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cmal现_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5 10:1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uxcmal现_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uxcmal现_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uxcmal现_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摘要: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构成医疗事故时责任分担的关键环节,可以认为,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国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现行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医疗事故

鉴定

问题

医疗属于高度专门的技术领域,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普通人很难对医疗纠纷的性质、事实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纠纷而言,医疗纠纷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损害程度、因果关系和责任确定等问题往往需要依赖专家技术鉴定。对于较复杂的医疗纠纷,特别是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鉴定结论更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事实依据。

可以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技术鉴定的目的在于查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产生了损害后果,是否构成医疗损害,从而确定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一套是否完善、公平、合理的技术鉴定制度决定了能否妥善处理医疗事故。实践中,医疗事故的处理结果无法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甚至是使矛盾激化,这往往是因患者对技术鉴定程序不信任、对技术鉴定结果不满意引致的。因此,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必须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为核心环节。

随着医疗实践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文简称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遭到社会各界的怀疑和批评。在总结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2年4月4日公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文简称2002年条例)。与办法相比,条例增加了关于鉴定的规定,以第三章整个章节专门规定了事故鉴定制度的内容,具体规定有15条之多,约占条例条文总数的1/4。条例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程序公正的要求,与1987年办法的相关规定相比,更具有透明性和可操作性。但该制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在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方面仍有缺陷。

一、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1987年办法规定医疗事故统一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在该鉴定体制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是政府的下设机构。按照这种模式,鉴定机构是代表着政府行使权力,直接领导鉴定机构的是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无论如何强调鉴定委员会的独立性,都无法排除鉴定行为的行政性质。因此,人们常将这种鉴定模式称为“老子”给“儿子”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避免出现“医医相护”的情况。另外,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经济上、政绩上的牵连关系,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可能是同行或同事,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业务联系,这些因素使当事人自然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

为了克服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鉴定模式的弊端,2002年条例取消了完全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做法,规定由医学会来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与原来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比,医学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对医疗行业又十分了解,有利

于组织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有助于保障鉴定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这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从中国医学会的组成来看,该组织也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所谓医学会,是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成立登记的医学社会团体,即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①可以看出,医学会的业务主管机关是医疗行政部门,故医学会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原则等都要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约束,包括学会领导层,也通常由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在这情况下,医学会的成员不能不受医疗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也难以不服从医疗行政部门的指示。此外,医学会会员在医疗行政机构的工作和待遇,都掌握在医疗行政机构的手中。故他在医学会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对医疗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有较大影响的医疗鉴定仍有可能会受到一些医疗行政部门的干扰。因此,医学会的鉴定,与医疗行政部门原先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难以有多大本质的区别。

中华医学会是一个具有行业利益色彩的社团性组织。新修改通过的 《中华医学会章程》增加了“本会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等内容。这种行业保护倾向明显的学会性组织,已不同于纯粹的学术团体,具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在利益纷争的一般场合,这种利益要求和倾向是合理的。医护工者应当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业性学会组织,但医患纠纷中,这种行业性的利益要求应当受到合理的和公平的约束。不仅因为医患纠纷的另一方是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且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极易引发对患者合法权利的侵犯。

另外,鉴定机构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改变为医学会,行政色彩减弱了,但医疗机构的作用加大了。由于中华医学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源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行政机构与医疗鉴定脱钩以后,由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实际上是由医疗机构的专家来组织和实施医疗鉴定,说的更清楚一点,医疗鉴定有可能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种自我鉴定。比之于行政部门的自我鉴定,医疗机构的自我鉴定,将 “自我”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二、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法医是指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工作审判工作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法医参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在1987年办法中就有规定,鉴于当时我国法医学的发展状况和法医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只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而没有要求应当吸收法医参加,也没有规定县级、设区的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对于此项规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和执行。

