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金华市教育工作思路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攻坚年,也是启动‚十二五规划‛的谋划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打造浙中教育品牌,增强教育核心发展力,为人人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教育强市建设,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和贡献力。
一、以发展规划为抓手,加强教育统筹管理,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认真落实‚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专项规划,对照各项目标要求与主要指标,寻找差距,研究对策,落实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总结成绩与经验,编写‚十一五‛教育发展报告。认真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用大教育观统领全局,开展我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调研和起草工作,为今后五年我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描绘蓝图。
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加大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力度,积聚扩大基础教育新优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再上新台阶,支持各类高等院校发展,全面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推进终身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高等教育要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稳定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优化我市高等教育结构,不断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民办教育要加强规范管理,贯彻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出台有关制度,加大民办学校管理力度,整治非法办学机构,规范办学行为和招生工作;研究建立民办教育机构审批、办学特色、招生情况、年检结果等方面内容的公示平台,切实实施好网上审批工作。继续深化县(市、区)党政领导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公报和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工作,指导开展教育强县现代化水平评估工作,全面实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制定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促进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优先发展教育的职责,进一步营造县域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全市教育发展整体水平。
二、以增加投入为保障,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依法保障责任,加大教育强市建设经费保障力度,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将教师人员经费、学生公用经费和学校建设经费等‚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落实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继续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教师集体宿舍)维修改造工程、远程教育工程、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以及特殊学校建设项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住宿条件。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全面实施规划,完成总实物量的90%。抓紧金华六中迁建工程建设,加快金华市特殊教育中心的筹建工作,做好金华艺术学校的规划改造工作。
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全部及时到位。继续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的资助工作,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确保贫困生不因贫失学,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开展经费保障情况专项督导检查,督促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三、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再造基础教育的新优势
基础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发展学校教育内涵,加快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打造教育品牌,扩大基础教育新优势,促进中小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以‚家校合作‛、‚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开学第一课‛等为抓手,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坚持‚小学与学前教育阶段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初中教育强化法律常识教育,高中教育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个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整合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工作格局。
高中教育以‚发展规划报告制度‛、‚牵手高校,打造精品课程‛、‚尝试走校走师制,整合市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中教育分享、提质、整合的新平台,不断提升市区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全市普通高中的科学发展,探索‚为人人提供合适的教育‛的实践路径。
义务教育继续以均衡发展和‚轻负担高质量‛为抓手,认真实施《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轻负担、高质量‛示范学校和示范教师的评比、规范办学行为的督查、市区高中招生政策的完善和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为具体策略,探索‚合理负担下的高质量实现路径‛,实现义务教育的初步均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关注外来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重视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作。
学前教育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等级幼儿园示范功能发挥为抓手,认真贯彻全省学前教育会议的精神,协助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文件的相关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省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申请工作,不断规范学前教育的办学行为,提高办园水平。
体卫艺科技教育工作继续坚持‚面向全体‛的理念,以创建‚体艺2+1示范区‛、特色学校建设、体育中考、学校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和省市书画大赛、中小学艺术节、婺剧特色学校戏曲汇演、科技创新大赛等为载体,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以职业技能为要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实施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师生职业技能,快速提升基础能力和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国家、省出台的各项助奖学政策的宣传,加快中职招生改革,规范招生秩序,稳定招生规模,确保普职招生比达到1:1。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设区市的专业统筹规划能力,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工作,扶特扶优扶强,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夯实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评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业课教师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确保全市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0%。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设置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时间,开发实用的技能教学教材,积极引导学校加强技能教学,提高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素质较高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开展第七届全市中职师生技能比武活动,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各项技能比赛。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要加强体系构建和技能培训。在做好预备劳动力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经费,规范培训。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逐步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并重发展的新的办学格局。稳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县(市)创建县级社区学院,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活动,开展省级、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五、以绩效工资为契机,加强教师管理培训,提高教师和校长队伍水平和能力
