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茶馆式”教学在初三复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后茶馆式”教学在初三复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初中教学能否走出新天地,初三备考能否取得新成就的根本出路。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是多讲多练?是熟能生巧?是灌输和题海战术还是“减负高效”?《后“茶馆式”教学》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而不应该是教师的讲堂”,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段力佩的教育主张。上世纪八十年代,段老在上海育才中学推行“茶馆式”教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法则在当时全国基础教育界影响深远。时隔30年,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传承了“茶馆式”教学以“议”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教学设计逻辑结构,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是让教育走向对话和合作,让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后“茶馆式”教学是以“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称作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和我们提出的课改要求完全吻合,归根结底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不用讲的我们一句也不讲,所以它的教学模式:一是学生易懂的老师不讲,二是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学生解决或老师进行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非常有效,归结起来它的核心就是“减负高效”。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会关注学科的重点、难点。”张人利校长并不认同,他说:“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教师本位、学科本位,现在我们应强调学生本位,以学定教,教师应该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张教授在分析中指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状是:教师总体讲的太多,(教师以知识是否重要决定讲不讲,学生不明白的教师反而没讲或没时间讲透)忽视学生是否能够自己学会或者借助同伴学会;许多课堂教学追求正确答案,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学生的“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解决;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教学行为常常带有盲目性。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讲了很多遍,学生错的仍然照错,不会的仍然不会,导致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无效。
那什么是课堂教学效果呢?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有没有实效的唯一指标,而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授之以鱼绝对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接受了多少,学生会不会自己去学习,这是有没有实效的关键,所以初三复习,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张教授的讲座,也结合学校的教学,谈谈对提高初三复习课实效的思考和做法。
第一,要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整合、创新、传授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认知、理解、内化、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但是传统的教学,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时候,都是以单方的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一言堂”、“单向传授式”。其实我们都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但是不知所措。“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和成效促使我们,警示我们,必须明确原有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改变: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地要从根本上指导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学”,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在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上。所以教师教授了多少不是效益的实质,学生接受了多少才是教学的关键。
第二,要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张校长在讲座中提到:绝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是的,我们总担心,我们不讲,学生就不懂。但我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你讲再多也是没用的,不懂的还是不懂,懂的不需要你反复讲。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相异构想”(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问题永远没办法得到解决。所以,初三的复习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希望能有所行动,也希望我们的探索有成效。
(一)教学中要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真的懂了吗?张教授也提到,每次考试作分析总结时,我们常常发现:为什么刚刚讲过的、甚至讲过很多遍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做,仍然忘记呢?因为我们常常告诉学生的是:什么是正确的,而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而当学生听不清楚时,你讲第二遍是有用的,但如果学生听不懂为什么的话,你再讲第二、第三遍都是没用的,除非你启发学生为什么正确?怎么想?所以学生只有真正地懂——也就是理解了知识,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构。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方面,教学设计的重难点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难的有可能正是学生的难点,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主动探究的意望激发出来,再去探究、揭示其内在的知识或理论,再把这些知识或理论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听懂了,想懂了。希望能不断地深化探索并不断地实践完善。
(二)你们记住了吗?准备好了吗?会写出来吗?理解了,听懂了,如果不能熟记,考试时仍然会放空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科学,容量要适当,要让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能逐一落实,各个击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现实教学中,这方面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科学安排课堂容量,空出适量时间(三至五分钟)让学生当堂熟记重点知识,并当堂检测。当然,前提是复习新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也可以复习新知识前先小测默写复习过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有一个消化并检测的机会。其次,把小测常规化,并一定给每次小测批改、打分。学生在轻微压力下,学习效率高。再次,无论哪位学生都爱面子,拿到小测纸,首先关注的是分数,所以课前准备,课堂理解加上适当的的熟记,少讲多记,课堂的效率也是可以充分显现现出来的。
(三)你们会用吗?死记硬背不会用是没用的。“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学生只有会用知识,才表明真正理解掌握了知识。中考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试卷分析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知识点不掌握,而是经常没有搞清楚题目在问什么,也就是命题的意图是什么不清楚?所以应该让学生的“潜意识”尽量暴露在课堂中而不是暴露在试卷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审题技巧和方法,答题的套路和规律是每次高考都是要用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选例题,精讲例题——和学生一起学习解题的思路、技巧,解题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纯粹追求正确答案,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后“茶馆式”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方面,无疑是取得成功的!但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不是某个教师在某一堂课就能完成的,实现的。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所以它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初三年级的教师,更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后“茶馆式”教学落实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学是一个过程!真正的教学实效应该还不只是体现在一段时间或一次评价及检测中,而是关系着一代人甚至是国民的素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自己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不仅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要!