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医可以在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医学,尤其是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等专业特点,有助于增加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其次,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法医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范畴,因而法医特有的社会身份使其独立于医疗事故的争议双方,与医疗专家相比更为中立。可以认为,法医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鉴定结论更加客观和公正。因此,2002年条例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践情况,规定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患者死亡原因不明和需要确定患者伤残等级的,应当有法医参加鉴定专家组。国务院卫生部于2002年7月31日依据2002年条例的相关规定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办法)第7条第3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

但笔者认为,关于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的上述规定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没有具体规定医学会聘请法医参加专家库的程序。如对医学会如何审核需要聘请的法医资格,① 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在什么条件下法医参加专家库,在什么条件下从专家库中解除聘请合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有可能导致医学会在聘请法医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其二,涉及死因、伤残等级的技术鉴定应当由法医参加以外,其他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没有要求法医参加,这种鉴定有悖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宗旨。既然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中都规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医学会就有权在任何形式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专家库中抽取法医参加鉴定,而不应限定在某一类案件中聘请法医参加技术鉴定。

三、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的规定,虽然从程序上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医疗事故争议的顺利解决,但上述法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回避制度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其一,对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有权进行审核和作出决定的结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条例和暂行办法只是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方式和条件,但是没有规定回避的具体程序。也就是说,当专家鉴定组的专家鉴定人员自己认为不适合参加专家鉴定组或当事人认为参加专家鉴定组的某位专家鉴定人不适合时,应当向哪个机构提出申请,由哪个机构作出是否应当回避,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遵循。

其二,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回避,但是,在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的专家鉴定人是否应当暂停其技术鉴定活动?如果医学会作出应当回避的决定,当事人是否有申请复议的权利?处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是否是终局的?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不能不说是立法工作的一个缺憾。

其三,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后果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提出回避的申请,但是,在鉴定结论作出之后,当事人发现专家鉴定人存在回避的法定事由时,对于鉴定结论如何处理,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都没有作出规定。

四、其他问题

关于鉴定费的交纳。鉴定费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委托或申请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当向医疗机构交纳的一定数额的费用。①医疗损害技术鉴定行业也属于一种服务行业,负责组织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的医学会与委托其进行技术鉴定的当事人之间应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双方是委托人,为当事人提供技术鉴定服务的医学会为受托人,这是一方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应当支付对方相应对价的一种有偿合同关系。②因而,应向医学会交纳相应的鉴定费用。但2002年条例只是规定了负担鉴定费用的基本原则,对具体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这显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关于技术鉴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医学会负责抽取确定的专家组由若干成员组成,专家鉴定组具有相对独立和中立的特点,因而其议事规则应为民主集中制。2002年条例的第25条、第31和暂行办法的第33条的规定都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体现。但上述规定只是明确了在技术鉴定的过程中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而没有明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采用集体负责制还是个人负责制,也没有规定鉴定书的具体签名格式。这将影响到专家组作出的技术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解决过程中,发挥其作为证据的作用。

①②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参见艾尔肯著《医疗损害赔偿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186页。

第二篇: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摘要: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构成医疗事故时责任分担的关键环节,可以认为,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国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现行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医疗事故鉴定问题

医疗属于高度专门的技术领域,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普通人很难对医疗纠纷的性质、事实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纠纷而言,医疗纠纷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损害程度、因果关系和责任确定等问题往往需要依赖专家技术鉴定。对于较复杂的医疗纠纷,特别是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鉴定结论更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事实依据。

可以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技术鉴定的目的在于查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产生了损害后果,是否构成医疗损害,从而确定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一套是否完善、公平、合理的技术鉴定制度决定了能否妥善处理医疗事故。实践中,医疗事故的处理结果无法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甚至是使矛盾激化,这往往是因患者对技术鉴定程序不信任、对技术鉴定结果不满意引致的。因此,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必须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为核心环节。

随着医疗实践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文简称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遭到社会各界的怀疑和批评。在总结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2年4月4日公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文简称2002年条例)。与办法相比,条例增加了关于鉴定的规定,以第三章整个章节专门规定了事故鉴定制度的内容,具体规定有15条之多,约占条例条文总数的1/4。条例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程序公正的要求,与1987年办法的相关规定相比,更具有透明性和可操作性。但该制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在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方面仍有缺陷。

