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个案工作基本过程的案例分析评估、目标与方案
性伤害体验引发的心理问题
姓名:晓岚 性别:女 年龄:20岁
转介来源:个案是由某大学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转介来的
一、个案背景
晓岚,女,20岁,系武汉某大学外语系三年级学生。晓岚8岁丧父,其母守寡至今,是一个十分守旧的传统中国女性。十多年来,母亲在汉口一家街道企业做临时工。依靠其微薄的薪水,她艰难的养育着唯一的精神支柱——宝贝女儿晓岚。虽然家中经济十分拮据,但母女俩相处得十分和谐。然而,三个多月前飞来的一场“横祸”打破了母女俩宁静的生活,致使她们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那是三个月前的某个晚上,晓岚赴约去英语老师家丁某家里借书。丁某,男,35岁,未婚,信奉独身主义,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晓岚原打算借几本英语书就会汉口的家。然而,丁某借辅导英语为诱饵把晓岚留了下来,趁机强奸了她,并威胁说:“不能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否则,我会诬告你引诱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当晚,晓岚在长江大桥上徘徊了几个小时,差点投江自杀。第二天,晓岚把被强奸的事情告诉了母亲。不幸的是,母亲却说:“你已变成了失去贞操的苦命孩子,我不想指责你什么了。但我是一个守旧的女人,我能给你唯一的出路是求丁老师娶你为妻。因为你已经是他的人了!”在母亲的逼迫下,晓岚卑贱的乞求丁某娶她,但是,无耻的丁某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晓岚,并嘲笑她“老土”。为保全“面子”与女儿的学籍,母亲再一次劝女儿“认命”。
从此,晓岚不敢将真相告诉任何人,试图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一直忍气吞声,独来独往,并陷入了痛苦与深深地罪恶感之中,并把悲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生活又给她发出了另一个挑战。最近,她又被班上一个个子最高、长相英俊的小王所追求。晓岚对小王很有好感,但因为自己是一个失身女孩儿而处处躲避他。但她越躲,他越是执着的爱慕她。为此,晓岚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为了摆脱困境,经人指点前来寻求帮助。
二、分析与初期评估(以下仅为本案例的分析评估要点,请大家依据这个框架进行有效扩展):
1.所呈现的问题(案主目前所经验的、使他寻求协助的问题)
恋爱
2.有关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资料的摘要
按照以下框架中的各个要点从前面的文字资料中摘要、总结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
生理功能:基本资料、疾病史以及生理状况
心理功能:对问题的感受、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自我概念、价值观和学习能力
社会功能: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角色的扮演 环境体系:社会文化因素
3.评估结果(以明确的有关资料,对案主问题的说明)
从收集与观察的资料来分析,晓岚被性侵之前,虽家境贫寒,但与其母相依为命,在精神上她是快乐的、健康的。但遭遇到性侵后,她在心理上遗留了严重的性伤害体验,并且对她的生活直至心理健康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在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和自我封闭。
经历强奸后,晓岚最明显的变化是性格日益孤僻,人际交往极度狭小。因为受到性伤害后,她觉得自己已不是一个完整、纯洁的女孩,时时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嘲弄自己。特别是找丁某协商的失败,强化了她“破鞋子”、“没人要”的观念。这种严重的自我否定使她在人际交往中采取一种“自我封闭”的方法来防范别人的伤害,以保护其自尊心。(2)在恋爱上既渴求幸福又恐惧逃避。
性伤害经历不仅损害了晓岚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更摧毁了她在恋爱中的自信心。因为晓岚自幼就受到母亲传统的教育与熏陶,尤其是女子的贞操在她心目中根深蒂固,再加上对性知识的朦胧无知,使晓岚在遭到强奸后又深深自责心理。这种自责加重了她在恋爱中的犹豫逃避和恐惧。
此外,除了案主晓岚之外,还有并行者母亲、追求者小王以及丁某与晓岚的问题有关联,也要进入社工的视野中。4.暂时性建议
看社工在晓岚的案例中,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是需要转介还是链接相关资源,比如心理、法律等。
三、目标的订立: 1.重述已呈现的问题 恋爱
2.协助案主列出出现在评估阶段中,与问题有连带关系的其他方面的困难
1)晓岚的心理问题 2)晓岚的恋爱问题 3)晓岚的人际交往问题 4)母亲的态度问题 5)小王的恋爱问题 6)丁某的法律问题
3.协助案主发展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遵循案主自决,依据从症结到表现的原则,进行排序)
本案例中,因为性伤害而带来的心理问题是症结所在,需要干预,而恋爱、人际交往问题都是心理症结进一步的表现。另外,各个并行者的不同问题也要做出解决的选择与排序。但是,整个过程,案主应在社工的专业引导下,进行理性的、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的排序与选择。而本案例中,晓岚最终决定与社工共同处理自己的心理、人际交往以及转变母亲的态度和观念。而恋爱与法律问题,留待未来,需要她有更大勇气去面对和解决。4.协助案主明确化他所想要的结果:即为目标的制定
针对上一步骤的分析,社工与案主一起制定出案主理性抉择的改变目标:
(1)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下,帮助案主宣泄性伤害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引导她进行自我探索,使其能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2)帮助案主调整认识结构,改变错误的贞操观念,矫治其不良心理,并使其能够鼓起生活勇气,开展积极的人际交往。这是一个心灵美容与重塑的精神工作。(请大家注意,要参照第一个目标,对这个目标进行调整,以正向成长的方式来叙述)
(3)力争使案主的母亲接纳“失去贞操”的女儿。
四、服务方案的选择(请大家注意,服务方案要与前面的目标有所对应,方案是针对目标而设计的,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做出的努力,不要出现有目标没有方案或者有方案没有目标的情况。此外,在服务方案制定中,需要大家调动自己的日常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同时,具有资源链接、运用的意识,来设计有效、合理的方法、措施来帮助案主达成改变的问题,解决问题,服务方案的呈现可以按照像本案例这样的阶段式来说明,也可以针对各个目标进行一一说明):
在本案例中,服务方案如下:
1.在服务前期的1、2周内,主要采用人本主义疗法,帮助案主宣泄因性伤害积累起来的心理压力与愤怒,并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
因案主自幼就在一个十分保守的家庭中长大,对发生婚前性行为看得很严重。所以一旦遭到强奸,她便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恐惧与绝望,甚至差点投江自杀。以后在母亲的逼迫、求婚失败及丁某的嘲笑声下,她不仅未宣泄性伤害积累起来的心理压力、愤怒,而且还给自己套上了更沉重的精神枷锁。这样在治疗前期,社工采取了人本主义治疗法,给予她无条件关怀、真挚、同感与接纳等,并协助她宣泄了受伤害、受排斥的情绪。因此,在前两周,虽然社工未能给予她实质性帮助,但定期给予她宣泄、反映与支持,对稳定情绪、防止破坏性事件的产生及鼓励她进入中期服务都是非常有用的。2.在服务中期的3-6周,主要采取理性情绪疏导法,帮助案主澄清几个非理性信念,以改变其自我评价。
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A、认识性伤害的社会特性,面对现实,肯定自我。社会工作者告诉晓岚,遭受性伤害尽管是人生的一大不幸,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一生都失去了希望。关键在于要对性伤害经历做客观的分析。要看到对社会来说,存性侵害,这是如自然灾害一般侵袭弱者的必然现象,往往不是凭个人力量所能抵御的。既然如此,以往的不幸经历,只能当作一场灾难,一场噩梦。因此,社会工作者引导晓岚要有勇气正视那黑暗的一页,并化不幸经历为经验教训与精神财富。B、澄清非理性理念,意识到受过性伤害的人不等于不纯洁。身体上的性伤害会留下心理上的伤害性体验,但并不说明晓岚不纯洁。所以,晓岚不应嫌弃自己,更不应该否定自己,这样才能振奋起来,改变其不幸命运,从而成为一个强者。C、澄清从一而终的贞操观念,树立崭新的生活目标。对于被消极情绪控制的晓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饱受陈旧的贞操观念带来的精神枷锁,才使她感到罪恶深重,难以自拔。因此,社会工作者要鼓励晓岚改变观念,抓住大学学校机遇,树立新的生活目标,重新开辟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广阔道路。D、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塑自我形象。以服务为契机,鼓励晓岚从寝室室友开始,逐渐扩展人际交往的圈子。同时鼓励她参加比较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另外,如果有相关的小组活动,可以介绍晓岚积极参与。总之,帮助晓岚努力塑造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强者形象,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也在不断提高。
3.在服务后期的7——10周内,采取角色扮演技术,帮助案主重建良好的母女关系。
社会工作者首先采用角色扮演技术,帮助案主进入母亲建构的精神世界,感受在女儿被强奸后母亲的心路历程变化,认识到母亲也是封建贞操观压迫下的“替罪羔羊”。这样案主能接纳母亲的感受、情绪及行为表现。其次,帮助母亲感受在女儿被强奸后的心路历程变化,认识到女儿的不易,进而接纳女儿。最后,让案主扮演“社会工作者”,努力学会与母沟通的策略。案主是一个天资聪颖,且自律性很高的女孩。以后每一个周末回家,她就要把辅导中学到的成功经验尝试用来解决母女关系问题,并逐渐挑战母亲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帮助其母领悟到,过去发生的性伤害事件是无法改变的,但若能改变对性伤害事件的陈旧看法,善用现在的机会与能力,那么女儿的将来仍然是充满希望的。这样,母女俩会在彼此理解、接纳的基础上,重建了良好的母女关系。
第二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共)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案例报告中的案主是一个因失恋引起自卑的大学生,案主因难以忍受失恋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向本案工作员求助,工作员通过与案主长时间沟通,对案主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对案主进行诊断过程中,工作员运用一系列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多方面收集资料,对案主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治疗方案。通过分析,案主的问题在于认知上产生了偏差,进行了错误的行为归因,这是导致案主自卑的主要原因。为了帮助案主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这里工作员采用的是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案主走出困境。正文:
一、接案
对案主情况的了解始于大二上学期,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指导,所以,一直未能很好的帮其认识自己的问题。正式接案开始于这学期学习《个案工作》这门课程后,真正以工作员和案主的身份对话。
(一)初步关系建立
案主一开始对自己的问题表现得较为敏感,不愿意过多的涉入,时常静默不语,似乎不想再一次揭开伤疤。工作员出于对案主的体谅,对案主表现出自己的尊重、接纳和关心,并表现同理心,以此获得案主的信任和认同。通过工作员的努力,案主对工作员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工作员与案主间的隔阂渐渐消除,案主开始能够敞开心扉,这样,工作员与案主初步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了基础。
(二)案主基本资料
王XX,女,22岁,现就读于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大二学生。
(三)案例背景
案主于2009年进入大学,在高中阶段,案主学习刻苦,复读了两年,平时成绩都还不错,但高考只考了一个一般的二本学校。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祝XX结识了一个男生(刘某),刘某是她的初中同学,两人关系由此发展,并相互喜欢上了对方。刘某当时正在安徽合肥的一所大学读大二,王XX才刚进大学,经过一年的异地恋情,相隔两地两人不免有些小矛盾,彼此怪对方照顾不周,又由于一些原因,两人关系在王Xx大一的下学期开始破裂,并且分手了,案主由此陷入分手的阴影,自暴自弃。
(四)案主问题的初步了解
行为特点:案主从始到终都表现出伤心、委屈的情绪状态,言语中透露出对这份恋情的不舍,显得有些伤感。案主也曾尝试过去忘记这一切,但案主越想越发的伤心,并产生了自卑感,自暴自弃。案主本来是一个很开朗的人,现在也变得很落魄,虽然得到过同学、朋友的帮助和心理辅导,但案主还是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安慰。
心理特征:从案主的行为分析,案主其实是不想分手的,而且希望两人关系能够继续。案主分手后就一直情绪低落,心里还是对这份感情充满幻想的,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别人抛弃,还是忘不掉刘某。案主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朋友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让案主在这个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她的根本性问题不是失恋本身,而是失恋所引起的心理问题。
二、资料收集
(一)通过多次与案主的电话和QQ交谈,对案主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xx和刘某是初中同学,并且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两人以前曾经心里暗暗喜欢
过对方,但没有表白。高考结束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又开始联系上了,并
互相透露了真情,这段感情由此开始。刘某由于没有复读,当时就已经在读大二。
暑假过后,王xx和刘某分开在异地读书,一开始两人的感情都还好,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两人之间渐渐有了点小矛盾。刘某平时总是什么事情都管着她,最让
她难以忍受的是刘某不许她和别的男生在网上聊天,以至于她因为他而失去了很
多朋友。另外,两人相隔异地,彼此都怪对方照顾不周。王xx大一下学期的时
候,刘某已经在读大三了,而且在准备考研,王xx有时打电话给他,他也不接,并且王xx发短信给他他也不回,刘某总是说很忙,没时间接电话、回短信,王
xx感到很委屈,她说不管怎么忙,不会连回短信的时间都没有的。最后,王xx
一个人坐火车到刘某的学校去找他,但刘某却躲着不见她,她只好伤心的返回学
校,两人关系真正破裂了。分手之后,王xx一直闷闷不乐,自暴自弃,回想自
己高考的屡屡失败,感情上的受挫,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觉得人生很失败,甚至想到了死。
(二)与案主建立稳定的联系,保持相互之间的持续沟通,防止诊断过程中
断。认真记下每一次的聊天记录,从案主的言词中分析案主的心理特点,以便更
好的了解案主现在的状况。
(三)通过与以前的一些同学来了解案主现在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案主的认
识,从多方面收集资料,保证能够对案主的现状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评估和诊断
从与案主的交谈中,以及对情况的深入了解,案主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这些方
面入手:
(一)性格特点:案主虽是一个性格开朗、外向的女生,但有时又很多愁善
感。另外,案主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很难容忍别人抛弃自己,感觉很没面子。
(二)人际交往:案主性格外向,善于交往,身边的朋友还比较多,但由于
刘某的原因,她失去了很多朋友,这也造成了她现在自卑、自暴自弃的一方面原
因。
(三)家庭环境:王XX在家里是独生女,但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爱,王XX
曾说过她的爸爸、妈妈对她不好,可她爸、妈之间的感情却很好,有时什么好东
西也只是她爸爸给她妈妈享用,她说她很不喜欢这样。
(四)案主的经历:案主高中复读两年,平时成绩也还好,曾经考过班级第二,而且经常是前十名,但最后一次高考还是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只是考了一