第二篇:小学英语论文:“后茶馆式”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尝试与思考
“后茶馆式”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尝试与思考
“茶馆式”教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在中国有重大影响的教学。“后茶馆式”教学继承了“茶馆式”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即:教学的方式更加完善、教学的方法更加灵活和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针对目前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后茶馆式”教学提出了课堂教学中两个关键的干预因素:一是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二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后茶馆式”教学颠覆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使得课堂的中心从教师、学科转移到 学生,强调学生学得完整,而不是教师教得完整。
小学英语教学在整个教育阶段起到奠基的作用,“后茶馆式”教学的理念是否能运用于这门基础性学科呢?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何“议”?非母语教学怎么让学生自己学呢?到我校来访的教师和专家提出了不少疑问。笔者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先学后教,暴露“难点”
我们传统的教学步骤往往是先教再学、先学后用,从机械操练过渡到意义操练,每个学生无论基础如何,都必须按照相同的步伐跟着老师前进。
【案例1】《牛津英语》(上海版)5A Module 1 Unit 2 “American Breakfast”一课是有关在美国吃早餐时点餐的对话。以往的教学步骤是:先学习美国早餐食物的名称,然后听对话,进行模仿,最后编对话。这样的方法让教师很“安心”,因为把教师认为要教的或要训练的内容都覆盖了。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上述内容,为什么还要求他们陪着全班再一起学习呢?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不同,每一届的学生都不同,我们怎么能“以不变应万变”呢?于是我们改变了原先教学设计思路,并采取了下列措施: 1.头脑风暴: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所熟知的美国早餐食物的名称。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做到心中有底。
2.听听选选:让学生听两段对话并选出相应的食物名称和图片。教师把要学习的美国早餐食物的名称全部显示出来,注意观察哪些是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个别学生没有掌握的。事实表明,一半以上学生非常熟悉这些美国早餐食物,而且五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根据发音来选择相应的单词。
3.交流答案:学生说出选择的食物。这是暴露教学难点的最佳手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请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问题,从中暴露出的错误更具有代表性。
【思考】备课教案与课堂教学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备课教案不可能完全预设课堂教学。“后茶馆式”教学要求教师进行两次学情分析:第一次安排在学前,第二次安排在“先学”和“后教”之间。教师必须检验哪些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哪些是学生还没有学会的。检验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发问,还可以是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在【案例1】中,学生的“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教师通过设计的任务进行引领,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独立或者合作解决问题,若还是解决不了,则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讨论的教学阶段往往是教师最“忙碌”的时候,教师要捕捉自己在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真正的教学难点,也是教师务必予以重视的教学重点。
二、再构文本,凸显“议点”
在低年级课堂里,“议一议”和“讲一讲”之类的活动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议一议”需要学生有相当的语言基础,而大部分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其二,低年级英语教材简单易懂、悬念不多,学生“议一议”的机会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编,对文本进行解读与再构,凸显和增加“议点”。
【案例2】《牛津英语》(上海版)1B Module 2 Unit 2 “Food I Like”第三课时“Tea Time”中展示了如下情景:下午茶时间,老师让Danny把六块饼干分给四个小朋友,Danny给自己分了三块,给其他人一人一块。之后,Danny意识到自己分错了,又进行了重新分配。一位任课教师通过重构文本,凸显和增加“议点”。
从表中可以看出,重构后的文本不但丰富了情境,而且凸显了“议”点,即“六块饼干分给四个人,到底怎么分?”这一“议”点的产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想法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纷纷想表达。可是,面对全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们却不敢举手了,有限的英语表达让孩子们望而却步。于是,任课教师当机立断,允许学生用母语表达思维,教师再适时地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half这个单词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当时他们是多么想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一半”的概念啊!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思考】“议一议”教学活动不是高年级的专利。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以输入为主和以模仿为主,教师课堂上的大量输入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并在日后能够有所输出。但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必须创设适合学生表达的输出环节;在课前,教师应对教材文本进行透彻的解读,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文本再构,凸显和增加“议点”;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推进引领学生,必要时可以允许学生借助母语表达思想,教师再适时地进行辅导。这时的辅导是“雪中送炭”,也为学生的英语输出扫清了障碍。
