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年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定稿)
2014届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养老机构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系 别: 社会福利系
专 业: 老年服务与管理
班 级: 2011级老年×班
学生姓名: × × ×
学 号: × × × 指导老师: 陈立新
日 期: 2013年6月1日
摘 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活动。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其中,个案工作是是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服务对象,让其更好发挥社会功能。本文通过对个案工作模式和技巧的梳理,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结案和评估六个方面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个案工作具体进程进行了分析。本案例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个案工作;老年人;养老机构
目 录
一 前言...........................................................1 二 个案服务的理论.................................................1
(一)个案工作模式..............................................1
(二)个案工作技巧..............................................2 三 个案工作的具体进程.............................................2
(一)接案......................................................2
(二)预估......................................................3
(三)计划......................................................3
(四)介入......................................................3
(五)结案......................................................5
(六)评估......................................................5 四 工作感想.......................................................6
(一)工作总结..................................................6
(二)工作感悟..................................................6 参考文献...........................................................7
一 前言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年人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我们学了老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目前本人正在养老机构顶岗实习,我想运用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协助在养老机构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环境,增进生活适应能力;协调其社会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提升老年人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使他们心情愉悦的安度晚年。
二 个案服务的理论
(一)个案工作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
在危机介入时,工作者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以积极、主动、直接并系统化地介入。介入要限定时间,要鼓励案主面对未来。而且社会工作者在特定阶段还要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即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对案主的,也是对案主有关系统的。问题不仅来自案主自身,也要注意外部因素对案主问题的影响。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个资源顾问。该模式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任务中心模式强调案主的优点与优势,以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任务中心模式将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单向地由案主向社会工作者倾诉。
3.社会-心理模式
这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它帮助社会工作者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针对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开展工作。该模式将有关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情绪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帮助社会工作者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它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心理的发展过程,来认识案主问题的根源,以对症下药,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和个人成长。
4.行为治疗模式
该模式的基础是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义理论。行为治疗模式以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四种学习形态为指导原理,运用奖罚分明的工作方式,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让案主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同时树立一个榜样,让案主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等,达到案主问题的解决。该模式主要使用于恐惧症、焦虑、抑
郁症、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等。
(二)个案工作技巧
1.沟通技巧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语言符号的运用: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力求把话说得悦耳、清楚、准确、恰当、巧妙。身体符号的使用:将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与语言搭配使用。环境符号的运用:包括时间观念、交流中的说话时机、沟通场所、交流时身体距离的把握等。
2.关系技巧
这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社会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这一技巧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的回应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包括接案和约定技巧、评估技巧、签订契约技巧、介入技巧和检讨及终结技巧等。
三 个案工作的具体进程
(一)接案
案主吴某,男,73岁,基本情况如下:
1.行为表现