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逐步落实非义务教育学校(单位)绩效工资,加强义务教育段学校绩效工资落实情况督查,指导、监督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绩效考核工作和学校(单位)完善教师考核管理工作,深化内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开展教师绩效工资落实情况专项督导,发挥绩效工资制度的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合理流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学校(单位)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考核评价体系,着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时,给校长创造更适合专业成长的环境,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
加强师德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深化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加大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卓著、社会公认的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教师家教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鼓励支持教师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无偿帮助。加强优秀教师培养,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积极做好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考核推荐工作;科学设置条件和程序,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入调研,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521‛工程,扩大名优教师群体。建立教师经常性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组织2次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高层次的外出培训和1次公共知识培训,进一步拓宽培养人选的视野,提高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发挥‚主题组班、滚动培训‛模式的优势,抓好金华市中小学校长的提高培训工作,组织一期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确保新任校长100%持证上岗;组织金华市农村中小学第三批‚领雁工程‛培训,开展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培训;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师网络培训工作,重点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做好受训教师的疑难解答和相关服务工作。
六、以安全稳定为重点,做好依法行政工作,营造教育发展的和谐氛围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宣传月活动,推进‚五五‛普法教育,组织开展法律进学校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构建教育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保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实施《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开展第三届‚金华教育好新闻‛评选活动,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及办事公开;加强与人大、政协等机关部门的联系,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推进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按照《语言文字法》要求,继续开展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组织好第十三届推普周活动,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水平。
贯彻落实《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六个制度,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课时、课程中。要以‚签订安全责任书‛、‚诵读安全三字歌‛、‚唱好安全四季歌‛、‚常态化检查‛、‚年度安全考核‛为抓手,重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应急能力建设,认真组织面向学生的‚5.12‛和‚11.9‛安全演练活动,加强交通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互救的能力,切实推进‚平安学校‛建设,确保师生安全。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实施具有教育行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住教育、制度、监督、改革和惩处等5个关键环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明确坚决惩治腐败的具体措施,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方法。继续落实好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做好教育审计工作,修订《金华市教育局局属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组织义务教育经费收支情况审计调查。
重视支持教育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履行职能,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发挥教育学会的学术团体功能,推进群众性教育科研。举办祝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的生活。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继续做好国防教育、老干部、档案、爱国卫生、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创建等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金华市水利局十二五开局工作思路_
内部资料
注意保管总第44期
金 华 信 息
(决策参阅)
第 26 期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2011年3月22日
【一把手谈“十二五”开局】
转变思路抢抓机遇
奋力推进金华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市水利局局长包晓华
“十二五”期间是水利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水利部门将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振奋精神,抢抓机遇,跳出原有思维定势,重新审视水利工作和安排“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项目,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努力开创新时期我市水利事业新局面。今年我市 1
水利工作主要有四方面任务:
一、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1、完善预案,开展专项防汛预案演练。针对防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细化重要城(镇)的《防洪排涝预案》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危险区域人员转移方案》等各类防汛预案,开展乡村、重要企事业单位的专项防汛预案演练。
2、进一步完善提高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重点提高城(镇)、社区、重要企事业的体系建设,增设预警监测设施,充实防汛物资、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等,并逐步建立基层防汛防台体系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作用。建立和完善应急抢险救援专家库。主汛期前,全面建成“防汛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防汛业务工作互联互通共享。年底完成金华市区水文测报站和对家地站改建。
3、抓好山洪与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抓紧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汛期前完成金东、武义的建设任务;台汛期前完成兰溪、浦江、婺城、东阳的建设任务。
4、进一步抓好城(镇)防洪排涝工作。对全市易涝城(镇)的防洪排涝现状进行评估,加强防洪排涝工作管理部门的协
调,明确工作责任。汛前,市本级完成水利部948课题“市区江南片防洪排涝风险评估系统”建设,义乌等重点易涝城(镇)开展防洪排涝调查评估工作。
5、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水库的科学调度,做好旱情监测和水量供需动态分析,一旦出现旱情,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生活用水。
二、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1、加快市本级重点工程建设。做好九峰水库库区、管理区规划,完成电厂验收,水库征用范围界址勘定等扫尾工作。完成城南桥至河盘桥段加固改造工程。年底完成金兰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市本级应急供水工程。
2、推进“强塘工程”建设。根据2010-2012年省“强塘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今年实施44座,其中中型3座、小型41座。积极争取2011山塘整治项目。抓好干堤加固,全面建设“强塘”重点项目兰溪市农防加固工程,2011年实施28.5千米。
3、深化新农村水利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2011年要改善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人口约10万人。重点抓好婺城、金东、东阳、永康4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金兰、东芝、杨卜山3个中
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积极争取2011“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全市万里清水河道建设300千米;推行河道保洁,争取全市实施河道保洁200千米,促进生态河道的规范建设。