个一般的二本学校,几次高考的失利,对王xx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四、问题分析、诊断
从对案主初步评估的四个方面问题中,可以对案主的根本性问题有一个大
致了解,案主在认知方面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当遇到与自己愿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信念。案主在遭遇感情上的失恋后,把一切都
归结为自己的失败,把高考也归结为失败的表现。她并没有看到烦恼和不安不能
使境况发生任何改变,相反,纠缠在情绪的困扰中,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一个
理性的人会尽力面对自己的困境,并设法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也会平静的接
纳现实。
五、目标制定和服务计划
在遵循个案工作目标制定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目标计划。首先,目标应与案主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其次,目标是可行的;再次,目标与工作员的能力和技巧相
当;再次,避免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给案主。
(一)初期目标
协助案主认识与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因为问题的产生往往有多种因素,因此必须多方面加以考虑,找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加以考察。王XX此
时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失恋的问题,而且还包含非理性的错误认识问题,无意中
把痛苦放大化,使自己处于一种更加痛苦、自卑的状态之中。因此,初期目标就
要让案主认识自己现在的处境,以便从困境中走出来。
(二)中期目标
协助案主定出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先后次序的确定主要依据问题的轻
重缓急、解决起来的难易程度以及案主的具体情况。直接去解决最主要的问题,虽然效率比较高,但是由于没有基础,容易挫伤案主的自信心,成功率不高。王
XX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对于自己的错误认识,要树立积极的心态,纠正错误的认知。
(三)后期目标
协助案主明确她所想要的结果。案主的目标明确,才会增强前进的动力,对自己的进步有充分的准备。王XX 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走出失恋的阴影,但这期
间案主要一步步解决一些由失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相
信自己能够走出困境,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再自暴自弃。
六、持续服务与治疗
(一)理论基础与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认知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
括对过去事情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认知是
行为和情感的基础,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根源,而一旦对
这种观念和认知过程加以纠正,就可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认知行为治疗
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关于自身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并教会求助者一些适应
环境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
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
念的认知过程。王xx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认知,把一切都归结为自己的失
败,过分夸大了负面后果的严重性。
(二)治疗的基本过程
对案主的问题,这里采用认知治疗模式中的理性情绪治疗法。
(1)心理诊断:首先,了解案主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是什么,并向案主
指出这种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其次,对案主的问题予以深刻理解,并
对他给予关注和尊重。通过与王xx交谈,了解到案主把失恋的阴影扩大化,片
面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认为高考也是失败的。在本阶段,告诉案主这种想法是一种非理性的认识,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
她的情绪一直受到困扰。如:我在分析过程中对案主说过:“你真的认为你什么
都不行么?失恋是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事情,这和高考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你真这
样想,那还有那么多连大学都上不了的人怎么办?他们难道也一无是处么?”、“你认为你被他抛弃,是很丢面子的事情,说明自己没有一点优点,所以,才会
自暴自弃,以此来推及其他事情,认为自己也很失败”。“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
你认为自己什么都失败却是错误的,你要积极面对现实,换一个角度你的生活会
更好”。