案主入住养老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学生定期捐款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近日因心脏病住进某医院,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案主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2.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养老院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他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养老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养老院生活。
3.情绪状况
案主情绪表现不稳定,临床表现为对各种事物均作出悲观的解释,将周围的一切都看成是消极的。同时案主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偶尔伴随着低落、无助,无用感较为明显。
4.健康状况
案主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常常胸闷,现在被医院确诊为冠心病。
5.经济状况
案主有退休金,每月领取的金额刚够支付养老院的住院费用。同时有少量银行存款,可以到原工作单位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用。但是由于手术费用一下要6万,案主的个人积蓄和退休金已经无力支付,案主面临手术费用问题。
6.支援网络
案主自身的优点和资源:唱歌,能够与表演团体一起表演,给院内老人带来欢乐。
(二)预估
根据案主基本情况,案主目前的问题预估如下:
1.经济状况问题
主要表现为案主无力支付高额的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
2.人际关系紧张问题
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与子女之间关系恶化;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从而导致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环境适应系统问题
主要表现为养老院照顾生活适应不良。这主要由于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生活环境的巨变,案主还不能适应养老院照顾生活。
(三)计划
结合案主的具体情况,根据目标实现可能性的大小,社工将案主的介入目标划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1.远期目标
帮助案主改善子女关系,重建自我、适应环境、融入养老院生活。
2.近期目标
(1)做通亲属的工作,改善案主与亲属间的关系。
(2)为案主提供支持和帮助,争取资源照顾老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解决生存问题。(3)与案主一起努力调配自身资源解决手术费用问题。(4)鼓励案主积极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5)引导案主改变对子女的看法,建立起新的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的沟通模式。
(四)介入
工作措施主要从案主的性格、行为两个方面入手,具体介入过程主要包括下面八步: 1.搜集案主资料,寻求养老院的支持。
在社工决定介入工作前,社工先与案主所在养老院的领导(包括院长、副院长、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长、楼层班长)开了一个会议讨论案主的情况,进行交流沟通,详细了解了案主与子女一家的关系,及多年来的一些交往细节,并请养老院的领导协助社工工作,确定养老院和社工的工作分工,达成共识一起帮助案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通过入院探访,详细了解案主的现状。
社工通过去医院探望案主,通过与案主的谈话,了解案主的病情。案主讲述了现在子女把他丢在医院不管他生死,他内心非常伤心。然后案主开始骂他的儿子,说到激动处还咬牙切齿。案主情绪偏激,对案主的病情有极大的不利影响。社工在其讲述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回应和安慰。社工告诉案主,关于良好积极的心态对病情的帮助,如果整天这样激动,这直接影响到案主现在的手术进程。还告诉案主,现在养老院正在为他调配资源,尽量帮助案主解决手术费用,让他不用担心,好好注意身体。运用直接影响的治疗技巧,社工为其分析由于其遇到一些困难是难免的,并不是本身“能力差”,协助案主对自己的感受、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改变其错误的观念,鼓励案主重新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3.初步接触案主儿子,分析案主问题。
社工通过案主家人的接触,对其复杂的家庭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发现解决手术费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案主对儿子的看法和态度。社工把案主的想法、误解反馈给他的儿子。并且强调了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多少会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之前他们两父子关系恶化得那么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的沟通模式。面谈时社工希望案主儿子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并且强调案主其实是嘴硬心软,虽然骂儿子,但其实心里也不好受。案主儿子也表示其实他也想帮助案主,但是又担心今后案主对他的态度。社工分析案主儿子的这种心态,感到可以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因素。
第一次面谈以后,案主的几个子女进行了讨论,毕竟血浓于水,如果不给案主动手术,案主的生命就非常危险。虽然大姐不赞成,二姐有点赞成,案主儿子仍有芥蒂,但是态度都有所转变。这时候社工问案主儿子:“如果案主动手术,医院要家属签字才能开刀,他会不会去签字。”案主儿子思考了几分钟,最后答应只要案主给他亲自打电话,他肯定会去。-----这个问题触碰了他们父子关系最根本的底线,就是案主儿子的原则只要案主能联系他,他会把案主当父亲看待。社工对案主儿子的深明大义表示赞赏和敬佩,同时把案主的病情性质详细告诉案主儿子,争取他的配合。
4.整合资源,解决案主手术费用问题。
社工在老人住院期间,隔天去探望老人,经过多次聊天,在承认老人特殊需求的基础上,不搞批评、不搞攻击、不给老人贴“标签”,一步步合理引导老人,让老人改变对其儿子的态度,能够做到手术期间的互相沟通。同时开始联系案主远在内地的家人,社工扮演资源的整合协调者,发掘案主自身的社会资源,通过与案主的女婿、弟弟电话联系,为老吴争取到了48000块费用;并让案主的弟弟给案主儿子打电话,要求案主儿子帮助案主度过目前的困境。
同时,社工也与案主儿子连续见了三次面,鼓励案主儿子打开心怀,接纳案主,告诉他要真正让父子关系变好,在案主危难的时候帮助案主,案主必定会对其改观。案主的儿子思想也能转变过来,在手术签字后也在医院帮老吴多交了8000块。
5.综合案主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与案主的主治医生联系确定手术时间和手术的安排情况,把医院的政策、制度、医疗信息交流给案主,让案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在为老人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问题上,与养老院的领导详细沟通,养老院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表示出 人出力出物,全力负责案主手术几天后的生活起居照顾。同时,社工也帮助案主,支援老人,为案主去银行取款、医院交费。
6.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鼓励其接触社会环境。