一、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1987年办法规定医疗事故统一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在该鉴定体制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是政府的下设机构。按照这种模式,鉴定机构是代表着政府行使权力,直接领导鉴定机构的是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无论如何强调鉴定委员会的独立性,都无法排除鉴定行为的行政性质。因此,人们常将这种鉴定模式称为“老子”给“儿子”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避免出现“医医相护”的情况。另外,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经济上、政绩上的牵连关系,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可能是同行或同事,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业务联系,这些因素使当事人自然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

为了克服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鉴定模式的弊端,2002年条例取消了完全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做法,规定由医学会来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与原来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比,医学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对医疗行业又十分了解,有利于组织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有助于保障鉴定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这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从中国医学会的组成来看,该组织也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所谓医学会,是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成立登记的医学社会团体,即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

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①可以看出,医学会的业务主管机关是医疗行政部门,故医学会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原则等都要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约束,包括学会领导层,也通常由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在这情况下,医学会的成员不能不受医疗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也难以不服从医疗行政部门的指示。此外,医学会会员在医疗行政机构的工作和待遇,都掌握在医疗行政机构的手中。故他在医学会的学术活动,特别是对医疗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有较大影响的医疗鉴定仍有可能会受到一些医疗行政部门的干扰。因此,医学会的鉴定,与医疗行政部门原先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难以有多大本质的区别。

中华医学会是一个具有行业利益色彩的社团性组织。新修改通过的 《中华医学会章程》增加了“本会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等内容。这种行业保护倾向明显的学会性组织,已不同于纯粹的学术团体,具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在利益纷争的一般场合,这种利益要求和倾向是合理的。医护工者应当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业性学会组织,但医患纠纷中,这种行业性的利益要求应当受到合理的和公平的约束。不仅因为医患纠纷的另一方是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且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极易引发对患者合法权利的侵犯。

另外,鉴定机构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改变为医学会,行政色彩减弱了,但医疗机构的作用加大了。由于中华医学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源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行政机构与医疗鉴定脱钩以后,由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实际上是由医疗机构的专家来组织和实施医疗鉴定,说的更清楚一点,医疗鉴定有可能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种自我鉴定。比之于行政部门的自我鉴定,医疗机构的自我鉴定,将 “自我”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二、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

法医是指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工作审判工作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法医参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在1987年办法中就有规定,鉴于当时我国法医学的发展状况和法医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只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而没有要求应当吸收法医参加,也没有规定县级、设区的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对于此项规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和执行。

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医可以在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医学,尤其是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等专业特点,有助于增加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其次,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法医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范畴,因而法医特有的社会身份使其独立于医疗事故的争议双方,与医疗专家相比更为中立。可以认为,法医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鉴定结论更加客观和公正。因此,2002年条例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践情况,规定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患者死亡原因不明和需要确定患者伤残等级的,应当有法医参加鉴定专家组。国务院卫生部于2002年7月31日依据2002年条例的相关规定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办法)第7条第3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

但笔者认为,关于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的上述规定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没有具体规定医学会聘请法医参加专家库的程序。如对医学会如何审核需要聘请的法医资格,在什么条件下法医参加专家库,在什么条件下从专家库中解除聘请合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有可能导致医学会在聘请法医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其二,涉及死因、伤残等级的技术鉴定应当由法医参加以外,其他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没有要求法医参加,这种鉴定有悖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宗旨。既然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中都规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医学会就有权在任何形式的医疗事故技术鉴① 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定的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专家库中抽取法医参加鉴定,而不应限定在某一类案件中聘请法医参加技术鉴定。

三、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的规定,虽然从程序上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医疗事故争议的顺利解决,但上述法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回避制度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其一,对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有权进行审核和作出决定的结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条例和暂行办法只是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方式和条件,但是没有规定回避的具体程序。也就是说,当专家鉴定组的专家鉴定人员自己认为不适合参加专家鉴定组或当事人认为参加专家鉴定组的某位专家鉴定人不适合时,应当向哪个机构提出申请,由哪个机构作出是否应当回避,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遵循。