(2)领悟:首先,向案主指出他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
年生活引起的,而是由于现在他自身存在不合理信念导致的。其次,使案主承认
自己的症状,帮组他认识造成各种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
(3)修通: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帮助案主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
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从改变案主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
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5)完成家庭作业:让案主继续学习理性情绪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对
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理解和质疑,以此来巩固治疗效果。在这一点上,工
作员通过让案主王xx对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进行判断、分析,并适时对自己的不
合理信念及时调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结案与评估
一、结案
1、目标达成:通过与案主的沟通,案主的状况有所好转,能逐渐认识到自
己的这种错误认识,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案主开始能够积极一点正视生活,认识到自己一直被错误的情绪所困扰。
2、由于与案主的沟通时间较长,对案主的情况已基本了解,并且案主也开
始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思维,接下来的时间由案主自己来学会用认知理论模式的技巧与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就不再干预。
二、评估
1、投入评估
由于与案主的交谈基本是通过QQ聊天的形式,所以就没有耗费什么人力、物力、财力,顶多耗费的也就是一些时间,但这些都不足以计入投入。
2、效果评估
通过与案主这么长时间的沟通,终于看到了案主的进步,案主的情况有了根
本改观,并且能够接纳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不再一味的自暴自弃,看轻自己。对失恋的问题,案主开始能够积极面对,不再逃避,而且,也学会了
自己给自己纠正错误认识。
3、工作员自我评估
(1)由于对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还只是处于开始学习阶段,所以,在与案
主沟通过程中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往往导致尴尬的场面,不知道用哪些理论进行
分析,不能给案主一个确切的理论指导。但工作员本身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能够尝试着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运用专业的治疗理论和模式,既是对案主的负
责又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工作员始终以接纳、尊重与积极、真诚的专业态度对
待案主,遵守个案工作的相关原则,合理运用了个案工作的相关技巧。
(2)工作员在给个案分析诊断的过程中,由于初次尝试,所以,往往在许
多时候急于求成,没有耐心,导致工作疏忽,不仔细。这都是工作员以后需要改
进的地方。
4、理论模式评估
针对本个案的特点,以及在对案主行为、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症下药,采取认知治疗的模式。认知偏差是求助者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案主在遇到困难
时,对自己面临的困境进行错误的归因,这是案主对自己自暴自弃的一个重要原
因。但认知治疗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毕竟案主的问题受到环境、心理、社会等
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分析案主问题时难免有不足和偏差的地方。另外,理
性情绪治疗模式不注重对求助者内心感受进行分析和理解,也不关注过去经验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求助者检查和辩驳各种非理性信念上,从而促使案主
消除其情绪和行为困扰。事实上,案主的各种非理性信念以其感受为基础,并受
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如果不对案主的内部感受和问题根源进行分析,也就无法
理解案主相互矛盾和冲突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这也是该理论治疗模式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陈志霞:《个案社会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2、许莉娅:《个案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第三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作业2012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作业模板
题目
(请根据案例主题起一个名称)
班级姓名学号
一、案例描述
1.案主(基本特征)
2.事件(危机、困难等等)
二、案例分析
请指出案主面对着哪些问题?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思路是怎样的?