案主手术5天后回到老人养老院,社工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把目前案主的病情和心理的困境跟工作人员作了简单的总结。照顾案主的楼层工作人员表示会对案主多关心,让他感受到养老院生活的温暖。同时,福利中心的领导,养老院的领导都陆续过来探望慰问案主,案主除了感受到大家的关怀温暖人心之外,还在情感和自尊方面感受到重视,这有效缓解了案主自身的自卑抑郁心态。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面,社工鼓励养老院的一些老人过来与案主进行沟通,养老院的老人一有时间就过来与案主聊天,案主慢慢变得很开心。
7.改善案主与儿子间的关系,推动家庭体系支持工作。
案主回到养老院生活后,案主的儿子经常主动和社工联系了解案主的情况。社工与案主的儿子沟通了几次,委婉地向他建议,希望他多抽些时间过来看望案主。并且把案主的想法和现在行为的根本原因跟案主儿子作了详细的说明,案主儿子对案主的行为问题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也表示会与案主建立起与他们性格相适合的新的沟通模式。
8.发掘案主资源,探索案主的社会参与道路。
案主唱歌好,社工就安排案主在平时的文娱活动中展现歌喉,给院内老人带来欢乐;案主会织毛衣,社工就动员案主给灾区的孩子和福利中心的孩子织毛衣,充分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案主的作用得到发挥的机会,通过这种社会参与,使得案主恢复自信,改变自卑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
(五)结案
1.结案原因
案主的问题已经解决,工作目标已经达成。
2.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和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改善案主的外围关系也就是社会环境入手,帮助案主融入养老院生活,帮助案主疏导情绪,重建认知,帮助案主摆脱孤僻苛求的心态,并为家人和身边的人所接受;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手术费用问题的解决,使案主逐步形成积极的心态,并促使案主个人、案主所处的家庭系统、环境系统这几方面改变,使案主与子女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对生活开始充满信心。
(六)评估
1.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目前案主每天下午到楼层的大厅与其他老人一起看电视,并能够主动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并且积极配合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参与到文娱活动之中,在一些福利中心的晚会上面能够上台表演,这表明了案主开始逐渐适应养老机构的社会关系。在与案主儿子的联系中了解到,案主由于有了正常的养老院生活,生活非常开心,对待子女的态度也明显好了许多。社工经常给予案主儿子鼓励,案主儿子每周给案主打个电话,半个月看望案主一次,让案主感受到家人的关爱,现已达到了短期目标。
2.案主、案主儿子以及养老机构的满意度
案主对目前自己的状态比较满意,案主儿子对案主的改变感到十分欣喜和开心,养老机构的领导看到案主的转变也非常认可社工所做的工作。
四 工作感想
(一)工作总结
本案案主在社会关系和人际沟通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断裂与混乱,在入住养老院和医院时,儿子却又无法给与急需的支持,此外,案主因为家庭支持的缺乏,导致了案主自我认知存在误区,自卑和痛苦,开始变得缺乏自信,这种不到位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案主问题的根源。因此,尽快为案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是至关重要的。
在整个个案的过程中,社工充分考虑了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在承认老人特殊需求的基础上,不搞批评、不搞攻击、不给案主贴“标签”,一步步合理引导案主,促使案主能够参与到这个个案的计划之中,有利于个案目标的最终达成。
社工在个案中尝试运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使用间接治疗技巧,通过改善周围环境和辅导第三者来间接影响服务对象。但由于工作经验的原因,一开始就渴望从改变案主的想法着手,这个做法被证明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走了许多弯路。
(二)工作感悟
社工主要就是养老院和老人之间的润滑剂。社工可以通过个案、访谈、动员老人的社会资源等方式,给予老人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服务与协助。
社工不是一个简单的专业,它对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要求很高。作为社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待一个陌生的案主。我们的态度影响到案主对我们的信任感,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着我们对案主所陈述内容的评价。
社工是在帮助人,但它不是随便的帮助人,不是简单的帮助人,它要求我们深入案主的生活、生存环境,是站在案主的角度替案主思,考帮助案主解决最真实的问题。
社工需要热情,做老年人社会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
参考文献
【1】刘静林.老年社会工作.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范明林.老年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3】范明林.老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老年个案案例报告
老年个案案例报告
一、服务对象:陈凤丽,性别女,年龄82岁,现住济南市市中区陈庄养老院。今年6月案主在自己家中滑到,导致右腿骨折,虽然曾在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是没能治愈3月后案主又一次摔倒,虽然没有很严重的伤,但是案主却因此很消极悲观。案主右手自1990年开始中风,一直没有治愈。案主从2007年开始入住该养老院,老人的子女比较孝顺,常常在周末的时候到福利院看望老人。
二、案主主要面临的问题:案主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右手中风和右腿骨折给老人的行动带来很大的不便,这种行动的不便也导致案主情绪低落,十分悲观,尤其是在2010年8月又一次摔倒后,这种情绪上的悲观就更加严重了。
三、个案服务目标:
重塑案主积极上进的生活观,不要因为身体的病态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四、个案服务任务: 1.建立和案主的专业关系并取得案主的信任。
2.排解案主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导致的情绪的低落,让案主多回忆一些生活的乐趣。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的方法有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个案访谈,以及通过其家人对案主进行劝导。
3.让案主说出自己对养老院其他老人的看法,然后根据案主自己的描述对其进行劝导。
4.向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以及养老院的其他老人了解案主的情况,找到导致案主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然后再对案主进行个案访谈。
五、具体服务步骤:
本次个案过程中一共与案主进行了三次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大概为一个小时。其中一次有案主家属参加。在这之前,还单独与案主家属进行过一次会面,与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过一次会面。
与案主家属单独会面,了解了案主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案主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案主性格。通过了解,得到了案主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向案主家属表示,希望案主家属能够配合这次个案,而且希望案主家属平时也能多开导一下案主,以帮助案主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