其二,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回避,但是,在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的专家鉴定人是否应当暂停其技术鉴定活动?如果医学会作出应当回避的决定,当事人是否有申请复议的权利?处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是否是终局的?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不能不说是立法工作的一个缺憾。

其三,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后果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提出回避的申请,但是,在鉴定结论作出之后,当事人发现专家鉴定人存在回避的法定事由时,对于鉴定结论如何处理,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都没有作出规定。

四、其他问题

关于鉴定费的交纳。鉴定费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委托或申请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当向医疗机构交纳的一定数额的费用。①医疗损害技术鉴定行业也属于一种服务行业,负责组织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的医学会与委托其进行技术鉴定的当事人之间应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双方是委托人,为当事人提供技术鉴定服务的医学会为受托人,这是一方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应当支付对方相应对价的一种有偿合同关系。②因而,应向医学会交纳相应的鉴定费用。但2002年条例只是规定了负担鉴定费用的基本原则,对具体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这显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关于技术鉴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医学会负责抽取确定的专家组由若干成员组成,专家鉴定组具有相对独立和中立的特点,因而其议事规则应为民主集中制。2002年条例的第25条、第31和暂行办法的第33条的规定都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体现。但上述规定只是明确了在技术鉴定的过程中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而没有明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采用集体负责制还是个人负责制,也没有规定鉴定书的具体签名格式。这将影响到专家组作出的技术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解决过程中,发挥其作为证据的作用。

②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参见艾尔肯著《医疗损害赔偿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186页。

第三篇:Ehepexm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 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 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鉴定制度
摘要: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构成医疗事故时责任分担的关键环 摘要 节,可以认为,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从 1987 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 2002 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我国的 医疗事故鉴定制度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现行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应有作 用的发挥。关键词:医疗事故 鉴定 问题 关键词 医疗属于高度专门的技术领域,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普通人很难对医疗纠纷的性质、事实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纠纷而言,医疗纠纷具有其不同的特点,损害程度、因果关系和责任确定等问题往往需要依赖专家技术鉴定。对于较复杂的医疗纠纷,特别是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纠纷,鉴定结论更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事实依据。可以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制度。技术鉴定的目的在于查明医 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产生了损害后果,是否构成医疗损害,从而确定对医疗损害赔偿 责任的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一套是否完善、公平、合理的技术鉴定制度决定了能否妥善处 理医疗事故。实践中,医疗事故的处理结果无法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甚至是使矛盾激化,这往往是因患者对技术鉴定程序不信任、对技术鉴定结果不满意引致的。因此,构建和完善 公平、合理、有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必须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为核心环节。随着医疗实践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下文简称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遭到社会各界的怀疑和批评。在总结1987年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2年4月4日公布了新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文简称2002年条例)(。与办法相比,条例增加了关于鉴定的规定,以第三章整个章节专门规定了事故鉴定制度的内 容,具体规定有15条之多,约占条例条文总数的1/4。条例所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 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程序公正的要求,与 1987 年办法
的相关规定相比,更具有透明性和可操 作性。但该制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在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接受性方面仍有 缺陷。

一、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 医学会的鉴定仍未超越医疗行政系统的内部鉴定范围,还是一种“自我鉴定”。1987年办法规定医疗事故统一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在该鉴定体制下,医 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是政府的下设机构。按照这种模式,鉴定机构是代表着政府行使权力,直 接领导鉴定机构的是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无论如何强调鉴定委员会的独立性,都无法 排除鉴定行为的行政性质。因此,人们常将这种鉴定模式称为“老子”给“儿子”鉴定,卫 生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难以避免出现“医医相护”的情况。另外,医 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经济上、政绩上的牵连关系,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 可能是同行或同事,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业务联系,这些因素使当事人自然对鉴定结论的科 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