4、抓好水源工程建设。除抓好九峰水库扫尾工程建设外,推进兰溪钱塘垅水库建设,开工建设磐安花溪(总投资1.2亿元)、武义石峡(总投资1.8亿)两座小
(一)型水库,争取开工建设好溪引水工程磐安虬里水库、永康引水工程项目。
三、切实加强水利管理
1、深化村级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在2010年全市推开的基础上,2011年做好巩固提高和深化完善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采取措施,规范管理,着力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村级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水平。
2、全面展开水利普查工作。组织乡镇(街道)普查人员培训,开展普查对象清查,编制普查对象名录,建立动态数据台账。
3、强化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密切关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饮用水源水质变化情况。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重要水源不暴发蓝藻,确保向广大居民提供清洁优质的生活饮用水。
4、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总结近年来我市各地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深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规范钻井协会管理。开展市区经营性非法开采地下水专项整治活动,定期组织市区违法取用地下水专项整治活动。
5、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指导和帮助各地开展水库电站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实现水利系统安全生产目标。
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党建工作。在水利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机关党建工作“创业创新创品牌”活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单位中心工作的能力。
2、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围绕水利领导干部“一个都不倒、一个都不少”目标,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构建具有水利特色的惩防体系。巩固局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活动成果。组织开展一二次集中式水利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定期开展违反机关效能“四条禁令”、公车使用等检查。
3、加快水利科技人才培养。加强水利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举办水利领导干部培训班和新进人员培训班。积极探索水利
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和新机制,推进水利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改革,试行考评结合,积极营造培养水利科技人才的良好氛围。
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第三篇:金华市外经贸局十二五工作思路开局_
内部资料
注意保管总第36期
金 华 信 息
(决策参阅)
第 21 期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2011年3月21日
【一把手谈“十二五”开局】
狠抓重点加快调整
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在新起点上实现新提升
市外经贸局局长江国富
2011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市自营进出口和自营出口各增长12%;合同利用外资确保5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确保3.5亿美元,力争5亿美元;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增长10%;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1亿美元。为确保以上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外经贸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创建国家和省级出口基地为重点,加速外贸企业转型提升。积极打造区域品牌,推动出口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是积极做好各类出口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实施市政府和商务部七大进出口商会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争创国家级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基地,发挥好东阳磁性材料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兰溪棉纺织品、义乌小商品、永康餐厨用品、永康休闲运动车、浦江锁具和武义不锈钢制品等浙江省出口基地的集聚带动效应,帮助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加快做大做强,加强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推动贸易结构调整。注重优化产品结构,力争在国际上打响“金华制造”品牌;注重优化主体结构,力争全年新增有进出口资格企业和有出口实绩企业各500家;注重优化贸易方式,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发展一般贸易。三是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继续实施“百场展会拓市场”工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贸易展会。指导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建设工作。
二、以招引大好项目为重点,加速利用外资质量提升。一是推出重点利用外资大项目百个以上。积极招引大好项目,准确定位我市吸引外资的方向和优势,着重引进具有带动性强、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率大、吸纳就业和富民程度高的外资大项目。二是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导向,鼓励外商投资汽摩配、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五金、医药生物等产业。鼓励外资投向物流、信息技术、IT、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同时,积极创新引资方式,通过鼓励外资更多地进入服务业,不断优化我市利用外资结构。三是通过鼓励外资更多地开展并购、增资、股份投资等非绿地投资,盘活原有存量资产;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加速外资本地化。四是通过加大国外智力、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精心谋划活动,开展专题招商。全年计划到港澳台地区举办大型招商活动,围绕汽车配件、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和新兴产业到欧美、日本、韩国开展专题招商活动。
三、以构建境外营销网络为重点,加速“走出去”水平提升。一是围绕推动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工作,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通过直接投资、参股、并购等多种途径,拥有境外资源、品牌、营销网络、研发机构等生产要素,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扶持创建“莫斯科-义乌国际商贸中心”,聚集在俄金华商人,扩大对俄正常出口贸易。加快研究制定“非洲中国商品物流中心”建设方案,加强与上级商务部门的协调沟通,通过政策倾斜扶持,积极推进市场“走出去”。二是加快优势企业境外投资,推动投资“多元化”。加强与境外中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走进非洲”为重点,利用浙师大中非商学院、中非研究院资源,发挥我市各大市场中东、非洲客商较多的优势,全力推动企业与非洲展开资源、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开发合作。三是加快对外承包工程步伐。发挥我市国际小水电设备制造基地优势,加强水利水电建设企业抱团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保函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做大我市对外承包工程规模。
四、以创建全省服务外包重点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加速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提升。一是抓住与省商务厅共创全省服务外包重点产业集聚区的有利契机,积极规划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金华高新园区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浙中信息产业园、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三家省级示范园区,争取将义乌现代物流中心、东阳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园区。二是进一步加大服务外包招商引资,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认真实施《金华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加速发展,培育具有一定服务外包能力企业200家以上。三是加快国家、省、市扶持资金相关政策对接,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四是加强与知名服务外包咨询机构联系,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教育培
