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优化方案 练习】语文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三专题第三模块 秋声赋)
【2012优化方案 练习】语文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三专题第三模块 秋声赋
一、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草拂之而色变 .A.悚然而听之
.C.物过盛而当杀
.
B.丰草绿缛而争茂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解析:选C。C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顺承。A项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表转折。
2.下列词语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B.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C.黟然黑者为星星 ..D.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解析:选C。“星星”古义为点点白发,今义为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A项,“惨淡”古今义均为默然无光;B项,“寂寥”古今义均为寂静、空旷;D项,“愤发”古今义均为激昂。
3.下列选项对文段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B.文章既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又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C.文章对秋状的描绘,是为了烘托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
解析:选D。文中没有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商,伤也”不属双关,这里是由字的声音来进行引申解释。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使花草树木摧败零落的本领,不过是秋气所具有的一点点余威罢了。(2)必然会使那些红润青春的面容变成干枯的木头一般,乌黑的头发化为点点白发。
二、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的新闻,说明画线句子包含哪几层意思。交通堵塞历来是北京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道路资源不足与车辆增多的矛盾,实现和谐交通的理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北京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之策,成功地应对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向脆弱的北京交通提出的挑战:会议期间,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堵车不再是北京的一道“景观”、市区交通呈现少有的畅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北京的交通十分脆弱。②在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③会议期间北京采取了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的措施。④这个措施成功应对了会议的挑战。
6.诗配画:有一幅画,画面上是“河边一棵独立的老树”,请展开想象,以“河边一棵独立的老树”为开头,用拟人、比喻或象征的手法续写一组句子。(4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河边一棵独立的老树,聆听着河水流淌的声音,眺望鱼儿跃起的身影,心中充满着对大海的憧憬,不再有漂浮寂寞的伤感。②河边一棵独立的老树,像一位倔强的老者,凝视前方;那童年的梦想,那寻海的誓言,明天就将实现。
一、基础考查 1.下列通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A.忽奔腾而砰湃
砰:通“澎” .B.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 .D.盖夫秋之为状也
盖:通“盍” .解析:选D。D项“盖”,“大概,大约”的意思,并非通假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听之行声①悚然而①但闻人马之..A.B.②草拂之而色变②盖夫秋之为状也..
萧飒①初淅沥以.C.
②常以肃杀而为心.
精①必摇其.
D. ②忧其智之所不能.
解析:选D。D项都是代词,他的。A项①表修饰,②表顺承。B项①为结构助词“的”;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①相当于“而”,②相当于介词“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目吴会于云间 A.春生秋实
B.欧阳子方夜读书 ..C.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
D.万事劳其形 .解析:选A。A项“实”和例句中的“目”都为名词作动词(实,结果实;目,遥望)。B项“夜”名词作状语。C、D两项无词类活用现象。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B.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C.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D.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解析:选D。“所以”古义为“„„的本领”;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A项,“悚然”古今义都为惊惧的样子。B项,“萧条”古今义都为寂寞冷落、毫无生气。C项,“肃杀”
古今义都为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夫秋,刑官也 A.此秋声也
B.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C.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D.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解析:选A。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一般陈述句式。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盖夫秋之为状也
状:情状 .B.烟霏云敛
霏:很盛的样子 .C.丰草绿缛而争茂
缛:繁茂 .D.物既老而悲伤
悲伤:伤心 ..解析:选D。D项中的“悲伤”意思是为受损害而悲愁。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悚然而听之①此秋声也..A.
B. ②乃其一气之余烈②故其为声也..
色惨淡①其.C.
②其气栗冽.
心①常以肃杀而为.