与养老院工作人员谈话,得到了养老院的一些信息,如养老院的生活状况,如一日三餐的具体情况,卫生情况,还有养老院的娱乐活动等。有了对养老院的基本情况的了解。以便今后个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次个案访谈:
时间:2015年12月28日,上午10:00-11:00
地点:陈庄养老院301房间(案主的房间)
参与人:案主,社会工作者
第一次访谈,主要是要建立和案主的专业关系。这一任务在这次访谈中实现。除此之外,这次访谈进行得比较顺利,案主很配合工作者的工作。而且这次访谈的主要成果是案主认同了工作人员的观点,这将为下一步的任务,既是让案主转变自己的观点打下了基础。在这次访谈的过程中坚持的原则是人本主义和关怀主义,主要运用的方法是和案主聊家庭,使家庭成为案主的一种支撑性存在。而这种方法的效果也比较好。第二次个案访谈:
时间:2015年12月31日,上午10:00-11:00
地点:陈庄养老院301房间(案主的房间)
参与人:案主,案主家属(案主女儿),社会工作者
第二次的访谈,刚开始进行的时候比较顺利。感觉到案主的情绪状况比上次好,可能是由于刚回了家的缘故,也可能是个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访谈的过程中,案主提到自己的腿疼的次数明显低于第一次访谈。在第二次访谈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有同理心治疗法,并借助了其家属的力量。第二次个案访谈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这为第三次个案访谈打开了基础。第三次个案访谈:
时间:2016年1月9日,上午10:00-11:00
地点:陈庄养老院301房间(案主的房间)
参与人:案主,社会工作者 到此为止,本次个案工作的访谈阶段就结束了。通过第三次个案访谈,强化了前两次访谈的内容,通过三次访谈基本上实现了原定的目标,既是重塑案主积极上进的生活观,不要因为身体的病态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在进行老人社会工作的时候,主要运用的理论是关怀理论和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因为老人是很需要关怀的群体。首先必须对案主表示关怀,这有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在具体的方法上常常使用的有生命历程回顾法,既是引导案主回忆自己的一生从而找到快乐的经历和体验。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叙事治疗法,这种方法与生命历程回顾法可能有重叠的地方,不过在对老人进行个案工作的时候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诸如同理心等常用的社会工作个案访谈方法也比较适用。
但是在本次个案工作中,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由于服务对象是老人,而老人的自我观点比较强烈,即使是通过个案访谈等手段暂时达到了原定的目标,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或者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老人可能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而且在进行个案访谈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由工作者进行引导性的对话,所以不能保证案主是否是发生了真正的改观。
六、个案评估:
对于本次个案的评估,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
首先,直接根据个案访谈记录对案主的情况进行前后对比。通过三次个案的访谈记录,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案主的心态越来越好。但是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在进行个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让案主感到高兴的事情。
其次,个案结案之后案主家属的反馈。根据案主家属的反馈,可以肯定的是在进行个案访谈的期间,案主的情绪状况得到一定缓解。
第三,个案结案之后,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反馈。工作人员的反馈与案主家属的反馈基本一致,既是在进行个案访谈的期间,案主的情绪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最后,社会工作者在本次个案结案之后对案主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根据观察的情况,案主的基本上能够保持较好的心态。
综上所述,本次个案,基本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案主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情绪。案主很期待社会工作者的到来,而且把与社会工作者的谈话当成了一种缓解自己心情的手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老人的人际圈子太小,不主动和其他老人交流,还有福利院缺乏相应的娱乐活动,大部分老人在没有家人看望的时候都容易觉得无聊和孤独。社会工作者的到来能一定程度上排解这种无聊,但是社会工作者一旦离开,老人又会开始觉得寂寞。
上述的案例是一个老年妇女个案工作,案主是妇女,是弱势群体。要做好着个个案,切实地帮助案主,建立案主对生活的积极性,我们参考了很多关于妇女社会工作、个案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书籍。在做这个个案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关于妇女社会工作的特别之处。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妇女社会工作就是妇女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中遭到的群体性或个体性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性服务工作,目的在于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以及为妇女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妇女社会工作研究的主体应该是妇女自身,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社会工作最初主要产生于对贫困人员和犯罪人员的服务,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并以此简单的认为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弱势妇女群体。与社会问题相关的妇女群体并非仅仅止于弱势妇女群体,几乎每个妇女都可能在不同的书籍和不同的空间被卷入社会问题中,比如弱势妇女群体更所遭受的是生存问题,如下岗就业:而强势妇女群体则更多的是发展性问题,如白领女性的权利诉求,以及压力缓解等。在大量调查中发现,白了女性所遭受的问题并不弱于下岗女工,这意味着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弱势妇女、常态妇女以及强势妇女三大类别。
妇女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服务内容就是儿童,在家庭里,目前男女的社会分工更多多的还是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基础上的,妇女更多地和家庭联系在一起,家庭构成妇女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一方面儿童的生育、抚养乃至教育等更多地是与妇女紧密相连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妇女自身的成长是与儿童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男性也是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因为日常社会中妇女往往和男性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共同体,当然,更重要的一个解释是,妇女的问题往往不是妇女自身所造成的,本质上是由男性自身或是男性主宰的社会造成的。因此不对男性进行专业介入,就很难真正解决妇女面临的问题。(比如离婚问题、家庭暴力等)