为了克服1987年办法所规定的鉴定模式的弊端,2002年条例取消了完全由卫生 行政部门设立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做法,规定由医学会来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与原来 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比,医学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对医疗行业又十分了解,有利 于组织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有助于保障鉴定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这符合我国国 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从中国医学会的组成来看,该组织也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所谓医学会,是指按照 《社 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成立登记的医学社会团体,即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 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①可以看出,医学会的 业务主管机关是医疗行政部门,故医学会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原则等都要受到医疗行政 部门的约束,包括学会领导层,也通常由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在这情况下,医学会的 成员不能不受医疗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也难以不服从医疗行政部门的指示。此外,医学 会会员在医疗行政机构的工作和待遇,都掌握在医疗行政机构的手中。故他在医学会的学术 活动,特别是对医疗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有较大影响的医疗鉴定仍有可能会受到一些医疗行 政部门的干扰。因此,医学会的鉴定,与医疗行政部门原先的医疗事

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难以有多大本质的区别。中华医学会是一个具有行业利益色彩的社团性组织。新修改通过的 《中华医学会章程》 增加了“本会依法维护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等内 容。这种行业保护倾向明显的学会性组织,已不同于纯粹的学术团体,具有维护自身利益的 要求。在利益纷争的一般场合,这种利益要求和倾向是合理的。医护工者应当有维护自己合 法权益的行业性学会组织,但医患纠纷中,这种行业性的利益要求应当受到合理的和公平的 约束。不仅因为医患纠纷的另一方是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且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极 易引发对患者合法权利的侵犯。另外,鉴定机构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改变为医学会,行政色彩减弱了,但医疗机构的 作用加大了。由于中华医学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源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行政机构与医疗鉴定脱 钩以后,由医学会组织医疗鉴定,实际上是由医疗机构的专家来组织和实施医疗鉴定,说的 更清楚一点,医疗鉴定有可能成为医疗机构的一种自我鉴定。比之于行政部门的自我鉴定,医疗机构的自我鉴定,将 “自我”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

二、吸收法医参加鉴定组织的程序存在缺陷,设计不合理。法医是指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工作审判工作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法医参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在1987年办法中就有规定,鉴于当时我国法医学的发展状况和法医 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只规定 “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 而没有要求应当吸收法医参加,也没有规定县级、设区的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可以吸 收法医参加”。对于此项规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和执行。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法医可以在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中充分 发挥法医学,尤其是法医病理学、临床法医学等专业特点,有助于增加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其次,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法医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范畴,因而法医特有的社会身份使其 独立于医疗事故的争议双方,与医疗专家相比更为中立。可以认为,法医参加医疗事故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鉴定结论更加客观和公正。因此,2002年条例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实践情况,规定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患者死亡原因不明 和需要确定患者伤残等级的,应当有法医参加鉴定专家组。国务院卫生部于2002年7月

31日依据2002年条例的相关规定发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 行办法)第7条第3款规定: “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


参见史敏、赵同刚、吴明江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百问》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专家库。” 但笔者认为,关于法医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的上述规定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没 有具体规定医学会聘请法医参加专家库的程序。如对医学会如何审核需要聘请的法医资格,在什么条件下法医参加专家库,在什么条件下从专家库中解除聘请合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 明确规定,这有可能导致医学会在聘请法医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其二,涉及死因、伤残等级 的技术鉴定应当由法医参加以外,其他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没有要求法医参加,这种鉴定有 悖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宗旨。既然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中都规定,负责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聘请法医进入专家库,医学会就有权在任何形式的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的案件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专家库中抽取法医参加鉴定,而不应限定在某一类案 件中聘请法医参加技术鉴定。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三、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回避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的规定,虽然 从程序上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医疗事故争议的顺利解决,但上述法规 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回避制度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一,对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有权进行审核和作出决定的结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 002条例和暂行办法只是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方式和条件,但是 没有规定回避的具体程序。也就是说,当专家鉴定组的专家鉴定人员自己认为不适合参加专 家鉴定组或当事人认为参加专家鉴定组的某位专家鉴定人不适合时,应当向哪个机构提出申 请,由哪个机构作出是否应当回避,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遵循。其二,对于回避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2002年条例和暂行办法 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专家鉴定人回避,但是,在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的 过程中,相关的专家鉴定人是否应当暂停其技术鉴定活动?如果医学会作出应当回避的决 定,当事人是否有申请复议的权利?处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是否是终局的?对于这些问题都没 有作