三、个案工作方案设计
包括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工作目标、理论依据、具体方法技巧、工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等。
四、讨论
请阐述选择本案例的原因,以及它对学习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意义在哪里。
(字数限制:不少于2000字)
第四篇:论工作目标与实现过程
论工作目标与实现过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第五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个案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
案主李某,女,今年18岁,武汉人,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
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
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二.问题诊断
基于上述情况,在我看来,案主李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性格问题
由于家庭的原因,案主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较少,心理的各种情感无处分享或发泄;在加上父母的干涉其行动自由,使得其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地沟通,这些都加剧了案主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心理负担积压使她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⑵人际沟通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案主从小就缺乏与父母、家人有效沟通的机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为淡漠;自初中以后,案主的父母出于过度的保护及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其辍学在家,断绝其与外界正常交往的渠道,这令案主的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她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她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
⑶自我认同问题
案主自初中毕业后,平时总是一个人独处看电视,并随意画自己喜欢的漫画,缺乏专人的指导和关注;案主针对自己的作品不抱好感,而且羞于将自己的作品同家人分享,其自我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案主的行为不但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赞同,反而受到父母的负面评价,这加剧了案主内心对自我的失败认同感,造成案主自身自信心低下、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⑷家庭问题
案主由于与父母从小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造成了彼此的误解,这使得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淡漠,而且使得父母对她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刻板印象”,即父母对她持一种负面评价,不抱有希望。此外,就案主的父母这一方来说,因他们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及受固有的歧视女性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及时发掘和满足案主的各种身心需要,这也是造成案主心理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理论基础
⒈据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人的心理结构由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系统构成,而与之对应形成的个体人格又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相应于无意识层次,是人格的基础部分,其惟一目标是追求本能的满足,如食欲、性欲等,它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相对于经验的、理性的意识系统,包括如记忆、知觉、情绪、动作、思考等,其作用是向本我提供外界消息,帮助本我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的满足,同时避免由于盲动而遭致危险,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包括良心、道德、理想宗教感、社会感情等人性中的高级本性,在人格中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个体人格中的反应,是“理想的自我”。它们三者之间只有保持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个体的人格健康发展。其中,自我既要作本我的忠仆,又要为严厉的超我所监视,同时还受外界的挫折。而一旦它们之间的作用彼此失衡,就会导致个体人格失常,引发各种诸如焦虑、人际障碍等症状。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案主李某缺乏与父母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自我情感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家庭和外界的满足,使得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作用失衡,从而造成案主人际沟通困难、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
⒉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看来,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案主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①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进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不合理的要求;②来自环境的压力;③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案主面临压力,如果压力达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在该案例中,案主小英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亲在其未成年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忙于各自的事情而忽视了对她的各种心理需求,特别是亲子情感的交流,这造成了案主养成了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内向性格。⒊据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看来,特别是它所强调的“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是由自我概念决定的;自我概念是人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人格的不健全发展往往是由于个人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矛盾和冲突所造成的。案主李某初中毕业后,对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不敢以示他人,是对自我的不确定和不自信;同时,因害怕他人评价自己,对周围的人总是充满疑虑和不信任,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这也是她负面的“自我概念”的一种表现,因而这急需要我们社工的介入去帮助她改变“自我概念”。