妇女社会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介入对象应该是社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妇女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被还原为妇女自身的问题,妇女的问题更很重要的是源自于男权社会性别歧视,正是因为社会中性别歧视的根深蒂固才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妇女问题,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妇女问题,必须深入批判和干预性别歧视的社会,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表象之中,甚至是陷入谴责妇女受害者的错误泥潭之中。对社会的干预主义包括社会价值、社会文化、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政策等方面,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二、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国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要归结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女性性别角色的确定。当人类进入氏族公社阶段出现女阴与男根崇拜之时,才开始基于生理特征的两性分工,最初的分工是男女之间为了生育子女而产生的分工,进入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度时期,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基于男女两性特征和体力优势的不同,在上海生产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和固定的男耕女织、男外女内的基本劳动分工。
第三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个案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
案主李某,女,今年18岁,武汉人,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
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
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二.问题诊断
基于上述情况,在我看来,案主李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性格问题
由于家庭的原因,案主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较少,心理的各种情感无处分享或发泄;在加上父母的干涉其行动自由,使得其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地沟通,这些都加剧了案主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心理负担积压使她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⑵人际沟通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案主从小就缺乏与父母、家人有效沟通的机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为淡漠;自初中以后,案主的父母出于过度的保护及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其辍学在家,断绝其与外界正常交往的渠道,这令案主的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她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她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
⑶自我认同问题
案主自初中毕业后,平时总是一个人独处看电视,并随意画自己喜欢的漫画,缺乏专人的指导和关注;案主针对自己的作品不抱好感,而且羞于将自己的作品同家人分享,其自我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案主的行为不但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赞同,反而受到父母的负面评价,这加剧了案主内心对自我的失败认同感,造成案主自身自信心低下、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⑷家庭问题
案主由于与父母从小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造成了彼此的误解,这使得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淡漠,而且使得父母对她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刻板印象”,即父母对她持一种负面评价,不抱有希望。此外,就案主的父母这一方来说,因他们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及受固有的歧视女性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及时发掘和满足案主的各种身心需要,这也是造成案主心理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理论基础
⒈据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人的心理结构由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系统构成,而与之对应形成的个体人格又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相应于无意识层次,是人格的基础部分,其惟一目标是追求本能的满足,如食欲、性欲等,它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相对于经验的、理性的意识系统,包括如记忆、知觉、情绪、动作、思考等,其作用是向本我提供外界消息,帮助本我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的满足,同时避免由于盲动而遭致危险,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包括良心、道德、理想宗教感、社会感情等人性中的高级本性,在人格中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个体人格中的反应,是“理想的自我”。它们三者之间只有保持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个体的人格健康发展。其中,自我既要作本我的忠仆,又要为严厉的超我所监视,同时还受外界的挫折。而一旦它们之间的作用彼此失衡,就会导致个体人格失常,引发各种诸如焦虑、人际障碍等症状。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案主李某缺乏与父母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自我情感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家庭和外界的满足,使得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作用失衡,从而造成案主人际沟通困难、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