D. ②夷则为七月之律.
解析:选C。两个“其”均为代词,代秋声。A项,前者为代词,“代秋声”;后者为结构助词,“的”。B项,前者为表判断;后者为句末语气助词。D项,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判断词,“是”。
8.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秋天的声音。它是怎样发出来的?(2)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二)(201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
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解析:选B。“容止”译为“仪容举止”。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选B。②表现谢氏治家有法;④意在陈述梅妻善于相夫的一面,乐于丈夫结交贤人;⑥说的是梅妻重视文章。这三项均与“梅圣俞夫妇情深”无关。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解析:选C。据文中“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一句可知,C项中“西兵进攻江淮地区”的表述有误。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一年之中,他写了七八封书信,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的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都是当时有名的人,家世荣耀。谢氏出生在名门望族,20岁的时候嫁给了我,过了17年后去世。死后,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然而谢氏却安适愉快地对待这一切,治家,有她自己的办法。那些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每一样都是精心挑选的;我们的衣服无论新旧,一定全部洗好,缝纫好;所到的官舍虽然简陋,一定很严肃认真地打扫庭院;她平时说话和容貌举止,必定是愉快和气的。我在社会上困顿久了,出门在外时以能与贤能的士大夫交游而感到荣幸和快乐,在家时看到我妻子那么安静愉快,也就忘记了忧愁,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曾经和士大夫说话,谢氏常在屋内屏风后暗听,很快就能谈论这个人的才能高低,以及时事的得失了,说的都很有条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天和谁一块饮酒这么快乐呢?’听到是与品行高尚的人一起就高兴;否则,就叹息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那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到空中的蝗虫,就叹息说:‘现在西夏的战争威胁尚未解除,天下困顿,盗贼从江淮间突然出现,而天下大旱,蝗虫如此严重。我作为妇人,死了还有夫君安葬我,这已经是幸运了!’她能够安于贫穷,不为这些所困,品性明达,懂得道理大多类与此。哎!她活着时我贫穷得厉害,死了我又没办法厚葬她,我觉得唯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况且她平时就特别懂得文章的可贵;死后能够得到(您的祭文),希望可以慰藉她的灵魂,减少我的悲伤了。这就是我向你频繁请求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为她写墓志铭吗?
三、语用创新
13.(原创)请以“老龄化社会”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遗漏信息,不得改变原意。跨入21世纪后,很多国家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20%时,这个城市或国家的人口就称为“老龄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就称为“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人类衰老的延迟,寿命的延长,死亡率和出生率之比的下降。要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老龄化程度,应考察包括人口平均寿命、老年人口比例、长寿水平等在内的若干指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龄化社会”,指的是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20%,这个城市或国家的人口就称为“老龄型人口”的社会:这是跨入21世纪后很多国家都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不过,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人类衰老的延迟,寿命的延长,死亡率和出生率之比的下降。要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老龄化程度,应考察包括人口平均寿命、老年人口比例、长寿水平等在内的若干指标。
14.(2011年高考浙江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做到句型一致。其次要注意所仿写的句子是由四个分句构成的,要注意每个分句中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即“树和叶”、“叶和花”、“花和香”、“香和人”,以及相邻分句间事物相承相继的关系。仿写时做到事物的相关性。再者仿写时要使语言富有文采性、哲理性。
答案:示例1: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示例2: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
第二篇: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阿房宫赋》练习
《阿房宫赋》 课时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剽(piāo)掠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téng)嫱 ...B.缦(màn)回 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uán)...C.椒(jiāo)兰 架梁之椽(yuán)尽态极妍(yán)...D.囷囷(qūn)钩心斗角(jiǎo)直栏横槛(jiàn)...