训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的引导,鼓励根据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需要,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五、以推动产业集聚为重点,加快推进各开发区整合提升。根据全省的统一要求和部署,2011年要全面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做好第一、二批开发区整合提升的后续工作和金华产业集聚区平台建设工作。一方面,抓好省政府批准的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实施,充分发挥整合提升对推动产业转型、体制创新、资源整合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金华产业集聚区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大平台的建设规划,特别是要配合做好金东、金西、兰溪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融合工作,力争将金华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产业引领、融合密切、集聚明显,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空间分布清晰合理的集聚区,并争取在新平台中开辟外商投资创业专业园。做好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的相关工作。
六、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加强服务环境优化提升。优化外经贸政策服务平台。进一步调整外经贸发展基金扶持方向,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拓市场、育基地、扶外包倾斜,努力形成政策放大效应。同时,加强对各级外经贸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的扶持,用足、用好、用活政策。进一步落实各项外经贸政策,继续加快政策兑现进度。打造外经贸企业法律调解服务平台。利用贸促会在法律调解方面的优势,积极为我市外经贸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案件受理等服务,帮助广大外经贸企业积极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正当合法权益。办好贸促会法律投诉调解中心,认真受理相关投诉事项,促进我市投资经商环境改善。强化涉外部门联动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关贸、检贸、财贸、银贸、工贸、技贸等协作机制,推行外经贸工作全面便利化,继续推行金华市对外贸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外资企业联合年检部门协调服务机制。加强外经贸多向联动服务。加强外经贸行业协会培育,充分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完善我市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外宣、外事等合作互动机制,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合作,争取互促共赢的积极成效。
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第四篇:金华市科技局局十二五工作思路开局_
内部资料
注意保管总第37期
金 华 信 息
(决策参阅)
第 22 期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2011年3月21日
【一把手谈“十二五”开局】
全心投入全力以赴
积极推进“精品金华”建设
市规划局局长余秋荣
2011年,市规划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举全局之力,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管理,优化服务质量,积极推进“精品金华”建设,不断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努力为我市“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动“精品金华”建设
“十二五”期间,城市内在素质的提升将成为新型城市化的主要内涵。在对城市发展形势正确研判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抢抓机遇,举全局之力,深入开展“精品金华”课题研究,努力引导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转变。从精品城市的要求出发,研究制定中长期及近期城市规划建设方案,高起点做好单元控规编制,重点做好多湖片区规划提升;做好湖海塘及滨水地带项目策划与规划设计工作,切实把该项目作为“精品金华”建设的第一个启动项目做好做精,打造成金华的“小西湖”;加强城市重点区块开发的前期研究,确保高品质开发建设,重点做好“一滩一洲两库塘”、“三江六岸两广场”的研究和设计工作;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充分挖掘金华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古子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加速城市形象的塑造,提出道路路面、景观改造计划;开展停车难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加强对小广场、小绿地的调研,提出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议意见;根据城市功能完善的要求,提出公共设施建设时序。
二、加强规划编制,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在省政府通过的《浙中城市群规划》、《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修改)、《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三个规划基础上,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大力做好宣传、指
导、实施工作。根据《浙中城市群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围绕“聚合主轴”,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积极做好浙中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浙中城市群快速交通网的规划建设,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指导工作,做好发展大平台建设有关规划与协调工作。抓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金华市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城市发展需要,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完善市区控规单元划分规划,重点开展城西、城中、城东片单元控规编制。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工作,以中心镇、中心村规划修编为重点,分类推进保留村规划,继续抓好村发展规划编制,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和引导,加大中心镇、中心村人口、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力度。
三、提升保障能力,确保重点工程项目
高质高效做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有关规划工作,继续做好燕尾洲公园、五百滩地块、市民广场改造等重大工程的相关规划工作;抓好宾虹路东延、东市街南延以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等市重点工程项目的规划服务工作;继续抓好杭长客运专线有关规划工作,完成金华铁路西客站站前区控规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配合完成金华铁路枢纽
规划、货场搬迁规划和金甬、金台、金黄(黄山)铁路、杭金衢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规划研究工作。进一步突出规划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完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加快编制和优化列入改造建设的村庄规划,提高规划质量,确保特色和亮点;积极开展规划服务团队下基层活动,充分尊重地方特色和群众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拓宽规划视野,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培育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四、不断深化完善,促进规划管理规范化
根据《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要求,对现行各项规划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规划许可公示制、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行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层级审查机制,加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的研究,建立建设用地规划条件评估机制。建立完善“一书三证”规范的行政许可格式档案,实施精细化管理。积极转变测绘发展方式,助推转型升级,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做好户外广告管理,抓好城市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广告规划设计及公共阵地大型户外广告的布局和选址,推进非公阵地户外广告管理试点,开展市区主要道路废弃广告杆架的专项清理工作,优化市容市貌。督促指导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工作,强化双龙景区、黄大仙景区、大盘天景区规划服务,协力推进浙中凉都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我市景区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大力开展深化作风年建设活动,以“强化服务优环境,攻艰克难促发展”为主题,围绕城乡规划维护公共利益、保障改善民生和助推经济发展的目标,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工作。正确处理好阳光规划与提升服务的关系、依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关系、分局审批与全局把握的关系,创新服务举措,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赴各开发区、新区、重点镇举行现场办公会,定期开展企业走访,向基层、企业征询规划管理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强化规划窗口建设,深挖潜能,创新服务工业经济新举措,推行规划指标后置审核、多方协商等措施,减少中间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提高工作效能,为企业建设项目提供最迅捷、优质的服务。
六、深化“阳光规划”,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规划展览馆的建设,充分运用各种载体,以多种形式开展规划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划的宣传工作,切实增强