⒉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看来,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案主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①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进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不合理的要求;②来自环境的压力;③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案主面临压力,如果压力达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在该案例中,案主小英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亲在其未成年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忙于各自的事情而忽视了对她的各种心理需求,特别是亲子情感的交流,这造成了案主养成了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内向性格。⒊据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看来,特别是它所强调的“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是由自我概念决定的;自我概念是人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人格的不健全发展往往是由于个人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矛盾和冲突所造成的。案主李某初中毕业后,对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不敢以示他人,是对自我的不确定和不自信;同时,因害怕他人评价自己,对周围的人总是充满疑虑和不信任,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这也是她负面的“自我概念”的一种表现,因而这急需要我们社工的介入去帮助她改变“自我概念”。
⒋据现实治疗法的理论视角来看,人是自主、自决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并非如环境决定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要”。“自我认同”又可分为“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成功的认同”是指人类有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需要;“失败的认同”则表现为: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孤独寂寞、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有效控制。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要学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上述案主李某从小就受不良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对她的负面认同和评价,使她对自我形成一种独处、逃避现实、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失败的认同”,这是造成她目前心理困境的根源。
四.服务目标
⒈总目标: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⒉具体目标:
⑴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
⑵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⑶促进与案主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巩固和加强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逐步转变父母对为案主的“刻板印象”,尽量为案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五.服务计划与过程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⒊实施具体的治疗计划:
⑴第一阶段:在与案主确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后,工作员与案主开始进行非正式的单独会谈,以倾听、关切的态度切入话题,以减轻案主焦虑、不安的情绪。案主在刚开始往往不易通过自我认识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工作员可以协助案主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行为缺陷联系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案主的情绪反应,一旦其情绪比较激烈或感觉很为难时则立即停止,尽量保持会谈愉悦的氛围,使得会谈不致因此而中断。譬如可以从案主平时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如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父母的工作状况,对父母及周围身边的邻居、朋友的看法和感受等等,从这一连串的基本问题的引导中,工作员应通过真诚、接纳等的方法,设身处地站在案主的立场去体会案主的感受;特别是提到一些案主心理困扰的问题时,如案主感觉父母对其关心不够,与其平时交流少,父母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及不允许其外出交朋友等等委屈时,一方面让案主尽情倾倒心中的“苦水”即委屈,使其心理压抑得到适当的倾诉和释放,另一方面运用同理心去体会案主的感受,譬如可以说“你的感受,我曾经也体会过,我能理解你”、“有时候,父母不够关心和体贴我,我也会生闷气”等等,这样无形中会拉近案主与工作员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有助于今后个案工作地顺利开展。不过,在此阶段,工作员应尽量避免对案主进行价值判断,要保持情感中立和应有的专业关系,同时,要始终围绕会谈最初所确立的目标即帮助案主澄清个人的心理困难,释放心中的压抑和委屈而进行,并对案主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记录,以外开展下一阶段的访谈作准备。
⑵第二阶段:在了解了案主的基本需求之后,工作员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开始介入案主的家庭,对案主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单独开展个案访谈。工作员事先和案主父母约定好某一时间和地点(最好是机构里),单独和案主的父母进行访谈。工作员首先将案主的一些心理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案主的父母,并对其想法和感受提出工作员自我的看法意见,使得案主父母开始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时,工作员要注意倾听和记录父母对案主的看法和评价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运用同理心一方面体谅他们作为父母养育子女的难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他们管教子女不恰当的方法如不让其自由外出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良建议,如充分信任案主自由外出、经常多给与案主一些相处的时间(一起做家务和外出购物、节假日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多给与案主一份关爱和鼓励等。总之,要尽可能的使父母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教养孩子的方法和不足,以尽快采取弥补的措施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来帮助案主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⑶第三阶段:工作员在开展第三阶段治疗计划前,将工作员访问其父母的经历、其父母对