2、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荧荧:明亮的样子 B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远听:远远听见 C 而望幸焉 幸:封建帝王到某处 D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向北;西:向西
3、下列各句中 “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 燕赵之收藏 ② 秦人视之不甚惜 ③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④ 杳不知其所之也 ⑤宋何罪之有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 ⑦牛何之 ⑧多于南亩之农夫 A ①⑦ ②⑥ ③⑧ ④⑤ B ①③⑧ ②⑥ ④⑦ ⑤ C ①⑤⑧ ②⑥ ④⑦ ③ D ①⑧ ②⑥ ③⑤ ④⑦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 悦亲戚之情话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 六王毕,四海一
C 园日涉以成趣 D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三、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粤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数荐之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大都,馆秘书卿泰哈布哈家,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女一童留燕,怅怅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宋濂《王冕传》)
1.下列句中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父怒,挞之 挞:用鞭子或棍子打。B.夜潜出 潜:悄悄地。C.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 竞:全,都。
D.怅怅无所依 怅怅: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2.下列同一个字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蹊:忘其牛,来责蹊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恬:恬若不见——恬不知耻 C.去:去不百步——去国怀乡
D.会: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会天大雨,道不通
3.下列各句子中“已”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听已辄默记
B.时冕父已卒
C.学不可以已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对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父亲命他到垄上放牛,他却偷偷跑到学堂里听学生们念书。
B.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韩性去世以后,他的门客对待王冕的态度就像对待韩性一样。
C.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这是连小孩子都觉得耻辱而不愿做的事,我怎么可以沉迷其中呢? D.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用不了十年,这里就会成为战场,还有什么官可做呢? 5.下列句子不能体现王冕特立独行的是()A.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B.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C.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D.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6.以下关于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王冕本是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酷爱读书且智力超常,有幸被爱才的韩性收为学生,后来成为一名很有学术地位和威信的博学的儒士。
B.王冕在父亲去世后即迎母入粤城就养,当母亲“思还故里”时,又亲自随母亲一同回乡,这些描写都体现了王冕至纯至孝。
C.当部使者巡视府属各地来到王冕处想要求见他时,王冕避而不见,又在部使者走后故意“倚楼长啸”,让部使者听到,表明自己不愿与他见面。
D.王冕年轻时便无意仕途,没有什么效忠朝廷的宏大抱负,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奇才侠士上面,这正是他性格中“狂”的体现。
四、语言表达
1、仿照下面的短诗,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卵石
沐浴山间溪水,天长日久,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鲜花 浮萍
2、下面是有关“书”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①藏书楼上百花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今学术藏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训练
有一则寓言,在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出用一句话描述、赞美世界。
文学家赞叹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
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了商机。
哲学家没说话,沉思后在纸上画了个“?”和“!”。
请以上面的寓言或其中某个人的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A “媵”应为 yìng B “弦”应为xián C “椽”应为chuán)
2、B(“远听”应是 “越听越远”)
3、B
4、D
5、B(A “朝”“夜”应是名词做状语,C“日”名词做状语,D “翼”名词做状语,B “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
二、诗歌鉴赏
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三、阅读提升
1.C(竞:争逐,比赛)2.A(“或牵牛来责蹊田”的蹊是“践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蹊是“小路”。其余:恬——满不在乎,坦然;去——离开;会——正好,恰巧。)3.B(“时冕父已卒”的“已”是“已经”,其余是“完毕”之意。)4.B(“事”没有“对待”的含义,该句应为“他的仆人像侍奉韩性一样地侍奉王冕”。)5.D(D项体现了他重情义,道德高尚。)
6.D(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年轻时是很有功名心的,想效仿伊尹、吕望成就一番大事,只因屡试不中才弃此念头。)
四、语言表达
1、鲜花 浮萍
安祥于温室之中,徜徉于碧波之中,不知不觉,随时而化,消尽了自身的本性 顿失立足之根 2.①阅览室中四季春 ②中外精华荟一堂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练习二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举办“童话故事大王”这一语言交际训练,学生会讲童话故事,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做到声情并茂。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并能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励实践
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个“童话故事会”。(板书课题)小朋友想不想去参加呀?瞧,参加比赛的有孙悟空小组、蓝猫小组、唐老鸭小组。
二、组织交流,充分实践
1、比赛快要开始了,先请听比赛规则。
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
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所讲的童话故事不要太长,要生动有趣!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介绍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朋友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第四篇: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秋声赋》最新同步教案14汇总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秋声赋》最新同步教案
《秋声赋》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采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2、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一 教学难点: 目标二
一、导入:
时日匆匆,风寒如雨,雨寒如风。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墨客书写下一行行或凄清或优雅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流传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
二、明确目标
三、文章分析
1、文章既然取名《秋声赋》,顾名思义便是写“秋天的声响”的赋,那么,初读文章,本文具体描写“秋声”的是哪些语句?
明确:文章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
2、指名朗读。自由翻译,互相答疑。同学思考,作者听到的声音是否有变化。明确:有变化
3、找出这段文字中,显示声音变化过程的字词。
明确:初、忽、其触于物也
4、从这几个字中,尤其是这个“忽”字,我们能发现,秋声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明确:变化比较急剧。
5、每一段变化之中,作者都对秋风进行了描摹,那么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比喻
6、分别比喻成哪些事物?