⒋据现实治疗法的理论视角来看,人是自主、自决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并非如环境决定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要”。“自我认同”又可分为“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成功的认同”是指人类有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需要;“失败的认同”则表现为: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孤独寂寞、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有效控制。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要学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上述案主李某从小就受不良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对她的负面认同和评价,使她对自我形成一种独处、逃避现实、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失败的认同”,这是造成她目前心理困境的根源。
四.服务目标
⒈总目标: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⒉具体目标:
⑴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
⑵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⑶促进与案主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巩固和加强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逐步转变父母对为案主的“刻板印象”,尽量为案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五.服务计划与过程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⒊实施具体的治疗计划:
⑴第一阶段:在与案主确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后,工作员与案主开始进行非正式的单独会谈,以倾听、关切的态度切入话题,以减轻案主焦虑、不安的情绪。案主在刚开始往往不易通过自我认识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工作员可以协助案主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行为缺陷联系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案主的情绪反应,一旦其情绪比较激烈或感觉很为难时则立即停止,尽量保持会谈愉悦的氛围,使得会谈不致因此而中断。譬如可以从案主平时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如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父母的工作状况,对父母及周围身边的邻居、朋友的看法和感受等等,从这一连串的基本问题的引导中,工作员应通过真诚、接纳等的方法,设身处地站在案主的立场去体会案主的感受;特别是提到一些案主心理困扰的问题时,如案主感觉父母对其关心不够,与其平时交流少,父母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及不允许其外出交朋友等等委屈时,一方面让案主尽情倾倒心中的“苦水”即委屈,使其心理压抑得到适当的倾诉和释放,另一方面运用同理心去体会案主的感受,譬如可以说“你的感受,我曾经也体会过,我能理解你”、“有时候,父母不够关心和体贴我,我也会生闷气”等等,这样无形中会拉近案主与工作员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有助于今后个案工作地顺利开展。不过,在此阶段,工作员应尽量避免对案主进行价值判断,要保持情感中立和应有的专业关系,同时,要始终围绕会谈最初所确立的目标即帮助案主澄清个人的心理困难,释放心中的压抑和委屈而进行,并对案主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记录,以外开展下一阶段的访谈作准备。
⑵第二阶段:在了解了案主的基本需求之后,工作员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开始介入案主的家庭,对案主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单独开展个案访谈。工作员事先和案主父母约定好某一时间和地点(最好是机构里),单独和案主的父母进行访谈。工作员首先将案主的一些心理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案主的父母,并对其想法和感受提出工作员自我的看法意见,使得案主父母开始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时,工作员要注意倾听和记录父母对案主的看法和评价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运用同理心一方面体谅他们作为父母养育子女的难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他们管教子女不恰当的方法如不让其自由外出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良建议,如充分信任案主自由外出、经常多给与案主一些相处的时间(一起做家务和外出购物、节假日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多给与案主一份关爱和鼓励等。总之,要尽可能的使父母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教养孩子的方法和不足,以尽快采取弥补的措施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来帮助案主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⑶第三阶段:工作员在开展第三阶段治疗计划前,将工作员访问其父母的经历、其父母对