她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她的父母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的意愿反馈给案主,并将正式邀请其父母参与工作员和她之间的访谈的建议告知案主。在征得案主和父母双方的同意后,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介入案主家庭,对案主及其父母开展家庭访谈。此次访谈是以整个家庭成员为对象,所以工作员事先要和案主及其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约定好确定的某一天,即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准时在家里参与会谈。工作员在进入案主家庭后,应尽量尊重案主家庭的礼仪和习惯,尽可能的融入到成为该家庭的一员中去,避免因关系生疏造成尴尬和会谈的过早中断。工作员可以从家庭的日常生活话题开始入手,特别是谈论一些大家都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家庭成员参与谈论的积极性。由此,工作员可以逐步将话题自然引发的案主的问题上来,可能的话,在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员可以鼓励案主向父母表白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烦恼及对家庭和父母的看法等等;在此过程中,工作员引导父母认真倾听案主的叙述,并时常给与肯定和理解的表情,对案主的兴趣和优点进行总结和强调,以引起父母的共鸣和重新审视案主的需要。与此同时,工作员还应该引导父母参与到会谈中来,对案主的叙述作出积极地回应,让父母通过回忆讨论的方式尽量发掘和观察到案主的优点,如案主平时很听父母的话,很乖,而且很勤快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等,这时候工作员可以采取正强化的方法对案主进行鼓励,使其认识到真实的自我,使其认识到她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恢复和提升她的成功的自我认同感。此外,针对案主的亲子关系需求和交往的需要,工作员可以向父母提议尽量多抽点时间与案主沟通和相处(如共同做家务、一起出外吃饭或旅游等),让父母当面作出一些合理的承诺如信任案主并允许案主自由外出交友,让案主真正体会到父母和朋友的关爱。最后,工作员在基本完成此次会谈所要达成的目(即让案主与父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善帮助案主恢复自我认同感和正常的生活)之后,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次会谈,并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告知家庭成员以作好心理准备。
⑷第四阶段:工作员在告知了案主家庭成员此次计划的大致内容后,工作员开始介入案主所在的社区,为案主的心理康复争取相关资源。工作员作为中介者和使能者,在向社区居委会简要介绍自我的身份和来意后,积极说服居委会提供一定人力、物力支持,特意为案主开展相关的社区青少年儿童活动,如亲子游戏、社区青少年趣味运动会、献爱心活动等等。在征得居委会同意后,工作员开始协助居委会在社区宣传和招募,并将此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再次告知案主及其家庭,争取案主的父母的支持来鼓励案主积极报名参加社区的活动。在取得案主同意参加后,工作员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社区小朋友开展活动,同时可以控制和协调案主与社区同龄青少年的关系,创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使案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积极认可,让她体会到共同分享的快乐和友谊,从而恢复其与他人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⑸第五阶段: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工作员就可以结案。工作员通过观察和案主父母的信息反馈,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及近期的行为表现,若案主的身心状况已明显好转,工作员就应该将结案告知案主及其家庭,特别是注意案主情绪上的反应,工作员在结案前应和案主进行最后一次简短的谈话,告知案主结案的事情及同案主专业关系的告结,尽量避免案主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让案主明白学会独立自主去处理个人的事情。
六.服务评估
⒈成效评估: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社会心理疗法、家庭疗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介入个案,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个案访谈治疗外,还将案主的家庭、社区资源等整合到案主的治疗中,从而为她的身心康复尽可能全方位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案主缓解和摆脱内心的焦虑和孤独,尽早恢复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本次服务计划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较少,成本低,同时能够积极争取到案主父母及其社区资源的配合与
支持,这使得该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而且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自我评估:社工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平等的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者的各项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巧妙而又灵活的处理好工作员与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关系;注重整合各种资源如案主父母及社区资源等积极引导案主内心压抑的正常宣泄,为案主的心理康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3.不足:在开展个案访谈的工程中,工作员容易受案主的情感所左右,很难与案主维持中立的专业关系及工作员自身应有的权威,致使案主对工作员产生一定的心理依赖感,这不利于案主的独立自主;工作员开展的个案工作受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对案主及其家庭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因而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问题诊断和一些不利案主恢复的疏漏;而且,由于受服务时间的限制,对案主开展的个案辅导治疗效果可能不会持续很久,案主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反弹,这是工作员无法掌控的。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为保证服务计划的顺利开展,社工与案主要始终保持中立的专业关系,特别是要注意适当的运用“同感”的方法去体会和理解案主的感受,不能为案主的情感所左右而偏离了服务治疗的初衷;而且,尽量避免对案主的问题作自我的价值判断,以免加剧案主内心不安而使会谈过早的终止。与此同时,工作员应本着平等的、真诚的态度,以一种探讨、协商的口吻和案主进行访谈,这样有利于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帮助案主提升对问题的自决能力。针对案主的不成熟,社工要投其所好,根据案主的喜好进入他的生活,再慢慢去引导他。工作员要时时关注案主的心理变化,尽快获得案主信任,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此外,社工应该学会让案主剖析自己,让他亲自去面对一定的现实,培养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学会在遇到挫折时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学会向外界求助,学会正确、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作为社工人员自己必须有预见性的准备,要有能力引导案主的讲话,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开展访谈,而不能毫无目的的进行会谈,这就需要我们社工要事前充分准备好谈话的主题和需要信息,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社工开展个案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四篇: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分析
