钳工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和《极限与配合》等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和汇编。重要课程的变动情况(部分)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构建
传统钳工教室是普通教室和实训车间构成,前者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后者提供实训场所,这样的布局割裂了理论与实践,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进行。“一体化”教学需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在地点上的分割格局,建设一体化钳工实训中心。提出了“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钳工一体化教室的布置思路,具体做法是在原有的实训车间的基础上对车间进行重新规划,开辟出理论教学区域,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将教室和车间结合放在一起,而是更注重真实性、综合性和整体性,除常用的实训设备和课桌之外,教科书,工具书等专业资料,可以随时上网的计算机。以螺纹底孔直径的确定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和通过网络资源分别获取方法,再相互对照,在培养查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使用多种方法获取答案。
结语
实践证明,钳工一体化教学符合当前技工院校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是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广大钳工指导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我,积累更好的教学素材,摸索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发展,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彭军,仪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