明确: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金铁皆鸣、衔枚疾走赴敌的人马
7、自由读这几句,思考对这些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哪些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气势汹涌,来势猛烈,令人紧张。
很明显,这些特点和感受是秋声带来的,也是作者听到的秋声的特点。齐读这一段描写,体会的作者感受。
8、结合文本练习二清人的评价,对本段文字加以评点。
师总结:通过初读这段文字,我们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所听到的“秋声”的变化之急,来势之猛,和令人紧张之味。自然也就不难理解,当时正在专心夜读的作者,听到这样的声音时,会露出“悚然”之态,急忙叫童子去查看了。
这段文字,的确是化虚为实,写出了秋声之形。但能化抽象为具体的文人名士又何止欧阳修一人,为何《秋声赋》能受到后人如此推崇,并称“变态百出”,原因何在,让我们继续学习下去。
9、听到这样的秋声,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读第二段,找出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明确:悲、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10、此时的秋声,在作者的笔下,又多了一层特点:悲。为何而令人感到悲、凄切,作者解释原因了吗?有没有标志性的字词告诉我们,作者解释原因了。明确:有。一个“故”字,说明上文讲明了作者觉得秋声悲的原因。
11、那么,从前面的几句话中,我们能发现,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原因的? 明确:秋之为状
12、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秋之状?
明确:四个方面。“色”“容”“气”“意”
一起来读一下秋天的神采的描写语句。想像一下画面,体会一下作者笔下秋之状的特点。轻烟飘飞不绝,惨淡的薄云虽少未尽,空旷辽阔的天空,只有日光照耀,显得凄清明朗,秋风吹起寒到刺人肌骨,更是浸人心脾,万物仿佛生意已尽,山川也神态黯然,一片萧条寂寞。
13、如果让你为这秋之状配上音乐,你会配上怎样的音乐? 明确:悲哀的,凄凉的
14、为什么你会配上这样的音乐? 明确:因为景色是悲、凄凉
15、那么,现在再问大家,作者在这里看似离题的描写“秋状”,这和“秋声”有什么联系?
明确:通过写秋天的悲凉,来表现秋声的悲。
16、那么,这在写作上叫作什么手法?
明确:烘托。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17、指名学生评价作者对秋之状的描写
再齐读这几句文字,再次体味一下作者通过烘托手法描绘出的秋声之悲。齐读。
19、这样的秋声过处,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明确:草木凋零。(找出书中语句,指出通过对比,造成反差,感受更强烈)2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包含着“秋气”的余威。
21、那么,为什么“秋声”会有如此“余威”?
自读自译本部分文字,寻找秋声拥有如此威力的原因。明确:有“肃杀之心”
2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写“秋声”的“肃杀”,用了哪些事物? 明确:刑官、兵家、商声、夷则(学生解释一下刑官和兵家的肃杀)
23、这样的写法叫作什么手法?