群众规划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了解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批前公示制度,全面实施规划许可批后公告制度,严格控制规划批后变更管理,进一步扩大“阳光规划”覆盖面。在全力支持省规划督察员履职的同时,全面实行规划监督员“六个参与”制度,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充分发挥规划监督员的宣传、监督、沟通、协调作用,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对规划工作的认同与支持,促进依法规划、科学规划、民主规划,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第五篇:教育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出发,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当前,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新区正处于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区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更高目标。结合当前形势,明确我区加快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际先进为参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高新区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更大跨越,为全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以教育事业建设新成就迎接建国61周年。
2.主要任务
为更高水平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1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二是探索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健全学校评估考核体系;三是继续加大创建力度,完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任务,争创苏州市幼儿教育先进区,完成现代化老年大学创建任务,实验中学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四是全面推进民工子弟学校标准化建设,外来人员适龄子女72%以上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五是高考、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全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六是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达50%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12%以上。
3.主要工作举措
(1)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照苏州市规划要求,根据区域人口规模、房产开发等现实情况,继续强调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确保如期完成狮山街道金色家园小学和幼儿园、新狮幼儿园、白马涧第一幼儿园、通安第二幼儿园、东渚第二幼儿园等实事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新区一中校园改造、科技城中学、新浒学校及枫桥幼儿园等校(园)工程建设,加快镇湖中学、枫桥中心小学易地新建,进一步完善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与配置。加强义务教育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后续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达到省一类装备标准学校比例10%,省二类装备复评100%通过。继续加大各级各类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力度,2011年要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市级幼儿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现代化老年大学,实验中学要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省级复评,全方位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2)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综合水平。根据“义务教育法”等相关要求,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结合区域实际,实行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达标管理”评估,先初中后小学,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区级统一管理。积极创新区域教育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逐步引入社会评价机构参与对区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和督导,以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一是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要切实加大学校、政府、社会、家庭等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继续深入贯彻“三项规定”,实施学科渗透教育,在区级、学校层面上积极推进各类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工作,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要依托区内丰富的人文、山水和科技资源,以创建各级各类示范、特色学校为抓手,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等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校园品牌,展现鲜明的教育文化特色,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三是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文明规范的校园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要按照“科学、全面、人文”的原则,以“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使学校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依法治校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科学与人文相包相融、协调统一的制度文化。要在每一所学校的规划、论证、建设过程中,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办学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
(4)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强教机制。一是要重点实施“名校长建设工程”。以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重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校长队伍建设。组织好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开展校长交流活动,引导校长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促使校长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二是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来抓。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树立师德标兵,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的良好校园氛围。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继续抓好各类师资培训。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与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努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三是要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教科研人员的人才优势、研究优势、信息优势, 加大科研兴校和校本教研推广力度,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组织开展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各级重点课题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四是要创新评价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逐步完善学校、教师考核办法,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机制,使教师考核办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师资流动机制。
(5)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打造平安和谐教育。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认真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环节,紧密结合全年各项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观念、谋求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新风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教育审批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行为,直面社会和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化解矛盾。重点抓好平安学校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完善落实《高新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工作效能和工作透明度,努力探索机关工作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工作,加强与系统内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的沟通交流,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