三、生成板书,形成“支点”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强劲冲击下,板书渐渐被教师所遗忘。在“后茶馆式”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常常需要合适的板书设计来解决,为学生复述任务的完成提供支撑性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整理信息、输出语言、顺利完成任务。
【案例3】在《牛津英语》(上海版)3A Module 4 Unit 3“Plants”中,第一次出现了“植物&rdq uo;这一主题。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不同部位的名称,用“It has„It is/They are„”来进行描述,并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单元设计中,我们以著名绘本“The Giving Tree”为蓝本创设故事情境,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进行文本再构,以语言运用为载体推进情感体验。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提高,对故事的体会感受有所加深,同时感悟了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其主要教学过程和板书呈现步骤如下: 1.激发想象,暴露想法:在理解和表达植物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小男孩Frank能做什么,对故事发展做个预测。
2.观看视频,整体感知: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幅幅小男孩和苹果树玩耍的画面将学生们带进了欢乐的场景中,学生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与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有一个对照。学生表达“I like...(doing)”以及感受,板书呈现这两个句型。
3.再观视频,引导表达:视频中没有文本出现,却给了学生很大的表达空间。让学生再次观看视频,并以小男孩的口吻来进行表达。此时,呈现板书“It has...It is...They are...”为学生的表达提供支撑。在学生表达时,无论涉及哪个植物部位或动词,都可以灵活地采用相应的板书予以呈现。此时,学生的表达就是一个“先学”的过程,在学生表达错误时,教师适时地给予纠正,或引导学生共同解疑,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4.看图听文,对比体会:让学生看着图片,听全文文本,但是依然没有文字出现。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看板书,同时对比体会之前自己的表达。
5.借助板书,完善表达:学生看着板书所呈现的框架和多媒体上的相关图片进行表达。此时学生的表达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教师利用生生互补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正确表达。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不能被目标文本所限定,一旦学生有了自己的正确表达,也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
【思考】【案例3】中的板书与教师的教学相辅相成,板书的生成过程呈现了整个教学设计的思路。板书的内容涵盖了语篇中的具体信息,将学习目标明确指向了单元设计,并使其具体内容从轮廓到细节都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直观、有序的方式理清了脉络,使学生能在整体上获取信息,巩固本单元所学的“植物部位名称”,并能进一步理解和正确运用“单复数的表达”。
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板书的生成过程也是学生尝试表达、完善表达和自由表达的构建过程。板书不是由教师的“教”的行为所生成的,而是学生“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板书既是学生操练表达的支架,同时也是暴露学生想法的足迹。学生既能借助板书复述故事,也能在板书所呈现的框架上进行更丰富的表达。
四、转移中心,解决“疑点”
试卷评讲课是针对学生在测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原因以及再次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而且能弥补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案例4】多年前,笔者在全区范围内上了一堂公开示范课,内容是讲评五年级的一份试卷。我的主要设计思路为:
1.发现问题:批改试卷时在样卷上做记号标记,发现学生的共同问题,批改完之后再进行统计工作,找出错误率较高的题目。2.分析问题:研究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弄清楚是语言知识没有掌握,还是方法技能没有达到要求。在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缺陷的同时,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3.归纳问题:讲评时不能面面俱到,为了优化讲评过程,将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形成简单的系统,有助于学生记忆。4.解决问题:评讲课上先将错题重现,给学生再次思考的机会,然后趁热打铁,向学生提供举一反
三、实战练习的机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
5.巩固复习:这是一个重要的消化环节。学生除了订正自己做错的题目之外,还要在课后完成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这些练习就是学生测验中易犯的错误或典型错误,也是本节课上重点操练过的内容。
这节试卷评讲课在全区乃至全市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也形成了我们教研组试卷评讲课的特色。但是,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几个问题:其一,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种试卷评讲课的模式,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课堂效率有所下降。其二,在试卷评讲课的五个步骤中,只有第四步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这一步的主导似乎还是教师,是教师先发现学生犯错了再进行分析和指导。然而,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很多。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光靠教师的判断是否准确呢?其三,学生经常会反复地犯同一个错误,略作提示他们便知原因,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否还需要“错误重现”和“举一反三”呢?