明确: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叫作象征。再次齐读该部分,体味
24、到此时,我们知道了,为何秋声有如此余威,是因为它有“肃杀”之心,那么作者在一开始听到的秋声中,有没有蕴含这“肃杀”之心呢?(齐读思考)
明确:有。金铁皆鸣(战争)、赴敌之兵。可见,作者巧妙的把秋声的形、状、心融合在了一起,不愧是大家之笔。
小结:通过对本文第一、二两段的分析,我们学习了欧阳修通过化虚为实、烘托、象征等手法,巧妙的表现了秋声的形、状、心的特点,既写秋之实,又摄秋之魂,把虚无缥缈的秋声写的如在眼前、似在耳边,不愧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第五篇:[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专题测试)
专题测试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骨骸 隔阂 弹劾 言简意赅 ....B.琥珀 漂泊 船舶 剔除糟粕 ....C.啜泣 拾掇 辍学 点缀渲染 ....D.悼念 泥淖 宽绰 掉以轻心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浩渺 怄气 藏污纳垢 相印成趣 B.无垠 辩解 不落窠臼 晶莹澄澈 C.胜地 寒暄 良晨美景 美妙绝伦 D.惆怅 璀灿 仓皇奔逃 山清水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B.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C.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忘返吗? D.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这就使自然更接近了人。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B.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C.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倦,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家一样的感到寂苦。6.下面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②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③雨后,韭菜叶子上往往还带着看雨时溅起的泥点。④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是足以招来蜂蝶呀。
⑥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⑦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A.②⑤⑥⑦③①④ B.④⑤②①⑥③⑦ C.④②⑤⑥③⑦① D.⑤②①⑥⑦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駆,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县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君擢之闾伍之中 闾伍:指平民 ..B.不佞大夫亲戚送之 不佞:不才,自谦之词 ..C.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 限制 ..D.百姓之命皆县于君 县:通“悬”,牵系,悬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①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 ②既来之,则安之 ..C.①何后期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3分)①将兵捍燕、晋之师 ②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③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④最比其羸弱者 ⑤誓盟而后入邑 ⑥景公与诸大夫郊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3分)A.田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武全才,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田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C.田穰苴与监军庄贾约定会合,有意致使庄贾因迟到被斩杀。这种立威的方法使司马穰苴的军队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这也是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因之一。
D.田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所以“痛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11.翻译文中的句子。(10分)(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3分)译文:
(2).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4分)译文:
(3).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3分)译文: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很多。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方,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年十一月三日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作删改)
12.文章第②段在行文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作者在第④、⑤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作者写这些童年趣事的用意是什么?(6分)数星星→捉知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5.文章的第③④⑤段与第⑥⑦⑧段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四、综合运用