第四篇:医疗事故鉴定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医疗过失鉴定”概念应当取代“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概念。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鉴定机构应当统一

为医学会。分析论证我国的医疗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关键词】医疗事故鉴定;医疗过失鉴定;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证据能力;证明力

【中图分类号】d919.

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3-0220-0

5analysis of related problems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dentification.cai xiao-xia.the law co,southeast uni—

versity,nanjing 21009~jiangsu

【abstract】the concept of “assessment result of medical malpractice”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concept of

“medical negligence assessment”. i1le author thinks the forensic organizations in medical lawsuits should be integrated

as medical association.in this paper,evidence ability and strength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dentification was an alyzed and

the related legislation proposals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medical malpractice identification;medical negligence identification;evidence abili~;evidence

strength

一、“医疗事故鉴定”概念的重新厘定

(一)对“医疗事故”概念的质疑

多年来,医疗事故及医疗事故鉴定概念沿用至

今很少有人对其提出质疑。在实践中对此概念的释

义更是五花八门。笔者认为,多年来沿用的“医疗事

故”称谓应当置换为“医疗过失”。国务院1987年颁

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医疗事故”概念强

调其后果要件:造成患者“死亡、严重残疾和严重功

能障碍”。强调后果的严重性。该定义符合事故本身的汉语意义及习惯。而国务院2002年4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的后果要件

是: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并且只是将其作为医疗侵

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而医疗行为构成侵权责任的更为重要的要件是:医疗行为有过失、医疗过失与

人身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同时。后果要件是卫生行

政部门关注的问题。“事故”概念体现了结果状态。而

民事诉讼侵权责任的追究关注的是主观要件,在医

疗侵权案件中。判断医疗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过失概念体现的是心理状态。因而以更具法学术语

特点的“医疗过失”取代“医疗事故”合乎法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当将“医疗事故”的称谓

置换为“医疗过失”。相应地“医疗事故鉴定”的称谓

置换为“医疗过失鉴定”。

(二)“医疗过失鉴定”概念的提出

笔者尝试将医疗过失鉴定定义为:医疗过失鉴

定,是指医学会医疗鉴定机构。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

法院的指定,依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技术或

者专门知识对医疗纠纷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

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定义明确医学会的法定鉴定机构地位;明确了鉴定启动者即可以是

申请人(即患方或医方),也可以是法院;鉴定的内容

[作者简介] 蔡晓霞(1969一),女,江苏六合人,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医事法、民事诉讼法。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06sjb820006)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3期)

就是依据各项医疗规范,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对专门

性问题做出判断。①

二、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统一

(一)关于医学会鉴定资格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

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

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

部门鉴定。”最高人民法院2o03年

第五篇:医德医风现存在的问题

医德医风现存在的问题

医德医风是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巧的是经过经济利益洗礼的医德医风,往往与卫生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重要内容,实质上产生了质的对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行业的服务意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大多数医生自然是有良知的,但是社会上的确存在那么“一小撮”为数不少的白衣“天使”,让病人家属送了红包心里才觉得踏实。笑纳与请笑纳之间的微妙关系,如果细细品味个别苦衷不言而喻。我认为医德医风建设始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有声的医德语言,这是听得见声音的口头语言,如全面了解病史,细致询问病情,耐心解答病人的疑虑,认真的术前术后谈话,负责的治疗方案讨论,严谨生动的医学理论授课,负责无私的岗位敬业行为等。