于是,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原先的五个步骤除了第四步,其余不变。我们把第四步中的“错题重现,方法指导,举一反三”改变为“自审错题,暴露想法,答疑解惑”。在试卷批改完毕之后,教师仍然和以前一样做好课件,包括错题重现和举一反三。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先把极具典型的错误题依照以前的步骤四出现。接着,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自审错题,让学生考虑自己错在哪里,或者自己还有哪些疑问。一人提问,众人解疑。无论对错都在课堂上暴露,把问题解决得更透彻。由于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即通过“先学”产生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教师原本准备的课件没有完整地呈现出来。看起来,这节课并不完整,但是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产生了“省时增效”的效果。课后,教师查看所有学生的订正,进行有必要的个别辅导。尝试了几次,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开始喜欢互相纠正和补充,发现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
【思考】多次统计显示,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最希望得到帮助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只有当学生群体都有疑惑时,他们才愿意请教教师。让学生主导试卷评讲,把“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课堂”,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和教师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方面,把从以学科体系为线索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线索。让学生独立质疑,集体讨论,互相解疑,是把学生头脑中正确的、不正确的,全面的、不全面的,深刻的、不深刻的想法统统表露出来,经过头脑风暴、观点碰撞,得出正确的想法。学习就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进入了对话才可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五、总结
“后茶馆式”教学具有一定的颠覆性。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后茶馆式”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总结的上述“四点”,即“难点”、“议点”、“支点”和“疑点”适用于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环节,在操作时也能相互交融,糅合并用。在新授语言知识点为主的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学,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再构文本,凸显“议点”,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时,教师应当重视生成性的板书,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支点”;而在复习和分析习题时,则应当把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提出“疑点”,进行思维碰撞。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后茶馆式”教学用不完整的形式成就着完整的教学。
第三篇:后“茶馆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后“茶馆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追求学生学的完整而不是教师讲的完整,这些观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挑战,传统教学是教师讲重点难点,追求课的完整,课堂上知识结构的完整,课堂上生动有趣,认为只有教师讲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张人利院长讲的后“茶馆式”教学,对我启发很大,观点大胆,新颖,他教学观念的提出是基于他的教学研究和他学校的实验改革,确实效果明显。对我们今后的教学确实有借鉴指导意义。结合我们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美术课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美术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又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体现学科愉悦性的特点,所以最主要的是首先解决学生学的愉悦的问题,即学生乐学,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尽力提高课堂效率。这有别于其他学科,让学生在学中、做中,不知不觉提高美术素养、绘画水平,鉴赏能力是关键。所以老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绘画能力等,老师上课多提问,让学生多发言,暴露存在的问题或弱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启发中,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达到共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有效、高效教学,如在手工制作课中,有些方法学生一看就会,教师就不用再面面俱到占用有限的课上时间,关键在启发学生的创意思路。在欣赏课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也尤为重要,有了问题或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议议,而不是教师一味讲正确的,我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后茶馆式”教学,在美术课中也是大有作为的,真正让学生做教学的主人,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做好引导、启发和必要的示范,从而更好的发挥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后“茶馆式”教学带给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模版)
后“茶馆式”教学带给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
史爱玲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近来,我断断续续地聆听了静教院附校张人利校长的《如何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报告,见证了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历程,竟有一种想去上海静教院附校看看的冲动。
静教院附校,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薄弱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张校长以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为抓手,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学校凸现了“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学生没有早自习,没有晚自修,近一百多门校本课程(绝大多数课程与中考直接关系)可自主选择,不订、不买教辅材料,静教院附校都做到了。学生低负担成就了教学高质量,静教院附校让教学改革的理想蓝图落到了现实的土壤里。
张校长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减轻课业负担入手,直击常态课堂,传承、发展了“茶馆式”教学(以“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为课堂的基本结构)的精髓,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先学后教-----“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读”是学生读文本;“讲”,是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懂的;“做”是增加学生的经验;“练”是学生在文本与经验对话之后的应用。然后,学生产生异想后,进一步对话-----“议”。后“茶馆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果,减少了无效劳动,更关注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它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完善,教学的方法更加灵活和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后茶馆式”教学用不完整的形式成就着完整的教学。