16.默写或填空。(4分)
(1)昔我往矣,;今我来思。(2)未老莫还乡。(唐·韦庄)(3)羁鸟恋旧林。(晋·陶渊明)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4分)
(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18.在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对经济工作沿袭多年的“又快又好”的要求,调整为“又好又快”。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比较前后两种隐含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19.请以“谦卑”为话题,仿照例句,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例句:春和谦卑,它总是在凌厉的冬后悄然而至,可它却催开了花朵,温暖了生命。
20.请欣赏下面的漫画,揭示其寓意。(4分)
五、作文(共40分)
爱父母、爱祖国,这是情感的底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是行为的底线;尊重别人、团结友善,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足球、篮球、羽毛球是不能让它越出场地两端的底线的;做人,更不能堕落于底线以下,在道德与法制上,是连“擦边球”了不能打的。底线,是是非善恶的分水岭。
请以“做人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D(A.“骸”、“劾”读hé; B.“泊”、“舶”读bó,“珀”、“粕”读pò; C.“啜”、“辍”
读chuò; D依次为dào nào chuò diào)
2.B(A.印——映;C.晨——辰;D.灿——璨)
3.C(A项中的“脱颖而出”学生比较熟悉,对其出处(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也多有了解。它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应该用它来比喻人的才能显露出来,而不能用于企业。从题干上看来,“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大量畜牧业”等语句强调扶持起来的企业多。因此用“脱颖而出”来形容就不妥当了。B项中“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跨。用它来形容创造力显然不妥,这个成语对学生较为陌生,容易望文生义而误选,干扰性较强。D项中“走马观花”是常见、常用又容易误用的一个成语,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有很强烈地贬抑色彩。句子里提到“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显然“要”字是强调这是一项要求,即能“学习”,又能“感受生活”,显然没有贬抑色彩,因此词语的褒贬色彩不符合语境。仔细分析三个误用成语句子的语境,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既使对“舍我其谁”用法正误拿不准,用排除法,也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
4.C(A.介词结构使用有误;B.“看到„„乡音”搭配不当;D.“自然”与“人”位置颠倒)
5.A(顿号改为逗号)6.C
二、7.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包括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中的含义。C项中的“约束”是“法令、规定”的含义,“申明约束”是“反复说明各项规定”的意思。)
8.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而”、“之”、“为”、“以”在文中的用法,立足《考纲》,加深加宽,提升能力。A项①中的“而”表并列关系,不译;②的“而”表递进关系,意思是“而且,并且”。B项①中“之”是助词,表修饰,可译为“的”;②中“之”是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可译为“他们”。C项“为”都是表反诘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呢”。D项①中 “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②中 “以”是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9.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选出六句,分编为四组,围绕某个中心选择,这是一种基本的考查形式。①句说的是景公任命司马穰苴为将军让他率领军队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还没有表现出有什么才干来;⑥句说的是景公和大夫们郊迎司马穰苴的事。②③④⑤都符合题干的要求。)
10.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中说田穰苴“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与原文不符。C中“有意致使庄贾因迟到被斩”不合原文意思,这是说明司马穰苴严于执法的治军方略。D中“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与不符原文,本是未战已屈人之兵,追击时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11.(1)穰苴就放倒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中的水,进入(军营)巡视军队,整顿士兵。(2)将领从接受任命之日就要忘记家庭,从亲临军营申明号令时就不顾亲戚,从拿起鼓槌指挥作战就不顾个人安危。
(3)人走了,还没来得及返回,这时庄贾已被斩首示众于三军。
(本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特殊句式的翻译。第(1)句中,“仆”是使动用法,可译为“放倒”;表,木表,是古代立木杆看日影的计时工具。漏,铜壶滴漏,也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决漏,是把铜壶中的水放出去。行军,巡视军队;勒,整顿。第(2)句中,注意句式的整齐性。第(3)句注意补出省略成分。)【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世子孙。齐景公时,晋国进犯阿和甄,燕国也入侵黄河南岸,齐国军队大溃败。景公为此忧虑。晏婴因而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为田氏的庶出子孙,但他这个