她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她的父母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的意愿反馈给案主,并将正式邀请其父母参与工作员和她之间的访谈的建议告知案主。在征得案主和父母双方的同意后,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介入案主家庭,对案主及其父母开展家庭访谈。此次访谈是以整个家庭成员为对象,所以工作员事先要和案主及其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约定好确定的某一天,即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准时在家里参与会谈。工作员在进入案主家庭后,应尽量尊重案主家庭的礼仪和习惯,尽可能的融入到成为该家庭的一员中去,避免因关系生疏造成尴尬和会谈的过早中断。工作员可以从家庭的日常生活话题开始入手,特别是谈论一些大家都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家庭成员参与谈论的积极性。由此,工作员可以逐步将话题自然引发的案主的问题上来,可能的话,在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员可以鼓励案主向父母表白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烦恼及对家庭和父母的看法等等;在此过程中,工作员引导父母认真倾听案主的叙述,并时常给与肯定和理解的表情,对案主的兴趣和优点进行总结和强调,以引起父母的共鸣和重新审视案主的需要。与此同时,工作员还应该引导父母参与到会谈中来,对案主的叙述作出积极地回应,让父母通过回忆讨论的方式尽量发掘和观察到案主的优点,如案主平时很听父母的话,很乖,而且很勤快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等,这时候工作员可以采取正强化的方法对案主进行鼓励,使其认识到真实的自我,使其认识到她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恢复和提升她的成功的自我认同感。此外,针对案主的亲子关系需求和交往的需要,工作员可以向父母提议尽量多抽点时间与案主沟通和相处(如共同做家务、一起出外吃饭或旅游等),让父母当面作出一些合理的承诺如信任案主并允许案主自由外出交友,让案主真正体会到父母和朋友的关爱。最后,工作员在基本完成此次会谈所要达成的目(即让案主与父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善帮助案主恢复自我认同感和正常的生活)之后,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次会谈,并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告知家庭成员以作好心理准备。
⑷第四阶段:工作员在告知了案主家庭成员此次计划的大致内容后,工作员开始介入案主所在的社区,为案主的心理康复争取相关资源。工作员作为中介者和使能者,在向社区居委会简要介绍自我的身份和来意后,积极说服居委会提供一定人力、物力支持,特意为案主开展相关的社区青少年儿童活动,如亲子游戏、社区青少年趣味运动会、献爱心活动等等。在征得居委会同意后,工作员开始协助居委会在社区宣传和招募,并将此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再次告知案主及其家庭,争取案主的父母的支持来鼓励案主积极报名参加社区的活动。在取得案主同意参加后,工作员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社区小朋友开展活动,同时可以控制和协调案主与社区同龄青少年的关系,创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使案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积极认可,让她体会到共同分享的快乐和友谊,从而恢复其与他人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⑸第五阶段: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工作员就可以结案。工作员通过观察和案主父母的信息反馈,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及近期的行为表现,若案主的身心状况已明显好转,工作员就应该将结案告知案主及其家庭,特别是注意案主情绪上的反应,工作员在结案前应和案主进行最后一次简短的谈话,告知案主结案的事情及同案主专业关系的告结,尽量避免案主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让案主明白学会独立自主去处理个人的事情。
六.服务评估
⒈成效评估: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社会心理疗法、家庭疗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介入个案,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个案访谈治疗外,还将案主的家庭、社区资源等整合到案主的治疗中,从而为她的身心康复尽可能全方位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案主缓解和摆脱内心的焦虑和孤独,尽早恢复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本次服务计划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较少,成本低,同时能够积极争取到案主父母及其社区资源的配合与
支持,这使得该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而且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自我评估:社工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平等的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者的各项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巧妙而又灵活的处理好工作员与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关系;注重整合各种资源如案主父母及社区资源等积极引导案主内心压抑的正常宣泄,为案主的心理康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3.不足:在开展个案访谈的工程中,工作员容易受案主的情感所左右,很难与案主维持中立的专业关系及工作员自身应有的权威,致使案主对工作员产生一定的心理依赖感,这不利于案主的独立自主;工作员开展的个案工作受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对案主及其家庭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因而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问题诊断和一些不利案主恢复的疏漏;而且,由于受服务时间的限制,对案主开展的个案辅导治疗效果可能不会持续很久,案主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反弹,这是工作员无法掌控的。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为保证服务计划的顺利开展,社工与案主要始终保持中立的专业关系,特别是要注意适当的运用“同感”的方法去体会和理解案主的感受,不能为案主的情感所左右而偏离了服务治疗的初衷;而且,尽量避免对案主的问题作自我的价值判断,以免加剧案主内心不安而使会谈过早的终止。与此同时,工作员应本着平等的、真诚的态度,以一种探讨、协商的口吻和案主进行访谈,这样有利于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帮助案主提升对问题的自决能力。针对案主的不成熟,社工要投其所好,根据案主的喜好进入他的生活,再慢慢去引导他。工作员要时时关注案主的心理变化,尽快获得案主信任,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此外,社工应该学会让案主剖析自己,让他亲自去面对一定的现实,培养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学会在遇到挫折时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学会向外界求助,学会正确、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作为社工人员自己必须有预见性的准备,要有能力引导案主的讲话,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开展访谈,而不能毫无目的的进行会谈,这就需要我们社工要事前充分准备好谈话的主题和需要信息,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社工开展个案的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