反思英语教学,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一节课下来学生理应自如运用所学。事与愿违,老师口干舌燥了,还有学生一个单词也读不下来。纠结,挣扎,小学一周一个班三、四节英语课,怎能学会?习惯了传统授课模式,一节课成了老师的讲堂,学生无自主性、积极性可言,被动接受了很多是是非非,哪能有什么生活质量?结合“茶馆式”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采用复习旧知、游戏、歌曲、竞赛、讲故事直观教具、猜谜、多媒体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从低年级起逐渐渗透“自然拼读法”识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生词等可能不需要教,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在学生的充分参与中,抓住了的薄弱点即异想,讲解、点拨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文本,再让学生找到自己不会的单词或句子,互帮互助,有了相异构想,教师及时点拨、鼓励、评价。
四、在学习中,学生遇到了不会,同桌商量;两个不会,小组合作;你不会,他不会时,师生一起来解决。
第五篇:后“茶馆式”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后“茶馆式”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摘要: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传统课程体系所认定的“学习困难者”,文化基础相当薄弱。根据这些“学习困难者”的特点,如何全面的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培养英语素养,是中职英语教师多年进行教改要解决的问题。后“茶馆式”教学让我们豁然开朗,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课堂成为了高效课堂。总结就是: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关键词:后“茶馆式”教学 中职生 英语 效能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传统课程体系所认定的“学习困难者”。在他们跨入中职学校后,却依旧面对给他们造成极大挫败感的传统课程组织方式,使这个特殊的群体情况更糟糕。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被动,热情不高,课堂表现消极,有甚者更是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每一个英语教学者常常为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提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苦恼。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四个问题相当的突出。从总体上看,教师讲得太多,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的环节,但学习方式也是单一的。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学生是怎么想的。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提问的意义何在、讨论的意义何在,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的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我们的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后“茶馆式”教学让我们豁然开朗,因为这种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几十年前对课堂教学的阐述,今天读来还是那样前卫:“课堂应是学生的学堂,不应该是教师的讲堂。”后“茶馆式”教学便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而中职生虽然是“学习困难者”,但其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这个特殊人群中的英语课堂上的起了很大转变作用。
茶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休闲聊天的地方。后“茶馆式”的课堂即课堂气氛不必过于严肃,只有教师讲学生听,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像生活中的茶馆那样,随便交谈议论。这样的教学,学生活动多,积极性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自学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力。它的中心思想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它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学生在读、议、练、讲、做活动中,互相切磋补充,也时时产生创见,有利于锻炼创造能力。这显然是将现行常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结合运用的一种方法。
读读,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议,就是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练,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讲讲,即是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做做,即研究性、实践性学习,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多年的英语教改经历,让我很快的将这种理念应用在13级机械1班三年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研究成果。我根据中职生的自身优势特点,大面积的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从点到面,从浅到深的铺开,通过让学生读中领悟,议中思索,练中巩固、讲出自信、做中总结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从课堂的旁听者,变成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在后来的学习中也获益匪浅。
一、读中领悟
经常进行朗诵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语音语调的纠正,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通过朗诵能接触到许多文学作品,因此同学们还能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多读。默读、浏览只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低级阶段,真正要达到高效率的学习是必须要经常富有感情的朗诵。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朗是声音明亮清越的意思;诵是念得很流畅的意思。声音大,可以使我们的耳膜受到较强的刺激,再加上视觉的高度集中,就可以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案例:朗读会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6篇不同风格的文章中的一张,来进行朗读。其他同学根据朗读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提问,然后每个小组的书记员记录下问题和答案。同学们为了得到高分,课前反复练习。根据评分标准的要求不断要求自己。课堂效果,从同学们的反馈情况表明,他们更喜欢这样的朗读。
说,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反复朗读,练习,形成很好的语音语感;听,让学生不断反复的听相似的内容,提取主题的重要信息,领悟发布者要说的中心思想;问,学生听完后,提问的问题时而搞笑,时而幽默,却是思维的激发和碰撞;回答,使学生增强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二、议中思索