人,文德可使众人归附,武略可使敌人畏惧,希望您能试用他。”景公召见穰直,同他讨论军事,大加赞赏,任他为将军,率兵抵御燕晋两国的军队。穰直说:“臣下出身卑贱,是您把我从民间提拔上来,地位处于大夫之上,士兵并未亲附,百姓也无信任,资望既浅,缺乏权威,希望得到您的宠臣、国内有威望的人来监督军队,这样我才能领命。”于是景公答应了他的条件,派庄贾前往。
穰苴告辞之后,与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军门外会合。”(第二天)穰苴先驰车到达军营,树立日表,打开滴漏,等待庄贾。庄贾一向傲慢自大,喜欢摆架子,认为率领自己的军队而由自己来当军监,不必太大紧急。亲戚僚属为他送别,留他宴饮。直到正午庄贾仍未来。穰直便放倒日表,截断滴漏,进入(军营),整顿军队,反复说明各项规定。规定既经确立,到了傍晚,庄贾才到。穰苴问:“为什么迟到?”庄贾道歉说:“本人因为大夫和亲戚相送,所以耽搁了。”穰苴说:“将领从接受任命之日就要忘记家庭,从亲临军营申明号令时就不顾亲戚,从拿起鼓槌指挥作战就不顾个人安危。现在敌国深入我地,举国骚动,士兵在境上日晒夜露,国君睡不安稳,食不香甜,百姓之命皆系于您一身,还谈得上什么相送呢!”召军正来问:“按照军法,按期不到者应如何处置?”回答是:“应当斩首”。庄贾害怕,派人驰车报告景公,请求救命。人走了,还没来得及返回,庄贾已被斩首示众于三军。三军士兵皆震惊战慄。
过了好一会儿,景公派使者持节来赦免庄贾,车子闯入营垒之中。穰苴说:“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可以不必完全照办。”问军正说:“闯入营垒依法当如何处置?”军正说:“应当斩首。”使者大惊失色。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可以杀。”便斩了驾车的驭手,砍断车子的左辅,杀死左边的马,示众于三军。派使者回报,然后开拔。
士兵安营扎寨,打井砌灶,饮水吃饭,看病抓药,皆亲自过问(以示关怀)。把将军的粮食全部拿来与士兵共享,本人与士兵平分粮食,特别照顾身体瘦弱者。三天之后集合待发,病弱的人都要求前往,奋勇争先要去作战。晋国的军队听说(这种情况),为之撤兵而去。燕国的军队听说,也渡河而溃散。趁这时乘胜追击,收复境内失去的国土率师而归。进入国都之前放下武器,解除规定,盟誓之后才敢进城。景公与众大夫迎之于郊,依礼慰劳军队完毕,然后才返回休息。见到穰直之后,把他晋升为大司马。田氏从此在齐国日益显赫。
三、12.引起下文。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对家乡山水、童年生活的回忆。13.看月亮 梦月亮 摸鸭蛋
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4.① 对比 ② 突出思乡之情
15.③④⑤段回忆童年趣事,是对故乡的直接描写;原文的⑥⑦⑧段写“漂泊天涯”的经历,将外国、北京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对家乡进行间接描写。
四、16.(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2)还乡须断肠(3)池鱼思故乡 17.(1)第一问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容易。(2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分。大意思对即可)
(2)系心黎民,忧时伤世。(2分,大意对即可)
18.前者把经济建设速度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在加快速度的前提下讲求质量。而后者则相反。(4分)
19.示例:
秋很谦卑,它总是在喧闹的夏后静静到来,可它却奉献了果实,带来了收获。月亮很谦卑,它总是在耀眼的太阳后冉冉升起,可它却洒下了清辉,营造了祥和。(4分,写对一句得2分)
20.讽刺了社会上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评比活动以及助长的弄虚作假之风。(4分)
五、作文 略
高考美文点评
一杯白开水 甘肃一考生
轻轻推开窗,你看到了什么?天地日月,草木精华。一杯白开水,清澈透明,深吸一口热气,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寒,便瞬间全都体会到了。
年轻人喜欢喝咖啡,因为浓郁;中年人喜欢喝茶,因为清香;老年人喜欢白开水,因为可以照见他人。
一杯白开水,极其普通,却让你透过它,看到了整个世界。手捧一杯这样的水,若在清晨轻轻呷下一口,淡却微甜,就像清早的甘露,滴在叶尖。那是妈妈的爱呀,你可看见?那是如雪山上绽放的雪莲一般纯洁,像山谷中流过的小溪一样深沉的爱!是谁在我们最深的心底轻轻呼唤着我们的降临?是谁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上,播种下关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样的水,是日月捧出的精华,是花雨酿造的琼浆。在正中的焦渴中,这是任何饮品都无法替代的。透过这穿越时空的,那有一双师长们渴望的双眼,当一个幼苗破土而出,便会有千千万万的园丁为她忙碌。
沿着校园青石路,顺着熟识的杨柳路,你可看见,初入学时小芽已经长得健壮青翠。“一支粉笔,二尺讲台,三句真理。”一点一滴,滋润心田。
一杯白开水,看到的是整个大千世界。春风夏雨,秋实冬雪,草木虫鱼,飞禽走兽„„而自我,多么渺小!我曾在山坡上放飞风筝,然而却比不过天上的飞鸟;我曾在山谷中饮着泉水,但鱼儿却更为自由;我曾试着离开家门,却未离开爷爷的视线,奶奶的叮咛。
这一切,原来是爱,没有爱,哪有千人万人为你,没有爱,你又怎能为千人万人? 我爱这一杯白开水,所有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站在面前。不要咖啡的浑浊而扰动,不要茶叶的障目而忘记,更不要汽水的沸腾而自大。
就是这样的白开水,清淡无味,但我却可以品出千种滋味,是甜、是酸、是苦、是辣,是别人的爱,别人的情,别人的关怀,也是应当付出的回报,付出的真心。
狂妄的人,自负的人,都看不到这世界上的其他人,“山外青山,楼外楼。”看到别人,才更能提醒沉睡中的自我!
白开水,果然是醒人良药,睁开眼,看世界,关怀自己,关心他人。【评点】《一杯白开水》,作为文章的标题也许并不是很准确,应该还有更恰当的,但考场作文都是“急就章”,不可能严丝合缝,仔细推敲,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纵观全文,你会感到,这篇文章处处显示出内在的文采,语言优雅含蓄,诗味浓郁。“一杯白开水,看到的是整个大千世界。春风夏雨,秋实冬雪,草木虫鱼,飞禽走兽……而自我,多么渺小!”读到这样的文字,如啜香茗,如饮醇醪,阅卷教师当然也会拍案叫好!应该指出的是,作者在尽情挥洒才情的同时,始终不忘围绕主题,结尾两段文字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谓予不信,盍试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