二是书面的医德语言,这是有声医德语言的文字表达形式,是“看”的语言,如及时准确的病情记录,科学规范的病历处方,求是创新的医学叙述,目的明确、措施有力的防疫报告等。三是无声的医德语言,它借助有声医德语言来传递医学工作信息,表达医务人员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不出声的伴随语言,如医患谈话间必要的停顿,医务人员娴熟轻柔的动作(望触叩听等),恰如其份的表情(喜怒哀乐等),整洁大方的服饰(衣帽穿戴等)。

四是加强医疗部门的监督监察,在当地政府举报箱设立专门的举报箱、举报电话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同时结合岗位特征聘请民间义务廉政监督员,重点查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医患关系等,及时了解医德医风的现状,做到边查边改。

五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和反腐倡谦教育。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要对职工进行惩防结合的廉洁自律教育,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教育,换位思考,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医疗行业若干规定。

六是医德医风教育不得力。除了有以上种种原因之外,医疗行业放松了医德医风教育是导致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医疗单位的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抓经济效益,弱化了社会效益,忽略了医风医德的教育。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加强医德教育已刻不容缓,十分紧迫。七是部分医务人员不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不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 有些医务人员事业心不强,有的医生满足于一般性的应付,上班无精打采,看病马马虎虎,对患者缺乏感情,缺乏责任心;少数医务人员对病人态度“冷淡、生硬”,甚至“顶撞、推诿、拖拉”;有的护理人员不能做到爱岗尽责,对患者感情冷漠,态度粗暴,甚至动不动以训斥的口气对待患者和家属。有的甚至酿成医疗事故,造成医患纠纷,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八是乱收费。部分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医德医风削弱,在医疗活动中不讲医德,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赚钱获利为目的,拒绝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医德规范,一切向钱看。片面追求效益,损害患者利益。把本可看普通门诊的患者诱导到专家门诊去看;把不需

要住院的拉去住院;把本不需手术的病人诱导去手术;把本不必做的某些检查项目硬是让病人去做;把本不该用的药也开进了病人的处方;把没有的服务项目也搭载在应有的服务项目中。所有这一切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度不满。

九是为医不廉,收受好处。有的患者总是怕医生不尽心,觉得送了红包心里才踏实,一些医护人员也就泰然笑纳。有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卫生系统收受“红包”的严重程度高居“排行榜”前十位。少数医务人员受到“一切向钱看”的影响,心态也从过去的拒收、不好意思收,发展到心安理得的收。人们到医院求医问药时,身体上、精神上均处于危难时刻,医生暗示或公开索要钱物,等于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下载uxcmal现_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uxcmal现_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组建设现存在的问题

    班组建设现存在的问题 线路检修二班 李强 2010年班组建设工作开展时本班有幸成为省公司思政部挂点联系班组到现在思政部先后七次对本班组的调研和指导赠送书籍并对班组建设......

    现仓库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5篇

    现仓库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经查看发现,现仓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并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一、 车间西北角仓库 问题:1.包装袋摆放混杂无序。 整改意见:1.有包装袋......

    公司现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公司现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自本月21日入职以来一周的时间,通过几天日常工作及培训期间情况的认真观察及了解,个人认为,公司现在需要改善在于三大方面:1、公司文化、规章制度的建......

    关于酒店现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

    关于酒店现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 尊敬的酒店领导: 您好!通过最近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前台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进行以下整改,具体方案如下: 1、酒店门面 本店楼顶上的广告牌需更换成我店......

    公务员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作者:孔杰 时间:2010-06-29 浏览次数:488 次 摘要:绩效考核是提高公务员绩效的重要手段,对于规范公务员行为、激发公务员积极性具有......

    关于旗山酒店现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

    关于酒店现存在问题的若干意见 尊敬的酒店领导: 您好!通过最近几天的观察,我发现酒店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酒店外部环境 大厦周围环境杂乱无章,乱搭乱建实施较多。前......

    人事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人事代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代理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人事代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双轨制并行,人事代理功效受损。......

    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制度的含义 制度的含义:制:制定、规定。度:程度、限度。 制度:旧指政治上的规模、法度。《左传:昭公三年》,“公室无度”。《汉书: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之”。《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