议,可以是学生和学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可以是学生和文本。议中,“相异构想”,完全暴露,也在议中解决。并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可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提出自己的“相依构想”,相互讨论,借鉴,总结,解决老问题,发现新问题,并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学会互相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分享。
教学案例:“当导游”
在这个主题中,学生被要求,给美国来的Mr.More当一天导游。提前给Mr.More发一封当天的时程表,准备好导游词,各项服务用语,包括茶水、吃饭等等,其他可自由发挥,并制定各项服务中的人员安排等等。同学一接到这个任务就觉得压力山大,开始激烈的讨论。教室一下成了菜市场。各组的同学的奇思异想,让我也脑洞大开加入了其中一组。最后同学们将自己的各项任务进行展示,并提前模拟了一遍,效果非常好。
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回忆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发现了自己没有掌握,需要掌握的。同时,议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习经验,想出新的适合自己的方案。这些并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议,而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力争解决这些“相异构想”。
三、练中巩固
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练习都是相当重要的。练习的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实际运用,还有锻炼自信和个人魄力。
教学案例一:新闻发布会
My Favorite City这个话题中,我请学生各自准备一些资料。然后开一个班级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台上的同学来讲述了My Favorite City,台下的同学当记者,负责提问。课堂效果很好。
教学案例二:评讲作业
首先是位置的变化 教室的讲桌前都是学生老师,我都坐在下面的课桌,听同学们讲课。同学们在分别讲解每一道题的答案、原因、自己的看法时,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课堂上针对一道题,会出现很多争议,而且争议的有根有据,大家都在思考,进行知识和思维的碰撞和摩擦。
这些并不只是让学生做做练习,而是在解决这一问题后,不断加强学生所得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加以巩固。从学生的反馈表明:比起以往的英语课堂,他们更喜欢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
四、讲出自信
“哑巴”英语是一个普遍现象,原因就两个:一是怕,怕出丑,不敢说;二是不会,不敢尝试。讲得过程,不仅锻炼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增长自信,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
教学案例: 情境阅读“看图说话”
模块一 九单元的阅读是一封信。内容是告诉朋友自己旅行的行程和感受。我一发布总目标,全班就有同学大叫道:“学英语,还要画画?”总目标: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角色,当导游或者旅游者到成都旅游。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角色,画5到6幅图,看图说话,用英文简单讲讲自己旅游或者当导游的经历和感受,和大家分享后,写成一篇英文游记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里,附上自己画的画。在同学们讲得过程中,我全程录像,课后在班级分享。
这篇游记让同学们都得到了很多QQ好友的赞赏。在后来的视频分享中,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很有才,对英语学习更加有自信。
五、做中总结
中职生最大的优点就是动手能力很强,结合这一有点,我大量的使用实践性课堂。实践性课堂中,同学们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总结解决方案,在成功的喜悦中,取得成就感。
教学案例:做12道菜
模块一 六单元的阅读是做菜的步骤教学。我决定我们真的做一次菜。要求很简单,请每组同学自己决定做的菜,通过手机、字典自己查阅相关单词,然后发出每一个步骤的指令,请其他组的同学来做菜,做出来的菜,要自己小组吃。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自己发出指令很简单,但是要让其他组的同学听懂很难,所以在前面2组失败的情况下,后面小组的同学重新制定了计划。先自己小组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解自己需要的食材和食材的单词,然后讲解一些可能会用到的句型,因为被要求不能告诉菜名,食材必须超过4种,要做的菜就比较复杂。过程中,我们还用手机拍了视频,最后当12道菜上桌的时候,大家一边高兴地吃饭,一边看视频。
教学案例:评讲练习
以往评讲练习,都是老师的讲解居多。我把老师的角色给了学生。
首先是位置的变化 教室的讲桌前都是学生老师,我都坐在下面的课桌,听同学们讲课。同学们在分别讲解每一道题的答案、原因、自己的看法时,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课堂上针对一道题,会出现很多争议,而且争议的有根有据,大家都在思考和总结。
在将“后茶馆式教学”应用在中职生课堂的研究中,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从以往的百分制九提高到了百分之八十七;实践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达到百分之百;课题式研究教学在高三的学生调查中,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同学很喜欢,并应用到了其他科目中;在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学表示是全部参与。这种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的讲解方式,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的教学,深深的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在讨论中,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得到了提高,还提高了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还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制定计划、思考、应用和总结。这种教学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完美的课堂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是,从来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即使是再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关键是反思中进行深刻的剖析和不断的探索。在后“茶馆”教学应用在中职生英语课堂的研究道路上,不断的探索、总结、反思,不断的追求更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美)Ceri B.Dean Elizabeth Ross Hubbell.《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中教学方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段力佩.《段力佩教育文集》[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佐藤学著 钟启全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Patricia L.Carrell,Joanne Devine,David E.Eskey编,武姜生导读.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美)《第二语言阅读研究的交互模式》.[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6]Robert L.Solso,M.Kimberly Maclin,Otto H.Maclin,Congnitive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