一、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
盛某,女,66岁。近几年一直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卧床不起,手脚等都因病严重变形,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靠老伴的帮忙。盛某的儿女也因在外工作,不能常常来看她,老伴也会常常出去散步或是有事出门,她一个人在家时间久了,有些闷闷不乐,无所事事。盛某以前是个很勤劳很懂持家也很好胜的人,而现在因病缠身,心里难免有些不能接受。现在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别说做别的家务了。老伴觉得她没有以前开朗了,身体的疼痛也使她常常说些类似病永远好不了这些消极的话。儿子买了轮椅,老伴劝她说推她下楼散步,她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而不肯下楼,而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
二、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盛某因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无法下床行动,因此变得无所事事,很闷很无聊。身体机能也在不断衰退,意志消沉,不愿出门。因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上的问题。
2、家庭问题:
案主和老伴住在一起,儿女在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和儿女的交流少了,感觉有隔阂。因为缺少儿女的关心,老人感觉备受冷落,觉得十分孤独。
3、社会问题:
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未老年人提供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薄弱,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一起的原因。老年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感到孤独、空虚。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恶化。
三、介入策略
1、和盛某的儿女取得联系,跟他们说明盛某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鼓励他们多与自己的母亲交流,多去看望,陪伴自己的父母。从而使盛某心情开朗起来,重新找到自己的情感和寄托。
2、向区义工联申请义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盛某提供探访、陪聊、陪散步、陪诊等服务。从而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从而减轻其孤独感及由于行动不便带来的困难。
3、和盛某以前的朋友们联系,鼓励她们来看望盛某,使得盛某的生活没那么闷,让她们鼓励盛某走出房子,呼吸新鲜空气。
4、根据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辅导方法,对盛某进行帮助。
(1)根据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根据尊敬与信任原则,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接纳并尊敬老人,并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生活而不是冥顽不化,才会有信心通过帮助去改变老年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根据相互信任的原则,我们应当真心的去关注案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反应。案主从这种回应中得到安慰,是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孤单,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让案主自由倾诉的氛围。第三、根据耐心倾听的原则,要求我们要有耐心,认真倾听案主的问题,不随意打断案主说话。因为盛某比较沉默寡言,我们与她开始交谈时应先不要涉及案主存在的问题,而是聊一些与他有关的日常小事,让案主感受到我对她的真诚关心,这样才能使辅导得以继续下去。第四、促进自信的原则。除了耐心以外,我们还需多鼓励案主,对于她取得的任何一点改变都应及时地给予称赞,以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建立。但切忌不符合实际的奉承和过分的夸奖,不要让老人感到我们在敷衍她,是不真诚的。第五、自我选择原则提出问题后,要让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我们不仅要相信老年案主有能力做出决定,而且应积极鼓励案主参与计划的制定和策略的选择。让案主参与决定的过程,能使案主在实施决定的过程中更具积极性。第六、个别化原则。人们总是很容易按照某种固定的类型和范畴去理解老人,认为老人大多残弱、贫穷、估计、固执,而老人的实际状况要比人们想的好得多。尽管老年人随年龄增长会带来生理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是千篇一律地按同一模式发生在每个老年人身上。每个老人都是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他们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我们切不可用某一固定的模式去套他们的生活。
(2)根据老年个案工作的辅导方法。第一,怀旧。怀旧即让老人回顾他们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各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这一方法被一再证明对调整老人心态十分有效。第二,生命回顾。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的详尽地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通过生命回顾,许多老人减轻了自责内疚的焦虑心理,重塑自我,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四、总结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老年社会工作就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依托老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与感情支持与服务,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与条件,增强其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和应对困难的能力的活动过程。
经过这次访谈,我了解到,老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保障,对她们的感情关怀才是最重要的,老人渴望被接纳被理解,我们应当对老年人有信心,有耐心,并且与老人有很好的沟通以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这次访谈对我也有很大帮助,让我更清楚了正确对待老年人需求的方法。
第五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作业2012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作业模板
题目
(请根据案例主题起一个名称)
班级姓名学号
一、案例描述
1.案主(基本特征)
2.事件(危机、困难等等)
二、案例分析
请指出案主面对着哪些问题?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思路是怎样的?
三、个案工作方案设计
包括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工作目标、理论依据、具体方法技巧、工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等。
四、讨论
请阐述选择本案例的原因,以及它对学习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意义在哪里。
(字数限制:不少于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